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静中学中考13篇课外文言文训练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443138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8.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张静中学中考13篇课外文言文训练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张静中学中考13篇课外文言文训练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张静中学中考13篇课外文言文训练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张静中学中考13篇课外文言文训练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张静中学中考13篇课外文言文训练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张静中学中考13篇课外文言文训练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张静中学中考13篇课外文言文训练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张静中学中考13篇课外文言文训练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张静中学中考13篇课外文言文训练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张静中学中考13篇课外文言文训练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张静中学中考13篇课外文言文训练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张静中学中考13篇课外文言文训练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张静中学中考13篇课外文言文训练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张静中学中考13篇课外文言文训练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张静中学中考13篇课外文言文训练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张静中学中考13篇课外文言文训练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张静中学中考13篇课外文言文训练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张静中学中考13篇课外文言文训练Word下载.docx

《张静中学中考13篇课外文言文训练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张静中学中考13篇课外文言文训练Word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张静中学中考13篇课外文言文训练Word下载.docx

阂县林琴南孝廉纾①六七岁时,从师读。

师贫甚,炊不得米。

林知之,亟②归,以袜实米,满之,负以致师。

师怒,谓其窃,却弗受。

林归以告母,母笑曰:

“若心固善,然此岂束修③之礼?

”即呼备④,赍⑤米一石致之塾,师乃受。

[注]①林琴南孝廉纾(shū):

林纾,字琴南,福建阂县(今福州人)。

近代文学家,尤以翻译外国小说名世。

孝廉,明清时对举人的称呼。

②亟:

急忙。

③束修:

本指十条干肉,后来通常指学生拜师或亲友之间赠送的礼物。

④呼备:

叫人准备。

⑤赍(jī):

携带。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⑴从师读(      )  ⑵以袜实米(      )⑶负以致师(    )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

若心固善,然此岂束修之礼?

                               

3.林琴南为什么急忙回家取米送给老师?

从中看出林琴南是一个怎样的人?

                                   

(三)太宗论盗

上(唐太宗)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止,上哂(shěn讥笑)之曰:

“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逼迫)身,故不暇顾廉耻耳。

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

”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太平),路不拾遗,外户(大门)不闭,商旅野宿焉。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⑴或请重法以禁止⑵朕当去奢省费

⑶轻徭薄赋⑷安用重法邪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两个词语。

⑴路不拾遗⑵商旅野宿

3.短文中唐太宗认为“止盗”应采取什么措施?

(用原问回答)(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读书佐酒(元)陆友仁

苏子美①豪放不羁,好饮酒。

在外舅②杜祁公家,每夕读书,以一斗为率③。

公深以为疑,使子弟④密

觇⑤之。

闻子美读《汉书·

张良传》,至“良与客狙击秦皇帝,误中副车⑥,遽抚掌曰:

“惜乎,击之不中!

”遂满饮一大白。

又读,至“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于留⑦,此天以授陛下’”,又抚案曰:

“君臣相遇,其难如此!

”复举一大白。

公闻之,大笑曰:

“有如此下酒物,一斗不为多也。

”(选自《研北杂志》)

【注释】①苏子美:

即宋代诗人苏舜钦,子美是他的字。

②外舅:

岳父。

③率(lǜ):

标准。

③子弟:

家中的晚辈。

⑤觇(chān)偷看。

⑥副车:

帝王外出时随从的车。

⑦始臣起下邳(pī),与上会于留指张良在下邳得到《太公兵法》,后与刘邦于留县相会的经历。

上,指刘邦。

(1)好饮酒()

(2)闻子美读《汉书•张良传》()

(3)遽抚掌曰()(4)此天以授陛下()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以一斗为率(把、用)B、击之不中(指代副车)

C、遂满饮一大白(于是、就)D、与上会于留(在)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公深以为疑,使子弟密觇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文中看,苏子美是一个怎样的人?

(五)

【甲】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

“技止此耳!

