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复习材料教材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424751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2.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复习材料教材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复习材料教材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复习材料教材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复习材料教材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复习材料教材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复习材料教材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复习材料教材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复习材料教材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复习材料教材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复习材料教材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复习材料教材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复习材料教材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复习材料教材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复习材料教材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复习材料教材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复习材料教材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复习材料教材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复习材料教材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复习材料教材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复习材料教材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复习材料教材文档格式.docx

《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复习材料教材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复习材料教材文档格式.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复习材料教材文档格式.docx

3.朝服衣冠 

服:

名词作动词,穿戴

4.面刺寡人 

面:

名词作状语,当面

5.私我也 

私:

形容词作动词,偏爱

6.王之蔽甚矣 

蔽:

被动用法,受蒙蔽

六、翻译句子

1.判断句:

(1)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我妻子说我美,(是因为)偏爱我。

2.倒装句: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固定句式,正常语序:

我与城北徐公孰美):

我与城北徐公相比,谁更美?

(2)忌不自信(宾语前置,正常语序:

忌不信自):

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

(3)此所谓战胜于朝廷(状语后置兼判断句):

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4)皆朝于齐(状语后置):

都到齐国朝见。

(5)皆以美于徐公(状语后置兼省略句):

(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丽。

3.省略句:

客从外来,与坐谈:

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与(客人)相坐而谈。

4.被动句:

王之蔽甚矣:

大王所受的蒙蔽太严重了。

细柳营

1.本文选自《史记》,作者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

2.《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

全书共130篇,包括书、表、本纪、世家、列传。

鲁迅先生曾高度赞扬《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1.军士吏被甲 

“被”通“披”,披在身上或穿在身上

2.改容式车 

“式”通“轼”,车前的横木

3.可得而犯邪 

“邪”通“耶”,表示疑问

三、一词多义

1.军 

周亚夫军细柳(驻军) 

上自劳军(军队) 

至霸上及棘门军(军营) 

2.使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使者,使臣) 

使人称谢(派遣)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派遣) 

3.诏不闻天子之诏(名词,皇帝的命令) 

持节诏将军(动词,皇帝下命令)

4.耳 

闻寡人之耳者(耳朵)若儿戏耳(语气词,罢了)

5.为 

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作为) 

天子为动(被)

6.持 

持满(拉)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拿) 

7.以 

乃一宗正刘礼为将军(用)以备胡(用来)请以军礼见(用)

8.之 

不闻天子之诏(的)已而之细柳(到)称善者久之(凑足音节,无实意)

四、词性活用

1.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诏:

名词作动词,皇帝下命令

2.锐兵刃 

锐:

使动用法,使……锐利

3.介胄之士 

介胄:

名词作动词,穿着盔甲

五、古今异义

1.天子先驱至 

先行的卫队 

今义:

走在前面起引导作用的人

2.持节 

持节,古代使臣用来凭证的东西。

物体各段之间相连的地方

3.居无何 

过了 

居住

4.将军约 

规定 

约定

六.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居无何

(2)军中闻将军令(3)将军约

(4)天子为动(5)使人称谢(6)曩者霸上

(1)匈奴大入边

(2)锐兵刃(3)改容式车

(4)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1.省略句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省略主语):

于是(文帝)任命宗正刘礼担任将军

2.被动句

(1)天子为动(被动句,“为”表被动):

天子被感动了。

(2)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被动句):

那些将士必定会遭袭击而被俘虏的。

3.判断句此真将军矣:

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啊!

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译:

古文二则

孙权劝学 

祖逖北伐

一、 

文学常识

1.《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作者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2.编撰《资治通鉴》目的:

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

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故书名为《资治通鉴》。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1.治经为博士 

古代研究经学的最高官职名称 

学位的最高一级

2.大王诚能命将出师 

假如 

真心

1.见 

见往事耳(了解,知道) 

见公输盘(会见) 

2.诚 

大王诚能命将出师(假如)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的确、实在)

3.更 

即更刮目相待(ɡēnɡ,重新)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ɡè

nɡ,再,又) 

4.将大王诚能命将出师(jià

nɡ,将领) 

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jià

nɡ,统率)

