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岳阳楼记》拓展对比阅读练习.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18178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0.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岳阳楼记》拓展对比阅读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文言文《岳阳楼记》拓展对比阅读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文言文《岳阳楼记》拓展对比阅读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文言文《岳阳楼记》拓展对比阅读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文言文《岳阳楼记》拓展对比阅读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文言文《岳阳楼记》拓展对比阅读练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文言文《岳阳楼记》拓展对比阅读练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文言文《岳阳楼记》拓展对比阅读练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文言文《岳阳楼记》拓展对比阅读练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文言文《岳阳楼记》拓展对比阅读练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文言文《岳阳楼记》拓展对比阅读练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文言文《岳阳楼记》拓展对比阅读练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文言文《岳阳楼记》拓展对比阅读练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文言文《岳阳楼记》拓展对比阅读练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文言文《岳阳楼记》拓展对比阅读练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文言文《岳阳楼记》拓展对比阅读练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言文《岳阳楼记》拓展对比阅读练习.docx

《文言文《岳阳楼记》拓展对比阅读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岳阳楼记》拓展对比阅读练习.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文言文《岳阳楼记》拓展对比阅读练习.docx

文言文《岳阳楼记》拓展对比阅读练习

《岳阳楼记》对比阅读

(一)

【甲文】嗟夫!

….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岳阳楼记》)

【乙文】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①长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饘粥不充②,日昃③始食。

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

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节选自《宋名臣言行录》)

注:

①再适,改嫁。

②饘(zhān)粥,稠粥;不充,不足,此指喝不上。

③昃(zè),太阳偏西。

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

母亲很穷,没有依靠。

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

(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于是就用水浇在脸上。

(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自己讲道:

“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8.解释①或异二者之为()②去之南都入学舍()

①为:

心理活动,心情;②去:

离开,离家。

9.翻译①微斯人,吾谁与归?

②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①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②有时夜里昏沉困倦,常常用冷水冲头洗脸。

10.“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句在甲、乙两文中都起 揭示主题(点明文章中心)的作用;但两文采用的表达方式不同,甲文主要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乙主要运用了记叙表达方式。

(3分)

11.从乙文看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伟大抱负的思想基础是什么?

(3分)

从家世贫苦了解人民的疾苦,从小立志苦读大通六经之旨奠定了儒家“仁爱”思想

(二)

(甲)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

庐陵欧阳修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丙)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①,王曰:

“贤者亦有此乐乎?

”孟子对曰:

“有。

人不得,则非其上②矣。

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③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梁惠王下》)

〔注〕①雪宫:

齐宣王玩乐的郊外别墅。

②非其上:

非难他们的君王(认为他们的君王不对)。

③为民上:

作为人民的统治者(君王)。

齐宣王在别墅雪宫里接见孟子。

宣王说:

“贤人也有在这样的别墅里居住游玩的快乐吗?

孟子回答说:

“有。

人们要是得不到这种快乐,就会埋怨他们的国君。

得不到这种快乐就埋怨国君是不对的;可是作为老百姓的领导人而不与民同乐也是不对的。

国君以老百姓的忧愁为忧愁,老百姓也会以国君的有愁为忧愁。

以天下人的快乐为快乐,以天下人的忧愁为忧愁,这样还不能这样还不能够使天下归服,是没有过的。

7.释①太守谓谁()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③是进亦忧,退亦忧()④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

①是②因(因为)③在朝廷上做官④以……为乐(把……当作快乐)

8.翻译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①我曾经探求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为什么呢?

②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②把天下人的快乐当作自己的快乐,把天下人的忧愁当作自己的忧愁,这样做却(还)不能称王的,从来没有这种情况。

9.(甲)(乙)(丙)三个选段实际上表达了一个共同的思想,就是与民同乐(“民本”)的思想。

(2分)

10.请用原文说说孟子的“忧乐观”与范仲淹的“忧乐观”的观点分别是什么?

