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超全复习资料(字词+逐句翻译+课文理解拓展)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379688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曹刿论战》超全复习资料(字词+逐句翻译+课文理解拓展)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曹刿论战》超全复习资料(字词+逐句翻译+课文理解拓展)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曹刿论战》超全复习资料(字词+逐句翻译+课文理解拓展)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曹刿论战》超全复习资料(字词+逐句翻译+课文理解拓展)文档格式.doc

《《曹刿论战》超全复习资料(字词+逐句翻译+课文理解拓展)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曹刿论战》超全复习资料(字词+逐句翻译+课文理解拓展)文档格式.doc(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曹刿论战》超全复习资料(字词+逐句翻译+课文理解拓展)文档格式.doc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6、鲁军发起反攻的时机选择在:

彼竭我盈

7、文中表现曹刿积极“参与”精神的词语是:

请见、请从。

8、曹刿阻止鲁庄公追击的原因是:

惧有伏焉。

(限四个字)

9、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10、表明曹刿必待“齐人三鼓”而后“鼓”原因的句子是: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

三、句读停顿

1、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2、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4、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特殊句式:

【判断句】  夫战,勇气也。

  “也”,表判断语气。

  译文:

作战,是靠勇气的。

【倒装句】  1、宾语前置:

    何以战?

    “何”是介词“以”的宾语,前置。

正常语序应为“以何战?

”    译文:

您凭借什么作战呢?

  

2、状语后置:

    战于长勺。

     “于长勺”,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

正常语序应为“于长勺战”。

    译文:

在长勺交战。

【省略句】  1、省略主语:

    对曰: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    省略了主语“曹刿”。

   

 译文:

曹刿回答说:

“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2、省略宾语:

必以分人。

 省略介词“以”的宾语“之”,“必以之分人。

”  译文,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3、省略动词: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再”、“三”后面省略了动词“鼓”。

“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译文:

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勇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勇气就消失了。

重点字词:

【伐】攻打。

【我]《左传》是根据鲁史写的,所以称鲁国为“我”。

【请]请求。

【见]接见。

【肉食者]吃肉的人,指居高位、得厚禄的人。

[间]jian4,参与。

【鄙]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何以战]就是“以何战”,凭借什么作战?

以,介词,凭,靠。

〔安】有“养生”的意思。

【弗]不。

【专1独自专有。

[必以分人]就是“必以之分人”,一定把(它)分(给用人。

人,这里

指的是一些臣子。

【对]指臣对君说话。

【偏同“遍”,遍及。

[牺牲玉帛]古代祭祀用的祭品。

牺牲,指猪、牛、羊等祭品。

帛,丝

织品。

[加]虚夸,这里是说以少报多。

【信】信实,意思是对神说实话。

【孚】为人所信服。

【福I动词,赐福,保佑。

【狱】案件。

【虽]即使。

【察](—一)明察,弄清楚。

【情】实情。

【忠之属也]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人忠,尽力做好本分的

事。

属,类。

[可以一战]就是“可以之一战”,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请]请让我。

[从]跟随,跟从。

【乘】乘坐一辆战车。

【长勺】鲁国地名。

[鼓]动词,击鼓进军。

【败绩]大败。

[驰]驱车(追赶)。

【辙]车轮滚过地面所留下的痕迹。

[拭]古代车子前边的横木,供乘车人扶手用。

[遂]于是,就。

[逐]追赶,这里有追击的意思。

[既克]已经战胜。

既,副词。

[故]原因,缘故。

【夫]句首发语词,表示议论或说明,没有实在意义。

【作】振作。

[再]第二次。

【盈]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

【测]推测,估计。

【伏]埋伏。

【靡]倒下。

四、字词解释:

1、通假字:

“徧”同“遍”,遍及、普遍(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2、一词多义:

3、古今异义:

五、翻译课文(略)六、内容理解:

1、中心思想:

本文记叙了齐鲁长勺之战的全过程,通过曹刿和鲁庄公的关于战争问题的对话,阐明了弱国在对强国战争中应采取的战略战术原则,即政治上取信于民,军事上后发制人,作战中要掌握战机、详察敌情等。

2、本文的特点是“记言”,剪裁得当。

以“远谋”为线索组织材料;

