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表格教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442981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70 大小:4.7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表格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部编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表格教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部编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表格教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部编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表格教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部编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表格教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部编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表格教案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0页
部编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表格教案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0页
部编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表格教案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0页
部编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表格教案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0页
部编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表格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0页
部编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表格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0页
部编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表格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0页
部编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表格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0页
部编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表格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0页
部编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表格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0页
部编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表格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0页
部编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表格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0页
部编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表格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0页
部编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表格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0页
部编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表格教案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0页
亲,该文档总共7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表格教案Word格式.docx

《部编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表格教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表格教案Word格式.docx(7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表格教案Word格式.docx

民族创造京杭大运河奇异的景象

(2)指名读,纠正字音。

(3)互相交流,理解词语。

不朽:

永不磨灭。

3.指导书写。

出示生字卡片“驾、驶、嘉、朽、篇、堂、杭”

(1)自己识记生字,然后和同桌交流记字的方法。

“朽、杭”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都是左窄右宽。

“嘉”中间的一横要长一些。

(2)注意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把自己认为难写的字先描一描,再写一写。

三、初感课文,理清脉络。

1.自由读课文,说出诗歌有几个小节,每个小节各有几句话。

2.指名读课文,检查字音是否准确,读得是否流畅。

3.简要说说你从诗歌中了解到了什么。

知道了长城和大运河是什么样子的,长城和大运河的起点和终点。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给下面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蜿蜒(wānwǎn)绸缎(chó

uzhōu)

二、看拼音,写词语。

jià

shǐjiāyù

guānbù

xiǔ

shīpiāntiāntá

nghá

ngzhōu

三、填上合适的词

()的诗篇()的蓝天()的景象

参考答案:

一、wānchó

u

二、驾驶嘉峪关不朽诗篇天堂杭州

三、动人祖国奇异

板书设计:

12长城和运河          

教学反思:

第2课时

2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了解关于长城和京杭大运河的历史和它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感情。

3.学习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的方法。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知

1.听写生字词.

驾驶嘉峪关不朽诗篇天堂杭州

2.检查课文的朗读情况。

二、品读诗歌,朗读感悟

1.朗读课文,了解诗歌特点。

指名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思考:

第1、2节有什么相同之处?

句式相同,结构相同,每节最后两句话相同。

2.学习第1小节。

(1)默读课文,看看长城给你留了下什么样的印象,你是从哪些词句感受到的,把它们画下来,读一读,说一说。

不朽。

(2)学生汇报,老师相机引导。

①理解“奇异”。

②结合图画理解“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这两个词,说一说为什么人们喜欢用“巨龙”来形容长城。

连绵起伏、曲折蜿蜒巨龙

形似、神似,巨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③结合图画和课外资料了解有关长城的知识。

长城的起点是山海关,终点是嘉峪关,被称为“万里长城”……

④有感情地朗读前三句。

(3)再读这一小节,然后播放有关长城的一些资料片,看后说说你对“不朽、人间奇迹”这两个词的理解。

这种伟大的工程只有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才能创造出来,是世界建筑奇迹。

因此,长城是“不朽”的,是“人间奇迹”。

(4)再读这一小节,说说除了感受到长城的伟大,你还感受到了什么。

中华民族祖先的伟大。

(5)指导朗读者一小节。

(6)指导背诵这一小节。

3.学习第2小节。

(1)自读课文,说说你都了解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例如:

从“绸带飘落、银光闪闪”等词语中,感受到京杭大运河的美丽。

银光闪闪伸向天边绸带

(2)通过课外资料的补充,了解人们为什么要开通京杭大运河,它历经了多长时间才开通。

(3)它的“动人”体现出劳动人民的力量是伟大的。

(4)指导背诵这一小节。

4.背诵全文,再次理解“人间奇迹”的含义。

人间奇迹中华民族的祖先

三、迁移运用,拓展延伸

你知道我们的祖先还创造了哪些人间奇迹吗?

