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兴丰小学文明礼仪培养计划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442967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8.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秋季兴丰小学文明礼仪培养计划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秋季兴丰小学文明礼仪培养计划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秋季兴丰小学文明礼仪培养计划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秋季兴丰小学文明礼仪培养计划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秋季兴丰小学文明礼仪培养计划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秋季兴丰小学文明礼仪培养计划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秋季兴丰小学文明礼仪培养计划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秋季兴丰小学文明礼仪培养计划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秋季兴丰小学文明礼仪培养计划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秋季兴丰小学文明礼仪培养计划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秋季兴丰小学文明礼仪培养计划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秋季兴丰小学文明礼仪培养计划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秋季兴丰小学文明礼仪培养计划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秋季兴丰小学文明礼仪培养计划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秋季兴丰小学文明礼仪培养计划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秋季兴丰小学文明礼仪培养计划Word下载.docx

《秋季兴丰小学文明礼仪培养计划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季兴丰小学文明礼仪培养计划Word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秋季兴丰小学文明礼仪培养计划Word下载.docx

检测考核学生对礼仪的认知、行为能力。

(二)研究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

文明礼仪教育是道德启蒙教育。

应根据教育学与心理学原理作为实践的理论依据。

在要求上要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与心理特点。

2、示范性原则:

小学生文明礼仪行为是有极强仿效性,因此特别要求老师与家长要起示范作用,并树立学生榜样进行示范。

3、渗透性原则:

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不是孤立的,它要通过各学科、多角度、多渠道地进行渗透教育。

4、实践性原则:

文明礼仪教育要让学生在具体行为实践中提高学生认识水平,而不是只凭空洞的说教。

5、可操作性原则:

课题中选择的内容、要求、方式、方法、手段途径都力求做到操作简便、行之有效。

三、操作过程和具体措施

(一)操作体系的构建

在文明礼仪体系构建中,我们以校园礼仪为起点,然后将文明礼仪在校园与进家庭,走向社会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并不断细化,开展一系列活动。

我们将文明礼仪教育分为三个阶段来推进。

第一阶段:

宣传发动,初见成效阶段

本阶段以“校园礼仪”为重点,通过召开动员会、雏鹰电台、印发资料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的宣传发动,使全校上下形成一种讲文明、讲礼仪的氛围。

因小学1——6年级学生的年龄差距较大,小至7岁,大至12岁,学生年龄层次的不同,他们的心理特点也不同,行为要求也各有差异。

因此,我们根据小学生不同的年龄段的特点,制定出不同年段、不同内容与不同要求的“文明礼仪”评比条件,让全校同学都按照礼仪标准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一、二年级以基础校园文明礼仪为基点,主要培养学生从使用简单的“文明礼貌”用语开始,养成良好的语言、行为习惯。

三、四年级在一、二年级教育的基础上增加家庭礼仪方面的要求。

五、六年级再增加社会交往,待人接物方面的礼仪要求。

根据这些标准,在全校开展“文明礼仪标兵”和“文明礼仪示范班”的评选活动,学校通过表彰优秀、树立榜样等模范作用,以点带面,实现全校学生文明素质的提高。

让“文明礼仪”之花在我们校园里悄然开放。

2、第一阶段评比方式

评比分个人和集体两个项目,即“文明礼仪标兵”和“文明礼仪示范班”。

每学期评比两次,分别在期中和期末。

通过自评和校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文明礼仪标兵”评比说明:

根据学校制定的文明礼仪评比标准,在学生对照标准自评的基础上,班主任通过联评,评出校级“文明礼仪标兵”每班5人。

第二阶段:

家校结合,深化推进阶段

为了继续做好“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德育处将把“文明礼仪”教育与《守则》《规范》等习惯养成教育结合起来,将教育内容编成小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儿歌,让全校学生熟读成诵,熟记于心,付诸行动。

