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几何专题训练(附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463058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 页数:71 大小:21.0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立体几何专题训练(附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立体几何专题训练(附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立体几何专题训练(附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立体几何专题训练(附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立体几何专题训练(附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立体几何专题训练(附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1页
立体几何专题训练(附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1页
立体几何专题训练(附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8页
第8页 / 共71页
立体几何专题训练(附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9页
第9页 / 共71页
立体几何专题训练(附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71页
立体几何专题训练(附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71页
立体几何专题训练(附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71页
立体几何专题训练(附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71页
立体几何专题训练(附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71页
立体几何专题训练(附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71页
立体几何专题训练(附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71页
立体几何专题训练(附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71页
立体几何专题训练(附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71页
立体几何专题训练(附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71页
立体几何专题训练(附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71页
亲,该文档总共7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立体几何专题训练(附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立体几何专题训练(附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立体几何专题训练(附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7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立体几何专题训练(附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进而OB1⊥C1H.故∠C1HO1是二面角C1­

D的平面角.

不妨设AB=2.因为∠CBA=60°

,所以OB=,OC=1,OB1=.

在Rt△OO1B1中,易知O1H==2.而O1C1=1,于是C1H===.

故cos∠C1HO1===.

即二面角C1­

D的余弦值为.

方法二:

因为四棱柱ABCD­

A1B1C1D1的所有棱长都相等,所以四边形ABCD是菱形,因此AC⊥BD.又O1O⊥底面ABCD,从而OB,OC,OO1两两垂直.

图(b)

如图(b),以O为坐标原点,OB,OC,OO1所在直线分别为x轴,y轴,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不妨设AB=2.因为∠CBA=60°

,所以OB=,OC=1,于是相关各点的坐标为O(0,0,0),

B1(,0,2),C1(0,1,2).

易知,n1=(0,1,0)是平面BDD1B1的一个法向量.

设n2=(x,y,z)是平面OB1C1的一个法向量,则即

取z=-,则x=2,y=2,所以n2=(2,2,-).

设二面角C1­

D的大小为θ,易知θ是锐角,于是

cosθ=|cos〈,〉|===.

故二面角C1­

19.、、[2014·

江西卷]如图1­

6,四棱锥P­

ABCD中,ABCD为矩形,平面PAD⊥平面ABCD.

(1)求证:

AB⊥PD.

(2)若∠BPC=90°

,PB=,PC=2,问AB为何值时,四棱锥P­

ABCD的体积最大?

并求此时平面BPC与平面DPC夹角的余弦值.

因为ABCD为矩形,所以AB⊥AD.

又平面PAD⊥平面ABCD,

平面PAD∩平面ABCD=AD,

所以AB⊥平面PAD,故AB⊥PD.

(2)过P作AD的垂线,垂足为O,过O作BC的垂线,垂足为G,连接PG.

故PO⊥平面ABCD,BC⊥平面POG,BC⊥PG.

在Rt△BPC中,PG=,GC=,BG=.

设AB=m,则OP==,故四棱锥P­

ABCD的体积为

V=×

·

=.

因为m==

所以当m=,即AB=时,四棱锥P­

ABCD的体积最大.

此时,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各点的坐标分别为O(0,0,0),B,C,D,P,故=,=(0,,0),CD=.

设平面BPC的一个法向量为n1=(x,y,1),

则由n1⊥,n1⊥,得解得x=1,y=0,则n1=(1,0,1).

同理可求出平面DPC的一个法向量为n2=.

设平面BPC与平面DPC的夹角为θ,则cosθ===.

辽宁卷]如图1­

5所示,△ABC和△BCD所在平面互相垂直,且AB=BC=BD=2,∠ABC=∠DBC=120°

,E,F分别为AC,DC的中点.

EF⊥BC;

(2)求二面角E­

BF­

C的正弦值.

5

方法一,过点E作EO⊥BC,垂足为O,连接OF.由△ABC≌△DBC可证出△EOC≌△FOC,所以∠EOC=∠FOC=,即FO⊥BC.又EO⊥BC,EO∩FO=O,所以BC⊥平面EFO.又EF⊂平面EFO,所以EF⊥BC.

