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枝特区岩脚镇第一中学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未考试试卷八年级数学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466310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枝特区岩脚镇第一中学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未考试试卷八年级数学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六枝特区岩脚镇第一中学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未考试试卷八年级数学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六枝特区岩脚镇第一中学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未考试试卷八年级数学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六枝特区岩脚镇第一中学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未考试试卷八年级数学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六枝特区岩脚镇第一中学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未考试试卷八年级数学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六枝特区岩脚镇第一中学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未考试试卷八年级数学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枝特区岩脚镇第一中学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未考试试卷八年级数学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六枝特区岩脚镇第一中学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未考试试卷八年级数学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枝特区岩脚镇第一中学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未考试试卷八年级数学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六枝特区岩脚镇第一中学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未考试试卷八年级数学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a:

8:

{i:

0;s:

11781:

"@#@离子共存练习题@#@班级姓名学号@#@1.下列物质中,属于强电解质的是@#@A.NaOHB.CH3COOHC.H2OD.CO2@#@2.下列各组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A、Ca2+、Mg2+、Cl-、NO3-B、Al3+、K+、SO42-、OH-@#@C、Fe2+、Na+、SO42-、S2-D、Na+、H+、CO32-、SO42-@#@3.下列各组离子在强碱性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是@#@A、Ca2+、K+、CO32-、Cl-B、Na+、K+、Al02-、CO32-@#@C、Na+、Mg2+、NO3-、SO42-D、Na+、Al3+、NO3-、Cl-@#@4.在强酸性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Na+、K+、CH3COO—、Cl—B.Ba2+、Na+、CO32—、NO3—@#@C.Na+、Ag+、SO42—、Cl—D.Al3+、Fe3+、NO3—、SO42—@#@5.在PH=2的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Na+、NH4+、S2—、Cl—B.Ca2+、Na+、HCO3—、NO3—@#@C.Al3+、Fe3+、SCN—、Cl-D.Cu2+、Fe2+、SO42—、Br—@#@6.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的是@#@A.Na+、H+、CO32-、Cl-B.H+、Fe2+、Cl-、NO3-@#@C.Na+、Al3+、OH-、Cl-D.NH4+、H+、OH-、NO3-@#@7.属于无色透明,且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A.Al3+、Mg2+、SO42—、Cl-B.Fe3+、Cu2+、SCN-、SO42-@#@C.Na+、H+C6H5O-、MnO4-、D.Fe3+、Al3+、AlO2-、NO3-@#@8.常温下在C(H+)=1×@#@10-13mol/L的溶液中能大量存在的离子是@#@A.CO32-B.HCO3-C.Al3+D.NH4+@#@9.下列各组离于在溶液中既可以大量共存,且加入氨水后也不产生沉淀的是@#@ A.Na+、Ba2+、Cl-、SO42-   B.K+、AlO2-、NO3-、OH-@#@ C.H+、NH4+、Al3+、SO42-   D.H+、Na+、Cl-、F-@#@10.下列离子方程式中,能正确反映CH3COOH与NaOH反应的是@#@A、CH3COOH+NaOHCH3COONa+H2O@#@B、H++OH-=H2O@#@C、CH3COOH+OH-==CH3COO-+H2O@#@D、CH3COO-+H++OH-==CH3COO-+H2O@#@11.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澄清的石灰水与稀盐酸反应Ca(OH)2+2H+===Ca2++2H2O@#@ B.钠与水的反应Na+2H2O===Na++2OH-+H2↑@#@ C.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Cu+Ag+===Cu2++Ag@#@ D.大理石溶于醋酸的反应CaCO3+2CH3COOH===Ca2++2CH3COO-+CO2↑+H2O@#@12.能正确表达下列离子反应方程式的是@#@A、铝粉投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

@#@Al+2OH-=AlO2-+H2↑@#@B、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SiO2+2OH-=SiO32-+H2O@#@C、氢氧化铁与盐酸反应:

@#@OH-+H+=H2O@#@D、碳酸镁与稀硫酸反应:

@#@CO32-+2H+=CO2↑+H2O@#@13.下列仪器中,没有“0”刻度线的是@#@A.温度计            B.量筒@#@C.酸式滴定管          D.托盘天平游码刻度尺@#@14.有一支50mL酸式滴定管,其中盛有溶液,液面恰好在10.0mL刻度处。

@#@把滴定管中的溶液全部流下排出,承接在量筒中,量筒内溶液的体积@#@A.大于40.0mL          B.为40.0mL@#@C.小于40.0mL          D.为10.0mL@#@15.一定量的盐酸跟足量锌粉反应时,为了减缓化学反应速率,且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向盐酸中加入适量的@#@A.碳酸钠固体          B.醋酸钠固体@#@C.硫酸氢钠固体         D.少量稀氨水@#@16.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属于非电解质的是@#@A.CH3CH2COOHB.Cl2C.NH4HCO3D.SO2@#@17.下列各叙述正确的是@#@A.碳酸钙在水里溶解度很小,其溶液的导电性很弱,所以碳酸钙是弱电解质@#@B.碳酸钙在水里的溶解度虽小,但其溶解部分全部电离,所以碳酸钙是强电解质@#@C.三氧化硫和氯气的水溶液都能很好地导电,所以他们不仅是电解质,而且是强电解质@#@D.碳酸钙不溶于水,只有在熔化状态下才是强电解质@#@18.当把溶液用蒸馏水稀释至10L时@#@A.的浓度升高 B.离子的数目增加@#@C.溶液的增大   D.离子浓度增大   @#@19.某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但该物质属于非电解质的是@#@A.液氨             B.氨水@#@C.蔗糖             D.硫酸钡@#@20.下列事实中能说明亚硝酸是弱电解质的是( )@#@A.用溶液做导电试验,灯光较暗B.是共价化合物@#@C.亚硝酸不与氯化钠反应D.常温下0.1mol/L亚硝酸溶液的氢离子约为0.01mol/L@#@21、根据反应式:

@#@

(1)2Fe3++2I-=2Fe2++I2,

(2)Br2+2Fe2+=2Br-+2Fe3+,可判断离子的还原性从强到弱的顺序是 @#@A.Br-、Fe2+、I- B.I-、Fe2+、Br-C.Br-、I-、Fe2+D.Fe2+、I-、Br-@#@22、向某溶液中加入过量盐酸生成白色沉淀;@#@过滤后向滤液中通入过量的氨气(使溶液呈碱性),又有白色沉淀生成;@#@再过滤后向滤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又生成白色沉淀.原溶液中含有的离子可能是 @#@AAg+、Cu2+、Ba2+ BAg+、Ba2+、Al3+@#@CAg+、Al3+、Ca2+ DAl3+、Mg2+、K+@#@23、下列电离方程式中,正确的是@#@A、NH3.H2O==NH4++OH-B、CuCl2==Cu2++Cl2-@#@C、H2CO32H++CO32-D、Ba(OH)2==Ba2++2OH-@#@24、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金属钠和硫酸铜溶液反应:

@#@Na+Cu2+=Cu↓+H2↑@#@B硫酸镁溶液跟氢氧化钡溶液反应:

@#@SO42-+Ba2+=BaSO4↓@#@C氯化铁溶液和硫氰化钾溶液混和:

@#@Fe3++6SCN-=[Fe(SCN)6]3-@#@D铜片跟稀硝酸反应:

@#@Cu+NO3-+4H+=Cu2++NO↑+2H2O@#@25.人造地球卫星用到一种高能电池——银锌蓄电池,其电极反应式为:

@#@@#@Zn+2OH—-2e—====ZnO+H2O,Ag2O+H2O+2e—====2Ag+2OH—。

@#@据此判断氧化银(Ag2O)是@#@A.负极,被氧化B.正极,被还原C.负极,被还原D.正极,被氧化@#@26.锌片、铜片和硫酸溶液组成的原电池,负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是@#@A.2H++2e=H2↑B.Zn-2e-=Zn2+@#@C.2H2O+O2+4e=4OH-D.Cu-2e-=Cu2+@#@27.某金属与铁和稀硫酸组成原电池,其中铁为正极,该金属可能是@#@A.铅B.银C.铜D.镁@#@28.有较多Ba2+、Ag+的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存在的阴离子是@#@A.NO3-B.Cl-C.CO32-D.SO42-@#@2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强电解质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弱电解质一定是共价化合物@#@B.强电解质是易溶化合物,弱电解质是难溶化合物@#@C.SO3溶于水后导电性很强,所以SO3是强电解质@#@D.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不一定比弱电解质的导电性强@#@30.进行中和滴定时,事先不应该用所盛溶液洗涤的仪器是@#@A.酸式滴定管B.碱式滴定管C.锥形瓶D.移液管@#@二、填空题:

@#@(共36分,每空1分)@#@31.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下列化学反应@#@

(1)硫酸铝和氨水溶液反应:

@#@。

@#@@#@

(2)氧化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

@#@@#@(3)碳酸氢钠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

@#@@#@(4)绿化亚铁溶液中滴入氯水:

@#@。

@#@@#@(5)硫酸溶液跟氢氧化钡溶液反应:

@#@。

@#@@#@(6)澄清石灰水中滴加少量碳酸氢钠:

@#@。

@#@@#@32.氨气溶于水形成的饱和溶液中,存在以下平衡:

@#@@#@NH3+H2ONH3•H2ONH4++OH-@#@

(1)通入HCl气体,平衡向反应方向移动,[NH4+]@#@

(2)加入NaOH固体,平衡向反应方向移动,[NH4+]@#@(3)加入NH4Cl固体,平衡向反应方向移动,[NH4+]@#@(4)加水稀释,平衡向反应方向移动,[NH4+]@#@(5)微微加热,平衡向反应方向移动,[NH4+]@#@(6)加入少量原浓度的氨水,平衡反应方向移动,[NH4+]@#@33.向AlCl3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直至过量,现象是。

@#@将AlCl3溶液中的Al3+完全沉淀出来可选用的试剂是,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4.无色透明的水溶液中只含有4种离子@#@

(1)若该溶液中已含有NH4+、Cl—离子,则另2种离子应是(填离子符号)@#@

(2)该溶液所含的上述4种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相对大小的关系可能的是[用符号来表示,如Cl—离子浓度用c(C1—)表示]:

@#@@#@①,②,……;@#@@#@35.有一无色澄清溶液中可能含有下列离子中的一种或几种:

@#@Na+、OH-、NO3―、Cl-、CO32-、SO42-。

@#@进行如下实验:

@#@@#@

(1)用红色石蕊试纸检验,试纸变蓝色。

@#@@#@

(2)另取少量溶液加盐酸至过量,无气体放出,再加BaCl2溶液,无沉淀生成。

@#@@#@(3)另取少量溶液用硝酸酸化后,加入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4)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

@#@@#@试推断,该溶液中肯定有____________________离子,肯定不存在____________________离子,不能肯定存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离子。

@#@@#@36.某固体混合物可能由KNO3、K2SO4、KI、KCl、CuCl2、CaCl2和Na2CO3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

@#@依次进行下列五步实验,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如下:

@#@@#@

(1)混合物加水得无色透明溶液;@#@@#@

(2)向上述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将该沉淀滤出,并将滤液分成两份;@#@@#@(3)上述白色沉淀可完全溶于稀盐酸;@#@@#@(4)将两份滤液中的一份,滴加氯水并加入CCl4,振荡后静置,CCl4层无色;@#@@#@(5)将另一份滤液中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该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根据以上实验,可以判断出混合物中肯定含有;@#@但不能确定的是否含有。

@#@@#@37.某溶液中可能含有Ag+、Al3+、Ba2+、Mg2+中的一种或几种。

@#@根据以下实验所得的现象,将适当的结论填入空格中。

@#@@#@

(1)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

@#@则肯定含有的离子是。

@#@离子方程式是;@#@@#@

(2)将

(1)所得的溶液过滤后,往滤液中逐渐加入NaOH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继@#@续加入NaOH溶液,沉淀全部溶解,得到澄清溶液。

@#@则又可肯定含有的离子是,肯定不含的离子是;@#@@#@在

(2)所得的澄清溶液中加入Na2SO4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则肯定含有的离子是,离子方程式是。

@#@@#@参考答案@#@1@#@2@#@3@#@4@#@5@#@6@#@7@#@8@#@9@#@10@#@A@#@A@#@B@#@D@#@D@#@B@#@A@#@A@#@B@#@C@#@11@#@12@#@13@#@14@#@15@#@16@#@17@#@18@#@19@#@20@#@D@#@B@#@B@#@A@#@B@#@D@#@B@#@B@#@A@#@D@#@21@#@22@#@23@#@24@#@25@#@26@#@27@#@28@#@29@#@30@#@B@#@C@#@D@#@C@#@B@#@B@#@D@#@A@#@D@#@C@#@";i:

