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春主要农作物及蔬菜栽培技术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455258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44.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春主要农作物及蔬菜栽培技术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大春主要农作物及蔬菜栽培技术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大春主要农作物及蔬菜栽培技术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大春主要农作物及蔬菜栽培技术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大春主要农作物及蔬菜栽培技术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大春主要农作物及蔬菜栽培技术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大春主要农作物及蔬菜栽培技术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大春主要农作物及蔬菜栽培技术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大春主要农作物及蔬菜栽培技术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大春主要农作物及蔬菜栽培技术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大春主要农作物及蔬菜栽培技术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大春主要农作物及蔬菜栽培技术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大春主要农作物及蔬菜栽培技术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大春主要农作物及蔬菜栽培技术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大春主要农作物及蔬菜栽培技术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大春主要农作物及蔬菜栽培技术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大春主要农作物及蔬菜栽培技术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大春主要农作物及蔬菜栽培技术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大春主要农作物及蔬菜栽培技术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大春主要农作物及蔬菜栽培技术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春主要农作物及蔬菜栽培技术Word下载.docx

《大春主要农作物及蔬菜栽培技术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春主要农作物及蔬菜栽培技术Word下载.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大春主要农作物及蔬菜栽培技术Word下载.docx

以上药剂任选一种,兑水60公斤(2桶)喷施田面,施药3天内田间保持湿润状态。

多次施肥:

1、底肥亩用NPK各15%的复合肥30公斤(占总量的30%);

2、四叶肥:

亩用尿素8公斤(占总量的40%);

3、七叶肥:

亩用尿素5公斤(占总量的20%);

4、穂肥:

拨节期亩用尿素2.5公斤(占总量的10%)。

科学管水:

播种后彻底放干田水,20天内田间不能积水。

三叶前保持田间湿润,只有脚印处见水,促根系下扎防止倒伏。

三叶期到七叶期花花水促分蘖。

一般在6月中下旬排水晒田控苗再次促根系下扎,直到厢面开小裂口后再复水。

后期管水同一般稻田。

防治病虫:

5月底注意防治螟虫;

破口期防治螟虫、稻瘟病、稻曲病。

注:

根据南充农科院水稻所所长竭润生资料整理。

关键技术:

田整平,水放干(播前),草除尽,肥施足,虫治好,水复位(出苗后)。

水稻旱(水)育秧及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一、选用良种

主推汕优系列、宜香系列、冈优系列、Q优系列等经过大田试验及大面积生产表现较好,增产潜力较大,抗病能力较强的高产优质良种。

二、育秧 

育秧方式分为旱育秧、湿润育秧两种,主要推广旱育秧技术。

1、安排播期。

播种期应按本田移栽期进行倒推确定,一般按秧龄期确定。

小苗秧在30天前,中苗秧在40天前,大苗秧50天前,长龄秧在60天前播种。

2、苗床制作

(1)旱育秧苗床

苗床选择:

选在靠近水源、土质肥沃、地势高燥、向阳背风、无盐碱且偏酸、无病虫杂草的菜园地块做苗床。

按培育长龄、大、中、小苗秧秧本比1:

7、1:

10、1:

20、1:

40安排苗床面积。

秧床制作:

旱育秧按长7米、宽1.5米、高0.1米做成地上式苗床,简易旱育秧苗床,可以不做埂.拉绳划线,走道宽0.5米左右;

床长根据不同规格秧盘和大田面积具体确定,一般长度不超过7米。

调酸培肥:

播种前20-30天,旱育秧亩用“旱育保姆”1袋或“旱育秧苗床调酸处理剂” 

800克均匀撒入苗床内调酸消毒,同时,可按每平方米苗床施预先沤制腐熟备用的有机肥5-10㎏、优质粪肥1.5-3㎏,尿素40g、过磷酸钙100-200g,氯化钾40g,均匀翻耕混入10-15㎝土层内,来不及培肥,可以用旱育保姆300克左右(一小袋)拌水稻种1公斤,及时播种,待出苗后每隔5天多次补施清粪水,既补水又补肥。