分别说说它们的奇异景象

我国四川省的乐山大佛是世界上最大的石佛像。

大佛头高就有14.7米,耳朵里可以站两个人。

乐山大佛素有“佛是一座山,山是一座佛”的美称。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背诵全诗。

2.把长城呢运河介绍给爸爸妈妈。

一、比一比,组词语。

驾() 驶()嘉() 朽()

架() 使() 喜() 巧()

二、多音字组词。

ng()qǔ()zhé

()

行曲折

ng()qū()shé

三、从下面的词语中选择几个造句,看谁用的词多。

曲折蜿蜒 连绵起伏 奇迹 大运河

四、观察课文中万里长城和京杭大运河的图片,写一段话。

  

一、驾(驾驶) 驶(驾驶) 嘉(嘉宾) 朽(不朽)

架(书架) 使(使用) 喜(喜悦) 巧(巧合)

二、

ng(银行)qǔ(歌曲)zhé

(折断)

ng(行走)qū(弯曲)shé

(折开)

三、曲折蜿蜒——祖国的万里长城像一条巨龙卧在群山之中。

它连绵起伏,曲折蜿蜒,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

四、长城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军事建筑。

它规模宏伟、工程浩大,被誉为古代人类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

它像一条巨龙蜿蜒起伏于群山之中,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

12长城和运河

连绵起伏    银光闪闪

曲折蜿蜒    伸向天边

巨龙    绸带

1.这是一首饱含强烈爱国情感的诗歌,在教学上需要老师投入极大的热情,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作为语文老师,在讲授这篇文章时,不仅要遵循语文教学的传统,也应该把这次学习看作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极好机会。

2.根据三年级学生的识字特点,扎扎实实抓好字词教学。

老师可将识字教学与本册的“习惯”篇中的“自主预习复习”的要求结合起来。

上课时,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并着重对容易读错、写错的字进行指导。

3.在教学中,老师应多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让学生在“自己的世界里”,在十分和谐、愉悦的氛围中自谈、自探、自创、自得、自乐。

在课文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敢想敢说的空间里长大,他们的创新能力才会得到逐步提升。

13黄山奇松

3

1.正确认读本课“潇、徐、悬、臂、屹”等5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陡、崖、观、屏、宾、赏、舍、状”等8个生字。

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知道黄山松“奇”在哪儿。

一、谈话激趣、直入课题。

1.美丽的黄山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前来观光,今天,我们也要去黄山观光。

黄山。

2.简要介绍黄山。

正因为黄山有四绝,所以被誉为:

“天下第一奇山”,但今天这节课,我们既不看怪石,也不看温泉云海,只赏奇松。

奇松(齐读课题)

3.质疑: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黄山松奇在哪里?

4.徐霞客曾说过: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黄山,触摸奇松,感受黄山奇松的无穷魅力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渎课文,思考讨论:

(1)课文中介绍了黄山的那些特点?

重点写了哪一点?

(2)文中写了哪些松树?

是在哪一节写的?

(3)每小节主要写了什么?

(第一节:

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

第二节:

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

第三节:

千字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美。

2.集体朗读课文。

3.交流自学的字词。

三、记忆字形,检查自学。

1.第一遍,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不会读的字可通过生字卡片上的拼音来解决。

2.第二遍,要求边读边想想课文介绍了几种黄山奇松,用横线画出来。

3.课件出示认识字“潇、徐、悬、臂、屹”,让学生认读。

“潇”和“啸”是形近字,应读一声。

“徐”不要只的右边。

“悬”不要读成“xià

n”,应读“xuá

n”.

“臂”应读“bì

”不要读成“pì

”。

“屹”应读“yì

”不要读成“qǐ”。

4.找一找这些生字在文中组成了什么词语。

即:

潇洒徐霞客悬崖手臂屹立

5.课件出示以上词语,开火车认读。

6.指名读,分组读,全班读课文。

7.指导写字。

(1)观察“陡、崖、观、屏、宾、赏、舍、状”8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先描一描,发现字的特点,说说怎样写。

“陡、观、状”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都是左窄右宽。

“崖、宾、赏、舍”都是上下结构的字。

“宾、赏、舍”上面偏旁要盖住下面。

(3)师范写生字,请学生认真观看。

(4)学生描红,师巡视指导。

写好后组织学生评议、参观。

四、走进文本,品悟奇松。

1.是啊,有了千姿百态那么多(板书:

多)黄山松装点,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怪不得人们对黄山松情有独钟呢!

请大家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人们钟情黄山松的是什么?

2.学生交流:

情有独钟:

特别喜欢,格外喜欢

“山顶上……”山顶上、陡崖边都是非常险恶的地方,一般的树木根本无法立足,而黄山松却生存了下来!