1;s:

5783:

"@#@小专题

(二) 利用勾股定理解决折叠与展开问题    @#@类型1 利用勾股定理解决平面图形的折叠问题@#@1.如图,有一张直角三角形纸片,两直角边AC=5cm,BC=10cm,将△ABC折叠,使点B与点A重合,折痕为DE,则CD的长为(  )@#@A.cmB.cm@#@C.cmD.cm@#@  @#@2.如图所示,有一块直角三角形纸片,∠C=90°@#@,AC=4cm,BC=3cm,将斜边AB翻折,使点B落在直角边AC的延长线上的点E处,折痕为AD,则CE的长为(  )@#@A.1cmB.1.5cm@#@C.2cmD.3cm@#@3.(青岛中考)如图,将长方形ABCD沿EF折叠,使顶点C恰好落在AB边的中点C′上,若AB=6,BC=9,则BF的长为(  )@#@A.4B.3@#@C.4.5D.5@#@   @#@4.如图,长方形纸片ABCD中,已知AD=8,折叠纸片使AB边与对角线AC重合,点B落在点F处,折痕为AE,且EF=3,则AB的长为(  )@#@A.3B.4C.5D.6@#@5.(铜仁中考)如图,在长方形ABCD中,BC=6,CD=3,将△BCD沿对角线BD翻折,点C落在点C′处,BC′交AD于点E,则线段DE的长为(  )@#@A.3B.C.5D.@#@   @#@6.如图,在长方形ABCD中,AB=4,AD=6,E是AB边的中点,F是线段BC上的动点,将△EBF沿EF所在直线折叠得到△EB′F,连接B′D,则B′D的最小值是(  ) @#@A.2-2@#@B.6@#@C.2-2@#@D.4@#@7.如图所示,在△ABC中,∠B=90°@#@,AB=3,AC=5,将△ABC折叠,使点C与点A重合,折痕为DE,则△ABE的周长为________.@#@   @#@8.如图,在Rt△ABC中,∠C=90°@#@,BC=6cm,AC=8cm,按图中所示方法将△BCD沿BD折叠,使点C落在AB边的C′点,那么△ADC′的面积是________.@#@9.如图,已知Rt△ABC中,∠C=90°@#@,AC=6,BC=8,将它的锐角A翻折,使得点A落在BC边的中点D处,折痕交AC边于点E,交AB边于点F,则DE的值为________.@#@10.如图,在Rt△ABC中,∠B=90°@#@,AB=3,BC=4,将△ABC折叠,使点B恰好落在边AC上,与点B′重合,AE为折痕,则EB′=________.@#@11.为了向建国六十六周年献礼,某校各班都在开展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八年级

(1)班开展了手工制作竞赛,每个同学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件手工作品.陈莉同学在制作手工作品的第一、二个步骤是:

@#@@#@①先裁下了一张长BC=20cm,宽AB=16cm的长方形纸片ABCD,@#@②将纸片沿着直线AE折叠,点D恰好落在BC边上的F处,@#@请你根据①②步骤解答下列问题:

@#@计算EC,FC的长.@#@类型2 利用勾股定理解决立体图形的展开问题@#@1.如图,一圆柱体的底面周长为24cm,高AB为5cm,BC是直径,一只蚂蚁从点A出发沿着圆柱体的表面爬行到点C的最短路程是(  )@#@A.6cmB.12cm@#@C.13cmD.16cm@#@ 2.如图,圆柱形玻璃杯,高为12cm,底面周长为18cm,在杯内离杯底4cm的点C处有一滴蜂蜜,此时一只蚂蚁正好在杯外壁,离杯上沿4cm与蜂蜜相对的点A处,则蚂蚁到达蜂蜜的最短距离为________cm.@#@3.如图,在一个长为2m,宽为1m的长方形草地上,放着一根长方体的木块,它的棱和场地宽AD平行且棱长大于AD,木块从正面看是边长为0.2m的正方形,一只蚂蚁从点A处到达C处需要走的最短路程是________m(精确到0.01m).@#@4.一位同学要用彩带装饰一个长方体礼盒.长方体高6cm,底面是边长为4cm的正方形,从顶点A到顶点C′如何贴彩带用的彩带最短?

@#@最短长度是多少?

@#@@#@5.如图,一个长方体形状的木柜放在墙角处(与墙面和地面均没有缝隙),有一只蚂蚁从柜角A处沿着木柜表面爬到柜角C1处.@#@

(1)请你画出蚂蚁能够最快到达目的地的可能路径;@#@@#@

(2)当AB=4,BC=4,CC1=5时,求蚂蚁爬过的最短路径的长.@#@参考答案@#@类型1@#@1.D 2.A 3.A 4.D 5.B 6.A 7.7 8.6cm2 9.10.1.5 @#@11.因为△ADE与△AFE关于AE对称,所以△ADE≌△AFE.@#@所以DE=FE,AD=AF.因为BC=20cm,AB=16cm,@#@所以CD=16cm,AD=AF=20cm.在Rt△ABF中,由勾股定理,得BF=12cm.所以CF=20-12=8(cm).@#@因为四边形ABCD是长方形,所以∠C=90°@#@.设CE=x,则DE=EF=16-x,@#@在Rt△CEF中,由勾股定理,得(16-x)2=64+x2.解得:

@#@x=6.所以EC=6cm.@#@答:

@#@EC=6cm,CF=8cm.@#@类型2@#@1.C 2.15 3.2.60 @#@4.把长方体的面DCC′D′沿棱C′D′展开至面ABCD上,如图.构成矩形ABC′D′,则A到C′的最短距离为AC′的长度,连接AC′交DC于O,易证△AOD≌△C′OC.∴OD=OC.即O为DC的中点,由勾股定理,得AC′2=AD′2+D′C′2=82+62=100,∴AC′=10cm.即从顶点A沿直线到DC中点O,再沿直线到顶点C′,贴的彩带最短,最短长度为10cm. @#@5.

(1)如图,木柜的表面展开图是两个矩形ABC′1D1和ACC1A1.蚂蚁能够最快到达目的地的可能路径有如图所示的AC′1和AC1两种.

(2)蚂蚁沿着木柜表面经线段A1B1到C′1,爬过的路径的长l1==.蚂蚁沿着木柜表面经线段BB1到C1,爬过的路径的长l2==.∵l1>@#@l2,∴最短路径的长是.@#@";i:

2;s:

4739:

"例析平面直角坐标系中面积的求法@#@我们常常会遇到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求三角形面积的问题.解题时我们要注意其中的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现举例说明如下.@#@一、有一边在坐标轴上 @#@@#@例1 如图1,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的顶点坐标分别为(-3,0),(0,3),(0,-1),你能求出三角形ABC的面积吗?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有一边与坐标轴平行@#@例2 如图2,三角形ABC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A(4,1),B(4,5),C(-1,2),求三角形ABC的面积.@#@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三边均不与坐标轴平行@#@例3 如图2,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3,-1),B(1,3),C(2,-3),你能求出三角形ABC的面积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面积问题(提高篇)@#@“割补法”的应用@#@一、已知点的坐标,求图形的面积。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的顶点坐标分别为A(-2,-2),B(0,-1),C(1,1),求△ABC的面积。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ABCD的各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A(-4,-2)B(4,-2)C(2,2)D(-2,3)。

@#@求这个四边形的面积。

@#@@#@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ABCD的四个点A、B、C、D的坐标分别为(0,2)、(1,0)、(6,2)、(2,4),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

@#@@#@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的顶点坐标分别为A(1,-1),B(-1,4),C(-3,1),

(1)求△ABC的面积;@#@@#@

(2)将△ABC先向下平移2个单位长度,再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求线段AB扫过的面积。

@#@@#@二、已知面积(可以求面积),求点的坐标@#@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5,0),B(3,0),点C在y轴上,且△ABC的面积为12,求点C的坐标。

@#@@#@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的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

@#@(2,5)、(6,-4)、(-2,0),且边AB与x轴相交于点D,求点D的坐标。

@#@@#@7、已知,点A(-2,0)B(4,0)C(2,4)@#@

(1)求△ABC的面积;@#@@#@

(2)设P为x轴上一点,若,试求点P的坐标。

@#@@#@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P(1,4),点A在坐标轴上,,求点P的坐标@#@三、点的存在性问题(运动性)@#@9、在直角坐标系中,A(-4,0),B(2,0),点C在y轴正半轴上,,@#@

(1)求点C的坐标;@#@@#@

(2)是否存在位于坐标轴上的点P,使得。

@#@若存在,请求出P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1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B的坐标分别为(-1,0),(3,0),现同时将点A、B分别向上平移2个单位,再向右平移1个单位,分别得到点A、B的对应点C、D,连接AC、BD。

@#@@#@

(1)求点C、D的坐标及四边形ABDC的面积;@#@@#@

(2)在y轴上是否存在一点P,连接PA、PB,使,若存在这样的点,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试说明理由。

@#@@#@11、如图,已知长方形ABCO中,边AB=8,BC=4。

@#@以O为原点,OAOC所在的直线为y轴和x轴建立直角坐标系。

@#@@#@

(1)点A的坐标为(0,4),写出B、C两点的坐标;@#@@#@

(2)若点P从C点出发,以2单位/秒的速度向CO方向移动(不超过点O),点Q从原点O出发,以1单位/秒的速度向OA方向移动(不超过点A),设P、Q两点同时出发,在他们移动过程中,四边形OPBQ的面积是否发生变化?

@#@若不变,求其值;@#@若变化,求变化的范围。

@#@@#@1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O是原点,四边形ABCD是长方形,A、B、C的坐标分别是A(-3,1)、B(-3,3)、C(2,3)。

@#@@#@

(1)求点D的坐标;@#@@#@

(2)将长方形ABCD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水平向右平移,2秒钟后所得的四边形A1B1C1D1四个顶点的坐标各是多少?

@#@@#@(3)平移

(2)中的长方形A1B1C1D1,几秒钟后△OB1D1的面积等于长方形ABCD的面积?

@#@@#@2@#@";i:

3;s:

23593:

"@#@菱形性质练习题@#@一.选择题(共4小题)@#@1.(2011•衡阳)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菱形MNPO的顶点P的坐标是(3,4),则顶点M、N的坐标分别是(  )@#@ A.M(5,0),N(8,4) B.M(4,0),N(8,4) C.M(5,0),N(7,4) D.M(4,0),N(7,4)@#@2.(2010•肇庆)菱形的周长为4,一个内角为60°@#@,则较短的对角线长为(  )@#@ A.2 B. C.1 D.@#@3.(2010•襄阳)菱形的周长为8cm,高为1cm,则该菱形两邻角度数比为(  )@#@ A.3:

@#@1 B.4:

@#@1 C.5:

@#@1 D.6:

@#@1@#@4.(2010•宜昌)如图,菱形ABCD中,AB=15,∠ADC=120°@#@,则B、D两点之间的距离为(  )@#@ A.15 B. C.7.5 D.@#@二.填空题(共15小题)@#@5.(2011•铜仁地区)已知菱形的两条对角线长分别为2cm,3cm,则它的面积是 _________ cm2.@#@6.(2011•綦江县)如图,菱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且AC=8,BD=6,过点O作OH丄AB,垂足为H,则点0到边AB的距离OH= _________ .@#@7.(2011•南京)如图,菱形ABCD的边长是2cm,E是AB的中点,且DE丄AB,则菱形ABCD的面积为  cm2.@#@6题图7题图8题图9题图@#@8.(2011•鞍山)如图,在菱形ABCD中,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AB=13,AC=10,过点D作DE∥AC交BC的延长线于点E,则△BDE的周长为 _________ .@#@9.(2010•嘉兴)如图,已知菱形ABCD的一个内角∠BAD=80°@#@,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点E在AB上且BE=BO,则∠BEO= _________ 度.@#@10.(2009•江西)如图,一活动菱形衣架中,菱形的边长均为16cm,若墙上钉子间的距离AB=BC=16cm,则∠1= _________ 度.@#@10题图 12题13题图14题图@#@11.(2009•朝阳)已知菱形的一个内角为60°@#@,一条对角线的长为,则另一条对角线的长为 _________ .@#@12.(2009•安顺)如图所示,两个全等菱形的边长为1米,一个微型机器人由A点开始按A﹣>B﹣>C﹣>D﹣>E﹣>F﹣>C﹣>G﹣>A的顺序沿菱形的边循环运动,行走2009米停下,则这个微型机器人停在 _________ 点.@#@13.(2008•长沙)如图,P为菱形ABCD的对角线上一点,PE⊥AB于点E,PF⊥AD于点F,PF=3cm,则P点到AB的距离是 _________ cm.@#@14.(2006•云南)已知:

@#@如图,菱形ABCD中,∠B=60°@#@,AB=4,则以AC为边长的正方形ACEF的周长为 _________ .@#@15.(2005•黄石)已知菱形的周长为40cm,两条对角线之比为3:

@#@4,则菱形的面积为 _________ cm2.@#@16.(2005•新疆)已知菱形的周长是52cm,一条对角线长是24cm,则它的面积是 _________ cm2.@#@17.(2004•贵阳)如图,菱形ABCD的对角线的长分别为2和5,P是对角线AC上任一点(点P不与点A、C重合),且PE∥BC交AB于E,PF∥CD交AD于F,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_________ .@#@17题图 18题图 19题图@#@18.(2003•温州)如图:

@#@菱形ABCD中,AB=2,∠B=120°@#@,E是AB的中点,P是对角线AC上的一个动点,则PE+PB的最小值是 _________ .@#@19.如图:

@#@点E、F分别是菱形ABCD的边BC、CD上的点,且∠EAF=∠D=60°@#@,∠FAD=45°@#@,则∠CFE= _________ 度.@#@三.解答题(共7小题)@#@20.(2011•南昌)如图,四边形ABCD为菱形,已知A(0,4),B(﹣3,0).@#@

(1)求点D的坐标;@#@@#@

(2)求经过点C的反比例函数解析式.@#@21.(2011•广安)如图所示,在菱形ABCD中,∠ABC=60°@#@,DE∥AC交BC的延长线于点E.@#@求证:

@#@DE=BE.@#@22.(2010•益阳)如图,在菱形ABCD中,∠A=60°@#@,AB=4,O为对角线BD的中点,过O点作OE⊥AB,垂足为E.@#@

(1)求∠ABD的度数;@#@@#@

(2)求线段BE的长.@#@23.(2010•宁洱县)如图,四边形ABCD是菱形,BE⊥AD、BF⊥CD,垂足分别为E、F.@#@

(1)求证:

@#@BE=BF;@#@@#@

(2)当菱形ABCD的对角线AC=8,BD=6时,求BE的长.@#@24.(2009•贵阳)如图,在菱形ABCD中,P是AB上的一个动点(不与A、B重合),连接DP交对角线AC于E连接BE.@#@

(1)证明:

@#@∠APD=∠CBE;@#@@#@

(2)若∠DAB=60°@#@,试问P点运动到什么位置时,△ADP的面积等于菱形ABCD面积的,为什么?

@#@@#@25.(2006•大连)已知:

@#@如图,四边形ABCD是菱形,E是BD延长线上一点,F是DB延长线上一点,且DE=BF.请你以F为一个端点,和图中已标明字母的某一点连成一条新的线段,猜想并证明它和图中已有的某一条线段相等(只须证明一组线段相等即可).@#@

(1)连接 _________ ;@#@@#@

(2)猜想:

@#@ _________ = _________ ;@#@@#@(3)证明:

@#@(说明:

@#@写出证明过程的重要依据)@#@26.如图所示,在矩形ABCD中,AB=4cm,BC=8cm、点P从点D出发向点A运动,同时点Q从点B出发向点C运动,点P、Q的速度都是1cm/s.@#@

(1)在运动过程中,四边形AQCP可能是菱形吗?

@#@如果可能,那么经过多少秒后,四边形AQCP是菱形?

@#@@#@

(2)分别求出菱形AQCP的周长、面积.@#@答案与评分标准@#@一.选择题(共4小题)@#@1.(2011•衡阳)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菱形MNPO的顶点P的坐标是(3,4),则顶点M、N的坐标分别是(  )@#@ A.M(5,0),N(8,4) B.M(4,0),N(8,4) C.M(5,0),N(7,4) D.M(4,0),N(7,4)@#@考点:

@#@菱形的性质;@#@坐标与图形性质。

@#@@#@专题:

@#@数形结合。

@#@@#@分析:

@#@此题可过P作PE⊥OM,根据勾股定理求出OP的长度,则M、N两点坐标便不难求出.@#@解答:

@#@解:

@#@过P作PE⊥OM,@#@∵顶点P的坐标是(3,4),@#@∴OE=3,PE=4,@#@∴OP==5,@#@∴点M的坐标为(5,0),@#@∵5+3=8,@#@∴点N的坐标为(8,4).@#@故选A.@#@点评:

@#@此题考查了菱形的性质,根据菱形的性质和点P的坐标,作出辅助线是解决本题的突破口.@#@2.(2010•肇庆)菱形的周长为4,一个内角为60°@#@,则较短的对角线长为(  )@#@ A.2 B. C.1 D.@#@考点:

@#@菱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

@#@@#@分析:

@#@根据菱形的性质,求出菱形的边长,由菱形的两边和较短的对角线组成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进而求出较短的对角线长.@#@解答:

@#@解:

@#@如图,∵四边形ABCD为菱形,且周长为4,@#@∴AB=BC=CD=DA=1,@#@又∵∠B=60°@#@,@#@∴△ABC是等边三角形,所以AC=AB=BC=1.@#@故选C.@#@点评:

@#@本题既考查了菱形的性质,又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是菱形性质应用中一道比较典型的题目.@#@3.(2010•襄阳)菱形的周长为8cm,高为1cm,则该菱形两邻角度数比为(  )@#@ A.3:

@#@1 B.4:

@#@1 C.5:

@#@1 D.6:

@#@1@#@考点:

@#@菱形的性质;@#@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

@#@@#@分析:

@#@根据已知可求得菱形的边长,再根据三角函数可求得其一个内角从而得到另一个内角即可得到该菱形两邻角度数比.@#@解答:

@#@解:

@#@如图所示,根据已知可得到菱形的边长为2cm,从而可得到高所对的角为30°@#@,相邻的角为150°@#@,则该菱形两邻角度数比为5:

@#@1.@#@故选C.@#@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

@#@@#@

(1)直角三角形中,30°@#@锐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的逆定理;@#@@#@

(2)菱形的两个邻角互补.@#@4.(2010•宜昌)如图,菱形ABCD中,AB=15,∠ADC=120°@#@,则B、D两点之间的距离为(  )@#@ A.15 B. C.7.5 D.@#@考点:

@#@菱形的性质。

@#@@#@分析:

@#@先求出∠A等于60°@#@,连接BD得到△ABD是等边三角形,所以BD等于菱形边长.@#@解答:

@#@解:

@#@连接BD,∵∠ADC=120°@#@,@#@∴∠A=180°@#@﹣120°@#@=60°@#@,@#@∵AB=AD,@#@∴△ABD是等边三角形,@#@∴BD=AB=15.@#@故选A.@#@点评:

@#@本题考查有一个角是60°@#@的菱形,有一条对角线等于菱形的边长.@#@二.填空题(共15小题)@#@5.(2011•铜仁地区)已知菱形的两条对角线长分别为2cm,3cm,则它的面积是 3 cm2.@#@考点:

@#@菱形的性质。

@#@@#@分析:

@#@由知菱形的两条对角线长分别为2cm,3cm,根据菱形的面积等于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可求得答案.@#@解答:

@#@解:

@#@∵菱形的两条对角线长分别为2cm,3cm,@#@∴它的面积是:

@#@×@#@2×@#@3=3(cm2).@#@故答案为:

@#@3.@#@点评:

@#@此题考查了菱形的性质.注意菱形的面积等于对角线乘积的一半.@#@6.(2011•綦江县)如图,菱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且AC=8,BD=6,过点O作OH丄AB,垂足为H,则点0到边AB的距离OH=  .@#@考点:

@#@菱形的性质;@#@点到直线的距离;@#@勾股定理。

@#@@#@分析:

@#@因为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菱形的四边相等,根据面积相等,可求出OH的长.@#@解答:

@#@解:

@#@∵AC=8,BD=6,@#@∴BO=3,AO=4,@#@∴AB=5.@#@AO•BO=AB•OH,@#@OH=.@#@故答案为:

@#@.@#@点评:

@#@本题考查菱形的基本性质,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菱形的四边相等,根据面积相等,可求出AB边上的高OH.@#@7.(2011•南京)如图,菱形ABCD的边长是2cm,E是AB的中点,且DE丄AB,则菱形ABCD的面积为 2 cm2.@#@考点:

@#@菱形的性质;@#@勾股定理。

@#@@#@分析:

@#@因为DE丄AB,E是AB的中点,所以AE=1cm,根据勾股定理可求出BD的长,菱形的面积=底边×@#@高,从而可求出解.@#@解答:

@#@解:

@#@∵E是AB的中点,@#@∴AE=1cm,@#@∵DE丄AB,@#@∴DE==cm.@#@∴菱形的面积为:

@#@2×@#@=2cm2.@#@故答案为:

@#@2.@#@点评:

@#@本题考查菱形的性质,四边都相等,菱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以及勾股定理的运用等.@#@8.(2011•鞍山)如图,在菱形ABCD中,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AB=13,AC=10,过点D作DE∥AC交BC的延长线于点E,则△BDE的周长为 60 .@#@考点:

@#@菱形的性质;@#@勾股定理。

@#@@#@专题:

@#@数形结合。

@#@@#@分析:

@#@因为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及互相平分就可以在Rt△AOB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出OB,然后利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及性质就可以求出△BDE的周长.@#@解答:

@#@解:

@#@∵四边形ABCD是菱形,@#@∴AB=BC=CD=AD=13,AC⊥BD,OB=OD,OA=OC=5,@#@∴OB==12,BD=2OB=24,@#@∵AD∥CE,AC∥DE,@#@∴四边形ACED是平行四边形,@#@∴CE=AD=BC=13,DE=AC=10,@#@∴△BDE的周长是:

@#@BD+BC+CE+DE=24+10+26=60.@#@故答案为:

@#@60.@#@点评:

@#@本题主要利考查用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及勾股定理来解决,关键是根据菱形的性质得出AC⊥BD,从而利用勾股定理求出BD的长度,难度一般.@#@9.(2010•嘉兴)如图,已知菱形ABCD的一个内角∠BAD=80°@#@,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点E在AB上且BE=BO,则∠BEO= 65 度.@#@考点:

@#@菱形的性质。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因为AB=AD,∠BAD=80°@#@,可求∠ABD=50°@#@;@#@又BE=BO,所以∠BEO=∠BOE,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解.@#@解答:

@#@解:

@#@∵ABCD是菱形,∴AB=AD.∴∠ABD=∠ADB.@#@∵∠BAD=80°@#@,∴∠ABD=×@#@(180°@#@﹣80°@#@)=50°@#@.@#@又∵BE=BO,@#@∴∠BEO=∠BOE=×@#@(180°@#@﹣50°@#@)=65°@#@.@#@故答案为:

@#@65.@#@点评:

@#@此题考查了菱形的性质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属基础题.@#@10.(2009•江西)如图,一活动菱形衣架中,菱形的边长均为16cm,若墙上钉子间的距离AB=BC=16cm,则∠1= 120 度.@#@考点:

@#@菱形的性质。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由题意可得AB与菱形的两邻边组成等边三角形,从而不难求得∠1的度数.@#@解答:

@#@解:

@#@由题意可得AB与菱形的两邻边组成等边三角形,则∠1=120°@#@.@#@故答案为120.@#@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菱形的性质和等边三角形的判定.@#@11.(2009•朝阳)已知菱形的一个内角为60°@#@,一条对角线的长为,则另一条对角线的长为 2或6 .@#@考点:

@#@菱形的性质。

@#@@#@专题:

@#@计算题;@#@分类讨论。

@#@@#@分析:

@#@题中没有指明该对角线是较长的对角线还是较短的对角线,所以就分两种情况进行分析.@#@解答:

@#@解:

@#@①当较长对角线长为2时,则另一对角线长为2;@#@@#@②当较短对角线长为2时,则另一对角线长为6;@#@@#@故另一条对角线的长为2或6.@#@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菱形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做题时注意分两种情况进行分析.@#@12.(2009•安顺)如图所示,两个全等菱形的边长为1米,一个微型机器人由A点开始按A﹣>B﹣>C﹣>D﹣>E﹣>F﹣>C﹣>G﹣>A的顺序沿菱形的边循环运动,行走2009米停下,则这个微型机器人停在 B 点.@#@考点:

@#@菱形的性质。

@#@@#@专题:

@#@规律型。

@#@@#@分析:

@#@根据题意可求得其每走一个循环是8米,从而可求得其行走2009米走了几个循环,即可得到其停在哪点.@#@解答:

@#@解:

@#@根据“由A点开始按A﹣>B﹣>C﹣>D﹣>E﹣>F﹣>C﹣>G﹣>A的顺序沿菱形的边循环运动”可得出,每经过8米完成一个循环,@#@∵2009÷@#@8=251余1,@#@∴行走2009米停下,即是在第252个循环中行走了一米,即停到了B点.@#@故答案为B.@#@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循环的规律,要注意所求的值经过了几个循环,然后便可得出结论.@#@13.(2008•长沙)如图,P为菱形ABCD的对角线上一点,PE⊥AB于点E,PF⊥AD于点F,PF=3cm,则P点到AB的距离是 3 cm.@#@考点:

@#@菱形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由已知得AC为∠DAB的角平分线,且PE,PF分别到角两边的距离,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到PE=PF.@#@解答:

@#@解:

@#@∵ABCD是菱形@#@∴AC为∠DAB的角平分线@#@∵PE⊥AB于点E,PF⊥AD于点F,PF=3cm.@#@∴PE=PF=3cm.@#@故答案为3.@#@点评:

@#@本题考查了菱形的性质及角平分线的性质的运用.@#@14.(2006•云南)已知:

@#@如图,菱形ABCD中,∠B=60°@#@,AB=4,则以AC为边长的正方形ACEF的周长为 16 .@#@考点:

@#@菱形的性质;@#@正方形的性质。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根据已知可求得△ABC是等边三角形,从而得到AC=AB,再根据正方形的周长公式计算即可.@#@解答:

@#@解:

@#@∵B=60°@#@,AB=BC@#@∴△ABC是等边三角形@#@∴AC=AB=4@#@∴正方形ACEF的周长=4×@#@4=16.@#@16故答案为.@#@点评:

@#@本题考查菱形与正方形的性质.@#@15.(2005•黄石)已知菱形的周长为40cm,两条对角线之比为3:

@#@4,则菱形的面积为 96 cm2.@#@考点:

@#@菱形的性质。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根据已知可分别求得两条对角线的长,再根据菱形的面积等于两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可得到其面积.@#@解答:

@#@解:

@#@设两条对角线长分别为3x,4x,@#@根据勾股定理可得()2+()2=102,@#@解之得,x=4,@#@则两条对角线长分别为12cm、16cm,@#@∴菱形的面积=12×@#@16÷@#@2=96cm2.@#@故答案为96.@#@点评:

@#@主要考查菱形的面积公式:

@#@两条对角线的积的一半,综合利用了菱形的性质和勾股定理.@#@16.(2005•新疆)已知菱形的周长是52cm,一条对角线长是24cm,则它的面积是 120 cm2.@#@考点:

@#@菱形的性质。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已知菱形的周长以及一条对角线的长,根据菱形的性质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得另一对角线的长度,然后易求得菱形的面积.@#@解答:

@#@解:

@#@由题意可得,AD=13cm,OA=12cm,@#@根据勾股定理可得,OD=5cm,则BD=10cm,则它的面积是24×@#@10×@#@=120cm2.@#@故答案为:

@#@120.@#@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菱形的性质和菱形的面积公式,综合利用了勾股定理.@#@17.(2004•贵阳)如图,菱形ABCD的对角线的长分别为2和5,P是对角线AC上任一点(点P不与点A、C重合),且PE∥BC交AB于E,PF∥CD交AD于F,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2.5 .@#@考点:

@#@菱形的性质。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根据题意可得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ABC的面积,因为△ABC的面积是菱形面积的一半,根据已知可求得菱形的面积则不难求得阴影部分的面积.@#@解答:

@#@解:

@#@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ABC的面积.@#@∵△ABC的面积等于菱形ABCD的面积的一半,@#@菱形ABCD的面积=AC•BD=5,@#@∴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5÷@#@2=2.5.@#@故答案为2.5.@#@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菱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根据菱形是中心对称图形,得到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菱形面积的一半是解题的关键.@#@18.(2003•温州)如图:

@#@菱形ABCD中,AB=2,∠B=120°@#@,E是AB的中点,P是对角线AC上的一个动点,则PE+PB的最小值是  .@#@考点:

@#@菱形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专题:

@#@动点型。

@#@@#@分析:

@#@过点E作PE⊥AB,交AC于P,则PA=PB,根据已知得到PA=2EP,根据勾股定理可求得PE,PA的值,从而可得到PE+PB的最小值.@#@解答:

@#@解:

@#@当点P在AB的中垂线上时,PE+PB有最小值.@#@过点E作PE⊥AB,交AC于P,则PA=PB.@#@∵∠B=120°@#@@#@∴∠CAB=30°@#@@#@∴PA=2EP@#@∵AB=2,E是AB的中点@#@∴AE=1@#@在Rt△APE中,PA2﹣PE2=1@#@∴PE=,PA=@#@∴PE+PB=PE+PA=.@#@故答案为.@#@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中垂线,菱形的邻角互补.勾股定理和最值.本题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是对点P的运动状态不清楚,无法判断什么时候会使PE+PB成为最小值.@#@19.如图:

@#@点E、F分别是菱形ABCD的边BC、CD上的点,且∠EAF=∠D=60°@#@,∠FAD=45°@#@,则∠CFE= 45 度.@#@考点:

@#@菱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首先证明△ABE≌△ACF,然后推出AE=AF,证明△AEF是等边三角形,最后可求出∠AFD,∠CFE的度数.@#@解答:

@#@解:

@#@连接AC,@#@∵菱形ABCD,∴AB=AC,∠B=∠D=60°@#@,@#@∴△ABC为等边三角形,∠BCD=120°@#@@#@∴AB=AC,∠ACF=∠BCD=60°@#@,@#@∴∠B=∠ACF,@#@∵△ABC为等边三角形,@#@∴∠BAC=60°@#@,即∠BAE+∠EAC=60°@#@,@#@又∠EAF=60°@#@,即∠CAF+∠EAC=60°@#@,@#@∴∠BAE=∠CAF,@#@在△ABE与△ACF中@#@∴△ABE≌△ACF(ASA),@#@∴AE=AF,@#@又∠EAF=∠D=60°@#@,则△AEF是等边三角形,@#@∴∠AFE=60°@#@,@#@又∠AFD=180°@#@﹣45°@#@﹣60°@#@=75°@#@,@#@则∠CFE=180°@#@﹣75°@#@﹣60°@#@=45°@#@.@#@故答案为45.@#@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菱形的性质和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解答题(共7小题)@#@20.(2011•南昌)如图,四边形ABCD为菱形,已知A(0,4),B(﹣3,0).@#@

(1)求点D的坐标;@#@@#@

(2)求经过点C的反比例函数解析式.@#@考点:

@#@菱形的性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

@#@@#@专题:

@#@代数几何综合题;@#@数形结合。

@#@@#@分析:

@#@

(1)菱形的四边相等,对边平行,根据此可求出D点的坐标.@#@

(2)求出C点的坐标,设出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根据C点的坐标可求出确定函数式.@#@解答:

@#@解:

@#@

(1)∵A(0,4),B(﹣3,0),@#@∴OB=3,OA=4,@#@∴AB=5.@#@在菱形ABCD中,AD=AB=5,@#@∴OD=1,@#@∴D(0,﹣1).@#@

(2)∵BC∥AD,BC=AB=5,@#@∴C(﹣3,﹣5).@#@设经过点C的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y=.@#@把(﹣3,﹣5)代入解析式得:

@#@k=15,@#@∴y=.@#@点评:

@#@本题考查菱形的性质,四边相等,对边平行,以及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21.(2011•广安)如图所示,在菱形ABCD中,∠ABC=60°@#@,DE∥AC交BC的延长线于点E.@#@求证:

@#@DE=BE.@#@考点:

@#@菱形的性质。

@#@@#@专题:

@#@证明题。

@#@@#@分析:

@#@由四边形ABCD是菱形,∠ABC=60°@#@,易得BD⊥AC,∠DBC=30°@#@,又由DE∥AC,即可证得DE⊥BD,由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即可证得DE=BE.@#@解答:

@#@证明:

@#@@#@法一:

@#@如右图,连接BD,@#@∵四边形ABCD是菱形,∠ABC=60°@#@,@#@∴BD⊥AC,∠DBC=30°@#@,@#@∵DE∥AC,@#@∴DE⊥BD,@#@即∠BDE=90°@#@,@#@∴DE=BE.@#@法二:

@#@∵四边形ABCD是菱形,∠ABC=60°@#@,@#@∴AD∥BC,AC=AD,@#@∵AC∥DE,@#@∴四边形ACED是菱形,@#@∴DE=CE=AC=AD,@#@又四边形ABCD是菱形,@#@∴AD=AB=BC=CD,@#@∴BC=EC=DE,即C为BE中点,@#@∴DE=BC=BE.@#@点评:

@#@此题考查了菱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此题难度不大,注意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22.(2010•益阳)如图,在菱形ABCD中,∠A=60°@#@,AB=4,O为对角线BD的中点,过O点作OE⊥AB,垂足为E.@#@

(1)求∠ABD的度数;@#@@#@

(2)求线段BE的长.@#@考点:

@#@菱形的性质。

@#@@#@分析:

@#@

(1)根据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又∠A=60°@#@,得到△ABD是等边三角形,∠ABD是60°@#@;@#@@#@

(2)先求出OB的长和∠BOE的度数,再根据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即可求出.@#@解答:

@#@解:

@#@

(1)在菱形ABCD中,AB=AD,∠A=60°@#@,@#@∴△ABD为等边三角形,@#@∴∠ABD=60°@#@;@#@(4分)@#@

(2)由

(1)可知BD=AB=4,@#@又∵O为BD的中点,@#@∴OB=2(6分),@#@又∵OE⊥AB,及∠ABD=60°@#@,@#@∴∠BOE=30°@#@,@#@∴BE=1.(8分)@#@点评:

@#@本题利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直角三角形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求解,需要熟练掌握.@#@23.(2010•宁洱县)如图,四边形ABCD是菱形,BE⊥AD、BF⊥CD,垂足分别为E、F.@#@

(1)求证:

@#@BE=BF;@#@@#@

(2)当菱形ABCD的对角线AC=8,BD=6时,求BE的长.@#@考点:

@#@菱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分析:

@#@

(1)根据菱形的邻边相等,对角相等,证明△ABE与△CBF全等,再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即可证明;@#@@#@

(2)先根据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求出菱形的边长,再根";i:

4;s:

27552:

"上半年菏泽市牡丹区《公共卫生基础》事业单位考试@#@  一、选择题@#@  1、在细菌生长中,生物学性状最典型的是()。

@#@@#@  A、对数期@#@  B、衰退期@#@  C、稳定期@#@  D、迟缓期@#@  【答案】A@#@  【解析】对数期细菌的形态、染色性及生理活动都比较典型,对外界环境的影响也较为敏感,研究细菌的性状时应选用该期的细菌。

@#@@#@  2、下列哪种抗结核药物可通过血脑屏障()。

@#@@#@  A、异烟肼@#@  B、乙胺丁醇@#@  C、利福布汀@#@  D、利福平@#@  【答案】A@#@  【解析】异烟肼可通过血脑屏障,是结核性脑膜炎的必选药物。

@#@@#@  3、病毒性肺炎时的特征性病变是()。

@#@@#@  A、间质性肺炎@#@  B、纤维素性肺炎@#@  C、化脓性肺炎@#@  D、出血性肺炎@#@  【答案】A@#@  【解析】根据病变性质,肺炎可以分为浆液性肺炎、纤维素性肺炎、化脓性肺炎、出血性肺炎、肉芽肿性肺炎及干酪性肺炎,根据炎症累及肺内的部位可以分为肺泡性肺炎、间质性肺炎,根据累及范围可以分为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节段性肺炎。

@#@病毒性肺炎是间质性肺炎。

@#@@#@  4、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肺功能指标哪项是错误的()。

@#@@#@  A、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DA-aO2)增大@#@  B、肺活量(VC)下降@#@  C、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明显下降@#@  D、一秒率(FEV1/FVC)下降@#@  【答案】D@#@  【解析】肺功能检查特发性肺纤维化的典型肺功能改变包括包括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肺活量减少,而FEV1/FVC正常或增加)和(或)气体交换障碍(静态/运动时P(A-a)O2增加或DLco降低)。

@#@@#@  5、膀胱三角的标志为()。

@#@@#@  A、尿道内口与膀胱底之间@#@  B、尿道内口与膀胱尖之间@#@  C、两输尿管口与膀胱尖之间@#@  D、尿道内口与两输尿管口之间@#@  【答案】D@#@  【解析】膀胱三角为膀胱底部内面一三角形区域,其黏膜光滑,位于两输尿管口与尿道内口之间,是肿瘤、结核和炎症的好发部位,亦是膀胱镜检的重点区。

@#@故选D。

@#@@#@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呆小症是成年时甲状腺素分泌过多@#@  B、甲亢是幼年时缺乏甲状腺素@#@  C、侏儒症时幼年缺乏生长激素@#@  D、向心性肥胖是糖皮质激素过少@#@  【答案】C@#@  【解析】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易得侏儒症。

