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地理国情监测与综合统计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428584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4.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地理国情监测与综合统计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四川地理国情监测与综合统计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四川地理国情监测与综合统计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四川地理国情监测与综合统计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四川地理国情监测与综合统计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四川地理国情监测与综合统计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四川地理国情监测与综合统计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四川地理国情监测与综合统计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四川地理国情监测与综合统计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四川地理国情监测与综合统计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四川地理国情监测与综合统计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四川地理国情监测与综合统计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四川地理国情监测与综合统计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地理国情监测与综合统计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四川地理国情监测与综合统计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地理国情监测与综合统计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川地理国情监测与综合统计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3.《地下空间设施监测与城市灾害应对》专著编写10

4.四川省地理国情普查与监测成果展示与应用平台建设10

5.《2015年四川省地理省情公报》编制11

6.项目名称:

《2015年四川省地理省情指数蓝皮书》编制11

(二)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四川”12

7.四川省重点生态功能区自然生态遥感监测12

(三)服务“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13

8.四川省天府新区地理国情监测13

9.“四大城市群”地理国情监测14

(四)服务“一带一路”发展战略14

10.四川省长江经济带地理国情综合分析14

11.四川省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地理国情综合分析15

(五)服务“两化”互动、城乡统筹发展战略15

12.四川省主体功能区监测15

13.四川省21个市(州)中心城区扩展变化监测16

14.四川省义务教育资源均等化空间格局变化监测16

(六)服务防灾减灾与城市灾害应对16

15.四川省地质灾害易发区风险分析16

16.城市地下管线监测试点17

17.汶川地震核心灾区恢复重建监测17

18.芦山地震重灾区公路生命线地理国情监测18

(七)服务基础设施与重点项目建设18

19.四川省重点建设项目实施监测18

20.四川省交通干线综合统计分析18

五、保障措施19

(一)增加行政职能,完善管理体系19

(二)建立省市对接的联动监测机制19

(三)成立专家顾问委员会19

(四)加强监测队伍建设20

(五)拓展对外合作20

一、编制目的

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我省将于2015年6月完成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生产任务,届时工作重心将全面转向深化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应用服务以及常态化地理国情监测的新阶段。

根据国务院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国地普办”)下发的《关于在开展地理国情普查的同时做好普查成果应用及地理国情监测工作的通知》(国地普办〔2014〕7号)和《关于印发地理国情监测内容指南的通知》(国地普办〔2014〕15号)文件精神,结合四川省多点多极支撑、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创新驱动的“三大发展战略”需求,特编制《四川省地理国情监测与综合统计分析指南》,以指导我省及各市(州)地理国情监测与综合统计分析工作。

通过开展地理国情监测与综合统计分析工作,形成一系列监测成果和分析报告,为各级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为我省“十三五”地理国情信息常态化监测与服务提供理论支撑、技术方法支撑与人才队伍支撑。

二、编制依据

1.《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的通知》(国发〔2013〕9号);

2.《关于在开展地理国情普查的同时做好普查成果应用及地理国情监测工作的通知》(国地普办〔2014〕7号);

3.《关于印发地理国情监测内容指南的通知》(国地普办〔2014〕15号);

4.《四川省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实施方案》(川地普办〔2013〕1号);

5.《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2010年》(国发〔2010〕46号);

6.《四川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川府发〔2013〕16号);

7.李克强总理关于加强地理国情监测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

8.《关于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张高丽副总理在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电视电话会议上重要讲话精神的意见》(国地普办〔2013〕8号);

9.王宁副省长在四川省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的讲话;

10.《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11.《四川省县域经济发展考核办法(试行)》;

12.《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

13.《四川省教育厅关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指导意见(2014-2020年)》(川教〔2014〕41号);

14.《关于印发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的通知》(发改地区〔2011〕1124号);

15.《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生态功能基线划定技术指南(试行)》;

