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七科技创新与科技革命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430738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34.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七科技创新与科技革命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专题七科技创新与科技革命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专题七科技创新与科技革命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专题七科技创新与科技革命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专题七科技创新与科技革命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专题七科技创新与科技革命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专题七科技创新与科技革命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专题七科技创新与科技革命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专题七科技创新与科技革命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专题七科技创新与科技革命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专题七科技创新与科技革命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专题七科技创新与科技革命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专题七科技创新与科技革命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专题七科技创新与科技革命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专题七科技创新与科技革命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专题七科技创新与科技革命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专题七科技创新与科技革命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七科技创新与科技革命Word文件下载.docx

《专题七科技创新与科技革命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七科技创新与科技革命Word文件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专题七科技创新与科技革命Word文件下载.docx

唐朝中期的书籍已有火药配方的记载,唐末开始用于军事,最早的火药武器是火箭;

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最早的管型火器是南宋防守寿春士兵发明的突火枪;

13、14世纪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入阿拉伯和欧洲。

在资产阶级反对封建贵族的斗争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近现代科技发展

1新中国“两弹一星”:

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4年中近程地地导弹试验成功,1964年,装有核弹头的中近程地地导弹发射成功;

1976年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够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2航天技术发展:

1999年,我国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一号飞上太空,2003年中国成功发射载人宇宙飞船“神舟五号”,成为第三个拥有载人航天器的国家;

2005年和2008年,我国又先后成功发射载人宇宙飞船“神舟六号”和“神舟七号”,2007年10月我国还发射首颗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一号”……2013年12月“嫦娥三号”探测器成功发射。

5.籼型杂交水稻:

1973年袁隆平成功培育我国第一代“籼型杂交水稻”(“东方魔稻”),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6.863计划:

我国发展高新科技的重点工程。

将生物、航天、信息、激光、自动化、能源、新材料、海洋技术作为我国发展高技术的重点。

7.计算机和网络技术:

20世纪80年代以来,得到广泛应用。

二、世界科学技术发展

(一)近现代三次科技革命

1.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上半期)

(1)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

①前提:

英国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

②条件:

雄厚的资本、充足的劳动力、丰富的资源和原料、海外贸易的迫切需求。

(18世纪中后期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海外的殖民扩张和掠夺在资本、原料和市场等方面为工业革命的进行准备了条件)

(2)开始:

18世纪60年代,开始于英国的棉纺织业,以机器的发明和使用方式开始。

(3)进程(各环节相互促进):

①棉纺织业机器的发明和使用:

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把人类的“手”从直接劳动中解放出来,是真正近代意义上的机器,标志工业革命的开始。

②蒸汽机的发明和改良:

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机。

蒸汽机提供的动力带动机器生产,极大促进了大工厂生产的发展,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③冶金、采矿等重工业部门使用蒸汽机和机器生产。

④交通运输工具的革新:

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汽船;

英国工程师史蒂芬孙发明了火车机车。

1825年,“旅行者号”的机车在英国试车成功,人类迈进了火车时代。

(4)完成:

19世纪上半期,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大机器生产取代了传统的工场手工业,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

此后法国、美国等也都先后完成工业革命,世界其他国家或早或晚都进行了工业革命。

(5)意义和影响

对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意义:

①机器的发明和广泛使用,蒸汽机成为动力之源,人类进入“蒸汽时代”,使大机器生产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极大促进了近代大工厂生产的发展。

②汽船、火车等交通工具的发明提高了生产和运输的效率,扩大了人类的活动范围,加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也促进了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

③工业革命大大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同时也使人类社会开始受到环境污染的困扰。

工业革命的历史影响:

①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②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社会日益分裂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

③逐步确立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世界的统治,形成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2.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期)

(1)背景:

①19世纪下半期,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逐渐趋于完善,资本主义的统治得到巩固和加强。

②电磁学等自然科学的新突破,为资本主义发展和新技术革命准备了条件。

(法拉第:

电磁感应原理)

(2)主要内容:

①电力、石油作为新能源的发展和利用;

②内燃机作为新机器的发明和汽车、飞机等新交通工具的创制;

③有线电报、有线电话和无线电报等新的信息传递工具的发明。

(3)电力的发明和广泛使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核心和标志):

发明大王爱迪生:

1879年他研制成功耐用碳丝灯泡,是把电的福音传播到人间的天使。

有电灯、留声机、蜡纸、油印机等2000多项发明,被称为“发明大王”(精神:

意志坚定,勤奋好学,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和探索等)。

电的发明和广泛使用的意义:

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以“电”为核心的革命,人类社会从蒸汽时代进入了电气时代。

电、电灯以及其他电器的发明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电被广泛的应用到家庭生活、工业生产、交通运输、信息传递等方面,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西方国家率先进入电气化时代。

电的发明和使用,是人类技术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促使其它工业部门特别是钢铁工业的快速发展,电气化和钢铁时代的到来标志着现代工业的崛起。

(4)新机器和新的交通工具的创制:

内燃机和汽车的发明:

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卡尔·

本茨(“汽车之父”)等人设计出内燃机;

1885年本茨在别人研究的基础上,成功地设计并制造了世界上第一辆使用汽油内燃机的汽车。

1913年美国工程师亨利·

福特首先在汽车生产中使用流水线装配工艺,人类在交通运输领域开始进入汽车时代(美国被称为“装在轮子上的国家”)。

飞机的发明:

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航空飞行器的先驱”)成功地制造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架飞机。

汽车和飞机等交通工具发明的意义:

增强了人们的生产和运输的能力,缩短了人们之间的距离,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改变了人类的社会面貌和生活方式,使人类联系加强,促进先进思想和文化的传播。

(不利影响:

带来了环境污染;

战争、车祸、空难等危害了人类的生命安全)

(5)特征:

①科学与技术结合更为紧密;

②同时在几个资本主义国家开始。

(从“一枝独秀”到“遍地开花”;

美国和德国走在其他国家的前面)

(6)影响:

①大大促进了劳动生产力的提高,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广泛的途径。

②使资本主义产生和资本高度集中,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③引起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帝国主义争夺霸权和殖民地的斗争激化,形成欧洲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引发第二次世界大战。

3、第三次科技革命(20世纪四五十年代)

(1)原因: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刺激;

相对论等自然科学理论的发展和突破;

各国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加大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步伐。

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

(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是计算机产业最有前途的发展方向,人类由此进入了“信息时代”。

生物工程的核心是基因工程,在基因工程的发展中,克隆技术尤为引人注目。

(3)特点:

①科技发展、更新和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②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相互渗透、相互促进。

③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科技进步在促进经济增长中的比重不断上升,成为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

(4)影响:

①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空前发展;

促进了新型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

②改变人民的生活、学习和交往方式,推动了社会生活的现代化;

③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世界各国都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增强自己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从而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各国发展高新科技政策:

美国:

“星球大战”计划;

西欧:

“尤里卡计划”;

日本:

“科技立国”政策(或“今后十年科学技术振兴政策”);

中国:

“863计划”(1995年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苏联和东欧国家:

“2000年科学技术进步综合纲要”。

(二)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1.数学:

牛顿独立发明微积分

2.物理学:

牛顿著有《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提出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创造性建立完整力学理论体系;

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原理;

居里夫人发现放射性元素镭;

爱因斯坦提出物理学的相对论,扣开原子时代的大门。

3.生物学:

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创立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生物进化学说。

【归纳整合与开放性问题】

一、三次科技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1.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英国等西方列强为掠夺原料和市场,发动两次鸦片战争,用战争手段打开中国大门,破坏中国主权,政治上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经济上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逐渐陷入资本主义国际市场;

思想上,清政府内部分化出洋务派,萌发了向西方学习、“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新思潮。

2.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政治上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为满足资本输出的需要,掀起瓜分狂潮,并发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为救亡图存,农民阶级掀起义和团运动,民族资产阶级发起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挽救民族危亡;

经济上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

思想上向西方学习军事、技术转化为学习政治制度。

3.第三次工业革命第中国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抓住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机遇,顺应经济全球化,制订发展高新科技的“八六三计划”,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二、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表现及原因是什么?

1.美国、德国后来居上(20世纪初成为头号、二号的资本主义国家):

原因是更多地投入新技术、新设备,起点高,发展快。

2.英国、法国发展相对缓慢:

原因是技术装备落后,资本大量输出。

3.日本开始崛起:

原因是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对外侵略扩张进一步刺激了资本主义发展。

三、列表归纳三次科技革命(时间、原因、理论基础、主要标志、重要发明、动力、新兴产业、进入时代、特点、意义)

名称

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时间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上半期

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期

20世纪四五十年代

原因条件

前提:

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

条件:

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的确立、巩固和发展;