多么顽强的松树啊,他们傲然面对各种艰难险阻,敢于战胜一切困难,文中哪两个词?

潇洒、挺秀。

3.你有什么感情油然而生?

爱慕、仰慕……

指导朗读:

黄山奇松那么“潇洒、挺秀”,你喜欢吗?

朗读时就要读出赞美、偏爱的感情。

4.自由读,齐读。

5.小结。

一、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表示。

屹立(yì

chī)潇洒(xiāoxāo)悬崖(xuá

nquá

n)手臂(bì

dǒuyá

guānguāngyù

ngló

u

bīnkè

xīnshǎngxí

ngzhuà

ng

三、照样子写词语。

例:

郁郁苍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依依不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千姿百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yì

xiāoxuá

nbì

二、陡崖观光玉屏楼宾客欣赏形状

三、高高兴兴家家户户堂堂正正津津有味落落大方栩栩如生

四面八方千山万水七上八下

4

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感受黄山松的奇、美。

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黄山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图片)闻名于世。

而人们对黄山奇松更是情有独钟。

只要你来到黄山,就会看到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潇洒、挺秀的奇松。

二、激情导读,感受奇松。

1.今天,咱们就一起去观赏黄山奇松。

告诉大家,要想看松,最好的去处就是曾被著名旅行家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玉屏楼前可以看到哪些奇松呢?

请同学们好好地读读课文第二节,待会儿告诉大家?

(学生自由读)

2.同学们,在玉屏楼前,你看到了哪些奇松?

  教师板书:

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3.下面请同学们再好好地读读课文,用横线划出描写迎客松的句子,用浪线划出描写陪客松的句子,用虚线划出描写送客松的句子。

4.请三位同学分别读一读。

5.下面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描写迎客松的句子,一边读一边想,在你的头脑中迎客松究竟是什么样的?

  课件出示句子,指导朗读:

(1)同学们,你们在读的时候,头脑中出现了迎客松了吗?

它是什么样子的?

(指名说)

(2)大家说得挺好,愿意看看真的迎客松吗?

(课件出示:

迎客松)怎么样,真的迎客松和你想的一样吧!

(3)齐读描写迎客松的句子。

(4)看着这棵姿态优美、枝干遒劲的迎客松,读了描写迎客松的这几句话,老师相信大家一定有什么话要说吧!

或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①课前,老师查了资料,黄山上尺把高的松树都生长了几十年,可想而知,这么高大的迎客松,不知经历了多少烈日暴晒,多少风吹雨打,所以文中说它饱经风霜(卡片出示“饱经风霜”),但它却仍然郁郁苍苍(卡片出示“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这儿完全可以看出迎客松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大家试着读一读第一句话看能不能不要老师教,就能一下子把迎客松顽强的生命力给读出来。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②知道为什么叫它迎客松吗?

它如同好客的主人欢迎宾客的到来。

这句话实际上就写出迎客松的奇特所在。

大家能把迎客松的奇给读出来吗?

(指名读)

③指名读第三句。

把这句话改一个说法,用上“不仅……而且……”。

迎客松不仅是黄山松的代表,而且成了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师:

黄山上的松太多了,它们千姿百态,形态各异。

但是人们只要一提到黄山奇松,就不由地会想起——迎客松。

迎客松就代表着黄山奇松。

实际上这句话还清楚地告诉我们,迎客松不光代表着黄山奇松,它还象征着整个黄山。

  课件出示:

人们提到黄山就会想到______,看到迎客松就会想起___。

  同学们,现在这句话理解了吗?

能读好吗?

(指名读,注意“乃至”后适当加重语气。

(5)同学们,迎客松生命力是那样的旺盛,姿态是那样的独特,它代表着黄山奇松,更象征着整个黄山。

我觉得咱们在读的时候不光要把迎客松的奇、美给读出来,还要把作者对迎客松的赞叹,喜爱之情给读出来。

你们能用自己的朗读把作者的情感表现出来吗?

大家试着再读一读。

(学生自由朗读,指名比赛朗读,师生评点。

6.陪客松“奇”在哪里呢?

课件出示句子。

7.为什么说陪客松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呢?

  (课件出示:

陪客松图)这是--旁边是--为什么称它是绿色的巨人呢?

