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七单元第19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作业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436392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3.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七单元第19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作业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七单元第19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作业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七单元第19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作业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七单元第19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作业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七单元第19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作业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七单元第19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作业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七单元第19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作业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七单元第19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作业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七单元第19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作业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七单元第19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作业Word文件下载.docx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七单元第19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作业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七单元第19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作业Word文件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七单元第19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作业Word文件下载.docx

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中国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建成

C.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

D.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罗布泊成功爆炸,中国由此跨入核国家行列,加强了国防建设,对保卫世界和平的重大贡献,故A项正确;

1958年中国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建成,与材料强调原子弹的意义不符,故B项错误;

1967年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

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A

4.1970年4月28日,阿尔及利亚《人民报》评论说:

“被自由世界‘抛’在联合国之外的中国人民……在短期内实现了巨大的技术革命,《东方红》威严、壮丽地为之戴上了皇冠。

”中国取得的这一“科技成就”(  )

A.说明四维时空和物质的分布相联系

B.正式成为人类宇航事业的伟大开端

C.标志着我国开始跨入核国家行列

D.使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东方红》乐曲随着卫星响彻宇宙,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

5.钱学森说:

“谁掌握了科技进步的制高点,谁就掌握了发展国民经济的制高点,谁就可以在以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国际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取得的科技成就产生的作用不包括(  )

A.极大地振奋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B.发展国民经济,增强了综合国力

C.提高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在以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国际竞争中,我国处于领先地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取得了重大的科技成就,但就整个综合国力来看,我国并不处于领先地位,所以D项表述错误,符合题意。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题目。

材料一 这次成功的试验,标志着我国国防现代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这对帝国主义核垄断、核讹诈的政策是一个有力的打击。

——中共中央贺电

材料二 中国首次发射的载人航天飞行器,它表明中国是继美国和俄罗斯后第三个能实现载人航天的国家,也体现出中国的载人航天技术已经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材料三 世界主要有核国家从研制成功原子弹到研制成功氢弹的时间表:

国家

美国

苏联

英国

中国

时间

7年4个月

4年

4年7个月

2年8个月

(1)依据材料一的内容判断,这是党中央为哪一试验发出的贺电?

(2)材料二指的是哪一事件?

这一事件有什么重大意义?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

试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你能得到哪些认识?

(1)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2)事件:

中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意义:

标志着中国的航天科技步入世界先进行列,是我国科技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将为中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成为带动高新技术及相关领域发展的强大动力。

(3)现象:

中国核武器的研制速度最快,所用时间最短。

原因:

汲取了相关的国际科研成果;

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科学家的奉献精神。

(4)科技对一个国家国际地位的提高、综合国力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要有为祖国科技发展无私奉献的精神。

基础巩固

1.毛泽东在1958年6月的军委扩大会议上指出:

“原子弹,没有那个东西,人家就说你不算数。

那么好,我们就搞一点。

搞一点原子弹、氢弹、洲际导弹,我看有10年工夫完全可能。

”毛泽东提出搞一点原子弹的直接的国际因素是(  )

A.20世纪初物理学理论的提出

B.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

C.美苏等国家对原子弹的垄断

D.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20世纪初物理学理论的提出是原子弹产生的理论基础,并非毛泽东提出搞一点原子弹的国际因素,故A项错误;

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于20世纪40年代,故B项错误;

为打破国际上美苏等国家对原子弹的垄断,毛泽东提出搞一点原子弹,故C项正确;

我国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且属于国内因素,故D项错误。

2.1960年,联邦德国议员施万写信给中国驻波兰大使,希望中国政府能够通过放弃爆炸原子武器来申明在国际事务中的共同决定权,该建议被中国婉拒。

这主要在于,中国发展原子武器(  )

A.打破美苏垄断空间技术B.保证我国社会长期稳定

C.实现我国科技飞跃发展D.利于提升我国国际地位

“希望中国政府能够通过放弃爆炸原子武器来申明在国际事务中的共同决定权”不能体现与美苏争夺空间的要求,故A项错误;

“1960年,联邦德国议员施万写信给中国驻波兰大使,希望中国政府能够通过放弃爆炸原子武器来申明在国际事务中的共同决定权,该建议被中国婉拒”没有涉及我国社会的稳定问题,故B项错误;

“爆炸原子武器”不代表我国科技飞跃发展,故C项错误;

根据所学可知,中国发展核武器有利于提升我国的国防力量、国际地位,故D项正确。

3.下框内是新华社对我国某一项科学技术成果发表的评论。

根据评论内容和所学知识判断这一科学技术成果应该是(  )

B.中国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

C.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投入国际市场

D.中国“神舟五号”飞船成功发射

材料强调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又一丰硕成果”,可知这一科学技术成果出现在“文化大革命”时期。

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不符合时间限制,故A项错误;

1970年中国成功地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送入预定轨道,符合时间限制,故B项正确;

C项出现在改革开放之后,故C项错误;

