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答案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417835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6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文阅读(答案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现代文阅读(答案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现代文阅读(答案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现代文阅读(答案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现代文阅读(答案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现代文阅读(答案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现代文阅读(答案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现代文阅读(答案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现代文阅读(答案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现代文阅读(答案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代文阅读(答案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现代文阅读(答案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文阅读(答案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现代文阅读(答案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一次,儿子惊讶地发现,家里的电视机很久都没有打开过了,他问父亲,你们怎么不看电视了啊?

父亲不屑一顾地说,电视节目越来越粗糙,越来越难看,看可就生气,不如不看。

儿子信以为真。

直到他高考结束那天,家里的电视机,和着父母的笑声,一起重新响了起来。

⑧夜慢慢深了。

儿子将老父亲搀扶上床,然后,告别老父亲,轻轻带上门,回自己的家去了。

⑨若干年前,每个寒冷的冬夜,父亲

儿子翻了个身,又沉入甜甜的暖暖的梦乡。

他不知道这一切。

(选自2011年1月30日《南方日报》,有删改)

概括儿子回家为父亲做的几件事情

评点人物形象

现在的“儿子”

若干年前的“儿子”

父亲

帮父亲整理书架

陪父亲看电视

搀扶父亲上床

细心、孝顺

▲、充满好奇心

▲、倔强等

19.阅读全文,完成下面表格内容。

(3分)

20.品味文中两处画线句,按要求答题。

(4分)

(1)句子的加点词好在哪里?

(2分)

儿子摸摸藤椅,轻轻摇了摇,藤椅吱呀吱呀地响。

(2)结合语境,赏析句子。

家里的空气沉闷的就像炸药,随时都会被点爆。

21.作者插叙了若干年前的几件事情有何作用?

22.阅读左边漫画,根据文章内容发挥你的想象,将文章最后一节补写完整。

若干年前,每个寒冷的冬夜,父亲

23.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①节中“独居的老父亲”为下文故事的发展埋下伏笔,做好铺垫。

B.文章两次出现“‘严厉’地‘警告’”,前后呼应,但语气和情感上都有所不同:

前者饱含烦躁和担心,后者饱含命令和赞美。

C.文章多处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读起来琅琅上口,增强了语言的气势和表达效果。

D.本文和莫怀戚的《散步》都采用了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都以生活中的小事歌颂了人间真挚而美好的亲情,也向我们诠释了孝顺是一种爱,陪伴是一种爱。

19.(3分)帮父亲修藤椅调皮勤劳(“耐心”、“细心”、“疼爱儿子”等)(每处1分,意对即可)

20.(4分)

(1)“摸摸”和“轻轻”两个词写出了我在检查藤椅时的细心、小心翼翼,表现了对父亲的关爱。

(2分,意对即可)

(2)运用比喻的修辞,将“沉闷的空气”比作“炸药”,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高考之前家里氛围的紧张。

(2分,意对即可)

21.(2分)内容上,写出了父亲的身教带给儿子的影响,使文中父亲和儿子的人物形象更

加丰满,使文章的主题更鲜明、更深刻;

结构上,避免了呆板直叙,使行文波澜起伏,

和文题“爱的移位”相呼应。

(从“内容”或“结构”选取一点回答即可得分)

22.(2分)示例:

父亲都来不及披起大衣,蹑手蹑脚走进儿子的房间,将儿子蹬开的被子

掖好。

(续写内容要紧扣“盖被子“这一事件展开,想象要合理)

23.(3分)B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8题。

(15分)

诵读叫醒太阳

①虽已不是莘莘学子,可每日清晨,仍爱好卷书诵读。

当我耽于汉字的节奏与韵律,耽于文句的美妙与精彩,唇齿相扣,声音如青云出岫,一股清朗之气便油然而生,顿觉世间最大的享受莫过于此。

②当年爱上诵读只为父亲。

③那时父亲常常外出打工,总选择在清晨出发。

他的清晨是勤勉的。

父亲只喜欢好读书的孩子。

他对我训诫很多,其中一句几乎是我和他之间永远不会停止的脉动:

一日之计在于晨。

父亲身体力行的结果,就是我天蒙蒙亮就卷书诵读。

小河边,芦苇地,田埂上;