16.《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

三、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落实李克强总理“加强地理国情监测,及时发布监测成果和分析报告,为科学发展提供依据”的重要指示和张高丽副总理在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电视电话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贯彻姜大明部长在2014年全国测绘地理信息工作会议上对经济新常态下测绘地理信息工作要求以及库热西局长在国地普办第五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围绕四川省多点多极支撑、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创新驱动的“三大发展战略”,在资源分布与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与协调性、基本公共服务布局均等化、区域总体发展规划实施与重大工程建设、城市空间发展变化、灾害性地理国情等领域开展地理国情监测与综合统计工作,力争在资源、环境、生态承载力分析以及地下空间监测等方面做出特色和亮点。

各市(州)要明确本地区地理国情监测与综合统计的任务和内容,组建专门监测队伍,着力进行地理国情普查成果与专题数据的融合,开展综合分析和深入挖掘;

加强技术创新,拓展成果发布的深度;

建立成果数据的共建共享机制;

着力促进监测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

有效发挥地理国情信息辅助决策、监督监管作用;

形成一支稳定的监测人才、专家队伍;

成立相应的地理国情监测服务机构,带动市(州)地理国情监测工作,全面推动测绘地理信息事业转型升级。

(二)基本原则

1.坚持需求导向、突出特色、强化监督的原则。

立足全省及各市州的重大战略需求,突出各市州特色。

从地域特征上看,川西地区应重点关注生态环境保护、水土流失、自然资源利用等领域;

成都平原、川东北、攀西等经济发达地区,要重点关注城市群发展、区域经济潜能、城镇化建设、规划实施等领域。

要充分发挥地理国情普查成果的客观性、可视性、可比性等优势,促进监测工作更好的发挥监督作用,为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提供支撑。

2.坚持数据共享、部门合作的原则。

建立与行业主管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与交换机制,实现行业专题数据与地理国情普查成果数据的融合,充分利用成熟的行业专题分析模型。

综合分析和监测工作,要联合行业主管部门、高等院校以及科研机构共同开展,共同发布分析报告和监测成果。

3.坚持统一部署、省市(州)对接的原则。

省普查办制定全省地理国情监测与综合统计分析顶层设计,指导市(州)开展工作,为市(州)提供技术支持;

各市(州)结合本地区实际需求,在省局指导下,进一步明确服务对象、遴选监测内容、编制工作方案,切实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服务,全面推动市(州)测绘地理信息转型发展。

4.坚持点上突破、以点带面的原则。

各市(州)及相关单位在开展地理国情监测工作时,要把监测对象立足于“点”上,确保在“点”上走通、走实,以能为政府决策、部门管理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现实意义的成果为目标,在“点”上突破。

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不断扩大监测成果服务对象,使地理国情监测逐步实现常态化,并向深入的综合地理国情信息挖掘推进。

四、重点方向与项目

本指南规划的项目可以概括为“1+6+20”,即建立一个支撑体系;

围绕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四川”、“多点多极”战略、“一带一路”战略、“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战略、防灾减灾与城市灾害应对、基础设施与重点项目建设等6大重要战略方向;

重点推进20个支撑项目。

(一)支撑体系建设

支撑体系建设解决的是四川省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应用过程中,共性理论、支撑技术、标准规范等方面的问题,是普查成果应用的基础。

1.四川省地理省情普查与监测系列标准和规程建设。

根据我省实际需求,开展四川省地理省情普查与监测系列标准和规程的制定工作,形成《四川省地理省情普查数据标准》、《四川省地理省情普查技术规程》、《四川省自然生态遥感监测技术规程》、《四川省地理国情监测指标体系》、《四川省地理国情监测技术规程》(分为自然生态监测、区域规划实施监测、重大项目监测、公共服务资源均等化监测、地震灾区恢复重建监测等五个子规程)。

