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的牛肉现象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439783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54.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浒传中的牛肉现象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水浒传中的牛肉现象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水浒传中的牛肉现象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水浒传中的牛肉现象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水浒传中的牛肉现象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水浒传中的牛肉现象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水浒传中的牛肉现象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水浒传中的牛肉现象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水浒传中的牛肉现象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水浒传中的牛肉现象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水浒传中的牛肉现象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水浒传中的牛肉现象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水浒传中的牛肉现象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水浒传中的牛肉现象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水浒传中的牛肉现象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水浒传中的牛肉现象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x

《水浒传中的牛肉现象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浒传中的牛肉现象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水浒传中的牛肉现象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x

”武松道:

“好的切二三斤来吃。

”酒店家去里面切出二斤熟牛肉,做一大盘子将来,放在武松面前。

之后,酒家又切了二斤熟牛肉,武松吃得口滑,只顾要吃。

第二十七回,母夜叉孙二娘家的馒头,馅儿是黄牛做的。

在山寨中吃牛肉的情况在小说中出现得非常多。

例如,第三回,史进、朱武等人到少华山山寨中,杀牛宰马,摆下宴席;

第五回,桃花山上,“李忠、周通、椎牛宰马,安排筵席,管待数日”;

第十九回,“山寨里宰了两头黄牛,十个羊、五个猪,大吹大擂筵席”;

第二十回,晁盖做山寨之主时,“椎牛宰马,祭祀天地神明。

庆贺重新聚义”;

梁山泊打赢济州府差拨军官一干人马时“众头领大喜,杀牛宰马,山寨里筵会”。

在酒店、庄院里吃牛肉的场面也不少。

第二回“王教头私走延安府九纹龙大闹史家村”,王进与母亲逃走到史家村歇脚时,史太公叫庄客安排饭菜来与二位吃,没多时,就厅上放开条桌子,庄客托出一桶盘,四样菜蔬,一盘牛肉,铺放桌上。

第四回,鲁智深下山买酒肉吃,庄家却道:

“早来有些牛肉,都卖没了”,可见牛肉是多么的畅销啊!

第十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侯火烧草料场”,店家切一盘熟牛肉,烫一壶热酒,请林冲吃。

林冲又自买了些牛肉,又吃了数杯,就又买了一葫芦酒,包了那两块牛肉,留下碎银子,把花枪挑了酒葫芦,怀内揣了牛肉,叫声相扰,便出篱笆门,依旧迎着朔风回来。

看那雪到晚越下的紧了。

第三十五回“梁山泊吴用举戴宗揭阳岭宋江逢李俊”。

早看见岭脚边一个酒店,背靠颠崖,门临怪树,前后都是草房,去那树荫之下挑出一个酒旆儿来。

宋江道:

“我们走得肚饥,你这里有甚么肉卖?

”那人道:

“只有熟牛肉和浑白酒。

”宋江道:

“最好!

你先切三斤熟牛肉来,打一角酒来。

”第六十二回“放冷箭燕青救主劫法场石秀跳楼”,石秀听罢,走来市曹上看时,十字路口是个酒楼。

石秀便来酒楼上,临街占个阁儿坐了。

酒保前来问道:

“客官还是请人,只是独自酌杯?

”石秀睁着怪眼说道:

“大碗酒,大块肉,只顾卖来,问什么鸟!

”酒保倒吃了一惊,打两角酒,切一大盘牛肉,将来只顾吃。

石秀大碗吃了一回。

总之,《水浒传》整部小说中提到椎牛屠牛的情节有140多处,明确提出吃的是牛肉的有50多处,这个比例非常高。

而其它的明代小说中提到屠牛、食牛的比例却要低得多,如《西游记》所有的屠宰、吃食描写,只有一处提到“杀牛宰马”;

《金瓶梅》全书具体描写吃食种类的有41处,其中只有一处指明为牛肉;

《醒世姻缘传》吃食描写中没有一处指明为牛肉。

明代其它的短篇小说也是如此,如《警世通言》提到吃食活动22处,其中指明为牛肉的才两处,《醒世恒言》的这一比例为31:

3,《喻世明言》(《古今小说》)为20:

2,《初刻拍案惊奇》为16:

2,《二刻拍案惊奇》为15:

0。

可见《水浒传》中,牛及牛肉的频繁出现,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的现象。

2梁山好汉肆无忌惮大块吃牛肉的原因

牛是十二生肖中体积最庞大的,生活中人们常用“牛”来比喻多或者大。

牛也是我国古代六畜之一。

牛代表着勤劳、踏实与力量。

在古代生活中,牛用来运输,农耕,食用,具有重大的价值。

耕牛是古代社会最重要的耕种工具,它力量大,勤劳,肯干,好驯服,饲养成本相对低廉,深受老百姓喜爱,是老百姓不可缺少的帮手。

宋代农学家陈旉说:

“农者,天下之大本,衣食财用之所从处,非牛无以成其事耶!

较其轻重先后缓急,宜莫大于此也。

”既然耕牛对宋代农业经济如此重要,那么,究竟为什么在小说中梁山好汉们却如此深爱吃牛肉呢?

2.1造反就要吃牛肉

在古代小说中,革命造反的英雄们都喜欢吃牛肉,即使是牛魔王也不例外。

《西游记》中,牛魔王与孙悟空等结拜时,杀牛宰马,摆下筵席以庆祝结义,准备团结起来与玉皇大帝作对,共举大业。

这种吃牛肉的行为是一种革命行为,对当时的统治者来说也是造反的行为。

在《水浒传》中,好汉们大吃牛肉,这与当时朝廷的规定是不相符的。

在北宋,由于天灾人祸,牛的数量逐年减少,据康弘先生统计,在两宋统治320的时间里,发生水患465次,旱灾382次,蝗灾108次,大的瘟疫40次。

每一次大的灾荒对牧牛业而言都是极大的灾难。

如,乾德二年(964年)七月,泰山大水,“坏民庐舍数百区,牛畜死者甚众”。

天圣三年(1025年)八月,汝、颍之间遭遇大水,“冲注牛舍,虽有原田,无牛耕种”。

在自然灾害中,瘟疫是牧牛业的最大杀手,“耕牛疫疬殊甚,至有一乡一里靡有孑遗者”。

湖北的一次牛疫导致“牛死者十八九”。

就是那些牧牛业比较发达的地区如果发生这种瘟疫,也会出现农田无牛耕垦的现象。

元佑七年(1092年),浙西饥疫大作,苏、湖、秀三州到处出现“有天无人,有人无粮,有粮无种,有种无牛”的悲惨境地。

另外,人为的因素也导致牛的数量下降,如景德元年(1004年),“河北经寇乏耕牛”;

北宋末年,“民间遭罹兵火,耕牛宰杀殆尽”;

绍兴十一年(1141年)寿春府、庐、濠、滁州、无为军等地遭金军掳掠,“民间耕牛多被杀掳”。

为了保护耕牛,宋朝廷出台了许多措施和法令政策大力禁止屠牛。

比如:

朝廷明确立法禁止杀牛,宋初,杀牛罪可致死。

《宋刑统》中规定“今后应有盗官私马牛杂畜而杀之,或因仇嫌憎嫉而潜行屠杀者,请并为盗杀。

如盗杀马牛,头首处死,从者减一等……如有盗割牛鼻,盗斫牛脚者,首处死,从减一等,创合可用者,并减一等,如盗割盗斫至三头者,虽创合可用,头首不在减死之限。

”“今后故杀官私马牛者,请决脊杖二十,随处配役一年放。

杀自己马牛及故杀官私驼骡驴者,并决脊杖十七放。

”既然法律禁止杀牛,那么《水浒传》中这么多牛肉从哪里来的?

