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进度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453739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5.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历史进度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高一历史进度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高一历史进度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高一历史进度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高一历史进度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高一历史进度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高一历史进度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高一历史进度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高一历史进度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高一历史进度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高一历史进度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高一历史进度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高一历史进度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高一历史进度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高一历史进度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高一历史进度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高一历史进度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高一历史进度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高一历史进度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高一历史进度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历史进度Word下载.docx

《高一历史进度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历史进度Word下载.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一历史进度Word下载.docx

12

17

当代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二)对应单元知识总结材料

第一单元:

_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先秦及秦的政治制度)(共用2课时)(第二周)

整理:

一、本单元(片)重要知识点及其内涵:

知识点1: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张慧宁)

理解要点:

(1)分封制、宗法制的内容、影响;

(2)分封制、宗法制二者之间的关系;

注意事项:

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神权和政权的结合,尚未形成中央集权

应用形式:

(1)图片题;

(2)材料题

知识点2: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喻方洲)

(1)“始皇帝”的来历及皇帝制度的特征;

(2)秦朝中央官制和郡县制的内容及影响;

(3)正确认识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历史地位。

(1)注意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两个概念

(2)郡县制与分封制的比较:

都属于统治和管理地方的行政制度,但两者又有着明显的区别。

(2)材料题

二、本单元(片)重要问题和解决方法归纳:

(南振云)

问题一:

材料题

材料一: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下的第一道重要诏令是“议帝号”。

群臣商议后向秦王建议说:

“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

因此,臣等愿“昧死上尊号”,请王为“泰皇”。

秦王不以为然,他提出“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

”并说:

“朕为始皇帝。

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他还采纳了群臣关于皇帝“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

‘朕’”的建议。

材料二: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办于上”。

材料三:

秦代以前,玺并非最高统治者所专有。

春秋战国时,卿大夫及地方官吏的印章均可称玺。

至秦代,则是“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

据载,秦朝的传国玉玺其文为“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上述三段材料都出自《史记·

秦始皇本纪》

请回答:

①从材料一、三的“皇帝”称号及“制”“诏”“朕”“玺”等规定中,你能得出什么认识?

②根据材料所涵历史信息,说明了什么?

③根据材料一,皇位是怎样继承的?

④综合以上信息,扼要指出皇帝制度的基本特征及其本质。

解决方法1:

解析法、例如:

“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充分体现了皇权专制的特色。

解决方法2:

和教材的相关内容对接,去理解材料及问题,例如:

问题

(1)体现在教材中就是皇帝特征之一皇帝独尊

问题二:

选择题(张慧宁)

(2011年江苏盐城高三模拟)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

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

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B.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

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D.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

解决方法:

分析材料例如:

材料所说的“封建政治”为分封制,“郡县政治”为中央集权制,分封制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三、本单元(片)课时及其教学内容规划

课时序号

课堂计划完成的内容

讲授知识点名称

讲授题型名称及其对应解决方法名称

第1节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选择题和非选择题:

图片材料、归纳、解析(喻方洲)

第2节课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图片材料、归纳、解析、比较异同(南振云)

_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_(汉到明清的政治制度)(共用2课时)(第三周)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喻方洲)

(1)从汉至元中央集权的发展及趋势

(2)从汉至元君主专制的加强及趋势;

(3)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趋势

“汉承秦制”,并非汉代完全照搬秦朝的制度,而是基本上沿袭秦朝制度,并有所损益

(1)选择题;

(2)材料解析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张慧宁)

(1)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影响

(2)军机处设置的目的、特点、影响

(1)宰相和内阁的区别

(2)西方近代内阁与明朝设立的内阁的区别

南宋郑樵曾在《通志》中说:

“置图于右,置书于左,索象于图,索理于书。

”教科书中图示、图片、图表,往往是学习历史、加深对文字内容理解的最好工具。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据《江淮论坛》1982年第2期资料记载:

时期

全国人口(丁)

官员

官民之比

西汉

5959万

7500人

1:

7945

唐高宗时

5238万

13465人

3927

元成宗时

5816万

22500人

l:

2613

清康熙时

2459万

27000人

911

(1)根据以上材料,概括其所反映的社会历史现象。

指出产生上述历史现象的根本原因及其历史教训。

材料二

图一唐朝中央机构图二明朝中央机构图三清朝军机处内景

(2)图一体现的中国古代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与图一相比,图二所反映的政治制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图三中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什么政治特点?