2.《地理空间形态变化与区域经济承载力研究》专著编写。

从经济地理学、区域经济学、景观生态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出发,研究地理空间形态变化与区域经济承载力之间的关系,分析地表覆盖变化、地理国情要素变化对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影响机理,以及对区域经济发展政策的影响。

3.《地下空间设施监测与城市灾害应对》专著编写。

研究城市地下空间设施监测理论与方法,分析地下空间设施监测在城市灾害应对过程中的作用,地下空间设施与城市发展适宜性分析方法、城市地下管线空间布局安全性分析评价方法。

4.四川省地理国情普查与监测成果展示与应用平台建设。

建设地理国情普查(监测)专题数据库及数据库管理系统,将地理国情普查(监测)工作中收集的专题数据资料整合入库。

在此基础上,将四川省地理国情普查(监测)成果、基本统计与综合统计成果,经保密处理,综合配图、切片处理后,通过互联网网络,以服务的方式进行发布与展示,实现与“天地图·

四川”互联互通。

面向社会公众宣传展示地理国情普查(监测)工作取得的具体成果、公布的相关政策制度等;

开发灵活的统计分析工具与空间数据挖掘算法,为用户提供定制空间统计、空间分析与空间决策服务。

项目成果:

四川省地理国情普查与监测成果展示与应用平台。

5.《2015年四川省地理省情公报》编制。

立足全省地理国情普查成果数据,以市县行政区划、主体功能区单元、全省五大经济区为基本统计单元,开展地形地貌、地表覆盖、国情要素等基本数量、位置、密度等内容的基本统计,形成系列图件、表格和文档,编制完成《2015年四川省地理省情公报》。

《2015年四川省地理省情公报》。

《2015年四川省地理省情指数蓝皮书》编制。

以地理国情普查以及基本统计成果数据为基础,融合环保、林业、国土、交通、文教、统计、民政等领域专题数据,将人口普查、经济普查和地理国情普查数据相结合,在资源分布与利用、生态协调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区域经济潜能、城镇发展等五个方面,构建四川省地理省情指数,并以文字材料、地图、表格、统计图、统计地图等方式综合展示,形成《2015年四川省地理省情指数蓝皮书》。

《2015年四川省地理省情指数蓝皮书》。

(二)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四川”。

四川省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对自身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关乎整个国家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我省紧紧围绕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战略目标,积极推进生态省建设,在生态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防治、水土流失治理、节能减排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但是,由于特殊的地质和地域环境,仍然面临生态状况堪忧、地质环境脆弱、地质灾害频发、农村面源污染严重等严峻挑战。

尤其是随着我省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矛盾、人地关系的矛盾、发展与保护的矛盾等进一步凸显。

因此,在全省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脆弱地区开展自然生态遥感监测,对于我省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7.四川省重点生态功能区自然生态遥感监测。

以地理国情普查(监测)数据为基础,在我省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若尔盖草原湿地生态功能区、川滇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秦巴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以及省级重点生态功能区——大小凉山水土保持和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研究国内外关于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技术,结合四川省实际情况及相关数据的可获取性,建立自然生态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模型,开展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与评价,为政府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监测服务。

1.《若尔盖草原湿地生态功能区自然生态遥感监测报告》

2.《川滇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自然生态遥感监测报告》

3.《秦巴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自然生态遥感监测报告》

4.《大小凉山水土保持和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自然生态遥感监测报告》

(三)服务“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

所谓“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多点”就是要做强市州经济梯队,“多极”就是要做大区域经济板块,就是要实施成渝经济区和天府新区区域规划,培育“四大城市群”、发展“五大经济区”,形成支撑四川发展新的增长极。

8.四川省天府新区地理国情监测。

2014年11月,《四川天府新区总体方案》获国务院批准,并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

方案明确提出把四川天府新区建设成为以现代制造业为主、高端服务业集聚、宜业宜商宜居的国际化现代新区,推动四川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辐射带动西部开发开放,促进全国区域协调发展。

