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O2O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422942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781.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区O2O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社区O2O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社区O2O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社区O2O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社区O2O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社区O2O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8页
社区O2O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8页
社区O2O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8页
社区O2O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8页
社区O2O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8页
社区O2O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8页
社区O2O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8页
社区O2O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8页
社区O2O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8页
社区O2O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8页
社区O2O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8页
社区O2O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8页
社区O2O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8页
社区O2O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8页
社区O2O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8页
亲,该文档总共4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区O2O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社区O2O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区O2O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社区O2O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彩生活上市了,叮咚小区来了又走了,顺丰嘿店来了,银行的、运营商、网络平台的各种各样的社区店来了。

社区O2O,在一片争论中,在一片质疑中,在一片期待中,开始了它的足迹。

那么迄今为止社区O2O让我们看到的是什么价值呢?

我们所能看到的社区O2O的最核心的问题就在于,当前大家所见到的都是它的用户价值、大数据的价值,但是在商业模式方面,社区O2O和过去的地方门户网站一样,面临着可做的行业太多太杂的问题,这将影响到社区O2O未来的发展。

可以说社区O2O领域目前非常接近于地方网站在2006年到2008年的那一段历史,一方面我们看到,围绕社区的最后一公里的争夺战已经打响,另一方面我们看到,该领域的盈利模式尚未确定。

一、社区O2O的用户价值,毋庸置疑

我们大家都非常清楚二八原则,围绕重要的新建小区的社区O2O,当然是抓住了最核心的最有价值的用户。

但是我们光知道价值没有用,我们还必须解决更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获取这些数据,如何为他们提供有价值的服务,如何建立以社区O2O为基础的盈利模式。

凯文凯利最近说:

以后不管你在做什么,你都在做数据。

——如果你守着传统思维,你一定难以理解顺丰的快递业务做得好好的,赚的钱多多的,可是顺丰快递为何在小区门口开个嘿店卖大米?

二、获取用户数据的成本是每一个竞争者必须面临的第一个关键问题

顺丰嘿店的问题在于顺丰知道很多数据,但是他必须告诉这些用户顺丰在做社区服务。

这是它的难点,所以顺丰的入口就是以服务切入,因此顺丰送大米,顺丰卖进口牛奶都是非常好的选择。

我们所见到的叮咚小区的退缩,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叮咚小区并没有找到低价切入的入口,叮咚小区在第一个社区的案例中获取的成功,但是那个小区太特别,人群太特殊,因此叮咚小区在最初犯了以个性为共性的战略错误。

除了物流,或许会员卡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切入方式。

从上述两个案例,我们或许可以获得一个结论,就是社区O2O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

三、目前社区O2O的最大难点,在于盈利模式

我们又看到一个事实,就是垂直是明确的。

例如在社区O2O领域,你紧紧盯着家政保姆,那么这个业务有可能会开展得非常好,例如目前的云家政。

可是当你想一统江山,做许许多多的业务,那么你马上面临的问题就是不知从何下手。

历史告诉我们过答案,我们现在有两个方式去选择:

1.从最肥的行业入手,用二八原则给自己做选择。

例如在我们看到的传统的地方网站领域,最初获取最大利益与成功的都是房地产类的垂直网站。

2.从核心竞争力的角度分析自己。

例如万达适合的是商业资源整合,万科适合的是住宅业主资源整合,乐居和365地产家居网适合的是行业资源整合。

例如在线下已经做得有声有色的碧桂园,它的便利店卖的不是大米,而是方便。

四,我们将会看到哪些盈利模式的入口?

从店铺到用户,以及他们的上下游关系,我们已经能够看到的入口有:

1、供应链入口,供货商资源、货品与物流的上游环节。

2、品牌入口及用户获知购物信息的各类渠道。

3、交易环节,优惠、柜面ERP与现金支付。

4、送货物流,也就是真正的最后一公里。

5、售后服务。

总之我们即将见到的除了已知的优惠券、团购、社区现场的活动,还将看到免费的ERP、各类APP,在这背后大数据的管理系统也将快速发展与普及。

社区O2O最终的难点在于线上,但是在目前阶段大家也千万不要把精力仅仅花在app上,app只是它的表现层,线下也很重要,为什么不能从线下到线上呢!

