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寨隧道洞口平面布置方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403680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416.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本寨隧道洞口平面布置方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本寨隧道洞口平面布置方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本寨隧道洞口平面布置方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本寨隧道洞口平面布置方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本寨隧道洞口平面布置方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本寨隧道洞口平面布置方案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本寨隧道洞口平面布置方案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本寨隧道洞口平面布置方案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本寨隧道洞口平面布置方案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本寨隧道洞口平面布置方案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本寨隧道洞口平面布置方案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本寨隧道洞口平面布置方案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本寨隧道洞口平面布置方案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本寨隧道洞口平面布置方案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本寨隧道洞口平面布置方案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本寨隧道洞口平面布置方案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本寨隧道洞口平面布置方案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本寨隧道洞口平面布置方案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本寨隧道洞口平面布置方案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本寨隧道洞口平面布置方案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本寨隧道洞口平面布置方案Word格式.docx

《本寨隧道洞口平面布置方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本寨隧道洞口平面布置方案Word格式.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本寨隧道洞口平面布置方案Word格式.docx

,顶部植被较发育,进、出口均处于山前斜坡地带,山坡处于基本稳定状态。

2.3.2、地质构造

根据本次地质调查结果,结合区域地质资料,隧址区下伏基岩为二叠系上统吴家坪组(P2w)砂岩、灰岩、泥灰岩、砂岩夹灰岩、页岩、砂质泥岩、泥岩等,下统茅口组(P1m)灰岩,栖霞组(P1q)灰岩、泥岩,石炭系上统马平群(C3mp)灰岩,中统黄龙群(C2hn)灰岩,下统摆佐组(C1b)灰岩,大塘组(C1d)页岩,泥盆系上统代化组-桑郎组(D3s+d)灰岩夹燧石岩、页岩夹燧石岩、燧石岩、泥质灰岩等,望谟端洞口段发育褶皱,岩层起伏较大,未见断层破碎带等不良地质构造,区域地质基本稳定。

根据基岩露头调查,紫云端岩层产状为182°

∠44°

,主要发育有两组节理;

望谟端岩层产状为232°

∠43°

,主要发育有两组节理。

2.3.3、地震

根据1:

400万《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及第1号修改单(2008),勘察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对应的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

2.4、围岩划分及地质评价

2.4.1、围岩划分

我分部本寨隧道施工段内围岩级别为Ⅲ~Ⅴ级,左线分为5个围岩段,右线分为5个围岩段,围岩级别划分如下:

本寨隧道(左线)围岩分级表

起讫里程

分段

长度

m

围岩

名称

饱和抗压强度

MPa

岩体完整 性系数

Kv

围岩基本质量指标

BQ

考虑影响因素

修正系数

修正值[BQ]

确定围岩级别

物探测定岩体纵波速Vp

(m/s)

考虑影响因素状态或关系说明

地下水K1

主要软弱结构面K2

初始应力状态K3

ZK10+185~ZK10+215

30

粉质黏土、中风化泥质灰岩、页岩

--

--

≤250

600

3200

节理裂隙发育,岩体破碎,淋雨状出水

ZK10+215~ZK10+260

45

中风化燧石岩夹灰岩

36

0.56

338

0.20

318

节理裂隙发育,岩体较破碎,点滴状或淋雨状出水

ZK10+260~ZK10+560

300

0.70

373

353

3100

3450

节理裂隙发育,岩体较完整,潮湿状或点滴状出水

ZK10+560~ZK10+600

40

3350

节理裂隙发育,岩体较破碎,潮湿状或点滴状出水

ZK10+600~ZK10+650

50

碎石、强风化灰岩夹燧石岩、少量中风化页岩

500

节理裂隙发育,岩体破碎,淋雨状或涌流状出水

本寨隧道(右线)围岩分级表

K10+180~K10+210

粉质黏土、中风化灰岩、页岩

K10+210~K10+250

K10+250~K10+570

320

K10+570~K10+600

K10+600~K10+657

57

碎石、强风化燧石岩夹灰岩、少量中风化页岩

3隧道洞口布置相关标准

3.1、临建标准化目标

通过全面实施工地标准化建设与管理,提升紫望高速公路建设工地形象,促进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及文明施工水平的提高,消除安全隐患、实现建设项目精细化管理的目标,营造出良好的安全文明施工氛围,保障从业人员的安全和健康。

3.2、临建标准化建设原则

标准化建设总体原则:

“统一规划、布局合理、安全环保、功能配套”。

洞口生活区临建原则:

