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初三下册期末测试题及详细答案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464776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37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教版初三下册期末测试题及详细答案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鲁教版初三下册期末测试题及详细答案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鲁教版初三下册期末测试题及详细答案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鲁教版初三下册期末测试题及详细答案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鲁教版初三下册期末测试题及详细答案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鲁教版初三下册期末测试题及详细答案文档格式.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鲁教版初三下册期末测试题及详细答案文档格式.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鲁教版初三下册期末测试题及详细答案文档格式.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鲁教版初三下册期末测试题及详细答案文档格式.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鲁教版初三下册期末测试题及详细答案文档格式.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鲁教版初三下册期末测试题及详细答案文档格式.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鲁教版初三下册期末测试题及详细答案文档格式.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鲁教版初三下册期末测试题及详细答案文档格式.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鲁教版初三下册期末测试题及详细答案文档格式.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鲁教版初三下册期末测试题及详细答案文档格式.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鲁教版初三下册期末测试题及详细答案文档格式.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鲁教版初三下册期末测试题及详细答案文档格式.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鲁教版初三下册期末测试题及详细答案文档格式.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鲁教版初三下册期末测试题及详细答案文档格式.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鲁教版初三下册期末测试题及详细答案文档格式.doc

《鲁教版初三下册期末测试题及详细答案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教版初三下册期末测试题及详细答案文档格式.doc(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鲁教版初三下册期末测试题及详细答案文档格式.doc

13.(2016•内江)如图,在菱形ABCD中,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AC=8,BD=6,OE⊥BC,垂足为点E,则OE=      .

14.(2015•湘潭)已知菱形ABCD的面积为24cm2,若对角线AC=6cm,则这个菱形的边长为      cm.

15.(2015•兰州)若一元二次方程ax2﹣bx﹣2015=0有一根为x=﹣1,则a+b=      .

16.(2015•曲靖)若△ADE∽△ACB,且=,DE=10,则BC=      .

17.(2015•漳州)如图,AD∥BE∥CF,直线l1,l2与这三条平行线分别交于点A,B,C和点D,E,F,=,DE=6,则EF=      .

三.解答题(共7小题)

18.(2016秋•灌云县月考)解方程:

(1)2x2﹣4x﹣1=0(配方法)

(2)(x+1)2=6x+6.

19.(2015•咸宁)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mx2﹣(m+2)x+2=0.

(1)证明:

不论m为何值时,方程总有实数根;

(2)m为何整数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正整数根.

20.(2015•玉林)如图,在矩形ABCD中,AB=5,AD=3,点P是AB边上一点(不与A,B重合),连接CP,过点P作PQ⊥CP交AD边于点Q,连接CQ.

(1)当△CDQ≌△CPQ时,求AQ的长;

(2)取CQ的中点M,连接MD,MP,若MD⊥MP,求AQ的长.

21.(2014•荆门)

(1)计算:

×

﹣4×

(1﹣)0;

(2)先化简,再求值:

(+)÷

,其中a,b满足+|b﹣|=0.

22.(2015•岳阳)如图,正方形ABCD中,M为BC上一点,F是AM的中点,EF⊥AM,垂足为F,交AD的延长线于点E,交DC于点N.

(1)求证:

△ABM∽△EFA;

(2)若AB=12,BM=5,求DE的长.

23.(2015•南平)如图,矩形ABCD中,AC与BD交于点O,BE⊥AC,CF⊥BD,垂足分别为E,F.

求证:

BE=CF.

24.(2015•荆州)如图1,在正方形ABCD中,P是对角线BD上的一点,点E在AD的延长线上,且PA=PE,PE交CD于F.

PC=PE;

(2)求∠CPE的度数;

(3)如图2,把正方形ABCD改为菱形ABCD,其他条件不变,当∠ABC=120°

时,连接CE,试探究线段AP与线段CE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A.﹣2a+bB.2a﹣bC.﹣bD.b

【分析】直接利用数轴上a,b的位置,进而得出a<0,a﹣b<0,再利用绝对值以及二次根式的性质化简得出答案.

【解答】解:

如图所示:

a<0,a﹣b<0,

则|a|+

=﹣a﹣(a﹣b)

=﹣2a+b.