从黎明读到太阳出来,从喑哑读到声音嘹亮,从迷糊读到神清气爽。

清晨诵读是对父亲的礼赞,诵读让父亲安心地一次次出征。

④记得那回年根,天下大雪不能出门。

我便站在西院廊檐下诵读。

父亲一早起来扫雪,他扫了门前扫屋后,最后迟迟疑疑来到院子里。

父亲悄无声息地扫着,一下一下,提着气儿,生怕动静大了干扰我读书。

我只得用足力气,提高嗓门,以示我的投入和沉迷。

尽管如此,父亲只扫到我身后五步远就停住了。

直到我收起书回屋,他才接着去扫那堆雪。

⑤打那以后,每次晨读我都会想起那场雪,想起干活利落的父亲小心翼翼提着气儿扫雪的样子。

我记得那个早晨,除了朗朗书声外,世界异样地寂静,父亲的脸上挂着稀有的笑意。

⑥初中以后,学习任务重了。

诵读不仅在清晨进行,每天黄昏,或者星期天的下午,只要有空,我就会拿着书出去,到野地里,找一块无人的草坡,坐下来,静静地享受阅读。

那时,我在那样的地方,读书之专注之投入——真的忘记了一切。

一个下午背完一本书,手指在地上掘出一个深坑都不知道。

⑦一个午后,时间尚早,趁着父亲休息,我拿着课本悄悄去了河边,钻进了密不透风的芦苇丛,大声诵读起来。

书越读越薄,我决心背下它。

想不到父亲四处找我,他去了所有僻静的地方,我沉浸在诵读中,当然听不见他的呼唤。

父亲越找越焦急,当他最后拨开重重的芦苇冲到我面前时,我由于太专心,竟吓得失声尖叫。

父亲本想训斥我的话化成惊讶和静默。

⑧他不知道,找个僻静的地方高声诵读已经成了我学习的秘笈。

不仅语文,英语、政治、历史、地理甚至数学,我都用这样的方式诵读着。

⑨最难忘的是那个春夏之交的傍晚。

当时正处于高考复习的紧张阶段。

那天,在麦浪沙沙作响的原野深处,我埋下身子,朗声诵读。

等我把带去的所有复习资料全部装进脑子,背得滚瓜烂熟,这才起身回去。

⑩黄昏走到了温柔的尽头,麦地均匀地呼吸着,麦浪不再起伏,好像大地和一切都作好了准备,迎接夜的来临。

大自然吞吐着神秘而幽深的气息。

我带着劳动者沉甸甸的疲惫与满足走在浅黄的麦地中间。

蓦然回首,我看到无垠的淡黄色的麦田上方,天空呈现出纯净的橘红色,在这橘红色之中,正含着一枚浑圆、宁静、深红如浆果的夕阳。

⑪眨眼间,这幅画就消失了,世间恢复了常态,我已经迈着轻盈的步伐回到学校了。

之于我,那枚浑圆的夕阳似乎是一个美丽而又笃定的句号,它给了我答案,安慰了茫然、刻苦又不安的18岁。

那一刻,我似乎告别了所有的忐忑,完全有理由相信前途的美好和光明。

⑫诵读让我顺利地走进了大学,而且是父亲理想中的中文系,我终于可以一辈子朗读和研习心爱的语文了。

⑬未曾想父亲因为透支太多,竟匆匆离世。

换他一生,赢来的这份幸福,怎能不小心享用?

为此,我愿意永远是那个清晨出发,用诵读叫醒太阳的人。

(作者韩青辰,选文有删改)

14.根据文章内容,梳理“我”学生时代有关诵读的几件事,填写下表。

序号

时间

地点

事情

(1)

西院廊檐下

“我”用足气力诵读,父亲提着气儿扫雪

(2)

一个午后

河边芦苇丛中

▲,▲

(3)

春夏之交的傍晚

“我”朗声诵读复习资料,“我”欣赏到麦地美景

15.第②段作者说:

“当年爱上诵读只为父亲。

”这从文章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请作概括。

16.联系全文,说说最后一段画线句的含义。

17.结合语境,赏析下面的语句。

天空呈现出纯净的橘红色,在这橘红色之中,正含着一枚浑圆、宁静、深红如浆果的夕阳。

1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第①段可以看出,清晨诵读成了“我”的习惯,“我”在诵读中陶醉于优美的节奏与韵律、美妙与精彩,把诵读当作莫大的精神享受。

B.第⑤段写“我”一直记得“父亲的脸上挂着稀有的笑意”,这写出父亲见“我”读书如此投入和沉迷,内心感到十分欣慰。

C.第⑦段末尾写父亲的“惊讶和静默”。

他惊讶的是“我”竟躲到芦苇丛中读书;

他静默是因为“我”听不见他的呼唤而十分恼怒以至无语。

D.第⑬段开头的“透支”一词,表明父亲为了家庭、为了“我”付出了过多的精力,这既体现了深厚的父爱,也包含着“我”的痛惜之情。

14.(4分)

(1)那回年根的早晨(1分);

(2)“我”沉浸在诵读中(1分),父亲焦急地寻找“我”(1分);

(3)麦浪深处(1分)。

15.(3分)父亲只喜欢好读书的孩子;

把清晨诵读当作对父亲的礼赞;

让父亲安心地出征。

(每点1分,意近即可)

16.(2分)为了不辜负父爱,“我”希望一直具有父亲勤勉的精神,沉浸在诵读中,赢得“前途的美好和光明”。

17.(3分)运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方法(1分),表现了黄昏时天空纯净的橘红与夕阳的深红相映的美丽景象(1分),表达了“我”陶醉于美景中而又满怀收获的喜悦之情(满足而又笃定的心境)(1分)。

18.(3分)C

三、阅读散文,回答问题。

(13分)

用岁月在莲上写诗

林清玄

①白河小镇是一个让人吃惊的地方,它是本省最大的莲花种植地,在小巷里走,在田野上闲逛,都会在转折处看到一田田又大又美的莲花。

那些经过细心栽培的莲花竟似天然生成,在大地的好风好景里毫无愧色,夏日里格外有一种欣悦的气息。

②我去的时候正好是莲子收成的季节,种莲的人家都忙碌起来了,大人小孩全到莲田里去采莲子,对于我们这些只看过莲花美姿就叹息的人,永远也不知道种莲的人家是用怎样的辛苦在呵护一池莲,使它开花结实。

③“夕阳斜,晚风飘,大家来唱采莲谣。

红花艳,白花娇,扑面香风暑气消。

你打桨,我撑篙,拨破浮萍过小桥。

船行快,歌声高,采得莲花乐陶陶。

”我们童年唱过的《采莲谣》在白河好像一个梦境,因为种莲人家采的不是观赏的莲花,而是用来维持一家生活的莲子,莲田里也没有可以打桨撑篙的莲舫,而要一步一步踩在莲田的烂泥里。

④采莲的时间是清晨太阳刚出来或者黄昏日头要落山的时分,一个个采莲人背起了竹篓,带上了斗笠,涉入浅浅的泥巴里,把已经成熟的莲蓬一朵朵摘下来,放在竹篓里。

⑤采回来的莲蓬先挖出里面的莲子,莲子外面有一层粗壳,要用小刀一粒一粒剥开,晶莹洁白的莲子就滚了一地。

莲子剥好后,还要用细针把莲子里的莲心挑出来,这些靠的全是灵巧的手工,一粒也偷懒不得,所以全家老小都加入了工作。

空的莲蓬可以卖给中药铺,还可以挂起来装饰;

洁白的莲子可以煮莲子汤,做许多可口的菜肴;

苦的莲心则能煮苦茶,既降火又提神。

  ⑥我在白河镇看莲花的子民工作了一天,不知道为什么总是觉得种莲的人就像莲子一样,表面上莲花是美的,莲田的景观是所有作物中最美丽的景观,可是他们工作的辛劳和莲心一样,是苦的。

  ⑦采莲的季节在端午节到九月的夏秋之交,等莲子采收完毕,接下来就要挖土里的莲藕了。

莲田其实是一片污泥,采莲的人要防备田里游来游去的吸血水蛙,莲花的梗则长满了刺。

我看到每一位采莲人的裤子都被这些密刺划得千疮百孔,有时候还被刮出一条条血痕,可见依靠美丽的莲花生活也不是简单的事。

  ⑧小孩子把莲叶卷成杯状,捧着莲子在莲田埂上跑来跑去,才让我感知,再辛苦的收获也有快乐的一面。

⑨莲花其实就是荷花,在还没有开花前叫“荷”,开花结果后就叫“莲”。

我总觉得两种名称有不同的意义:

荷花的感觉是天真纯情,好像一个洁净无瑕的少女,莲花则是宝相庄严,仿佛是即将生产的少妇。

荷花是宜于观赏的,是诗人和艺术家的朋友;

莲花带了一点生活的辛酸,是种莲人生活的依靠。

想起多年来我对莲花的无知,只喜欢在远远的高处看莲、想莲;

却从来没有走进真正的莲花世界,看莲田背后生活的悲欢,不禁感到愧疚。

  ⑩我陪着一位种莲的人在他的莲田逡巡,看他走在占地一甲的莲田边,娓娓向我诉说一朵莲要如何下种,如何灌溉,如何长大,如何采收,如何避过风灾,等待明年的收成时,觉得人世里一件最平凡的事物也许是我们永远难以知悉的,即使微小如莲子,也有一套生命的大学问。

(11)我站在莲田上,看日光照射着莲田,想起“留得残荷听雨声”恐怕是莲民难以享受的境界,因为荷残的时候,他们又要下种了。

田中的莲叶坐着结成一片,站着也叠成一片,在田里交缠不清。

我们用一些空虚清灵的诗歌来歌颂莲叶荷田的美,永远也不及种莲的人用他们的岁月和血汗在莲叶上写诗吧!

19.请简要概括种莲人的“苦”表现在哪几方面?

20.下面两题任选一题作答:

(1)文章第③节中,作者为什么要引用童年唱的《采莲谣》?

(2)行文中一直是写“莲”,为何第⑨节要写到“荷”?

21.赏析文中第④节划线句子的妙处。

一个个采莲人背起了竹篓,带上了斗笠,涉入浅浅的泥巴里,把已经成熟的莲蓬一朵朵摘下来,放在竹篓里。

22.阅读全文,说说文题“用岁月在莲上写诗”的深刻含义。

23.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紧扣种莲的“苦与乐”行文。

其中“苦”是次要的,“乐”才是作者要着力表现的。

B.文章第⑤节划线句中加点的“挖”、“剥”两个动词细致地写出了采莲人的心灵手巧和剥莲子的辛苦。

C.作者在走近采莲人的过程中加入适时的议论,很好地表达自己对种莲人的独特感悟。

D.文章写了作者由开始的“吃惊欣悦”到后来的“愧疚感悟”,表达了对种莲人的赞美之情。

19.(3分)①采莲条件落后,完全靠人工;

②采莲的时间太早或太晚;

③剥莲子靠的全是灵巧的手工,一粒也偷懒不得;

④采莲时身体往往会受到伤害。

(写对3点得3分)。

20.(3分)对采莲人进行了细致的动作描写,其中背、带、涉、摘、放等动词突出表现了采莲人的辛劳。

“一个个”,“一朵朵”等叠词的使用,也可以表现出采莲的人们采摘莲子时的一丝不苟和辛勤劳苦。

21.

(1)(2分)与下文写种莲人真正的采莲生活形成鲜明的对比,《采莲谣》写的是采莲时的快乐愉悦惬意的心情,而真正的种莲人采莲时是充满艰辛,毫无诗意可言,强调种莲人的辛苦。

(2)(2分)通过“荷”的宜于观赏与莲”作对比,反衬出我对莲花多年的无知,表明真正的莲花世界背后生活的悲欢,以及我内心的愧疚之情。

22.(2分)①一朵莲的生长过程包括下种、灌溉、长大、采收、避过风灾、等待收成,凝聚着种莲人的辛苦付出的岁月历程。

②采莲人正是用这些岁月和汗水抒写生活生命之诗,收获背后的艰辛,但他们的生活不乏情趣,他们创造的美景富有诗意。

23.(3分)A。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17题。

爱,是等不得的

丁立梅

(1)他是母亲一手带大的。

 

(2)他的母亲,与别人的母亲不太一样,因患侏儒症,母亲的身材异常矮小。

 (3)他六岁那年,他的父亲——一个贫苦、老实的泥瓦工——去帮邻家盖房,从房梁上摔下来。

他没了父亲。

 (4)矮小的母亲,一个人拉扯着他,吃的苦,应该比天上的星星还多吧?

