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人教新版七年级下册生物 第四单元 第七章第二节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同步测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430153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99.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人教新版七年级下册生物 第四单元 第七章第二节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同步测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学年人教新版七年级下册生物 第四单元 第七章第二节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同步测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学年人教新版七年级下册生物 第四单元 第七章第二节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同步测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学年人教新版七年级下册生物 第四单元 第七章第二节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同步测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学年人教新版七年级下册生物 第四单元 第七章第二节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同步测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学年人教新版七年级下册生物 第四单元 第七章第二节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同步测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学年人教新版七年级下册生物 第四单元 第七章第二节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同步测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学年人教新版七年级下册生物 第四单元 第七章第二节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同步测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学年人教新版七年级下册生物 第四单元 第七章第二节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同步测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学年人教新版七年级下册生物 第四单元 第七章第二节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同步测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学年人教新版七年级下册生物 第四单元 第七章第二节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同步测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学年人教新版七年级下册生物 第四单元 第七章第二节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同步测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学年人教新版七年级下册生物 第四单元 第七章第二节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同步测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学年人教新版七年级下册生物 第四单元 第七章第二节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同步测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学年人教新版七年级下册生物 第四单元 第七章第二节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同步测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学年人教新版七年级下册生物 第四单元 第七章第二节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同步测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学年人教新版七年级下册生物 第四单元 第七章第二节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同步测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人教新版七年级下册生物 第四单元 第七章第二节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同步测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学年人教新版七年级下册生物 第四单元 第七章第二节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同步测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人教新版七年级下册生物 第四单元 第七章第二节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同步测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人教新版七年级下册生物 第四单元 第七章第二节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同步测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二氧化碳 

碳酸盐 

有机物

5.下列现象中,由废电池污染所致的是(  )

饮用水中有霍乱菌 

水中的藻类迅速 

镉扩散到土壤中 

渤海海域发生赤潮

6.党的十八大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做出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下列行为不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有(  )

①讲究卫生,到餐馆用餐时使用一次性筷子、一次性餐盒

②使用充电电池

③大量引进外来物种

④垃圾分类

⑤使用电子贺卡,不使用纸质贺卡

⑥把家里的白炽灯换成节能灯

⑦使用含磷洗衣粉

⑧到超市购物时使用塑料袋装物品

⑨退耕还林还草.

①③⑦⑧ 

①②⑦⑧ 

①③⑥⑧ 

①③⑦⑨

7.在下列环境问题中,通过食物链引起危害的是()

臭氧层空洞 

温室效应 

废电池的污染

8.有关酸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酸雨可以使土壤中的养分发生化学变化,从而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

酸雨可以使河流和湖泊酸化,使鱼虾等水生生物的生长和发育受到影响

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是不用煤和石油等燃料

酸雨直接危害植物的芽和叶,严重时使成片的植物死亡

9.电池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非常广泛,下列现象中,由废旧电池污染所致的是()

饮用水中带有痢疾杆菌 

水中的藻类迅速繁殖 

土壤容易发生板结

10.全球性环境污染问题指的是()

水土流失、沙尘暴、水体富营养化 

砍伐森林、围湖造田、水华

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 

过多使用农药、使用含磷洗衣粉

11.将甲、乙两盆大小和生长状况完全相同的植物,置于光照、温度等相同环境下培养,每天定时给甲盆喷洒清水,给乙盆喷洒与清水等量的模拟酸雨,一段时间后观察二者的生长情况.该实验的变量是()

温度 

光照 

空气浓度

12.下列所述情况可能引起水污染的是(  )

①城市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②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使用不当 ③核电站将处理受损核反应堆的冷却水直接排入大海 ④工业生产中废液、废渣、废气的任意排放

①③ 

①④ 

②④ 

①②③④

1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控制酸雨措施的是(  )

减少工厂废气的排放 

减少煤燃烧时污染物的排放

减少生活、生产废水的排放 

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

14.人类大量使用以氟利昂作为制冷剂的冰箱和空调等,会导致(  )

温度效应 

臭氧层被破坏 

河流被污染 

酸雨的发生

二、填空题(共4题;

共13分)

15.常见的大气污染源一般有以下几种:

工业生产的排放,________,车辆、船舶尾气,________。

16.绿色植物被称为“地球之肺”。

它的环保作用可概括为:

空气的________ 

,有害气体的________ 

,噪声的________ 

,空气温度的________ 

17.做“酸雨对生物的影响”探究实验时,提出的问题是:

酸雨对种子的萌发有影响吗?

