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人口问题对我国社会发展的影响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400710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人口问题对我国社会发展的影响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谈人口问题对我国社会发展的影响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谈人口问题对我国社会发展的影响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谈人口问题对我国社会发展的影响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谈人口问题对我国社会发展的影响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谈人口问题对我国社会发展的影响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谈人口问题对我国社会发展的影响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谈人口问题对我国社会发展的影响Word下载.docx

《谈人口问题对我国社会发展的影响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人口问题对我国社会发展的影响Word下载.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谈人口问题对我国社会发展的影响Word下载.docx

(4)劳动力过剩,劳动就业问题相当严重。

(5)增加劳动就业与提高劳动生产率之间的矛盾突出。

(6)学龄人口比重大,教育经费增长缓慢。

(7)我国的生态环境日趋恶化。

总之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中的矛盾和问题都与人口问题密切相关。

20世纪以来,伴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资源、环境受到严重破坏,甚至开始危及到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

”而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污染严重,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从我国具体国情出发,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首选必须合理控制人口规模。

如果人口盲目地膨胀,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相适应,不仅难以满足当代人的生活需要,而且势必破坏资源与环境,危及后代人的生存与发展。

人口、资源、环境三者中,人口是关键,必须把人口问题摆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首要位置。

(二)我国人口发展的特点

纵观我国人口发展历史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①1949年以前,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生活消费品数量远远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要,人口的增长十分缓慢,呈现出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特点;

②新中国成立后到70年代后期,由于社会安定,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人口增长势头迅猛,呈现出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的特点。

③80年代以来,由于国家实行计划生育国策,控制了人口的增长,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呈现出: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建国后,马寅初曾以警醒的态度审视着和平发展时期的人口问题。

为使国家对人口问题心中有数,更好地解决生产、生活两大难题,他积极建议中央人民政府开展人口普查。

党和政府采纳了他的提议,在1953年上半年实施了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

以下是我国大陆五次人口普查的结果:

年 

份总人口性别比

年份

总人口

性别比

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

5.82亿

107.6

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

6.95亿

105.5

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

10.08亿

106.3

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

11.34亿

106.6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

12.66亿

106.7

二、我国的人口现状

(一)人口数量大,净增人口多

根据以上五次人口普查的结果可以看出,我国大陆人口的总数在不断增加,且增长速度很快。

根据计算机仿真模拟,2025年前后,我国总人口将达15亿~16亿,近年来,由于计划生育成效显著,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但由于人口基数大,每年仍净增人口1500多万。

人口素质低一表现为人口的身体素质不高。

根据国家卫生部公布的一项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有5500多万残疾人,平均每20人中就有一个残疾人。

二表现为全民族的文化素质不高。

据1990年统计,大学文化程度的占0.14%,高中文化程度的占0.18%,初中文化程度的占2.33%,文盲、半文盲的达15.88%。

2000年我国25岁及以上人口中受过高等教育的只占8%,而1995年前后,美国、日本、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家的统一比例分别占46.7%、20.7%、21.4%和21.5%。

而我们国家在许多偏僻的农村,由于经济贫困,儿童失学率较高,文盲的数量还有增加的趋势。

另外,我国出生人口缺陷病的发病率高达13.07%,

就是说在全国3亿儿童中,低智者约有350万人。

三.我国人口目前面临的安全隐患

(一)人口基数巨大且继续保持增长势头

中国人口总量早已超过最优规模(7亿到10亿之间),正逐步向安全警戒线(15亿到16亿)逼近。

(二)人口素质亟待提高

出生缺陷发病率处在较高水平,普通人群面对传染病和慢性传染病双重挑战,且人口文化素质不高,整体受教育水平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

1994年,发达国家婴儿死亡率为33.8%,我国到2024年才可能降到目前发达国家的水平。

而我国人口的预期寿命目前为71岁,到2030年才可能达到目前发达国家预期寿命75岁的水平。

(三)人口结构凸现新的安全隐患

一是出生人口性别比失常;

二是人口的城市化越来越严重,大批农村人口逐渐向城市转移;

三是老龄人口比例讯速上升。

根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2000年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已达到6.96%。

如果按照国际通行的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7%,即为老年型人口结构类型,那么2000年我国已经开始迈入老年型社会的门槛。

(四)人口的流动性增强

我国人口的发展在不同的地区呈现不同的特点,总的说来,农村地区人口发展的速度高于城市,西部地区的发展速度高于东部地区。

由于人口发展的地区差异,造成农村劳动力过剩问题严重,大批农村富余人口涌进城市。

随着城市人口数量的急剧膨胀,人类消耗的各种生活资料会越来越多,对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也会越来越大。

(五)环境污染日益加重

我国环境的现状是“局部改善,整体恶化”,主要原因是人口过多、经济发展中的短期行为和落后的生产方式造成的。

1998年世界卫生组织统计,世界上10个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中我国就占了7个。

因为人既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人的发展必须同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同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

由于人口的高速增长,人们从自然环境中摄取的物质和能量不断增加,而且在许多地区已经超过了自然环境的承受量。

滥垦滥伐,毁林开荒,土地荒漠化、盐碱化现象严重;

过度抽取地下水,使地下水位下降,并引起地面下沉;

工业和农业排放出来的“三废”严重污染环境;

城市人口的不断膨胀,造成交通拥挤、汽车废气、噪声的污染不断加剧,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近年来,强沙尘暴在我国发生率呈急速上升趋势,发生次数由20世纪50年代平均每年5次增加到现在的23次。