并使用对比手法,以鲁庄公的“鄙”,突出了曹刿的“远谋”,从而塑造了军事家曹刿的形象。

3、表明对话背景的句子是:

齐师伐我;

公将战。

4、反映人民对统治阶级的态度的话语是: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5、表明全文线索(纲,文眼)的词语是:

远谋。

6、曹刿认为作战的先决条件是:

政治上取信于民。

“取信于民”在文中是指:

7、分析鲁庄公“鄙”的表现。

战争前:

“公将战”表现其轻率;

前两次答语中,将战争胜利寄托在臣子支持、神灵保佑上,表现其目光短浅。

战争中:

“将鼓”“将驰”表现其不察敌情,急躁冒进。

战争后:

“问其故”表现其胜不知因,平庸。

8、分析曹刿“远谋”的表现。

战前,他启发鲁庄公认识取信于民的重要性;

战中,他掌握战机,详察敌情,后发制人;

战后,他善于总结经验。

9、证明曹刿指挥正确的句子是:

齐师败绩;

遂逐齐师。

10、评价鲁庄公其人。

鲁庄公是个平庸的国君,他把战争胜利寄托在臣子支持和祈求神的保佑上,说明他目光短浅,政治上平庸;

在战争过程中,他急于迎战,又说明他军事上无知;

但在曹刿启发下终有所悟,认识到“取信于民”的重要性,在作战中能听从曹刿的正确指挥,说明他知人善任,与一般昏君有别。

11、齐鲁长勺之战是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取胜原因有几个方面?

一是战前的政治准备:

取信于民(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二是善于捕捉进军反攻的时机:

彼竭我盈;

三是追击时机的判断正确:

辙乱旗靡。

12、“远谋”一语是“论战”的中心,贯穿全篇,而鲁庄公的“鄙”又自始自终衬托曹刿的“远谋”。

13、本文多处将鲁庄公与曹刿进行对比描写,请找出其中一例,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战前:

鲁浅陋;

曹有远谋

战时:

鲁不察敌情,急躁冒进;

曹详察敌情,抓准时机

战后:

鲁茫然不知;

曹细说原委

好处是通过对比,突出曹刿指挥作战的卓越军事才能。

14、曹刿的“远谋”体现在哪里?

用自己的话从政治和军事两方面简要说说。

政治方面,认为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

军事方面,善于把握进攻和追击的时机。

(或:

适时出击,适时追击)

15、谈谈“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

①为下文写庄公的“鄙”作铺垫;

②衬托曹刿的远见卓识。

19、曹刿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一点是什么?

请结合文章内容略作分析。

(1)有爱国心与责任感。

祖国被侵伐时,立即“请见”,去参与“肉食者谋之”的事,并主动要求作战。

(2)对作战的条件有深刻的见解。

把国君“忠”其事,取信于民作为取胜的先决条件,有“远谋”,其见解显然高于“肉食者”。

(3)有很高的说服他人的说话技巧。

与地位相当的乡人说话,直接解答疑虑,简洁明快。

与国君商讨问题,循循善诱,启发、分析,促其领悟。

七、人物形象:

1、怎样评价曹刿其人?

富有爱国热情,有远见卓识,临危不乱,胸有成竹,从容不迫,有卓越的军事才能。

2、鲁庄公真的就没有可取之处吗?

不是,鲁庄公的可取之处在于他能虚心听取曹刿的意见,礼贤下士,知人善任,唯才是用,并且亲临前线担任统帅。

八、课外拓展:

1、本文中出现的一个成语是:

一鼓作气。

后比喻鼓起干劲,一口气完成。

2、大凡高瞻远瞩者都注重人民的作用,举例说明。

①李世民说:

“民,水也;

君,舟也。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②孟子主张“民贵君轻”。

3、写出古代以少胜多的战例。

巨鹿之战(破釜沉舟)、牧野之战、赤壁之战、官渡之战、淝水之战(成语:

投鞭断流、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4、文中曹刿的形象令人钦佩,写出中国历史上你最崇敬的一位爱国将领,并写出评价。

①文天祥起兵抗元,宁死不屈。

②岳飞精忠报国,英勇抗金。

③邓世昌,奋勇抗日,壮烈殉国。

④林则徐不畏洋人,虎门销烟。

⑤戚继光抗击倭寇,保家卫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