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对比阅读Word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413865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岳阳楼记对比阅读Word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岳阳楼记对比阅读Word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岳阳楼记对比阅读Word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岳阳楼记对比阅读Word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岳阳楼记对比阅读Word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岳阳楼记对比阅读Word文档格式.doc

《岳阳楼记对比阅读Word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岳阳楼记对比阅读Word文档格式.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岳阳楼记对比阅读Word文档格式.doc

南宋抗金名将岳飞。

(3)交欢;

结为好友。

交,结交。

欢,友好关系。

(4)姝:

美女。

(5)主上宵旰:

皇上勤于政事。

主上,皇帝。

宵旰,“宵衣旰食”的略语。

(6)却:

推辞。

(7)初:

当初。

(8)第:

府第,住宅。

(9)何以家为;

为什么要安家呢?

(10)或:

有人。

【阅读训练】

1. 

 

解释下列句中加黑字词的意思。

(1)或异二者之为为

(2)吴玠素服飞素

(3)饰名姝遗之遗(4)玠益敬服益

2.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 

噫!

(3)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4)主上宵旰,岂大将安乐时?

3. 

比较上面两段文字,甲文作者提出的观点和乙文所记岳飞的品质有哪些共同点?

乙文所记的几件事中又有哪些是甲文没有论及的?

4. 

甲文中提到的“古仁人之心”,既包括为人处世的旷达胸襟,也含有高尚的政治抱负。

以下几篇课文中各提出了怎样的“仁人之心”?

请把课文中的有关句子默写在下面横线上。

(1)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2)龚自珍《已亥杂诗》:

5.《岳阳楼记》是范仲淹应谪守“江湖之远”的腾子京之邀而写的,既为劝诫对方也有自勉之意;

乙文岳飞说“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

对以上观点,联系今天的现实,你有新的理解?

请谈一谈。

【解题思路】

这两篇文言文一篇选自课内,一篇选自课外,考查及涉及的知识面较广,题型均紧扣近年的中考题类型,以识记和主观表述为主,要正确解答必须熟悉课文,具备相应的文言知识和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运用能力。

题1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此题重点考查学生对关键词语的理解把握,常放在文言文阅读中进行。

因此,解答此题分析具体语言环境,对所在文段进行整体翻译是前提和关键。

常犯的错误是对常见实词含义及用法识记不清,二是解释时不结合具体文段,断章取义。

题2考查翻译能力,做题时要把握两点:

一是古今词义的不同差别,二是词语的次序。

翻译时一定要联系句意,结合语境,千万不可望文生义。

常见的方法是直译法和意译法。

题3是考查对课文的整体感知能力,理解能力,领悟能力。

解答时要认真阅读,仔细领会。

题4既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又考查了学生的积累运用,解答此题要拓宽思维,进行能力迁移。

题5属开放性试题,重点考查学生的迁移和运用能力,此题给学生以更大的思维空间,需要学生紧扣整体感知、理解领悟,读写结合,在解答时只要能谈出自己的观点,只要能扣住课文内容,发表出自己的看法,言之成理,言之有序即可。

【参考答案】

1.

(1)思想感情

(2)一向(3)赠送(4)更加2。

(1)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2)没有这样的人,我还同谁一道呢?

(3)文官不爱钱财,武官不怕死,这样的话,天下就太平了。

(4)皇帝都勤于政事,通道我们武将去追求享乐吗?

3。

相同点都是忧国忧民,不考虑自己。

甲文中没有的两件事;

不贪美色,不求财富。

4。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仍护花。

(三)

〔甲〕嗟夫!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微斯人,吾谁与归?

(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上①与群臣论止盗。

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

“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②廉肚耳,肤当去奢省费,轻徭③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

”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④,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

注①〔上〕皇上,这里指唐太宗,②〔不暇〕顾不上。

③〔徭〕古时统治者强制人民承担的无偿劳动。

④〔升平〕太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2分)

①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②自是数年之后( 

2.下列句子与成语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不求甚解 

B.然则何时而乐耶怏怏不乐

C.或请重法以禁之鸿鹄之志 

D.故不暇廉耻耳温故知新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译句:

(2)安用重法邪?