避开隧道洞口,生活环境安静舒适。

洞口施工区临建原则:

尽量靠近隧道洞口,利于风水电的接入,但不能占用洞口前场地,洞口前场地进行硬化处理。

场址选择原则:

不受洪水、泥石流、台风威胁,避开坍方、落石、滑坡、危岩等地段;

避开高压线路及高大树木,且远离集中爆破区。

还要做到以下几点:

3.2.1、节省临时用地,节省投资。

3.2.2、保护环境,减小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创造良好的施工条件和环境条件。

3.2.3、合理布局、方便施工,根据工程实际合理地安排各项设施的具体位置。

3.2.4、永临结合,临建设施设有完善的给、排水系统。

3.3隧道洞口一般布置要求

隧道洞口一般布置要求见下表:

表3.1

序号

布置要求

1

总体布置

洞口场地上的房屋不得侵入行车道,方向尽量与线路方向平行或垂直。

2

洞口场地处理

基底铺筑10cm厚石屑垫层,混凝土等级不低于C20,硬化厚度不小于20cm,确保施工期间不翻浆、冒泥。

3

空压机房及配电房

空压机的数量根据施工需要确定,摆放间距1.0m~1.2m,采用半开式房屋,顶部设弧形雨棚。

4

洞口材料库房及试验室

洞口如需设置材料库房、试验室,尽量靠近钢材存放场、加工房和混凝土运输路线旁,便于及时抽检材料和取样。

5

钢材存放场及加工房

钢材(含加工好的钢支架)存放场与加工房共同设置一处,房采用开放式房屋,其长、宽、高满足施工及钢材存放需要,顶部设弧形雨棚,地面应硬化,标准同钢筋加工厂。

6

现场会议室

洞口离项目部较远时在施工现场设会议室。

会议室的面积不小于40m2,具有良好的隔音效果。

7

洞口值班室

洞口值班室设在隧道洞口,采用彩钢板房或砖混结构,面积不小于4m2。

8

洞口宣传

进洞须知、工程简介、施工总平面布置图、安全保证体系、质量保证体系、施工环保水土保持体系、隧道形象进度图、施工标示牌、公司简介(承包人)、现场责任人及职责等内容可根据需要独立或连排设置,若连排设置,其长度和高度需结合现场条件,美观大方。

洞顶及洞口间宣传视情况设置。

4施工组织机构

分部经理刘友春

分部总工程师卢诤

分部副经理梁志清

安全长毛荣福

工地试验室

糜海锋

生产保障部

唐隆熙

计划合同部

戴劲

安全环保部

章家全

工程管理部

李新友

财务部

李丹丹

综合办公室

林仁俤

专业分包二队

组织机构框图

5总体部署规划

生活区建设包括办公、住宿、厨房、餐厅、盥洗区、沐浴室、厕所及化粪池、小型机具库房等设施。

生产区主要包括喷射混凝土拌合站、钢筋加工场、三级沉淀池、空压机房、高山水池、机械设备停放区、材料库房等设施。

生产与生活区采用彩钢围挡隔离,生活区采取封闭式,拌合站采取三面封闭,钢筋场采用封闭式钢筋棚。

5.1、生活区计划

居住工作人员120工人居住4人/间,其他炊事员、管理人员等另行安排,住宿共计房间43,其他房间需求:

会议室1间,办公室2间,厨房5间,餐厅6间,房间总计53间,建造5排房间。

排间距为4m,房间规格为5.46*3.64*2.85m,楼层过道宽度1m,板房总占地面积为1400㎡。

生活区总占地面积为2860m2.

5.2、喷射砼搅拌站

尺寸为:

42*38m(长*宽)搅拌站修建三个料仓,单个规格为7*6*2m(长*宽*高),占地面积共计1726平方米,搅拌机型号HZS750,设置2个水泥罐规格60吨。

5.3、钢筋加工场

尺寸为38.7*15.5m(长*宽)面积为600㎡,并加盖彩钢棚。

加工场主要堆放钢筋、工字钢、以及拱架制作。

其中工字钢弯曲机一台、台钻一台、断筋机一台、数控钢筋调直机一台、数控钢筋弯曲机一台、电焊机6台(气体保护焊)。

5.4、空压机房

①放置7活塞式空压机,规格为110kw,②放置冷却水以及洞内施工用水水池一个,规格为10*5*3m(长*宽*高)。

③放置一台350KW柴油发电机组。

外侧设置班前讲评台,

5.5、隧道施工通风设备

位于隧道外侧距洞口10米处各安置一台2*110kw轴流风机。

风机外侧5米处设置一处值班室。

5.6、配电设备

位于右洞口右侧安放一台630KVA变压器,根据供电部门要求修建配电房。

5.7、施工便道设置

本寨隧道进口利用县道486为主要进场道路,利用1#便道作为施工进出场道路。

按照施工标准化要求,本寨隧道作为本分部重点控制性工程,便道设计宽度为6m,采用20cm厚泥结碎石基层,面层采用厚度15cm厚的c20混凝土面层,便道的最大纵坡不大于9%,挖方和低填方路段,应设置不小于0.3%的纵坡。

