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学教案09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386054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4.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学教案09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学教案09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学教案09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学教案09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学教案09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学教案09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学教案09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学教案09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学教案09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学教案09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学教案09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学教案09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学教案09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学教案09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学教案09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学教案09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学教案09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学教案09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学教案09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学教案09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学教案09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学教案09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个性个性倾向性:

需要、动机

个性心理特征能力

气质

性格

第二节自我意识的发展

定义:

自己对自己的意识

自我意识自我意识发生:

“我”

自我评价发展特点

幼儿自我意识的特点自我体验发展特点

自我控制发展特点

教学过程:

【复习】

1.情绪、情感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是

()、()、()和()。

2.新生入园,班里有一个孩子哭,其他孩子也会莫名其妙地跟着哭,是因为幼儿的情感具有()。

3.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的特征是什么?

【导入】京剧脸谱:

红脸张飞、白脸曹操、蓝脸窦尔敦、黑脸包公——不同的脸谱,代表不同的个性

【新授】

第一节个性的形成

一、什么是个性

1.定义:

所谓个性是指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点或品质的独特组合。

2.个性的结构:

广义的个性心理结构,包含下列五种成分:

(1)个性倾向性。

表明人对周围环境的态度,是个性心理结构中最活跃的成分,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

(2)个性心理特征。

包括气质、性格、能力等,这些特征最突出表现出人的心理的个别差异。

(3)自我意识。

包括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调节,是个性心理结构中的控制系统。

(4)心理过程。

包括感知、记忆、思维、想象以及情感等。

(5)心理状态。

包括注意、激情、心境等,是心理活动的背景。

3.个性的基本特征

分析《西游记》中主人公的个性特点

分析一:

四个主人公各具特点,每人的性格、气质、行事风格完全不同,

分析二:

孙悟空冲动、正直、毛毛躁躁,不管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任何事情都如此。

分析三:

孙悟空不是偶尔表现出自己的毛躁,而是一直都如此。

分析四:

个性与他的身份、责任有很大关系

(1)个性的独特性。

人与人之间没有完全相同的个性,但不排除人与人之间的共同性(比如同一民族、同一性别、同一年龄的人)

(2)个性的整体性。

各个成分相互影响、依存,从一个人行为的一个方面往往可以看到他的个性,这就是个性整体性的具体表现。

(3)个性的稳定性。

个人的偶然的行为不能代表他真正的个性。

(4)个性的社会性。

人的个性的本质方面是由人的社会关系决定的。

宏观环境是指一个人的民族、国家、所处的时代及其社会生活条件和社会风气,微观环境主要是指家庭、学校及生活、工作环境。

对于幼儿来说,影响其个性发展的主要是家庭和幼儿园。

二、幼儿期是个性初步形成的时期

1.幼儿期儿童的各种心理现象开始表现齐全,儿童心理的各个方面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系统,开始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主观世界

感知、记忆、想象、思维、情绪情感发展;

自我意识发展;

性格发展;

需要兴趣发展完整发展

2.心理活动独特性形成,儿童间的个别差异日益明显,并渐趋稳定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举例:

有的幼儿擅长运动,有的幼儿擅长歌唱

3.心理活动的积极能动性开始形成

三、幼儿个性发展对人生发展的意义

【案例分析】

小组讨论:

根据案例分析,幼儿个性发展对人生发展具有什么意义?

一个初中二年级的女生,平时经常偷同学们的好看的笔,是她没有笔用吗?

不!

她的笔比谁的都多,一捆一捆的放在家里。

就是因为喜欢,她才去偷。

在很小的时候,她想要什么,父母就给什么,在她的心目中,只要她想要,什么都应该是她的。

总结:

良好的个性,为儿童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由京剧脸谱导入个性

结构图分析个性结构

分析《西游记》中人物个性,总结个性特点

理论分析

举例分析

小组讨论

自由发表建议

一、什么是自我意识

概念:

自我意识是人对自身的认识,它区别于其他心理现象,把认识的目光转向了自己,自己既是认识者,又是被认识者。

特征:

分离感——自我意识发展的初级阶段

稳定的同一感——自我意识发展的最终目的(青年期)

二、婴儿自我意识的发生

(一)不同年龄段自我意识的发展

1.新生儿不具有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的最初发生是在婴儿期

2.一岁前的儿童全然意识不到自己的存在,更不能分辨主客体的区别。

他们经常摆弄自己的手指,并把它们放进嘴里吮吸,但并不知道手指是自己身体一部分,而把它们当作玩具。

3.一岁左右的婴儿,才开始把自己的动作和动作的对象加以区别,意识到自己的手指与脚趾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这是自我意识的最初级形态。