5.之 

无北伐之志(的) 

使如祖逖者统之以复中原(代词,指代他们)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音节助词,无实义) 

6.以 

蒙辞以军中多务(用) 

使如祖逖者统之以复中原(表目的,来) 

以逖为奋威将军(用,任命)

7.而非上无道而下怨叛(表顺承)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表转折,却)

中流击楫而誓(表修饰)

自相鱼肉 

鱼肉:

名词作动词,像鱼肉一样随意宰割。

纠合骁健 

骁健:

形容词作名词,勇猛健壮的人

六.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卿今当涂掌事

(2)蒙辞以军中多务(3)但当涉猎

(4)即更刮目相待(5)蹴琨觉(6)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

(7)自相鱼肉(8)人思自奋

七.翻译句子。

(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2)遗民既遭残贼

译:

(3)大王诚能命将出师

蒙辞以军中多务(状语后置):

吕蒙用军中事务太多为借口推辞。

公输

1.墨子,名翟(dí

),春秋战国之际思想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墨子宣传“兼爱”、“非攻” 

等思想。

2.《墨子》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墨子言行的记录。

1.公输盘不说 

“说”通“悦”,高兴

2.愿藉子杀之 

“藉”通“借”jiè

,凭借

3.子墨子九距之 

“距”通“拒”,抵挡。

4.已持臣守圉之器 

“圉”通“御”,抵挡

5.公输盘诎 

“诎”通“屈”,折服、屈服

1.吾知所以距子矣 

用什么方法 

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2.子墨子起,再拜 

两次 

表示又一次

1.起 

起于齐(出发、动身) 

子墨子起,再拜(起身) 

2.说 

公输盘不说(通“悦“,高兴) 

请说之(解释)

3.为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给,替) 

子墨子闻之(代词,指出将攻宋这件事)

从北方闻子为梯(制造) 

子墨子解带为城(作为) 

必为有窃疾矣(是) 

4.见 

见公输盘(jià

n会见) 

子墨子见王(拜见) 

胡不见我于王(xià

n引见) 

5.类 

不可谓知类(道理) 

为与此同类(种类) 

6.已 

胡不已乎(停止) 

吾既已言之王矣(已经) 

7.之愿藉子杀之(代词,指北方侮辱我的人)宋何罪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

宋无罪而攻之(代词,指宋) 

宋之地(的)臣以王吏之攻宋也(取消句子独立性)

8.以将以攻宋(用来)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认为) 

以牒为械(用) 

9.于 

胡不见我于王(给) 

今有人于此(在) 

起于齐(从)

1.吾义固不杀人 

义:

名词作动词,遵守道义

2.义不杀少而杀众 

少、众:

形容词用作名词,少数人、多数人

3.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寇:

名词作动词,入侵

六、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思。

(1)子墨子九距之 

(2)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3)公输盘诎 

(4)起于齐 

(5)愿藉子杀之 

(6)请献十金 

(7)吾义固不杀人 

(8)不可谓仁 

(9)义不杀少而杀众 

(10)胡不已乎 

(11)胡不见我于王 

(12)舍其文轩 

(13)邻有敝舆而欲窃之 

(14)此为何若人 

(15)邻有短褐 

(16)舍其粱肉 

(17)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 

(18)臣以王之攻宋也 

(19)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 

(20)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 

(21)吾知子之所以距我 

(22)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1)宋何罪之有?

(2)胡不见我于王?

(3)必为有窃疾矣。

(4)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诗词五首

一、理解性默写及相关内容填空

1.《十五从军征》中写出家园凄凉破败的句子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2.《十五从军征》中写出老兵孤苦伶仃的处境和心情的句子是: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3.《诉衷情》中写诗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的句子是:

心在天山,心老沧州。

4.《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实写史事的句子是: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5.《满江红》中写京城秋景的句子是:

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6.《满江红》中表达思乡忧国之情的句子是: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7.《朝天子·

咏喇叭》中,一语双关,暗指宦官狐假虎威的句子是:

曲儿小腔儿大。

8.《朝天子·

咏喇叭》中,形象写出宦官残害百姓造成的恶果:

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桃花源记

一、文学常识

1.选自《陶渊明集》。

作者陶渊明,东晋文学家。

字元亮,世称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

《桃花源记》是《桃花源诗》的序言。

2.记:

古代一种文体,它用来记载事物或发表议论,有时也用于说明。

二、词类活用

①林尽水源。

尽:

形容词用作动词,消失。

②渔人甚异之。

异:

形容词用为动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惊异。

③复前行。

前:

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前。

④欲穷其林。

穷:

形容词用作动词,穷尽,走到尽头。

⑤不复出焉。

焉:

兼词,“于之”,即“从这里”。

⑥处处志之。

志:

名词作动词,做标记。

⑦未果。

果:

名词作动词,实现。

三.一义多词

①缘溪行。

便扶向路。

缘、扶:

沿着。

②便要还家。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要、延:

邀请。

③悉如外人。

咸来问讯。

皆出酒食。

悉、咸、皆:

都。

④不足为外人道也。

此中人语云。

道、云:

说。

四.一词多义

寻向所志(动词,寻找)寻病终(副词,不久)

便舍船(动词,扔)

屋舍俨然(名词,房屋)

中无杂树(中间)晋太元中(年间)

其中往来种作(里面)

处处志之(动词,做标记)

寻向所志(名词,标记)

遂迷,不复得路(“最终”)

遂与外人间隔(“于是”)

寻向所志(原来)

怒目相向(看)

便得一山(看见)得其船(找到)

鸡犬相闻(听见)

闻有此人(听说)

忘路之远近(的)

闻之,欣然规往(代词,代这件事)

处处志之(助词,起协调音节作用,无实意)

武陵人捕鱼为业(读wé

i,动词,作为)不足为外人道也(读wè

i,介词,对,向)

五.古今异义词

词语

古义

今义

交通

互相通达

各种运输、邮电事业的总称

妻子

妻子儿女

男子的配偶

无论

不要说

用作连词,不译

鲜美

鲜艳美丽

食物的味道好

问讯

询问消息

询问,问候

绝境

与世隔绝的地方

没有出路的境地

间隔

隔断,隔绝

指时间、空间上的距离

不足

不值得

不够

开朗

开阔明亮

乐观畅快,不阴郁低沉

如此

像这样

这样

已经

关系连词,既然

俨然

整齐的样子

形容很像

沿着

搀扶,用手按着或把持着

缘故,缘分

不久

寻找

邀请

延伸,延长

七.通假字:

[要]通“邀”,邀请。

八、解释划横线的字。

1.缘溪行2.芳草鲜美3.渔人甚异之4.欲穷其林

5.林尽水源6.仿佛若有光7.屋舍俨然8.悉如外人

9.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10.阡陌交通11.黄发垂髫

12.乃大惊13.具答之14.便要还家15.咸来问讯

16.妻子邑人17.来此绝境18.不复出焉

19.无论魏晋20.具言所闻21.延至其家22.既出

23.不足为外人道也24.便扶向路25.处处志之26.及郡下

27.诣太守28.说如此29.寻向所志

30.欣然规往31.未果32.寻病终33.后遂无问津者

九、翻译句子。

1.自云先世避秦进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2.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岳阳楼记

本文选自《范文正公集》。

作者范仲淹,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字希文,谥号文正。

①属予作文以记之。

属:

通“嘱”,嘱咐。

②百废具兴。

具:

通“俱”,全,都。

三.词类活用

①先天下之忧而忧。

先:

方位名词作状语,在……之前。

②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守:

名词作动词,做太守。

③忧谗畏讥谗:

名词作动词,说别人坏话。

④然则北通巫峡北:

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北。

四.古今异义词

没有

细小

气象

景象

大气的状态和现象

及,到

越过

规模

制度

全面,详尽

准备

日光

景物

曾经

品尝

离开

到,往

作文

写文章

文章,文体

国都

国家

鸟停歇在树上

集会,集体

五.一词多义

属予作文以记之(来)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为)

予观夫巴陵胜状(看)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象)

一碧万顷(一片)

长烟一空(全,都)

而或长烟一空(有时)

或异二者之为(或许)

然则何时而乐耶(那么)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就是)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就)

感极而悲者矣(极度)

