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课外文言文练习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428984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3.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二课外文言文练习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初二课外文言文练习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初二课外文言文练习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初二课外文言文练习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初二课外文言文练习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初二课外文言文练习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初二课外文言文练习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初二课外文言文练习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初二课外文言文练习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初二课外文言文练习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初二课外文言文练习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初二课外文言文练习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初二课外文言文练习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初二课外文言文练习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初二课外文言文练习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初二课外文言文练习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初二课外文言文练习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初二课外文言文练习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初二课外文言文练习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初二课外文言文练习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二课外文言文练习文档格式.docx

《初二课外文言文练习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二课外文言文练习文档格式.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二课外文言文练习文档格式.docx

鲁肃简贬濮州团练副使,汀州安置。

在汀二年,杜门不与人接,日阅书数卷而已。

室仅容一榻,坐卧其中,欲将终身焉。

人不堪其忧,而公处之裕如②也。

[注释]①中使:

即前面的宫廷“使者”。

②裕如:

宽绰。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移时饮归()

(2)中使具如公对()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然臣既易服,市人亦无识臣者

3.根据文章分析,“中使嗟叹而去”,他嗟叹什么?

4.这篇短文主要表现了鲁肃简具有、的思想性格。

1、

(1)回家

(2)详细

2、但是我已经换了衣服,街上也没有认识我的人

3、他嗟叹鲁肃简公宁愿受责罚,也说实话,在官场上保持着少有的诚实、正派

4、诚实正派(忠实)安贫乐道

(四)猿母中箭

僧悟空在江外,见一猿坐树梢,弋人①伺其便,射之,正中母腹。

母呼其雄至,付子已,哀鸣数声,乃拔箭堕地而死。

射者折矢弃弓,誓不复射。

(《墨客挥犀·

三》)

[注释]①弋人:

射鸟的人。

即下文的“射者”。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付子已()

射者折矢弃弓,誓不复射

3.用自己的话回答,射者为什么“誓不复射”?

4.读了这则故事,你有什么体会?

1、结束,完

2、射箭的人折断箭,丢弃弓,发誓不再射箭

3、射者为猿母中箭后把子女给托雄猿的情景所震撼

4、我们不要滥杀生灵,应与大自然和睦相处,要尊重、热爱生命。

(五)韩休为相

唐玄宗以韩休为门下侍郎,同平章事。

休为人峭直①,不干②荣利。

及为相,甚允③时望。

上或宫中宴乐,及后苑游猎,小有过差,辄谓左右曰:

“韩休知否?

”言终,谏疏已至。

上掺④临镜,默默不乐。

左右曰:

“韩休为相,陛下殊瘦,何不逐之?

”上叹曰:

“吾貌虽瘦,天下必肥。

萧嵩奏事常顺旨,既退,吾寝不安;

韩休常力争,既退,吾寝乃安。

吾用韩休,为社稷耳,非为身也。

” 

 

[注释]①峭直:

严峻刚直。

②干:

求取。

③允:

与……相当。

④掺[shǎn]:

拿。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唐玄宗以韩休为门下侍郎()

(2)及后苑游猎()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韩休为相,陛下殊瘦,何不逐之

3.唐玄宗为什么要“以韩休为相”?

1、

(1)做,担任

(2)游玩

2、韩休担任宰相,陛下(变得)很瘦,为什么不罢免(驱逐)他

3、韩休为人正直,不追求功名利禄;

为了国家大计,敢于与皇上争执。

他是个有良好声誉的官员。

(六)洪承畴①二事

洪经略入都后,其太夫人犹在也。

自闽迎入京。

太夫人见经略大怒骂,以杖击之,数其不死之罪。

曰:

“汝迎我来,将使我为旗下②老婢耶?

