古代诗歌四首教案Word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376645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诗歌四首教案Word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古代诗歌四首教案Word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古代诗歌四首教案Word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古代诗歌四首教案Word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古代诗歌四首教案Word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古代诗歌四首教案Word下载.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代诗歌四首教案Word下载.doc

《古代诗歌四首教案Word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诗歌四首教案Word下载.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古代诗歌四首教案Word下载.doc

他已削平了北方群雄,现在又打垮了乌桓和袁绍残部,消除了后患,统一了北方。

如果再以优势兵力去消灭南方割据势力,他就可以荡平宇内,一统天下了。

《观沧海》正是北征乌桓归途中经过碣石山时写的。

大战之前,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山,又当秋风萧瑟之际,他的心情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

他将自己宏伟的抱负、阔大的胸襟融会到诗歌里,借着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使这首诗具有一种雄浑苍劲的风格,

3.背诵全诗_我是曹操我观沧海

三、颂读——理解内容

1.播放录音,听名家范读,感受语言之美,并给发音不准的生字词注上拼音。

2.自由朗读,展示朗读;

要求:

读准字音,声音洪亮。

3.小组赛读

四、品味探究

小组自由朗读思考:

1、全文以哪个字统领全篇?

2、诗人站在碣石山上,看到了哪些景?

请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开篇点题,交待了观察的方位、地点以及观察的对象。

“观”字统领全篇,是诗的线索,以下十句写观海所见。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写从碣石山往下看沧海的情形,从大处落墨,从全景写起,着力渲染大海那种苍茫动荡的气势。

意思是:

茫茫的大海上碧波万顷,一望无垠,只有脚下的山岛高高地耸立在海心。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接着山岛写草木,充满了欣欣向荣的景象。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展现了大海波澜壮阔的气势,“涌”字用得尤其出色。

从描写中,我们不仅看到了大海波涌连天的形态,而且仿佛听到了惊涛拍岸的声音。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诗人面对迷人的海上风光,展开了丰富奇特的想像。

这四句是全诗的高潮,创造了一个极其开阔的意境:

运行不息的太阳月亮,星光灿烂的银河,竟都包蕴在这沧海之中,何等气魄!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乐府诗原来是可以歌唱的,诗的最后两句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

3.哪些语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

-----此诗前一部分写大海景象,视野广阔,也能见出诗人胸怀之博大,但跟后一部分比,气象则略逊一筹。

“日月之行”四句写大海,全用虚写,却表现了大海有包容天地的气概,更显示了诗人的博大胸怀。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观沧海》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作者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抱负。

五、作业、课堂小结

1、背诵并默写本诗。

2、预习另外三首诗,自读注释,理解内容。

六、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学习《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

《次北固山下》。

一、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作者生平馆

李白,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人。

他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还有“诗仙”之称,著有《李太白全集》

2.解题:

(1)闻:

听到,听说。

(2)左迁:

古人尊右卑左,左迁即贬谪。

(3)龙标:

今黔阳,贵州西部。

3.小组讨论译读全诗:

听说王昌龄被贬到龙标,(我)在这遥远的

地方写下这首诗寄给他

杨花落尽了子规鸟哀啼,

听说去龙标还要过五溪。

我把愁心托明月寄给你,

随风陪伴你直到夜郎西。

4.感悟诗意

杨花落尽啦,子规鸟不住地啼,听说你遭贬了,被贬到龙标去,一路上要经过辰溪、西溪、巫溪、武溪和沅溪;

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风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5.品味探究

首句写景兼点时令,而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切合当时情事,也就融情入景。

因此句已于景中见情,所以次句便直叙其事。

“闻道”,表示惊惜。

“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

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见。

  后两句抒情。

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随风飘到龙标。

二.王湾<

次北固山下>

1.作者介绍与解题。

唐代诗人。

王湾是洛阳人,于先天元年,即公元712年,也就是杜甫出生那年中了进士。

他曾往来于现在的江浙一带,在途经江苏省镇江市北固山时,写下了一首诗《次北固山下》。

次北固山下,意思是泊舟停宿于北固山下。

北固山三面临江,形势险要,号称“天下第一江山”。

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

这首诗是写乡愁的。

2.听录音,感受读音之美,为诗句划分节奏。

3.自由朗读,感知内容。

(1)诗的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

四联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2)这首诗哪些句子属于写景?

哪一句直接抒情?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明确:

(1)首联:

诗人在船上,想象船到镇江后,还要乘驿车到别处,暗含旅途奔波之劳。

颔联:

船上所见景色。

“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

“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

“潮平”又为“江春”作铺垫。

颈联:

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

“残夜”指夜将尽而未尽之际,即将是天亮时的情景,残夜而东方海日已升,旧年而江上已是春天——时间过得太快了,诗人已来,少有此句。

尾联:

诗人离家已久,尚不能归,见到此景,自然想到要借雁足来传递家书了。

这首五言律诗四联之间,相为因果,浑然一体。

              

(2)前三句属于写景。

最后一句直接抒情

先写景,再抒情,景为情设,情因景生,这是诗歌里常用的情景交融写作手法。

尾联直接表达思乡之情。

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4.合作探究

(1)想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情景?