综合上述图示,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

第一问图表中官民之比是核心,官多民少的现象日益严重,据此分析原因

第二问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

“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

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

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 

 

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B.内阁制度日渐成熟

C.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 

D.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

通过材料所述宰相与皇帝关系的变化,可以看出相的地位越来越低,而君的地位越来越尊。

透过这一现象,我们能够得出中央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这一结论。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第二单元:

_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_(共用2课时)(第四周)

 整理:

一、本单元重要知识点及其内涵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张慧宁)

(1)地理环境在古希腊城邦形成中的影响;

(2)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

(3)雅典民主制的历史作用和影响。

(1)古希腊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独特的政治制度;

(2)梭伦、克里斯提尼、伯利克里是如何将古代希腊民主政治一步步深化的;

(3)辩证分析雅典民主制的历史作用和影响。

材料解析

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喻方洲)

(1)成文法的起源与意义;

(2)罗马法是如何发展和完善的;

(3)罗马法的历史作用、影响及其局限性。

(1)通过与习惯法进行对比,理解成文法的进步意义。

(2)罗马帝国的扩张是如何促进罗马法发展与完善的。

(3)辩证分析罗马法的作用以及历史意义。

否定型选择题(张慧宁)

马克思说:

“不同的公社在各自的自然环境中,找到不同的生产资料和不同的生活资料。

”这说明自然环境对文明的形成产生重大的影响。

下列不属于自然环境对古希腊的影响的是:

()

A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发达

B城邦之间的贸易频繁

C航海业对古希腊人有重要意义

D小国寡民的邦国状态

否定型选择题,是一种以表述错误的的选项为正确选项的选择题,题干中常用“错误”“不正确”“等词语作为限定语。

解答否定型选择题时要注意顺向思维和逆向思维相结合,找出与题干史实相符的三项,剩下的备选项就是题目要求的答案,也可用顺向思维找出答案。

解答此类题目应注意两点:

(1)此类题目主要选择错误的选项,而平时同学们习惯了选择正确的选项,所以与思维习惯不符,往往造成错误。

(2)此类题目较多的涉及的是历史事实,解答的关键是对历史事实的本质、原因、结果和意义、等有一个完整准确的认识。

材料判断型选择题(南振云)

例如:

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摘录了“我们的政治制度之所以被成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掌握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少数人手中“的材料,据此判断他的研究课题是:

A雅典民主政治的利与弊B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

C地理环境与民主政治D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

材料解析例如:

解答此类题目要认真阅读材料,最大限度的获取信息,找到突破口后再重现教材知识,理清材料与教材知识的内在联系,然后审读备选项,辨别信息真伪。

古代希腊

民主政治

讲授题型:

否定型选择题;

找出与题干史实相符的三项,剩下的备选项就是题目要求的答案。

罗马法的

起源与发展

材料判断型选择题;

认真阅读材料,理清材料与教材知识的内在联系,然后审读备选项,辨别信息真伪。

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英美)(共2课时)

(第五周)

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确立及特点的分析、理解与掌握。

一、理解要点:

(1)理解君主立宪制的概念,掌握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确立和发展。

(2)对《权利法案》中的有关内容进行概括,剖析英王和议会的权力。

从政治体制、民主化建设、国家的地位及对世界的影响等方面分析其作用。

二、注意事项:

(1)注意君主立宪制政体下,国王是国家元首、联合王国武装部队总司令和英国国教的世袭领袖。

但君主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而作为国家的象征的地位更为突出。

(2)注意国家权力的中心在议会,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

由内阁掌握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法律上赋予英王的权力都由内阁和议会行使。

三是应用形式:

选择题、问答题、材料题

美国1787年宪法的分析与理解

(1)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原则及其作用;

知道联邦制的权力结构。

(2)理解美国的总统制;

