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近代社会民主与专制的斗争》复习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443229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7.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近代社会民主与专制的斗争》复习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近代社会民主与专制的斗争》复习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近代社会民主与专制的斗争》复习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近代社会民主与专制的斗争》复习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近代社会民主与专制的斗争》复习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近代社会民主与专制的斗争》复习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近代社会民主与专制的斗争》复习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近代社会民主与专制的斗争》复习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近代社会民主与专制的斗争》复习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近代社会民主与专制的斗争》复习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近代社会民主与专制的斗争》复习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近代社会民主与专制的斗争》复习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近代社会民主与专制的斗争》复习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近代社会民主与专制的斗争》复习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近代社会民主与专制的斗争》复习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近代社会民主与专制的斗争》复习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近代社会民主与专制的斗争》复习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高考历史《近代社会民主与专制的斗争》复习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近代社会民主与专制的斗争》复习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历史《近代社会民主与专制的斗争》复习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924-1927年,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联合进行国民革命运动,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二)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

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政治民主化的模式已基本成型。

即政党政治,公民参与,舆论监督,定期选举,自由竞选,胜者执政的模式。

这是一种包括健全的代议制度和保障公民自由权利的民主政治的模式。

这一套政治模式,有利于调节社会矛盾、维持稳定秩序、保持经济发展。

在当时,人们至今还公认的资本主义大国是美、德、英、法、俄、日等六国。

这六国在政治形态上可以分成两类,即民主的和专制的两类。

美、英、法属于民主类型,另三国为专制主义类型。

1、英法美的民主主义政治体制

《权利法案》制定和英国君主立宪制形成:

英国是现代议会制度的发源地,有“议会之母”的称誉,而议会制度的真正确立是在“光荣革命”之后,以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为标志。

它以明确的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约束国王的作为。

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君主立宪制是资本主义国家以世袭的君主为国家元首,君主权力按法律规定受到一定限制的政权组织形式。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产生的共和思想、君主立宪制度和国会至上的原则,对近代世界政治制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法国共和制度的建立:

1789年大革命发生后,先是于1791年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1792年又成立共和国,史称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1804年拿破仑称帝后又重行君主专制,史称法兰西第一帝国。

此后,民主与专制体制交替。

持续性的革命引发了法国社会和政局长期的剧烈震荡,直到大革命结束后将近百年的1875年,国民议会才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最终确立民主共和政体。

《1787年宪法》与美国共和政体的确立:

美国在独立战争胜利后通过第一个治国方案《1787年宪法》。

宪法根据三权分立学说划分国家职权部门,规定总统和议员由选举产生。

它所确立的联邦制度、三权分立开创了世界先例,有力维护了美国的独立和统一。

1789年,美利坚合众国第一届联邦政府成立。

南北战争,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美国资本主义共和政体获得相对的完善。

2、俄、德、日的专制主义政治体制

俄国:

1861年改革后仍然是君主专制政体。

整个近代时期俄国根本就没有设立过议会,任何进步团体或组织都没有建立的自由,更没有存在的权利。

直至1917二月革命。

德国:

在普鲁士领导下通过王朝战争实现统一后,成立了德意志帝国。

设立了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帝国议会还是普选产生的,并颁布了《德意志帝国宪法》。

它在实现统一后的相当时期里,貌似民主的议会其实没有民主的权力,重大的决策几乎全由行政首脑决定。

1918年十一月革命中建立了共和国。

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曾一度实行法西斯独裁统治。

日本:

1868年明治天皇掌权后重新实行君主专制政体,1889年颁布宪法,确立君主立宪制政体,史称近代天皇制。

1945年后在驻日美军的干预下确立了新的君主立宪制政体,史称现代天皇制。

(三)向封建专制统治宣战的檄文:

在革命过程中,资产阶级颁发了一系列反对封建制度的法律文献,进一步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

《独立宣言》:

1776年北美大陆会议发表,以资产阶级启蒙思想为根据,宣告了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是美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也被视为最早的“人权宣言”。

《人权宣言》:

1789年法国制宪会议发表,以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原则,否定了封建主义的王权、神权和特权,将启蒙学说中关于政治民主的主张用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

1791年法国制宪会议颁布《1791年宪法》,反映法国大革命第一阶段的革命成果。

1804年的《拿破仑法典》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律规范。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2年由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制订、孙中山颁布。

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确立了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四)人民群众要求民主的斗争:

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劳资矛盾尖锐,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高涨。

无产阶级除了开展经济斗争以外,也开始了要求政治权利、要求民主的斗争。

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爆发了三大政治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的觉醒。

1836年英国爆发的要求普选权的宪章运动,首次将争取民主权作为自己的斗争目标。

1864年,国际工人协会的成立,推动了各国工人的民主运动。

1871年成立的巴黎公社,规定公职人员由民主选举产生,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

在政治、经济的管理方面都赋予人民更多的权利。

抗战胜利前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与国民党专制独裁势力进行斗争。

1945年的重庆谈判和1946年的政治协商会议,就是中国共产党争取民主政治的表现。

从1947年起,由于国民党发动内战和镇压民主运动、召开伪国大、制定伪宪法等独裁措施,国统区形成了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人民民主运动即第二条战线。

二、易混概念辩析:

美国独立战争和美国内战的相同点:

都是美国资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上的障碍,都对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起了推进作用。

不同点:

前者的主要背景是英国的殖民统治严重地阻碍着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后者是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和黑人奴隶制的存废问题成为矛盾的焦点;

前者反对英国殖民统治,具有民族独立的性质;

后者废除黑人奴隶制、反击南方奴隶主种植园主的叛乱,使资产阶级革命深入社会化;

前者胜利后,建立了北方资产阶级和南方种植园奴隶制的联合政权,后者实现了国家统一。

美国废除黑奴制与俄国废除农奴制的相同点:

农奴或黑奴获得了自由,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主要是解放的方式不同。

美国采取了无条件废除黑奴制度的方式,俄国废除农奴制度则是采用由农奴出钱赎买土地、才能获得真正自由的方式。

从过程和结果来看,虽然两者都有利于本国的资本主义发展,是一大社会进步,但美国废除黑奴制的措施相对彻底一些。

三、阶段性特征扫描

17世纪和18世纪:

17和18世纪,是启蒙思想产生并在法国发展到高潮的时代,启蒙思想家在思想文化领域对封建旧体制发起冲击。

英国和法国的资产阶级同强大而顽固的封建势力之间展开了殊死较量,经过长期、曲折、艰苦的斗争,终于推翻了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

英法资产阶级在追求民主反对专制的过程中通过立法如《权利法案》《人权宣言》等来体现资产阶级的法制思想和民主制度建设的成果。

19世纪:

在进行过资产阶级革命的国家,政治上继续沿着资产阶级的民主化的道路发展,反对封建专制制度,要求获得更多的民主自由权利。

这些国家建立了相对民主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未发生资产阶级革命或未完成资产阶级革命任务的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方式确立资本主义制度。

通过统治权力的易手(如日本),消灭割据势力,实现统一和中央集权等方式进行不同程度的政治制度的变革。

改革也适应当时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历史趋势,推动了历史的发展。

但是,这些国家民主制度的基础薄弱,留下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势力。

四、规律性知识拓展:

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道路的选择决定于多种因素:

经由革命道路实现过渡的国家其特点是:

随着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雄厚,他们相应地要求取得政权。

同时,封建阶级的力量还很大;

他们不能顺应历史发展,主动采取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政策措施,而是想方设法维护腐朽的封建制度,既反对本国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又干涉别国资产阶级革命,而且首先使用暴力。