我打汝死,为天下除害。

”经略疾走得免。

太夫人即买舟南归。

斋先生被执,拘禁中,洪承畴往视之,先生闭目不视。

洪既出,先生举笔疾书一联。

“史笔流芳,虽未成名终可法;

洪恩浩荡,不得报国反成仇。

”盖成仇与承畴同音也。

[注释]①洪承畴:

明朝末年将领,后降清。

②旗下:

指清朝。

(1)为天下除害()

(2)经略疾走得免()

洪既出,先生举笔疾书一联

3.太夫人对洪经略的态度是“大怒骂,以杖击之”,斋则是“”,他们在本质上的共同之处,就是

4.请说说这幅对联的一个明显特点

1、

(1)替,给(2跑,小跑)

2、洪承畴出去以后,先生拿笔很快地写了一副对联

3、闭目不视憎恨洪承畴背叛明朝(不与洪承畴同流合污),保持了民族气节

4、巧用人名,表达了自己的志向

(七)南垣开喻门生

国朝①尚书南垣公,请老②家居。

有直指使者③,以饮食苛求属吏,郡县患之。

公曰:

“此吾门生,当开谕之。

”俟其来,款之,曰:

“老夫欲设席,恐妨公务,特留此一饭。

但老妻他往,无人治具④,家常便饭能对食乎?

”直指以师命,不敢辞。

自朝过午,饭尚未出,直指饥甚。

比食至,唯脱粟饭⑤,豆腐一器而已。

各食三碗,直指觉过饱。

少顷,佳肴美酝,罗列盈前,不能下箸。

公强之,对曰:

“已饱甚,不能也。

”公笑曰:

“可见饮馔⑥原无精粗,饥时易为食,饱时难为味,时使然耳。

”直指喻其训,后不敢以盘餐⑦责人。

[注释]①国朝:

指明朝。

②老:

告老。

③直指使者:

官名,亦称直指。

④治具:

下厨房,烧饭。

⑤脱粟饭:

即糙米饭。

⑥饮馔:

指酒肴。

⑦盘飧:

盘中之食物,亦称盘餐;

在此引申为饮食。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比食至()

(2)公强之()

(1)直指以师命,不敢辞

(2)直指喻其训,后不敢以盘餐责人

3.下列与“比食至”中的“比”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其两膝相比者

(B)比其反也

(C)天涯若比邻

(D)鳞次栉比

4.阅读本文,从一个方面,说说你的体会。

1、

(1)等到

(2)勉强

2、

(1)直指因为(是)老师说的话,不敢推辞

(2)、直指明白了这是在开导他,以后就再也不敢因饮食问题而苛责别人了

3、B

4、(供参考)南垣教训弟子的方法巧妙、得体,我们给别人提建议,也要讲究方法,使接受者心服口服。

或:

待人要宽厚,不要在小事上苛责于人

(八)明成祖讲官

仁宗为太子,曾侍侧,成祖顾问讲官:

“今日说何书?

”对曰:

“《论语》君子小人和同章。

”问:

“何以君子难进易退,小人易进难退?

“小人逞才而无耻,君子守道而无欲。

“何以小人之势常胜?

“此系上之人好恶,如明主在上,必君子胜矣。

”又问:

“明主在上,都不用小人乎?

”曰:

“小人果有不可弃者,须常警饬①之,不使有过可也。

[注释]①警饬:

警告,告诫。

(1)成祖顾问讲官()

(2)君子守道而无欲()

小人果有不可弃者,须常警饬之,不使有过可也

3.为什么“小人易进难退”?

(用原文回答)

4、诸葛亮在《出师表》中主“远小人”,本文却认为小人也可用。

你倾向于哪一种观点?

说说你的看法。

1、

(1)看

(2)道义,真理

2、小人确实有不能放弃的才能,必须经常告诫他,不让他有过错就可以了

3、小人逞才而无耻

4、略(讲出道理即可)

(九)银烛

明天顺间,丰庆为布政使,按部①行②县,县令某墨③吏也,闻庆至,恐,饰为烛以献。

庆初未之觉也。

既而执烛者以告,庆佯曰:

“试爇④之。

“爇而不能燃也。

”庆笑曰:

“不能燃乌用烛为?

