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百校联盟猜题卷新课标高考《考试大纲》调研卷历史第六模拟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448432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9.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百校联盟猜题卷新课标高考《考试大纲》调研卷历史第六模拟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届百校联盟猜题卷新课标高考《考试大纲》调研卷历史第六模拟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届百校联盟猜题卷新课标高考《考试大纲》调研卷历史第六模拟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届百校联盟猜题卷新课标高考《考试大纲》调研卷历史第六模拟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届百校联盟猜题卷新课标高考《考试大纲》调研卷历史第六模拟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届百校联盟猜题卷新课标高考《考试大纲》调研卷历史第六模拟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届百校联盟猜题卷新课标高考《考试大纲》调研卷历史第六模拟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届百校联盟猜题卷新课标高考《考试大纲》调研卷历史第六模拟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届百校联盟猜题卷新课标高考《考试大纲》调研卷历史第六模拟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届百校联盟猜题卷新课标高考《考试大纲》调研卷历史第六模拟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届百校联盟猜题卷新课标高考《考试大纲》调研卷历史第六模拟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届百校联盟猜题卷新课标高考《考试大纲》调研卷历史第六模拟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百校联盟猜题卷新课标高考《考试大纲》调研卷历史第六模拟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届百校联盟猜题卷新课标高考《考试大纲》调研卷历史第六模拟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百校联盟猜题卷新课标高考《考试大纲》调研卷历史第六模拟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百校联盟猜题卷新课标高考《考试大纲》调研卷历史第六模拟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备注】春秋战国以后,铁犁和牛耕技术虽得到了推广,但这是相对而言的,由于小农经济下个体小农的财力所限,中国古代铁犁和耕牛的家庭拥有量是较低的。

3.唐代法律规定,“凡官员有数,而署置过者有罚”,“不应置而置……一人杖一百,三人加一等,十人徒二年”。

这说明唐代

A.有力地防范了官员腐败B.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管辖

C.注重规范各级官员编制D.杜绝了选官上任人唯亲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唐代政治。

材料中的“有数”“不应置而置”说明唐代法律对各级官员的人数配置作了规定,这种以法定员的方式有利于规范官员的编制,C项正确;

规范各级官员数量与防范官员腐败无直接关系,A项错误;

材料没有体现中央与地方的关系,B项错误;

材料反映的是官员数量而不是用人标准,D项错误。

【备注】唐代规范官员编制有利于防止冗官现象的产生,这与防止官员腐败有区别。

4.“在中国文化史上,小说、戏曲等内部隐藏着反叛理性的思想意识与文化诉求,因而往往游离于主体意识形态之外。

”这是因为小说和戏曲

A.以反对宋明理学为宗旨B.都蕴含了反封建的精神

C.反映了市民阶层的要求D.体现了民主意识的觉醒

【解析】本题考查明清文化。

小说、戏曲是适应市民阶层的文化,因而蕴含了反叛意识,与主体意识不符,C项正确。

小说和戏曲虽有反对理学的内容,但这不是材料主旨,A项错误;

小说和戏曲中既有反封建的精神,也有维护封建的内容,“都蕴含了反封建的精神”的说法太绝对,B项错误;

当时虽有反封建的要求,但并非民主意识,D项错误。

5.下图是20世纪初西方某刊物上登载的一幅标题为《西方和东方》的漫画,漫画中中国皇帝对德国皇帝说:

“我会按要求补偿的!

”材料中所说的“补偿”是指

A.允许开放广州等地为通商口岸B.将山东划分为德国的势力范围

C.允许德国人在通商口岸设工厂D.允许在北京使馆界驻扎德国军队

【解析】本题考查八国联军侵华。

漫画的时间和中国皇帝对德国皇帝跪着请求,符合八国联军侵华后中国完全屈服于列强的特征,此战争后签订的《辛丑条约》中规定列强可以在北京使馆界驻扎军队,D项正确。

A是《南京条约》的内容,与德国无关;

德国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是在19世纪末,且当时中国政府还没有完全屈服,B项错误;

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是《马关条约》的内容,C错。

6.据记载,着名实业家张謇所办的大生纱厂,1912年后出纱顿增,获利之丰为近七年来所未有。

1913年,盈利又比上年增加。

1914年,又添购纺纱机两万锭,织布机四百部。

出现此现象的原因有

①社会秩序比较稳定 ②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经济侵略 ③辛亥革命胜利的推动 ④国民政府经济建设运动的推动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④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辛亥革命后,国内的政局并不稳定,先有二次革命,后有军阀混战,①错误;

