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指数幸福指标详细内容建设幸福江阴行动纲要民生建设详细指标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403736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38.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幸福指数幸福指标详细内容建设幸福江阴行动纲要民生建设详细指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幸福指数幸福指标详细内容建设幸福江阴行动纲要民生建设详细指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幸福指数幸福指标详细内容建设幸福江阴行动纲要民生建设详细指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幸福指数幸福指标详细内容建设幸福江阴行动纲要民生建设详细指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幸福指数幸福指标详细内容建设幸福江阴行动纲要民生建设详细指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幸福指数幸福指标详细内容建设幸福江阴行动纲要民生建设详细指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幸福指数幸福指标详细内容建设幸福江阴行动纲要民生建设详细指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幸福指数幸福指标详细内容建设幸福江阴行动纲要民生建设详细指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幸福指数幸福指标详细内容建设幸福江阴行动纲要民生建设详细指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幸福指数幸福指标详细内容建设幸福江阴行动纲要民生建设详细指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幸福指数幸福指标详细内容建设幸福江阴行动纲要民生建设详细指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幸福指数幸福指标详细内容建设幸福江阴行动纲要民生建设详细指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幸福指数幸福指标详细内容建设幸福江阴行动纲要民生建设详细指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幸福指数幸福指标详细内容建设幸福江阴行动纲要民生建设详细指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幸福指数幸福指标详细内容建设幸福江阴行动纲要民生建设详细指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幸福指数幸福指标详细内容建设幸福江阴行动纲要民生建设详细指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幸福指数幸福指标详细内容建设幸福江阴行动纲要民生建设详细指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幸福指数幸福指标详细内容建设幸福江阴行动纲要民生建设详细指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幸福指数幸福指标详细内容建设幸福江阴行动纲要民生建设详细指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幸福指数幸福指标详细内容建设幸福江阴行动纲要民生建设详细指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幸福指数幸福指标详细内容建设幸福江阴行动纲要民生建设详细指标Word文件下载.docx

《幸福指数幸福指标详细内容建设幸福江阴行动纲要民生建设详细指标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幸福指数幸福指标详细内容建设幸福江阴行动纲要民生建设详细指标Word文件下载.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幸福指数幸福指标详细内容建设幸福江阴行动纲要民生建设详细指标Word文件下载.docx

  围绕建设幸福江阴,十一五期间的主要奋斗目标是:

巩固提升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成果,加快建设具有持久竞争力的现代化滨江城市、充满活力的学习创新型城市、适宜投资创业的工商城市、适宜人居的山水文化城市,打造经济国际化的先导区、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区、现代化新农村的样板区、可持续发展的示范区,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到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在2005年的基础上翻一番,预算内财政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8%,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4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

  建设幸福江阴,要求我们在关注物质财富增长的同时,更加注重人的全面发展,更加注重人民福祉的不断提升,更加注重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的不断增长;

就是要以民生为本,力求个个都有好工作;

以民富为纲,力求家家都有好收入;

以民享为先,力求处处都有好环境;

以民安为基,力求天天都有好心情;

以民强为重,力求人人都有好身体,让江阴人民群众感到幸福、感到自豪、感到希望、感到力量、感到信心。

  三、主要任务和工作目标

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幸福江阴,必须突出重点,狠抓关键,全力推进,攻坚突破。

要努力完成以下主要任务:

第一部分坚持又好又快,全力推进经济转型提升

  工作目标:

转变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模式,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2010年,努力形成先进制造业基地化,现代服务业高端化,高新技术产业特色化,现代高效农业规模化发展的经济格局。

着眼于增强发展后劲和综合竞争力,进一步提升企业素质。

  1、加快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全面提升产业层次。

把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作为经济工作的主线,促进传统优势产业的提升,增强传统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积极引导企业加快实施科技进步与创新和市场与资本国际化发展战略,抓住研发和销售这两个重点,走“哑铃型”发展之路,推动产业升级。