@#@故选C。

@#@@#@  7、属于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是()。

@#@@#@  A、卡马西平@#@  B、氟西汀@#@  C、利培酮@#@  D、阿普唑仑@#@  【答案】C@#@  【解析】利培酮是第二代抗精神病药(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其主要对5-HT和DA受体双重阻断,在治疗剂量下不产生锥体外系反应副作用和血清催乳素升高的一类抗精神病药。

@#@故选C。

@#@@#@  8、溶组织内阿米巴原虫侵入肝脏最主要的途径是()。

@#@@#@  A、穿透结肠壁直接入肝@#@  B、经肝静脉入肝@#@  C、经局部淋巴管入肝@#@  D、经门静脉入肝@#@  【答案】D@#@  【解析】溶组织内阿米巴原虫主要通过门静脉侵入肝脏。

@#@@#@  9、急救时选择静脉输注管道,下列以何者最为优先考虑()。

@#@@#@  A、颈外静脉@#@  B、股静脉@#@  C、锁骨下静脉@#@  D、肘前静脉@#@  【答案】D@#@  【解析】肘前静脉在皮下易于暴露,较粗可以保证给药速度,离心脏较近,可以快速进入循环。

@#@@#@  10、引起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的主要致病菌是()。

@#@@#@  A、肺炎链球菌@#@  B、腐生葡萄球菌@#@  C、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D、甲型溶血性链球菌@#@  【答案】D@#@  【解析】甲型溶血性链球菌是感染性心内膜炎最常见的致病菌。

@#@@#@  11、根据老年人的代谢特点,老年人的饮食应()。

@#@@#@  A、低蛋白、低脂肪、热量较低@#@  B、高蛋白、高脂肪、热量较高@#@  C、高蛋白、低脂肪、热量较低@#@  D、低蛋白、高脂肪、热量较低@#@  【答案】C@#@  【解析】人进入老年期,由于活动量减少,机体的代谢率降低,生理功能减退,消化系统的调节适应能力下降随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膳食中热量供给应逐渐减少。

@#@因为老年人活动量减少,如果热量供应过多,容易引起肥胖。

@#@因为老年人的蛋白质分解代谢增强,对蛋白质的利用能力也降低。

@#@为了补偿功能消耗,维持机体组织代谢、修补的需要,增强机体抵抗力,应注意蛋白质的供@#@  12、男,26岁,地热,右下腹痛,腹泻5个月。

@#@有时腹泻便秘交替。

@#@小手、贫血。

@#@@#@  血沉46mm/h,钡餐检查:

@#@回盲部粘膜粗乱,充盈不佳,呈“跳跃症”@#@  (Stierlinsign).若进一步确诊,应完善()。

@#@@#@  A、血沉@#@  B、结肠镜检查取病理@#@  C、血清中结核抗体@#@  D、TB-DNA@#@  【答案】B@#@  【解析】确定诊断需完善结肠镜检查取病理。

@#@@#@  13、木瓜蛋白酶的水解片段是()。

@#@@#@  A、F(ab′)2+pFc′段@#@  B、CH2@#@  C、稳定区@#@  D、2Fab+Fc段@#@  【答案】D@#@  【解析】木瓜蛋白酶的水解片段为两个Fab和一个Fc段。

@#@@#@  14、治疗脊髓损伤所引起的肌强直的药物是()。

@#@@#@  A、地西泮@#@  B、异丙嗪@#@  C、乙琥胺@#@  D、苯妥英钠@#@  【答案】A@#@  【解析】地西泮属于苯二氮卓类药物,具有抗焦虑、镇静催眠、抗惊厥、肌肉松弛等作用,可缓解动物的去大脑僵直,也可缓解人类大脑损伤所致的肌肉僵直。

@#@@#@  故选A。

@#@@#@  15、睾酮主要由以下哪种细胞分泌的()。

@#@@#@  A、睾丸生精细胞@#@  B、精曲小管上皮细胞@#@  C、精原细胞@#@  D、睾丸间质细胞@#@  【答案】D@#@  【解析】雄激素主要由睾丸的间质细胞分泌,主要包括睾酮、脱氢表雄酮、雄烯二酮和雄酮等。

@#@在以上这些雄激素中,睾酮的生物活性最强,其余几种的生物活性不及睾酮的1/5;@#@但睾酮在进入靶组织后可转变为活性更强的双氢睾酮。

@#@故选D。

@#@@#@  16、下列哪项不是A型行为特征()。

@#@@#@  A、脾气急躁@#@  B、时间紧迫感@#@  C、对环境强烈不满@#@  D、对人有敌意@#@  【答案】C@#@  【解析】A型行为特征其基本行为特征为脾气暴躁、竞争意识强,对他人敌意,过分抱负,易紧张和冲动等。

@#@故选C。

@#@@#@  17、消化性溃疡最好发于()。

@#@@#@  A、十二指肠下段@#@  B、十二指肠球部@#@  C、胃小弯近幽门部@#@  D、胃与十二指肠球部@#@  【答案】B@#@  【解析】十二指肠溃疡约占消化性溃疡的70%,且多发生在十二指肠球部。

@#@@#@  18、皮肤癣菌感染为()。

@#@@#@  A、真菌性中毒@#@  B、致病性真菌感染@#@  C、条件性真菌感染@#@  D、真菌变态反应性疾病@#@  【答案】B@#@  【解析】皮肤癣菌感染为致病性真菌感染。

@#@@#@  19、风湿病的基本病变不包括()。

@#@@#@  A、风湿小体@#@  B、钙化@#@  C、纤维瘢痕形成@#@  D、黏液样变性@#@  【答案】B@#@  【解析】风湿病的基本病理变化包括:

@#@非特异性炎、肉芽肿性炎(分为三期:

@#@变质渗出期、增生期或肉芽肿期、纤维化或愈合期)。

@#@@#@  20、男,30岁,乏力、咳嗽1月余,伴低热、盗汗,痰中带血1周。

@#@胸片示:

@#@右肺上叶尖段炎症,伴有空洞形成。

@#@最可能的诊断是()。

@#@@#@  A、癌性空洞伴感染@#@  B、肺囊肿继发感染@#@  C、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  D、浸润型肺结核@#@  【答案】D@#@  【解析】患者有乏力、咳嗽,伴低热、盗汗,痰中带血。

@#@结合病史及胸片考虑为浸润型肺结核。

@#@@#@  21、神经细胞动作电位上升支的形成是由于()。

@#@@#@  A、K+外流@#@  B、Na+内流@#@  C、Ca2+内流@#@  D、K+内流@#@  【答案】B@#@  【解析】在不同状态下,细胞膜对各种离子的通透性不同,动作电位的去极化是由于大量的钠通道开放引起的钠离子大量、快速内流所致;@#@复极化则是由大量钾通道开放引起钾离子快速外流的结果。

@#@@#@  22、符合液化性坏死的描述是()。

@#@@#@  A、坏死组织灰白、干燥@#@  B、局部蛋白质含量高@#@  C、脓肿坏死组织的液化@#@  D、局部蛋白酶少@#@  【答案】C@#@  【解析】液化性坏死主要发生在含蛋白少脂质多(如脑)或产生蛋白酶多(如胰腺)的组织。

@#@化脓性炎症渗出的中性粒细胞能产生大量蛋白水解酶,将坏死组织溶解而发生液化性坏死。

@#@@#@  23、下列哪些是第二级预防措施()。

@#@@#@  A、定期健康检查@#@  B、早发现@#@  C、早诊断@#@  D、早治疗@#@  【答案】ABCD@#@  【解析】第二级预防措施在疾病的临床前期做好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对比记忆:

@#@第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主要是在疾病尚未发生时针对致病因子采取的措施。

@#@第三级预防指对已患某些病者,采取及时的、有效的治疗和康复措施,使患者尽量恢复生活和劳动能力,能参加社会活动并延长寿命。

@#@故选ABCD。

@#@@#@  24、属于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是()。

@#@@#@  A、卡马西平@#@  B、氟西汀@#@  C、利培酮@#@  D、阿普唑仑@#@  【答案】C@#@  【解析】利培酮是第二代抗精神病药(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其主要对5-HT和DA受体双重阻断,在治疗剂量下不产生锥体外系反应副作用和血清催乳素升高的一类抗精神病药。

@#@故选C。

@#@@#@  25、初治肺结核病例,病变有明显活动性,下列治疗方案中最好的是()。

@#@@#@  A、单用异烟肼@#@  B、利福平+链霉素+吡嗪酰胺+乙胺丁醇@#@  C、异烟肼+利福平@#@  D、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吡嗪酰胺@#@  【答案】D@#@  【解析】初治肺结核病变有明显活动性,最佳治疗方案为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吡嗪酰胺联合用药。

@#@@#@  26、生物活性最大的甲状腺激素是()。

@#@@#@  A、三碘甲腺原氨酸@#@  B、反三碘甲腺原氨酸@#@  C、甲状腺素@#@  D、二碘酪氨酸@#@  【答案】A@#@  【解析】甲状腺分泌的激素主要是T4,即甲状腺素,约占分泌总量的90%。

@#@三碘甲腺原氨酸也是甲状腺分泌的激素,分泌量较少,但其生物活性强,比T4的活性约大5倍。

@#@@#@  27、64岁女性,胸骨后疼痛并恶心、胸闷2h,胸痛与呼吸动作无明显相关,平时无反酸、胃灼热,有冠心病、高血压病、糖尿病史。

@#@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不应考虑的诊断是()。

@#@@#@  A、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B、张力性气胸@#@  C、肺栓塞@#@  D、反流性食管炎@#@  【答案】D@#@  【解析】反流性食管炎除胸骨后疼痛外应有灼烧感,并伴有上腹不适,疼痛等其他消化系统症状,一般有消化系统疾病史。

@#@@#@  28、膀胱原位癌的病变()。

@#@@#@  A、达膀胱浅肌层@#@  B、限于固有层@#@  C、达膀胱深肌层@#@  D、限于黏膜层@#@  【答案】D@#@  【解析】膀胱原位癌的病变限于黏膜层。

@#@@#@  29、下列哪种疫苗为活疫苗()。

@#@@#@  A、霍乱疫苗@#@  B、麻疹疫苗@#@  C、伤寒疫苗@#@  D、百日咳疫苗@#@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核学生对活疫苗的掌握情况。

@#@常见错误是选流脑疫苗,对流脑疫苗不了解。

@#@伤寒疫苗、百日咳疫苗、流脑疫苗、霍乱疫苗都非活疫苗,麻疹疫苗则是活疫苗。

@#@@#@  30、血浆中的蛋白质主要有()。

@#@@#@  A、白蛋白(清蛋白)@#@  B、球蛋白@#@  C、纤维蛋白原@#@  D、血红蛋白@#@  【答案】ABC@#@  【解析】血浆是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血浆的主要作用是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等。

@#@用盐析法可将血浆中的蛋白质分为白蛋白、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三部分。

@#@其中白蛋白含量最多,球蛋白其次,纤维蛋白原最少。

@#@故选ABC。

@#@@#@  31、肠道传染病夏季高发,呼吸道传染病冬春季高发,属于()。

@#@@#@  A、短期波动@#@  B、季节性@#@  C、周期性@#@  D、长期趋势@#@  【答案】B@#@  【解析】疾病每年在一定的季节内出现发病率升高的现象称为季节性疾病。

@#@题干肠道传染病夏季高发,呼吸道传染病冬春季高发属于季节性疾病。

@#@故选B。

@#@@#@  32、下列关于水合氯醛的描述哪一项正确?