图1

方法二,由题意,以B为坐标原点,在平面DBC内过B作垂直BC的直线,并将其作为x轴,BC所在直线为y轴,在平面ABC内过B作垂直BC的直线,并将其作为z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易得B(0,0,0),A(0,-1,),D(,-1,0),C(0,2,0),因而E(0,,),F(,,0),所以=(,0,-),=(0,2,0),因此·

=0,

从而⊥,所以EF⊥BC.

图2

(2)方法一,在图1中,过点O作OG⊥BF,垂足为G,连接EG.因为平面ABC⊥平面BDC,所以EO⊥面BDC,又OG⊥BF,所以由三垂线定理知EG⊥BF,

因此∠EGO为二面角E­

C的平面角.

在△EOC中,EO=EC=BC·

cos30°

由△BGO∽△BFC知,OG=·

FC=,因此tan∠EGO==2,从而得sin∠EGO=,即二面角E­

C的正弦值为.

方法二,在图2中,平面BFC的一个法向量为n1=(0,0,1).

设平面BEF的法向量n2=(x,y,z),

又=(,,0),=(0,,),

所以得其中一个n2=(1,-,1).

设二面角E­

C的大小为θ,且由题知θ为锐角,则cosθ=|cos〈n1,n2〉|==,

因此sinθ==,即所求二面角正弦值为.

19.G5、G11[2014·

新课标全国卷Ⅰ]如图1­

5,三棱柱ABC­

A1B1C1中,侧面BB1C1C为菱形,AB⊥B1C.

AC=AB1;

(2)若AC⊥AB1,∠CBB1=60°

,AB=BC,求二面角A­

A1B1­

C1的余弦值.

连接BC1,交B1C于点O,连接AO,因为侧面BB1C1C为菱形,所以B1C⊥BC1,且O为B1C及BC1的中点.

又AB⊥B1C,所以B1C⊥平面ABO.

由于AO⊂平面ABO,故B1C⊥AO.

又B1O=CO,故AC=AB1.

(2)因为AC⊥AB1,且O为B1C的中点,所以AO=CO.

又因为AB=BC,所以△BOA≌△BOC.故OA⊥OB,从而OA,OB,OB1两两垂直.

以O为坐标原点,OB的方向为x轴正方向,|OB|为单位长,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

因为∠CBB1=60°

,所以△CBB1为等边三角形,又AB=BC,则A,B(1,0,0),B1,C.

=,

=AB=,

1=BC=.

设n=(x,y,z)是平面AA1B1的法向量,则

所以可取n=(1,,).

设m是平面A1B1C1的法向量,

同理可取m=(1,-,).

则cos〈n,m〉==.

所以结合图形知二面角A­

C1的余弦值为.

18.,,,[2014·

四川卷]三棱锥A­

BCD及其侧视图、俯视图如图1­

4所示.设M,N分别为线段AD,AB的中点,P为线段BC上的点,且MN⊥NP.

P是线段BC的中点;

(2)求二面角A­

NP­

M的余弦值.

 

18.解:

(1)如图所示,取BD的中点O,连接AO,CO.

由侧视图及俯视图知,△ABD,△BCD为正三角形,

所以AO⊥BD,OC⊥BD.

因为AO,OC⊂平面AOC,且AO∩OC=O,

所以BD⊥平面AOC.

又因为AC⊂平面AOC,所以BD⊥AC.

取BO的中点H,连接NH,PH.

又M,N,H分别为线段AD,AB,BO的中点,所以MN∥BD,NH∥AO,

因为AO⊥BD,所以NH⊥BD.

因为MN⊥NP,所以NP⊥BD.

因为NH,NP⊂平面NHP,且NH∩NP=N,所以BD⊥平面NHP.

又因为HP⊂平面NHP,所以BD⊥HP.

