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安装规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469474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0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电安装规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机电安装规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机电安装规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机电安装规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机电安装规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机电安装规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机电安装规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机电安装规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机电安装规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机电安装规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机电安装规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机电安装规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机电安装规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机电安装规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机电安装规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机电安装规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机电安装规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机电安装规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机电安装规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机电安装规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电安装规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机电安装规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300m至500m时直线度不大于50mm;

大于300m小于1000m时直线度不大于80mm。

并应保证在任意25米长度内偏差不大于5mm。

6、开关整定值整定要正确,保护完好。

四、带式输送机运行要求:

1、双电机驱动时,必须用电流表测量两电机的电流,并通过调整耦合器充液量来调整,使功率趋向一致。

2、所有转动部位(传动滚筒、托辊等),严禁缠绕纤维丝,经常对缠绕物进行清理。

3、利用水循环降温的减速机要保证水循环完好。

4、电动机、减速机要保持清洁,严禁有煤尘或油污影响设备散热。

5、经常检查托辊运转情况,不转动的托辊应及时更换。

6、落煤点,应在输送带的中央,防止偏载造成皮带跑偏。

8、托辊外壳被煤垢卡阻或各滚筒残留煤垢较多时要及时清理。

9、皮带机各部位严禁用管子、钢钎等物品控制跑偏。

五、阻燃胶带使用要求:

1、保证接口质量,输送带接头必须与机架中心线垂直,接头不垂直或输送带带边呈S型,都会造成皮带跑偏。

各接头的打扣量不小于皮带宽度的90%。

2、皮带接头实行编号管理,所有皮带接头均在下皮带侧进行编号,使用白色自喷漆将编号喷涂在皮带接头处。

各单位每天对皮带接头进行检查并填写皮带接头检查记录(见附表)。

3、备用皮带必须放在指定地点,并用铁丝捆好,防止人为乱割、乱丢造成损失。

六、电滚筒使用要求:

1、巷道长度低于100米是方可使用电动滚筒。

2、电滚筒只需加装急停、跑偏、堆煤即可。

3、其它事项与皮带机使用要求一致。

附:

皮带综合保护装置安装图

 

附表:

皮带接头日检表

单位:

皮带机型号:

皮带机用途:

接头编号

皮带对接

尺寸是否合格

皮带扣排

列是否整齐

皮带扣

是否完好

皮带边是

否符合要求

其它问题

备注

检查人员:

单位负责人:

电缆管理

一、各区队实行建帐管理,要建立电缆动态帐。

二、电缆在使用中,允许损失量,每根每次不超过0.3米。

三、电缆在使用中,不允许随意把电缆割断。

四、回收出井电缆不能有齐头。

五、通信、信号电缆与电力电缆挂在一侧时,应在电力电缆上方100mm以上的地方,高、低压电力电缆敷设在轨道同一侧时,高、低压电力电缆之间的距离应大于100mm,高压电缆之间、低压电缆之间的间距不得小于50mm。