(4分)

孟子的“忧乐观”是“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范仲淹的“忧乐观”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三)

(甲)嗟夫!

……..吾谁与归?

(选自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乙)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

竹工破之,用代陶瓦。

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

远吞山光,不可具状。

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

宜鼓琴,琴调和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

皆竹楼之所助也。

公退之暇,被鹤(chǎng),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

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

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滴居之胜概也。

参考译文:

黄冈一带竹子很多,大的像椽子那么粗。

竹匠把它破开,用来代替陶瓦。

家家户户都是这样,因为它既便宜又省工。

我因此建造了两间小竹楼,与月波楼相连。

登楼远望群山,风光尽收眼底,景色无法一一描绘出来。

夏天,最适宜听急雨,有如瀑布飞溅的声响;冬天,最适宜听大雪,有如碎玉撒落的声响。

这里适宜鼓琴,琴声和谐悠扬;适宜吟诗,诗韵清新绝妙;适宜下围棋,棋子落在棋盘上发出丁丁的声音。

这一切都是竹楼所给予的。

我在办完公事的闲暇时间,披着鹤氅,戴着华阳巾,手拿一卷(周易》,焚香静坐,消除一切世俗的杂念。

水色山光之外,只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罢了。

等到酒醒之后,茶品完了,香烧尽了,送走夕阳,迎来明月,这也是贬居生活中的佳境啊。

9.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

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求:

②居庙堂之高则优其民庙堂:

③不可具状具:

______________④公退之暇,被鹤氅被:

________________

①求:

探求。

②庙堂:

宗庙和殿堂,指朝廷。

③具:

全,都。

④被:

通“披”,披着。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B)(2分)

①后天下之乐而乐①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A.B.

②烟云竹树而已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①处江湖之远①然则何时而乐耶

C.D.

②竹工破之②子声丁丁然

A①连词,表示顺承关系,②助词,与“已”组合成“而已”,罢了,表语气。

B连词,因为。

C①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②代词,代竹子。

D①代词,这样;②助词,表状态)

11.翻译①微斯人,吾谁与归?

(2分)②焚香默坐,消遣世虑。

(2分)

①没有这样的人,我和谁一道呢?

②焚香静坐,消除一切世俗的杂念。

12.两文都是作者被贬官之后所作,分别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态度?

(2分)

范仲淹忧国忧民;王禹偁随遇而安、自得其乐。

(四)

【甲】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上①与群臣论止盗。

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

“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②廉肚耳,肤当去奢省费,轻徭③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

”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④,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

注①〔上〕皇上,这里指唐太宗,②〔不暇〕顾不上。

③〔徭〕古时统治者强制人民承担的无偿劳动。

④〔升平〕太平。

(唐太宗)皇上与群臣议论怎样禁止盗贼。

有人请求使用严厉的刑法来制止。

皇上微笑的对那官员说:

"老百姓之所以去做盗贼,是由于赋税太多,劳役、兵役太重,官吏们又贪得无厌,老百姓吃不饱,穿不暖,这是切身的问题,所以也就顾不得廉耻了。

我应当不奢侈,节省开支,减轻徭役,少收赋税,选用廉洁的官吏,使老百姓穿的吃的都有富余,那么他们自然就不会去做盗贼了,何必要用严厉的刑法呢!

"从这以后,过了几年,天下太平,没有人把别人掉在路上的东西拾了据为己有,大门可以不关,商人和旅客可以露宿。

  (唐太宗)皇上曾对身边的大臣说:

“君主依靠国家,国家依靠民众。

依靠剥削民众来奉养君主,如同割下身上的肉来充腹,腹饱而身死,君主富裕国家就灭亡。

所以,君主的忧患,不是来自外面,而是常在自身。

欲望兴盛,费用就会增大;费用增大,赋役就会繁重;赋役繁重,民众就会愁苦;民众愁苦,国家就会危急;国家危急,君主就会丧失政权。

朕常常思考这些,所以就不敢放纵自己的欲望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2分)

①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②自是数年之后()

2、下列句子与成语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不求甚解B.然则何时而乐耶怏怏不乐

C.或请重法以禁之鸿鹄之志D.故不暇廉耻耳温故知新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译句:

(2)安用重法邪?