国民政府的经济建设运动是在1927年至1936年,④错误。

故选C。

7.“20世纪50年代后,中国几乎所有的城市居民都被纳入到各种单位组织当中,单位成为国家与市民之间必不可少的联结,处于社会生活的中心位置,整个城市社会的运转表现为各种组织的运行。

”材料所述现象

A.说明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完成B.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具体表现

C.反映了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D.反映了工业化是国家的重心

【解析】本题考查计划经济体制。

材料反映了城市居民一切以单位为社会生活的中心,这是计划经济体制形成的结果,C项正确;

社会主义改造还包括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而材料信息没有体现,A项不符合题意;

B、D项不能反映材料主旨。

8.2005年11月《中国多边外交显着加强,更深入广泛融入国际社会》一文指出,改革开放后,“中国已经相继成功组织了四次朝核六方会谈,以积极的姿态参与东盟地区论坛,大力推动上海合作组织在政治和安全等领域的合作”。

这反映了中国

A.积极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B.极力打造国内外建设环境

C.推动了不结盟运动的发展D.致力于建立多边外交机制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现代外交。

材料信息体现了中国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交往,这是多边外交政策的体现,D项正确;

A、B、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不符合题意。

【备注】虽然教材强调了中国现代多边外交是以联合国为中心的,但多边外交体现的是全方位的外交,不能只认准联合国。

9.罗马共和国早期“宪令”中的规定有绝对排斥外国的原则,外国人或归化者不能进入与“国家”利益休戚相关的任何机构中。

由此可知,材料中的“宪令”

A.是平民与贵族斗争的结果B.刻意保护罗马公民的权益

C.导致了罗马国家走向分裂D.维护了奴隶主贵族的统治

【解析】本题考查罗马法。

据材料中的“绝对排斥外国”等信息可知,材料中的“宪令”是只适用于罗马公民的公民法,此法为保护罗马公民的权益而排斥外邦人,B项正确。

材料信息不能体现平民与贵族的斗争,A项错误;

罗马后来由共和国走向了帝国,C项不符合史实;

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材料体现不出,D项错误。

10.他的学说使得传统的静态自然崩溃,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动态的宇宙图景……宇宙中存在的各种形式都是通过自然的过程而产生的,不是神创的。

该“学说”

A.总结了自然界运动的客观规律B.推动了人们对微观世界的探究

C.彻底否定了封建宗教神学思想D.提高了人类对自身起源的认识

【解析】本题考查进化论。

达尔文的进化论产生之前,宗教的“神创说”认为包括人类在内的自然万物都是上帝创造的,自然界只是按上帝已设计好的秩序在运行,而进化论把这种静态的世界改变成了自然万物都在不断演化发展的动态世界,因而材料所述是进化论。

进化论提高了人类对自身起源的认识,D项正确。

总结自然界运动规律的是牛顿力学,A项错误;

推动人们对微观世界探究的是量子论,B项错误;

进化论虽否定了神创学,但并没有彻底否定宗教神学,C项错误。

【备注】此题易错选C项,主要是考生没有准确地区别开宗教神学与神创学的差别。

11.1981年美国总统里根在就职演说时称:

“本人有意限制联邦政府的规模和影响……我们当前所遭遇的困难,和政府不必要的过度成长对我们生活的干预有关。

”此观点客观上反映了

A.美国政府机构过于庞大B.美苏争霸加剧了社会动荡

C.美国经济已摆脱了危机D.凯恩斯主义已经逐渐失灵

【解析】本题考查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材料中的“政府不必要的过度成长对我们生活的干预有关”说明里根反对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也说明了凯恩斯主义逐渐失灵,D项正确;

A、B、C项在材料信息中没有体现,不符合题意。

12.有学者在评论二战后某政策时说,“它为联邦德国选择西方的机制与制度铺平了道路,也为日后德国的经济腾飞打下了基础。

”由此可知,此政策

A.推动欧洲走向了联合B.加剧了世界市场的分裂

C.缓和了法德两国矛盾D.促进了德国统一的实现

【解析】本题考查马歇尔计划。

“为联邦德国选择西方的机制与制度铺平了道路”是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对德国进行扶植的结果,苏联为对抗马歇尔计划成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从而在欧洲乃至世界范围内形成了资本主义市场与社会主义市场的分裂与对抗,B项正确。

推动欧洲走向联合与法德矛盾缓和的是法德和解,成立煤钢联营,A、C项错误;

D项与史实不符。

【备注】马歇尔计划不仅是冷战政策,也是美国战后对外的经济扩张政策,要注意其对西欧及世界市场的影响。

二、综合题:

共6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4年出版的詹姆士·

利奇所写的《一位曼彻斯特工人所揭露的关于工厂的无可否认的事实》,记载了一个工厂的规章制度,其中有这样几条。

第一条:

每天早晨机器开动十分钟后,工厂大门即行关闭,自该时起到早餐前,任何织工均不得入厂。

在此时间内织工缺工者按其管理的织机数目每台罚款三便士。

第二条:

在其他时间内,织工在机器转动时缺工者,按其管理的机器数目每台每小时罚款三便士,织工未得监工允许擅自离开车间者也罚款三便士。

第九条:

所有梭子、刷子、注油器、轮子、窗户等如有损坏概由织工赔偿。

第十六条:

损坏轮子者,视轮子大小,每个罚款一先令至二先令六便士。

任何织工在上班时间一经发现离开工作岗位,罚款六便士。

——摘编自宋严萍《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工厂管理及特点探究》

材料二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单个资本的积聚已无法满足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伴随着市场日趋成熟化,企业规模分散、盲目竞争问题十分突出,大公司开始追求规模效益,以适应过度竞争产品的价格战和成本战。

因此以扩大企业规模为直接目的的横向兼并(即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之间兼并)成为第一次兼并浪潮的主要形式。

……第一次兼并浪潮的重要结果,是家族企业开始向现代股份公司演变,各种全美国字头的公司纷纷兴起,造就出了像美国钢铁公司、全美烟草公司、美国糖业公司、美国橡胶公司等这样的现代大型股份公司。

大公司的出现使美国工业具备了现代工业结构,完成了工业集中化过程。

——摘编自李肃、周放生等《美国五次企业兼并浪潮及启示》

(1)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工厂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工厂制度产生的积极影响。

(2)据材料二分析现代大型股份公司产生的原因,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工业生产组织形式发生的变化。

【答案】

(1)特点:

生产区和生活区严格分离;

具有严格的管理制度;

工人被异化为机器的奴隶。

积极影响:

推动了机器的普及;

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

催生了近代企业管理制度。

(2)原因:

第二次科技革命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

市场激烈竞争的促进;

追求最大规模效益的推动。

变化:

由分散生产到兼并集中;

由家庭企业到现代股份公司。

【解析】第

(1)问,先从材料中的“规章制度”“不得入厂”“罚款”“赔偿”等信息分析特点,再从机器的普及、城市化的发展和企业管理制度等方面说明影响。

(2)问,先从材料中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生产社会化”“过度竞争”“规模效益”等信息分析原因,再结合“规模分散”“大型股份公司”等信息和所学知识说明变化。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面是某书中有关中国近代史的部分目录摘选。

第三篇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伟大复兴

第十章 铁逻辑,中华民族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第十一章 睡狮猛醒,20世纪举世瞩目的政治大国

第十二章 顺天乎人,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浪潮

第十三章 东方太阳,亚洲太平洋时代与中国时代

第十四章 巨龙腾飞,21世纪世纪经济大国

根据上述目录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史观的角度分析该目录体现了作者怎样的编写原则,并说明依据。

(分析出两点原则即可,依据要结合所学知识说明)

【答案】原则1:

体现了文明史观的编写原则。

依据:

第三篇“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伟大复兴”把中国现代史归为现代文明阶段;

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

人类文明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构成,三者在相互作用、协调互补中交替促进、共同发展;

该目录中的“政治大国”“改革开放”体现了现代中国政治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发展,这是纵向地以古代文明(农耕文明)、近现代文明(工业文明)来进行历史时期划分的。

原则2:

体现了全球史观的编写原则。

第十三章“亚洲太平洋时代”体现了区域的联系性与整体性;

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的,又称为整体史观。

它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方面考察历史,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

该目录中亚洲太平洋时代,体现了区域联系的加强,这是全球史观(整体史观)的体现。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史学观点,意在考查考生解读材料信息并运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题为开放性试题,要能通过目录中的文字信息得出相应的史学观点,如“现代文明”就体现了文明史观的编写原则。

1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中国在甲午战争中遭到惨败……使人们真正认识到清朝军队建设的全面落后。

清政府决定全面改革军制,主张效法西方,“变革军制”、“修明武备”、编练新军。

此后,在全国广设军事学堂,翻译西方和日本的军事学术着作,并在促进中西军事思想融合方面作了初步尝试。

……清朝统治者在军制、装备、训练、战法和军事教育、部队管理等方面全面地按照西方模式进行的改革使中国近代军事思想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摘编自吴威《清晚期军事思想的转变与发展》