六、电缆上要有电缆走向标志牌,盘圈或盘“8”字形的电缆不得带电,但给采、掘机组供电的电缆除外。

七、每个电缆钩只允许挂一根电缆,监控线除外。

八、大巷、石门与主要运输斜巷永久电缆吊挂,电缆钩间距为1.0米,采掘巷道电缆吊挂,电缆钩间距为1.0米,高度距底板不少于1.5米。

九、巷道交叉点处电缆要顺帮垂直上行,在巷道肩窝处弯成圆弧,不拐死弯,然后贴顶吊挂道对帮制定位置。

十、单根通讯信号电缆过帮过顶采用塑料扎头,每0.5米捆扎一扣。

十一、多根电缆从巷道的一边过到另一边时,电缆沿巷顶板贴顶敷设且电缆走向与巷道垂直,电缆固定用专用的电缆卡箍或电缆桥架。

十二、电缆出开关、接线盒先向下弯曲,比喇叭口低50mm以上,两侧电缆弯曲弧度自然一致。

十三、四小电器出线必须保证出线弧度,四小电器出线必须保证四小电器的中心线高于两侧电缆50mm以上,现场检查有一处不符合要求的罚款100元。

十四、高压接线盒,两端的电缆余量必须大于500mm,接线盒应与巷道方向一致,用电缆钩或固定架固定在帮上,离巷道底板适中,并按标准做好接地。

十五、低压接线盒,两端的电缆余量必须大于300mm,四通必须盖向外,小喇叭口朝下,固定在巷道帮上要牢固,大喇叭嘴的压线板必须朝上。

十六、接线盒两端电缆弯曲部分随电缆走向固定,高度离底板适当,严禁强行弯曲,遇到风水管路时,必须相距300mm以上。

十七、电缆标志牌的悬挂:

电缆标志牌必须规格统一,标志牌上的内容包括电缆的管理单位、规格型号、长度和用途等;

在改变电缆直径、接线盒出线端、电缆的拐弯处、分岔处均应悬挂电缆标志牌。

十八、在采掘巷道内,原则上沿电缆走向每100米悬挂一块电缆标志牌,不足100米时,如拐弯、风门两边分别悬挂电缆标志牌,在大巷等其它通过电缆的巷道内,每200米悬挂一块电缆标志牌。

十九、碹头、三岔口、拐弯处的电缆,电缆悬挂间距可适当减少,平滑过渡,已达到整齐美观。

二十、井下电缆做到无积尘,严禁用铁丝吊挂电缆。

二十一、掘进巷道电缆吊挂标准

1.掘进巷道电缆使用聚乙烯电缆钩吊挂。

2.电缆钩固定在巷帮上,用14#铁丝固定在钢绞线上,固定铁丝单股拧俩圈,丝头剪短拧向帮,钢绞线不大于30米拉一次,并用花纹螺丝拉紧。

3.使用聚乙烯电缆钩吊挂,规格20的吊挂通讯信号电缆;

规格为28的吊挂4mm2电缆,规格为38的吊挂6--10mm2电缆,规格为48和50的吊挂16mm2、25mm2、35mm2电缆,规格为68的吊挂50mm2、70mm2电缆,规格为80的吊挂95mm2电缆。

4.迎头及部分地点单根小线采用铁丝拉线,然后用塑料扎头捆绑。

5.综掘机电缆严禁拖地,必须使用电缆槽。

井下电器设备防爆管理

一、必须检查以下内容:

(1)设备零部件是否齐全、完整。

(2)隔爆外壳,接线箱、底座等是否变形,轻微凹凸不平不能超过完好标准。

(3)隔爆外壳是否涂有防腐油漆,大中修理必须重新涂防腐油漆。

(4)各进出线装置是否封堵,要用合格的橡胶密封圈,镀锌金属压圈和镀锌挡板。

(5)通电试运转、观察开、停、吸合动作是否灵活可靠,运行是否正常,有无杂音,放置顺序应符合要求。

(6)隔爆接合面间隙应符合要求,对每台设备及电气的各个隔爆间隙都要逐一测量。

(7)隔爆结合面是否有锈蚀和机械损伤,是否涂有防腐油脂,并应进行磷化处理,粗糙度符合要求,针孔、划伤不得超过规定。

二、防爆电气设备的完好标准

(1)防爆型电器设备必须经过考试合格的防爆电气设备检查员检查其安全性能,并取得合格证。

(2)外壳完整无损,无裂痕和变形。

(3)外壳的禁固件、密封件、接地件齐全完好。

(4)隔爆接合面的间隙、有效宽度和表面粗糙度符合规定:

①接合面上的小针孔,1个平方厘米的范围内不得超过5个,其直径不应超过0.5毫米,深度不得超过1毫米。

②伤痕深度与宽度不得超过0.5毫米,其投影长度不超过接合面有效长度的50%。

③个别较大的伤痕,深度不得超过1毫米,无伤距离相加不小于相应容积规定的接合面长度。

④快动式门或盖的隔爆接合面的最小有效长度不小于25毫米。

⑤隔爆接合面的表面粗糙度不高于6.3,操纵杆的粗糙度应不大于3.2。

⑥电动机轴与轴孔和隔爆接合面在正常工作状态下不应产生摩擦,采用圆筒隔爆接合面时,轴与轴孔配合的最小单边间隙不小于0.075毫米。

⑦滚动轴承结构,轴与轴孔的最大单边间隙需大于有关规定的W值的2/3。

三、螺纹隔爆结构的拧入深度和啮齿扣数符合要求。

(1)螺纹精度需不低于3级,螺距需不小于0.7毫米。

(2)螺纹的最少啮合扣数,最小拧入深度需符合有关规定。

电缆接线盒和电缆引入装置完好,零部件齐全,无缺损。

电缆连接牢固、可靠。

一个电缆引入装置只连接一条电缆。

四、密封圈外径与电缆引入装置内径之差,应符合下列要求:

(1)密封圈外径不大于20毫米时,其内径差不大于1.0毫米

(2)密封圈外径大于20毫米时,不大于60毫米时,其内径差不大于1.5毫米

(3)密封圈外径大于60毫米时,其内径差不大于2.0毫米。

密封圈内径与电缆公称外径之差不大于1毫米

(4)电缆与密封圈之间严禁包扎其他物,不用的电缆引入装置,用厚度不小于2毫米挡板堵死。

五、连锁装置功能完整,保证电源接通打不开盖,开盖送不上电。

内部电气原件、保护装置完好无损,动作可靠。

六、接线盒内裸露导电芯线之间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符合规定。

导电芯线无毛刺,上紧接线螺母时不能压住绝缘材料,接线盒内部不能增加元部件。

另外应满足以下要求:

(1)胶圈外径与腔室内径间隙不大于2毫米。

(2)胶圈内径与电缆外径间隙不大于1毫米。

(3)胶圈宽度不得小于0.7倍的电缆外径。

(4)胶圈厚度不得小于0.3倍的电缆外径,但不得小于4毫米。

(5)进线嘴内径与密封圈外径的差不应超过有关规定的值限。

七、使用中的防爆电气设备的防爆性能检查每月一次,分片负责电工应每班检查一次,并留有记录。

八、紧螺母式引入装置的电缆(包括监控、检测线)松紧检查方法,应以一只手的手指把电缆往里推,以推不动为合格。

禁止向外拉拔电缆。

九、压盘式引入装置的紧固压板上不得使用弹簧垫。

十、隔爆接合面透孔紧固螺栓外露螺距为1-3个螺距,不符合要求时属不完好。

十一、巷道中,三台以上电气设备的地点应当装设局部接地极,但主机上的电动机不属于单台电气设备。

十二、在用喇叭嘴密封圈装配方向统一规定为同心侧在内,光面侧向外,备用喇叭嘴密封圈装配方向统一规定为同心侧在外,光面侧向内。

井下接地极管理

一、安设标准:

(1)局部接地极,可用直径不小于35mm,长度不小于1.5m的钢管制成,管上应至少钻20个直径不小于5mm的透孔,并垂直全部埋入底板,也可用直径不小于22mm,长度为1m的俩根钢管制成,每根管子上钻10个直径不小于5mm的透孔,俩根钢管相距不得小于5m,并联后垂直埋入底板,垂直埋深不得小于0.75m,并留有探针。

(2)低压总切、照明综保等装设(检漏)综保检漏保护装置,都必须装设辅助接地极。

辅助接地线应用总截面为10mm2的橡套电缆。

(3)检漏保护装置的辅助接地极应单独设置,检漏保护装置的辅助接地极与局部接地极的直线距离不小于5米,。

(4)橡套电缆的接地芯线除用作检测接地回路外,不得兼做它用,井下辅助接地极与局部接地极距离大于5米,。

井下管路管理

一、吊挂方式

(1)吊挂在巷帮上

①锚喷巷道托架;