译句:

4、用文中的句子回答下列各题。

(3分)

(1)甲文表达了作者“,”的忧乐观。

(2)乙文中唐太宗认为防止盗窃的三种办法是“,,

”。

(1分)

(3)从乙文中可以看出,作为国君,唐太宗做到了“”。

(用甲文中的语句回答)(1分)

参考答案:

1、(2分)

(1)他的

(2)这(每小题1分)

2、(2分)B

3、(4分)

(1)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2分)

(2)何必要用严厉的刑罚呢?

(2分)

4、(3分)

(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1分)

(2)去奢省费,轻摇薄赋,选用廉吏((1分)(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1分)

(五)

【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风和烟都消散了,天和山变成相同的颜色。

(我乘着船)随着江流漂荡,随意的向东或向西漂流。

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奇异的山,灵异的水,天下独一无二的。

水都是青白色的,清澈的水千丈也可以看见底。

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直接看见,毫无障碍。

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

夹江两岸的高山上,都长着绿的透出寒意的树,山峦凭依着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这些高山彼此都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争着向上,笔直地向上形成了无数个山峰。

泉水飞溅在山石之上,发出清悦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蝉儿长久地叫个不停,猿猴长时间地叫个不停。

像凶猛的鸟飞到天上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追逐名利的心就会平静下来。

那些整天忙于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也像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可以见到阳光。

6、下列划线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A、浩浩汤汤(tāng)B、衔远山(xián)

C、互相轩邈(miǎo)D、泠泠作响(líng)

7、、解释句中划横线的词。

(1)横无际涯

(2)先天下之忧而忧

(3)猿则百叫无绝

(4)窥谷忘反

8、翻译句子。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译句: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译句:

 

9、在景物描写方面,甲段主要从视觉角度进行描写,突出洞庭湖的景色特点。

乙段则从视觉和角度进行描写,体现从富阳至桐庐沿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作答)的特点。

1、A2、

(1)涯:

(2)先:

在……之前;把……放在前面(3)绝:

停止(4)反:

通“返”,返回

3、

(1)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

(2)(有时飞速的)急流比箭还快的,迅速的波浪好像奔腾的马群。

“予、求、心、奔“等几个词落实较好,能将句子意思表达清楚准确,可得满分。

如个别重点词落实不好,表意不够清楚、完整,酌情扣分,翻译的句子与愿意相差甚远,不给分。

4、雄伟听觉“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第一个空如填“壮阔”“横无际涯”或“雄伟”的近义词为对;第三空只填“奇山异水”或“天下独绝”也对。

(六)

【甲】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岳阳楼记》)

【乙】客乃移席新轩,坐未定,雨飞自林端,盘旋不去,声落水上,不尽入潭,而如与潭击。

雷忽震,姬人皆掩耳欲匿至深处。

电与雷相后先,电尤奇幻,光煜煜入水中,深入丈尺,而吸其波光以上于雨,作金银珠贝影,良久乃已。

潭龙窟宅之内,危疑未释。

是时风物倏忽,耳不及于谈笑,视不及于阴森,咫尺相乱;而客之有致者反以为极畅,乃张灯行酒。

稍敌风雨雷电之气。

忽一姬昏黑来赴,始知苍茫历乱,已尽为潭所有,亦或即为潭所生;问之女郎来路,曰,“不尽然”,不亦异乎?