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梁山好汉杀奸人,放火烧不干净之地,打劫不义之财,这些粗暴的行动当然要配上一顿让人大快的食物。

《水浒传》是以造反为题材的小说,梁山好汉们敢于打破朝廷的法律禁令,既然他们是造反,在行动上烧、杀、抢、劫已经造反了,那么在饮食上自然也要吃朝廷禁止的食用的牛肉。

就这样,梁山好汉们都变成了“牛肉爱好者”,时不时就大块吃肉,大碗喝酒。

而且多数时候吃的大块肉都是朝廷禁止的牛肉,公然表现对于朝廷的法律,对于朝廷的不满与反抗。

在《水浒传》里面,梁山好汉们对法律,对朝廷的不满与反抗表现得十分明显。

正规合法的肉店一般都悬挂经营猪肉、狗肉等,但不经营牛肉。

鲁智深拳打镇关西这一章节中,郑屠户的肉店,也仅仅是悬挂了三五片猪肉出售;

梁山的耳目旱地忽律朱贵的酒店公开卖牛肉;

母夜叉孙二娘公然标榜:

“我家馒头,馅料是黄牛的。

”湖荡深处的石碣村酒店宰杀黄牛,供应“花糕也似好肥牛”;

江州浔阳楼不卖牛肉只有羊肉。

卖牛肉的多半是开在偏僻处的黑店。

揭阳岭上催命判官李立的酒店卖牛肉给过往客人作下酒菜;

有身份地位的人,一般不屠杀牛,比如托塔天王晁盖的晁家村、小旋风柴进的庄院、及时雨宋公明的宋家村等虽然都是以“仗义疏财、接揽英雄好汉”闻名天下,但是接人待客都仅是“杀羊宰猪”、“杀鸡宰鸭”,并不宰牛款待客人。

敢于在自己家中宰牛的都是地方豪强,如没遮拦穆弘的穆家庄、九纹龙史进的史家庄、与梁山泊为敌的祝家庄等。

巧合的是,《三国演义》里面提到的斩马屠牛的场面也不少,跟《水浒传》相差无几。

这就与前文说到的革命造反的英雄喜欢吃牛肉这一点相一致。

一方面是因为《三国演义》讲战乱时期的英雄聚义,另一方面则因为《三国演义》里犒劳三军的情节比较多,需要用吃牛肉的情节来表现无所畏惧的豪迈气概。

《水浒传》中好汉结义聚义的时候都大用牛肉摆宴席。

《三国演义》中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的时候,宰白马、乌牛祭祀天地。

另外,《西游记》中也有一处讲到杀牛宰马的情节:

孙悟空得到如意金箍棒后,与牛魔王等七弟兄结交时,杀牛宰马大摆宴席。

孙悟空这是准备跟玉皇大帝争斗,想造反了,所以要大吃牛肉。

尽管孙悟空结义的兄弟里面有牛魔王,但是为了战斗为了造反,还是得吃牛肉。

显然,《水浒传》中,好汉们敢于大吃朝廷禁止的牛肉,在饮食上已经在造反了。

2.2吃牛肉添力壮体

中医认为,牛肉有补中益气、滋养脾胃、强健筋骨、化痰息风、止渴止涎的功效。

寒冬食牛肉,有暖胃的作用。

牛肉中的肌氨酸含量比其它任何食品都高,这使它对增长肌肉、增强力量特别有效。

记得电影《中华英雄》中李连杰饰演的小杰与美国一军队军官搏斗,两人在身形上形成了强大的反差,美国人似庞然大物,他们高大、壮实。

而现实中,新闻报道国家领导人会晤时,我国领导人从身高来看总是比较矮的。

据2010年12月15日结束的第二十一届中美商贸联委会报告我国人均牛肉消费量约为4.7公斤,而世界人均牛肉消费量约为10公斤,美国人均牛肉消费量高达40多公斤,居世界各国人均牛肉消费前三名。

一般来说,美国人三餐中至少一餐是吃的牛肉。

这也是美国人长得高大壮实的原因之一。

回过头来我们看《水浒传》108好汉中,谁不是精神饱满呢?