作出的假设是:

酸雨使种子不能萌发。

有名同学用食用醋和清水配制成了“模拟酸雨”,他把pH控制在4.0以下。

他设计的实验方案是

在培养皿底部垫上几层吸水纸,加入少量的水使纸湿润,在纸上放上10粒正常的大豆种子,在种子上面覆盖潮湿的纱布,把培养皿放在温暖的地方培养。

每天在纱布上淋几次“模拟酸雨”。

观察大豆种子的发芽状况。

换用其他几种植物的种子进行同样的实验。

如果这些种子都没有发芽(不考虑种子的自身条件、休眠等),就能说明是受________ 

的影响。

设计一组对照实验,其他条件与上述实验相同,所不同之处是在第________ 

步中每天在纱布上淋几次________ 

,而不是________ 

18.酸雨属于大气污染,酸性酸雨的形成,主要是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________ 

造成的,PH小于________ 

的将雨水即称为酸雨,被称为“________”

三、综合题(共2题;

共18分)

19.如图中的曲线表示1960﹣1990年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变化及气候变化,请分析回答:

(1)30年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呈________ 

趋势,这些二氧化碳来源于各种生物的________及________.

(2)图中温度几乎在持续________ 

,导致这一现象发生的原因是________ 

.这种现象叫做________ 

,它最终造成世界各地的农作物减产和多种生物的________ 

20.近年来,由于全球的温室效应,有些地区台风暴雨不断,有些地区则更加干旱;

在2009年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上,中国政府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的碳排放量将比2005年下降40%﹣﹣45%;

“低碳”已成为每一个人的责任.(“低碳”是指在生产、生活中直接或间接降低能量的消耗,从而减少碳的排放.)如图是某物质循环过程示意图,请结合上述内容,回答问题.

(1)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是________ 

.从图中可以看出,它在大气中的来源是多方面的,但它在生物圈中被消耗的主要途径是被植物________ 

吸收进行.

(2)图中的[C]为生物的某一生理过程,完成该过程的生物主要是________ 

a和b两类动物在生态系统中作为________ 

促进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3)上海世博会期间,“低碳”元素不断体现,“空气树”、“无石化能源汽车”等成为游客谈论的焦点.节能减排,创造“低碳”的生活方式已成为“地球人”的共识.“低碳”实质就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下列符合“低碳”要求的是( 

焚烧处理农作物的秸秆 

坐的士替代坐公交上学

利用风能、地热能发电 

过节时燃放大量烟花

(4)“低碳”生活要从我做起,(如骑自行车代替开车上班),在你的生活中,你可以为“低碳”做哪两件事情?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B

【解析】【解答】解:

①将垃圾分类可以利于回收利用,符合生态理念;

②禁止尾气排放不达标的机动车上路,可以防治大气污染,符合生态理念;

③大量使用一次性筷子会破坏树木,不利于环境保护,不符合生态理念;

④植树造林可以净化空气,也可以减弱噪声,符合生态理念;

故选:

B.

【分析】生态理念是指人类对于自然环境和包括小城镇在内的社会环境的生态保护和生态发展观念,涉及到人类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结合各选项判断是否符合生态理念.

2.【答案】C

A、导致酸雨的主要原因是空气中二氧化硫的含量过高,二氧化硫主要是由于燃烧煤产生的,因为煤中含有硫元素.燃烧会生成大量二氧化硫,导致酸雨,不符合题意;

B、大气污染物主要分为有害气体(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碳氢化物、光化学烟雾和卤族元素等)及颗粒物(粉尘和酸雾、气溶胶等).它们的主要来源是工厂排放,汽车尾气,农垦烧荒,森林失火,炊烟(包括路边烧烤),尘土(包括建筑工地)等.不符合题意;

C、重金属污染指由重金属或其化合物造成的环境污染.主要由采矿、废气排放、污水灌溉和使用重金属制品等人为因素所致.废电池中含有镉等重金属,通过食物链进入到人体内,导致患骨痛病.使用这种镉超标大米的对身体危害最严重的是镉造成结缔组织损伤、生殖系统功能障碍、肾损伤、致畸和致癌.符合题意;

D、温室效应是指由于全球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导致地球平均气温不断上升的现象.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C

【分析】重金属污染是指由重金属或其化合物造成的环境污染.主要由采矿、废气排放、污水灌溉和使用重金属制品等人为因素所致.当地土壤或水体中镉污染较严重时,被水稻吸收后,可能导致大米中镉含量超标,食用大米后,大米中的镉会进入人体,危害人体健康.