”贮以故筐,明日尽还之。

顾谓令曰:

“汝烛不燃,易可燃者。

自今慎勿复尔。

“令出,益大恐,辄解印绶而去。

庆亦终不以银烛事语人。

[注释]:

①部:

规定,程序。

②行:

巡视,考察。

③墨:

贪墨,贪财。

④爇[ruò

]:

点燃,焚烧。

(1)丰庆为布政使()

(2)顾谓令曰()

汝烛不燃,易可燃者

3.县令“饰为烛以献”的目的是

4、联系全文分析,丰庆是个怎样的人?

1、

(1)做,担任

(2)说,对……说

2、你的蜡烛不能够燃烧,换可以燃烧的

3、希望丰庆不要追查他的贪财行径,保住官位

4、他是个清廉正直的人,是个做事讲究方法策略的人(是个照顾别人面子的人)

(十)知人

开心为御史大夫,车马辐辏①,望尘②者接踵于道。

及罢归,出国门③,送者才三数人。

寻召还,前去者复来如初。

时吴园次独落落不以欣戚④改观,每目送⑤之,顾谓子友沂曰:

“他日吾百年后,终当赖此人力。

”未几,友沂早逝,亦以痛子殁于客邸,两孤立,圆次哀而振⑥之。

抚其幼者如子,字⑦以爱女。

一时咸叹为知人。

[注释]①辐辏:

归聚、会集。

②望尘:

拜尘,谄媚权贵。

③国门:

指京师。

④欣戚:

比喻开心的宦途浮沉。

⑤目送——随其人之去而以目注视,在此表看重之意。

⑥振——同赈,接济。

⑦字:

嫁女儿。

(1)寻召还()

(2)顾谓子友沂曰()

3.故事写“望尘者”的种种行为,是为了衬托“

”(用原句回答)

4.这则故事,告诉我们怎样的做人道理?

1、

(1)不久

(2)看着(回头看)

2、知道这些情形的人,都感叹开心有知人之明。

3、吴园次独落落不以欣戚改观

4、示例:

要通过平时的言行,真正了解人的心,要有知人之明。

做人要知恩图报,要古道热肠

(十一)谲判

乾隆间,乐桥有姓子,每晨起,鬻菜于市,得钱以养母。

一日,道中拾遗金一封,归而发之,题①四十五两。

母见之,骇然曰:

“汝一窭人②,计力所得,日不过百钱,分③也。

今骤得多金,恐不为汝福也。

且彼遗金者,或别有主,将遭鞭责,或逼偿致死矣!

”促持至其所以待,遗金者适至,遂还之。

其人得金,辄持去,市人咸怪其弗谢也;

欲令分金以酬,其人不肯,诡曰:

“余金固五十两,彼已匿其五④,又何酬焉?

”市人大哗。

适某官至,询得其故,佯怒卖菜者,笞之五⑤;

而发金指其题,谓遗金者曰:

“汝金固五十两,今止题四十五两,非汝金矣。

”举金以授卖菜者,曰:

“汝无罪妄得吾笞,吾过矣,今聊以是偿⑥,汝母所谓不祥者,验矣。

”促持去,一市称快。

[注释]①题:

标明、注记。

②窭人:

穷苦人。

③分:

本分。

④匿其五:

从其中藏匿了五两钱子。

⑤笞之五:

在此谓打了五板子。

⑥聊以是偿:

姑且用这个作为补偿吧。

(1)道中拾遗金一封()

(2)或逼偿致死矣()

汝金固五十两,今止题四十五两,非汝金矣。

3.当官的不把银子判给丢失的人,而是给了拾到银子的穷人,这是为什么?

4.故事中的母亲是个怎样的人?

1、

(1)路

(2)导致

2、你的银子确定是五十两,但这里写明为四十五两,这不是你的银子

3、为了惩罚得人帮助不知感谢,反而昧着良心含血喷人的人

4、本分,不贪不义之财,懂得教育子女走正道

(十二)物破自有时

韩魏公知北都①,有中外亲②献玉盏一只,云耕者入冢而得,表里无纤瑕可指,盖绝宝也!