施工便道边坡坡率不小于1:

0.5。

汇车部分加宽至7.0m。

转弯处做平缓弯道,转弯半径不小于20m,便道路面应保持道路直顺、干净、美观,路况完好,无坑洼,无落石,无淤泥,不积水,施工队伍设专人负责打扫。

5.8、现有水源及施工排水

5.8.1、生产、生活用水

施工用水从驻地处修建高位储水池(利用岩石渗水)抽水接入施工场地内。

5.8.2、洞口排水

隧道为一字坡,我分部由进口段施工为正坡排水。

正坡排水在开挖地段隧道两侧开挖排水沟和集水坑,由排水沟排至集水坑。

洞门顶部设截水天沟,截水沟应在洞口土石方开挖前完成,防止地面水冲刷而导致边、仰坡落石、塌方。

截水沟与洞口排水沟或洞口临时排水沟顺接。

在边坡、仰坡开挖线5m外放出截水沟位置,为保证截水沟线形圆顺及排水流畅,转弯处根据地形做适当的调整。

截水沟浆砌采用M7.5浆砌片石挂线砌筑,截水天沟尺寸为60x60cm。

采用M7.5水泥砂浆对两侧边墙进行统一勾凹缝,凹缝标准为宽度10mm,深度10mm。

洞口右侧外在施工便道上设置三级沉淀池,污水经沉淀池澄清后顺排水沟排走,洞内采用临时排水沟排水。

洞口同时设置洗车槽和洗车高压水枪等洗车系统。

5.9、拌合站设置

拌合站设置在火花互通管理站处,紧邻486县道交通便利,配置2台HZS90型搅拌机。

同时考虑到喷射混凝土的及时性在紫云隧道出口设置用于喷射混凝土搅拌的拌合站。

1#搅拌机及料仓占地面积约9000㎡,按以下标准施工。

5.9.1、施工工场地以20cm厚C20混凝土硬化,确保施工期间不翻浆、冒泥,场区布置1%排水横坡,保证雨水不在场内堆积,不污染料仓内材料,料仓顶设彩钢瓦遮雨棚,遮雨棚高满足施工需要,四周采用钢管固定,钢管间设斜拉筋。

满足装载机操作空间要求及防风要求。

仓间隔断及外墙设40cm厚C20混凝土隔墙,墙高2.0m,料仓储量满足施工进度要求。

在隔墙上划出黄色堆料线和黑色清仓线,隔墙墙头刷黄黑警示色;

仓内设置1.5%向外的地面排水坡度,内高外低,隔墙端头处设置横向排水沟,顶棚设排水管,防止雨水浸入料仓,

仓内设置明显标志及原材料标识牌,区分材料及已检区、待检区等。

5.9.2、场地外设置排水沟,能将雨水顺利排出场地。

5.9.3、搅拌主机上贴安全标语和反光贴纸,水泥罐体以白底蓝字喷中冶集团LOGO,紫望高速和企业简称。

5.9.4、场地消防设施满足《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程》的有关规定,配置相应的消防安全标识和消防安全器材,并经常检查、维护、保养等。

在控制开关处设置维修中禁止启动的禁止标牌并安装牢固,并设置控制开关箱,唯一开启(只一把钥匙为维修人员保管)等或更好的措施保证维修中搅拌机禁止启动。

5.10、钢筋加工场

集中钢筋加工场设置在火花互通L匝道上,主要钢筋加工采用集中加工现场绑扎,考虑到隧道距离钢筋加工场距离及型钢制作临时性在本寨隧道进口150m处设置一处型钢钢筋加工棚,负责加工本寨隧道小型钢筋加工及型钢钢架加工等。

钢筋加工棚占地共600㎡。

按以下标准布置:

5.10.1、施工工场地以20cm厚C20混凝土硬化。

采用封闭式施工,长、宽、高满足施工及钢材存放需要,顶部设雨棚。

场地内设置2%向外排水横坡,不至于使雨水倒灌进入钢筋加工场内。

5.10.2、钢筋加工场内部规划为原材料堆放区、加工区、半成品、成品堆放区,钢材按照上述区域堆放,流水线布置,设置明显的标识标牌。

地上用混凝土浇注条形支座,高度不能少于30cm。

钢筋堆放在支垫上,每捆钢筋下至少3个条形支垫。

5.10.3、地面上涂刷黄色油漆,将各功能区合理分隔。

并将各功能区的名称用漆写在地面上,保证材料堆放整齐有序。

5.10.4、在钢材堆放区,用原材料标识牌标明钢材的型号、规格、厂家、进场日期、检验状态、检验人等。

5.10.5、在加工制作区悬挂各钢筋构件的大样设计图,标明尺寸、部位,确保下料及加工精确。

5.10.6、焊接、切割场所设置禁止标志、警告标志,使用氧气、乙炔等易燃易爆场所设置禁止标志和明示标志,加工场出入口和场内设置禁止标志和警告标志,用电场所设置警告标志,易发生火灾场所设置警告标志,消防器材放置场所设置提示标志,各作业区设置分区标识牌。

5.10.7、钢筋加工场范围内布置好夜间照明灯,要求晚上施工能有清晰的视线,照明设施应加设防护网罩。

5.11、其他洞口设施布设

5.11.1、进洞口右侧10m设置空压机房,备用发电机房,变压室共60m²

并配备1台350KW发电机,空压机规格为4L20/8。

洞口范围内高压风管直径为159mm。

5.11.2、在洞口间侧设立通风机。

管径为1m风管。

通风功率约为110KVA。

5.11.3、隧道洞口设置洞口值班室,采用彩钢板房结构、面积不小于6㎡。

在隧道进口洞口左侧5m设置紧急物品堆放处,堆放施工物资及相关消防器材,并设置进洞人员动态标识牌及登记牌,明确进洞人员人数,出入施工现场的来访人员和车辆在值班室登记,并领取来访证,来访人员进入隧道必须有项目相关负责人陪同。

洞边焊接2m高钢筋支架,挂“入洞必须戴安全帽”、“当心触电”、“注意安全”、“穿好防护靴”警示标志等,执行标准化门禁系统标准。

5.11.4、在隧道左线洞口右侧100m位置,设置配电室和变压器以及备用发电机房。

采用彩钢板房进行搭设。

5.11.5、洞口应急物资

洞口配备工字钢、小导管、水泵、消防用的水池、消防砂、灭火器、铁锹、木方等抢险物资场地。

5.11.6、洞口设置医疗室、储备急救医用物资、包括单架等;

5.12、安全用电布置

5.12.1、安全用电技术措施

a.接地与接零措施

Ⅰ在施工现场专用的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低压电力线路中,必须采用TN-S接零保护系统。

Ⅱ保护零线与工作零线分开单独敷设,不作它用,保护零线PE必须采用绿/黄双色线;

Ⅲ保护零线必须在配电室(或总配电箱)配电线路中间和末端至少三处作重复接地,重复接地应与保护零线相连接。

Ⅳ保护零线的截面积应不小于工作零线的截面,同时必须满足机械的要求,其中,架设设备相连的保护零线为截面不小于2.5mm2的绝缘多股铜线。

Ⅴ电气设备的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金属外壳、部件、管道、轨道、金属操作以及靠近带电部分的金属围栏、金属门等均应作保护接零。

5.12.2、配置漏电保护器

a.施工现场的配电箱(配电室)和开关箱应至少配置两级漏电保护器。

b.漏电保护器应选用电流型,一般场合漏电保护器的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应不大于10mA,额定漏电动作时间不大于0.1s;

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和额定漏电动作时间乘积的极限值为(不大于)30mAs。

c.漏电保护器的使用接线应与基本保护系统相适应、相配合,在任何情况下,漏电保护器(其剩余电流互感器)只能通过工作线,而不能通过保护线。

d.开关箱实行一机一闸一漏一保护制

e.外电防护

施工现场的在建工程应按JGJ46-88《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保证与外电线路的安全距离或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5.12.3、配电系统

a.开关电器及电气装置必须完好、无损。

b.开关电器及电气装置端正、牢固,不得乱放置。

c.带电导线与导线之间的接头必须绝缘包扎。

d.带电导线必须绝缘良好。

e.带电导线上不得搭、挂、压其他物体。

f.电气装置的进线端必须作固定连接。

g.配电箱与开关箱应作名称、用途、分路标记。

h.配电箱、开关箱应配锁并专人负责。

i.电焊机应单独开关,焊把线应双线到位,不得借用金属道、脚手架及结构钢筋作回路地线,电焊机设置点应防潮、防砸。

j.手持电动工具的电源线、插头和插座要保持完好,电源线不得任意接长和调换,工具的外绝缘应完好无损,维修、保管由专人负责。

电气装置应定期检修,检修时必须做到:

Ⅰ停电;

Ⅱ悬挂停电标志牌,挂接必要的接地线;

Ⅲ由相应级别的专业电工检修;

Ⅳ检修人员应穿戴绝缘鞋和手套,使用电工绝缘工具;

Ⅴ有统一组织和专人统一指挥。

5.12.4、照明

a.在坑内作业、夜间施工或自然采光差的场所、作业厂房、料具堆放场、道路仓库、办公室、食堂、宿舍等设置一般照明、局部照明或混合照明。

b.根据使用场所的环境条件选择相应的照明器,如开启式、防水型。

c.用220V电源照明时,要在电源一侧加装漏电保护器,使用行灯照明,其电源、电压不应超过36V,灯体与手柄应牢固、绝缘良好、电源线应用橡胶套电缆线,变压器有防潮、防雨设施。

d.对各类用电人员进行安全用电基本知识培训。

e.电器工作人员必须穿戴防护用品,持证上岗。

f.施工期间必须有机电人员值班处理电故障事故,非专职人员不得触动机电设备。

g.雨期施工必须做好防雷、防电、防漏等工作。

机电设备要避盖防雨并接零线和保护设备。

h.各种机械安装应做到上有棚下有垫,经常保持机棚周围的文明整洁,排水良好。

i.严守操作规程,各项规章制度,严禁违章操作和违章指挥,杜绝一切机械责任事故的发生,确保安全生产。

5.13、安全用电组织措施

作业队伍必须设置一名至两名专业电工负责现场的设备供需和管、用、养,直接落实工作;

物质、设备部根据现场工程施工情况,及时做好工程所需设备、工器具等的供用,并严格按照设备管理制定和规定做好各项有关机械进场、安装、验收、检测、维修和租赁等经济技术和台帐资料工作,具体如下:

5.13.1、建立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和安全用电技术措施的编制、审批制度。

5.13.2、建立相应的技术档案。

5.13.3、建立技术交底制度。

向专业电工、各类用电人员介绍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和安全用电技术措施的总体意图、技术内容和注意事项,并应在技术交底文字资料上履行交底人和交底人的签字手续,载明交底日期。

5.13.4、建立安全检测制度。

从临时用电工程竣工开始,定期进行检测,主要内容是:

接地电阻值,电气设备绝缘电阻值,漏电保护器动作参数等,以监视临时用电工程是否安全可靠,并做好检测记录。

5.13.5建立电气维修制度,加强日常和定期维修工作,及时发现和消除隐患,并建立维修工作记录,记载维修时间、地点、设备、内容,技术措施、处理结果、维修人员、验收人员等。

5.13.6、建立工程拆除制度。

建筑工程竣工后,临时用电工程的拆除应有统一的组织和指挥,并须规定拆除时间、人员、程序、方法、注意事项和防护措施等。

5.13.7、建立安全检查评估制度。

施工管理部门和企业按照JGJ59-99《建筑施工安全检查评分标准》定期对现场用电安全情况进行检查评估。

5.13.8、建立安全用电责任制,对临时用电工程各部位的操作、监护、维修分片、分块、分机落实到人,并辅以必要的奖惩。

5.13.9、建立安全教育和培训,经过考核合格者持证上岗。

严禁无证上岗或随意串岗。

强化安全用电领导体制,改善电气技术队伍素质。

5.14、洞口宣传

洞口宣传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5.14.1、进洞须知:

分条目介绍进洞人员进入隧道后作业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和安全要求,个人防护用品的佩戴及逃生路线等

5.14.2、工程简介牌:

对隧道的地质情况、施工方案、工期计划等作简要介绍。

5.14.3、安全质量保证牌:

明确对该项工程的安全质量保证体系等。

5.14.4、施工场地总平面布置图:

采用电脑绘制,对施工现场的布置采用图示方式表达,注明位置、面积、功能等。

5.14.5、安全生产操作规程牌:

主要明确施工各工序的安全生产操作规程。

5.14.6、廉政监督牌:

主要明确施工廉政制度、廉政领导小组、廉政监督小组和廉政监督电话等。

5.14.7、工程质量责任人标识牌:

明确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承包人的负责人及承包人的项目总工、质检工程师、单位工程负责人、质检员,现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