3.【答案】B

【解析】【分析】酸雨是指雨水被大气中存在的酸性气体污染的降水,酸雨主要是人为的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质造成的,我国的酸雨主要是因大量燃烧含硫量高的煤而形成的,多为硫酸雨,少为硝酸雨,此外,各种机动车排放的尾气也是形成酸雨的重要原因,因此为减少酸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应该做到:

工业生产排放气体处理后再排放,少开车,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使用天然气等较清洁能源,少用煤等。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较易,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酸雨的形成原因。

4.【答案】B

自然界中碳主要以碳酸盐的形式存在,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过程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转变成有机物,一部分通过自身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又释放到大气中,一部分通过食物链进入到消费者体内,再通过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呼吸作用和分解作用产生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所以,碳在生态系统中主要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循环.故选:

【分析】植物利用二氧化碳作原料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二氧化碳进入有机(生物)环境,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

5.【答案】C

A、水中带有霍乱病菌能引起霍乱,霍乱主要通过饮用水和食物传播,属于消化道传染病,与废旧电池污染无关.A错误;

B、水中藻类迅速繁殖,是由于水中含氮、含磷的无机盐过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形成的,主要是大量生活污水直排造成的,B错误;

C、废电池里含有大量重金属汞、铅、铜等会渗透到土壤和地下水,会被水稻吸收,长期食用含铜的水稻而出现慢性中毒,C正确;

D、赤潮是海水中含氮、含磷的无机盐过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形成的,主要是大量生活污水直排造成的,D错误.

【分析】废电池的危害:

废电池里含有大量重金属汞、镉、锰、铅、铜等.当废电池日晒雨淋表面皮层锈蚀了,其中的成分就会渗透到土壤和地下水,人们一旦食用受污染的土地生产的农作物或是喝了受污染了的水,这些有毒的重金属就会进入人的体内,慢慢的沉积下来,对人类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

6.【答案】A

【解析】【解答】①讲究卫生,到餐馆用餐时使用一次性筷子、一次性餐盒;

③大量引进外来物种;

⑦使用加磷洗衣粉;

⑧到超市购物时使用塑料袋装物品;

都是不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行为.

②使用充电电池;

④垃圾分类;

⑤使用电子贺卡,不使用纸质贺卡;

⑥把家里的白炽灯换成节能灯;

⑨退耕还林还草;

都是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行为.

A

【分析】生态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资源的总称,是关系到社会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复合生态系统;

利于生态环境稳定发展的行为措施是有利的,反之则是不利的.

7.【答案】D

【解析】【解答】废电池里含有大量重金属汞、镉、锰、铅等.当废电池日晒雨淋表面皮层锈蚀了,其中的成分就会渗透到土壤和地下水,人们一旦食用受污染的土地生产的农作物或是喝了受污染了的水,这些有毒的重金属就会进入人的体内,慢慢的沉积下来,对人类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可见重金属汞、镉、锰、铅等有毒物质会随着食物链的传递而逐级递增.

D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废电池的危害.解可以从废电池的成分、危害以及有毒物质随着食物链的传递等方面来解答.

8.【答案】C

酸雨是由于人类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燃烧后产生的硫氧化物或氮氧化物,在大气中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后,形成硫酸或硝酸气溶胶,或为云、雨、雪、雾捕捉吸收,降到地面成为酸雨.酸雨直接危害植物的芽和叶,使农作物大幅度减产,严重时使成片的植物死亡.在酸雨的作用下,土壤中的营养元素钾、钠、钙、镁会释放出来,并随着雨水被淋掉,所以长期的酸雨会使土壤中大量的营养元素被淋失,造成土壤中营养元素严重不足,变得贫瘠.