开展四川天府新区地理国情监测,以地理国情普查数据为基础,利用高分辨率、现势性强的遥感影像数据,动态监测规划实施情况、地表覆盖变化情况、基础设施布局情况、地下管线建设情况,客观反映四川天府新区建设过程,为省委省政府提供决策支撑。

9.“四大城市群”地理国情监测。

根据我省“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战略部署,要重点打造成都平原城市群、川南城市群、攀西城市群和川东北城市群等‘四大城市群’,加快建立以成都特大城市为核心,区域大城市为骨干,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为基础的城镇体系,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

开展“四大城市群”地理国情监测,基于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分析四大城市群区位优势、产业空间分布、人口聚集度、交通通达性、城镇化水平,为全省推进全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提供支撑。

(四)服务“一带一路”发展战略

“一带一路”战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我国新时期的重大开放战略、贸易战略、产业战略、外交战略。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将对四川未来发展产生深刻而深远的影响,对实现“两个跨越”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10.四川省长江经济带地理国情综合分析。

四川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一员,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各层面内容都涉及到四川,将给四川带来重大机遇。

利用地理国情普查成果,与专题统计数据,全面整体的反映四川省长江经济带地表覆盖状况、自然生态状况、人口分布状况、产业聚集状况、资源分布状况,为全省长江经济带的建设提供服务。

《四川省长江经济带地理国情综合分析报告》

11.四川省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地理国情综合分析。

利用地理国情普查成果,与专题统计数据,全面整体的反映四川省丝绸之路经济带以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区域的地表覆盖状况、自然生态状况、人口分布状况、产业聚集状况、资源分布状况。

《四川省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地理国情综合分析报告》

(五)服务“两化”互动、城乡统筹发展战略

12.四川省主体功能区监测。

主体功能区规划,是国土空间开发的战略性、基础性和约束性规划,在各类空间规划中居于总控性地位。

按照《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2010年)要求,四川省人民政府于2013年印发了《四川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将全省划分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以及禁止开发区,明确了三类开发区的范围和主要功能。

四川省主体功能区监测主要在全省三大功能区中,分别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区域,在地理国情普查数据、航天航空影像数据的基础上,针对《四川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实施情况开展监测,为主体功能区规划评估与动态修订提供依据。

13.四川省21个市(州)中心城区扩展变化监测。

利用多个时相的空间分辨率优于10米的历史存档航空航天遥感影像资料,及地理国情信息普查影像成果,结合基础地理信息成果资料和相关专题数据资料等,围绕城市空间扩展专题,开展全省21个市州城市空间扩展监测,形成城市空间扩展监测成果,掌握不同时期中心城市城区范围和轮廓边界相关地理国情的状况和变化过程,形成数据、图件、报告等系列成果,为城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空间规划管理和防灾减灾等提供有力保障。

14.四川省义务教育资源均等化空间格局变化监测。

利用地理国情普查与监测获得的基本教育空间分布数据,搜集教育厅教育资源相关数据,开展2010年、2014年两期全省教育资源空间分布、均衡化程度空间格局变化监测,为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供地理空间信息支撑。

(六)服务防灾减灾与城市灾害应对

四川省历来是全国地质灾害危险性和风险程度最高的省份之一,特别是5.12地震以后,地质灾害高发、频发。

围绕地震及地质灾害进行监测和统计分析,实现灾前、灾期、灾后全过程动态监测,为国家和相关部委提供及时的监测成果,满足抢险救灾、灾害评估和灾后重建规划的迫切需求。

15.四川省地质灾害易发区风险分析。

在全省范围内,选择地质灾害高发、频发的典型区域,如汶川地震灾区、芦山地震灾区、川西高原地区、川东北地区,特别是对交通干线威胁较大的都汶公路沿线区域、对人民生命财产威胁较大的都江堰市、彭州市等区域,在查明地质灾害类型与分布特征的基础上,构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编制危险性分区图。