又OC⊥BD,HP⊂平面BCD,OC⊂平面BCD,所以HP∥OC.

因为H为BO的中点,所以P为BC的中点.

如图所示,作NQ⊥AC于Q,连接MQ.

(1)知,NP∥AC,所以NQ⊥NP.

因为MN⊥NP,所以∠MNQ为二面角A­

M的一个平面角.

(1)知,△ABD,△BCD为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所以AO=OC=.

由俯视图可知,AO⊥平面BCD.

因为OC⊂平面BCD,所以AO⊥OC,因此在等腰直角△AOC中,AC=.

作BR⊥AC于R

因为在△ABC中,AB=BC,所以R为AC的中点,

所以BR==.

因为在平面ABC内,NQ⊥AC,BR⊥AC,

所以NQ∥BR.

又因为N为AB的中点,所以Q为AR的中点,

所以NQ==.

同理,可得MQ=.

故△MNQ为等腰三角形,

所以在等腰△MNQ中,

cos∠MNQ===.

故二面角A­

M的余弦值是.

由俯视图及

(1)可知,AO⊥平面BCD.

因为OC,OB⊂平面BCD,所以AO⊥OC,AO⊥OB.

又OC⊥OB,所以直线OA,OB,OC两两垂直.

如图所示,以O为坐标原点,以OB,OC,OA的方向为x轴,y轴,z轴的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

则A(0,0,),B(1,0,0),C(0,,0),D(-1,0,0).

因为M,N分别为线段AD,AB的中点,

又由

(1)知,P为线段BC的中点,

所以M,N,P,于是AB=(1,0,-),BC=(-1,,0),MN=(1,0,0),NP=.

设平面ABC的一个法向量n1=(x1,y1,z1),

由得即

从而

取z1=1,则x1=,y1=1,所以n1=(,1,1).

设平面MNP的一个法向量n2=(x2,y2,z2),由,

取z2=1,则y2=1,x2=0,所以n2=(0,1,1).

设二面角A­

M的大小为θ,则cosθ===.

故二面角A­

NP­

M的余弦值是.

17.、[2014·

天津卷]如图1­

4所示,在四棱锥P­

ABCD中,PA⊥底面ABCD,AD⊥AB,AB∥DC,AD=DC=AP=2,AB=1,点E为棱PC的中点.

BE⊥DC;

(2)求直线BE与平面PBD所成角的正弦值;

(3)若F为棱PC上一点,满足BF⊥AC,求二面角F­

AB­

P的余弦值.

17.解:

方法一:

依题意,以点A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可得B(1,0,0),C(2,2,0),D(0,2,0),P(0,0,2).C由E为棱PC的中点,得E(1,1,1).

向量BE=(0,1,1),DC=(2,0,0),

故BE·

DC=0,

所以BE⊥DC.

(2)向量BD=(-1,2,0),PB=(1,0,-2).

设n=(x,y,z)为平面PBD的法向量,

则即

不妨令y=1,可得n=(2,1,1)为平面PBD的一个法向量.于是有

cos〈n,BE〉===,

所以直线BE与平面PBD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3)向量BC=(1,2,0),CP=(-2,-2,2),AC=(2,2,0),AB=(1,0,0).由点F在棱PC上,

设CF=λ,0≤λ≤1.

故BF=BC+CF=BC+λ=(1-2λ,2-2λ,2λ).由BF⊥AC,得BF·

AC=0,因此2(1-2λ)+2(2-2λ)=0,解得λ=,即BF=.设n1=(x,y,z)为平面FAB的法向量,则即不妨令z=1,可得n1=(0,-3,1)为平面FAB的一个法向量.取平面ABP的法向量n2=(0,1,0),则

cos〈,〉===-.

易知二面角F­

P是锐角,所以其余弦值为.

如图所示,取PD中点M,连接EM,AM.由于E,M分别为PC,PD的中点,故EM∥DC,且EM=DC.又由已知,可得EM∥AB且EM=AB,故四边形ABEM为平行四边形,所以BE∥AM.

