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最新教案《古代诗歌四首》.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58215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68.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最新教案《古代诗歌四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部编版最新教案《古代诗歌四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部编版最新教案《古代诗歌四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部编版最新教案《古代诗歌四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部编版最新教案《古代诗歌四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部编版最新教案《古代诗歌四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部编版最新教案《古代诗歌四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部编版最新教案《古代诗歌四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部编版最新教案《古代诗歌四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部编版最新教案《古代诗歌四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部编版最新教案《古代诗歌四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部编版最新教案《古代诗歌四首》.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部编版最新教案《古代诗歌四首》.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部编版最新教案《古代诗歌四首》.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部编版最新教案《古代诗歌四首》.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最新教案《古代诗歌四首》.docx

《部编版最新教案《古代诗歌四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最新教案《古代诗歌四首》.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版最新教案《古代诗歌四首》.docx

部编版最新教案《古代诗歌四首》

4 古代诗歌四首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作者及古代诗歌体裁的相关知识。

2.朗读并背诵诗歌,感受诗中描绘的场景,体味诗中创设的意境,理解情景交融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默读、品味、批注等多种方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种方式来理解诗作的内涵及作者蕴含其中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诗中蕴含的丰富情感,领会诗中表现的人生志向或生活情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四首诗;掌握正确的鉴赏诗词的方法,理解诗词的深刻内涵。

教学难点

品味诗歌语言,体会诗中创设的意境,感受诗中蕴含的丰富情感,理解情景交融的写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观沧海》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谁知道在我国的唐代、宋代、元代分别是哪种文学体裁取得的成就最高?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唐诗、宋词、元曲)的确,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以古老的《诗经》发端,优秀的诗歌作品浩如烟海。

诵读古代优秀诗歌,可以让我们的心灵得到滋养和净化,情感变得丰富,从而激发起对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热爱。

现在,就让我们开始经典之旅吧!

二、自主预习

1.作者介绍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

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代表作有诗歌《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等。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被称为“诗仙”。

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等。

2.背景资料

《观沧海》是诗人在北征乌桓的途中登碣石山所作。

建安十二年(207),曹操北上征伐乌桓。

大战之后,身为主帅的曹操怀着难以平静的心情登上了当年秦皇、汉武曾登临过的碣石山,并将自己昂扬奋发的精神融会到诗里,借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使这首诗具有一种雄浑苍劲的风格。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李白在听到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尉的消息时写的一首诗。

王昌龄被贬并非由于什么重大问题,而只是由于不拘小节。

李白在听到这一不幸的消息后,特意写了这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篇寄给好友,聊表慰藉。

3.知识链接

中国古典诗歌按韵律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

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代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如曹操的《观沧海》)。

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诗,分为绝句和律诗(如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两种。

绝句一般是四句,有五言、六言和七言之分,其中以五言和七言居多。

律诗一般是八句,可分为四联,即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4.检查预习

订正字音

碣石(jié)       水何澹澹(dàn)

山岛竦峙(sǒng zhì)萧瑟(xiāo sè)

三、朗读指导

1.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四、疏通文意

1.重点词语解释

临:

到达,登上。

澹澹:

水波荡漾的样子。

竦峙:

耸立。

星汉:

银河。

幸甚至哉:

幸运得很,好极了。

左迁:

降职。

杨花:

柳絮。

子规:

即布谷鸟,又称“杜鹃”。

2.词类活用

临碣东石(名词作状语,向东)

3.文言虚词

(1)日月之行(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2)以观沧海(连词,来)

(3)歌以咏志(介词,用)

4.文言句式

(1)倒装句:

歌以咏志(宾语前置,即“以歌咏志”)

(2)省略句:

若出其中/若出其里(“其中”“其里”前分别省略介词“于”)

5.全诗翻译

(1)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碣石山高高耸立在海边。

山上树木丛生,各种草长得很繁茂。

秋风飒飒,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涛。

日月的运行,好像是从海中出发的;银河星光灿烂,好像也是从海中发出来的。

真是幸运极了,写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2)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译文:

树上柳絮落尽,杜鹃在不停地啼叫,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那里地方偏远,还要经过五溪。

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让它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五、合作探究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观沧海》全诗是围绕哪个字展开来写的?