严禁施用碳铵、草木灰、鸡粪、油枯、厩肥等,

播种覆膜:

播面嵌细拍平,浇透底水,一般播量:

每床(10平方米)播拌有旱育保姆的稻种0.5公斤左右,播后用细土盖种,平铺一层超微膜保湿,再起拱盖膜,四周扎严保温。

加强管理:

待出苗后,及时揭去平铺的超微膜,苗床中后期注意及时揭膜炼苗、补清粪水、人工除草,防止高温烧苗或缺水、缺肥。

(2)湿润育秧苗床

选用地势平整、土壤肥沃、灌排顺畅的稻田作秧田,秧大田比为1:

7——1:

5。

秧田制作:

播种前3—5天平整地,亩施沤制腐熟农家肥25-30担、磷肥150斤耕犁耙均做畦,畦宽1.2米左右,沟宽25—30厘米,沟深10厘米。

落谷前灌水验平,确保畦面平整。

3、播种。

播前要除去霉、杂、瘪粒,晒种2-3天,按每亩本亩需杂交种1.0—1.2公斤备种,落谷前3—4天按每公斤稻种用20%三环唑4克、或75%丰登1克兑水1.5公斤,浸泡种子2—3天后催芽播种。

湿润育秧将备好的“粉嘴谷”均匀撒播稻种后塌谷,播种后进行起拱覆膜管理。

4、秧田管理

(1)旱育秧

管好水份:

应注意保持床土湿润,防治床土发白,出苗揭膜后及时补施清粪水兑旱育保姆(按说明书使用)均匀泼施苗床。

管好温度:

播种至出苗保持床内温度在30-35℃之间;

一叶期至三叶期,盖膜时膜内温度应控制在20℃左右,如果外界气温不低于12℃,均可打开薄膜两头风炼苗;

三叶期后,可实行日揭夜盖,逐渐过渡到全部揭膜炼苗。

施好肥料:

三叶期时,每平方米苗床可用尿素15—20克、氯化钾10克,兑水喷施促蘖肥,三叶期后,每长出一片叶,都要追施一次肥水,培育多蘖壮秧。

(2)湿润育秧

密封期:

从播种到一叶一心为密封期,把薄膜封闭严密,创高温、高湿条件,促使伸根出苗。

膜内温度30—35℃为宜,超过35℃以上,揭开膜的两端,通风降温,防止烧芽,降到摄氏30度时再封闭。

这期间一般不浇水,只在沟中灌水,不上畦面。

炼苗期:

从一叶一心到两叶一心为炼苗期。

这期间膜内适温是25—30℃,晴天接近适温时揭膜通风,遇低温仍要密封。

炼苗要日揭夜盖,逐渐进行,最后达到全揭。

此时畦面可以上浅水,盖膜时排掉。

揭膜期:

从两叶一心至三叶一心,为揭膜期。

经过炼苗5天以上,秧苗高达2—3寸,气温稳定在13℃,基本没有7℃以下低温时,晴天上午把膜全部揭掉。

在揭膜时可上水护苗,并可施肥促苗生长。

三、移栽 

1、本田整地。

要求田块平整,一块田内高低差不超过3cm。

土壤细碎、疏松、耕层深厚、肥沃、上软下松。

2、适时移栽。

一般在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5℃时,即可开始插秧。

要求5月底前把秧插完,做到早插快发。

3、关键移栽技术

(1)抛秧。

采取无盘抛秧技术。

将旱育秧苗抛均匀即可。

秧苗长至三叶左右时即可抛栽。

抛栽田要求做到田平水浅泥绒。

抛前先根据田块、厢幅面积确定抛栽盘数,抛秧时,向上前方高抛2-3m,让其自由落下定苗,一般先用70%的秧苗全田初抛,再用余下的30%看田补抛。

为保证抛栽质量,要求无风抛秧,高抛远抛;