因为PA⊥底面ABCD,故PA⊥CD,而CD⊥DA,从而CD⊥平面PAD.因为AM⊂平面PAD,所以CD⊥AM.又BE∥AM,所以BE⊥CD.

(2)连接BM,由

(1)有CD⊥平面PAD,得CD⊥PD.而EM∥CD,故PD⊥EM.又因为AD=AP,M为PD的中点,所以PD⊥AM,可得PD⊥BE,所以PD⊥平面BEM,故平面BEM⊥平面PBD,所以直线BE在平面PBD内的射影为直线BM.而BE⊥EM,可得∠EBM为锐角,故∠EBM为直线BE与平面PBD所成的角.

依题意,有PD=2,而M为PD中点,可得AM=,进而BE=.故在直角三角形BEM中,tan∠EBM===,因此sin∠EBM=,

(3)如图所示,在△PAC中,过点F作FH∥PA交AC于点H.因为PA⊥底面ABCD,所以FH⊥底面ABCD,从而FH⊥AC.又BF⊥AC,得AC⊥平面FHB,因此AC⊥BH.在底面ABCD内,可得CH=3HA,从而CF=3FP.在平面PDC内,作FG∥DC交PD于点G,于是DG=3GP.由于DC∥AB,故GF∥AB,所以A,B,F,G四点共面.由AB⊥PA,AB⊥AD,得AB⊥平面PAD,故AB⊥AG,所以∠PAG为二面角F­

P的平面角.

在△PAG中,PA=2,PG=PD=,∠APG=45°

.由余弦定理可得AG=,cos∠PAG=,所以二面角F­

P的余弦值为.

20.、[2014·

浙江卷]如图1­

5,在四棱锥A­

BCDE中,平面ABC⊥平面BCDE,∠CDE=∠BED=90°

,AB=CD=2,DE=BE=1,AC=.

DE⊥平面ACD;

(2)求二面角B­

AD­

E的大小.

20.解:

在直角梯形BCDE中,由DE=BE=1,CD=2,得BD=BC=,

由AC=,AB=2,

得AB2=AC2+BC2,即AC⊥BC.

又平面ABC⊥平面BCDE,从而AC⊥平面BCDE,

所以AC⊥DE.又DE⊥DC,从而DE⊥平面ACD.

过B作BF⊥AD,与AD交于点F,过点F作FG∥DE,与AE交于点G,连接BG.由

(1)知DE⊥AD,则FG⊥AD.所以∠BFG是二面角B­

E的平面角.

在直角梯形BCDE中,由CD2=BC2+BD2,

得BD⊥BC.

又平面ABC⊥平面BCDE,得BD⊥平面ABC,从而BD⊥AB.由AC⊥平面BCDE,得AC⊥CD.

在Rt△ACD中,由DC=2,AC=,得AD=.

在Rt△AED中,由ED=1,AD=,得AE=.

在Rt△ABD中,由BD=,AB=2,AD=,得BF=,AF=AD.从而GF=ED=.

在△ABE,△ABG中,利用余弦定理分别可得cos∠BAE=,BG=.

在△BFG中,cos∠BFG==.

所以,∠BFG=,即二面角B­

E的大小是.

以D为原点,分别以射线DE,DC为x,y轴的正半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D­

xyz,如图所示.

由题意知各点坐标如下:

D(0,0,0),E(1,0,0),C(0,2,0),

A(0,2,),B(1,1,0).

设平面ADE的法向量为m=(x1,y1,z1),

平面ABD的法向量为n=(x2,y2,z2).

可算得AD=(0,-2,-),AE=(1,-2,-),=(1,1,0).

由即

可取m=(0,1,-).

可取n=(1,-1,).

于是|cos〈m,n〉|===.

由题意可知,所求二面角是锐角,

故二面角B­

19.,[2014·

重庆卷]如图1­

3所示,四棱锥P­

ABCD中,底面是以O为中心的菱形,PO⊥底面ABCD,AB=2,∠BAD=,M为BC上一点,且BM=,MP⊥AP.