答案示例:

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2.《观沧海》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

哪些诗句是写实的?

哪些诗句是想象的?

答案示例:

第一层(开头两句):

交代观海的地点。

第二层(“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

描写海水和山岛。

这一层全是写现实中的景象。

第三层(“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

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

这一层是写虚景。

最后两句是附文,是为和乐而加的,与诗的内容无关。

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的哪一个字真实集中体现了作者的感情?

答案示例:

愁心。

(二)精读课文,内容探究

1.《观沧海》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诗人博大的胸怀?

答案示例: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这四句写大海,全用虚写,却表现了大海有包容天地的气概,更显示了诗人的博大胸怀。

2.联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写作背景思考:

诗中写景为什么选取“杨花”“子规”?

答案示例:

写“杨花”且“落尽”是先点时令,杨花漂泊不定,如友人的身世。

“子规”是杜鹃的别名,鸣声异常凄切动人,这样的“暮春”在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季候,这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

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融情于景,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的是哪两句?

答案示例: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三)品读课文,句段赏析

1.如何理解《观沧海》中“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四句?

答案示例:

这四句运用互文、夸张的修辞手法,展示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星辰的气势,洋溢着饱满的激情。

诗人其实是以沧海自比,表达了他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我们可以通过大海的气魄、胸怀,触摸到作为诗人、政治家、军事家的曹操在踌躇满志时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气魄。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案示例:

拟人。

将明月人格化,使之具有了人性,能将“愁心”带给远方的朋友。

诗句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四)熟读课文,主旨探究

1.简要概括《观沧海》这首诗的主旨。

答案示例:

这首诗以洗练的笔法、神奇的想象,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诗人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案示例:

这首诗以杨花落尽和子规悲鸣起兴,渲染出感伤的氛围,真切地表达了诗人对朋友远谪的关切、担忧之意,表现了真挚、深厚的友情。

(五)赏读课文,鉴赏评价

1.结合具体诗句,说说《观沧海》中是如何运用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的。

答案示例: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描写了海水荡漾,山岛耸立——画面由动而静,相互映衬,显示出大海的浩瀚、威严。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描写了树木百草,秋风洪波——画面由静到动,显示出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答案示例:

首句写景兼点时令。

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切合当时情事,融情入景。

因首句已于景中见情,所以次句便直叙其事。

“闻道”,表示惊惜。

“过五溪”,可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

前两句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见。

后两句抒情。

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诗人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随风飘到龙标。

这两句诗所表现的意味,有三层意思:

一是说自己心中充满了愁思,无人可诉,无人理解,只有将这愁心托之于明月;二是说唯有明月分照两地,自己和朋友都能看见它;三是说,因此也只有依靠明月才能将愁心寄与朋友,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六)课外拓展,对比延伸

1.曹操《短歌行》欣赏。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

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2.李白《送友人》欣赏。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六、课堂小结

诗人曹操把自己的雄心壮志、宏伟抱负融入到《观沧海》这首四言古诗中,以奇特的想象力,表现了大海波澜壮阔的形象,也展示了自己昂扬奋发的精神和博大的胸怀。

这首诗音调铿锵、风格质朴刚健,不愧为流传千古的名篇。

诗人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赋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使之能随风逐月到夜郎。

这种将自己的感情赋予客观事物,使之同样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乃是形象思维的巨大特点和优点之一。

想象惊人,气概超逸,笔势灵动,充分地显示出李白的艺术个性,这也是《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之所以充满长久的艺术魅力的真正原因。

七、练习设计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八、板书设计

观沧海

第二课时

(《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

一、新课导入

古时候交通不方便,羁旅外乡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就成了古典诗歌中的一个重要的主题。