因此,出现了资产阶级暴力革命的形式。

经由改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国家则是另外一种国际环境,国内状况也发生了变化。

这些国家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发生在19世纪下半期,当时已经有一些国家如英、法、美等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提供了先进的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制度的榜样;

国内的资本主义经济由于工业革命的发生而有了很大的发展,封建阶级发生分化,自由派贵族出现,形成了改革的经济基础和阶级力量;

国内阶级矛盾的激化和国际斗争的发展,使统治阶级不能再按老一套去维持,广大下层群众也不愿照旧地生活下去;

先进的社会政治思想的影响和工业革命的渗透起了催化作用,从而造成了改革的客观形势。

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各自地位及其关系:

革命常能显示着将封建制度彻底摧毁的威力,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道路。

但革命后如果没有改革的辅佐,革命成果也难以巩固和发展。

改革也不能一概排斥革命,有的国家的改革就是以暴力为基础和后盾的。

德国是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完成了国家的统一,之后才在国内实行一系列“自上而下”的改革措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在改革过程中,由于不发生政权转移,避免了社会大动荡,生产过程和社会生活不受到突发事变的影响或遭受破坏,这对生产力有着相当的保护作用。

通过改革的方式对封建制度改造,力度相对要弱,总会留有较浓厚的封建残余,尤其在政治方面。

德、日在30年代出现法西斯专政,与历史因素不无关系。

而英、美、法等国历史上之所以未出现法西斯的统治,与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方式推翻土地贵族的独占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占统治地位的政权是分不开的。

宪法与民主政治相伴而生:

资产阶级宪法是在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过程中产生的。

资产阶级为了发展资本主义,需要冲破封建制度的束缚,实现买卖自由、信贷自由、契约自由等经济自由。

这种生产关系反映在政治上,就是要建立标榜自由、平等、人权的资产阶级民主制。

在其宪法上规定的,则是人民主权、三权分立、尊重基本人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资产阶级宪法上规定的民主制度,都是为巩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服务的。

在英国、美国和法国,较早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这三个国家也最早出现了资产阶级宪法。

它们的政治制度并不完全相同,而阶级本质一样,在经济上保护资本家的私有财产,在政治上巩固资产阶级专政,确认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

资本主义类型的宪法,尽管个别条文有所差异,但都是资产阶级意志的集中表现,都是维护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

最终为扫清封建专制度、等级制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考点回顾与展望:

[考题解析]

2000年全国历史高考试题:

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法两国已形成一套较为健全的议会民主制度。

请分别说出这时俄国和日本的政治体制是怎样的,与英法的主要差异是什么?

从这四个国家由封建主义过渡到资本主义所走的道路,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历史原因。

[答案]

①俄日体制:

俄国为沙皇专制,日本为天皇制。

②主要差异:

英法为民主政治体制,俄日为专制主义体制。

③历史原因:

英法的过渡道路是资产阶级革命,对封建制度改造比较彻底;

俄国过渡道路是1861年改革,日本过渡道路是明治维新,两者都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对封建制度改造的不同是造成差异的主要历史原因。

[解析]这是一道考查多方面能力的问答题,包括归纳、比较和概括的能力,把具体历史现象放在特定条件下分析的能力,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等等。

从命题的主观愿望来说,此题的导向性倾向是强调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地看历史,同时展示人类文明演进的趋势,政治民主化迟早会取代专制体制。

这类具有综合性的以考查能力为主的,并且有着一定理论含量的题目,是高考命题改革的方向之一。

这道题还隐含着这样的立意:

在经济上大发展的同时,政治上层建筑总需要逐步跟上;

去适应经济基础。

由于国情不同,发展中出现差异与不平衡是必然的。

但是落后的体制终究不可能长久维持下去。

[考点回顾与展望]

2000—2003年以来这方面考查的问题比较多,涉及到英法与德日政治制度的比较、法国热月政变发生的主要原因、英、法、美三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异同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君主立宪制和光荣革命和美国《独立宣言》等问题。

