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考语文 文学常识阅读训练及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390433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12.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中考语文 文学常识阅读训练及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新中考语文 文学常识阅读训练及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新中考语文 文学常识阅读训练及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新中考语文 文学常识阅读训练及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新中考语文 文学常识阅读训练及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新中考语文 文学常识阅读训练及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新中考语文 文学常识阅读训练及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新中考语文 文学常识阅读训练及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新中考语文 文学常识阅读训练及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新中考语文 文学常识阅读训练及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新中考语文 文学常识阅读训练及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新中考语文 文学常识阅读训练及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新中考语文 文学常识阅读训练及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新中考语文 文学常识阅读训练及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新中考语文 文学常识阅读训练及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新中考语文 文学常识阅读训练及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新中考语文 文学常识阅读训练及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新中考语文 文学常识阅读训练及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新中考语文 文学常识阅读训练及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新中考语文 文学常识阅读训练及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中考语文 文学常识阅读训练及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

《新中考语文 文学常识阅读训练及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中考语文 文学常识阅读训练及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中考语文 文学常识阅读训练及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

明代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以自己年轻时求学的艰辛告诫年轻人要刻苦学习,至今仍有很强的教育意义。

《平凡的世界》展现了黄土高原古朴的民风、独特的习俗,表现了主人公淳厚朴实的品格、坚定的人生目标和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

英国女作家、教育家海伦·

凯勒在《我的老师》中,真实记叙了莎利文老师耐心教育“我”并使“我”成长进步的感人事迹。

【答案】D

【解析】【分析】ABC表述正确。

D.海伦·

凯勒是美国女作家、教育家,不是英国的。

D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积累能力。

文学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包括各种常见文体、史书体例、作家作品等。

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

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4.某展室的墙壁上贴有不同书体书写的“科学”一词,按书体演变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⑤③②④① 

⑤②①④③ 

③⑤②④① 

③②⑤①④

【答案】A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根据所学,中国的书法艺术是以中国汉字的文义为内容,以某种字体的书写为形式的独特艺术。

从中国殷商时代的甲骨文、金文,经过小篆(笔法瘦劲挺拔,直线较多。

起笔有方笔、圆笔,也有尖笔,手笔“悬针”较多。

大篆指金文、籀文、六国文字,它们保存着古代象形文字的明显特点。

),发展出隶书(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呈长方形状,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草书(草书是汉字的一种字体,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

形成于汉代,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

)、楷书(更趋简化,横平竖直。

楷书有楷模的意思)、行书(行书是在隶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

“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

),最后形成了中国书法的五种主要字体。

小篆创始于秦代;

隶书始于秦朝,成熟并通行于汉魏时代;

楷书也称真书、正书,形成于汉末;

行书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晋代开始盛行;

草书形成于汉初。

本题中五种字体分别为①行书;

② 

草书;

③ 

隶书 

④楷书 

⑤ 

篆书。

根据以上书体的发展顺序和各自特点排序为:

篆书;

隶书;

④楷书;

①行书。

故选A。

A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汉字文化常识的了解与运用能力。

解答此题,需要了解汉字字体的演变过程及其特点,根据图中字体的笔画及字形特点来判断。

此题第一幅字大小相兼,收放结合,疏密得体,浓淡相融,属于行书;

第二幅字用笔结构简省、笔画连绵,属于草书;

第三幅字字形扁方,横划长,竖划短,讲究“蚕头雁尾”,属于隶书;

第四幅字以方笔为主,结构谨严,布局整齐,属于楷书;

第五幅字笔法瘦劲挺拔,直线较多,起笔有方笔、圆笔,也有尖笔,手笔“悬针”较多,保存着古代象形文字的明显特点,属于篆书。

5.在下列文段空白处填入的词语,顺序恰当的一项是( 

王義之是中国古代一位杰出的书法家,被称为书圣。

他的书法从总体上说,刚健而________、朴素而________、真率而________、飘逸而________,多种似乎矛盾的艺术特色都在这里汇合交融,达到炉大纯青、尽善尽美的境界。