坚持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积极推进企业信息技术应用和信息资源开发,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运用新技术、新装备、新材料、新工艺改造冶金、纺织、机械等传统产业,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提高产业集中度,培育扶持一批支撑江阴经济发展的大企业大集团。

充分发挥开发区的先导和示范作用,努力实现开发区的转型提升,坚持集聚集约发展。

2007年亩均投入达到200万元,新增项目亩均产出250万元。

2007年乡镇工业集中度达到84%,到2010年达到92%。

(责任领导:

薛良;

责任单位:

发改局、经贸局)

  2、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发挥区域产业优势和7个高速公路道口、火车场站优势,大力培植道口经济,抓好重点物流园区和重点市场的引导扶持,加快形成一批总量超百亿、税金超亿元的重点市场和商贸龙头企业集团。

加快城区工业退城入园步伐,有效整合城市服务业资源,加大商贸服务业利用外资力度,大力发展科教文卫体、房地产、中介服务、金融保险、服务外包、休闲旅游、社区服务等新兴服务业,完善消费产业链,加速打造综合服务业体系。

2007年服务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8%以上,社会消费零售总额增长16%以上。

到2010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9%。

费平;

服务业办)

  3、大力发展港口产业。

放大我市交通枢纽和沿江港口优势,以临港新城建设为依托,重点发展以码头仓储、保税物流、配送联运、包装分拆、商务贸易为主的港口物流业,培育与港口产业关联度大的金融保险、信息服务、中介服务等行业,加速打造与沿江先进制造业基地相配套的现代物流基地,2007年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7000万吨,其中外贸吞吐量1000万吨,集装箱吞吐量30万标箱。

到2010年把江阴港建成“百万标准箱、亿吨吞吐量”的上海航运中心组合港。

高佩、费平;

港口局、口岸办)

  4、推进现代化新农村建设。

深入开展“学习华西、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示范镇村”活动,统筹安排农村工业区、农业区、居住区、生态区和重大基础设施空间布局,稳步推进农村“三集中”工作,建设各具地域特色的农村新社区,着力提高农村现代化水平,2007年创建无锡市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示范村30个,示范镇2个,新增信息化达标村30个。

到2010年80%左右的村建成无锡市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示范村。

赵国权;

农工办、农林局、规划局、信息化办公室)

  5、加快建设现代高效农业。

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力度,优化农业规划布局,创新投入机制,鼓励工商资本、社会资本、外来资本投资农业,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大力发展规模化的现代高效农业,开拓“一村一品、一村一企”特色发展道路。

2007年全市优质农产品产业所占比重达到65%,农业亩均效益达2200元。

到2010年,全市优质农产品产业所占比重达到80%以上,农业亩均效益达3000元以上。

农工办、农林局)

  6、加快经济国际化进程。

积极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十一五”期间,全市外资、外贸、外经指标年均增长15%以上。

2007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10.5%,2010年比重达15%以上。

在提高制造业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的同时,加大农业利用外资的力度,特别要加快服务业对外开放。

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进一步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培育出口名牌,提高对外贸易对地方经济的贡献度。

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支持有条件的企业通过资本并购、股权置换、技术联合、市场联盟等形式,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高佩、刘亚民、费平;

外经贸局、科技局)

  7、着力打造科技创新创业型企业。

建立健全政策扶持体系,实现政府资源配置和公共服务向自主创新型企业倾斜。

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2007年组织实施区域产学研战略联盟合作项目50项,培植10个重点研发机构和15个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0家;

推进沿江国家新材料产业带建设步伐,培植10个重点项目;

启动江阴高新技术创业园二期工程。

到2010年,力争培育科技创新型企业150家,新增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80家以上。

经贸局、科技局)

  8、加大财政资金对高新技术领域项目的扶持力度。

“十一五”期间,市本级财政安排科技发展资金占财政支出的2%。

引导全社会对R&D的投入,2007年全社会R&D占地区GDP比重达到1.9%以上,到2010年,全社会R&D占地区GDP比重达到2.5%以上。

科技局、财政局)