鉴于政治民主化是当代的一个热点问题。

2005年的历史高考复习中,要注意三权分立和社会契约学说的思想与实践、英法两国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长期性和曲折性,辛亥革命前后民主与专制的较量,特别要注意联系中国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过程及其不能实现的历史原因。

六、热点考题精练: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经历了半个世纪的历程,体现了革命的曲折性,回答1-4题:

1、1640年英国议会限制王权的斗争实质是

A.议会有赞成或拒绝征税法案的权力

B.对国王推行的政策和专横行为进行指责

C.反抗查理一世宗教迫害和镇压苏格兰起义

D.资产阶级利用合法斗争进行革命

2、克伦威尔政权的性质是

A.资产阶级独裁B.军事独裁C.贵族专政D.王朝复辟

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出现的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其实质是

A.宫廷政变B.旧的王朝家族的复辟

C.君主制度的复辟D.封建制度的复辟

4、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的实质是

A. 

封建统治者之间争权夺利的斗争

B.资产阶级之间争权夺利的斗争

C.资产阶级与新贵族之间的妥协

D.资产阶级与地主贵族之间的妥协

法国大革命结束了法国的封建制度,震撼了整个欧洲大陆的封建秩序。

回答5—10题

5、君主立宪派执政期间,对法国作出的重大贡献主要是

A.领导大革命爆发,将三级会议改为国民议会

B.法国许多城市建立新的市政机构

C.从法律上取消教会和贵族的封建特权

D.确立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律规范

6、巴黎人民第二次武装起义取得的重要成果是

A.取得瓦尔密战役胜利、制止外敌入侵

B.推翻法国君主制度,成立共和国

C.无条件废除一切封建权利,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D.平定王党分子在法国西部的叛乱

7、下列哪项不是雅各宾派采取的政策措施

A.农村公有土地可按当地人口分配B.无条件地废除一切封建权利

C.把逃亡贵族的土地分成小块出售D.规定有财产限制的选举制度

8、法国大革命期间的下列最高权力机关的先后排列顺序是①三级会议②制宪议会③国民议会④立法议会⑤国民公会

A、①②③④⑤B、①③②④⑤

C、①②③⑤④D、①③②⑤④

9、第一次反法同盟干涉法国革命是在

A、君主立宪派当权期间B、吉伦特派当权时期

C、雅各宾派当权期间D、热月党人当权期间

10、热月政变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A、雅各宾派专政已成为过时的政治体制

B、埃贝尔派被镇压削弱了革命政权的社会基础

C、罗伯斯庇尔派已陷于孤立

D、资产阶级反对最高限价进行反扑

北美独立战争是民族解放运动,也是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回答11—12题

11、引发北美独立运动的直接原因是

A.英国竭力压制北美殖民地经济的发展B.英国与北美政治矛盾

C.英国与北美的文化冲突D.英国与北美的军事冲突

12、最能说明北美独立战争是资产阶级革命的是

A、具有反对殖民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性质B、打败英国,赢得民族独立

C、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D、领导战争的是资产阶级

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在世界许多地区展开,回答13—15题

13、阻碍意大利统一的最主要的外国力量是:

A、法兰西第二帝国B、奥地利帝国

C、普鲁士王国D、西班牙王国

14、下列关于德意志统一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俾斯麦是统一运动的主要领导人

B、普鲁士的军事改革是实现统一的主因

C、奥地利被排挤出德意志帝国

D、统一过程中的关键性战役是萨多瓦战役

15、下列有关日本明治维新内容的表述,正确的是①废藩置县,建立府、县、道的地方体制②废除封建身份制度,保留武士特权③推行征兵制,建立一支绝对效忠于天皇的军队④改革土地制度,废除了允许土地买卖的法令