②架棚巷道用吊挂卡子或卡在棚腿上;

③锚网巷道一律用吊挂卡子。

二、吊挂标准

(1)采用吊挂卡子吊挂管路要求:

垂直吊挂巷帮一侧,以4寸管路为例,管距为130mm;

吊挂卡子间距为4m;

管路最底处距底板1.0m。

(2)管路落地支架架设要求:

架设在非行人侧,距巷帮保持一定距离,管架高度为200mm;

管架距离4m(抽放管架高度符合通风规定)。

(3)锚喷巷道采用托架架设管路要求:

架设在非行人侧,管路最底处距底板1.2m;

管架间距为4m,管距为130mm。

(4)管路穿风门时管路间距与原间距相符,高度必须保持水平。

(5)管路跨交叉点时必须设过道管,过道管根据现场情况确定,可采用架空直角、弧形或地下暗沟形式。

管路过硐室时,应从巷道底板或从硐室内绕行通过,过道管应平、直、美观,不得交叉重叠。

过道管路应根据现场尺寸提前加工,同一管路不得采用俩根以上短管配接。

三、管路颜色标准

(1)供水管路:

绿色(颜色代码:

#00800)

(2)排水管路:

墨绿色(颜色代码:

#2F4F4F)

(3)供风管路:

蓝色(颜色代码:

#0000FF)

(4)注氮管路:

亮海蓝色(颜色代码:

#2020BAA)

(5)注浆管路:

暗桔黄色(颜色代码:

#FF8C00)

四、各种管路托架颜色一律为防锈漆

五、管路标识

(1)管路标识要求

永久管路在拐弯或分岔处必须标明标识,井下供水管、供风管、排水管路每隔100米标识一次。

(2)管路标识方法

①用白色油漆在管路上刷300×

80mm底色。

②在底色上用红色油漆分别标明“供水(注浆、压风、排水、注氮)管”字体及流向箭头,字体高度50mm,箭头长120m。

③矩形底色边线整齐,色泽均匀,字迹和箭头清晰规范。

④标识位于管路外侧统一位置,以便于识别。

六、管路托架加工图纸

1.煤巷架棚巷道使用的托管钩,如增加排水管路用“c”型钩

注:

管托架、管托钩尺寸应按照管径尺寸大小决定。

4.管路标识图

管路标识图尺寸根据管径直径的大小决定,保证管路标识美观,清晰可见。

掘进机管理

一、设备操作

1.作业前

(1)检查各注油点油量是否合适,油质是否清洁,检查水冷却系统是否充足、清洁。

(2)检查各电气结合面,螺栓是否齐全,是否松动。

(3)检查各电缆是否吊挂不良或绷得太紧,是否有外部损伤,漏电现象,更要充分注意不要被设备压住或卷入履带内。

(4)所有机械、电气系统裸露部分是否有护罩,是否安全可靠。

(5)检查截齿是否活动并可旋转,有断裂和磨损严重的必须及时更换。

2.作业中

(1)综掘机司机操作手柄时,要缓慢平稳,不要用力过猛,必须先经过中间位置。

(2)设备在工作的时候,司机必须坐在操作台中,其他人员不得进入操作台区域。

(3)当启动截割电机时,应首先鸣响警铃,确认安全后再启动开车。

(4)设备作业时应使用除尘装置。

(5)当冷却水温超过40℃以上时,应停止运行,检查温度上升的原因。

(6)当油温超过70℃以上时,应停止设备工作,对液压系统及冷却水系统进行检查,待油温降低后再开机工作。

(7)截割时,铲板尖应与地板压靠,防止截割头处于最低位置时与铲板向撞。

(8)设备行走时,必须抬起铲板。

(9)第一运输机最大通过高度为380mm,当有大块煤和岩石时,应事先打碎后再运送;