要求各中队充分利用晨会、班队会,积极开展儿歌诵读活动。

少先队大队部也开展相应的活动。

从认知到行为,狠抓养成教育。

此外,各班以“文明礼仪标兵”和“文明礼仪示范班”为榜样,继续深入地开展文明礼仪教育。

教育学生在校要做讲文明的好学生,在家也要做懂礼仪的好孩子。

家校结合,使文明礼仪深入到每一户家庭。

学校开展“家校文明小标兵”的评选活动,在第一阶段校园礼仪的实施基础上,延伸礼仪教育内容,适当增加家庭礼仪方面的要求。

使学生的文明行为从校园延伸到家庭。

让“文明礼仪”之花开遍家家户户。

1、第二阶段评比标准

小学生“家校文明礼仪”评比标准

(1)热爱祖国,会唱国歌。

升降国旗时做到脱帽、立正、行礼。

(2)尊敬老师,听从老师的教导,见到老师要主动问好、让路(集体活动时除外)。

进老师办公室先喊报告,经允许后再进人;

离校时与老师道再见。

(3)同学之间要互相谦让,友爱互助。

不打架,说话文明。

(4)就餐要守秩序,先人后己,不争先恐后,不高声喧哗,不留剩菜剩饭;

饭后,要轻放餐盘,且要整齐。

(5)遵守课堂、课间纪律,排队做到静、齐、快,集会时要静听。

领奖或递送物品时,起立并用双手。

(6)对人说话和气,有礼貌。

会用礼貌用语:

请、您、您好、谢谢、对不起、没关系、再见。

(7)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乱扔果皮纸屑,见到果皮纸屑主动捡起。

(8)对待客人主动问好,热情引路,不围观,不尾随。

(9)不贪小便宜,拾金不昧。

未经别人同意,不拿别人的东西,借东西要还。

(10)按时到校、离校。

服装整洁,不穿拖鞋和背心。

上放学路上戴好小黄帽和校徽,少先队员要佩戴红领巾。

(11)放学后,学生一律排路队离校。

回家路上不逗留,要准时返家。

外出时,要先经父母同意。

(12)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家中吃饭请长辈先就座;

早晨应问候“爸妈,早上好!

”夜晚睡觉前应说:

“晚安”,离家前或跟父母分别时说:

“再见”或“爸妈,我去了”,回家应说:

“我回来啦!

”平时主动为父母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事。

(13)在家要按时作息,起床后自己整理好床铺、打扫好居室卫生。

(14)对父母说话要诚实,做错事要勇于承认,进行自我批评。

要简单地向家长汇报一天的学校生活,作业、试卷要主动请家长过目。

(15)要虚心听取父母和长辈的正确教导,有不同意见可以耐心地与家长交换,但不要耍脾气、赌气,更不应跟家长顶嘴。

(16)父母、他人为自己做事情,应该很有礼貌地向他们道谢。

2、第二阶段评比方式

评比分“家校文明礼仪标兵”和“文明礼仪示范班”两个项目。

学生在家的表现班主任通过“学生在家情况反馈表”、家访或电话联系的方式进行了解。

各班同学根据学校制定的文明礼仪评比标准,在学生对照标准自评的基础上,学校通过联评,评出“家校文明礼仪标兵”(每班级5人)和“文明礼仪示范班”(每年级段2班),并进行隆重的表彰。

第三阶段:

走向社会,细化延伸阶段

将文明礼仪教育继续深化,逐步向社会延伸。

将校园、家庭、社会三者结合起来,教育学生除了在学校、在家中要讲文明、讲礼仪,在社会生活中,时时处处都要做到文明有礼。

制定出“小学生社会文明礼仪”实施细则从学生的待人接物、遵守社会公德方面提出要求。

德育处开展“我是合格小公民”的评选活动,从校园到家庭,再延伸到社会,形成完整的文明礼仪教育体系。

另外,根据农村小学生的特点和学校的实际,在第一、二阶段推进的的基础上,继续细化延伸,学校推出了文明礼仪“四项十六条”和“两要两不要”来细化文明礼仪教育活动。

将文明礼仪标准具体化,落实在每一个行为细节中,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文明素养。