故选:

A.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性质以及实数与数轴,正确得出各项符号是解题关键.

【分析】由ab>0,a+b<0先求出a<0,b<0,再进行根号内的运算.

∵ab>0,a+b<0,

∴a<0,b<0

①=,被开方数应≥0,a,b不能做被开方数,(故①错误),

②•=1,•===1,(故②正确),

③÷

=﹣b,÷

=﹣b,(故③正确).

B.

【点评】本题是考查二次根式的乘除法,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a<0,b<0.

A.x≠1B.x≥0C.x≠0D.x≥0且x≠1

【分析】先根据分式及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列出关于x的不等式组,求出x的取值范围即可.

∵代数式+有意义,

∴,

解得x≥0且x≠1.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二次根式及分式有意义的条件,熟知二次根式具有非负性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A.14B.12C.12或14D.以上都不对

【分析】易得方程的两根,那么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排除不合题意的边,进而求得三角形周长即可.

解方程x2﹣12x+35=0得:

x=5或x=7.

当x=7时,3+4=7,不能组成三角形;

当x=5时,3+4>5,三边能够组成三角形.

∴该三角形的周长为3+4+5=12,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形三边关系,注意在求周长时一定要先判断是否能构成三角形.

A.4B.4C.4D.28

【分析】首先利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得出AC,进一步利用菱形的性质和勾股定理求得边长,得出周长即可.

∵E,F分别是AB,BC边上的中点,EF=,

∴AC=2EF=2,

∵四边形ABCD是菱形,

∴AC⊥BD,OA=AC=,OB=BD=2,

∴AB==,

∴菱形ABCD的周长为4.

C.

【点评】此题考查菱形的性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勾股定理,掌握菱形的性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B.55°

C.60°

D.75°

【分析】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及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求出∠ABE=15°

,∠BAC=45°

,再求∠BFC.

∵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AB=AD,

又∵△ADE是等边三角形,

∴AE=AD=DE,∠DAE=60°

∴AB=AE,

∴∠ABE=∠AEB,∠BAE=90°

+60°

=150°

∴∠ABE=(180°

﹣150°

)÷

2=15°

又∵∠BAC=45°

∴∠BFC=45°

+15°

=60°

【点评】本题主要是考查正方形的性质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本题的关键是求出∠ABE=15°

【分析】根据菱形的特殊性质可知对角线互相垂直.

A、不正确,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B、不正确,两组对角分别相等,两者均有此性质正确,;

C、不正确,对角线互相平分,两者均具有此性质;

D、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但平行四边形却无此性质.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菱形的性质,关键是根据菱形对角线垂直及平行四边形对角线平分的性质的理解.

A.(x+4)2=17B.(x+4)2=15C.(x﹣4)2=17D.(x﹣4)2=15

【分析】方程利用配方法求出解即可.

方程变形得:

x2﹣8x=1,

配方得:

x2﹣8x+16=17,即(x﹣4)2=17,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了解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法,熟练掌握完全平方公式是解本题的关键.

【分析】根据一元二次方程x2﹣2x+kb+1=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得到判别式大于0,求出kb的符号,对各个图象进行判断即可.

∵x2﹣2x+kb+1=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4﹣4(kb+1)>0,

解得kb<0,

A.k>0,b>0,即kb>0,故A不正确;

B.k>0,b<0,即kb<0,故B正确;

C.k<0,b<0,即kb>0,故C不正确;

D.k>0,b=0,即kb=0,故D不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和一次函数的图象,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与判别式△的关系:

(1)△>0⇔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2)△=0⇔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3)△<0⇔方程没有实数根.

A.1B.C.D.

【分析】根据合分比性质求解.

∵=,

∴==.

【点评】考查了比例性质:

常见比例的性质有内项之积等于外项之积;

合比性质;

分比性质;

合分比性质;

等比性质.

【分析】易证△DEF∽△DAB,△BEF∽△BCD,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得=,=,从而可得+=+=1.然后把AB=1,CD=3代入即可求出EF的值.

∵AB、CD、EF都与BD垂直,

∴AB∥CD∥EF,

∴△DEF∽△DAB,△BEF∽△BCD,

∴=,=,

∴+=+==1.