抛后必须进田清理厢沟,捡出管理沟。

抛秧的亩植密度应达到1.8—2万窝。

(2)宽窄行栽培。

秧龄4-6叶,栽秧时要做到带尺下田,牵绳定距,宽行40厘米,窄行20厘米,窝距20厘米,亩栽1万窝左右,每窝壮苗栽单株,弱苗栽双株。

做到东西向行,牵绳栽直,有利于通风量行,减轻病虫害。

(3)强化栽培。

3叶至4叶1心嫩秧期,水源好的田宜早栽,水源差的田可稍迟,早秧、水秧都适用,但都应施足底肥,深耕耙平,尽量选壮苗,浅水栽秧;

行距、窝距均为43厘米,每窝3个单株间距10厘米呈三角形。

(4)杂糯间栽。

杂交稻育秧以旱育秧为宜,糯稻育秧以两段育秧为宜,实行分开育秧。

坚持杂交稻和糯稻同播同栽,栽前做好三环唑浸秧处理,做到带药移栽,杂交稻实行宽窄行定向移栽,17(17+34)厘米规格,亩栽1.6万窝左右,每窝栽双株,四周及每间隔两个宽行栽一行糯稻,退窝1.5尺,亩栽糯稻1000—1200窝,窝栽3—4苗。

抛栽田块,每隔3.3米留一行,行宽33厘米,行内间栽糯稻,窝距25厘米,亩栽糯稻1000—1200窝,先栽糯稻后抛杂交稻。

无论采用哪种移栽方式,最后要确保基本苗每亩达到8万~10万。

最终实现亩有有效穗数在20万以上。

四、施肥

按亩施纯氮9—11公斤,P2O58—10公斤,K2O6—7公斤,ZnSO41—1.5公斤要求合理施肥。

1、基肥(占总氮量的70%)

翻耕前把农家肥全部均匀撒施田面,然后翻耕;

水耙地前把100%生物有机复合肥,加40%氮肥(高等肥力地施尿素2.5kg;

中等肥力地施尿素4kg;

低等肥力地施尿素5kg)做积肥施用,然后再水耙地,使各种肥料充分均匀混合在5~10cm的土层里。

2、施蘖肥(占总氮量的30%)

缓苗(移栽5-7天)后要及时追施分蘖肥。

高等肥力地块施硫酸铵7.5kg,或尿素2.5kg加碳酸氢铵7.5kg;

中等肥力地块施硫酸铵10kg或尿素3.5kg加碳酸氢铵7.5kg低等肥力地块施硫酸铵12.5kg或尿素5kg加碳酸氢铵7.5kg。

3、追施偏肥

对长势不均缺肥发黄的局部地块,适时追施一次偏肥,一般亩用尿素5kg。

4、穗粒肥

水稻不脱肥、土壤肥力较高的田块,禁止施用穗粒肥。

土壤肥力较低,脱肥的田块可少施穗粒肥。

栽中、小苗秧和大苗秧,氮肥分别按底肥、穗肥、粒肥6︰2︰2和7︰1.5︰1.5的比例施用,磷钾肥全部作底肥;

栽长龄秧则采用底追一道清的方法。

五、水分管理 

在水源方便的地方, 

插秧至分蘖阶段实行浅水灌溉;

分蘖盛期采用浅、湿灌溉;

分蘖末期适当晾田;

孕穗至出穗开花阶段,应保持一定水层(3~5cm);

灌浆后期采取浅、湿、干间歇灌溉。

一般收获前7~10d断水即可。

六、病虫草害防治

1、本田除草

实行人、药结合,彻底消灭杂草危害。

缓苗后可亩用10%的农得时(苄嘧磺隆)可湿性粉剂20克或70%扑草净50克,采用毒土法施用,施后保持3~5cm水层1周。

后期采用人工拔除方法,彻底消灭杂草。

2.病虫防治

(1)稻瘟病:

在分蘖期,对病株率达3%或有急性型病斑出现的稻田,亩用30%稻瘟灵150毫升或40%富士一号100毫升兑水40—50公斤手动喷雾,挑治发病中心,控制扩散蔓延。

在水稻破口期,对稻株上三叶病叶率达0.2%或有1%以上的剑叶出现急性型病斑的稻田,亩用20%三环唑100克或75%丰登20—30克兑水40—50公斤喷雾防治;