大多数梁山好汉长得都壮实、威武。

好汉们绝大多数都是武者,吃牛肉能强身健体,就算他们中有不会武功的,也没有谁疾病缠身。

牛肉对武者的作用非常大,在《水浒传》中,武松、鲁智深、林冲身上表现得特别突出。

武松,在小说中算是一个牛肉爱好者,过景阳冈时,武松下着酒前后吃了四斤熟牛肉,再看武松“身躯凛凛,相貌堂堂。

一双眼睛射寒星,两弯眉浑如刷漆。

胸脯横阔,有万夫难敌之威风。

语话轩昂,吐千丈凌云之志气。

心雄胆大,似撼天狮子下云端。

骨健筋强,如摇地貔貅临座上。

如同天上降魔主,真是人间太岁神,浑身上下有千百万斤神力。

”鲁智深,也是一个牛肉爱好者,他在五台山时,多次下山寻酒肉吃。

第五回,鲁智深在刘太公处吃了一盘牛肉并些酒食,都吃光了,“太公对席看见,呆了半晌”。

鲁智深生得身长八尺、腰阔十围、面圆耳大、鼻直口方,腮边一部络腮胡须,为人粗犷急躁、嫉恶如仇,好打抱不平。

林冲,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武艺高强,生得豹头环眼,燕颔虎须,身长八尺,有万夫不当之勇。

林冲又是一个牛肉爱好者,看守草料场时去买酒肉,店家切一盘熟牛肉,烫一壶热酒,请林冲吃。

林冲又自买了些牛肉,又吃了数杯,就又买了一葫芦酒,包了那两块牛肉,留下碎银子,把花枪挑了酒葫芦,怀内揣了牛肉,离了去。

上梁山路上,林冲让酒保先切二斤熟牛肉来。

还有李逵等人,都是水浒好汉中的牛肉爱好者。

而这些人,也是大块吃牛肉的典型代表,他们都有几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身强体壮,武功超凡,刚正不阿。

山东梁山一带有练武传统,盛产武术人才,大食牛肉有助于他们强健体格。

而这些练武者也喜欢吃牛肉,以增添力量。

看《水浒传》中智多星吴用,他是文者,他就不像武者那样喜好牛肉。

文中提到智多星吴用吃牛肉的地方寥寥无几。

2.3受地理环境的影响

《水浒传》讲述的宋江起义的故事集中发生在山东梁山一带。

如下图记载的位置,梁山位于山东省西南的平原上,西邻黄河,东面京杭大运河,北望东平湖。

据清人顾祖属《读史方舆纪要》卷三十三“东平州”记载:

“梁山,在(东平)州西南五十里,接寿张县界。

本名良山,(西)汉梁孝王常游猎于此,因改为梁山。

《史记》‘梁孝王北猎良山’是也。

山周二十余里,上有虎头崖,下有黑风洞。

山南即古大野泽。

宋政和中,盗宋江保据于此,其下即梁山泊也”。

梁山的北面,与黄河下游平原相连。

公元944年,黄河在滑州决口,河水东漫数百里,积水环绕着梁山,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湖泊。

据《宋史河渠志》载:

北宋天禧三年(1019),黄河再次在滑州决口,水泊面积继续扩大。

这些记载和《水浒传》里的叙述基本吻合。

下面这幅地图是宋江起义的地点图。

从地图上看,宋江起义主要活动在山西、河北、陕西、河南、湖北、安徽、江苏、山东等地。

据张世镕统计,《水浒传》中梁山108好汉,北方人占了一半多,其中山东28人,山西8人,河南16人,河北10人,陕西3人。

宋元时,我们北方地区有许多游牧民族,他们的生活饮食习惯自然影响着我们汉族。

这些游牧民族以契丹、党项、女真、蒙古为主,游牧民族居住漂移不定,迁徙频繁,他们主要放牧牛、羊、马等牲畜。

这些牲畜也就成了他们赖以生存的物质资料。

契丹人“行则骑马,食牛羊之肉酪而衣其皮”,党项人“蓄犛牛、马、羊,以供其食”,乌桓人“食物以马、牛、羊肉居多,嫁娶时以牛、羊为‘聘书’”。

他们的这种饮食习惯对北方人的影响比较深刻。

梁山好汉们喜欢吃大块牛肉,和这些游牧民族的饮食习惯是一致的。

而且,北方多是我国气温比较低的地区,气候相对比较恶劣,严冬比较长,人们需要补充充足的热量以抵御、驱除外界的严寒。

而且因为气温极低,北方地区蔬菜比较少,肉类比较多,牛好饲养,随着契丹、女真、蒙古等游牧民族入主中原和统一中国,这种饮食喜好就带到了汉人的日常生活中。

梁山好汉们大块吃肉正体现了宋元时期华北地区特别是山东地区的饮食风尚。

大块吃肉多指吃大块的牛肉,煮牛肉记载于宋代文献中,至今仍是梁山民间的下酒菜。

在华北地区,在山东梁山,吃牛肉已经成为了民间的一种饮食风尚。

2.4犒劳军队

前面提到了古代法律禁止杀牛,自然也不准吃牛肉,但是牛肉可以给军队吃,并且慰问、犒劳军队必须用牛肉。

春秋时期“弦高献牛”的故事说:

秦国前去偷袭郑国,郑国商人弦高赶着牛去卖,正好碰到秦国来袭的军队,就假装说自己是郑国国君派来迎接秦国军队的人,还将自己赶去卖的牛送给秦军说是郑国慰劳秦军的礼物。

就这样,秦军本来是去偷袭郑国的,郑国商人将牛送给秦军以慰劳秦军,这让秦军以为郑国知道他们是去偷袭的,已经早有准备,所以秦军返回了秦国。

以后历代一直到清朝,基本上凡是战争,出征前,君王犒劳军队都用牛肉和牛酒,凯旋归来之后,国家都会椎牛宰马大肆庆祝。

《三国演义》中写战争的场面非常多,提到屠牛、吃牛肉的地方占了整部小说吃食活动的29%,提到吃牛肉、屠牛的地方几乎都是犒劳军队的。

《水浒传》也是一部描写战争的小说,小说中梁山好汉出征的次数非常多,每次胜利了山寨里都会杀牛宰马,大摆筵席,连日庆祝。

2.5明皇帝不吃“猪”

明朝的创始人是朱元璋。

朱元璋自幼生活贫寒,父母兄长均在瘟疫中死去,无依无靠,后来朱元璋进入皇觉寺(位于凤阳城西门外),做了小沙弥,在寺里打杂过生。

入寺后不到两个月,由于年荒寺庙难以维持,寺主遣散寺里僧人,朱元璋只有背井离乡四处为僧。

建国后,朱元璋十分忌讳“光”、“秃”等字,不喜欢与“僧”字相关的字眼。

朱元璋参加过红巾军,不喜欢“贼”、“寇”等字眼。

后来朱元璋大兴文字狱,禁止老百姓养猪,不准百姓吃猪肉,就因为“猪”和“朱”同音。

此后,明朝就有不准吃猪肉这一不成文的规定,猪肉就成了一种忌讳。

另外,有野史记载明朝的帝王信仰伊斯兰教,在朝廷推行伊斯兰教教律。

禁止饮酒、禁止食用猪肉是伊斯兰教的基本教律。

明朝皇帝对禁止饮酒、禁止食用猪肉这两条禁律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朱元璋登基后敕建清真寺于南京、西安及滇、闽、粤等地区。

南京清真寺赐名“净觉寺”落成后,并御制至圣《百字赞》赐清真寺,《百字赞》收录于清代刘智著作《天方至圣实录》内,全文如下:

“乾坤初始,天籍注名,传教大圣,降生西域,受授天经,三十部册,普化众生,亿兆君师,万圣领袖,协助天运,保庇国民,五时祈佑,默祝太平,存心真主,加志穷民,拯救患难,洞彻幽冥,超拔灵魂,脱离罪业,仁覆天下,道冠古今,降邪归一,教名清真,穆罕默德。

至贵圣人。

”《百字赞》赞颂了真主和穆圣,并褒扬了伊斯兰教,如果对伊斯兰教没有感情和深刻的认识,便写不出如此杰作。

朱元璋信仰伊斯兰教,《明史》卷一载:

“初,太祖克婺州,禁酿酒,大海子首犯之。

太祖怒。

欲行法,时大海方征越。

都事王恺请勿诛,以安大海心,太祖曰:

‘宁可使大海叛我,不可使吾法不行。

’竟手刃之。

”禁止酿酒是从根本上杜绝饮酒。

明大祖为了禁酒,亲手杀了大将胡大海的儿子,可见其执法之严。

大海的儿子是回民,他既违反了教法,又违反了军法,所以明太祖毫不容情,从严惩处。

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明朝皇帝对伊斯兰教教律的重视。

明武宗禁止民间养猪、食猪肉,这是明代众总所周知的大事件。

《明书•武宗本纪》载:

“正德十四年九月,上次保定,禁民间畜猪,著为令。

”《皇明实录》载:

“上巡幸所至,禁民间畜猪。

远近屠杀殆尽。

田家有产者,悉投诸水。

”明末沈德符的《野获编》载:

“兵部左侍郎王,抄奉钦差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后军都督府太师镇国公朱钩帖;

照碍养豕宰猪,固寻常通事,但当爵本名,又姓字异音同,况食之随生疮疾,深为未便。

为有谕地方,除牛、羊等不禁外,即将豕牲不许喂养及易卖宰杀。

如若故违,本犯当房家小发极边,永远充军。

”此禁令于正德十四年十二月(1519年)在南京发布。

这禁猪令一出,当时南直隶、山东等地的老百姓被迫宰杀所养的猪,连小猪也都要埋掉,明武宗在仪真(今江苏仪征)祭孔时,没有猪用来祭奠,只得用羊头替代猪头来供奉孔老夫子。

文中提到的“镇国公朱”是武宗化名,“但当爵本名(武宗为猪年所生),又姓字异音同,况食之随生疮疾”等论乃是虚构托词。

清代俞正燮《癸巳有稿》对武宗禁食猪肉解释说:

“其豹房实多回人……怂恿之,托云国姓朱,武宗亥生,故有此钧帖。

”《野获编》和《艺梅珠蘑》中的《武宗外记》云:

“明时回回人给事宫廷者甚多,武宗曾纳回回女为妃。

  从这些资料看,明朝禁食猪肉的原因就清晰了。

不吃猪肉,在《大明英烈传中》有七十二家回王的说法,而且在小说中称伊斯兰教为清真贵教,吃的是全羊酒席。

《水浒传》创作于元末明初,受到时代的影响也是有一定可能的。

所以在小说中自然也就少有提及“猪”肉了,而把猪肉改成了“牛肉”吧。

2.6施耐庵的牛肉情结

据野史记载,《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不仅是一名小说家,而且是一条武艺高强、见义勇为的好汉。

有轶事记载施耐庵曾经暴打恶霸:

明朝初年,施耐庵在茶山上游玩时碰到一个恶霸抢夺农夫采摘的茶叶。

他气愤地上前阻止,恶霸见施耐庵气势汹汹,只好偷偷地溜跑了。

之后,这个恶霸打听到施耐庵的住所,请了一帮打手,围住施耐庵便一哄而上,其中的一个黑脸大汉,手举木棒朝施耐庵的头劈去,施耐庵迅速侧身扭头,躲过棒锋,继而双手抓住了木棒,同时飞起右脚,正好踢在黑大汉的小腹上,那黑大汉便滚出一丈多远。

施耐庵拿起夺来的木棒,一阵旋风般的横扫,吓得那帮打手各自狼狈地躲开了。

还有一次,施耐庵棒打无赖。

有一年元宵节,施耐庵在街上观看花灯。

恰巧遇到看见一个恶少当街调戏一名妇女。

当时施耐庵右手将那恶少提起,然后像摔死狗似的将那恶少摔在地上。

那恶少吓得连连磕头求饶,施耐庵才饶了他。

可第二天,恶少纠集了七八个无赖前来报复。

施耐庵不慌不忙地取出铁棒一挥,便将身旁的一棵大杨树打断。

无赖们见到这一情景,知道是遇上了高手,一群人慌乱的四处逃窜了。

后来,施耐庵在写《水浒传》时,就将这段亲身经历融进鲁智深在大相国寺降伏众泼皮的情节中去了。

照这样的记载,作者在文中大写特写好汉们不离酒肉就情有可原了。

他与武松、林冲、李逵这些牛肉爱好者一样,武艺高强,正直,爱打抱不平。

这样一来,自然对牛肉情有独钟了。

而小说总会体现作者的思想和爱好,如此,作者在文中提到牛肉就多了起来。

3牛肉在《水浒传》中的作用

牛肉在《水浒传》中出现的频率如此之高,对小说所起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小说中牛肉与酒的完美结合,展现了《水浒传》的酒肉豪情,塑造了108水浒豪杰;