(节选自谭元春《再游乌龙潭记》)

【参考译文】【乙】客人们就把宴席移到新轩中,还没坐定,大雨从树木之巅飞下,盘旋不离,雨落在潭水上,不是都没入潭里,而是像击打在潭面上。

忽然雷声大作,歌女们都掩住了耳朵,想躲到潭的深幽之处。

闪电和雷声先后而来,那闪电尤其奇幻,耀眼的电光尽入水中,深入一丈数尺,而好像吸收了潭上的波光,又反射到了雨中,现出黄金白银、珍珠贝壳的光影,过了好久才消失。

这一切搅得乌龙潭的龙宫不得安宁,龙王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这时,景物顷刻万变,耳朵听不见笑语喧哗,眼睛看不清昏暗阴森,咫尺之间,一片迷乱;而客人中有兴致高的,反而十分畅快,于是高挂灯笼喝酒,才稍稍驱散这风雨雷电的气息。

忽然一个歌女从黑暗之中赶来赴会,这才知道这雷电风雨所造成的苍茫昏暗,只有乌龙潭才有,可能就是为乌龙潭而生发的。

而问那女郎来的路上的情况,女郎回答说:

“来的路上的情况不全是这样。

”这不也很奇异吗?

16.给下列加点字注音(2分)

①岸芷汀兰________tīng    ②光煜煜入水中________ yù

17.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6分)

①连月不开____________(放晴)       ②始知苍茫历乱____________(才)

③微斯人,吾谁与归____________(一道)    ④樯倾楫摧____________(折断)

⑤姬人皆掩耳欲匿至深处____________(躲藏)  ⑥良久乃已____________(消失、停止)

18.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下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

(2)电尤奇幻,光煜煜入水中,深入丈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那闪电尤其奇幻,耀眼的电光尽入水中,深入一丈数尺。

19.【甲】文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1分)【乙】文中的“客”是否符合【甲】文中的古仁人之心?

为什么?

(2分)

用“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回答或用自己的话回答。

(意思对即可)

 

【解析】解答时,应该在文章中寻找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可体现出作者旷达的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符合,本来“客”是在欣赏美景,忽遇大雨,他们非但没有被大雨影响心情,反而兴致更高,符合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高尚品质。

(意思对即可)

【解析】解答此题,需要读懂两个语段的内容,【甲】文不难看出,古仁人之心是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从【乙】文“而客之有致者反以为极畅,乃张灯行酒”可以看出客人的兴致更高了,是符合古仁人之心的。

(七)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4题。

(15分)

【甲】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余年来观瀑屡矣,至峡江寺而意难决舍,则飞泉一亭为之也。

  

凡人之情,其目悦,其体不适,势不能久留。

天台之瀑,离寺百步,雁宕瀑旁无寺。

他若匡庐,若罗浮,若青田之石门,瀑未尝不奇,而游者皆暴日中,踞危崖,不得从容以观,如倾盖交,虽欢易别。

登山大半,飞瀑雷震,从空而下。

瀑旁有室,即飞泉亭也。

纵横丈馀,八窗明净,闭窗瀑闻,开窗瀑至。

人可坐可卧,可箕踞,可偃仰,可放笔研,可瀹茗置饮,以人之逸,待水之劳,取九天银河,置几席间作玩。

当时建此亭者,其仙乎!

坐久,日落,不得已下山,宿带玉堂。

正对南山,云树蓊郁,中隔长江,风帆往来,妙无一人肯泊岸来此寺者。

僧告余曰:

“峡江寺俗名飞来寺。

”余笑曰:

“寺何能飞?

惟他日余之魂梦或飞来耳!

”僧曰:

“无征不信。

公爱之,何不记之!