4.用文中的句子回答下列各题。

(3分)

(1)甲文表达了作者“ 

, 

”的忧乐观。

(1分)

(2)乙文中唐太宗认为防止盗窃的三种办法是“ 

”。

(3)从乙文中可以看出,作为国君,唐太宗做到了“ 

”。

(用甲文中的语句回答)(1分)

(四)

[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节选自<

岳阳楼记))

[乙]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未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朝晖夕阴 

(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3)山间之四时也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前人之述备矣。

(2)野芳发而幽香。

3.[甲][乙]两段都写了观景时的感触,请把有关句子摘写出来。

[甲]:

[乙]:

4.[甲]写登楼所见,[乙]写登山所见。

除此之外,两段文字所写的景物还有哪些不同?

(五)

(甲)若夫日出而林霖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之间四时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

庐陵欧阳修也。

(乙)修之来此①,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掇②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

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

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③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④之事也。

遂书以名其亭焉。

注:

①此:

指滁州。

②掇:

拾取,采取。

③上:

皇上。

④刺史:

代称知州。

写此文时,作者为滁州知州。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佳木秀而繁阴。

秀:

②遂书以名其亭焉。

名: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②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3.乙文中,作者为什么要取亭名为“丰乐亭”?

(用文中词语回答)

4.甲、乙两文旨趣相同,都表现了怎样的政治理想?

5.简要分析甲、乙两文在景物描写方法上的异同。

(三)答案:

1.(2分)

(1)他的

(2)这2.(2分)B3.(4分)

(1)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2分)

(2)何必要用严厉的刑罚呢?

4.

(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1分)

(2)去奢省费,轻摇薄赋,选用廉吏((1分)(3)居庙堂之高则优其民((1分)

(四)答案:

1.(3分)

(1)日光

(2)景象(3)季节

2.

(1)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

(2)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

3[甲]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答“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也可得分)[乙]而乐亦无穷也(答“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也可得分)4.①[甲]是写水景,[乙]是写山景;

②[甲]写了朝暮之景,[乙]既写了朝暮之景又写了四时之景;

③[甲]写景突出其阔大壮观,[乙]写景突出其秀美多变。

(五)1.①滋长②命名2.①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

②于是经常同滁州人(在这里)抬头望山,低头听泉水声。

3.乐其岁物之丰成;

安此丰年之乐。

4.与民共乐(或:

与民同乐)5.同:

两文都善于抓住景物的特征来描写,语句凝练,笔墨传神。

甲文以“香”言春,以“繁”状夏,以“洁”喻秋,以“水”写冬,无不情状俱备,精确熨帖。

乙文以“掇幽芳”言春,以“荫乔木”指夏,以“风霜冰雪”“刻露清秀”概括秋冬之景象,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

异:

乙文用散句描写。

甲文则多用对偶句,句式变化,错落有致;

且巧用虚词“而”“也”,增添了回环咏叹的意味。

(四)比较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24——27题(共10分)

〖甲〗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日星隐曜,山岳潜形;

商旅不行,樯倾楫摧;

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岳阳楼记》节选)

〖乙〗范文正公守邠(bīn)州,暇日率僚属(部属)登楼置酒,未举觞(shāng),见缞绖(cuīdié

丧服)数人营理葬具者。

公亟(jí

急迫地)令询之,乃寓居士人(寄居在外的读书人)卒于邠,将出殡近郊,赗(fè

nɡ)敛棺椁(下葬的物品)皆所未具。

公怃然(失意的样子),即彻(“通撤”)宴席,厚赒(zhōu救济)给之,使毕其事。

坐客感叹有泣下者。

(《范仲淹罢宴》)

24.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1)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2)而或长烟一空()

(3)暇日率僚属登楼置酒()(4)乃寓居士人卒于邠()

25.翻译句子(4分)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译文:

(2)坐客感叹有泣下者。

26.〖甲〗文中的“古仁人”有怎样的胸襟和抱负?

用原文中语句回答。

请再举出一个具有这样胸襟或抱负的“古仁人”的事例。

答:

27.从〖乙〗文中摘录出最能体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思想的有关词句。

24、

(1)国都

(2)全(3)摆放,放置(4)死(2分,每空0.5分)

25、

(1)我曾经探求过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

(意近即可)(2分)

(2)在座的客人因此而感动叹服甚至有流下眼泪的。

26、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1分)如:

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1分,事例符合即可)

27、公怃然,即彻宴席,厚赒给之,使毕其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