自我意识的产生是以儿童动作的发展为前提的。

通过动作,1岁左右的孩子开始把自己的动作和动作的对象区分开来,开始知道自己和物体的关系,认识自己的存在和自己的力量,产生自信心。

(二)自我意识的真正出现是和儿童言语的发展相联系的

二岁以后的儿童,在语言学习中掌握了物主代词“我的”和人称代词“我”,由此实现了自我意识发展的又一次飞跃,即从把自己看作是客体转变为把自己当作主体来认识。

这标志着他们真正的自我意识的出现。

【实验】

心理学家做了这样的实验:

婴儿熟睡时,往婴儿的鼻子上抹上胭脂,婴儿醒来后,让他照镜子,结果发现:

有些15个月大的婴儿会看着镜子,摸自己那抹了胭脂的鼻子;

但大部分婴儿要在21个月以后才出现这种行为。

由此,心理学家得出结论,婴儿的自我意识,大约在1岁8个月左右时形成。

三、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观看视频《自我意识的敏感期》,讨论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一)幼儿自我评价发展的主要特点

1.主要依赖成人的评价

案例:

晚饭后,爸爸兴致勃勃地教小天下围棋,小天老是听不懂爸爸的讲解,爸爸急了,训斥他:

“你怎么这么笨呀!

”小天抬起头来,一脸困惑:

“爸爸,昨天你还夸我聪明,今天又骂我笨,我到底是聪明还是笨啊?

丁丁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因为老师夸他最能干,手工做得又快又好。

一天吃过晚饭后,妈妈说:

“手工做得好,收拾碗筷可不一定能做好。

”丁丁一听急了,非要收拾,笨手笨脚地弄了半天后,妈妈问他:

“你觉得你做得好吗?

”丁丁摇了摇头。

妈妈又说:

“所以,你还有很多不懂不会的,需要学习。

”丁丁认真地点了点头

(1)自我评价常常带有主观情绪性

(2)自我评价具有笼统性、片面性和表面性

【启示】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面镜子——对待孩子的态度和行为要一致

让孩子成为自己的镜子——教会孩子学着正视自己

(二)自我体验的发展

受暗示性:

成人的暗示对幼儿自我体验的产生起着重要作用。

年龄越小,表现越明显。

【启示】积极暗示,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并逐渐学会体谅

他人的心情。

(三)自我控制的发展

表现:

独立性、坚持性和自制力的发展

3岁,闹独立,自己来

【小结】

我们的态度决定了幼儿自己对自己的态度,所以作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应该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

【导入】

自有人类社会以来,人们每天吃饭、穿衣、睡觉、劳动、娱乐,年复一年、日益一日地进行各种活动,究竟是什么原因?

需要

一、什么是需要

(一)定义

饿了吃饭机体产生不平衡需要

需要是个体在一定的生活条件下,即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的要求或自身的要求下,产生的对于一定客观现实的反映,是个体对其存在与发展条件的欲求的心理倾向,是个体活动的内在动力。

(二)需要的种类结构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被尊重的需要、友谊的需要、成就的需要)

(三)需要是个体行为积极性的源泉

例如:

一个未来的幼儿教师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希望做一个优秀的幼儿教师,她就会产生好好学习幼儿心理学的需要。

因为做一个幼儿教师,如果不懂得幼儿特点,就无法和孩子沟通,也无法了解孩子,无法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在这种需要的推动下,她就会认真学习,同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孩子们的特点,将所学理论应用到实际。

二、幼儿需要的发展特点

(一)开始形成多层次、多维度的整体结构。

幼儿的需要中,既有生理与安全需要,也有了交往、游戏、尊重、学习等社会性需要形式,并且各种水平也在提高。

幼儿需要结构模式

层次

生理与物质生活

安全与保障

交往与友爱

游戏活动

求知活动

尊重与自尊

利他行为

1

吃喝睡等

人身安全

母爱

游戏

听讲故事

信任、自尊

劳动

2

智力玩具

躲避羞辱

友情

文娱活动

学习文化知识

求成

助人

(二)优势需要有所发展

1.3-6岁,不同年龄儿童需要的排序都在发生变化

2.从5岁开始,儿童的社会行需要迅速发展

3.6岁时,儿童希望得到尊重的需要强烈,同时对友情的需要开始发生。

【练习】

观看视频《小人国》,分析视频中的幼儿表现出哪些需要?

家长和教师重视和尊重幼儿的需要

【作业】

1.幼儿需要发展的特点?