  9、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2007年组织申报专利1000项以上,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占申请总量的比重达到16.7%。

到2010年,累计专利申请量达到7000-8000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占申请总量的比重达到20%。

科技局)

  10、大力实施品牌和标准化战略。

2010年中国名牌产品拥有数达到15-20个,全国驰名商标达到8-10个,中国名牌产品生产企业销售收入占规模企业的比重达到30%。

积极引导企业参与制订国家、国际行业标准。

工商局、质监局)

  11、着力打造人才队伍。

大力推进各类人才培养工程,改革人才评价方式,健全高层次人才引进机制,加快人才资源市场化配置进程。

“十一五”期间,平均每年引进“双高”人才(研究生以上学历,副高以上职称)150人以上和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紧缺人才5000人以上。

2010年人才总量达到24万,每万人(户籍人口)拥有人才达到2000人。

吴崇翟;

组织部、人事局)

第二部分坚持深化改革,努力提升体制竞争力

以政府职能转变为中心,以社会领域改革为重点,以经济领域改革为依托,以农村综合改革为配套,推进全方位开放。

到2010年,建立更具活力、更为高效的体制机制新环境,各项改革明显突破,社会发展明显进步,经济动力明显增强,政府职能明显转变,为全面建设幸福江阴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12、加快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以“政府服务国际化、行政行为法制化、服务效能高效化”为原则,大力完善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加快建立法治政府、责任政府和服务政府。

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制,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规范执法程序,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蔡叶明、赵国权;

司法局、法制办)

  13、进一步深化审批制度改革。

简化审批手续,规范审批行为,提高办事效率。

蔡叶明、袁秋中;

行政审批中心)

  14、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整合政府信息资源,发展电子政务,加快建设全市政务信息统一发布平台,提升“数字江阴”水平,进一步拓宽政务公开渠道。

陈德荣;

信息化办公室)

  15、加快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

健全公共财政体系,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不断优化投资结构,规范和约束政府投资行为。

发改局)

  16、推进行业协会、学会的社会化改革。

积极推进行业协会、学会的社会化改革,加强行业商会建设,到2007年年底新型行业协会、行业商会基本覆盖全市各重点行业。

  17、推进卫生体制改革。

按照区域卫生规划全面有序开放医疗市场,加快镇卫生院产权制度改革,2007年完成6家乡镇卫生院产权制度改革。

蔡叶明、倪颖伟;

发改局、卫生局)

  18、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整合文化资源,创新文化体制,吸引社会资本投资文化产业。

徐冬青、倪颖伟;

发改局、文化局)

  19、不断完善经济领域改革。

健全完善产权交易市场,规范产权交易行为。

推进所有制优化调整,2007年完成股份制重组改造企业3家。

积极引导和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在国内上市,鼓励和支持优势企业赴境外资本市场上市,不断培育和扩大上市企业后备队伍,2007年力争3-5家企业在海内外上市,“十一五”期间上市公司新增12家以上,累计超过30家。

发改局、上市办)

  20、建立健全公有资产有进有退、合理流动、有效监管的机制。

完善深化国有(集体)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进一步规范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深化内部用工、分配和人事制度改革,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正确把握金融稳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建立经济运行预警机制,努力建设金融安全区。

陈德荣、薛良;

发改局、金融办)

  21、进一步深化分配制度改革。

切实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缓解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

改革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分配制度,逐步缩小同一地区不同部门同职人员之间的收入差距。

  22、推动农村综合配套改革。

鼓励和促进土地经营权流转,大力发展农村村级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和土地股份合作社,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2007年新建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18家、新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0家和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8家。

到2010年,累计完成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100家,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90家和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80家。

农工办)

第三部分坚持共建共享,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惠及百姓

落实执政为民要求,始终把经济发展与造福百姓,促进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创业,改善人民群众物质生活与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结合起来,努力使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力求每一个勤劳努力、善良淳朴的江阴人个个都有好工作、家家都有好收入、处处都有好环境、天天都有好心情、人人都有好身体。