(1)据材料分析晚清军制改革的背景。

(2)据材料概括晚清军制改革的主要措施和意义。

(1)甲午战争中中国惨败;

落后的传统军制不能适应近代军事的需要;

西方近代军事思想传入。

(2)措施:

编练新式军队;

培养近代军事人才;

学习西方的军事管理。

意义:

促进了中国近代军事思想的近代化;

加速了中国军队由传统军队向近代军队的转型;

有利于中国近代军事实力的增强。

【解析】第

(1)问,据材料中的“惨败”“全面落后”“效法西方”等关键信息概括。

(2)问,先从材料中的“编练新军”“广设军事学堂”“使中国近代军事思想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等信息概括措施,然后再结合这些措施所产生的作用说明意义。

16.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 《人权宣言》共17条,自由和平等构成了基调。

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只有在公共利用上面才显出社会上的差别。

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存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动摇的权利,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等。

《人权宣言》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文献之一。

人类第一次宣告了自己作为人应当享有最基本的权利。

这些权利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一切政府与权力如果非法剥夺这些基本权利,人们可以称之为暴政,应当——摘编自罗泽易《法国<

人权宣言>

:

人类第一部正式人权宣言——人民争取自由的人权运动》

(1)据材料概括《人权宣言》体现了哪些民主思想。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人权宣言》发表的主要影响。

(1)天赋人权;

自由平等;

社会契约。

(2)从法律上否定了“君权神授”和封建君主专制;

实践了启蒙思想的自由平等等主张;

为资产阶级革命和政权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

【解析】第

(1)问,据材料中的“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推翻”等信息概括。

(2)问,要结合所学知识从对封建专制的否定、对启蒙思想的实践和对资产阶级革命和政权建设的角度说明影响。

17.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战后,《凡尔赛和约》奠定了法国在欧洲的霸权。

法国拥有欧洲最强大的陆军,建立起了以之为中心包围德国的小协约国体制。

因而,法国成了英国最危险的竞争者。

……为此,英国一方面积极支持德国扩军、毁约,以振兴德国,恢复其大国地位;

另一方面又迫使法国接受有利于德国的道威斯计划、杨格计划,从而防止出现一个“支配欧洲而同时支配海峡沿岸和低地国家的偌大军事强国”。

……丘吉尔也毫不避讳地说过:

“英国的政策并不考虑企图称霸欧洲的国家究竟是哪个,它唯一关心的是,谁是最强大的,或是有支配力量的暴君。

因此,我们不怕别人说我们亲法反德,如果情况改变,我们同样会亲德反法。

——摘编自《绥靖政策的外交因素:

试图通过德国制衡苏联》

(1)据材料,概括英国的欧洲政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实行此政策的原因。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英国的欧洲政策所带来的主要影响。

(1)政策:

扶植德国而抑制法国,保持欧洲大陆均势。

原因:

德国的战败严重破坏了英国传统的势力均衡政策;

法国实力的强大给英国霸权带来了挑战。

(2)加剧了战胜国间的矛盾;

促进了战后德国实力的迅速恢复;

为德国法西斯势力的兴起和扩张埋下祸根。

【解析】第

(1)问,先据材料中“振兴德国”等信息分析出英国的均势政策,再从均势的破坏和法国对英国的威胁说明原因。

(2)问,结合所学知识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德国的复兴与扩张等方面说明影响。

18.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宋应星的生活时代适值明末,他目睹官场弊端丛生的黑暗现象,终于与科举仕途决裂,转向实学,尤其是为研究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作了多年考察和广泛的社会调查。

这一切都为他日后撰写《天工开物》等作了准备。

……宋应星以“天工开物”命名他的书,实际上也以此展示他的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科学思想,即天工开物思想或开物思想。

这种思想强调天工(自然力)与人工互补、自然界的行为与人类活动相协调,通过技术从自然资源中开发物产,以满足人的物质与精神生活的需要,从而使人在自然界面前显示并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体现了哪些科学思想。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宋应星《天工开物》产生的历史条件。

(1)人类要与自然相互协调;

利用和改造自然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2)明代科举黑暗使宋应星转向了对实学的研究;

明代工商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

人们对自然资源的需求提供了探求动力;

明代手工业生产技术的进步提供了技术条件。

【解析】第

(1)问,据材料中的“天工(自然力)与人工互补”“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等信息概括。

(2)问,要结合材料中“明末”“官场弊端丛生的黑暗现象”“手工业生产技术”等信息和所学知识中明清工商业发展等说明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