@#@()@#@  A、不刺激胃粘膜@#@  B、催眠作用快@#@  C、长期应用对实质器官毒性低@#@  D、兼有止痛作用@#@  【答案】B@#@  【解析】水合氯醛属于非苯二氮卓类镇静催眠药,口服吸收迅速,口服15分钟起效,催眠作用维持6~8小时。

@#@@#@  故选B。

@#@@#@  33、结核性腹膜炎腹痛的特点是()。

@#@@#@  A、呈持续性绞痛@#@  B、呈转移性疼痛@#@  C、早期腹痛明显@#@  D、疼痛多位于脐周、下腹@#@  【答案】D@#@  【解析】结核性腹膜炎腹痛多位于脐周、下腹。

@#@@#@  34、下列哪一种细菌是专性厌氧菌()。

@#@@#@  A、变形杆菌@#@  B、霍乱弧菌@#@  C、脆弱类杆菌@#@  D、炭疽杆菌@#@  【答案】C@#@  【解析】脆弱类杆菌属专性厌氧菌。

@#@@#@  35、抗原表位又称()。

@#@@#@  A、吞噬体@#@  B、氨基酸基团@#@  C、免疫原@#@  D、抗原决定簇@#@  【答案】D@#@  【解析】抗原表位为抗原分子上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使之产生免疫应答,又称抗原决定簇。

@#@@#@  36、苯妥英钠的不良反应不包括()。

@#@@#@  A、胃肠反应@#@  B、齿龈增生@#@  C、过敏反应@#@  D、肾脏严重受损@#@  【答案】D@#@  【解析】苯妥英钠又称大仑丁,属于非镇静催眠性抗癫痫药,其不良反应包括:

@#@①局部刺激:

@#@本药局部刺激较大,口服可引起较强胃肠道反应。

@#@②齿龈增生。

@#@③神经系统表现:

@#@眼球震颤、复视、眩晕、共济失调等。

@#@④过敏反应。

@#@⑤血液系统反应:

@#@长期用药导致叶酸缺乏,可至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不影响肾脏。

@#@故选D。

@#@@#@  37、镜下肿瘤细胞间有散在巨噬细胞存在,形成满天星图像的淋巴瘤是()。

@#@@#@  A、Burkitt淋巴瘤@#@  B、滤泡型淋巴瘤@#@  C、霍奇金淋巴瘤@#@  D、B细胞淋巴瘤@#@  【答案】A@#@  【解析】在恶性淋巴瘤中,组织学检查显示,巨噬细胞散在肿瘤细胞间,形成满天星图像的只有Burkitt淋巴瘤一种。

@#@@#@  38、关于H+分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与Hco3-的重吸收有关@#@  B、顺电化学梯度进行@#@  C、近端小管通过Na+-H+交换分泌@#@  D、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也可分泌@#@  【答案】B@#@  【解析】远曲小管与集合管的闰细胞可主动分泌H+,一般认为,远曲小管与集合管的管腔膜上存在两种质子泵,均可将细胞内的H+泵入小管液中。

@#@@#@  39、在抗体形成时()。

@#@@#@  A、只有T细胞有免疫记忆@#@  B、B细胞比T细胞增殖更多@#@  C、NK细胞活跃@#@  D、T细胞通过其细胞表面的个体型作为抗原受体@#@  【答案】B@#@  【解析】抗体由B细胞分化的浆细胞产生,抗体形成时B细胞增殖更多。

@#@@#@  40、瘀血的后果不包括()。

@#@@#@  A、癌变@#@  B、水肿@#@  C、实质细胞萎缩、变性和坏死@#@  D、瘀血性硬化@#@  【答案】A@#@  【解析】发生瘀血的局部组织和器官常常体积增大、肿胀,重量增加。

@#@瘀血的后果取决于器官或组织的性质、瘀血的程度和时间长短等因素。

@#@短时间的瘀血后果轻微。

@#@长时间的瘀血又称慢性瘀血,由于局部组织缺氧,营养物质供应不足和代谢中间产物堆积和刺激,导致实质细胞发生萎缩、变性,甚至死亡;@#@间质纤维组织增生,加上组织内网状纤维胶原化,器官逐渐变硬,出现淤血性硬化。

@#@癌变不属于瘀血的后果。

@#@故选A。

@#@@#@  41、当细菌入侵艾滋病患者后下列哪项病理变化是错误的()。

@#@@#@  A、胸腺退变及萎缩改变@#@  B、炎症反应强烈@#@  C、病原体不易被消灭@#@  D、炎症反应低下@#@  【答案】B@#@  【解析】艾滋病患者免疫功能存在缺陷,细菌入侵后全身淋巴结可肿大,炎症反应低下,病原体不易被消灭,胸腺退变及萎缩改变。

@#@@#@  42、在折光系统中,最主要的折光发生在()。

@#@@#@  A、玻璃体@#@  B、角膜@#@  C、晶状体@#@  D、视网膜表层膜@#@  【答案】C@#@  【解析】人眼的调节亦即折光能力的改变,主要是靠改变晶状体的折光力来实现的。

@#@@#@  43、AG增高反映体内发生了()。

@#@@#@  A、高氯血性代谢性酸中毒@#@  B、正常氯血性代谢性酸中毒@#@  C、低氯血性代谢性碱中毒@#@  D、低氯血性呼吸性酸中毒@#@  【答案】B@#@  【解析】AG是指血浆中未测定的阴离子与未测定的阳离子的差值,AG增高与否可用于判断代谢性酸中毒的类型。

@#@AG增高型代谢性酸中毒是指除了含氯以外的任何固定酸的血浆浓度增大时的代谢性酸中毒,如乳酸酸中毒、酮症酸中毒、磷酸和硫酸排泄障碍在体内蓄积和水杨酸中毒等。

@#@AG增高型代谢性酸中毒其特点是AG增高,血氯正常。

@#@高氯血性代谢性酸中毒属于AG正常型代谢性酸中毒,其特点是A@#@  44、使脉压增大的情况是()。

@#@@#@  A、射血期延长@#@  B、体循环平均压降低@#@  C、外周阻力增大@#@  D、大动脉的可扩张性减少@#@  【答案】D@#@  【解析】大动脉的可扩张性减少(例如大动脉硬化)时,对血压的缓冲作用下降,收缩压将增加而舒张压将降低,导致动脉脉搏压增大。

@#@@#@  45、药物肝肠循环影响了药物在体内的()。

@#@@#@  A、起效快慢@#@  B、代谢快慢@#@  C、分布@#@  D、作用持续时间@#@  【答案】D@#@  【解析】药物可随胆汁进行排泄。

@#@随胆汁进入小肠的药物,有部分在小肠吸收经肝进入血液循环,称肝肠循环。

@#@@#@  肝肠循环可延长药物的血浆半衰期和作用持续时间。

@#@故选D。

@#@@#@  46、胆碱酯酶复活药的药理作用中不包括()。

@#@@#@  A、提高全血胆碱酯酶活性@#@  B、恢复被抑制的胆碱酯酶活性@#@  C、恢复已老化的胆碱酯酶活性@#@  D、减轻烟碱样症状@#@  【答案】C@#@  【解析】胆碱酯酶复活药的药理作用包括:

@#@@#@  

(1)恢复AChE的活性:

@#@与磷酰化胆碱酯酶结合形成复合物,复合物再裂解成磷酰化氯解磷定,使胆碱酯酶游离而复活;@#@@#@  

(2)直接解毒作用:

@#@直接与体内游离的有机磷酯类结合,成为无毒的磷酰化氯解磷定从尿中排除,从而阻止游离的毒物继续抑制AChE活性。

@#@氯解磷定可明显减轻N样症状,对骨骼肌痉挛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

@#@故选C。

@#@@#@  47、高渗性脱水易出现()。

@#@@#@  A、口渴@#@  B、休克@#@  C、尿少@#@  D、脱水热@#@  【答案】ACD@#@  【解析】高渗性脱水按临床表现轻重分为三度。

@#@轻度脱水:

@#@表现为口渴。

@#@中度脱水:

@#@表现为极度口渴、尿少、尿相对密度增高、乏力、唇舌干燥、皮肤弹性差、眼窝凹陷、烦躁、脱水热。

@#@重度脱水:

@#@除了上述症状,可出现狂躁、幻觉、昏迷、血压下降甚至休克。

@#@故选ACD。

@#@@#@  48、下列关于协同凝集试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属于间接凝集反应@#@  B、菌体的细胞壁中含有SPA,可与IgG特异性结合@#@  C、以上均错@#@  D、IgG通过其Fab段结合金黄色葡萄球菌菌体@#@  【答案】D@#@  【解析】协同凝集试验的原理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壁成分中的A蛋白能与人血清中IgG类抗体的Fc段结合。

@#@@#@  49、在海平面条件下,诊断成人呼吸衰竭的根据之一是PaO2值()。

@#@@#@  A、<@#@@#@  5.3kPa@#@  B、<@#@@#@  6.67kPa@#@  C、<@#@@#@  8.0kPa@#@  D、<@#@@#@  9.3kPa@#@  【答案】C@#@  【解析】在海平面大气压下,静息状态吸空气时,动脉血氧分压(PaO2)<@#@@#@  8.0Kpa(60mmHg)、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  6.7Kpa(50mmHg)为Ⅱ型呼衰,单纯动脉血氧分压降低或伴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  6.7Kpa(50mmHg)则为1型呼衰。

@#@@#@  50、本体感觉传导路第3级神经元的胞体位于()。

@#@@#@  A、脊髓后角固有核@#@  B、三叉神经节@#@  C、薄束核@#@  D、丘脑腹后外侧核@#@  【答案】D@#@  【解析】本体感觉传导路第3级神经元的胞体位于丘脑腹后外侧核。

@#@@#@  51、关节的基本结构有()。

@#@@#@  A、关节囊关节面韧带@#@  B、关节腔关节囊关节唇@#@  C、关节腔关节面关节唇@#@  D、关节囊关节面关节腔@#@  【答案】D@#@  【解析】关节的基本结构包括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其中关节面又包括关节头、关节窝和关节软骨。

@#@故选D。

@#@@#@  52、以下哪项是由负反馈调节的生理过程?

@#@()@#@  A、分娩@#@  B、排尿反射@#@  C、减压反射@#@  D、小肠运动@#@  【答案】C@#@  【解析】负反馈调节的主要意义在于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在负反馈情况时,反馈控制系统平时处于稳定状态。

@#@减压反射是一种典型的负反馈调节,其生理意义是缓冲血压的升降波动变化,使血压不至于过高或过低的波动,维持血压的相对稳定。

@#@故选C。

@#@@#@  53、在海平面条件下,诊断成人呼吸衰竭的根据之一是PaO2值()。

@#@@#@  A、<@#@@#@  5.3kPa@#@  B、<@#@@#@  6.67kPa@#@  C、<@#@@#@  8.0kPa@#@  D、<@#@@#@  9.3kPa@#@  【答案】C@#@  【解析】在海平面大气压下,静息状态吸空气时,动脉血氧分压(PaO2)<@#@@#@  8.0Kpa(60mmHg)、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  6.7Kpa(50mmHg)为Ⅱ型呼衰,单纯动脉血氧分压降低或伴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  6.7Kpa(50mmHg)则为1型呼衰。

@#@@#@  54、女,45岁,患高血压8年,近来血压不稳定,查体可见满月脸,出现锁骨上脂肪垫和水牛背,腹部脂肪明显堆积,四肢变细。

@#@该患者的情况可能由()所致。

@#@@#@  A、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  B、胰岛血糖素分泌过多@#@  C、生长激素分泌过多@#@  D、糖皮质激素分泌过多@#@  【答案】D@#@  【解析】糖皮质激素对脂肪组织的主要作用是提高四肢部分的脂肪酶活性,促进脂肪分解;@#@糖皮质激素引起的高血糖可继发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加,反而加强脂肪合成,增加脂肪沉积。

@#@由于机体不同部位对糖皮质激素的敏感性不同,所以在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或大剂量应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时,机体内脂肪重新分布,主要沉积于面、颈、躯干和腹部,而四肢分布减少,形成“满月脸”、“水牛背”、四肢消瘦的“向心性肥胖”体征。

@#@故选D。

@#@@#@  55、能够释放再聚集Ca2+的是()。

@#@@#@  A、终末池@#@  B、肌动蛋白@#@  C、横小管@#@  D、肌钙蛋白@#@  【答案】A@#@  【解析】位于横小管两侧的肌浆网扩大成环行扁囊称终末池。

@#@@#@  56、合成血红蛋白的基本原料是()。

@#@@#@  A、蛋白质和钴@#@  B、蛋白质和铜@#@  C、蛋白质和锰@#@  D、蛋白质和铁@#@  【答案】D@#@  【解析】蛋白质和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重要原料,而维生素B12和叶酸是红细胞成熟的必需物质。

@#@@#@  57、下列不属于半合成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药物是()。

@#@@#@  A、罗红霉素@#@  B、阿莫西林@#@  C、阿奇霉素@#@  D、克拉霉素@#@  【答案】B@#@  【解析】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按化学结构分为:

@#@①14元大环内酯类:

@#@包括红霉素、竹桃霉素、克拉霉素、罗霉素、地红霉素、泰利霉素和喹红霉素等;@#@②15元大环内酯类:

@#@包括阿奇霉素;@#@③16元大环内酯类:

@#@包括麦迪霉素、乙酰麦迪霉素、吉他霉素、乙酰吉他霉素、交沙霉素、螺旋霉素、乙酰螺旋霉素、罗他霉素等。

@#@阿莫西林为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不是半合成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故选B。

@#@@#@  58、营养充足的婴儿,孕妇,恢复期病人,常保持()。

@#@@#@  A、氮平衡@#@  B、氮的总平衡@#@  C、氮的正平衡@#@  D、氮的负平衡@#@  【答案】C@#@  【解析】正氮平衡即摄入的氮量多于排出的氮量时的氮平衡状态。