公以百金答之,尤为宝爱。

乃开燕③,召漕使显官,特设一桌,覆以恿衣,致玉盏其上,且将用之酌酒,遍劝坐客。

俄为吏将误触台倒,玉盏俱碎,坐客皆愕然,吏将④伏地待罪。

公神色不动,笑谓坐客曰:

“物破亦自有时。

”谓吏将曰:

“汝误也,非故也,何罪之有?

”公之量,宽大厚重如此。

[注释]①知北都:

在北都做知州。

②中外亲:

中表亲。

③开燕:

开设宴席。

④吏将:

差役中的统领,相当于现在的领班。

(1)云耕者入冢而得()

(2)玉盏俱碎()

汝误也,非故也,何罪之有?

3.这则故事运用对比的方法来刻画韩魏公的,如“公神色不动”与“”对比,“物破亦自有时”与“”对比。

4、这则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

1、

(1)说

(2)全

2、你是因为不小心才打破玉盏,又不是故意的,这有什么罪呢

3、坐客皆愕然尤为宝爱4、待人要宽容大量

(十三)人患鼠

人患鼠,乞猫于。

人予之,猫善捕鼠及鸡。

月余,鼠尽而其鸡亦尽。

其子患之,告其父曰:

“盍①去诸?

”其父曰:

“是非若②所知也。

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

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③,坏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

不病于④无鸡乎?

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而去夫猫也!

[注释]①盍:

何不。

②若:

你。

③垣墉:

泛称墙。

④病于:

病,有害。

于,比。

(1)猫善捕鼠及鸡()

(2)弗食鸡则已耳()

“盍去诸?

3.“猫善捕鼠及鸡”的特点表现在

4、这则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1、

(1)善于

(2)吃

2、他的儿子觉得猫成了祸患,告诉父亲说:

“何不把这只偷吃鸡的猫赶走呢?

3、月余,鼠尽而其鸡亦尽

4、有所失,才有所得,不可因小失大。

(或:

当事物必须加以取舍时,应该“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将损失降到最低,获益力求最大)

(十四)登泰山记

泰山之阳,自顶至足,有石而无土。

其毛有松若柏,无它木。

石之窦往往有泉,小者滴沥,大者迸泻,湊①赴诸峰之间以为涧。

此泰山之奇,而非泰山之所独也。

凡山之奇,以石若泉若木之奇而奇。

泰山之所独者,有极天之天门,广丈余、矗七千余级之蹬道以至也。

余以辛亥六月十三日将午至城外,遂命肩舆②。

不数里,至泰山之麓,已见所谓天门者,在数千刃之上,夹持两峰之巅,峰若仰攒③巨齿,微缺其中央;

天门若古货布④之竖,上见其穿贯之孔。

更上无所有,则苍苍之天而已。

[注释]①湊,回合。

②肩舆,轿子。

③仰攒,向上排列。

④货布,古代铲形钱币,有小孔。

1.解释文中句中的加点词语。

(1)自顶至足()

(2)有极天之天门()

至泰山之麓,已见所谓天门者,在数千刃之上

3.这段选文和我们学过的(人名)写的《登泰山记》容相似。

4.这段选文写出了泰山的“”和“”。

(各用文中的一个字回答)

1、

(1)山脚

(2)尽头

2、到了泰山的脚下,已经看见所说的天门,在几千丈以上

3、鼐

4、奇独

(十五)鸟说

余读书之室,其旁有桂一株焉。

桂之上日①有声

②者,即而视之,则二鸟巢③于其枝干之间,去地不五六尺,人手能及之。

巢大如盏,精密完固,细草盘结而成。

鸟雌一雄一,小不能盈掬④,色明洁,娟皎可爱,不知其何鸟也。

雏且出矣,雌者覆翼之,雄者往取食。

每得食,辄息于屋上,不即下。

主人戏以手撼其巢,则下瞰而鸣,小撼之小鸣,大撼之即大鸣,手下,鸣乃已。

他日,余从外来,见巢坠于地,觅二鸟及

⑤ 

,无有。

问之,则某氏僮奴取以去。

嗟呼!