此外,酸雨能使土壤中的铝从稳定态中释放出来,使活性铝增加而有机络合态铝减少.土壤中活性铝的增加会严重抑制林木的生长.酸雨可抑制某些土壤微生物的繁殖,降低酶活性,土壤中的固氮菌、细菌和放线菌均会明显受到酸雨的抑制.酸雨危害水生生物,它使许多河、湖水质酸化,导致许多对酸敏感的水生生物种群灭绝,湖泊失去生态机能,最后变成死湖.酸雨还杀死水中的浮游生物,破坏水生生态系统此外,酸雨还可使森林的病虫害明显增加.在四川,重酸雨区的马尾松林的病情指数为无酸雨区的2.5倍.减少酸雨主要是要减少烧煤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汽车排放的氮氧化物.对付酸雨,工厂应采取的措施包括采用烟气脱硫装置、提高煤炭燃烧的利用率.

C.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酸雨的危害和预防.主要的是可以从酸雨的形成、危害、预防措施方面来切入.

9.【答案】B

废电池的危害:

当电池内部的化学物质反应完全后,电池再也不能供电了,成了一颗废电池.废电池里含有大量的重金属汞、镉、锰、铅等.当废电池日晒雨淋表面皮层锈蚀了,其中的成分就会渗透到土壤和地下水,人们一旦食用受污染的土地生产的农作物或是喝了受污染了的水,这些有毒的重金属就会进入人的体内,慢慢的沉积下来,对人类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据测量一节一号电池烂在土壤里,可以使一平方米的土地失去利用价值;

一个扣钮电池可以污染60万升水,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饮水量.控制废电池危害的根本措施是禁止生产和销售危害性大的电池,特别是含汞或镉的电池,大力开展无公害的环保型电池电池,对于废旧电池,则应当及时回收,集中进行安全处理.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废电池的处理,解答时可以从废电池的危害、控制废电池危害的措施方面来分析.

10.【答案】C

【解析】【解答】全球性大气污染最主要的问题就是酸雨、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

酸雨:

PH<5.6的雨水,是由于燃烧煤、石油、然气时产生过多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在到大气中与雨水结合,导致酸雨的产生.酸雨的危害:

使土壤的养发生变化,从而不能被植物吸收,使河流和湖泊酸化,影响鱼虾繁殖甚至死亡,危害植物的芽和叶,严重时使成片植物死亡,对各种生物和各种建筑物都造成了巨大的伤害.被称为“空中死神”.

温室效应是指由于全球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导致地球平均温度不断上升的现象,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一系列的问题.

臭氧层是指大气层的平流层中臭氧浓度相对较高的部分,其主要作用是吸收短波紫外线.大多数科学家认为,人类过多地使用氯氟烃类化学物质(用CFCs表示)是破坏臭氧层的主要原因.控制和停止使用氟利昂,以及减少含氮废气的排放等,是防止臭氧层破坏的关键.

【分析】人类活动的加剧,严重破坏了生物圈的环境,比如大气污染,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酸雨、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据此解答.

11.【答案】A

【解析】【解答】将甲、乙两盆大小和生长状况完全相同的植物,置于光照、温度等相同环境下培养,每天定时给甲盆喷洒清水,给乙盆喷洒与清水等量的模拟酸雨,一段时间后观察二者的生长情况.因此甲乙唯一不同的量是酸雨,所以该实验的变量为酸雨.

【分析】对照实验:

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12.【答案】D

【解析】【解答】水的三大污染源为:

工业废水的任意排放,农业上化肥和农药的不当使用,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等都能够引起水的污染,除此之外像核电站将处理受损核反应堆的冷却水直接排入大海也能引起水的污染。

【分析】1、水污染是由有害化学物质造成水的使用价值降低或丧失,污染环境的水。

污水中的酸、碱、氧化剂,以及铜、镉、汞、砷等化合物,苯、二氯乙烷、乙二醇等有机毒物,会毒死水生生物,影响饮用水源、风景区景观。

污水中的有机物被微生物分解时消耗水中的氧,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命,水中溶解氧耗尽后,有机物进行厌氧分解,产生硫化氢、硫醇等难闻气体,使水质进一步恶化。

2、污染物来源主要有:

(1)未经处理而排放的工业废水;

(2)未经处理而排放的生活污水;

(3)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及除草剂而造成的农田污水;

(4)堆放在河边的工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

(5)森林砍伐,水土流失;

(6)因过度开采,产生矿山污水。

13.【答案】C

酸雨是工业高度发展而出现的副产物.由于人类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燃烧后产生的硫氧化物或氮氧化物,在大气中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后,形成硫酸或硝酸气溶胶,或为云、雨、雪、雾捕捉吸收,降到地面成为酸雨.酸雨对生物有极大的危害,被称为“空中死神”.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的是通过安装净化装置,减少煤、石油等燃料中的污染物排放,并做好回收和利用污染物的工作.污水排放主要污染水源如江河湖泊,对大气影响较少.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解答时可以从酸雨的形成和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方面来解答.