在大家的犹豫中怀疑中最后一公里的争夺战已经打响,谁胜谁负?

我的预测是这个领域是一个碎片化的领域,绝对的垄断绝对的强者难以出现,因为它的本地化成分太重了。

O2O,涉及中国13亿人口,3000多县市,最接地气的模式,目前只要是互联网项目,都多少要灌输一些O2O的概念,似乎这样才不落下风,但这次叮咚小区的收缩事件,作为O2O从业者,我们应该从中吸取一些教训。

但叮咚小区团队忽略了基于产品本身的最重要的问题:

 

1.产品的架构是否合理?

虽然叮咚小区产品在逻辑上貌似都符合小区用户的需求,但基本都是基于浅度的需求,但叮咚小区有设计了极为深度的社交化功能,意图在O2O+社交领域发力。

这两者是相互矛盾的。

平台级产品,很难产生深度的内容,但浅度的内容,有不能培养用户的习惯。

这是由于产品本身的问题造成的。

2.新瓶装老酒

不得不说,叮咚小区的功能设计,比较全面,主要分为“我的小区”“小区周边”两个大类,两者功能从传统互联网角度而言,就是两个产品的融合,一个叫做电子公告栏,即BBS,另外一个就是58同城和赶集网正在做的分类信息模式,只不过叮咚小区是基于LBS位置的“最后一公里”,本质上,产品还是简单的两类,缺乏新意,仅仅是简单的移植,并且过度贪大求全。

我们应该深刻理解社区与社交化的区别,尽量用轻度的方式去转化,深度的内容服务适合垂直类行业O2O,不适合大多数本地化O2O。

对于叮咚小区基于BBS模式下运营的最基本要求,就是幻想每个小区有一个或者多个会懂得互联网文化、热心公益、话题组织、活动策划组织的热心网友,这样的人,能无偿帮助叮当小区APP运营小区,提供服务,不过这画面太美,想想就醉了。

结语

我们应该庆幸叮咚小区这次仅仅是收缩,而不是直接毁灭,作为有过社交化产品运营成功案例的叮咚小区创始团队,在社区化运营方面,我们更应该给与更多的合理化建议,帮助调整,尽快的恢复到良性发展。

叮咚小区当前的困境,也是目前移动互联网发展的现状,事实上,截止今天为止,中国移动互联尚未形成熟的商业模式,在模式未定的今天,实际上大家都是在尝试,试错是正常的,只不过这次叮咚小区的试错成本太大。

可以预见的是:

基于本地化的服务市场是巨大的,并且基于本地化的区域类互联网平台,尤其是各地的地方门户网站以及垂直网站已经证明了这个市场的可靠与巨大。

叮咚小区也需要给资本以及用户树立信心,笔者建议:

叮咚小区应该深化小区的维护,尽快在上海区域实现和复制多个成熟的叮咚小区的模范小区,这一点不妨结合开发商与物业深度战略合作的方式进行。

在盈利方面,也不妨深度结合一个或者个别行业,深度垂直化服务运作,实现局部收入与支出的平衡,羊毛出在狗身上的互联网思维一样通用,寻求单点突破比遍地开花更重要,模式成功的标杆意义要大于收入本身。

另一方面,重视与普通用户的互动以及商家的跨界结合支持,创造合理的商业价值,也能形成移动端社区文化的建立。

用户是基石,商户是粮草提供商,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商业模式的探索应该更加重要。

叮咚第一轮尝试未能成功最大的问题就是其根本没了解社区问题,在没找准切入点时就冒然的以互联网方式强行切入,失败是必然的,互联网那套在社区市场是行不通的,把网络规则套用到实体市场?