2.需要的定义

由故事导入

结合图片分析自我意识定义

教师讲解特征

重点分析自我意识的发生

实验分析

根据视频分析特点

提高学生职业素颜

第四节幼儿气质、性格的发展

幼儿气质特点

第四节气质、性格的发展

一、什么是气质

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二、新生儿的气质类型

1.活泼型

2.安静型

3.一般型

三、幼儿气质的发展

(一)幼儿气质具有稳定性

(二)生活环境可以改变气质

(三)儿童气质影响父母的教养方式

四、什么是性格

五、婴儿性格的萌芽

六、幼儿性格的发展

1.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的特征?

2.幼儿需要发展的特征?

【导入】

1.有人做事热火朝天,有人做事慢慢腾腾;

有人急脾气,幼儿慢性子。

2.为什么有人说江山易改,禀性难移。

气质:

是指一个人所特有的,主要是由生物决定的、相对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一)气质类型

1.传统的气质类型

(1)胆汁质:

精力旺盛,表里如一,刚强,易感情用事。

(李逵)

问:

对胆汁质的孩子,应着重()。

A、防止粗枝大叶,虎头蛇尾B、防止墨守成规、谨小慎微

C、培养机智、敏锐和自信心D、防止任性、粗暴

(2)多血质:

反应迅速,有朝气,活泼好动,动作敏捷,情绪不稳定,粗枝大叶。

(孙悟空)

对多血质的孩子,应着重()

A、防止任性、粗暴B、防止墨守成规、谨小慎微

C、防止粗枝大叶,培养稳定的兴趣D、防止疑虑、孤独

(3)粘液质:

稳重有余灵活性不足,踏实但有些死板,沉着冷静但缺乏生气。

(刘备)

(4)抑郁质:

敏锐、稳重,多愁善感,怯懦,狐独,行动缓慢。

(林黛玉)

对抑郁质的孩子,应着重()

A、防止任性、粗暴B、培养机智、敏锐和自信心

C、培养勇于进取,豪放的品质D、防止粗枝大叶、虎头蛇尾

【情境表演】——看戏迟到

观看表演,分析表演的四个角色分别属于哪种气质类型?

(一)活泼型

特点:

连哭带闹,很难哄

(二)安静型

很少哭

(三)一般型

介于活泼型和安静型之间

三、幼儿的气质特点

(一)幼儿的气质具有稳定性

(二)生活环境可以改变幼儿的气质

定义:

性格:

是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惯常的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

它是人的个性的最重要的方面,在个性中,起着核心的作用,人与人之间的差别,最突出、最显著的也就是性格的差别。

(一)性格结构:

1.性格的态度特征。

这是性格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现实生活中,人接受现实生活的影响,以一定的态度反映现实生活。

现实的对象是多种多样的,人对现实的态度也是多种多样的,包括对人、对事、对己、对集体、对劳动、对工作的态度等诸方面。

比如:

对人是热情、诚恳,还是冷淡、虚伪;

对劳动是勤劳、认真,还是懒散、粗心;

对自己是谦虚、自信,还是骄傲、自卑;

对集体是热爱、关心,还是熟视无睹、漠不关心;

对工作是积极负责、富有创造性,还是消极回避、墨守成规等等,这些都属于人对现实的态度的性格特征。

2.性格的意志特征。

人对自己的行动自觉调节的方式和水平,成为性格特征的另一组成部分。

它突出表现在意志力的自觉性、自制力、坚持性等品质上,如:

是独立、不盲从,还是依赖、易受暗示;

是自制、守纪律,还是任性、好冲动;

是坚毅、顽强,还是懦弱、胆怯;

是果断、勇敢,还是优柔寡断、胆小怕事等等。

3.性格的情绪特征。

性格的情绪特征可以分为情绪活动的强度、稳定性、持久性及主导心境四方面。

比如,有的人情绪活动强烈、深沉,有的人情绪活动微弱、短暂;

有的人情绪容易激动、起伏,波动大,有的人情绪比较稳定,很少起伏、波动;

有的人经常是活泼、愉快,有的人则整天忧郁低沉等等。

4.性格的理智特征。

人们在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认知方面是有许多不同的个体差异性的,比如,在感知方面,有人属主动感知型:

在感知事物时,能根据自己的任务和兴趣来判断,而不易为环境刺激所干扰;

有人则属被动感知型:

在感知事物时,明显地易受环境刺激的影响;

有人特别注意事物的细节,观察详细、全面,有人则多注意事物的整体、轮廓,概括性较强;

有人敏锐精细,有人则迟缓、马虎;