牛肉在《水浒传》各次聚义与造反活动中起到了承接的作用,推动了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

同时,牛肉在小说中也是底层老百姓的憧憬与向往。

3.1牛肉衬托酒,突出酒肉的作用

酒肉酒肉,酒不离肉,肉不单酒。

《水浒传》中的英雄豪杰都离不开酒。

全书一百二十回中,说到酒、喝酒、醉酒的有112回,酒在小说中被赋予特别的意义和审美价值。

而牛肉作为一道下酒菜,更衬托出酒的魅力,使酒上升为一种艺术,继而升华为一种酒文化。

牛肉与酒的搭配在衬托氛围,展现人物性格特征,影响小说故事情节发展等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而牛肉与酒的完美搭配就形成了小说中的酒肉豪情。

酒肉豪情,大碗喝酒时少了大块吃肉,这就没有了豪情,光吃牛肉没有酒,豪情也无从谈起。

《水浒传》中,有牛肉的地方一定会有酒,大块吃肉的时候一定又大碗喝酒。

牛肉与酒一起,更好地体现了好汉的硬汉性格和豪情。

《水浒传》中的好汉们再行动上杀奸人、烧不干净的是非之地、抢夺不义之财,他们这是在以暴制暴。

好汉们性格同而不同,他们的共同之处就是平时喜欢吃牛肉,打抱不平的时候也喜欢吃牛肉。

吃好喝好了也充满壮志雄心。

小说用牛肉和酒衬托出了激情万丈的英雄气概,衬托出了豪杰的江湖快意。

整部小说,只要英雄好汉以暴力形式解决问题之前大多会出现好汉们大吃牛肉。

武松景阳冈打虎吃了三四斤牛肉,喝了十八碗酒。

林冲手刃陆虞侯,吃肉喝酒,消除心中的郁结,真是酒肉泯恩仇啊。

《水浒传》中有许多打仗的情节,凯旋归来之后,都会杀牛宰马犒劳将士。

第五十一回,“梁山泊聚义厅上,晁盖、宋江并众头领与扑天雕李应陪话,敲牛宰马,做庆喜筵席,犒赏三军,并众大小喽啰筵宴,置备礼物酬谢”。

酒中自有千人面,作者通过对一百零八豪杰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描写,展示了一百零八种悬殊的性格,酒肉的艺术文化性显而易见。

《水浒传》中的酒肉活了起来,与英雄好汉融为一体。

酒肉成就了水浒豪杰,使其荣升为英雄。

可以说《水浒传》塑造了好汉豪情,而好汉的豪情也因为《水浒传》而表现得淋漓尽致,水浒的酒肉也因为水浒英雄而充溢了艺术魅力。

3.2牛肉推进小说情节的发展

《水浒传》中,牛肉串联起了英雄好汉的聚义造反活动,推动了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

《水浒传》的聚义场面数不胜数,每一次聚义总会杀牛宰马。

小说聚义祭祀的描写多会提到牛。

在《西游记》里牛魔王、孙悟空等七兄弟聚义结盟时也是杀牛宰马,尽管牛魔王在其中,也不会去掉宰牛。

在《三国演义》中刘备、关羽和张飞三人在桃园结义时,备下乌牛白马,祭告天地,焚香再拜,结为异姓兄弟。

牛是我国古代六畜之一,是祭祀佳品。

六畜中最常用的是牛、羊、猪,鱼、兔等野味有时也用来祭祀。

古代天子祭祀用牛、羊、猪,王公大臣祭祀降一级,不用牛,有时只用羊。

在古代最隆重的祭祀都要用牛肉,如皇帝祭祀天、地、祖先时就必须用全牛。

而民间重要的盟约也会用牛马作为祭品,尤其是“举义”、“聚义”都会以牛为供品。

根据左丘明《国语楚语下》卷十八记载:

“天子举以大牢,祀以会;

诸侯举以特牛,祀以太牢;

卿举以少牢,祀以特牛;

大夫举以特牲,祀以少牢;

士食鱼炙,祀以特牲;

庶人食菜,祀以鱼。

”古代皇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