比较美国共和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感受1787年宪法中的“制约与平衡”原则这一人类政治智慧。

(1)老师注意引导学生从独立战争后美国国内的政治、经济状况,在国际经济贸易和国际关系中的地位等方面来认识强化中央政府,制定一部完备宪法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2)于1787年宪法,建议教师注意结合学生所学过的内容,来帮助他们形成完整的认识。

①1787年宪法的制定:

时间、地点与制宪会议的召开。

②1787年宪法的理论来源:

欧洲启蒙思想的精华。

③1787年宪法的原则:

“分权与制衡”,立法权归于国会,行政权归于总统,司法权归于联邦法院。

“分权与制衡”使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权力之间通过制约达到平衡。

总统和国会之间、国会本身两院之间、司法与其他部门之间均构成制衡。

④美国1787年宪法的进步意义。

选择题、问答题、材料题

有关英美政治制度记忆性的题型

1、提问方式:

下列关于英国责任内阁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负责B责任内阁制诞生在“光荣革命”前

C内阁全体成员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D首相和内阁必须从多数党中产生

2、答案要点:

仔细研读题目,并找出各个题目之间的差异,将其与重要知识点英国内阁制度内容相对应,找出错误答案

3、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学生对英国责任内阁制度的简单记忆

有关对欧美政治制度概念理解的题型

1.在设计一个由人来统治的政府时,最大的困难在于你必须首先使政府有能力控制,其次要强制政府控制自己。

材料体现的原则是()

A.中央集权与民主共和

B.联邦制与分权制衡

C.邦联制与分权制衡

D.邦联制与民主共和

本题考查学生对原始材料的解读能力,在解读材料后学生要明确政府控制力、与政府自我控制的内在含义,并将其与中央集权、民主共和、联邦制、邦联制、分权制衡一一对应分析找出对应答案。

研读材料+概念记忆与理解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仔细研读题目,并找出各个题目之间的差异,将其与重要知识点英国内阁制度内容相对应,找出错误答案并加以对证解析(喻方洲)

美国联邦的建立

考查学生对原始材料的解读能力,在解读材料后学生要明确政府控制力、与政府自我控制的内在含义,并将其与中央集权、民主共和、联邦制、邦联制、分权制衡一一对应分析找出对应答案。

第三单元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法德)(共用1课时)

第六周

1、知识点1: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内容与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分析与掌握。

(喻方洲)

(一)、理解要点:

(1)理解18世纪末在封建势力依旧强大的欧洲大陆,法国如何通过“大革命”确立共和政体,以及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颁布与意义。

(2)理解19世纪中后期德国如何实现梦寐以求的统一,并如何确立封建意味浓烈的君主立宪政体。

(二)、注意事项:

注意通过分析研读课本以及原始材料,结合搭建知识框架、以及图表对比等方法让学生理解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普遍规律,再结合资本主义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程度与各国传统文化的差异,理解并分析欧美各资产阶级国家政治制度的差异与内在规律

(三)、应用形式:

有关欧美各国政治制度特点比较的题型(张慧宁)

1、问题方式:

代议制又称议会制,是指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构来行使国家权力的制度,这种代表民意的机构就是一会。

下列有关近代西方议会表述正确的是()

A.英国光荣革命开创了议会制B法国总统任命内阁需经众议院同意

C.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总统对议会负责D.德意志帝国议会掌握完整的立法权

2.答案要点:

本题考查学生对欧美资本主义各国政治制度一般规律的理解,同时最为重要的事该题旨在考察学生对于欧美各国政治制度不同点的把握与运用。

3.解题思路:

研读材料+资本主义各国政治制度共性+各国政治制度个性对比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张

考查学生对欧美资本主义各国政治制度一般规律的理解,同时最为重要的事该题旨在考察学生对于欧美各国政治制度不同点的把握与运用。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斗争(共3课时)(第十周)

整理人:

两次鸦片战争起因影响理解中国战败原因(南振云)

(1)理解英国悍然发动鸦片战争、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

(2)认识鸦片战争后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影响。

(二)、注意事项

(1)注意通过引导分析两次鸦片战争的原因及影响,使学生认识到“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规律,从而激发学生立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