在思维方面,有人敢思敢想,善于独立地提出问题,而有人则盲从权威,喜好利用现成答案。

性格是个非常复杂的综合体,它包含着多个侧面,包含着多种多样的性格特征。

同时性格中的各种各样的性格特征,总是不可分割地互相联系着,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

例如:

对工作、学习认真负责的人,在性格的意志特征方面往往表现出有较好的坚持性、自制力,在性格的理智特征方面往往表现出更多的主动观察、善于思考的特点。

所以,我们分析幼儿性格 

特点时,必须把性格的诸方面特征联系起来加以考察。

分析实验:

苏联心理学家科瓦列夫曾对两个女孩作过四年的观察。

这两个女孩,同卵双生,天赋素质基本相同,又在同一个家庭中抚养,在同样的学校里受教育,但在性格上却有着相当明显的差别。

姐姐比妹妹好交际,也比较果断、主动,在谈话、回答问题时,总是姐姐先回答,妹妹只表示同意或稍作补充。

为什么两人的性格相差会如此显著?

科瓦列夫从两姐妹的生活史上了解到,原来在小的时候,在双生子中认定一个是姐姐,一个是妹妹。

从早期的童年时代起,就责成姐姐照管妹妹,对她的行为负责,作她的榜样,而妹妹则是一个受保护者,要听姐姐的话。

正因为这样,久而久之,逐渐养成了两姐妹不同的性格,姐姐独立、主动、活泼,而妹妹则服从、依赖、安静。

由此我们已经可以清楚地看到,家庭,尤其是幼儿在家庭中的地位,父母对幼儿的态度对幼儿最初性格的形成有着多么直接、重要的影响。

幼儿自三、四岁后,不仅生活在家庭中,而且进入了幼儿园。

在幼儿园中,教师和集体生活向幼儿提出的要求,教师的性格修养和集体对幼儿的评价、舆论,潜在而有力地影响着幼儿的种种态度和行为,影响着幼儿性格的形成和发展,使他们逐渐具有最初的比较稳定和经常的性格特性。

比如,教师的耐心教育、积极诱导,可以使一个活泼但急躁、易激动的孩子变得灵活而有抑制力。

老师亲切关注、积极引导可以使一个孤僻、胆小、沉默的孩子变得愉快而活泼。

相反,老师对幼儿态度严厉、粗暴,说教代替诱导,训斥代替抚爱,则会使急躁、易激动的孩子更难以自制,孤独、沉默的孩子更加畏缩。

苏联心理学、教育学专家们指出:

教养员同孩子们和谐的关系在教育教养过程中会积极地促进儿童正确的观点、概念和行为习惯的形成,并在他们的情绪、精神的发展上,在性格的形成中反映出来。

3岁左右出现了最初的性格方面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合群性:

有的幼儿比较随和,富于同情心,看到小伙伴哭了会主动上前安慰,发生争执时,容易让步。

(2)独立性。

幼儿常常明确地向成人表示自己的意愿,有时甚至是有些固执地强调“我愿意”、“我行”、“我会”。

在活动中,他们不满足于直接地按照成人的具体指示去做,或者完全和成人一起行动,而是渴望象成人一样独立行动。

比如,幼儿要求自己穿衣、洗手绢,要求自己一个人把积木搭完,要求自己一个人上幼儿园等等。

这时期,游戏之所以成为幼儿最喜爱和最主要的活动,一个重要的原因也就是在游戏中,幼儿可以自由地按照自己的愿望、能力水平去模仿成人的活动,满足他渴望参加成人生活的需要。

同时,这时的幼儿对老师的要求明显提高,特别希望老师能象对待大人一样对待他。

如果老师尊重、信任他们,他们会感到极大的快乐和自豪,相反,如果老师小看了他们,则会引起他们极大的反感。

(3)自制力。

不随便要东西,不抢别人的玩具等。

(4)活动性。

有的活泼好动,手脚不停,精力充沛;

有的幼儿则好静,喜欢做安静的游戏,一个人看书或电视。

(一)快乐活泼

(二)安静专注

(三)勇敢自信

(四)勤劳善良

(五)有独立性

(六)有创造性

要有良好的家庭环境

父母应是具有良好性格的典范

教育孩子要注意正面说理、开导,切忌打骂体罚,更应防止父母管教态度不一致

进行信念教育和训练

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制定教育内容

【作业】:

举例说明环境和教育对幼儿性格形成的影响。

生活现象导入

结合案例习题分析气质类型

教师表演,学生练习

教师讲解

举例和理论结合分析

案例和实验分析

结合幼儿实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