尤其是秋天,那些漂泊他乡的文人骚客看到落叶归根,自然而然地联想到自己,思乡之情就会特别浓重。

这节课,我们就来体会一下古人的思乡情怀。

二、自主预习

1.作者介绍

王湾,生卒年不详,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诗人。

其诗流传不多,其中最著名的是《次北固山下》,另有《奉使登终南山》《奉和贺监林月清酌》等。

马致远(约1251—1321以后),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

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

代表作有《汉宫秋》等。

后人将其散曲辑为《东篱乐府》。

2.背景资料

《次北固山下》写的是乡愁。

诗人行于客途,在沿长江往东,游吴中的路上泊舟北固山下,见到潮平岸阔、残夜归雁之景,触发了心中的乡愁,由此写下该诗。

《天净沙·秋思》表现了游子思乡的愁绪。

马致远仕途不如意,长期漂泊,足迹所到之处,总有与自己心上人聚散依依的哀婉,而这种哀婉又与他对朝廷的哀伤结合在一起,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3.知识链接

散曲,中国古代文学体裁之一。

兴盛于元代,由宋词俗化而来,是配合当时北方流行的音乐曲调撰写的合乐歌词,有小令和套数两种基本形式,前者短小精悍,后者富丽雍容。

每首散曲都有曲牌,且属于一定的宫调。

散曲作为继诗、词之后出现的新诗体,继承着诗、词等韵文文体的优秀传统,同时也有着不同于传统诗词的鲜明独特的艺术个性和表现手法,主要表现在:

(1)灵活多变、伸缩自如的句式;

(2)以俗为尚,口语化、散文化的语言风格;(3)明快显豁、豪旷泼辣的审美取向。

其代表人物有张可久、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等。

三、朗读指导

1.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2.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四、疏通文意

1.重点词语解释

次:

停宿。

客路:

旅人前行的路。

潮平:

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

风正:

顺风。

海日:

海上升起的红日。

残夜:

指夜将尽未尽之时。

江春:

江上早春的景象。

旧年:

旧历年关(除夕)。

乡书:

表达思乡之情的书信。

何处达:

用什么办法转达。

归雁:

北归的大雁。

昏鸦:

黄昏时将要回巢的乌鸦。

断肠:

形容悲伤到极点。

天涯:

天边,指远离家乡的地方。

2.全诗翻译

(1)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译文:

客行在碧色苍翠的青山前,泛舟于微波荡漾的绿水间。

潮水涨满,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

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

身在旅途,家信怎样才能送到呢?

还是托付北归的大雁,希望它能帮我把信捎到洛阳去。

(2)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译文:

黄昏时将要回巢的乌鸦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哀鸣;潺潺流水声传来,小桥旁边出现几户人家;秋风萧瑟,荒凉的古道上走着一匹瘦马。

夕阳就要从西边落下去了,我这个伤心断肠的思乡人还漂泊在天涯。

五、合作探究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次北固山下》中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答案示例:

初春时节。

青山、绿水、潮平、风正、江春。

2.《次北固山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哪两句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

答案示例:

思念故乡和亲人。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3.你从《天净沙·秋思》这个题目中得到了哪些信息?

答案示例:

“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

“秋”点明了写作的时间——秋天。

“秋思”可以拆开来组词——秋天的思念,秋天的思绪。

从题目中可以看出,这首散曲表达的就是在秋天产生的思念的愁绪。

4.《天净沙·秋思》中描绘了哪些景物?

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答案示例: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

这些都是凄清、悲凉、感伤之景。

(二)精读课文,内容探究

1.《次北固山下》的首联和颔联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表现了什么?