14.【答案】B

氟利昂常被选作冰箱和空调的制冷剂,易挥发至大气中,在上升进入平流层后,在一定的气象条件下,会在强烈紫外线的作用下被分解,分解释放出的氯原子同臭氧会发生连锁反应,不断破坏臭氧分子.臭氧层位于大气层的上层,容易被氟利昂分解释放的氯原子所破坏故选:

B

【分析】氟利昂易挥发,进入大气层的平流层后,能破坏臭氧层.

二、填空题

15.【答案】秸秆焚烧;

地面扬灰

当大气中污染物质的浓度达到有害程度,以至破坏生态系统和人类正常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对人或物造成危害的现象叫做大气污染。

造成大气污染的原因,既有自然因素又有人为因素,尤其是人为因素,如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气、秸秆焚烧、燃料燃烧、汽车尾气、地面扬尘和核爆炸等。

随着人类经济活动和生产的迅速发展,在大量消耗能源的同时,同时也将大量的废气、烟尘物质排入大气,严重影响了大气环境的质量,特别是在人口稠密的城市和工业区域。

16.【答案】净化 

吸收 

消除 

调节

【解析】【解答】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甲烷、水汽等物质能让太阳发出的热顺利的通过,到达地球,但却阻碍地表反射的热散发到大气层外,大气的这种保暖作用,就象玻璃温室一样,这种现象称作温室效应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温室效应以及太阳能的转化等考点。

17.【答案】模拟酸雨 

②;

清水 

模拟酸雨

【解析】【解答】

(1)题干中描述酸雨对农作物、建筑物及人体的伤害,制定的探究实验以大豆幼苗,模拟酸雨,显然是探究酸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所以如果这些种子都没发芽(不考虑种子的自身条件、休眠等),就能说明是受模拟酸雨的影响。

(2)我们所做的实验一般为对照实验,那么就要求①要形成对照②变量具有唯一性,在设计的实验中我们明显发现缺少对照实验设计,作为对照实验要保证变量的唯一性,由于实验探究酸雨对植物的生长的影响,所以唯一变量应为--酸雨,设置另一盆条件完全相同的大豆幼苗,每天喷洒清水。

【分析】此题通过模拟实验探究了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危害,酸雨的形成是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我们要有环境意识,在生活过程中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18.【答案】酸性物质;

5.6;

空中死神

【解析】【解答】正常雨水因溶解了二氧化碳而使其pH为5.6,如果雨水中溶解了二氧化硫或氮氧化物,使雨水变成亚硫酸或硝酸溶液,亚硫酸不稳定易被氧气氧化生成硫酸,硫酸和硝酸都是强酸,导致雨水的pH减小,小于5.6.

酸雨直接危害植物的芽和叶,严重时使成片的植物死亡.还可以腐蚀建筑物及其他物品.酸雨危害水生生物,它使许多河、湖水质酸化,导致许多对酸敏感的水生生物种群灭绝,湖泊失去生态机能,最后变成死湖.酸雨还杀死水中的浮游生物,破坏水生生态系统此外,酸化的水源威胁人们的健康,酸雨对生物有极大的危害,因此被称为“空中死神”.

酸性物质;

空中死神.

【分析】酸雨主要是一些酸性气体升到空中与空气中的水蒸汽结合,使雨水酸化.罪魁祸首是煤、石油大量燃烧生成的酸性气体,据此选择即可.

三、综合题

19.【答案】

(1)上升;

呼吸作用;

燃料的燃烧

(2)升高;

全球二氧化碳等气体排放量不断增加;

温室效应;

灭绝

(1)、从图中看出30年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呈上升趋势,这些二氧化碳主要来源于各种生物的呼吸作用和化石燃料的燃烧.

(2)、从图中看出温度几乎在持续升高,导致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