所以,抱着与叮咚同样心态的创业者可以歇歇了。

  

贪大求全、一劳永逸,有这两种思想的社区O2O必然死

有“贪大求全”、“一劳永逸”,一心想成为社区O2O平台的创业者可以趁早退出了,在这里可以明确的告诉你,不可能,现阶段就算是BAT来做也做不到。

贪大?

社区本来就是小个体,而且每一个小个体都存在不同的问题,想像互联网一样快速壮大,瞬间有百千万用户是不可能的,这是一件慢工细活一步步来的事。

社区网络化(也就是社区O2O)与互联网的用户发展路径正好相反,互联网是提供统一标准化的服务,自然能吸引全国各地的用户,而实体社区则是一区一样,各个社区用户量低,业主构成不同,网络普及程度也不同,要想快速得到广大用户认可是不可能的事。

简单的说,互联网是用户找服务,而社区O2O是服务找用户,贪大是大不起来的。

求全?

社区黄页是最互联网式的切入形式,而且已经有些产品存在多年了,但是一直不温不火,除了产品模式本身的问题,用户对黄页上的各项服务都是低频服务,就算当有需求的时候都想不来用这些产品,久而久之从手机APP上被淘汰也是必然的。

求全的东西最大的问题是做不专,做不专怎么吸引用户?

洗衣需求强的,只要留下个洗衣店电话即可,还要这些黄页APP有什么用?

社区O2O的本质还是在于直接服务,不在于黄页服务。

最让人悲伤的是以“一劳永逸”的平台思想设计出“贪大求全”平台模式,寄希望于成为坐收渔利的平台巨鳄,而像洗衣、家政、快递这类脏活累活由别人做,自己做个平台就能坐地收费了,这些是互联网中毒很深的人。

第一,社区不是互联网式的标准化服务,而是以人为基础的生活化服务,拼的是谁的服务好,而不是谁的平台更好;

第二,在互联网已经成熟,形成大鱼吃小鱼的环境下,随时都会有更大的鱼出现,没有巨头力量支撑难成新平台。

社区O2O,跑腿是门好生意?

先解决物业服务问题,再谈社区O2O吧

大部社区O2O的创业者都将眼观放在了社区服务上面,事实上,社区物业中潜藏着巨大市场,10月9日的《新闻1+1》节目讨论了下有关国内物业水平的问题,其中很多点都对我促动很大。

节目中白岩松说到国内有8成小区没有业委会的存在(我查了下,这个数据是11年左右的估计数据,并没有严格的市场调研,不过大部分社区没有业委会存在是很正常的情况),居民与物业之间的矛盾严重,这里面就存在巨大的商机。

物业与业主之间的矛盾关系也可以当做是社区O2O突破点,就看谁去做,怎么做了。

再提醒下各位关注社区O2O的亲吧,社区最基础的物业服务问题都没解决,有多少人会去享受高大上社区O2O呢,社区市场很复杂,务实更关键呀。

但无论是何种形式切入的社区O2O,他们需要共同解决的问题是:

1.社区居民的教育成本,目前的社区居民更多还是中老年人居多,如何让他们接受这种全新的社区购物模式需要较高的引流成本;

2.商业模式延伸的能力,如果仅仅是提供最后一公里的基础物流配送,再加上佣金返点,毛利率也就在10%左右,因此需要在此基础上为社区居民延伸更多的个性化服务,例如家政保洁等个性化服务。

3.资源整合能力,小区蕴含着巨大的金矿不假,但物业公司垄断下的小区大多已经有非常封闭稳定的小区生态系统。

面对处于绝对垄断地位的物业公司,如何成功进驻小区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事关商业模式的价值层级。

4.模式、产品、营销等都可以复制,这个行业最重要的竞争力反而是创业者整合资源的能力。

社区安全、养老、维修、兴趣团(摄影、音乐、画画,需求-)开班)