①精巧 

②端庄 

 

③娟秀 

④含蓄

①③④② 

②①④③ 

③①④② 

③①②④

【解析】【分析】王羲之,东晋最杰出的书法家,有“书圣”的赞誉,晚年书法炉火纯青,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兰亭序》就是他晚年的得意之作。

王羲之书法主要特点是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是极具有美的观赏性的。

C项正确,注意前后词语的意思相反。

C。

【点评】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以及对书法常识的了解。

答题时应注意,必须准确理解词语的意义,可从范围、轻重、感情色彩等辨析,要使语言表达更准确,简洁,要和句子所表达的感情色彩相一致。

王羲之书法风格刚柔相济,博大精深,比如刚健而娟秀,从相对的角度选择。

6.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小人物身上往往寄托着作者对“大世界”的关怀。

也就是人物虽小,但是通过小人物却寄托了作者对社会深深的思考,比如《故乡》中的杨二嫂和闰土、《我的叔叔于勒》中的菲利普夫妇、《孤独之旅》中的杜小康及其父亲。

北宋的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明言其人生志向、政治抱负,表露其博大襟怀、坚强意志。

而唐代的欧阳修则在《醉翁亭记》中通过对滁州优美风景的描写,表现了其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见教”,意为“指教(我)”。

“见”字用在动词前面表示对“我”怎样。

如“见谅”,意为“原谅(我)”。

避讳,旧时为了对某人表示尊敬,不敢直呼其名,叫做避讳。

讳某,意思是某字本应避去。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辨析能力。

一般考查经典篇目或者名家的相关知识。

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课本的注释,注意平时的积累。

ACD正确;

B选项欧阳修是北宋时代,故选B

【点评】在平时注意积累,记住人物时候的时代。

7.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戏剧人物的塑造,大都通过人物的语言,包括对话、独白、旁白来进行。

普希金,俄国诗人,其诗作《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表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对理想的追求和对未来的憧憬。

老舍,原名舒庆春,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其代表作《雷雨》被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

【解析】【分析】D项,老舍,原名舒庆春,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其代表作有:

《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

《雷雨》是话剧作家曹禺的话剧。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辨析能力,考查的是课内篇目的出处、作家作品等有关的内容。

解答此题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

注意对选项进行逐项的审读,仔细辨析判断。

8.下列不是俄国作家的是( 

泰戈尔 

普希金 

高尔基 

契诃夫

【解析】【分析】泰戈尔,印度诗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

【点评】代表作有《吉檀迦利》、《飞鸟集》、《眼中沙》、《四个人》、《家庭与世界》、《园丁集》、《新月集》、《最后的诗篇》、《戈拉》、《文明的危机》等。

9.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对联从律诗的对偶句发展而成。

“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此联的上联概写岳阳楼的自然景观,下联暗引《岳阳楼记》中的名句,两两相对,整齐优美。

欣赏这样的对联,可以陶冶情操,学到推敲锤炼语言的方法。

如果欧阳修想再收一位门生,从生活现实的角度他应该从“李清照、纳兰性德、元稹、黄庭坚”四人中找李清照。

假如你的一首七言律诗被杂志社采用,按照正文部分每字5元来计算,你应得140元稿费。

“有一次我偷偷地看她,她把我的五戈比放在手掌上,瞅着它们,默默地哭了”。

《童年》中高尔基捡破烂换钱来给外祖母补贴家用,他的懂事能干让外祖母感动落泪又万般心疼。

【解析】【分析】B项,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约1155年),他们没有同时在世的时间,所以B项说法有误。

C项,七言律诗共七句,每句八个字,计算结果应该是280元。

所以C项说法有误。

D项,《童年》中高尔基捡破烂,说法有误,应该是阿廖沙捡破烂。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学、文化常识的理解能力。

逐项阅读分析其中涉及的作家作品,或者是故事情节等内容,紧扣字眼,不要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比如年代、流派等,因为有些题目的错误之处很隐蔽,根据平时的积累回忆相关的文学、文化常识进行对照即可。