”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乙】

生而眇(miǎo,瞎)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

或告之曰:

“日之状如铜盘。

”扣盘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

“日之光如烛。

”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摸)籥(yuè

,像笛子的管乐器),以为日也。

(节选自苏轼《日喻说》)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蔽林间窥之()

(2)稍近益狎()

(3)驴不胜怒,蹄之()(4)扪烛而得其形()

2.甲乙两文中共有四个句子含“者”字,其中一个“者”的意思和用法与其它三个不同。

这个句子是(2分)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2)或告之曰:

4.老虎和眇者对陌生事物有不同的认识过程和结果。

请加以探究,说说你从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六)

南昌某,父为国子助教,随任在京。

偶过延寿字街,见书肆中一少年数钱买《吕氏春秋》,适堕一钱于地,某晴以足践之,俟其去而俯拾焉。

旁坐一翁,凝视良久,怒起,叩某姓氏,冷笑而去。

后某以上舍生入誉录馆,谒选,得江苏常熟县尉,束装赴任,投刺谒上台。

时潜庵汤公巡抚江苏;

十谒不得一见。

巡捕传汤公命:

“今某不必赴任,名已挂弹章矣。

”问所劫何事,曰:

“贪。

”某自念;

尚未履任何得有赃款必有舛误。

急欲而陈。

巡捕入禀,复传汤公命曰:

“汝不记昔年书肆中事耶?

为秀才时,尚且一钱如命,今侥幸作地方官,能不为纱帽下之窃贼乎?

请即解组去。

”其始悟日前叩姓氏者即潜庵汤公,逐渐愧罢官而去。

(清·

沈起凤《谐铎》)

注释:

①国子:

国子监,古代最高教育行政机构兼最高学府。

②上舍生:

太学生的一种,可通过公试授官。

③誉录馆:

古代考试机构。

④谒逸:

在吏部等候选派。

⑤刺:

名片。

⑥上台:

上司。

⑦潜庵汤公:

汤斌,字孔佰。

清代某著名清官。

⑧弹章:

弹劲的奏章。

⑨舛:

音chuan,差错。

⑩解组:

解下印纹,指辞官。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适堕一钱于地()

(2)俟其去而俯拾焉()

(3)急欲面陈()

2.下面方框中的文字出自《古代汉语词典》。

文中“某暗以足践之”中的“践”应选择的义项是(只填序号)。

践jian①履行,实行,实践。

《左传·

倍公十二年》:

“往~乃职,无逆朕命。

”②登。

《管子·

大匡》:

“庄公自怀剑,曹刿亦怀剑一坛。

”③踩,践踏。

《庄子·

马蹄》:

“马,蹄可以~霜雪;

毛可以御风寒。

”④排成行列,排列整齐。

《诗经·

幽风·

伐柯》:

“我觏(gou)之子,笾豆有~。

jian⑤通“翦”。

消灭,除掉。

《战国策·

楚策四》:

“今燕之罪大而赵怒深,故君不如北兵以德赵,~乱燕,以定身封,此百代之一时也。

3.认真阅读全文,用“/”号给画波浪线的文字断句。

尚未履任何得有赃款必有舛误。

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某始悟日前叩姓氏者即潜庵汤公,遂惭愧罢官而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简要说说潜庵汤公是怎样一个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

(08·

南通)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

尝学于曾子。

吴起为西河守,甚有声名。

魏置相①,相田文②。

吴起不悦,谓田文曰:

“请与子论功,可乎?

”田文曰:

“可。

”起曰:

“将三军,使士卒乐死,敌国不敢谋,子孰与起?

”文曰:

“不如子。

“治百官,亲万民,实府库,子孰与起?

“守西河而秦兵不敢东乡③,韩赵宾从④,子孰与起?

“此三者,子皆出吾下,而位加吾上,何也?

“主少国疑⑤,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⑤之于子乎?

属⑥之于我乎?

”起默然良久,曰:

“属之子矣。

“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

”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

【注】①魏置相:

魏国设置相位。

②田文:

战国时人,曾任魏相,能礼贤下士。

③不敢东乡:

乡,同“向”。

不敢向东侵犯。

④宾从:

服从、归顺。

⑤主少国疑:

国君年轻,国人疑虑。

⑥属:

同“嘱”,委托、托付。

20.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将三军,使士卒乐死(     )

敌国不敢谋(     )

百姓不信(     )

方是之时(     )

21.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中的意思。

文曰:

22.你认为吴起是怎样的人?