自然科学的发展和突破。

理论基础

牛顿力学

电磁学

相对论

主要标志

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运用

电力、内燃机的发明和广泛运用

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广泛运用

重要发明

珍妮纺纱机、蒸汽机、汽船、火车

电灯泡、汽车、飞机、电话、电报

原子能、电子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

动力

蒸汽机

内燃机

原子能

新兴产业

纺织工业、煤炭工业

电力工业、汽车制造、飞机制造、石油化工、钢铁工业

原子能工业、宇航工业、信息产业、生物工程。

进入时代

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

信息时代

特点

棉纺织业机器的发明和使用、蒸汽机的发明与改良、重工业使用机器和蒸汽机、交通运输工具的革新等环节相互促进,层层展开。

科学和技术结合更为紧密;

科技革命由首先从一国开始发展到在几国同时开始。

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缩短了知识变为物质财富的过程;

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

科技进步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比重不断上升。

意义

影响

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使社会发展翻天覆地的变化;

引起社会关系的变革,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

资本主义社会日益分裂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

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广泛的途径;

使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形成垄断组织,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逐渐向帝国主义过渡;

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加剧,争夺霸权和殖民地的斗争愈演愈烈。

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空前发展;

改变人民的生活、学习和交往方式,推动了社会生活的现代化;

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世界各国都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增强自己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从而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一系列交通工具的发明的意义:

缩短了世界各地之间距离、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

提高了生产和运输的效率,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便捷的交通,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传播。

四、关于科学技术的认识及启示

1.如何正确认识科学技术的作用和影响?

(1)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发展最重要的推动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不仅创造巨大的生产力,还会引起了生产关系的变革,促进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变化,改变世界的面貌,推动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

(2)科学技术是双刃剑,既能够造福人类,也能够毁灭文明,如“三废”排放、过度开发带来环境问题;

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出现给人类带来灾难等。

发展科学技术,要树立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观念,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战争行为,兴利除弊,扬长避短,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

2.科学技术与战争、和平的辨证关系如何?

战争刺激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科学技术发明运用于军事,又使战争更加残酷,毁灭性更大。

和平环境,有利于科学技术的创新和进步;

而科学技术的进步又会推动社会的进步,加速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维护和平。

3.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的历史启示有哪些?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大力发展高新科技,努力发展科技教育事业,积极利用新的科技成果,增强综合国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坚持改革开放,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引进世界先进科技,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3)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树立和平与环保意识;

将科技用于造福人类。

(4)青年学生要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将来报效祖国。

4.中外科学家、发明家有哪些优秀品质?

坚持科学真理,勇于探索;

刻苦勤奋,积极进取;

注重实践,善于观察和思考;

谦虚谨慎,继承前人文化成果;

热爱和平,关爱人类命运等。

五、举例说明科学技术的消极作用,并谈谈该如何避免这些消极作用?

1.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过度开发:

发展经济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要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节约和合理利用能源,积极寻找可代替性能源。

2.制造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威胁和平,使战争更加残酷,导致更大规模的伤亡:

要树立和平的观念,禁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制造和核武器的扩散,反对战争,倡导利用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3.青少年沉溺于网络游戏,不利身心健康发展:

倡导健康的网络学习和生活,合理的使用网络资源;

倡导文明上网,遵守网络公约,禁止浏览和散布不良信息;

网络游戏要有节制,不能影响正常的学习;

严禁未成年人进入网吧等。

【针对性训练】

一、单项选择

1.四大发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世界文明所作出的重大贡献。

四大发明中中最有利于人类文化快速、广泛传播和交流的是:

①火药②指南针③印刷术④造纸术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指南针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

下列人物的航海活动中较早使用指南针的是

A.三国时吴国派卫温率船队去夷洲B.鉴真东渡日本

C.郑和下西洋D.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3.2008年9月,“神舟七号”成功发射,我国宇航员首次实现太空行走,这是我国在空间技术领域取得的又一突破。

追溯历史,上世纪70年代,我国在同一领域取得的成就是:

A.第一颗原子弹实验成功B.第一颗氢弹实验成功

C.“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D.中近程地地导弹试飞成功

4.第一届世博会于1851年在英国伦敦举办,展会期间可能出现在的先进交通工具是:

 

5.下表反映了英国农业人口的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

1840

1870

1900

1920

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22

14.8

8.4

7.1

A.海外殖民战争B.工业化及城市化C.资产阶级革命D.第一次世界大战

6.如今汽车已逐渐走进中国寻常百姓家。

追根溯源,这得益于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中诞生的“流水线生产方式”,由此开始大批量生产汽车。