10.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城南旧事》的主人公英子是一个聪明、善良、敏感的小姑娘,经历了许多成长的变故后,她带着深深的痛苦和悲哀告别童年。

老舍的《骆驼祥子》富有浓郁的老北京风情,小说刻画了祥子这一自尊好强、吃苦耐劳、始终不向命运低头的平民形象。

《香菱学诗》选自《红楼梦》,香菱在学诗过程中得到了薛宝钗的悉心指点,她学诗的经历告诉我们:

学习要不耻下问,敢于质疑。

《简·

爱》是一部具有自传色彩的作品。

主人公简·

爱虽然贫穷、低微、不美、矮小,但一直坚定地捍卫自己的独立人格和尊严。

【解析】【分析】A项中作品通过主人公童稚的双眼对童年往事的回忆,讲述了一段关于英子童年的故事。

反映了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和对北京城南的思念。

故不正确。

B项中祥子最初是自尊好强、吃苦耐劳,但最后却百年城了一个自甘堕落、麻木潦倒、狡猾好占便宜的市井无赖。

C项中香菱是在向林黛玉学诗,不是薛宝钗,故不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辨析名著故事情节的能力。

掌握名著中的重要情节是应考的基本策略,还要在平时与同学交流时,多关注名著中容易记错的故事情节,只要认真、仔细识记,就不会出错。

长期坚持下去,对名著情节的辨析能力就一定能够提高。

11.古诗文默写。

(1)根据课本,下列古诗文默写正确的两项是( 

)( 

A.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童关路。

B.风烟俱净,共色天山。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C.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D.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栗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E.折戟沉沙铁未消,自将磨洗认前朝。

F.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2)根据课本,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①急湍甚箭, 

(吴均《与朱元思书》)

②东风不与周郎便, 

(杜牧《赤壁》)

③不应有恨, 

(苏轼《水调歌头》)

④ 

,松柏有本性!

(刘桢《赠从弟(其二)》

⑤念天地之悠悠,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⑥ 

,坐看云起时。

(王维《终南别业》)

(3)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古诗名句。

在我们的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失意的时候。

当你怅惘、沮丧之时,我们应该抱“ 

,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样的态度,要有对人生、对未来充满希望的积极精神和豁达胸襟。

【答案】

(1)C,F

(2)①猛浪若奔

②铜雀春深锁二乔

③何事长向别时圆

④岂不罹凝寒

⑤独怆然而涕下

⑥行到水穷处

(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解析】【分析】

(1)这是一道考查文言文默写的题型,主要考查字形的正确书写。

A.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童(潼)关路。

B.风烟俱净,共色天山(天山共色)。

D.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栗(粟)一石。

E.折戟沉沙铁未消(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所以选CF。

(2)这是属于古诗文识记类默写的题型。

这类题除了平日要加强记忆外,还要注意字形的写法。

②句中的“乔”字写法,③句中的“圆”,④句中的“罹”字,⑤句中的“怅”“涕”的写法。

(3)这是一道古诗文理解性默写,这就要审清题干,这一句是日常学习中经常考查的内容,应该很容易填写,但要注意“畔”的写法。

12.下列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鼎湖山听泉》作者是谢大光,按照作者的游山踪迹来写作,把山泉当作山的灵魂来写,从自己对泉水的喜爱之情的不断升华之中,透露出作者对人生的见解:

历史是生生不息的,美感是充满生机的。

前苏联作家普里什文在《林中小溪》中通过对小溪流过森林全程表现出来的冲决一切障碍,非到达自由水域不可的顽强精神的描写,透露了融入自然,亲近自然的感情,表现出作者的生活信念和人生理想。

《陈涉世家》这篇课文以人物传记的形式,客观地记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的农民起义的原因、经过和浩大声势,在一定程度上赞扬了陈胜、吴广的反抗精神,反映官逼民反的社会现实,肯定了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作用。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至春秋时的诗歌共305篇,所以又称“诗三百”,分为风、雅、颂三类,主要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所谓兴,即“敷陈其事而直言之”。