答案示例:

首联“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写旅途所见两岸之景,暗含旅途遥远,一路奔波劳累。

颔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写船上所见江中之景。

“阔”是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似乎江面与岸齐平,船上人视野也因之开阔(可以联系之前学过的散文《春》来理解——春天到了,“水涨起来了”)。

“悬”是端直高挂的样子,风“正”表明顺风,同时又是和风,因此帆便端直高挂了。

另外,“潮平”也为“江春”做了铺垫。

2.《天净沙·秋思》中“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写了一幅温馨恬静的景象,联系全曲,谈谈此句写景的表达效果。

答案示例:

诗人眼前出现一座小桥,潺潺的流水,还有依稀飘起炊烟的农家小院。

这种有人家安居其间的田园小景,是那样幽静恬美,安逸闲致。

这一切不能不令浪迹天涯的游子想起自己家乡的小桥、流水和亲人。

在这里,作者以乐景写哀情,令人倍感凄凉,烘托出漂泊他乡的诗人内心彷徨无助的游子之悲。

“小桥流水人家”,不过是极常见的普通景色,但当它与“断肠人在天涯”同框出现时,便不再是孤立的景物,而成为令“断肠人”心碎肠断的催化剂,使静美的图景倍添悲凉的气氛。

(三)品读课文,句段赏析

1.赏析《次北固山下》“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

答案示例:

诗人从炼意着眼,把“旧”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用“生”字和“入”字使之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

此联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表现了时光匆匆、光阴荏苒的感慨,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说明了旧事物中孕育着新的生命,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鼓舞力量。

2.《天净沙·秋思》中哪一句道出了游子的情怀,可以作为点睛之笔?

答案示例:

断肠人在天涯。

在诗人描绘的这幅深秋村野图上,出现了一位漂泊天涯的游子,在残阳夕照的荒凉古道上,牵着一匹瘦马,迎着凄苦的秋风,慢步前行,不知自己的归宿在何方。

此句卒章显志,抒发了羁旅之悲,恰当地表现了主题。

(四)熟读课文,主旨探究

1.简要概括《次北固山下》一诗的主旨。

答案示例:

本诗即景抒情,通过描写长江下游开阔秀丽的早春景色,表达了羁旅在外的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2.《天净沙·秋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示例:

通过描绘凄清、悲凉、感伤的秋景,表达了漂泊远方的游子内心的孤苦寂寞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五)赏读课文,鉴赏评价

《天净沙·秋思》运用了什么手法来表现环境与人物的关系?

答案示例:

全曲前三句都在写景,人物并未出场,但每一处景物都意味着他抒情主人公的存在——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这些是他所见之景。

古道,是他行旅经过的地方;西风,正吹在他的身上;瘦马,是他旅途中唯一的伙伴。

这些景物,虽然没有提及思乡之情,却紧紧扣住了“愁”。

可以想象一下:

秋日黄昏,缠着枯藤的老树上,倦鸦归巢,小桥流水旁的民居炊烟袅袅,或许正在准备晚餐,这几句描绘出了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

而远处荒凉的古道上,一个异乡人牵着一匹瘦马,顶着西风,孤独地前行,他看着西山落日,想到自己今夜不知在哪里投宿,漫漫长夜不知如何熬过,或许他有家,但是行旅在外,有家也难归,不禁令人心碎断肠,只能长叹一声“断肠人在天涯”。

无形间,清雅安适的田园人家就和浪迹天涯的游子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诗人运用景物烘托的写法,将抒情主人公至于特定的环境和氛围中,从而生动地表现了游子的悲愁。

(六)课外拓展,对比延伸

表达羁旅思乡之情的唐诗。

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商山早行

(唐)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六、课堂小结

《次北固山下》以准确精练的语言描写了冬末春初时节,诗人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的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壮丽之景,抒发了深深的思乡之情。

首联以对偶句发端,写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颔联写行船江上所见之景,潮平、岸阔、风正、帆悬,景象恢弘阔大;颈联写拂晓行船的情景,对仗隐含哲理,给人积极向上的鼓舞;尾联见雁思亲,与首联呼应。

全诗用笔自然,绘景鲜明,情感真切,情景交融,风格壮阔高朗,历来广为传诵。

《天净沙·秋思》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这首小令句法别致,前三句全由名词性词组构成,一共列出九种景物,言简而意丰。

全曲仅五句二十八字,语言极为凝练却容量巨大,意蕴深远,结构精巧,顿挫有致,被后人誉为“秋思之祖”。

七、练习设计

请完成本课相应训练。

八、板书设计

次北固山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