说说你的体会--二生读,男生读。

8.送客松“奇”在何处呢?

  指名交流,你读懂了哪些词语?

送客松图)结合图,出示卡片蟠曲(枝干弯弯曲曲,这就是蟠曲),天然盆景(没经人工修饰,天然形成的,正因为它的枝干蟠曲,所以人们把它们比作天然盆景),手臂(A、主人的手臂,不加引号;

B、这里指枝干,看图,所以加引号)。

女生读。

9.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形态奇美,神韵非凡。

让我们完整地读一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分组读。

10.同学们,读完了课文第二节。

看完了玉屏楼前的三棵奇松,我们一定会被枝干遒劲的迎客松,形似巨人的陪客松,姿态独特的送客松给深深地吸引住,下面我们再来观赏这三棵奇松。

引读:

来到了黄山最妙的观松处玉屏楼,你举目望去,首先就会看到迎客松。

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三、观看录像,升华情感。

1.同学们,玉屏楼前的这三棵奇松最具代表性,其实黄山

  上还有许许多多千姿百态的奇松,咱们再去看看其它的奇松好吗?

  播放录像。

2.黄山松的确是千姿百态。

它们装点着美丽的黄山,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

看完了录像,咱们再来读一读课文最后一节吧!

千姿百态(齐读)

3.这段话主要讲了黄山上还有许多许多千姿百态的奇松,文中的省略号更能说明黄山奇松形态多,我们在读的时候再放慢速度,这样就更能把黄山奇松千姿百态给读出来。

请同学们再一起读一遍。

(齐读)

四、布置作业。

1.当一次小导游,给爸爸妈妈绍黄山奇松。

让他们“无须跋山涉水,黄山胜境一览无余”。

2.为了让黄山美景永留人间,我们应该怎么做?

(保护环境)请你为黄山设计一条公益用语。

一、组词。

陡()观()赏()崖()

徒()现()裳()涯()  

二、选词填空

屹立挺立矗立耸立

1.中华民族靠着自强不息的精神,()在世界的东方。

2.昔日的小渔村,如今()起一座座高楼大厦。

3.商贸中心的摩天大楼()在街旁。

4.操场四周()着一棵棵白杨树。

三、根据意思写成语。

1.形容非常留恋,舍不得分开。

(      )

2.形容姿态多种多样,各不相同。

(      )

3.形容经历过很多艰难困苦。

四、动动脑筋,按要求改句子。

1.缩句:

送客松向山下伸出了长长的“手臂”。

2.黄山是“天下第一奇山”。

改为反问句:

改为感叹句:

改为双重否定句:

一、陡峭徒弟观察现在观赏衣裳山崖天涯

二、1.屹立2.耸立3.矗立4.挺立

三、1.依依不舍2.千姿百态3.饱经风霜

四、1.送客松伸出“手臂”。

2.反问句:

黄山难道不是“天下第一奇山”吗?

感叹句:

黄山真是“天下第一奇山”啊!

9双重否定句:

黄山不会不是“天下第一奇山”的。

迎客松

 陪客松千姿百态

   送客松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这提示我们,学生阅读《黄山奇松》这篇文章,不仅需要感悟作者对黄山奇松的热爱、赞叹之情,而且需要体会出作者是怎样将这个中心表达出来的。

课文中值得学生学习的表达方法主要有三个。

第一个是总分总构段方式——描绘黄山奇松时,首先粗略地勾勒出它们的“潇洒、挺秀的身影”,然后具体刻画出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最后总结全文,揭示中心。

第二个是点面结合——黄山奇松数不胜数,但作者仅仅重点描绘了三大名松,使读者既感受到黄山奇松的千姿百态,又对三大名松留下了鲜明生动的印象。

第三个是比喻拟人——写三大名松时,将他们当做人来写,让它们具有人的情态,显得形象生动。

通过“根据课文中心,引导体会表达方法”,既促进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能够引领学生揣摩、借鉴作者所运

用的表达方法,可谓一举两得。

2.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时,我出示三大名松的图像,让学生仔细观察,感知三大名松的姿态,说说各自的特点。

直观的画面唤起了学生记忆中已有的表象,学生用流畅的语句说出了名松的特点。

多媒体的展示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在讲到:

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这一句时,我不急于让学生一下就体会“奇”,而是让学生先通过“遒劲”和“郁郁苍苍”来感受奇松顽强的生命力,再读出这种生命力来,接着抓住“饱经风霜”一词体会奇松生长过程中的艰辛,再读再悟,学生很容易体会到松树的“奇”之所在,读为悟服务,悟反过来促进朗读的提高。

  3.课文第三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勾勒了黄山松的千姿百态。

这一处正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想象能力的切口。

我利用课件展示了几种姿态不一的黄山松。

学生在和谐、充满美感的教学氛围中欣赏着一幅幅的奇松图,想象出更多不同姿态的松树形象,极大丰富了课文内容。

14古诗两首《游园不值》

5

1.正确认读本课“屐、扉”等2个生字。

2.理解古诗,能说出古诗大意。

3.理解诗句,了解古诗所描绘的景物,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以诗会友,进入主题。

1.中国是诗的国度,从牙牙学语的小孩到满头花白的老翁,谁都会吟诵韵味十足的古诗。

那么,我们就来“以诗会友”!

我说上半句,你们接下半句。

“春眠不觉晓”——生:

处处闻啼鸟。

“日出江花红似火”——生:

春来江水绿如蓝。

“竹外桃花三两枝”——生:

春江水暖鸭先知。

“不知细叶谁裁出”——生:

二月春风似剪刀。

2.我们刚才吟诵的诗句都和什么有关?

春天。

今天,我们去宋朝诗人叶绍翁的《游园不值》中再次去领略诱人的春景。

游园不值。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诗中的美丽春色正等着你们去寻找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诗。

2.谁来评一评刚才的朗读?

3.老师请来了一位朗读高手,我们来“三听其声”,听听她怎样读的?

(播放朗读资源)第一遍听字音(可让学生小声跟读)第二遍听节奏(注意哪里该停顿,可用笔在本上划下来)第三遍听味道(注意哪个词读得短促,哪个词拖音稍长)

4.再次放声地练习朗读!

5.指名读,再评价。

6.认读“屐、扉”两个生字。

“屐”应读“jī”不要读成“zhī”。

“扉”应读“fēi”不要读成“fěi”。

三、品读古诗,感知诗意。

(一)知诗人,解诗题

1.这首诗的作者是叶绍翁,你对他有多少了解?

2.自由朗读全诗,努力做到正确、流利、有节奏。

3.值的意思是逢、遇到的意思。

不值:

没有遇到。

游园不值是什么意思?

游园不值:

游园却没有遇到主人,不能进去观赏。

(二)抓字眼,明诗意

策略:

1.借助词意,和同桌说说诗句的意思。

2.把学习成果和大家分享,大家认真倾听,可补充,也可提出自己的疑惑。

交流:

1.前两句: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1)生汇报:

应:

应该。

生:

怜:

爱惜。

屐齿:

古人喜欢穿的一种皮面木底鞋,底下有二齿支撑,即两头突出部分。

印:

本意指痕迹,本诗作动词用,踏坏。

苍苔:

绿色的苔藓,丛生于人迹罕到的潮湿处。

小扣:

轻轻地敲,缓缓地敲。

柴扉:

柴门。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是什么意思?

应该爱惜这里的景物,不要让木屐下面的齿踏坏了这青苔。

我轻轻地敲着柴门,可很长时间也没有人来开。

(2)师补充:

A.屐齿:

古人喜欢穿的皮面木底鞋叫木屐,是中国汉服的一种,后来传入日本。

见过吗?

底下有二齿支撑,叫屐齿。

(出示图)雨天便于在泥上行走,以防滑倒。

潮湿阴雨的南方,把木屐当雨鞋穿。

明末清初,成为生活中的便鞋。

叶绍翁穿着这样的鞋来游园,说明很悠闲呀!

B.苍苔:

绿色的苔藓。

(出示图)空气潮湿的时候会长出来,春雨过后也会贴着地面长出来。

如背着太阳的台阶上,茂密的树丛中,潮湿的小河边,是一种生命力很旺盛的小植物。

C.柴扉:

(出示图)用柴和木棍编成的门,很简陋,古人管这样的门叫“光棍”。

D.诗句意思:

可能是什么原因呢?

这两句诗的意思,还可以怎样说呢?

用上“因为……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