  一、以民生为本,大力拓展创业就业门路

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使人各展其长、各得其所、各尽所能,实现充分就业、多路置业和自主创业,努力降低失业率。

到2010年,本地劳动力就业率超过95%,城镇登记失业率继续控制在3.5%以内。

  23、不断拓展群众就业创业新途径。

进一步降低创业门槛,加大创业扶持力度,落实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通过创办各类民营企业、各类专业市场、各种农业龙头企业等形式,推动全民创业、自主创业、艰苦创业。

大力发挥江阴制造业发达的优势,积极发展为大企业、大集团配套的民营中小企业和服务业,增加就业岗位,帮助人民群众就业致富。

落实再就业扶持政策,继续推进“4045”再就业援助工程、“121”阳光扶助工程和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工程,加大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工作推进力度,全力促进劳动力充分就业,2007年新增就业岗位4.5万个,解决本地劳动力就业1.8万人,其中解决城镇大龄特困失业人员再就业500人,农村劳动力就业1.2万人,有就业能力的残疾人就业率达到91%以上。

薛良、袁秋中;

劳动保障局、残联)

  24、进一步加强就业创业培训工作。

2007年组织开展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培训2000人;

培训农村劳动力1万人,农村专业技术人员5000人,完成各类成人教育培训27万人,在职职业培训率达55%以上。

“十一五”期间,每年培训本地农村富余劳动力1万人,促进本地农村劳动力就业1万人。

每年新增城镇就业0.6万人,累计实现新增城镇就业3万人。

劳动保障局、教育局)

  二、以民富为纲,多路并举促进持续增收

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进一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低收入者占比,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到2010年,居民总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2%,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农民基本养老保险、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覆盖率达到“三个100%”。

  25、健全工资性收入增长长效机制。

加强政府对职工收入增长的指导,每年调整和发布工资指导线。

积极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2007年全市各类已建工会企业的工资集体协商建制率达到90%,到2010年达到98%。

严格实行最低工资规定,逐年提高标准,强化对最低工资标准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坚决查处克扣和恶意拖欠职工工资的行为,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工资月薪制实施率稳定在90%以上。

“十一五”期间,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年均增长10%以上。

劳动保障局)

  26、大力拓展增收渠道。

通过扶持创业、鼓励置业等措施,鼓励有条件的社区“家家有股份、户户有物业”,不断提高居民的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推进居民收入来源多元化。

2007年城镇居民家庭经营性净收入增长15%,财产性收入增长14%;

农民家庭经营性净收入增长13%,财产性收入增长12%。

  27、切实增加农民收入。

加大财政、金融、科技等的支农力度,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加快形成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和财富积累机制。

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以上,参加土地股份合作社和参与土地流转并取得收益的农民比例达到60%以上。

到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力争达到15000元,参加土地股份合作社和参与土地流转并取得收益的农民比例达到70%以上。

  28、构筑多层次、全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

逐步增加各级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投入,建立城镇未参保居民的医疗、养老保障制度。

大力推进社会保险广覆盖工程,2007年城镇企业职工新增参保6万人;

实施第六轮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制度。

市镇两级补贴提高到每人每年150元,参保率100%。

到2010年,城镇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五大社会保障,农村企业职工和农民基本养老保险、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等基本实现全覆盖。

  29、健全社会公共救助体系。

全面建立以城乡低保、无业重度残疾人生活救助、农村“五保”和城市“三无”对象供养制度为基础,以灾害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法律援助等专项救助为辅助,以临时救济、社会帮扶、职工互助互济、公益扶助、慈善互助为补充的社会公共救助体系。

2007年建成市、镇两级慈善工作网络,全市认捐慈善冠名基金9亿元;

提高农村低保补助标准,2007年提高到人均2400元;

完成农村特困户危房改造50户。

“十一五”期间,城乡低保对象保障率、低保资金到位率、低保资金兑付率均保持在100%。

2007年农村“五保”对象、城市“三无”对象集中供养率分别达到93.3%和100%,到2010年分别达到95%和100%。

加大法律援助力度,建立完善的法律援助体系和工作机制。

袁秋中;