(1)社区存在的多重利益关系链;

(2)用户与商户的两端教育;

(3)线上线下是否存在脱节。

当然,这三点讲得比较泛,昨天晚上我们更多讨论了一些细节方面的问题。

这里把我们聊的主要内容展示出来,供业内人士一起探讨,共同促进行业发展。

目前创业企业都有哪些合作形式

(1)与大型物业连锁集团合作:

这些物业企业有实力整合小区内的各种服务,但缺乏互联网基因,没有互联网人士的干劲和敏感度。

所以互联网创业者做一个社区APP与这些大型物业合作,覆盖的小区绝对是成片成片的。

这块蛋糕看上去非常诱人,自然少不了大批分食者。

这里讲求第一要素:

快!

赶在其他同行前面拿下这些主要阵地!

第二产品要好,经得起折腾。

这个比较难,现在大部分都你抄我,我抄你,没有火眼金睛基本就认为是一个模板出来的,顶多变了个花色,改了个名称而已。

第三运营真的要肯吃力,让人家看得见摸得着。

最最重要的是,你一定要给人家带来看得见的效果,给物业也好,给用户也好,或者给商户也好,就算各个击破吧,绝对不能一个都不讨好,那就真没戏了。

(2)整合中小型物业管理企业:

中小物业一般因其业务覆盖有限,营收不很理想,因此他们是最有希望被突破的整合对象。

与他们合作在初始阶段难度不大,困难除了上文说的需要尽快拿出成绩给人看外,还有就是这种整合是一家一家的去商谈去对接,步子迈得很慢很艰难。

(3)整合商家和用户资源:

这种合作就是大家熟悉的叮咚小区和小区无忧。

一个侧重用户端的资源整合,一个侧重商户端的资源整合。

只要用心伺候好一方,就有了议价权和商家谈和物业谈。

侧重用户的关键看是否真能把用户伺候好,实际上用户是最不好伺候的;

侧重商户的需要对用户做推广,还需要把控商户服务质量,本质上说也是为了讨好用户,好让用户上来购买商户的产品或服务。

说到底,还是把控的事!

线下把控是个难题

一个新产品的问世,必然带着创业者的许多憧憬,也带着商户和用户的诸多期望。

社区O2O天然是个两头受气的夹板,用户期望用了你的APP物业服务和商户服务的服务质量和效率能得到大幅提升,物业期望用了你的APP能够在短时间内扭转困局,增加营收。

作为社区O2O运营者,如果你不能够在短期内解决这些问题,你的合作伙伴(物业)会给你白眼,你的用户会不声不响地把你卸载,你的商户在无数次白等中渐渐对你失去耐心,等到你火急火燎地跑到他/她面前希望谈合作时,他/她会甩你一脸冷漠。

看官,你想说什么?

把几个社区做透再复制?

哈哈,你不是在开玩笑吧。

每个社区都会有自己的特殊情况存在,不是楼房盖一样就可以把服务复制过去,因为组成这个社区的是无数个性格迥异、兴趣不同、观念有差异的大活人。

人不同,社区文化就不同,社区氛围就不同,社区环境自然也会不同。

所以不要指望从一个样板社区一下子大规模复制成片的城市,这必定是一个一步一个脚印的拓展工作。

就是彩生活看上去很牛叉的样子,它也是仅仅局限在它自己能覆盖的网点。

当然,这些大的物业企业也有杀手锏——投资并购中小物业,通过并购物业实现网点覆盖的规模化运作。

所以,走得慢了,能占领的地盘会越来越少;

走的快了,产品和服务跟不上,让商户和用户伤透了心,名声扫地。

物业取完经单干怎么办

有人会问了。

如果跟物业合作,在合作过程中,物业学会了一整套流程和方法,自己另起炉灶把合作者挤出小区单干怎么办?

有没有这种可能?

我们不能排除,但是这样做必然有一个过程,同时用户一旦接受了一个平台,然后再让用户放弃原来的平台去到另一个本质上没有多大区别的平台,你觉得靠谱么?