@#@这说明摄入的蛋白质,除用以补充分解了的组织蛋白外,还有新的合成组织蛋白出现,并被保留在机体中。

@#@对于儿童、少年、孕妇、乳母以及恢复期的患者,因机体内大量组织蛋白的新生成,所以往往会出现正氮平衡状态。

@#@故选C。

@#@@#@  59、可形成荚膜的需氧芽胞杆菌是()。

@#@@#@  A、巨大芽胞杆菌@#@  B、炭疽杆菌@#@";i:

5;s:

4037:

"@#@零指数幂与负整数指数幂练习题@#@1、计算:

@#@-1-(-1)0的结果正确是(  )@#@A.0 @#@ @#@ @#@B.1 @#@ @#@ @#@C.2 @#@ @#@ @#@D.-2@#@2、芝麻作为食品和药物,均广泛使用.经测算,一粒芝麻约有0.00000201千克,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A.2.01×@#@10-6千克 @#@B.0.201×@#@10-5千克 @#@C.20.1×@#@10-7千克 @#@D.2.01×@#@10-7千克@#@3、已知空气的单位体积质量为1.24×@#@10-3克/厘米3,1.24×@#@10-3用小数表示为(  )@#@A.0.000124 @#@ @#@ @#@B.0.0124 @#@ @#@ @#@ @#@C.-0.00124 @#@ @#@ @#@D.0.00124@#@4、如图,H7N9病毒直径为30纳米(1纳米=10-9米),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这个病毒直径的大小,正确的是(  )@#@A.30×@#@10-9米 @#@ @#@ @#@B.3.0×@#@10-8米 @#@ @#@ @#@ @#@C.3.0×@#@10-10米 @#@ @#@ @#@ @#@D.0.3×@#@10-9米@#@5、计算的结果是( @#@ @#@)@#@A.4 @#@ @#@ @#@ @#@ @#@B.-4 @#@ @#@ @#@ @#@ @#@C. @#@ @#@ @#@ @#@ @#@D.@#@6、若(x-2)0=1,则( @#@ @#@)@#@A.x≠0 @#@ @#@ @#@ @#@ @#@ @#@ @#@B.x≥2 @#@ @#@ @#@ @#@ @#@ @#@ @#@ @#@C.x≤2 @#@ @#@ @#@ @#@ @#@ @#@ @#@D.x≠2@#@7、若,则x=( @#@ @#@ @#@ @#@ @#@)@#@A.10 @#@ @#@ @#@ @#@ @#@ @#@B.1 @#@ @#@ @#@ @#@C.0 @#@ @#@ @#@ @#@D.以上结论都不对@#@8、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 @#@ @#@ @#@)@#@A.0.050=0 @#@ @#@ @#@ @#@ @#@B.(9-33)0=0 @#@ @#@ @#@ @#@ @#@ @#@ @#@ @#@C.(-1)0=1 @#@ @#@ @#@ @#@ @#@D.(-2)0=-2@#@9、化简(x≠-y)为( @#@ @#@ @#@ @#@)@#@A.1 @#@ @#@ @#@ @#@ @#@B.0 @#@ @#@ @#@ @#@ @#@C.x+y @#@ @#@ @#@ @#@ @#@D.以上结论都不对@#@ @#@@#@10、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两位科学家因为成功地从石墨中分离出石墨烯,荣获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石墨烯目前是世上最薄却也是最坚硬的纳米材料,同时还是导电性最好的材料,其理论厚度仅0.000 @#@000 @#@000 @#@34米,将这个数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A.0.34×@#@10-9@#@B.3.4×@#@10-9@#@C.3.4×@#@10-10@#@D.3.4×@#@10-11@#@11、花粉的质量很小,一粒某种植物花粉的质量约为0.000037毫克,已知1克=1000毫克,那么0.000037毫克可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A.3.7×@#@10﹣5克@#@B.3.7×@#@10﹣6克@#@C.37×@#@10﹣7克@#@D.3.7×@#@10﹣8克@#@12、计算:

@#@ @#@ @#@ @#@ @#@ @#@ @#@ @#@.@#@13、某种原子直径为1.2×@#@10-2纳米,把这个数化为小数是_______纳米.@#@14、钓鱼岛列岛是我国固有领土,共由8个岛屿组成,其中最大的岛是钓鱼岛,面积约为4.3平方公里,最小的岛是飞濑屿,面积约为0.0008平方公里.请用科学记数法表示飞濑屿的面积约为_______平方公里.@#@15、若(a-2)a+1=1,则a=______.@#@16、若,则x=______.@#@17、如果无意义,则=______.@#@18、计算:

@#@4-2x5•(23x-2)2=________.@#@19、用小数表示:

@#@-2.18×@#@10-5=______.@#@20、@#@21、计算:

@#@.@#@22、计算:

@#@.@#@23、化简:

@#@.@#@24、计算:

@#@ @#@.@#@25、计算:

@#@

(1)100;@#@

(2)m0(m0);@#@(3)a5÷@#@a0•a3(a0).@#@";i:

6;s:

22579:

"2013年大树中学七年级数学@#@第一章导学案@#@第1学时@#@内容:

@#@正数和负数

(1)@#@学习目标:

@#@@#@1、整理前两个学段学过的整数、分数(小数)知识,掌握正数和负数概念.@#@2、会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会用符号表示正数和负数.@#@3、体验数学发展是生活实际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重点:

@#@两种意义相反的量@#@学习难点:

@#@正确会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教学方法:

@#@引导、探究、归纳与练习相结合@#@教学过程@#@一、学前准备@#@1、小学里学过哪些数请写出来:

@#@、、.@#@2、在生活中,仅有整数和分数够用了吗?

@#@有没有比0小的数?

@#@如果有,那叫做什么数?

@#@@#@3、阅读课本P1和P2三幅图(重点是三个例子,边阅读边思考)@#@回答上面提出的问题:

@#@.@#@二、探究新知@#@1、正数与负数的产生@#@1)、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如:

@#@运进5吨与运出3吨;@#@上升7米与下降8米;@#@向东50米与向西47米等都是生活中遇到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请你也举一个具有相反意义量的例子:

@#@.@#@2)负数的产生同样是生活和生产的需要@#@2、正数和负数的表示方法@#@1)一般地,我们把上升、运进、零上、收入、前进、高出等规定为正的,而与它相反的量,如:

@#@下降、运出、零下、支出、后退、低于等规定为负的。

@#@正的量就用小学里学过的数表示,有时也在它前面放上一个“+”(读作正)号,如前面的5、7、50;@#@负的量用小学学过的数前面放上“—”(读作负)号来表示,如上面的—3、—8、—47。

@#@@#@2)活动两个同学为一组,一同学任意说意义相反的两个量,另一个同学用正负数表示.@#@3)阅读P3练习前的内容@#@3、正数、负数的概念@#@1)大于0的数叫做,小于0的数叫做。

@#@@#@2)正数是大于0的数,负数是的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练习P3第一题到第四题(直接做在课本上)@#@三、练习@#@1、读出下列各数,指出其中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2,0.6,+,0,—3.1415,200,—754200,@#@2、举出几对(至少两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并分别用正、负数表示@#@@#@@#@@#@@#@@#@@#@四、应用迁移,巩固提高(A组为必做题)@#@A组1.任意写出5个正数:

@#@________________;@#@任意写出5个负数:

@#@_______________.@#@2.小明的姐姐在银行工作,她把存入3万元记作+3万元,那么支取2万元应记作_______,-4万元表示________________.@#@3.已知下列各数:

@#@,,3.14,+3065,0,-239.@#@ 则正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负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4.如果向东为正,那么-50m表示的意义是………………………()@#@ A.向东行进50m C.向北行进50m@#@ B.向南行进50m D.向西行进50m@#@5.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0既是正数,又是负数 B.O是最小的正数@#@ C.0是最大的负数 D.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6.给出下列各数:

@#@-3,0,+5,,+3.1,,2004,+2008.@#@ 其中是负数的有……………………………………………………()@#@ A.2个 B.3个 C.4个 D.5个@#@B组@#@1.零下15℃,表示为_________,比O℃低4℃的温度是_________.@#@2.地图上标有甲地海拔高度30米,乙地海拔高度为20米,丙地海拔高度为-5米,其中最高处为_______地,最低处为_______地.@#@3.“甲比乙大-3岁”表示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C组@#@1.写出比O小4的数,比4小2的数,比-4小2的数.@#@2.如果海平面的高度为0米,一潜水艇在海水下40米处航行,一条鲨鱼在潜水艇上方10米处游动,试用正负数分别表示潜水艇和鲨鱼的高度.@#@第2学时@#@内容:

@#@正数和负数

(2)@#@学习目标:

@#@@#@1、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2、通过正、负数学习,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3、通过探究,渗透对立统一的辨证思想@#@学习重点:

@#@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学习难点:

@#@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教学方法:

@#@讲练相结合@#@教学过程@#@一、.学前准备@#@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存在着两种不同意义的量,为了区分它们,我们用正数和负数来分别表示它们.@#@问题1:

@#@“零”为什么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呢?

@#@@#@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借助举例说明.@#@参考例子:

@#@温度表示中的零上,零下和零度.@#@二.探究理解解决问题@#@问题2:

@#@(教科书第4页例题)@#@先引导学生分析,再让学生独立完成@#@例

(1)一个月内,小明体重增加2kg,小华体重减少1kg,小强体重无变化,写出他们这个月的体重增长值;@#@@#@

(2)2009年下列国家的商品进出口总额比上一年的变化情况是:

@#@@#@美国减少6.4%,德国增长1.3%,@#@法国减少2.4%,英国减少3.5%,@#@意大利增长0.2%,中国增长7.5%.@#@写出这些国家2009年商品进出口总额的增长率.@#@解:

@#@

(1)这个月小明体重增长2kg,小华体重增长-1kg,小强体重增长0kg.@#@

(2)六个国家2009年商品进出口总额的增长率:

@#@@#@美国-6.4%,德国1.3%,@#@法国-2.4%,英国-3.5%,@#@意大利0.2%,中国7.5%.@#@三、巩固练习@#@从0表示一个也没有,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的角度引导学生理解.@#@在学生的讨论中简单介绍分类的数学思想先不要给出有理数的概念.@#@在例题中,让学生通过阅读题中的含义,找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决定哪个用正数表示,哪个用负数表示.@#@通过问题

(2)提醒学生审题时要注意要求,题中求的是增长率,不是增长值.@#@四、阅读思考@#@@#@(教科书第8页)用正负数表示加工允许误差.@#@@#@问题:

@#@1.直径为30.032mm和直径为29.97的零件是否合格?

@#@@#@@#@2.你知道还有那些事件可以用正负数表示允许误差吗?

@#@请举例.@#@@#@五、小结@#@1、本节课你有那些收获?

@#@@#@2、还有没解决的问题吗?

@#@@#@六、应用与拓展@#@必做题:

@#@@#@教科书5页习题4、5、:

@#@6、7、8题@#@选做题@#@1、甲冷库的温度是-12°@#@C,乙冷库的温度比甲冷酷低5°@#@C,则乙冷库的温度是.@#@2、一种零件的内径尺寸在图纸上是9±@#@0.05(单位:

@#@mm),表示这种零件的标准尺寸是9mm,加工要求最大不超过标准尺寸多少?

@#@最小不小于标准尺寸多少?

@#@@#@3、吐鲁番的海拔是-155m,珠穆朗玛峰的海拔是8848m,它们之间相差多少米?

@#@@#@ @#@@#@ @#@@#@4、如果规定向东为正,那么从起点先走+40米,再走-60米到达终点,问终点在起点什么方向多少米?

@#@应怎样表示?

@#@一共走过的路程是多少米?

@#@@#@ @#@@#@ @#@@#@ @#@@#@5、10筐橘子,以每筐15㎏为标准,超过的千克数记作正数,不足的千克数记作负数。

@#@标重的记录情况如下:

@#@+1,-0.5,-0.5,-1,+0.5,-0.5,+0.5,+0.5,+0.5,-0.5。

@#@问这10筐橘子各重多少千克?

@#@总重多少千克?

@#@@#@【解】-17°@#@@#@6.一种零件的内径尺寸在图纸上是9±@#@0.05(单位:

@#@mm),表示这种零件的标准尺寸是9mm,加工要求最大不超过标准尺寸多少?

@#@最小不小于标准尺寸多少?