并结合居民空间分布数据,完成居民点灾害风险评价,提出相应的地质灾害减灾建议,为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为四川省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划积累基础资料、提供参考。

1.《都江堰地质灾害易发区风险分析报告》

2.《彭州市地质灾害易发区风险分析报告》

3.《都汶公路沿线地质灾害风险分析报告》

16.城市地下管线监测试点。

在全省范围内选择具有典型性且地下管线历史数据较为齐全的城市开展地下管线变化监测试点,对比分析两个时像地下管线分布变化情况、开展地下管线与城市发展适宜性分析以及城市地下管线空间布局安全性分析,形成城市地下管线监测报告。

17.汶川地震核心灾区恢复重建监测。

在“5·

12”汶川地震核心灾区,利用灾区震前、震后、恢复重建等几个时期的遥感影像数据、地理国情普查成果数据、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在自然生态恢复、资源环境、城镇化建设、地质灾害防治等方面开展地理国情监测,以影像、图表、报告等方式反映地震的破坏程度、灾后恢复重建的效果。

18.芦山地震重灾区公路生命线地理国情监测。

基于多时期高分遥感影像,充分利用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包括芦山地震灾区恢复重建普查成果),采集公路生命线车载移动测量数据,结合地质灾害防治专用图测制与应急保障专项建设工程成果以及交通、地灾、经济、环境等相关部门专题数据,监测芦山地震灾区的公路、公路沿线的居民聚居地、地质灾害点及承灾体,以及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变化情况;

分析芦山大地震对公路生命线的影响;

分析干线公路沿线地质生态承载力以及公路对沿线社会经济的辐射影响,形成监测报告、图件等成果。

(七)服务基础设施与重点项目建设

19.四川省重点建设项目实施监测。

充分利用地理国情普查成果数据、普查获取的遥感影像资料、存档中、高分辨率遥感数据、基础地理信息成果数据等,选择全省重点建设工程开展地理国情监测,掌握工程实施之前、实施期间以及工程结束以后一段时间内的工程建设区域及周边的地表覆盖、生态环境等变化,反映重点建设项目实施进展、效果和影响等。

20.四川省交通干线综合统计分析。

以地理国情普查成果中交通干线数据为依托,利用地理空间分析方法,直观的反应我省交通干线空间分布情况、分析交通干线与多点多极战略五大经济区发展的适应性、分析各市州交通通达性,为全省打造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工程提供决策支持。

五、保障措施

(一)增加行政职能,完善管理体系

增加四川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在地理国情监测行政管理方面的工作职能,完善全省地理国情监测的管理体系,制定数据共享、信息审核发布、队伍管理、成果验收、专家咨询等管理办法。

(二)建立省市对接的联动监测机制

建立省市(州)联动监测机制,充分发挥省测绘地理信息局技术和人才优势、市(州)数据与行政优势,推进市(州)测绘地理信息部门地理国情监测能力建设,培养市(州)地理国情监测技术与管理人才,开展市(州)典型问题的地理国情监测,为市州政府、行业部门提供监测服务保障。

(三)成立专家顾问委员会

联合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中科院成都山地所、西南交通大学、成都理工大学等机构以及全省相关厅局,面向自然、人文、经济、环保、生态、灾害防治、城镇化建设等领域,聘请资深专家组成四川省地理国情监测专家顾问委员会,对地理国情监测选题、技术方法、成果形式、服务对象等进行指导。

(四)加强监测队伍建设

加强地理国情监测专业队伍建设,在局下属各单位打造一支各有侧重的监测技术团队,开展相关技术研发,技术标准规范制定,开展自然生态、重大工程建设、地质灾害等地理国情监测,促进我省地理国情监测常态化。

(五)拓展对外合作

充分利用科研院所、高校的科技研发能力,开展广泛合作,与有合作潜力的单位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开展相关科技攻关工作,推动地理国情监测及统计分析在理论和技术方面的突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