因为这个迁移成本是很高的。

人们一旦习惯在某一个平台购物、交流,他们就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依赖,即使迁移也需要花费一段时间做宣传推广。

当然社区O2O运营者也可以根据自己整合的小区可以跟物业商谈,根据掌握的数据做分析,产生对物业和商家有利的信息报告。

这或许有些说服力。

商家有哪些盈利途径

一般来说商家的盈利点有三个:

(1)广告;

(2)引流;

(3)促单。

不过我觉得除了广告稍稍靠谱点,其他两个都靠谱不到哪里去。

引流,把用户导流线下?

一个小区就那么大,你把用户导流到线下实体店,用户知道了这个店在哪里,再有需求还有必要必须通过你APP解决么?

同样,店家知道了用户住在哪一栋楼哪一门号,直接上门服务就OK了,APP的作用就是最开始的拉新,拉完新就“死”。

促单?

实体店举个牌子绕着小区走几圈就完事了,或者在小区门口摆个摊立个牌也可以,还有必要必须经过APP么?

而且现在的团购、地图等各种应用都包含了LBS+促单选项,不差你社区APP一个!

说广告靠谱的前提条件是必须确保用户粘性,只有这个APP使用频率极高,且能提供的同品类服务极多,用户没法一个一个找,那么竞价排名或搜索排名或者默认推荐等,在这里就派上了用场。

将来社区O2O会呈现什么趋势

这里可以小小的预言一下,将来的社区O2O竞争或将呈现曾经的千团大战。

现在我们已经隐隐感觉到有草根创业者在本地蠢蠢欲动,有大物业集团在疯狂圈地,有大资本支持的社区O2O运营商在阔步扩张。

由于社区O2O本地化属性极强,没有谁能够一下整合全国的社区,大家都在探索,都在拼命抢先。

在初期,大家各自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深耕,埋头做活,搞好自己的产品,哄好自己的用户,所以还感受不到竞争的激烈;

到中期,一部分已经有实力的运营商开始吞并实力弱的企业,这个时期将会明显出现诸侯割据的特征;

到后期,厮杀激烈期,市场上将明显出现的少数几个行业巨头,相互渗透,相互博弈。

网易科技张钧泓报道

编辑注:

继昨天推出“社区020的用户体验报告”(见文底)后,网易科技今天继续推出“社区020创业者报告”,从创业的角度分析社区020的商业逻辑和商业模式。

如果未来有什么领域会诞生比肩BAT的巨头,020无疑是具有充分想象空间的领域之一。

一、“社区O2O”:

蓄势待发

1.社区用户潜力大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32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5.27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6.9%。

网民上网设备中,手机使用率达83.4%,首次超越传统PC整体80.9%的使用率。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3年末中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升至53.73%,从社区范围的拓展来说,社区O2O的大量用户将会从城镇中率先触发,其中尤以北上广深几大城市,因为互联网渗透发展,将会成为行业爆发的排头兵。

2.团购为社区O2O业务拓展打好了基础

如果说,阿里为首的电商对互联网购物进行普及了,那么团购就起到了对线下传统服务市场搭上互联网渠道进行很好的教育和用户习惯的培育,团购最初也踩着本地生活服务的快车道,飞速的爆发,千团大战等等都是其火爆表现的最好印证。

团购始祖Groupon的投资人曾透露一个细节,“以前投Groupon的时候,亲自打电话给商家,问你为什么跟Groupon合作。

商家说因为Groupon的销售很好,然后又接着问说这是什么道理啊?