“四项十六条”围绕文明新人、文明用餐、文明用厕、文明校园四个方面制定细则,“两要两不要”要求学生“要轻言轻语,不要大声喊叫;

要轻手轻脚,不要追逐奔跑”,以此来强化学生的文明举止,创文明校园的良好风貌。

1、第三阶段评比标准

小学生《社会文明礼仪》评价标准

(1)遵守交通规则,骑车不违章,注意交通安全,过马路要走人行横道。

不在公路上玩耍和追跑打闹。

看见老人、小孩、盲人过马路,应主动前往帮助。

(2)走路、骑车不小心碰了人,应说:

“对不起”。

(3)遇见外地人问路,应热情回答并指引。

(4)遇见客人要有礼貌,热情大方,不围观尾随,不妄加评论。

(5)乘公共车、船时主动购票,不要与人争抢座位。

对待老、幼、妇、残和军人,行走让路,乘车让座,购物让先,尊重帮助残疾人。

(6)遵守公共场所秩序,购票、购物、乘车要按顺序排队。

出入时不拥挤。

(7)维护公共场所的卫生,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

(8)爱护公共财物,保护建筑物和文物古迹,不乱涂乱画。

(9)爱护庄稼、花草、树木。

到公园游玩,不摘花折枝,也不在树干上刻字。

(10)保护有益动物。

不打鸟、不掏鸟窝。

(11)观看演出和比赛,不大声喧哗,不吹口哨,不喝倒彩,不随便走动,保持安静,演出结束时鼓掌致谢。

(12)参观游览时要守纪律,不随便触摸展物,瞻仰烈士陵墓要保持肃穆。

(13)与人讲话要态度和蔼,不拿别人的缺陷开玩笑。

(14)损坏了别人的东西应主动道歉、并赔偿。

(15)不进电子游戏厅。

文明礼仪“两要两不要”操作细则

(1)“两要两不要”:

要轻言轻语,不高声喊叫;

要轻手轻脚,不追逐奔跑。

(2)爱护花草:

不进入花坛和草坪内玩耍,不攀枝折花,也不能在雕塑下面花坛边沿的石块上走过。

(3)上下楼梯靠右行:

上下楼梯轻步慢行,靠右走,不跳不跑,不推不挤,注意安全。

集体活动时,要互相谦让,一班一班轮流走,不能两班同时并排走,避免踩塌事故的发生。

(4)课间文明:

课间活动讲文明,不做剧烈活动。

2、第三阶段评比方式

(1)学生在社会上的表现,广泛听取家长和群众的的心声。

学校大队部建立文明岗队员进行楼层值日巡视制度,对文明礼仪“四项十六条”和“两要两不要”的执行情况进行打分记录,直接与三项竞赛挂钩。

作为评比的主要依据之一。

(2)学校每学期评比两次。

对照上述标准,在学生自评的基础上,学校通过联评,评出“文明礼仪标兵”(每班级5人)和“文明礼仪示范班”(每年级段2班),并进行隆重的表彰。

(二)礼仪教材的编写

为了使“文明礼仪”教育更具科学性和系统性,避免随意性,构建一个较为理想、较有系统的校本课程新体系,以此来促进学生文明素质的提高,推动学校的文化品味,加快学校进入城区强校的步伐。

我们以校本课程发为契机,根据中华传统礼仪的内涵,编写了低年级“文明礼仪”口语交际教材。

考虑到城西学生实际,我们在实践的基础上,通过近一年多材料积累,借鉴上海一师附小的经验,由教研处具体负责一、二年级文明礼仪校本课程的研究工作。

在校长室的具体指导下,组建了的“文明礼仪”研究工作小组,经过半年多的酝酿,并对多方收集的材料进行反复论证、不断修改,出台了《小学生文明礼仪》这一符合农村实际的校本教材。

《小学生文明礼仪》全书分一、二两个年级,每个年级分上、下册,一年级上册有4个话题,其余三册各8个话题,共含28个话题。

根据学生的年龄生理特点及接受水平,我们依照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的顺序对教材进行编排。