∵AB=1,CD=3,

∴+=1,

∴EF=.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发现+=1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分析】证明BE:

EC=1:

3,进而证明BE:

BC=1:

4;

证明△DOE∽△AOC,得到=,借助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即可解决问题.

∵S△BDE:

3,

∴BE:

3;

∵DE∥AC,

∴△DOE∽△AOC,

∴=,

∴S△DOE:

S△AO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其性质的应用问题;

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形似三角形的判定及其性质来分析、判断、推理或解答.

13.(2016•内江)如图,在菱形ABCD中,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AC=8,BD=6,OE⊥BC,垂足为点E,则OE=  .

【分析】先根据菱形的性质得AC⊥BD,OB=OD=BD=3,OA=OC=AC=4,再在Rt△OBC中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出BC=5,然后利用面积法计算OE的长.

∵四边形ABCD为菱形,

∴AC⊥BD,OB=OD=BD=3,OA=OC=AC=4,

在Rt△OBC中,∵OB=3,OC=4,

∴BC==5,

∵OE⊥BC,

∴OE•BC=OB•OC,

∴OE==.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考查了菱形的性质:

菱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的一切性质;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也考查了勾股定理和三角形面积公式.

14.(2015•湘潭)已知菱形ABCD的面积为24cm2,若对角线AC=6cm,则这个菱形的边长为 5 cm.

【分析】根据菱形的面积等于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可求出另一条对角线BD的长.然后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得边长.

菱形ABCD的面积=AC•BD,

∵菱形ABCD的面积是24cm2,其中一条对角线AC长6cm,

∴另一条对角线BD的长=8cm;

边长是:

=5cm.

故答案为:

5.

【点评】本题考查了菱形的性质.菱形被对角线分成4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以及菱形的面积的计算,理解菱形的性质是关键.

15.(2015•兰州)若一元二次方程ax2﹣bx﹣2015=0有一根为x=﹣1,则a+b= 2015 .

【分析】由方程有一根为﹣1,将x=﹣1代入方程,整理后即可得到a+b的值.

把x=﹣1代入一元二次方程ax2﹣bx﹣2015=0得:

a+b﹣2015=0,

即a+b=2015.

故答案是:

2015.

【点评】此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意义:

能使一元二次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是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关键是把方程的解代入方程.

16.(2015•曲靖)若△ADE∽△ACB,且=,DE=10,则BC= 15 .

【分析】根据△ADE∽△ACB,得到=,代入已知数据计算即可.

∵△ADE∽△ACB,

∴=,又=,DE=10,

∴BC=15.

15.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的比相等并找准对应边是解题的关键.

17.(2015•漳州)如图,AD∥BE∥CF,直线l1,l2与这三条平行线分别交于点A,B,C和点D,E,F,=,DE=6,则EF= 9 .

【分析】根据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得到=,即=,然后根据比例性质求EF.

∵AD∥BE∥CF,

∴=,即=,

∴EF=9.

故答案为9.

【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分析】

(1)先把方程整理为x2﹣2x=,然后利用配方法解方程;

(2)先把方程变形为(x+1)2﹣6(x+1)=0,然后利用因式分解法解方程.

(1)x2﹣2x=,

x2﹣2x+1=,

(x﹣1)2=,

x﹣1=±

所以x1=1+,x2=1﹣;

(2)(x+1)2﹣6(x+1)=0,

(x+1)(x+1﹣6)=0,

x+1=0或x+1﹣6=0,

所以x1=﹣1,x2=5.

【点评】本题考查了解一元二次方程﹣因式分解法:

先把方程右边变形为0,然后把方程左边进行因式分解,这样把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再解一次方程可得到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也考查了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1)求出方程根的判别式,利用配方法进行变形,根据平方的非负性证明即可;

(2)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求出方程的两个根,根据题意求出m的值.

【解答】

△=(m+2)2﹣8m

=m2﹣4m+4

=(m﹣2)2,

∵不论m为何值时,(m﹣2)2≥0,

∴△≥0,

∴方程总有实数根;

(2)解:

解方程得,x=,

x1=,x2=1,

∵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正整数根,

∴m=1或2,m=2不合题意,

∴m=1.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和求根公式的应用,掌握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与判别式△的关系:

△>0⇔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0⇔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0⇔方程没有实数根是解题的关键.