Groupon问商家那你们以前在互联网是怎么做推广的呢。

商家反问互联网是什么,是电脑里那个东西吗。

所以说很多商家并不理解互联网是什么,他们缺乏互联网工具帮他们做生意。

”团购打开了本地生活服务联网的新篇章。

根据易观《2014中国生活服务O2O市场专题研究报告》报告显示,2014年上半年中国团购市场成交额达287.7亿元,同比增长102.5%。

第三方机构将团购数据与O2O生活服务直接等同,一定意义上是对于团购的认同。

团购目前中国并没有诞生一家上市公司,而主打本地生活服务的公司,经过了多年的慢成长后,出现了蓬勃成长的势头。

可以通过几个数据来看看社区O2O的“钱景”

数据一:

有关资料表明,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人们的生活方式将发生很大变化,商业业态也将随之逐渐从商业中心转变为各种类型的社区商业;

数据二:

欧美国家,社区商业占据社会商业总支出的60%以上,而在中国,目前整体水平不足30%;

资本对社区O2O概念进行了新一轮的追捧:

二、社区O2O的切入和延展

1.社区O2O品类和现阶段用户数

(1)社区020的品类:

从现在市场所具有的产品上看,社区O2O服务的大体有几类:

电商类和整合服务类。

电商类:

京东、苏宁、一号店等传统电商和社区001为首的新型社区电商

整合服务类:

包括家政服务类、社交类、分类信息类、生活服务类。

家政服务类:

e家洁、云家政、猫屋男孩、荣昌e袋洗等商家,主要以保姆、钟点工、月嫂、保洁、维修等各类家政服务、配送服务,收发件服务等收拢用户。

社交类:

叮咚小区、小区管家等

分类信息类:

云家园、小区无忧等

生活服务类:

19e、生活U社区、实惠等

小区送餐服务类:

生活半径、到家美食会、易淘食等

(2)各个企业的用户规模,根据创业企业提供的数据,网易科技简单统计如下:

社区001:

注册用户规模在80万左右,客单价在300元左右。

生活半径:

每天全国范围内是2万单左右,客单价在50-70元之间,现在有20%的用户选择移动支付下单,这个比例在不断提升。

e袋洗:

每天的洗衣数量超过1万多件,70%以上通过微信公众号下单。

小区无忧:

现阶段通过小区无忧注册用户超过100万,活跃用户规模在10多万,每月配送费收入达10多万元人民币。

云家政:

现阶段日单约1500单,总用户超过50万。

e家洁:

现阶段全职的阿姨已经有6000多人,现阶段每个阿姨服务时间在2-3个小时,客单价达60元左右。

饿了么:

覆盖近200个城市,日均订单100万单,均价20-30元,现阶段饿了么在校园用户,写字楼用户的争夺上与几大外卖平台展开了贴身肉搏。

19e:

副总裁张晓军透露,19e覆盖全国300多个城市的50万家加盟店,注册用户超过50万,单日流水破1.5亿元,每月为超过5000万人次使用。

2.社区O2O创业切入点是关键

对于社区O2O,找到服务的切入点比任何概念都更实际。

生活半径CEO徐伟昊认为,生活半径45分钟送达就是为了满足大量对于外卖配送即时性不足的痛点;

e袋洗董事长张荣耀表示,现阶段e袋洗大量用户就是互联网用户,他们非常容易接受洗衣送洗的服务,效果非常好;

社区001董事长兼CEO邵元元透露,社区001针对35-50岁的社区妇女用户为主,因为他们管理着家庭的钱袋子。

云家政和e家洁都选择家政服务在上海和北京两地取得了很好的成功,家政服务是社区家庭基础服务之一,用户使用频次稳定,能够服务进家,是很多社区服务所不能满足的。

小区无忧CEO唐皓接受网易科技采访时表示,小区无忧从服务纬度切入社区,平台只是外界的观察,必须从具体的服务类别中进行切入,订餐家政等高频次服务会是现阶段的首选。

58同城CSO陈小华向网易科技表示,58未来在本地生活O2O服务项目创业上依然坚持平台模式,对于垂直品类会交给合作伙伴,他希望创业者放弃平台创业,从垂直品类入手,跟58进行合作。

三、社区O2O商业逻辑与商业模式

网易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