以此鸟之羽毛洁而音鸣好也,奚不深山之适而茂林之栖,乃托身非所,见辱于人奴以死。

彼其以世路为甚宽也哉。

[注释]①日:

有一天。

二鸟相和之声。

③巢:

做巢。

④掬:

捧。

鸟卵。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小不能盈掬()

去地不五六尺,人手能及之

3.用原文回答,小鸟的“娟皎可爱”表现在“”,“”。

4.本文作者托物言志,借鸟喻人。

联系文章分析,从鸟的命运折射出人的怎样的命运。

【参考答案】

1、满

2、距离地面不超过五六尺,人的手能够碰到它们

3、羽毛洁(或:

色明洁)音鸣好

4、在当时的残酷社会中,高洁的人,摆脱不了被戏谑耍弄,被捕捉失去自由的命运。

(十六)说马

或蓄马,庞且峻,雄而有力,鬣①长蔽目不见物。

尝游牧山中,群兽奠敢角。

遇虎辄斗,斗辄终日,无胜负而退。

见者告其主人,而誉其马之勇。

主人曰:

“壮哉马乎!

然马不胜虎者,鬣蔽目也。

去其鬣,马必胜矣。

”遂翦而去之。

明日,尾其马之所之.果遇虎。

马见虎,颠而踬②,未及三接,而马为虎所毙。

主人惋惜而去。

道思其故而不得,归而告其父老。

父老曰:

“而亦知夫天下事,成于勇,败于怯乎?

始之所以敢于斗者,以目蔽,不知其为虎,故其气猛,猛故不惧。

既而知其为虎,则神怯矣。

怯故馁,馁故败。

天下事,成于勇,而败于怯,比比然也,独马也哉!

[注释]①鬣:

马颈上的长毛。

②颠而踬:

跌跌撞撞的样子。

(1)尝游牧山中()

(2)而马为虎所毙()

道思其故而不得,归而告其父。

3.联系文章分析,这匹马为什么敢和老虎斗上一整天,还能够不分胜负?

(1)

(2)

4.这则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用原文回答)

1、

(1)曾经

(2)被

2、回家的路上想不出其中的缘故,到家后就把这件事告诉给了前辈长者

3、

(1)庞且峻,雄而有力

(2)鬣长蔽目不见虎,故不知其为虎,故其气猛,猛故不惧

4、天下事,成于勇,败于怯

(十七)东坡逸事

东坡为钱塘守时,民有诉扇肆①负债二万者,逮至则曰:

“天久雨且寒,有扇莫售,非不肯偿也。

”公令以扇二十来,就判字笔②随意作行、草③及枯木、竹石以付之。

才出门,人竟以千钱取一扇,所持立尽。

遂悉偿所负。

[注释]①肆:

商店。

②判字笔:

判案所用的毛笔。

③行、草:

行书、草书。

(1)东坡为钱塘守时()

(2)遂悉偿所负()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天久雨且寒,有扇莫售,非不肯偿也。

3.就判字笔随意作行、草”中的“随意”一词有什么作用?

4.读了这则故事,你有什么启发?

1、

(1)担任

(2)欠

2、长时间下雨并且天气一直寒冷,扇子卖不出,不是不肯偿还债务

3、表现了苏东坡书法水平高超,为人潇洒倜傥

4、尽可能发挥自己的特长,运用自己的能力去帮助有困难的人

(十八)君子济

皇魏桓帝十一年,西幸①榆中,东行代地。

大贾②,赍金③货随帝后行。

夜迷失道,往投津长④,曰:

子封送之。

渡河,贾人卒死,津长埋之。

其子寻求父丧,发冢举尸⑤,资囊一无所损。

其子悉以金与之,津长不受。

事闻于帝,帝曰:

君子也。

即名其津为君子济。

(《水经注·

河水》)

[注释]①幸:

帝王驾临。

②大贾:

大商人。

③赍金:

带着钱币。

④津长:

长官渡口的官。

下文“子封”是他的名字。

⑤发冢举尸:

挖掘坟墓,移开尸体。

(1)夜迷失道()

(2)即名其津为君子济()

3.津长被称为君子,是因为他有的德行。

4.这篇文章主要是通过故事来介绍。

1、

(1)路

(2)命名、取名

2、他的儿子把钱币全部赠给津长,津长不接受

3、厚道,不贪财

4、君子济命名的缘由

(十九)母训子

武孟初以驰骋田猎为事,尝获肥鲜以遗母,母泣曰:

汝不读书而田猎,如是吾无望矣!