”余曰:

“诺。

”已遂述数行,一以自存,一以与僧。

  (节选自袁枚《峡江寺飞泉亭记》)

译文

  我近年来观看瀑布很多次,到峡江寺心里很难舍弃它,就是飞泉亭造成的。

  凡是人之常情,眼睛觉得悦目,而身体觉得不舒服,势必不能长久地停留。

天台山的瀑布,距离寺庙有一百步左右;雁宕山的瀑布旁没有寺庙;其他的如庐山(的瀑布),如罗浮山(的瀑布),如浙江青田县石门山(的瀑布),瀑布不是不奇特,可是游览者都在日中暴晒,蹲坐在危崖之上,不能悠闲地观看,就好像路上认识的朋友,虽然(在一起)很快乐(但也)容易分别。

  只有广东东部的峡山,高不过一里多的(距离),但石砌的台阶曲折而上,古松张开树盖遮蔽,(即使)火热的太阳也不觉得晒。

经过石桥,有三棵奇特的树,(它们的根)像一座鼎的三条腿一样分别立着,到了半空中三棵树忽然就长在了一起。

凡是树都是根合在一起而枝叶分叉,惟独这三棵树根部分开而枝叶汇合在一起,真是奇怪了!

  登山走过的一半路,飞泻的瀑布像打雷似的轰鸣,从空中一泻而下。

瀑布旁有间屋子,就是飞泉亭。

长宽有一丈多(的距离),八扇窗户明亮干净。

关上窗户瀑布声响可以听得见,打开窗户瀑布就看到了。

人们(在亭中)可以坐,可以躺卧,可以伸开两腿坐着,可以仰面朝天躺着,可以放笔墨纸砚,可以煮好茶放在亭中饮用。

以人的安逸,对待水的劳碌,把瀑布取来放在桌案几席上玩弄。

当年建造这个亭子的人大概是个仙人吧!

  澄波法师擅长下棋,我让学生霞裳和他对弈,于是流水声,棋子声,松涛声,鸟鸣声,参差交错一起响起。

不一会儿,又有拐杖拄地的声音从山中传来,这是怀远老法师,抱着一尺来厚的诗集,来求我作序。

于是吟诗的声音,又再次响亮地响起。

自然的声音和人的声音,融合在了一起。

没想到观赏瀑布而享受到的乐趣,竟到了这种境界!

飞泉亭的功劳可真是大了。

  坐的时间长了,太阳下山了,(我也)不得不下山去了。

在带玉堂宿歇,(带玉堂)正好面对着南山。

云雾中树木郁郁葱葱,(南山与带玉堂)中间隔着北江,(江上)航船来来往往,奇怪的是没有一个人愿意把船停泊靠岸来这个寺庙之中。

僧人们告诉我说:

“峡江寺俗称飞来寺。

”我笑着说:

“寺庙怎么能飞!

只有哪一天我的灵魂梦境,也许会飞来吧。

”僧人们说:

“没有凭证就不能使人相信。

您(既然)喜爱这座寺,为什么不把他记载下来呢?

”我说:

“好吧。

”已经写完了几行,一份用以自己保存,一份用以交给僧人们。

10.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乃重修岳阳楼     乃:

于是

B.或异二者之为     或:

有时

C.余年来观瀑屡矣   屡:

多次 

D.而游者皆暴日中   暴:

同“曝”,暴晒

1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属予作文以记之    不得从容以观

B.先天下之忧而忧     而游者皆暴日中      

C.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公爱之,何不记之

D.增其旧制       当时建亭者,其仙乎

1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以人之逸,待水之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乙】文第2段作者写“天台”“雁宕”“匡庐”“罗浮”“青田之石门”等瀑布的用意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甲】【乙】两文分别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二)(15分)

10.B 评分:

共3分。

11.A 评分:

共3分。

12.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开始兴办起来。

⑵以人的安逸,对待水的劳碌。

评分:

共4分。

每句2分。

意思对即可。

13.说明这些瀑布未尝不奇,因为无亭而无法从容地观览,衬托出下文飞泉亭的惬意。

评分:

共3分。

14.甲文抒发了作者先忧后乐的思想感情;乙文抒发了作者对峡江寺飞泉亭的赞美、热爱之情。

   评分:

共2分。

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八)

(一)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少儿英语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