【解析】【分析】考查对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理解。

D错,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和课文内容的识记及理解的能力。

解答时需要平时进行积累,并结合所学的内容进行分析。

注意细节。

13.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诗经》“六义”中,赋、比、兴指的是诗的内容,风、雅、颂指的是诗的表现手法。

在我国古代,山的南面和水的北面叫做阳。

比如“河阳”,指的就是黄河的北岸。

母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荷叶·

母亲》就是现代作家冰心所写的一首母爱的颂歌。

《变色龙》是俄国作家契诃夫的一篇讽刺小说,它既带给了我们笑声也令我们深思。

【答案】A

【解析】【分析】A项,《诗经》的“六义”中,“赋、比、兴”指的是诗的表现手法,“风、雅、颂”指的是诗的内容。

A。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识记。

先回忆相关文学现象或作家作品内容,再结合考点具体辨析,本题的“比”是手法、文学现象,而“颂”是内容标识。

14.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伯”“仲”“叔”“季”表示兄弟之间的排序。

“谥号”是古代王侯、名臣、将相高级官吏、文士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生前的德行给予的称号。

新闻结构的五部分,分别是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其中标题、主体、结语是必不可少的三部分。

科举时代,一般童生先在县或府里参加院试,考取了叫“进学”,也就是中了秀才,秀才再到省会参加三年一次的乡试,考中的为“举人”。

《最后一课》《昆虫记》《我的叔叔于勒》都是法国作家的作品。

【答案】B

【解析】【分析】文学常识包括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B项“标题、主体、结语是必不可少的三部分”说法错误。

标题,导语、主体是新闻必不可少的三部分。

B。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和古代文化常识。

答题时应注意,根据平时积累的文学常识和古代文化常识,对各个选项字斟句酌,仔细辨析正误作答。

15.为了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黄海中学九

(1)班决定开展“会诗词·

咏经典·

信中国”为主题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1)

【会诗词】

在班级举行的赛诗会上,甲乙两位同学分别朗诵了一首词。

请你结合学过的古诗词知识,为这两首词选择正确的词牌名,将序号填在横线上。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

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

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

(甲)

远远游蜂不记家,数行新柳自啼鸦,寻思旧事即天涯。

睡起有情和画卷,燕归无语傍人斜,晚风吹落小瓶花。

(乙)

A.卜算子 

B.浣溪沙 

C.如梦令 

D.相见欢

甲:

________

乙:

(2)

【咏经典】

《经典咏流传》用现代的唱法和曲调来演绎传统经典,将诗词文化与电视媒介有机结合,兼顾诗词文化的意境悠远和表现形式的通俗易懂。

经典传唱人结合自身的音乐风格,将经典诗词转化为优美的歌曲,以现代人更喜闻乐见的方式,去学习诗词,“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造性发展”,受到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

有同学根据上面材料拟写了一副对联的上联,请你写出下联:

上联:

变形式演绎经典

下联:

(3)

【信中国】

央视《信·

中国》节目曾播放茅台酒厂首席酿造师严刚写给孙儿们的一封信,信中要求孙儿们“做人如做酒”……其间,主持人朱军讲述了一段往事,1954年,周恩来总理总结日内瓦会议中国外交取得突破靠的是“两台”:

一是国酒茅台,一是戏剧《梁山伯与祝英台》。

请根据这则材料写出我们对传统文化应持有的态度。

(不少于两点)

【答案】

(1)C;

(2)咏诗词弘扬传统

(3)①让后辈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②在海内外弘扬传统文化。

【解析】【分析】⑴题目中给出的四个词牌,课本中都出现过,作答时,可根据课文中学过的“词”格式来判断这两首词用的是什么词牌。

第一首应是如梦令;

第二首应是浣溪沙。

⑵对联分上下两联,这两联字数相同,语义相关,相对应的词语词性一致。

“变形式”可对“咏诗词”,“演绎经典”可对“弘扬传统”。

答案不唯一。

⑶根据材料中的“信中要求孙儿们‘做人如做酒’”可得:

对传统文化应持有“传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态度。

根据“一是国酒茅台,一是戏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可得:

要让中国传统文化国际上得到弘扬。

据此理解概括作答。

⑴C;

B;

⑵咏诗词弘扬传统;

⑶①让后辈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体知识的识记与辨析能力。

关键在平时的识记与积累。

(2)本题考查学生拟写对联的能力。

根据题目给出的上联,结合对联知识拟写下联。

(3)本题考查学生综合性学习的能力。

熟读理解所给材料,抓住关键词语,从中筛选找出重要的信息加以整合。

16.八年级同学开展“人无信不立”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引经据典话诚信】“信”,即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古代先哲给我们留下很多关于“信”宝贵财富,你所在小组需要搜集古人有关“信”的名言警句、名人逸事,你的任务是搜集名人逸事。

请你将搜集到的用简洁的语言分享在下面横。

【晓之以理劝诚信】昨晚,你的好朋友小明给你发来一条信息,大概意思是说,明天就要考试了,他很担心自己考砸了,对不起父母和老师。

而你和他正好就在一个考场,且就在你后面,他希望你在考试时能给他一点帮助。

看完他的信息,你回复道:

“________”。

【环顾身边赞诚信】2012年11月2日,扬州大学附属中学高一

(2)班徐砺寒不慎剐蹭停在路边的宝马车后,没有选择逃走,而是在原地等待近半小时后,留下一张字条:

如果你是某报社的记者并且在第一时间获得这一新闻线索,需要拟写一篇新闻稿,请将你拟写的新闻标题分享在下面。

【答案】

(1)曾子杀猪,一诺千金,宋濂抄书还书。

(2)小明,一次考试成绩只是代表这一阶段的学习状况,即使考得不好下一阶段可以再弥补不足,但是不能因小失大。

诚信是做人之本,人无信则不立,你说对吗?

(3)诚信纸条车上贴 

扬城遍开文明花

(1)多读书,多接触社会,多体验生活,多积累名人文化,特别是记忆古人有关“信”的名人逸事,这是解答这类题的关键。

学生表述合理即可。

如查道摘枣留钱、范式千里赴约、曾子守信杀猪、雷义获金付县曹、种世衡“不失信于羌人”、商鞅立木取信。

(2)拟写信息,也是一种劝说。

要针对“他希望你在考试时能给他一点帮助”这一具体情况提出你的不同意见。

拟信息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称呼恰当,理由充分,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有理有据,以理服人。

以诚恳的态度、商量的口吻劝说,语气柔和委婉而不生硬(你说呢、你觉得呢、好吗、行吗等),多用疑问句,少用祈使句。

文明得体,避免激化矛盾,不能出现命令语气。

文字要简短,表达清楚明白。

不能偏离“诚信是做人之本”这一劝说主题。

(3)拟写的新闻标题。

这是压缩语段的一种传统题型。

要做到读懂原文,答题时内容无损原意,不能丢掉语段中重要的信息;

抓住关键词语;

语言简洁明快;

言简意赅。

此题要针对“扬州大学附属中学高一

(2)班徐砺寒不慎剐蹭停在路边的宝马车后,没有选择逃走,而是在原地等待近半小时后,留下一张字条(要看懂图片中的字条内容)”这一事件来拟写新闻标题。

标题中要有地点、人物、事件;

标题中可带有情感倾向。

语言要整齐,最好构成对偶句。

故答案为:

⑴曾子杀猪,一诺千金,宋濂抄书还书;

⑵小明,一次考试成绩只是代表这一阶段的学习状况,即使考得不好下一阶段可以再弥补不足,但是不能因小失大。

⑶诚信纸条车上贴 

扬城遍开文明花。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的积累。

有关“信”的名言警句、成语典故有很多。

⑵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得体的能力,考试题型包括用词得体、分寸得当、身份相符、场合相配、依据语境进行角色转换、书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