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戏说课稿Word文件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381109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戏说课稿Word文件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社戏说课稿Word文件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社戏说课稿Word文件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社戏说课稿Word文件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戏说课稿Word文件下载.doc

《社戏说课稿Word文件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戏说课稿Word文件下载.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社戏说课稿Word文件下载.doc

(2)过程与方法:

学生在熟悉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文中景物描写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体会人物描写对烘托主题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农家小友高尚、淳朴的优秀品质,体会文中所表现的对劳动人民的真挚而深厚的感情。

3、教学重点难点

(1)理清文章的思路,把握文章的内容。

(2)景物描写对抒发感情、烘托人物形象的作用。

(3)理解人物和环境对表现小说主题的作用。

4、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二、学情分析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都喜欢自己的天真、烂漫的童年,这样的课文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面对着带有和自己童年生活相近的故事情节的课文,喜欢读,喜欢讨论,喜欢发问,喜欢探究,喜欢说自己童年的故事。

但是我校学生基础薄弱,要上好这节课,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问题的设置应降低难度,另外教师必须在预习上加强对学生的指导。

三、教法与学法分析

(一)教法

教师语言诗意化,力求教学语言精练,教学手段多样化,追求教学的诗情画意美。

在自读中感知,在合作中领悟,在探究中启迪,在实践中运用。

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阅读、讨论、探究本课蕴含的人生哲理。

注重过程的评价,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张扬个性,亮出自己。

(二)学法

1、在合作学习中发表自己的看法、学会认真倾听、学会质疑、学会有深度的评价。

2、结合具体语段,联系自身生活学习课文;

从《社戏》里小伙伴们的所作所为,联想到自己;

3、学习分析人物言行,把握人物性格、品质的方法。

四、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

童年对许多人来说,都是美好快乐的。

在成人后回忆这段往事,更有一种永生难忘的体验。

这里老师很想知道你们的童年生活是怎样的,童年时你最喜欢做什么?

喜欢去哪里?

今天,让鲁迅先生的《社戏》点燃我们追忆童年的情感之火。

(设计意图:

由提问导入,揭示课题。

通过提问学生,让学生身临其境,回忆童年生活,引发学生课堂对话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解题

在绍兴,“社”是一种区域名称,相当于“村庄”。

社中有“庙”,为了祈求全社平安富足,社庙里每年一定时间都要演戏,这就叫做社戏。

了解写作背景,并且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

(三)、检查预习

1.给加点字注音

省() 行家()惮() 絮叨()

怠慢() 撺掇()凫水() 潺()

兽脊() 蕴藻()家眷() 皎洁()

漂渺()纠葛()

(设计意图说明:

扫清阅读障碍,重在让学生掌握识字的方法,达到汉字的辨形、辨音、辨义的目的,培养学生养成查字典的习惯。

2、作者作品介绍

学生展示,教师补充。

通过这个问题的回答,来复习旧知识,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

提问:

文中的迅哥是鲁迅本人吗?

就此引出文章体裁。

通过这个问题,检查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培育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四)、整体感知

1、了解解读小说的一般方法(设计意图:

给学生提供学习本文的方法,培养学生寻找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说内容,多角度概括(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的默读能力和概括能力以及多方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五)、思考讨论

除了看戏之外,作者还写了很多事,有的人认为文章题目是《社戏》,就应该重点写看社戏的情节,这些与“看戏”无关的事,最好不要写。

你认为呢?

明确作者的写作意图以及文章的主旨。

(六)、小结:

经过大家的学习,我们对鲁迅先生有了新的认识,复习了小说的三要素,理清了文章的内容,为我们下节课的继续学习奠定了基础。

让学生概括了解本节课内容。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引出新知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内容。

(设计意图:

检查学生上节课的掌握情况。

二、合作、探究学习

1、跳读课文,在课堂练习本上写下你对文中人物的评价:

(按照以下的格式)

我喜欢(人物),因为他(人物的性格),

比如(人物的言行)。

示例:

我最喜欢双喜。

 首先,因为他最聪明。

比如:

当迅哥儿看不成社戏,急得要哭时,他马上想出了好主意,解决了船的问题,并讲出三条理由,解除了大人们的顾虑。

 其次,因为他……(设计意图:

小说就是通过人物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人物形象的把握影响到对小说主题的理解。

因此,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善于扣住人物个性化的东西。

2、划出环境描写的句子,细读体会:

我看到,这说明。

我听到,这说明。

我闻到,这说明。

我感到,这说明。

《语文新课标》指出: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积累,感悟和运用……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所以在学生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就很有必要让他们说出自己感受最深、最喜欢的段落情节,并谈谈读后的感受。

三、思考讨论:

1、如何看待“偷”豆的事件,这与我们平常意义上的“偷”性质一样吗?

为什么?

《语文新课标》中强调“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2、戏真的好看吗?

豆真的好吃吗?

为什么会觉得那夜的戏特别“好看”,那夜的豆特别“好吃”?

《语文新课标》强调“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结合这篇课文的特点,要让学生尽情的发挥个人的感受,教师只要适时应用点拨引导法在朗读方法或回答问题时稍作指导,对于学生的发言言之有理就给予表扬,对于不当之处适当给予点拨,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拓展延伸

结合自己的认识和理解,把你对“童年的美”的理解幻化成美丽的文字。

范例:

童年的美,是放学路上与哥哥一起采摘的一片绿叶,清翠而亮丽;

童年的美,是牵起妹妹的手,在夏夜落下斑驳树影的院子寻觅月亮,温馨而浪漫。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五、小结:

你能用一两句话,表述自己通过本文的学习得到的收获或感受吗?

这是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在强调教学目标的同时,注意尊重学生的个性化体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