(1)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求得DQ=PQ,PC=DC=5,然后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得;

(2)过M作EF⊥CD于F,则EF⊥AB,先证得△MDF≌△PME,求得ME=DF=,然后根据梯形的中位线的性质定理即可求得.

(1)∵△CDQ≌△CPQ,

∴DQ=PQ,PC=DC,

∵AB=DC=5,AD=BC=3,

∴PC=5,

在Rt△PBC中,PB==4,

∴PA=AB﹣PB=5﹣4=1,

设AQ=x,则DQ=PQ=3﹣x,

在Rt△PAQ中,(3﹣x)2=x2+12,

解得x=,

∴AQ=.

(2)如图2,过M作EF⊥CD于F,则EF⊥AB,

∵MD⊥MP,

∴∠PMD=90°

∴∠PME+∠DMF=90°

∵∠FDM+∠DMF=90°

∴∠MDF=∠PME,

∵M是QC的中点,

根据直角三角形直线的性质求得DM=PM=QC,

在△MDF和△PME中,

∴△MDF≌△PME(AAS),

∴ME=DF,PE=MF,

∵EF⊥CD,AD⊥CD,

∴EF∥AD,

∵QM=MC,

∴DF=CF=DC=,

∴ME=,

∵ME是梯形ABCQ的中位线,

∴2ME=AQ+BC,即5=AQ+3,

∴AQ=2.

【点评】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的应用,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的性质,梯形的中位线的性质等,

(2)求得△MDF≌△PME是本题的关键.

(1)根据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和零指数幂的意义得到原式=﹣4×

1=2﹣,然后合并即可;

(2)先把分子和分母因式分解和除法运算化为乘法运算,再计算括号内的运算,然后约分得到原式=,再根据非负数的性质得到a+1=0,b﹣=0,解得a=﹣1,b=,然后把a和b的值代入计算即可.

(1)原式=﹣4×

1

=2﹣

=;

(2)原式=[﹣]•

=(﹣)•

=•

=,

∵+|b﹣|=0,

∴a+1=0,b﹣=0,

解得a=﹣1,b=,

当a=﹣1,b=时,原式=﹣=﹣

【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

先把各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再进行二次根式的乘除运算,然后合并同类二次根式.也考查了零指数幂、非负数的性质和分式的化简求值.

(1)由正方形的性质得出AB=AD,∠B=90°

,AD∥BC,得出∠AMB=∠EAF,再由∠B=∠AFE,即可得出结论;

(2)由勾股定理求出AM,得出AF,由△ABM∽△EFA得出比例式,求出AE,即可得出DE的长.

∴AB=AD,∠B=90°

,AD∥BC,

∴∠AMB=∠EAF,

又∵EF⊥AM,

∴∠AFE=90°

∴∠B=∠AFE,

∴△ABM∽△EFA;

∵∠B=90°

,AB=12,BM=5,

∴AM==13,AD=12,

∵F是AM的中点,

∴AF=AM=6.5,

∵△ABM∽△EFA,

即,

∴AE=16.9,

∴DE=AE﹣AD=4.9.

【点评】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

熟练掌握正方形的性质,并能进行推理计算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分析】要证BE=CF,可运用矩形的性质结合已知条件证BE、CF所在的三角形全等.

【解答】证明:

∵四边形ABCD为矩形,

∴AC=BD,则BO=CO.

∵BE⊥AC于E,CF⊥BD于F,

∴∠BEO=∠CFO=90°

又∵∠BOE=∠COF,

∴△BOE≌△COF.

∴BE=CF.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矩形的性质及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解此题的主要错误是思维顺势,想当然,由ABCD是矩形,就直接得出OB=OD,对对应边上的高的“对应边”理解不透彻.

(1)先证出△ABP≌△CBP,得PA=PC,由于PA=PE,得PC=PE;

(2)由△ABP≌△CBP,得∠BAP=∠BCP,进而得∠DAP=∠DCP,由PA=PC,得到∠DA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