夜幕四垂,母亲在田里干活还没回来。

一大清早,母亲又背了一篓子的绣花鞋垫去集上卖。

那些鞋垫,是母亲夜里坐在灯下,一针一线绣好的。

母亲靠这些贴补家用,换了吃的喝的养活他。

一次,他对卖鞋垫回来的母亲说:

“等我长大了,我一定报答你。

 (5)母亲便笑着问他:

“怎么报答呢?

 (6)他答:

“我给你买一屋子的好东西吃,一屋子的好衣裳穿。

”母亲笑,笑出泪来。

母亲摸着他的头说:

“吃的妈不要,穿的妈不要,等你长大了,带妈坐一回飞机吧。

 (7)他八九岁时,个头已超过矮小的母亲了。

母亲在野地里割草,头顶上突然响起飞机的声音,母亲和他都抬了头看。

空中的飞机,有点像他见多的花喜鹊。

A花喜鹊飞远了,看不见了,母亲才收回目光,母亲说:

“这都是有本事的人坐的,有本事的人,坐了飞机,到很远的地方去。

”他问:

“很远的地方是什么样的?

”母亲描绘:

“有很多很多的高楼,高楼里的桌子椅子,漂亮得不得了。

”母亲没离开过乡村,母亲的想象里,很远的地方,就是高楼和漂亮的桌子椅子。

他郑重地向母亲承诺:

“以后我要做有本事的人,带你坐飞机到远方去。

(8)他一天天长大,一路念到大学,然后一路打拼,成了一家大公司的高管——他真的成了有本事的人。

他住进了母亲曾描绘过的高楼里,高楼里,有着漂亮的桌子椅子。

亦常常去赶像花喜鹊一样的飞机,坐上去,南来北往着。

他还记得对母亲的那个承诺,可是他总是很忙,抽不出时间去兑现他的承诺。

(9)母亲对常常去赶飞机的他崇拜不已,母亲问:

“你真的坐飞机了?

”他淡淡地说:

“啊。

”“坐飞机像不像坐船一样的,会不会晕?

”母亲充满好奇。

 (10)他觉得母亲的好笑。

一低头,突然瞥见母亲的白发,密集在她的头顶,一撮一撮的。

永远儿童般矮小的母亲,原来也是会老的。

他心一软,说:

“妈,等我有空了,我带你去坐飞机。

”B母亲低了头笑,说:

“不坐不坐,我这么老了,坐飞机做什么啊?

”他说:

“一定的,我一定带你去坐。

”母亲便欢喜得手足无措。

 (11)那天,终于抽出空来,订好机票,他打电话告诉母亲,要带她去坐飞机。

母亲激动得逢人便说:

“我儿要带我去坐飞机了。

”还特地扯了布,做了一身新衣裳。

 (12)他回去接母亲,半路上,突然接到上司的电话。

上司说公司来了一个重要客人,问他有没有空陪着一起吃饭。

他只犹豫了几秒钟,就回:

“没问题。

”车子掉转头,朝着母亲的反方向而去。

他想着,飞机票可以重签,母亲晚一天出行也无妨。

 (13)这天晚上,母亲却摔倒了。

摔倒之后,迷糊中还跟人说:

“我儿要带我去坐飞机呢。

”可渐渐就不行了,在凌晨,母亲咽下最后一口气,走了。

(14)他跪在母亲跟前,恸哭不已。

只不过一日之隔,他的爱,就再也送不出去了。

13.请根据文章内容依次概括主要情节。

含辛茹苦的母亲希望儿子长大后带她坐一回飞机八九岁时,▲常坐飞机的儿子终于决定抽空带母亲去坐飞机▲母亲摔倒离世,儿子悔恨不已

14.文章第(6)节中,母亲听了儿子的回答后“笑出泪来”,请揣摩母亲当时的心理,写几句心理活动描写。

15.从文中A、B两处划线句中任选一句,作赏析。

我选句,赏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