在水稻齐穗期,对稻叶瘟发生较重的稻田可亩用40%富士一号100毫升加75%丰登20克兑水40—50公斤喷雾补治,且用药时间距收获间隔期应超过35天。

(2)水稻坐蔸:

对移栽后返青慢、不分蘖、白根少、叶边缘发红的稻田,每亩用98%磷酸二氢钾100克+生根壮苗剂50毫升或喷长精30克兑水防治;

对植株枯萎、叶片及茎基部出现锈斑的稻田,亩用铁锌肥1.5—2公斤增施追肥,并每亩用98%磷酸二氢钾100克+生根壮苗剂50毫升或喷长精30克兑水防治。

(3)水稻纹枯病:

在水稻圆秆后孕穗前,当病丛率达20—30%时,亩用20%井岗霉素精粉25—30克兑水40—50公斤手动喷雾。

(4)水稻螟虫:

在5月8—20日,对移栽早的本田亩用3.6%杀虫双大粒剂1.25—1.5公斤均匀撒施防治,并保持水层3—5厘米5天以上;

移栽迟的秧田亩用18%杀虫双水剂250—300毫升兑水50—60公斤手动喷雾防治。

在7月上中旬对枯鞘株率达5—7%时,可亩用18%杀虫双水剂100—150毫升或90%杀虫单35—40克兑水40—50公斤喷雾防治。

(5)水稻蝗虫:

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以靠近溪河、山林、柴草坡地的稻田为重点,对每平方米有蝗虫1—2头的稻田,沿稻田周边秧苗及杂草亩用18%杀虫双水剂200—250毫升或40%水胺磷75—100毫升兑水40—50公斤手动喷雾防治。

(6)稻飞虱:

在7月20日前,对百丛虫量达1500头以上的稻田,亩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25克或80%敌敌畏乳油100—150毫升兑水喷雾。

水稻机插秧及栽培技术

水稻是四川省种植面积最大、单位产量最高、总产量最多的粮食作物。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栽培方式发生了重大改革,塑盘抛秧代替了传统的手插秧,彻底改变了“面朝黄土背朝天,弯腰曲背几千年”的生产方式,劳动生产率有了明显提高。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水稻插秧机的引进和推广有了突破性的进展,水稻机插秧已经成为进一步提高产量、推动水稻生产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水稻机插秧特点

 

四川省农机系统通过引进国外机械技术,成功开发了适应我省水稻生产的高性能机插秧,经过近几年的试验、示范、推广,充分显示出明显的特点。

1、机械性能更佳。

六十年代的插秧机是针对洗根秧苗的特点研制的,机插时,秧爪不能控制自如,影响了栽插的均匀度,勾秧率、伤秧率高,栽插质量不高,不能适应水稻生产的要求。

现在推广的PF455S手扶式插秧机,P600,RR6高速插秧机,都是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结合我国水稻生产实际,优化设计,开发生产出来的,具有机械的可靠性、适应性、稳定性,作业性能、作业质量和作业速度大大提高,完全满足现代农艺要求。

2、育秧方式有重大改进。

过去的机插秧,采用的是常规育秧,大苗洗根移栽,标准化程度低,费工耗时,操作繁琐,始终未能摆脱手工插秧的技术模式。

现在推广的新型机插秧技术,在总结吸收国外工厂化育秧技术的基础上,采用塑料软盘育秧,中小苗带土移栽,秧本比达1:

100,大量节省了秧田。

育秧所用秧盘为平底,播种量、播种深度易于掌握,育秧更为安全。

机插秧播种用工少,工效高,育秧成本大大降低,更加适应于将来商品化育秧、产业化经营。

目前配套推广的全自动育秧流水线操作简便、播种均匀、秧苗质量好、作业效率极高,已成为机插秧推广强有效的助推动力。

3、技术指标易于定量控制。

新型插秧机对基本苗、栽插深度等技术指标可以量化调节,真正实现了扩行降苗浅栽。

如PF-455S插秧机,每幅120cm,固定为4行,行距为30cm。

株距可调节为11.7、12、14.6cm。

每亩栽插密度分别为1.4、1.6、1.8万穴。

通过调节横向、纵向送秧机构,每穴苗数调整在3-5苗,从而把每亩基本苗控制在5-8万。

生产上一直难以控制的基本苗得以大幅度下降,真正实现了“小群体、壮个体”,为实现水稻群体质量栽培控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现在的插秧机还配备了液压仿形装置,可以随大田表面上下起伏,不断调整机体状态,保持机体平衡和栽插深度一致,极大地提高了栽插质量。

加之秧苗带土栽插,植伤小,缓苗期较短,发苗早,发苗快。

4、节本增收显著。

新型机插秧秧本比为1:

100,是抛秧(1:

30)的三分之一,是常规手栽秧(1:

6-7)十五分之一,大大节省了秧池,相应节省了灌溉用水。

每亩基本苗降至5-8万,用种量下降三分之一。

秧盘、营养土、地膜都减少了一半,用工也相应减少。

据初步估算,机插秧较抛秧每亩节本增收50元以上,经济效益显著。

5、适应于劳动力的转移。

新型机插秧节工、节本、节省秧池,配套以自动育秧流水线,非常适宜于工厂化、集约化、专业化、商品化育秧,适宜于产业化经营。

目前,机插秧专业户从育秧到机插秧,每亩大田收费60-100元。

而一家一户的育秧抛栽,农户在种子、秧盘、营养土、肥料、农药、水等物资和育秧、抛栽方面的成本费用,每亩总在150-200元以上。

农户节约了成本费用,节省了秧池,腾出了时间、精力。

水稻机插秧推广将商品化育秧、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向前推进了一大步,真正实现了劳动力的转移。

6、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突出,独生子女成为社会的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的人数越来越少。

随着土地流转机制的不断完善,一家一户的农村联产承包将渐渐变成少数农机大户承包经营,工厂化、专业化、集约化育秧,大规模机械化插秧将成为水稻生产的必然,再一次推动水稻栽培方式的革命。

二、高产栽培要点

1、适期播种,培育壮秧。

①泥土装盘。

可用过筛的旱地细土装盘,也可用田泥捏融(泥浆)装盘。

细土或泥浆里面可以增加营养适量,为稳妥起见,可以在两叶一心后多次均匀泼施腐熟清粪水,保证秧苗不脱肥,维持正常生长。

②适期播种。

机插秧秧本比为1:

100,播种密度高,秧苗根系在厚度为2-2.5cm的薄土层中交织生长,秧龄弹性小,一般掌握在18-20天。

机插面积大的,要根据插秧机种类、效率和机械数量,合理分批安排播种,确保秧苗适龄栽插。

③精细播种。

机插秧苗亩用25-28盘,播3-3.5公斤稻种。

盘底铺放2-2.5cm底土,窨足水后,定量播种,一般每平方米播芽谷900-940克,折每盘145-150克。

匀撒盖种土,以盖没种子为宜,一般厚度为0.3-0.5cm。

④控水旱育。

由于机插育秧秧盘为平底塑盘,水的管理不当,极易造成秧苗窜高,窜根暴长,机插时根系植伤大,影响抛后爆发力。

苗床覆膜盖草,揭膜前秧池排干水,揭膜后保持盘土湿润,严格控水旱育,有利于提高秧苗素质,培育壮秧。

⑤化调化控。

旱育保姆或壮秧剂集营养、调酸、消毒、化控于一体,是塑盘旱育必不可少的专用制剂。

使用时,先用少量营养土拌和,均匀撒于盘底,再上底土。

使用后,秧苗粗壮,叶色深,绿叶数、带蘖率、鲜重、干重明显增加,秧苗素质好。

2、精细耕整,科学栽稻。

大田耕整是水稻高产栽培的一个重要环节。

机插秧采用中小苗栽插,对大田耕整质量要求相对较高。

耕整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机插秧的质量,因此大田必须精细耕整,达到上软下松,田面平整。