请结合上面的文言文简要阐述。

(至少从两个方面进行评价)(4分)

23.阅读《曹刿论战》选段,回答问题。

十年春,齐师代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

“何以战?

”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

魏王在“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之时任用田文为相,请结合选文中鲁庄公的言行,简要分析古代统治者的治国策略。

八、钱若水为同州推官

钱若水为同州推官。

……有富家小女奴逃亡,不知所之,女奴父母讼①于州,州命录事参军鞠②之。

录事尝贷于富民不获,乃劾③富民父子共杀女奴,富民不胜榜楚④,自诬服⑤。

具狱上,官审复,无反异,皆以为得实。

若水独疑之,留其狱,数日不决。

留之且旬日,知州屡趣⑥之不能,上下皆怪之。

若水一旦诣知州,曰:

“若水所以留其狱者,密使人访求女奴,今得之矣。

”知州乃引富民父子,悉破械⑦纵之。

其人号泣不肯去,曰:

“微使君之赐,则某灭族。

”知州曰:

“推官之赐,非我也。

”其人趋诣若水厅事,若水闭门拒之,曰:

“知州自求得之,我何与焉?

”知州以若水雪冤死者数人,欲为之论奏其功,若水固辞。

于是远近称之。

(节选自宋·

李元纲《厚德录》)

[注]①讼:

诉讼,打官司。

②录事参军:

州府低级官职,一般掌管文书。

鞠:

审讯犯人。

③劾:

审决讼案。

④榜:

泛指各种酷刑;

楚:

痛楚。

⑤诬服:

含冤服罪。

⑥趣:

催促。

⑦械:

枷锁。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不知所之()

(2)皆以为得实()

(3)上下皆怪之()(4)微使君之赐()

13.翻译下列句子。

(1)若水独疑之,留其狱,数日不决。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人趋诣若水厅事,若水闭门拒之。

译文:

14.读完上面这则故事后,说说钱若水有哪些高尚品格。

(九、)晏子谏杀烛邹(教师版)

景公①好弋②,使烛邹③主鸟,而亡之。

公怒,诏吏杀之。

晏子曰:

“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

”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

“烛邹!

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

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

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是罪三也。

”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

公曰:

“勿杀,寡人闻命矣。

注:

①齐景公,春秋时代齐国国君。

②弋,将绳子系在箭上射。

③烛邹,齐景公的臣仆。

(1)解释下列句子加点词的意义。

(2分)

①使烛邹主鸟,而亡之。

(  )②是罪一也。

()

(2)翻译:

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

我的翻译:

(3)读完这个故事,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写出一点即可)(2分)

我的感悟:

东施①效颦

西施②病心③而颦④其里⑤。

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

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

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

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选自《庄子·

天运》)

【注释】①东施:

越国的丑女。

②西施:

越国的美女。

③病心:

心口疼。

④颦:

皱眉。

⑤里:

乡里。

【相关链接】邯郸学步

寿陵馀子学行于邯郸,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秋水》)

选文大意:

有个寿陵人,听说邯郸人走路的样子很好看,就赶去邯郸学习人家的步法。

可是,他不仅没有学到邯郸人走路的技巧,反而连自己原来走路的方法也忘记了,结果只好爬着回家。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美:

认为……美(1分)

(2)挈妻子而毒之走去:

离开(1分)

11.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译文:

她(丑女)只知道(西)邹眉很美,却不知道(西)邹眉显得美的原因。

12.阅读上文及链接材料,请针对东施和寿陵人失败的原因,给其中一位提一点建议。

_____,我想对你说:

建议对方从实际出发,取人之长(1分),不可盲目效仿(1分)(如有其他建议:

言之有理也可);

语言中肯(1分)恶搞或嘲讽酌情扣分

(十、)亭林①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出门则以一骡二马捆书自随。

遇边塞亭障②,呼老兵诣道边酒垆,对坐痛饮。

咨其风土,考其区域。

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

马上无事,辄据鞍默诵诸经注疏。

遇故友若不相识,或颠坠崖谷,亦无悔也。

精勤至此,宜所诣渊涵博大,莫与抗衡与。

——《清朝艺苑》

[注释]①亭林:

即顾炎武。

②亭障:

边塞岗亭、堡垒。

7.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6分)

(1)亭林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释:

(2)呼老兵诣道边酒垆诣:

(3)咨其风土咨:

8.翻译下面的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上面文段中没有涉及的内容是()(2分)

A.交友B.考察C.读书

10.这段文字主要表现了顾炎武的哪些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十一、)亭林①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出门则以一骡二马捆书自随。

(十二、)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

齐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

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齐军既已过而西矣。

孙子谓田忌曰:

“彼三晋之兵①,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兵法:

百里而趋利者蹶上将②,五十里而趋利者军半至。

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

”庞涓行三日,大喜,曰:

“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

”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

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

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③而书之曰:

“庞涓死于此树之下。

”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

“暮见火举而俱发。

”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

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

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

“遂成竖子之名!

”齐因乘胜尽破其军,虏魏太子中申以归。

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

(节选自《史记·

孙子吴起到传》)

【注释】

①三晋之兵:

这里专指魏军。

②百里而趋利者蹶上将:

用急行军走百里去争取胜利,会使上将遭到失败(因与后续部队脱节)。

③白:

使……露出白木。

3.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齐使田忌将而往将:

率兵

B.士卒亡者过半矣亡:

死亡

C.期曰:

”期:

约定

D.乃钻火烛之烛:

照亮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6分)

(1)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孙膑为取得战斗的胜利,采取了哪些好的做法?

请归纳回答,并写出相应的依据(用原文回答)。

(4分)

(十三、)永之氓成善游。

一日,水基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

中济,船破,皆游。

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

其侣曰:

“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

”曰:

“吾腰千钱,重,是以后。

“何不去之?

"

不应,摇其首。

有项,益怠。

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

“汝尽之甚,蔽之甚,里卫匹迎竺堂尘”又摇其首。

遂溺死。

吾哀之。

且若是,得不有大货之溺大氓者乎?

于是作《哀溺》。

23.解释下列加点字的词。

(2分)

①水暴甚()②乘小船绝湘水()③今何后为?

()④益怠()

24.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4分)

①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身且死,何以货为。

________

25.题目中的“哀溺”是什么意思?

“哀”的原因是什么?

请简要回答。

(2分)

参考答案:

(一)(11分)

8.(4分)①好:

喜爱,喜欢;

②是:

对(正确);

③引:

率领,带领;

④辱:

使……蒙受耻辱(羞辱)。

(每个1分)

9.(2分)D

10.(3分)①王翦是频阳东乡人。

(1分)

②我想攻取(攻打)楚国,在将军看来打算用多少士兵才够(足够)?

11.(2分)王翦的托病是因为秦王轻信李信的话疏远自己,自己是迫不得已告老还乡。

当荆兵每天向西进军时,国难当头,王翦义无反顾,重新带领军队攻打荆军,表现了王翦不计个人恩怨,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品格。

(二)(9分)

23.⑴跟从(跟) ⑵装满(装)  ⑶背(背着)

24.你的心地是善良的,但这能作为送给老师的礼物吗?

(或“你的想法本来是好的,但这能作为学生拜师的礼物吗?

”)

25.因为他得知老师没有米煮饭,想帮助老师。

(或“因为他得知老师家很穷,没有米煮饭”。

)这件事反映了林琴南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

(三)24.

(1)有人

(2)去除(3)减轻(4)怎么(哪里)

25.

(1)遗失在路上的财物无人拾取。

(2)商人旅客在野外露宿。

26.取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

(四)21、

(1)喜欢

(2)听到(3)拍(击)(4)授给(给、给予)(4分,每小题1分)

22、B(2分)

23、杜祁公对此非常怀疑,派加重晚辈秘密地去偷看他。

(2分,意思符合即可)

24、热爱读书,喜欢饮酒;

性情豪放。

(2分,答出“热爱读书”或“喜欢饮酒”给1分,答出“性情豪放”或“性情不羁”给1分)

(五)参考答案:

13.

(1)偷看

(2)更加(3)用蹄子踢(或“踢”)(4)摸(每题1分,计4分)

14.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答后半句亦可,其它的“者”都理解为“……的人”)

15.

(1)老虎(听了)非常害怕,远远地逃走,认为(驴子)将要咬自己,十分恐惧。

(2分,主要以“骇”、“遁”、“且”、“噬”为采分点。

(2)有人告诉瞎子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