(2)注意通过讲述战争过程中涌现出来的一大批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抗击侵略的英雄事迹,培养学生感悟历史的能力,激发其爱国热情。

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喻方洲)

(1)理解甲午战争对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进一步破坏;

开放新的通商口岸,使外国侵略势力深入到了长江上游地域;

巨额的赔款增加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外国资本的挤压,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总之它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进程。

(2)理解《辛丑条约》签订后的中国社会性质的彻底转变。

以及如何理解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最终形成。

(1)注意理解掌握甲午战争以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的背景。

分析两个不平等条约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理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过程。

分析列强在这两次侵略战争中所作所为或所持态度及其原因。

(2)注意在两次侵华战争中,中国人民奋起反抗,借此史实培养出学生不畏强权的精神。

同时通过对欧美俄日等国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加深学生爱国注意情感。

知识点3:

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事实与抗日战争的影响(张慧宁)

(一)、理解要点

(1)理解掌握日本侵华后全民族的抗战、日军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和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等相关的基础知识。

(1)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注意培养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学习的习惯,以及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的能力;

学会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

(2)注意通过学习抗战初期中国军民英勇抗战的史实,让学生明辨是非,具有鲜明爱憎观和正义感,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对学生进行国家、民族利益高于党派、阶级利益的爱国主义教育。

有关近代反侵略记忆性的题型

1、中国近代历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A、中英《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北京条约》D、《马关条约》

仔细研读题目,并找出各个题目之间的差异,将其与重要知识点《南京条约》内容相对应,找出错误答案。

本题考查学生对《南京条约》的简单记忆。

有关对中国反侵略概念理解的题型

1.威海战役中北洋海军全军覆没的主要原因是 

A.部分将领勾结洋员,献船投敌 

B.日军海陆夹击,船队四面受敌 

C.李鸿章“避敌保船”政策的贻误 

D.主帅丁汝昌自杀,失去指挥 

2、本题考查学生对原始材料的解读能力,在解读材料后学生要明确威海战役失败的的内在含义,一一对应分析找出对应答案。

鸦片战争

仔细研读题目,并找出各个题目之间的差异,将其与重要知识点鸦片战争内容相对应,找出错误答案并加以对证解析(南振云)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考查学生对原始材料的解读能力,在解读材料后学生要明确甲午中日战争、与中国半殖半封内在含义,并将其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辛亥革命的爆发。

第3节课

抗日战争

使学生了解掌握日本侵华后全民族的抗战、日军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和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等相关的基础知识。

进一步培养学生树立人民创造历史的唯物史观,提高全面分析历史问题和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张慧宁)

单元名称: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共用5课时)(第12周)

太平天国运动(南振云)

(1)太平天国运动发展迅速的原因;

(2)《天朝田亩制度》的革命性和空想性;

(3)农民阶级在天京事变中的局限性、

(1)对太平天国运动兴起与失败的原因的分析;

(2)太平天国运动的时代特征

提问方式: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其革命性不包括()

A发动起义,建立政权,沉重打击封建统治。

B扩建天王府

C组织拜上帝教,开展反封建斗争

D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解题思路:

本题为逆向选择题,题眼是“革命性不包括”,在解题时应重点关注。

解题过程:

本题A、C、D三项均为其革命性的表现,而扩建天王府则是生活腐化的体现,故B项符合要求。

辛亥革命(张慧宁)

(1)传播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的重要任务及内容;

(2)武汉成为革命首发地的原因;

(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及其评价

(1)多种角度分析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

(2)从各种角度分析辛亥革命失败的必然性;

梁启超评价辛亥革命具有“空前绝后的大意义”。

“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

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

”由此推论,梁启超认为辛亥革命()

A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D扩大了人民的民主和自由权利

本题考察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体现了民族意识,“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体现了主权在民,民主意识的增强,因此A项正确。

B、C、D三项在材料中都未反映。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喻方洲)

(1)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

(2)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和意义;

(3)国共合作的条件以及大革命失败的原因。

(1)从多角度分析五四运动及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原因;

(2)历史地、辩证地分析评价国民革命运动。

应用形式

B、C、D三项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