机手要掌握机械性能,熟悉操作程序,调整好技术参数,高质量搞好水稻栽插。

为了提高机插质量,避免栽插过深或漂秧、倒秧,大田耕整墁平后须经过一段时间淀实。

一般砂质土淀实一天左右,壤土淀实1-2天,粘土淀实2-3天,栽插深度掌握在0.5-1cm。

3、根据生育特点,合理运筹肥水。

机插水稻实现了定行、定深、定穴、定苗栽植,满足了水稻高产群体质量栽培中宽行、浅栽、稀植的要求。

在大田生产中,要根据机插水稻分蘖节位低、分蘖势强、分蘖期长,成穗率低的生育特点,采取相应的肥水管理技术措施,促进早发稳长,走“小群体、壮个体、高积累”的高产栽培路子。

(1)控制前期用氮量,增加后期用氮比例。

近几年,机插秧的示范推广表明,机插秧具有很强的分蘖爆发力。

在肥水运筹上实行“前促、中控、后保”。

前促早活棵分蘖,中控高峰苗,形成合理群体,后促保结合,形成大穗,有利于高产稳产。

一般650公斤时目标产量,总投肥20-25公斤纯氮,N:

P:

K比为1:

0.3:

0.5,基:

蘖:

穗肥比为3:

3:

4。

前肥后移,有利于巩固分蘖攻大穗,提高成穗率。

在肥料的施用上,基肥干耕干整,以水带肥,提高肥料利用率。

分蘖肥早施,促早发。

穗肥分次施,促花、保花、粒肥兼顾,促保结合,既可扩库,形成较多的总颖花数,又能强源畅流,形成较高的叶粒比,有利于巩固成穗数,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实现高产稳产。

(2)水浆管理是关键

①坚持薄水栽插,浅水分蘖。

机插结束后,要及时灌水护苗。

活棵后浅水勤灌,以水调肥、以气促根,达到早发快发。

②适时适度搁田,控制高峰苗。

在田间总茎蘖数达预期穗数90%时,及早搁田。

先轻搁,后重搁,搁田控蘖,搁田控氮,改善根际环境,控制高峰苗,形成合理群体。

长势偏旺的田块、宜在达成穗数80%时开始搁田;

苗情较差的,可以适当推迟、带肥搁田。

③后期湿润灌溉,保持田面湿润,防止发生倒伏。

4、综合防治病虫草害。

机插秧田,病虫草害的发生和危害,必须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在准确测报的基础上,选用合理的药剂,才能取得较好的防效。

秧田化除宜在栽插后5-7天,及早用药防治。

机插秧技术作为水稻生产的一项新技术,为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农业现代化提供了重要的途径,适应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农业农村发展的方向。

广阔的农村,只有实现农业机械化,才能实现农业现代化,推动新农村建设和小康社会的进程。

我们相信,不久的将来,机插秧定会成为水稻栽培方式的又一次革命,推动水稻生产的发展。

水稻机插秧软盘育秧技术要点(农机局资料)

一 

、育秧标准

1.专用秧盘。

水稻机插秧专用塑料育秧软盘长58厘米,宽28厘米,高2厘米。

杂交稻大田机插1亩,需机插秧专用塑料软盘22——25个。

2.合格秧苗。

合格的机插秧秧苗是:

秧龄30天左右,苗高12——17厘米,叶龄3.5——4.5叶,盘根厚度2厘米,生长健壮,均匀一致,根系发达。

二、技术要点

1.育秧操作流程

选秧母田→培肥作厢→摆铺软盘→装营养土→均匀播种→双膜覆盖→苗床管理

2.具体技术要求

①选择秧田

选择背风向阳、未打除草剂、水源方便、可排可灌、便于操作管理的田块作秧母田。

在播前15天翻耕,同时施足底肥(每亩秧母田施粪水20担,“台沃”牌水稻育秧专用肥30公斤或氮磷钾复合肥30——40公斤),整细耙平,开沟作厢,秧厢规格为:

六尺开厢,厢宽四尺,沟宽2尺,长度为6——8米。

播种前一星期,排水晾厢面,使厢面沉实,播种前两天铲高填低使厢面达到“实、平、光、直、硬”。

②摆铺软盘

按秧田厢面走向并排放2张软盘(便于操作),铺放软盘时最好将厢面磨成泥浆,用手或木板轻压软盘,让盘底充分接触厢面,并使软盘底边靠拢,上边相互重叠,两排队整齐。

③装营养土

关键点:

干稀适度、装软盘的三分之二即可。

在播种时,将厢沟里的的稀泥调匀,干稀适度,用双手直接捧入育秧盘内,装80%左右,厚度1.5——1.7厘米为宜,用木板将细土刮平,待收浆时播种。

④适时播种

一般三月上旬即春分前一周左右播种。

亩用高产优质稻种1.5公斤,播种时将装盘的细土刮出泥浆时,采用少量多次反复撒播,力求播种均匀,每盘用种量70——75克(干种子)。

播种后厢沟灌水,水不上厢面,2——3天后逐渐排水至半沟水,做到厢面湿润,沟不干水。

⑤双膜覆盖

播种后,在秧盘上平铺一层超微膜,增强保温保湿效果,然后用竹块搭拱架,拱高50厘米,间距50——70厘米左右,再在拱架上盖一层地膜。

并投放毒饵防鼠害。

⑥苗床管理

温度管理上,秧苗一叶期以前,要改严双膜。

温度控制在35℃以内;

一叶期至2叶期,温度控制在20℃至25℃;

齐苗后揭去平铺的超微膜;

2叶期后,若天气晴朗,可白天揭膜炼苗,晚上盖膜保温,并喷施敌克松或旱育保姆防止青黄枯死苗。

湿度管理上,当软盘内育秧土开始发白时,应及时用喷雾器喷水,确保出苗整齐,防止秧苗失水干枯。

养分管理上,秧苗二叶一心后,视秧苗长势,每25个软盘可用1担腐熟清粪水兑尿素0.1公斤或壮秧剂或旱育保姆300克泼施1——2次,促蘖促壮。

防治好病虫草害。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大力推广富友2号、东单8号、隆单8号、华选7号、正玉8号、澄海3339、丹科2151、永丰16、南玉8号、福玉1号等大面积生产表现较好,增产潜力较大,抗逆能力较强的高产优质良种。

二、科学育苗

1、抓住关键播期

春玉米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全面实行营养坨或塑料软盘覆膜育苗, 

4月5日前移栽完毕。

麦套海椒地,夏玉米可在麦收前5-7天育苗,麦收后及时移栽,也可麦收后直播;

苕母地和蕃茄、西瓜等菜地,宜大力推广育苗移栽,5月底前全面播栽结束。

2、建好苗床。

要选择背风向阳,疏松肥沃的地块,采取地下式或半地下式作床,四周开好排水沟,6尺开厢,4尺厢面,2尺走道,欠细整平。

3、配制营养土。

肥团育苗以亩用肥沃壤土550-600公斤,腐熟堆肥300-350公斤,油枯10-15公斤,过磷酸钙5-10公斤,草木灰15-20公斤混合均匀为宜;

塑料软盘育苗以亩用肥沃壤土100-120公斤,有机肥30-35公斤,过磷酸钙2-4公斤混匀堆沤腐熟为宜。

4、精细播种。

播前要除去霉、杂、瘪粒,晒种2-3天,按亩用种子1.5公斤备种。

播种时肥团要大而质地疏松,每团播一粒粉嘴种,并用细土薄盖种子;

在充分浇足苗床底水后,将塑料软盘横摆两盘,竖摆两行于床厢上,每个盘孔先装营养土四分之三,播一粒粉嘴种后,再装满营养土,然后轻压玉米盘,使其与床土充分接触,并喷湿营养土。

播后要立即起拱盖膜保温,加强苗床管理,培育壮苗。

三、科学移栽

1、适时移栽。

移栽时选择土壤墒情较好时进行,肥团育苗以二叶一心至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