为汽车的发明作出突出贡献,被称为“汽车之父”的是:

A.卡尔·

本茨B.亨利·

福特

C.莱特兄弟D.法拉第

7.有这样一段广告词:

“一个苹果让牛顿吸引了世界,一壶沸水让瓦特转动了世界,一个元素让爱迪生点燃了世界……”。

其中属于右图中人物的创造是:

A.改良蒸汽机B.研制汽车

C.发明白炽灯D.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8.1820年7月18日,美国商人乔治·

麦卡尔前往英国洽谈一笔业务,下列行为他能够做到的是:

A.出发前他给客户发了一份电报B.他预定了去英国的船票

C.因时间关系,他后来改乘飞机D.他给客户送了一台笔记本电脑

9.1945年8月美国向日本的广岛和长崎各投下一颗原子弹,平民伤亡惨重。

爱因斯坦听到消息后说:

“人类打开了潘多拉这个魔匣”。

那么,打开这个“潘多拉魔匣”的钥匙是:

A.牛顿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B.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C.爱因斯坦的相对论D.网络信息技术

10.在一次宴会上,一位贵妇人问达尔文:

“您看我也是猴子变的吗?

”达尔文微笑着说:

“是的。

不过,您是一只漂亮的猴子变的!

”他俩的对话与达尔文的什么理论有关:

A.万有引力定律B.生物进化论C.相对论D.电磁感应原理

11.二战期间,美国研制了原子弹并用于实践;

1946年,美国制成了第一台计算机,最初是用来计算炮弹弹道的。

以上史实说明:

A.战争客观上加速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B.科技革命是战争的导火索

C.第三次科技革命加速了二战的爆发D.科技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 

12.第三次科技革命似惊雷闪电迅速席卷整个世界,其影响之大是以往任何一次都不可比拟的。

这次科技革命最为突出的核心技术是:

13.工业革命、第二次科技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的三次科技革命,它们的形同点是:

A.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B.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C.生物工程出现重大突破D.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三、材料解析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3分)

材料一:

宋朝海外贸易兴盛。

800多年前沉没在广东阳江市东平港以南约20海里外的宋代商船“南海一号”,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海上沉船中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

材料二:

“工业革命催化了国际分工,资本以其魔力无穷的巨掌将全世界卷入商品流通的大潮中,使一切国家的生产与消费成为世界性的。

过去那种地方和民族的自给自足的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相互往来和各方面的相互依赖所代替了。

――《共产党宣言》

材料三: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产生发展,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骤然缩短,整个世界紧缩成一个“村落”――地球村的概念由此产生……地球村的概念也同样意味着全球是一个有机的系统,而不只是两百多个国家与地区的大拼盘。

(1)材料一中“南海一号”可以使用什么来确定航向?

这一发明对近代欧洲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3分)

【答案】指南针;

(1分)为新航路开辟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条件;

(1分)促进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1分)

(2)说出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

依据材料二,分析说明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世界的影响。

(4分)

【答案】第一次工业革命:

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或“蒸汽时代”。

(1分)第二次工业革命:

电力的广泛应用或“电气时代”。

(1分)资本主义工业国抢占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1分)形成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3)列举三次科技革命中,促进“地球村”形成的成果各一例。

【答案】第一次工业革命:

蒸汽机车、汽船。

(1分)(任举1例即可)

第二次工业革命:

汽车、飞机、电报、电话。

第三次科技革命:

移动电话、电子计算机、国际互联网。

(4)依据材料三,指出当今世界经济呈现什么趋势?

形成这一趋势的主要推动力是什么?

中国应如何应对当前国际经济形势?

【答案】经济全球化;

(1分)科技创新或科技革命的推动。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1分)中国应制定防范风险的有效政策,引进国外的投资、技术和学习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

(答题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1分)

15.阅读下列材料:

请回答:

(1)从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进行分析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

请结合以上材料分析第三次科学技术的特点?

(2)结合史实,总结规律是提高思想认识的重要途径。

请结合史实谈谈科学技术的重要性。

(3)鉴往知来,学以致用是历史学习的重要目的,请谈谈该怎样抓住科技革命的机遇?

【答案】

(1)材料一:

(2)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发展最重要的推动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3)在新科技革命面前,世界各国都面临机遇和挑战,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大力发展高新科技,努力发展科技教育事业,积极利用新的科技成果,增强综合国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坚持改革开放,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引进世界先进科技,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作为青年学生,要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