内容主要涵盖:

接待礼仪、就餐礼仪、观看礼仪、集会礼仪、上课礼仪、出行礼仪、交际礼仪等。

为使《小学生文明礼仪》能在实践的考验中不断完善,并在全校范围内加以广泛推广,我们采用试点形式进行尝试。

在试用的过程中,我们组织工作组有关教师深入教师的课堂进行研究,并召开任课老师座谈会,认真听取任课老师们的意见和建议,了解他们教学中情况。

同时,我们还设计了调查问卷,广泛听取家长的心声,了解孩子所需,及时调整教育策略。

(三)操作策略的实施 

 

1、优化环境,营造文明礼仪氛围

营造文明有序、充满文化气息的外围环境,是文明礼仪教育顺利实施的有效保证。

优化校园环境是养成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外部条件,创立一个整洁、优美、文明的氛围,给学生以良好的文明礼仪环境熏陶。

(1)舆论宣传

学校重视舆论的积极导向作用,通过召开动员会、红领巾广播台、印发资料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的宣传发动,使全校上下形成一种讲文明、讲礼仪的氛围。

利用黑板报、宣传橱窗、学习园地、队角、红领巾广播站等,向学生宣传礼仪知识。

并通过演讲比赛、作文竞赛、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进行礼仪教育。

此外,利用宣传工具,大力弘扬学生中讲文明懂礼仪的良好风貌,表扬礼仪先进分子和先进班级,评议不良典型事例,在全校师生中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

(2)优化环境 

学校围绕文明礼仪教育主题,创设整洁、优美、文明的氛围,给学生以一种良好的文明礼仪环境熏陶。

校园环境做到布局有科学性,布置有教育性,整体有陶冶性。

如:

在上下楼梯处、走廊上、草坪花圃旁张贴“请使用礼貌用语”宣传牌和文明礼仪的提示语,让学生时时受到提醒,置身于良好的教育环境中。

在醒目的地方悬挂名人、伟人画像及警句,使整个校园显得整洁、清新、优雅,每个角落都充满文明的气息,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从而达到净化心灵的目的。

另外,在班级“学习园地”中开辟文明礼仪展示栏,把学生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事迹写成文,画成画,张贴起来。

利用“队角”开展争章达标活动,营造良好的文明礼仪教育氛围。

2、制订规范,普及文明礼仪知识

小学一至六年级学生的年龄差距较大,小至7岁,大至12岁,年龄层次不同,他们的心理特点也不同,行为要求也各有差异。

因此,我们从学生的现状和学校的实际出发,以小学德育纲要、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为依据,构建不同年龄段、不同内容与不同要求的“文明礼仪”评比条件,让全校学生按照文明礼仪标准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一、二年级以基础校园文明礼仪为重点,主要培养学生从使用简单的“文明礼貌”用语开始,养成良好的语言、行为习惯。

五、六年级再增加社会交往,待人接待方面的礼仪要求。

并制订了相应的“文明礼仪示范班”和“文明礼仪小标兵”评比标准,要求学生对照标准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此外,为了让全校学生学规范,知规范,懂规范,并按照文明礼仪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我们推出了“文明新人、文明用餐、文明用厕、文明校园”四项十六条教育。

“文明新人”包括指甲无黑泥、脖子无脏痕、衣袖无污迹、鞋子无泥尘;

文明用餐包括盘内无剩菜、桌面无饭粒、场地无残汤、用餐无声音;

“文明用厕”包括槽内无便液、坑内无便迹、厕门无损坏、厕所无臭味;

“文明校园”包括墙面无污痕、地面无污迹、廊道无追逐、校内无纸屑。

以此来强化学生的文明举止,从而提升学生的文明素养。

3、挖掘内涵,开设“文明礼仪”课程

我们根据中华传统礼仪的内涵,编印了一套适合儿童年龄特征的“文明礼仪”口语交际教材,开设了校本课程,使“文明礼仪”教育更具科学性和系统性。

教师通过课堂主阵地,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文明礼仪教育,使学生懂得礼仪知识,并引导他们亲身体验,在实践中达成知行统一,最终实现从感性到理性的升华,整体上让学生的文明礼仪风范得到提高。