由于围湖造田、围海造地,我国沿海地区滩涂湿地已经减少了1/2,三江平原的湿地已经减少了3/5;

酸雨面积已占国土面积的1/3,七大水系1/3以上河段被严重污染;

全国农田污水灌溉面积比80年代增加了1.6倍;

城市大量垃圾仅有少数经过无害处理,“白色污染”严重。

人口的过量增长和对生态资源的掠夺性开发,导致自然生态环境继续恶化,自然生态的自我修复能力被淹没,这导致了生态环境恶化的恶性循环。

如此下去,将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四、人口过快增长引起的有关问题

(一)土地资源强度消耗

尽管我国国土辽阔,但由于人口众多,土地的人均占有量小,加上全国耕地面积仍以每年平均30万ha的速度递减,由此,人均耕地已有1949年的0.18ha,下降到1990年的0.085ha,只及世界人均水平的1/4。

全国有1/3的耕地受到水土流失的危害,每年流失土壤约50亿t。

我国草原面积3.2亿ha,但已有0.87亿ha的草原退化,493万ha的草原受到沙漠化的威胁。

尽管我国近年来坚持不懈地植树造林和保护森林,但森林覆盖率仅仅达到13.4%,人均森林面积0.11ha,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11%。

(二)能源紧缺

1993年我国消耗11亿t煤,1.4亿t原油,人均0.9t标准煤。

而美国人均10t,日本4t,德国5.6t,中等发达国家3~5t。

预计本世纪末,我国需要14~15亿t标准煤,欲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我国的能源生产要增长3~5倍,即30~50亿t标准煤,我国的能源缺口较大。

(三)水资源短缺

我国江河年径流总量居世界第5位,但按人均水资源拥有量来计算,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仅为全球人均的1/4,(前)苏联的1/7,美国的1/3,而我国水资源用量已占全国水资源总量28000亿m3的1/5,占全国可能利用的水资源量的1/2,其开发程度已居世界前列。

由于我国水资源量地区分布不均匀,82%的地表水,70%的地下水资源量分布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占全国土地面积50%以上的华北、东北、西北地区水资源量只占全国的18%,再加上降雨在时间上分配不均匀,70%集中在汛期,所以我国北方广大地区缺水十分严重,其中以华北平原沿海城市表现最为严重。

工农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使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尖锐。

据预测,我国目前全年缺水已达350亿m3,如不采取强有力的节水措施,到本世纪末将缺水1000亿m3,如不及时兴建一批水源工程,城市缺水量将超过200亿m3。

(四)环境恶化

由于人口众多,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消耗大量的能源,因此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我国是以煤为主要能源的国家,全国烟尘排放量的70%、SO2排放量的90%都来自于燃煤,使工业和人口集中的城市产生比较严重的大气污染,以烟尘和酸雨最为严重。

我国多为古生代地层的煤,含硫量达5%~7%,最高的达10%~13%,中国每年排放1700万tSO2,在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地区及四川盆地造成酸雨危害,重庆和广西柳州酸雨率超过70%,pH值为4.0。

华中地区酸雨最为严重,其中心区域酸雨平均pH值低于4.0,酸雨频率在80%以上,对农业、森林、建筑物都有很大危害。

五.解决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的发展问题

  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巨系统,由于人口过快增长,导致系统不同程度地呈现出无序状态,要使这个巨系统由无序向有序演化、由低级有序向高级有序演化,其基本条件是各子系统之间要协调发展。

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协调这个巨系统各子系统发展的战略,因为这一战略从人类生产活动和消费活动的全过程中全面、系统、综合地考虑了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实现这一战略,可以使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四者协调发展,获得最佳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

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人口问题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任何一个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都毫不例外地要过人口关,既要解决人口数量对发展的制约,又要迎接人口对发展的挑战。

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的质量是在人口数量得到有效控制,人口质量得到普遍提高的基础上实现的。

人口对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制约,既有数量问题,也有质量问题,但现阶段数量制约是主要的。

我国人口过快增长表现为四大显著特征,即人口基数大、净增长量大、持续增长惯性大、人口对生活资料的绝对消耗量大。

人口基数庞大成了现阶段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首要的、根本性的制约因素。

  鉴于人口在持续发展问题上所处的特殊地位,我国人口的现实态势及其在制约我国持续发展诸因素中的作用,决定了现阶段实现我国的持续发展必须以控制人口数量、平抑人口的过快增长趋势为突破口。

因而,控制人口过快增长,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将为我国人口素质的逐步提高创造必要的条件,进而从整体上为缓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增强整个社会经济系统的内涵发展能力奠定初步基础。

因此,控制人口应成为现阶段持续发展一系列举措中的关键举措。

具体地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计划生育工作,把控制人口数量的工作纳入国家和各级政府的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计划和年度计划,并置于与经济发展同等重要的地位。

  

(2)提高人口素质。

为此必须增加教育投资,改善教师和知识分子待遇,普及初等教育,努力提高

高等教育的水平。

只有提高了全民族的文化素质,社会、经济得到较大的发展,人民才能自觉地降低生育率。

这是解决我国人口问题、促进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3)向全体公民宣传全球环境与发展形势和中国持续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前景和基本对策,增强忧患意识,树立人类与自然共生、环境与发展协调共进的整体观念,明确持续发展的目标,增强全社会对持续发展的信心和责任感。

参考文献与注释:

1《中国人口统计年鉴》。

2胡焕庸.胡焕庸人口地理选集.北京: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0。

3陈兴中,苏明武.中国经济地理基础.成都: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4《人民日报》20010329。

5《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