竟不食其膳。

武孟感激勤学,遂博通经史,举进士,官至右台侍御史。

(《续世说》)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如是吾无望矣()

(2)竟不食其膳()

尝获肥鲜以遗母

3.母的希望是什么?

4.这则故事,给你的启发是什么?

1、

(1)指望、希望

(2)吃

2、他曾经捕获肥美的动物来给母亲

3、勤学苦读,获取功名

4、例:

家庭(母亲的)教育,会影响人的一生

(二十)司马温公故事二则

司马温公童稚时,与群儿戏于庭。

庭有大瓮,一儿偶堕瓮水中,群儿哗然弃去,公即以石击瓮,水因穴而进出,儿得不死。

盖其活人手段已见于龆龀①中,至今京、洛间多为《小儿击瓮图》。

司马温公与其兄伯康友爱尤笃。

伯康年将八十,公奉之如严父,保之如婴儿。

每食,少顷,则问曰:

“得无饥乎?

”天少冷,则问曰:

“衣得无薄乎?

[注释]①龆龀:

指童年。

(1)儿得不死()

(2)与群儿戏于庭()

一儿偶堕瓮水中,群儿哗然弃去

3.文中“群儿哗然弃去”一句在人物刻画上起什么作用?

4.本文两则故事各表现了司马光怎样的性格特点?

(用原文回答)

第一则故事:

第二则故事:

1、

(1)能够

(2)嬉戏,玩耍

2、一个小孩偶然掉入水缸,众位小孩喧闹叫嚷着,不去救人就离开了

3、从群儿一味“哗然”却想不出办法,反衬司马光人小智慧大

4、第一则故事:

活人手段已见于龆龀中第二则故事:

与其兄伯康友爱尤笃

(二十一)文定报德

文定公家甚贫,同巷生,每推财以济之。

公感其意,拜为兄。

寻举进士第一,生遣人奉书通殷勤①,公口谢之而已,不答。

书生惭,谓公挟贵忘旧,遂不复相闻。

后十年,公为左相,因而奏生昔日周恤②之义,愿授一官,以报其德。

诏授左班殿直。

公制袍笏,致书州将,令送生至公所。

公与叙旧好,且谢曰:

“昔日周旋③,极不敢忘,幸被误恩④,乃获所愿。

众然后服公性度弘远⑤,非狭中浅见之人所能度。

[注释]①通殷勤:

叙述恳切深厚的情谊。

②周恤:

照顾,接济。

③周旋:

交往,交际。

这儿引申为照顾,接济。

④幸被误恩:

幸好被皇上错误地施与恩情,(得到皇上的信任和重用)。

这是自谦的说法。

⑤性度弘远:

性情气度弘大长远。

(1)谓公挟贵忘旧()

(2)极不敢忘()

致书州将,令送生至公所

3.文定在考中进士后,为什么对生的“通殷勤”,只是“口谢之而已”?

4.文定是一个怎样的人?

1、

(1)老朋友,故人

(2)非常

2、(文定)写信给州府官员,让他们(派人)护送生到自己的处所

3、因为当时无法用行动来报答生的恩德

4、知恩图报,气度弘大

(二十二)句章野人

句章之野人①,翳其藩②以草,闻唶唶③之声,发之而得雉④,则又翳之,冀其重获也。

明日往聆焉,唶唶之声如初,发之而得蛇,伤其手以毙。

郁离子曰:

是事之小,而可以为大戒者也。

天下有非望之福,亦有非望之祸。

[注释]①野人:

农夫。

②翳其藩:

翳,遮蔽。

藩,篱笆。

③唶唶:

鸟鸣声。

④发之而得雉:

发,扒开。

雉,野山鸡。

是事之小()

发之而得蛇,伤其手以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