自2006年3月份以来,我校便单独开设了文明礼仪课程。

并将此课程纳入学校校本课程体系,每周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教学活动。

课堂上,我们组织学生学习礼仪常规内容,既重视知识的传授,又重视行为训练,学练结合,以练为主。

训练方式不拘一格,如示范、表演、选择、判断、激情等,让学生形成正确的言行,养成良好的习惯。

譬如:

课堂上向学生示范坐、立、行、走、敬礼等的正确姿势,并要求学生做到“着装得体,坐正立直,行走稳健,谈吐举止文明。

”我们设置了情景,让学生即兴表演,教学生学会礼貌用语。

我们还把学生日常的行为精心设计成选择题、判断题,让学生进行选择、判断,从中认识到什么行为才是讲文明、懂礼仪。

4、学科融合,渗透文明礼仪教育

文以载道,课堂教学作为教育的重要阵地,我们必须利用课堂教学的资源,充分挖掘各门学科中的礼仪教育因素。

在各科教学之中渗透文明礼仪的知识,不失时机地进行文明礼仪行为的引导与教育,使礼仪内容深入学生心灵深处。

我们对每门课程怎样渗透礼仪教育提出了具体要求,使教师明确各科如何挖掘教材教育因素,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文明礼仪教育。

在教研活动中同一学科教师采取集体备课,把每堂课教学内容的德育渗透内容做了认真发掘,使课堂教学不仅完成知识和能力教育目标,还完成德育教育目标。

如体育课上,让学生学会自觉列队,主动帮助在活动中跌倒的同学,主动帮助教师收拾活动器材等;

科学课上,根据学生实验,进行文明合作、尊重他人教育;

思品与社会课上,根据“家庭”教学内容,进行尊老爱幼、孝敬父母教育等等。

教学中教师把自己的主导作用寓于学生主体活动之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活跃、充满激情的课堂中接受了文明礼仪教育。

实践证明:

寓礼仪教育于课堂教学中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只要教书育人水乳交融,学生良好的礼仪规范就会养成。

5、树立典范,引导文明礼仪方向

美国教育家洛克曾经说过这样一段发人深思的话,他说:

“对儿童进行教育,最容易而最有效的方法,是把人应该做的事情的榜样放在他们眼前。

”用榜样人物的先进思想、高尚情操、优秀品质、模范行为教育学生,使教育形象化、具体化。

我们主要通过教师示范、学生示范等多种示范形式,给学生引导文明礼仪方向。

(1)教师率先垂范

教师是学生直接仿效的对象,也是礼仪教育的主要实施者。

因此,教师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至关重要。

教师以自己良好的师德表率给学生树立榜样,以深厚的思想情感、庄重大方的仪表、和蔼可亲的仪容、彬彬有礼的语言给学生做示范,使学生在师生交往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比如,当学生热情洋溢地问候“老师,早上好!

”时,老师也应该报以热情的微笑,并对学生说“早上好。

”如果老师做错了什么,要勇敢地向学生道歉。

教师的身教更重于言教,尤其对于文明礼貌的教育,学生从教师的身上更能学到能让他们终生不忘的东西。

著名作家冰心说过:

“教师的现在,就是学生的将来”。

一个人格高尚的教师,都必须具有一种严格的自律精神,她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情,自己首先应该做得到。

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教师努力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2)树立学生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小学生模仿性强,可塑性大,给他们树立身边的榜样,让他们来效仿,是行之有效的办法。

因此,每学期我们都根据不同年段的评比标准,在全校开展“文明礼仪示范班”和“文明礼仪小标兵”评选活动,并进行隆重的表彰。

表彰会上,我们让“文明礼仪小标兵”代表上台介绍他们的先进事迹。

并把他们的先进事迹编排成文艺节目,演给同学们看。

就这样,全校上下形成了班班争创“文明礼仪示范班”,个个争当“文明礼仪标兵”的良好局面。

学校通过表彰优秀、树立榜样示范作用,以点带面,实现了全校学生文明素质的提高。

6、搞活阵地,实践文明礼仪行为

(1)在生活中实践

生活是培养文明行为的苗圃,教师则是园丁。

“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随手抓来,都是活书,都是学问”。

按照陶行知先生的这句话,教师要善于结合学校的日常生活,从中捕捉具体事实,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