@#@【解】9.05mm,8.95mm@#@正数和负数巩固提高练习@#@第3学时@#@1.具有相反意思的量@#@某市某一天的最高温度是零上5℃,最低温度是零下5℃现实生活中,像这样的相反意义的量还有很多.@#@例如,珠穆朗玛峰高于海平面8848米,吐鲁番盆地低于海平面155米,“高于”和“低于”其意义是相反的.@#@“运入”和“运出”,其意义是相反的.同学们能举例子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正数和负数@#@数学中采用符号来区分,规定零上5℃记作+5℃(读作正5℃)或5℃,把零下5℃记作-5℃(读作负5℃).@#@①高于海平面8848米,记作+8848米;@#@低于海平面155米,记作________米。

@#@@#@②如果80m表示向东走80m,那么-60m表示_________。

@#@@#@③如果水位升高3m时水位变化记作+3m,那么水位下降3m时水位变化记作_________m。

@#@@#@④月球表面的白天平均温度是零上126℃,记作________℃,夜间平均温度是零下150℃,记作________℃。

@#@@#@归纳:

@#@@#@①在同一个问题中,分别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的量具有________的意义。

@#@@#@②数0既不是_______,也不是________.@#@问题1读下列各数,并指出其中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正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负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都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这样的数称为有理数。

@#@(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有理数的分类:

@#@@#@@#@问题2:

@#@有理数:

@#@,其中:

@#@@#@正数:

@#@正分数:

@#@@#@负数:

@#@负分数:

@#@@#@负整数:

@#@正整数:

@#@@#@巩固A:

@#@@#@1.如果收入100元记作+100元,那么支出180元记作___________;@#@如果电梯上升了两层记作+2,那么-3表示电梯__________________。

@#@@#@2.某校初一年级举行乒乓球比赛,一班获胜2局记作+2,二班失败3局记作_________,三班不胜不败记作_______.@#@3.下列各数中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的是()@#@A.-1B.-3C.-0.13D.0@#@4.-206不是()@#@A.有理数B.负数C.整数D.自然数@#@5.既是分数,又是正数的是()@#@A.+5B.-5C.0D.8@#@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有理数是指整数、分数、正有理数、零、负有理数这五类数@#@B.有理数不是正数就是负数@#@C.有理数不是整数就是分数;@#@D.以上说法都正确@#@7.一潜水艇所在的高度为-100米,如果它再下潜20米,则高度是_______,如果在原来的位置上再上升20米,则高度是________.@#@巩固B:

@#@@#@1.判断:

@#@①所有整数都是正数;@#@()②所有正数都是整数:

@#@()@#@③奇数都是正数;@#@()④分数是有理数:

@#@()@#@2.把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大括号内:

@#@-13.5,2,0,0.128,-2.236,3.14,+27,-,-15%,-1,,26.@#@正数集合{…},负数集合{…},@#@整数集合{…},分数集合{…},@#@非负整数集合{…}.@#@3.北京某一天记录的温度是:

@#@早晨-1℃,中午4℃,晚上-3℃,(0℃以上温度记为正数),其中温度最高是______(写度数),最低是________(写度数).@#@4.某班在班际篮球赛中,第一场赢4分,第二场输3分,第三场赢2分,第四场输2分,结果这个班是赢了还是输了?

@#@请用有理数表示各场的得分和最后的总分。

@#@@#@巩固C:

@#@@#@如果用m表示一个有理数,那么-m是()@#@A.负数B.正数C.零D.以上答案都有可能对@#@第4学时@#@内容:

@#@1.2有理数@#@[教学目标]@#@1.正我有理数的概念,会对有理数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培养分类能力;@#@@#@2.了解分类的标准与分类结果的相关性,初步了解“集合”的含义;@#@@#@3.体验分类是数学上的常用的处理问题的方法.@#@[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

@#@正确理解有理数的概念.@#@难点:

@#@正确理解分类的标准和按照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一.知识回顾和理解@#@通过两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将数的范围扩大了,那么你能写出3个不同类的数吗?

@#@.(3名学生板书)@#@每名学生都参照前一名学生所写的,尽量写不同类型的,最后有下面同学补充.@#@在问题2中学生说出按整数和分数来分,或按正数和负数来分,可以先不去纠正遗漏0的问题,在后面分类是在解决。

@#@@#@[问题1]:

@#@我们将这三为同学所写的数做一下分类.@#@(如果不全,可以补充).@#@[问题2]:

@#@我们是否可以把上述数分为两类?

@#@如果可以,应分为哪两类?

@#@@#@二.明确概念探究分类@#@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问题3]:

@#@上面的分类标准是什么?

@#@我们还可以按其它标准分类吗?

@#@@#@教师可以按整数和分数的分类标准画出结构图,,而问题3中的分类图可启发学生写出.@#@三.练一练熟能生巧@#@1.任意写出三个数,标出每个数的所属类型,同桌互相验证.@#@2.把下列各数填入它所属于的集合的圈内:

@#@@#@15,-,-5,,,0.1,-5.32,-80,123,2.333.@#@在练习2中,首先要解释集合的含义.练习2中可补充思考:

@#@四个集合合并在一起是什么集合?

@#@(若降低难度可分开问)@#@正整数集合负整数集合@#@正分数集合负分数集合@#@[小结]@#@到现在为止我们学过的数是有理数(圆周率π除),有理数可以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标准不同时,分类的结果也不同.@#@[作业]@#@必做题:

@#@教科书第8页练习.P14T1、2@#@作业2.把下列给数填在相应的大括号里:

@#@@#@这里可以提到无限不循环小数的问题.并特殊指明我们以前所见到的数中,只有π是一个特殊数,它不是有理数.但3.14是有理数.@#@-4,0.001,0,-1.7,15,.@#@正数集合{…},负数集合{…},@#@正整数集合{…},分数集合{…}@#@[备选题]@#@1.下列各数,哪些是整数?

@#@哪些是分数?

@#@哪些是正数?

@#@哪些是负数?

@#@@#@作业2意在使学生熟悉集合的另一种表示形式.@#@+7,-5,,,79,0,0.67,,+5.1@#@2.0是整数吗?

@#@自然数一定是整数吗?

@#@0一定是正整数吗?

@#@整数一定是自然数吗?

@#@@#@利用此题明确自然数的范围.0是自然数.这点可以在前面的教学中出现.@#@3题是一个探索题,有一定难度,可以分步完成,不如先写出正数,在写出整数,观察都具备的是其中哪个数.@#@3.图中两个圆圈分别表示正整数集合和整数集合,请写并填入两个圆圈的重叠部分.你能说出这个重叠部分表示什么数的集合吗?

@#@@#@正数集合整数集合@#@第5学时@#@内容:

@#@1.2有理数@#@[教学目标]@#@1.掌握数轴的概念,理解数轴上的点和有理数的对应关系;@#@@#@2.会正确地画出数轴,会用数轴上的点表示给定的有理数,会根据数轴上的点读出所表示的有理数;@#@@#@3.感受在特定的条件下数与形是可以互相转化的,体验生活中的数学.@#@[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

@#@数轴的概念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难点:

@#@同上.@#@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观察屏幕上的温度计,读出温度..(3个温度分别是零上,零,零下)@#@问题1先给出情境,学生观察,思考,研究,表示.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满足的条件可以先不必明确,基本能明确就可以,在后面逐步明确@#@[问题1]:

@#@在一条东西向的马路上,有一个汽车站,汽车站东3m和7.5m处分别有一棵柳树和一棵杨树,汽车站西3m和4.8m处分别有一棵槐树和一根电线杆,试画图表示这一情境.(分组讨论,交流合作,动手操作)@#@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游戏的目的是使学生明白数与点的对应关系,并知道要想在直线上表示数必须满足的条件是什么.@#@通过刚才的操作,我们总结一下,用一条直线表示有理数,这条直线必须满足什么条件?

@#@(原点,单位长度,正方向,说出含义就可以)@#@[小游戏]:

@#@在一条直线上的同学站起来,我们规定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按老师发的数字口令回答“到”游戏前可先不加任何条件,游戏中发现问题,进行弥补.@#@总结游戏,明确用直线表示有理数的要求,提出数轴的概念和要求(教科书第11页).@#@三.动手动脑学用新知@#@1.你能举出生活中用直线表示数的实际例子吗?

@#@(温度计,测量尺,电视音量,量杯容量标志,血压计等).@#@2.画一个数轴,观察原点左侧是什么数,原点右侧是什么数?

@#@每个数到原点的距离是多少?

@#@@#@明确数轴的正确画法和要求.@#@练习中注意纠正学生数轴画法的错误和点的表示错误@#@四.反复演练掌握新知@#@教科书12练习.画出数轴并表示下列有理数:

@#@@#@1.5,-2.2,-2.5,,,0.@#@2.写出数轴上点A,B,C,D,E所表示的数:

@#@@#@总结可以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总结,教师完善@#@.[小结]@#@1.数轴需要满足什么样的条件;@#@@#@2.数轴的作用是什么?

@#@@#@[作业]@#@必做题:

@#@教科书第15页习题5、6、7@#@[备选题]@#@2题也可以启发学生反过来想,即点A向正方向移动1.5个单位.@#@3题有一定的难度,两次变动可转化成原点实际怎样移动了,移动了几个单位,那么-5实际上怎样移动了@#@1.在数轴上,表示数-3,2.6,,0,,,-1的点中,在原点左边的点有个.@#@2.在数轴上点A表示-4,如果把原点O向负方向移动1.5个单位,那么在新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是()@#@A.B.-4C.D.@#@3.

(1)(请先在头脑中想象点的移动,尝试解决下面问题,然后再画图解答)一个点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5,这个点先向左边移动3个单位,然后再向右边移动6个单位,这时它表示的数是多少呢?

@#@如果按上面的移动规律,最后得到的点是2,则开始时它表示什么数?

@#@@#@

(2)你觉得数轴上的点表示数的大小与点的位置有关吗?

@#@为什么?

@#@@#@第6学时@#@内容:

@#@1.2有理数@#@[教学目标]@#@1.借助数轴,使学生了解相反数的概念@#@2.会求一个有理数的相反数@#@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

@#@理解相反数的意义@#@难点:

@#@理解相反数的意义@#@提问@#@1、数轴的三要素是什么?

@#@@#@2、填空:

@#@@#@数轴上与原点的距离是2的点有个,这些点表示的数是;@#@与原点的距离是5的点有个,这些点表示的数是。

@#@@#@相反数的概念:

@#@@#@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称它们互为相反数,零的相反数是零。

@#@@#@概念的理解:

@#@@#@

(1)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分别在原点的两旁,且到原点的距离相等。

@#@@#@

(2)一般地,数a的相反数是,不一定是负数。

@#@@#@(3)在一个数的前面添上“-”号,就表示这个数的相反数,如:

@#@-3是3的相反数,-a是a的相反数,因此,当a是负数时,-a是一个正数@#@-(-3)是(-3)的相反数,所以-(-3)=3,于是@#@(4)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之和是0@#@即如果x与y互为相反数,那么x+y=0;@#@反之,若x+y=0,则x与y互为相反数@#@(5)相反数是指两个数之间的一种特殊的关系,而不是指一个种类。

@#@如:

@#@“-3是一个相反数”这句话是不对的。

@#@@#@问题1求下列各数的相反数:

@#@@#@

(1)-5

(2)(3)0(4)(5)-2b(6)a-b(7)a+2@#@问题2判断:

@#@@#@

(1)-2是相反数@#@

(2)-3和+3都是相反数@#@(3)-3是3的相反数@#@(4)-3与+3互为相反数@#@(5)+3是-3的相反数@#@(6)一个数的相反数不可能是它本身@#@问题3化简下列各数中的符号:

@#@@#@

(1)

(2)-(+5)@#@(3)(4)@#@问题4填空:

@#@@#@

(1)a-4的相反数是,3-x的相反数是。

@#@@#@

(2)是的相反数。

@#@@#@(3)如果-a=-9,那么-a的相反数是。

@#@@#@问题5填空:

@#@@#@

(1)若-(a-5)是负数,则a-50.@#@

(2)若是负数,则x+y0.@#@问题6已知a、b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

@#@@#@

(1)在数轴上作出它们的相反数;@#@@#@

(2)用“<@#@”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将这四个数连接起来。

@#@@#@小节:

@#@相反数的概念及注意事项@#@作业:

@#@18页第3题@#@问题7如果a-5与a互为相反数,求a.@#@练习:

@#@教材15页T3、4@#@第7学时@#@内容:

@#@1.2.有理数@#@教学目标@#@1,掌握相反数的概念,进一步理解数轴上的点与数的对应关系;@#@@#@2,通过归纳相反数在数轴上所表示的点的特征,培养归纳能力;@#@@#@3.体验数形结合的思想。

@#@@#@教学难点@#@归纳相反数在数轴上表示的点的特征@#@知识重点@#@相反数的概念@#@教学过程(师生活动)@#@设置情境,引入课题@#@问题1:

@#@请将下列4个数分成两类,并说出为什么要这样分类@#@3,-2,-5,+2@#@以开放的形式创设情境,以学生进行讨论,并培养分类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与归纳能力,渗透数形思想@#@允许学生有不同的分法,只要能说出道理,都要难予鼓励,但教师要做适当的引导,逐渐得出5和-5,+2和-2分别归类是具有较特征的分法。

@#@@#@";i:

7;s:

3: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思想汇报心得体会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