此乐何极(穷,尽)

南极潇湘(尽,直到尽头)

或异二者之为(心情)

全石以为底(做,为)

浊浪排空(天空)

长烟一空(消散)

政通人和(和乐)

至若春和景明(和煦)

其喜洋洋者矣(那)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代词)

六、解析加点字词。

1.谪守巴陵郡2.百废具兴3.属予作文以记之

4.予观夫巴陵胜状5.横无际涯6.朝晖夕阴

7.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9.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10.迁客骚人11.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

12.浊浪排空13.日星隐耀,山岳潜形14.薄暮冥冥

15.则有去国怀乡16.至若春和景明17.而或长烟一空

18.此乐何极19.宠辱偕忘20.把酒临风

21.不以物喜22.后天下之乐而乐

a.或或异二者之为( )而或长烟一空()b.归吾谁与归( )朝而往暮而归( )

c.极南极潇湘(  )感极而悲者矣(  )d.备前人之述备矣(  )众妙毕备( )

七、翻译句子

1.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2.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4.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醉翁亭记

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

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六一居士,谥号文忠。

北宋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二、一词多义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回去)

云归而岩穴暝(聚拢)

太守自谓也(命名)

太守谓谁?

(是)

环滁皆山也(表陈述)

山之僧智仙也(表肯定)

在乎山水之间也(语气助词,无实义)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高居,坐落在高处)

临溪而渔(来到)

而年又最高(表并列,并且)

日出而林霏开(表承接,然后)

朝而往(表修饰,不译)

溪深而鱼肥(表递进,而且)

而不知人之乐(表转折,然而)

蔚然而深秀者(秀丽)

佳木秀而繁阴(繁荣滋长)

不知太守之乐其乐(第一个乐:

以……为乐;

第二个乐:

乐趣)

山水之乐(乐趣)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快乐)

①名之者谁。

名:

名词作动词,取名、命名。

②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乐:

意动用法“以……为快乐”。

③山行六七里山:

名词作状语,沿着山路。

④杂然而前陈者前:

方位名词作状语,在前面。

⑤翼然临于泉上。

翼:

名词作形容词,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四.古今异义:

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古义:

情趣。

意思或愿望。

五、解释加点字

1.山行六七里2.峰回路转3.翼然临于泉上

4.名之者谁5.饮少辄醉6.醉翁之意

7.太守谓谁8.弈者胜9.觥筹交错

10.树林阴翳11.山间之四时12.非丝非竹

13.晦明变化14.已而夕阳在山15.临溪而渔

16.云归而岩穴暝17.日出而林霏开

18.蔚然而深秀者19.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0.野芳发而幽香21.佳木秀而繁阴

22.伛偻提携23.山肴野蔌

24.杂然而前陈者25.颓然乎其间者

26.游人去而禽鸟乐27.乐其乐

28.醉能同其乐29.醒能述以文者

六、翻译下列句子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2.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3.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4.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5.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6.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7.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8.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湖心亭看雪

1.本文选自《》,作者 ,明末清初文学家,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有著作《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等。

2.课文用清新淡雅的笔墨,描绘了雪后西湖宁静清绝的景象,表现了游湖人的雅趣和作者的志趣,同时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故国(明朝)的怀念之情。

二、一词多义

1.余 

余住西湖:

我以残年余力:

剩下的,多余的 

2.强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竭力、尽力国以富强:

强大、强盛

3. 

一上下一白:

全 

长堤一痕:

数目,最小的正整数

4.更 

更定矣:

旧时将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 

更有痴似相公者:

5.是是日更定:

这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

表示肯定的判断或解释

三、词类活用

是金陵人,客此。

“客”,原义为“客人”,此处为“做客”。

“客此”即“客居于此”,名词作动词。

四、古今异义

余 

我 

例:

余住西湖今义:

剩下的

五、特殊句式

1.更有痴似相公者:

状语后置。

2.大雪三日:

定语后置

六、解释加点词语。

1.是日更定 

2.湖中人鸟声俱绝 

3.拏一小船

4.上下一白 

 

5.独往湖心亭看雪 

6.雾凇沆砀

7.焉得更有此人8.余强饮三大白而别9.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