D项出现在2003年,不符合时间限制,故D项错误。

B

4.“霹雳蘑云上碧空,火球赤日喜相逢。

昆仑狮醒仰天吼,扬子龙腾动地风。

自古知兵非好战,而今仗剑镇枭雄。

紫烟隐约方程式,青史明标科技功。

”诗中描述的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

A.打破了美国和苏联的核垄断

B.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航天大国

C.宣告中国进入航天时代

D.反映了“大跃进”时期科技领域的浮夸现象

根据材料“霹雳蘑云上碧空,火球赤日喜相逢”可知其指的是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其打破了美国和苏联的核垄断,故A项正确;

材料与中国的航天事业发展无关,故B项错误;

材料与中国进入航天时代无关,故C项错误;

材料是成就而非主观臆想的“大跃进”,故D项错误。

5.中国农业科学家袁隆平成功培育出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的籼型杂交水稻,当时中国正值(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

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新时期

根据所学,1973年,袁隆平育成了中国第一个强优势杂交组合“南优2号”。

正值1966—1976年“文革”时期,故C项正确,A、B、D三项错误。

6.《我国经济建设的历史经验》文章中提道:

“中国的经验第一条就是自力更生为主。

我们很多东西是靠自己搞出来的……这样,就可以振奋起整个国家奋发图强的精神。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科技成就中,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

A.首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B.掌握载人航天技术

C.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D.成功培育杂交水稻

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的发射成功,与材料中“改革开放以来”不符,故A项错误;

从1999年起,“神舟”号飞船在经过4次无人飞行成功试验后,于2003年载着宇航员杨利伟升上了太空,与材料中“改革开放以来”相符,故B项正确;

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与材料中“改革开放以来”不符,故C项错误;

1973年,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号,与材料中“改革开放以来”不符,故D项错误。

7.有科学家在回忆录中指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的科研活动开展得很狭窄,只有地质学、生物学、气象学等学科进行了比较连续的科研活动。

”形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A.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封锁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科技水平落后基础薄弱

C.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未援助

D.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的科研经费难以得到落实

题干提及我国的科研活动开展狭窄,与资本主义的封锁关系不大,故A项错误;

题干显示我国科研活动少,而原因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科技水平薄弱,故B项正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苏联对我国各项建设进行了援助,故C项错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科研经费难以得到落实,无史实支撑,故D项错误。

8.“21世纪将是中国的世纪。

”搜狐网CEO张朝阳感慨地表示:

“当时在美国的时候,也看过许多纪录片,什么阿波罗登月等等,当时的感觉就是,美国真是太强大了。

那么,这一刻我想说的是,现在轮到中国了!

”与之有关的新中国科技成就是(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C.“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D.“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

本题关键信息为“21世纪”“阿波罗登月”“这一刻”。

A、B、C三项均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科技成就,不合题意;

“神舟五号”成功发射于2003年,是在21世纪,D项正确。

能力提升

9.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取得了“两弹一星”、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和籼型杂交水稻等一系列科技成就,其主要原因是(  )

A.政局长期稳定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B.政府高度重视和科学家的爱国热情

C.经济的快速发展创造了物质条件

D.科研工作者坚决抵制“文化大革命”错误

“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国的政局并不稳定,故A项错误;

我国之所以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取得一系列科技成就,主要是因为政府的重视并且有一大批爱国的科学家,故B项正确;

这一时期,我国的经济并未获得快速发展,故C项错误;

科研工作者并未坚决抵制“文化大革命”错误,故D项错误。

10.中国著名女药学家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没有博士学位、留洋背景和院士头衔,被戏称为“三无科学家”的屠呦呦,以“文化大革命”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就获奖引起人们深深的思考。

下列新中国科技成就与以上成就属于同一时期的是(  )

B.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中国首次实现

C.袁隆平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号

D.中国成功研制出第一台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的计算机

“文化大革命”时间为1966—1976年。

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A项错误;

1965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中国首次实现,B项错误;

1973年,袁隆平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号,符合题意,C项正确;

1983年,中国成功研制出第一台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的计算机,D项错误。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题目。

材料 中国共产党顺应世界科技发展的潮流,制定正确的科技战略,推动中国科技现代化的大力发展和科技大国的成长,并由此奠定了中华民族走向繁荣昌盛的不朽基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果断作出发展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即“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把原子能、火箭和电子计算机等高科技列为发展重点。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两弹一星”先后研制成功。

20世纪80年代以来,根据世界高科技发展趋势,面对高技术领域激烈的国际竞争,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陈芳允4位科学家联名上书中共中央,提出跟踪研究世界高新技术动向、发展中国高新技术的建议。

国务院立即组织200多位专家研究制定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

因该计划于1986年3月提出,所以称“863计划”。

“863计划”在许多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部分成果向商品化、产业化方向延伸,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高新技术取得的主要成就,并分析其影响。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80年代实施“863计划”的历史背景,并说明其影响。

(1)成就:

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1967年6月,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1964年6月,中国发射第一枚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1966年10月,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1970年,“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将“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送入太空轨道。

1975年11月成功发射返回式遥感卫星。

1973年,袁隆平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号”。

(“两弹一星”回答合理即可)

影响:

“两弹一星”等高新科学技术成果最先应用于军事领域,增强了中国的国防能力;

袁隆平杂交水稻的研究成果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为世界农业科技做出了重大贡献。

(2)背景:

改革开放增强了国家实力;

世界高技术领域竞争激烈;

跟踪研究世界高新技术动向、发展中国高新技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