民政局、残联)

  三、以民享为先,不断优化城乡人居环境

改善提升生态环境,不断优化人居环境,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全力打造宜人宜居宜商宜游的生态城市。

到2010年,主要环境污染物排放量和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比2005年下降20%,市民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超过95%。

30、突出城乡规划,加强城市设计。

围绕“一个中心、四个片区”的总体规划,把江阴988平方公里作为一个整体,继续调整优化行政区划,统筹城乡资源,努力实现城乡空间布局规划、城镇建设用地控制性详规、重大专项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的全覆盖,进一步优化城乡空间形态。

按照100万人口的滨江现代化城市格局,以构筑快速交通体系、完善城市功能为重点,规划建设好198平方公里的中心城区。

按照城市国际化和现代化的要求,着力提高城市规划设计水平,充分展示现代都市气息和历史文化名城的个性特色。

规划局)  31、突出城市品位,打造精品亮点。

充分发挥我市的滨江自然风光和山水资源优势,建设滨江要塞旅游度假区、锡澄运河风光带、徐霞客风景旅游区,坚持新城建设和老城改造并重,推进

敔山湾生态新城、城市西组团的开发建设,进一步拉开城市框架。

以天华文化中心为主体,建设集商务、商住、文化、金融、休闲、娱乐、健身等新兴服务业于一体的城市客厅。

搞好澄江福地、刘氏故居、南门地区、同兴里古街区、江阴外滩的建设和改造,彰显老城区的个性特色。

国土局、建设局、规划局、园林旅游局)

  32、突出城市功能,提高管理水平。

完善市域城乡快速道路体系,超前规划城市轻轨,加快推进霞客大道、芙蓉大道等主干道建设。

创新城市投资与发展模式,将城市可经营项目、可社会化的资产和可资本化的资源推向市场,多渠道筹措城市建设资金,确保经营城市举措落到实处。

坚持“建管并举、重在管理”的方针,积极探索依法管理、科学管理、长效管理机制,促进城市管理向乡镇延伸,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质量。

建设局、交通局、规划局、城管执法局)

  33、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

坚持环保优先方针,推进经济开发必须优先考虑环境容量,选择工业项目必须优先考查污染排放指标,进行重大经济项目决策必须优先进行环境综合评价。

提高环保准入门槛,严把环保审批关,对严重污染环境的项目坚决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制,从源头上防治污染和保护环境。

对工艺技术落后、低水平重复、资源消耗大且污染治理不达标的项目和企业坚决实行淘汰、关停或梯度转移。

2007年,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4%;

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4.4%,其中COD、SO2排放削减率在2005年基础上累计分别下降11%、12%以上;

万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水耗小于300立方米/万元。

经贸局、环保局)

  34、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坚持集约发展、节约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环保型产业,实现资源利用集约化、投入产出高效化,实现经济与自然的和谐。

在全社会树立节约的风尚,大力倡导节约型消费方式,切实抓好节地、节水、节能等工作,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

陈德荣:

  35、加强生态建设与修复。

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加快城乡造林绿化步伐,2007年,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3.8%,森林覆盖率达到23%。

到2010年,确保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5%以上,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27%以上。

大力开展以“水、气、声、渣、核与辐射”为重点的环境综合治理,全面加快城乡河道整治,完善调整水系,全力营造地绿、天蓝、水清、居佳的人居环境,2007年,铺设排污管道300公里,工业污水排污口削减至100个以内;

完成电厂脱硫除尘项目5个,建成2个废水污泥集中处置厂;

计划用水管理率达95%,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率达20%,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85%。

到2010年,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要达到95%以上,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85%以上。

建设局、水利局、环保局、园林旅游局)

  36、实施公交优先发展战略。

2007年新增城市公交80辆,建成两个城市公交首末站,建设公交总站,镇村公交自然村通达率65%以上。

到2010年,每万人拥有公共交通12标台。

交通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