例如:

当学生没有向教师主动问好时,教师可以先行问候,以暗示学生应该对师长有礼貌。

经常提醒学生:

当别人帮助了你时,应说声“谢谢”,当你无意中伤害了别人,要说声“对不起”。

在日常生活中,要求学生时时处处讲文明,讲礼貌。

在学校要尊敬老师,友爱同学,懂得谦让。

在家里,要尊老爱幼,听从父母的教导。

平时,经常性的使用礼貌用语,待人接物都做到彬彬有礼。

(2)在活动中实践

文明礼仪教育需要把做人的道理或做事的准则,渗透在易于被学生接受的活动中。

我们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实践文明礼仪行为,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组织学生召开“文明礼仪”主题班会,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演节目,演小品、说相声、讲故事……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

成立文明礼仪风采小队,通过文明礼仪风采展示,为全校各班级礼仪教育活动起到示范借鉴的作用;

组织学生参加礼仪实践活动,到电影院、敬老院等地进行“实习”。

学生讲文明、懂礼仪的好习惯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得到深化,逐步养成,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7、检查评比,激励学生自我完善

求“上进”,求“成功”,不仅是成人的需要,也是每个学生的需要,是他们更高层次的心理需要。

这就需要教师特别加以关注和扶植。

如果学生表现出了文明礼貌的行为举止,如尊老爱幼,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物,爱护环境等,为家人、师长、亲友和社会人士留下了良好印象,做教师的就应倾心欣赏、极力赞美。

笔者认为,教师能正确、适时地欣赏学生,是心灵对心灵的呵护和激励。

这不仅能让学生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更能让学生强化自己的文明礼貌行为意识。

当然,良好的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形成有一个艰难的过程。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正处于世界观形成阶段,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在形成过程中存在着不稳固的因素,因此必须加强检查督导。

我们设立了“红领巾”值日岗、文明礼仪行为检查岗等,多个岗位融合交叉,检查督导,使之自我完善。

在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实践中,对学生的文明礼仪行为进行考核,量化评分。

学校制定出“文明礼仪评分标准”,班班对照“文明礼仪评分标准”开展自评、互评,让学生参照标准来评价自己,约束自己,进行自我教育,最后评出“文明礼仪小标兵”和“示范班”。

通过考核评比把活动推向深入,使全校上下形成良好的文明礼仪风气。

8、家校互动,拓宽礼仪教育渠道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发挥着各自不可替代的作用。

所以,学校和家庭应该携起手来,内外结合,共同参与到孩子的文明礼仪教育中来。

由于有的家长对子女的过度宠爱和过分保护,导致孩子养成了任性,娇纵等恶习,给礼仪教育带来一些困难。

有的学生受到社会不良风气影响,沾染坏习气,滋长了不文明行为。

为此,我校成立了家长学校,定期举办家长培训班,提高家长教育孩子的水平,真正使学校、家庭形成合力,有效地教育学生。

使每位家长参与德育工作,做文明礼仪教育的热心人。

有的家长对此十分重视,将《学生文明礼仪常规》中孩子尚未做到的条文划上符号,贴在孩子房间的书桌前,时时提醒孩子注意遵守。

平时教师采取了多种方法与家长进行沟通,如家访、与家长通电话、通信等。

在相互沟通中,增进了家长与教师之间的感情,了解了学生的基本情况,使教育更具针对性,大大提高了文明礼仪教育的实效。

四、研究成效

(一)构建了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文明礼仪操作体系。

 

通过近两年时间的研究,构建了一套适合农村学生特点,操作性较强的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文明礼仪操作体系。

并将“小学生文明礼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