(1)求PO的长;

(2)求二面角A­

PM­

3

(1)如图所示,连接AC,BD,因为四边形ABCD为菱形,所以AC∩BD=O,且AC⊥BD.以O为坐标原点,,,的方向分别为x轴,y轴,z轴的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

因为∠BAD=,

所以OA=AB·

cos=,OB=AB·

sin=1,

所以O(0,0,0),A(,0,0),B(0,1,0),C(-,0,0),=(0,1,0),=(-,-1,0).

由BM=,BC=2知,==,

从而=+=,

即M.

设P(0,0,a),a>0,则=(-,0,a),=.因为MP⊥AP,所以·

=0,即-+a2=0,所以a=或a=-(舍去),即PO=.

(2)由

(1)知,=,=,=.设平面APM的法向量为n1=(x1,y1,z1),平面PMC的法向量为n2=(x2,y2,z2).

由n1·

=0,n1·

=0,得

故可取n1=.

由n2·

=0,n2·

故可取n2=(1,-,-2).

从而法向量n1,n2的夹角的余弦值为

cos〈n1,n2〉==-,

故所求二面角A­

G3平面的基本性质、空间两条直线

4.[2014·

辽宁卷]已知m,n表示两条不同直线,α表示平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m∥α,n∥α,则m∥n

B.若m⊥α,n⊂α,则m⊥n

C.若m⊥α,m⊥n,则n∥α

D.若m∥α,m⊥n,则n⊥α

4.B [解析]B [解析]由题可知,若m∥α,n∥α,则m与n平行、相交或异面,所以A错误;

若m⊥α,n⊂α,则m⊥n,故B正确;

若m⊥α,m⊥n,则n∥α或n⊂α,故C错误.若m∥α,m⊥n,则n∥α或n⊥α或n与a相交,故D错误.

17.、、[2014·

福建卷]在平面四边形ABCD中,AB=BD=CD=1,AB⊥BD,CD⊥BD.将△ABD沿BD折起,使得平面ABD⊥平面BCD,如图1­

5所示.

AB⊥CD;

(2)若M为AD中点,求直线AD与平面MBC所成角的正弦值.

∵平面ABD⊥平面BCD,平面ABD∩平面BCD=BD,AB⊂平面ABD,AB⊥BD,∴AB⊥平面BCD.

又CD⊂平面BCD,∴AB⊥CD.

(2)过点B在平面BCD内作BE⊥BD.

(1)知AB⊥平面BCD,BE⊂平面BCD,BD⊂平面BCD,∴AB⊥BE,AB⊥BD.

以B为坐标原点,分别以,,的方向为x轴,y轴,z轴的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

依题意,得B(0,0,0),C(1,1,0),D(0,1,0),A(0,0,1),M.

则=(1,1,0),=,=(0,1,-1).

设平面MBC的法向量n=(x0,y0,z0),

取z0=1,得平面MBC的一个法向量n=(1,-1,1).

设直线AD与平面MBC所成角为θ,

则sinθ===.

即直线AD与平面MBC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11.[2014·

新课标全国卷Ⅱ]直三棱柱ABC­

A1B1C1中,∠BCA=90°

,M,N分别是A1B1,A1C1的中点,BC=CA=CC1,则BM与AN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

A.B.C.D.

11.C [解析]如图,E为BC的中点.由于M,N分别是A1B1,A1C1的中点,故MN∥B1C1且MN=B1C1,故MN綊BE,所以四边形MNEB为平行四边形,所以EN綊BM,所以直线AN,NE所成的角即为直线BM,AN所成的角.设BC=1,则B1M=B1A1=,所以MB===NE,AN=AE=,

在△ANE中,根据余弦定理得cos∠ANE==.

G4空间中的平行关系

20.、、[2014·

安徽卷]如图1­

5,四棱柱ABCD­

A1B1C1D1中,A1A⊥底面ABCD,四边形ABCD为梯形,AD∥BC,且AD=2BC.过A1,C,D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