如果你身临其境,将会有怎样的感受?

讨论明确:

“阔”是“潮平”的结果。

春潮涌涨,江水浩淼,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

船上的人视野也因之开阔。

此句写得恢弘阔大;

“风正一帆悬”愈见精彩。

“悬”是端端直直高挂着的样子。

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

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悬”,而“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

可见写景极为传神。

全诗和谐优美。

(2)诗中有一句诗揭示时序交替的生活哲理你能找出来吗?

明确: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从章法上看,有导出结尾一联的作用,也就是说它跟诗人的乡愁有关。

“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

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

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

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3)为什么作者会起思乡之情?

尾联与首联“客路青山外'

相照应,以“何处达”三字,表现了诗人的羁旅愁思,写好家书又如何送出去呢?

怎不令人意兴阑珊、衷心愀怆!

继而诗人看到北雁南归,发出感慨,就让大雁将我的乡情带回洛阳去吧.作者在思归、而未归的矛盾心境中,把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以及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得以升华.

5.反复诵读至背诵。

6.课堂小结与作业

背诵与默写两首诗。

思考课后【思考探究】2、3题.

第三课时

学习《天净沙·

秋思》,完成四首诗的相关练习。

一、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1.导入新课。

七百多年来,人们说起“乡愁”,就会想到《天净沙·

秋思》这篇作品。

因为它极其出色地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将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氛围中,使主观意绪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这篇抒情作品,仅用28个字,就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

作者简介:

马致远,元代著名散曲家,早年热衷于功名却屡不得志,经历了漂泊生涯二十余载。

本区是这种漂泊生涯的结晶,是作者用血和泪写成的,是元曲中的绝唱,元人称之为秋思之祖。

解题:

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元曲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兴于元代,又称散曲。

2.朗读,感知内容,体会意境。

(1)教师范读,学生仿读。

(2)品味探究苑

学生闭目,随着老师的描绘想象这幅画面,感悟内容,体会思乡之情——

(学生交流自己想象的画面,及作者所表达的浓重的思乡情。

可让学生根据作品提供的信息作简笔画,加深思考。

深秋的黄昏,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迎着一阵阵冷飕飕的西风,在古道上踽踽独行。

他走过缠满枯藤的老树,看到暮鸦在树梢上盘旋,昏鸦要归巢了;

他走过横架在溪流上的小桥,看到“小桥流水人家”,炊烟缕缕,是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

这时太阳就要下山了,太阳也回家了;

自己却还没有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将是一个漫漫难熬的长夜。

唉,自己有家难归,令人心碎肠断,更添悲愁。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3.研读与赏析。

(1)曲中前三句在写景抒情上有何独特之处?

说说你的发现。

(2)在这幅绝妙的晚秋思乡图中,出现了“小桥流水人家”的幽静美景,这与“断肠人”的“愁”情一致吗?

谈谈自己的看法。

(1)作品中前三行全写景,人物未出场,但每一个景物细节都意味着他的存在——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是主人公眼中的景物,景物紧紧扣着“情”;

古道,是他的行经路;

瘦马,是他所骑;

而西风,也正吹在他身上,透着一种悲凉。

仅仅28个字,一个长期漂流他乡的游子的悲哀就这样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文字不多,然而思乡之情却绵绵柔长,缠绕在读者心头。

(2)“小桥流水人家”用意:

旅人看见“小桥流水人家”,想到“夕阳西下”之时,自己却“人在天涯”飘泊,不禁心碎肠断!

天涯沦落人的凄苦之情便跃然纸上!

4.学生配乐朗读。

5.延伸作业。

(1)将搜集的诗歌抄写下来,增加积累。

(2)展开想象,将《天净沙·

秋思》改写成一篇散文,下节课交流。

二、课堂检测

1、《观沧海》一诗选自,作者,字,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他的诗以见称。

他与其子、合称为“三曹”。

2、从《观沧海》一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

体诗;

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 

 

写景诗。

3、《观沧海》诗中最能反映作者的博大胸襟的诗句是;

4、《观沧海》一诗以字统领全篇,先写景,然后写景,借景抒情,表现了诗人。

5、《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次”意为,该诗作者为唐代诗人。

6、《次北固山下》一诗中变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

6、

7、《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中融情人景,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的句子是:

8、“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这一名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请简要分析。

9、《天净沙秋思》中勾勒整个画面背景的句子是:

10、请说出我国不同朝代的占据主导地位的文学体裁。

汉代:

唐代:

宋代:

元代:

明清:

三、课堂小结与作业。

1、背诵并默写本课四首古诗。

2、完成课后练习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