A、①③B、②③

C、①④D、②④

辛亥革命前后民主力量与专制力量之间展开了激烈的较量。

回答16—18题

16、武昌起义爆发后,各省纷纷响应,控制大部分地方政权的是

A.革命党人B.立宪派和旧官僚

C.袁世凯的亲信D.北洋军阀和旧官僚

17、在1915年的护国运动中

A.国民党成为领导力量B.梁启超起了积极作用

C.两广两湖宣布独立D.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

18、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发生的基本条件是

A.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B.民族危机的加深

C.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D.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

抗战胜利前后,中国人民争取民主的斗争大大地推进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回答19—20题

19、重庆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决议不包括:

A、实施和平建国纲领B、实施政治民主化

C、召开国民大会D、制定宪法

20、1948年中国共产党在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中提出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的目的是

A、与国民党谈判避免内战B、与民主人士结成第二条战线

C、反对国民党的独裁统治D、讨论成立联合政府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奴隶制是建立在人性中的自私自利上面的,是与人热爱正义的天性相违背的。

-----林肯1854年的一次演说

材料二:

我在这场斗争中的最高目标是拯救联邦,面既不是保全奴隶制,也不是摧毁奴隶制。

……如果我能拯救联邦为不需要解放任何一个奴隶,我愿意这这样做;

如果为了拯救联邦需要解放所有的奴隶,我愿意这这样做;

如果为了拯救联邦需要解放一部分奴隶面保留另一部分,我也愿意这样做。

-----引自林肯1862年8月给霍勒斯·

格里利的信 

材料三:

1863年1月1日起,……为人占有而做奴隶的人都应在那时永远获得自由……合众国的任何部门也包括海陆军当局,并承认保障这些人的自由。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林肯对待奴隶制的基本态度。

(2)材料二说明林肯在内战中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3)结合所学内容,对材料三所反映的问题进行简单的评价。

22、阅读下列材料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

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

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1911年12月20日,南北和谈双方签署草约五条,主要内容为:

确定共和政体;

优待清皇室;

先推覆清政府者为大总统。

——钱基博《辛亥南北议和别记》

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

以忠于国,为众服务。

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

谨以此誓于国民。

孙中山《大总统誓词》

回答:

(1)结合材料一,说明“政治革命”的内容及其意义;

(2)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的内容,分析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就孙中山对待临时大总统职位的态度做一评价。

23、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世界资本主义发展中出现了英法美和德意日两种不同的政治体制。

试比较这两种体制的特征及其形成原因,并分析这两种体制对政治、经济和国际关系所产生的影响。

24、19世纪初期和末期,英、美两国的经济迅猛发展,这与它们在革命以后建立起来的法治社会有着一定的关系。

试比较英国《权利法案》与美国1787年宪法影响两国政治与经济的异同点

七、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D

B

C

A

16

17

18

19

20

21、

(1)林肯对奴隶制持反对的态度。

(2)以维护国家的统一为最高目标。

(3)林肯政府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的宣言》,目的是要调动广大黑人奴隶的积极性,保证北方的胜利。

黑人奴隶制的废除,为美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扫清了道路,为美国已成为头号工业强国打下了基础。

22、

(1)内容:

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

(2)帝国主义、袁世凯和立宪派的共同压力及其革命派的软弱妥协。

(3)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推翻了君主专制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在保证社会稳定、政权巩固的前提下,不计较个人得失,辞掉临时大总统职位,表现了革命家的高风亮节;

但因此也反映了资产阶级软弱性和妥协性,给中国革命带来了一定的损失。

23、

英法美体制:

①特征:

政治民主;

政党政治;

议会制度;

公民自由。

②原因:

资本主义发展较早,资产阶级力量较强;

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深入人心(如启蒙运动);

更主要的是都经历了时间较长和较为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

②影响:

保证了人民一定程度的自由和政局稳定;

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和文明进步;

外交上容易进行国际协调,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

德意日体制:

以武力统治为基础;

实行政治专制;

保留了大量封建因素。

在成为近代国家之前,资本主义发展程度较低;

一般通过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