运输机反转时,不要将运输机上得块状物卷入铲板下面。

3.作业后

(1)设备停止工作和检修以及交接班时,必须将截割头落地。

(2)所有的操作手柄必须放置到中间位置,关闭所有电机。

(3)当司机离开操作台时,必须将设在操作箱上得急停按钮锁死,将断路器扳至“停止”位置,并把扳手取下,停机后,注意切断电源,取下电源开关手柄,最后断开馈电开关电源。

4.若遇下述情况时不得开机。

(1)巷道断水,冷却系统不能正常工作。

(2)油箱中油位低于油标指示范围。

(3)截齿损坏5把以上。

(4)各重要部位的紧固螺栓松动。

(5)电气闭锁和防爆性能遭到破坏。

二、日常维护保养

1.修理工认真检查各部件紧固螺栓是否齐全、完整、紧固可靠,各销轴有无断裂现象。

2.检查液压油箱、各减速器油位是否符合要求。

3.检查掘进机上的电缆、油管有无挤压,摆放是否得当,油管有无漏油现象。

4.检查液控部分各操作手把及电控部分各旋钮是否灵活可靠,准确无误。

5.检查照明灯的光亮度,照明范围是否符合要求,灯座、灯罩是否完好。

6.检查截齿是否齐全完整,截割头运转是否正常。

7.检查喷雾系统是否符合要求。

8.检查电机旋转方向、电机运转声音、温度是否正常。

9.油泵是否正常,液压系统工作压力是否符合要求。

10.检查刮板机运行是否平稳,刮板松紧程度。

刮板有无松动歪斜,两个耙爪动作是否正常。

11.检查桥式转载机的输送带是否完好,接口有无损坏,托辊是否齐全,运行是否平稳,不偏跑,不打滑,滚筒运行是否正常,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

12.开动油泵,对机器各运转部分进行试验,看其是否灵活,油泵有无异常声响。

13.检查各液压管路的接头是否紧固、有无渗漏现象。

14.检查行走部履带松紧程度。

井下防爆开关接线管理

1、接线柱绝缘台无损伤,接线柱螺纹无损伤、无放电痕迹、绝缘台完整无裂纹。

2、接线无毛刺,芯线前端连接部分无突出的导线。

3、接线无歪脖,布线拿弯弧度要自然平滑,避免急弯,直角弯,相线避免接触器壁。

4、接线无压胶皮,线芯出接线端子的垫圈不压线芯绝缘。

5、导线裸露不超长,线芯绝缘与接线端子压接部分之间的芯线长度不大于5MM。

6、接线无交叉布线,接线剁头齐整,接线余头不超长,线芯最前端距接线端子部分超出长度不大于2mm。

7、一相绝缘不触及另一相导体,一相绝缘胶皮与另一相接线柱接触相距10MM。

8、接线柱卡抓分布是否均匀,接线柱弹垫压平,以压平弹垫,芯线不串动为合格。

9、接地芯线长短合适,接地芯线顺腔壁自然布置,不宜过长或过短(以松开线咀,拉动电缆相线拉紧或松脱地线不掉为准)。

10、防爆面涂油,电缆护套割口整齐,割口无马蹄无锯齿,护套长度距接线腔内壁5—15MM。

接线腔内清洁无杂物

11、芯线压接顺序正确,先压地线再压火线,地线颜色一般为黑色或黄绿色

12、卡爪(或平垫圈)弹簧垫(双帽)齐全坚固,使用线鼻子可不用平垫圈。

13、防爆面螺丝不得松动,以弹簧垫压平为基准,螺丝露头1—3丝,同一部分螺栓,螺母规格一致。

14、罗纹隔爆结构罗纹的最少啮合扣数为6扣,电缆连接时密封圈的宽度应不小于或等于电缆外径的0.7倍,但必须大于10mm

15、.密封圈内径与电缆外径相差不超过1MM、密封圈外径与引入装置内壁相差不超过1MM

各类加工件管理

一、开关架

说明:

所有开关架均用40#角钢加工,高度为300mm。

单个开关架如上图,多台开关按开关实际长度加工整体支架。

二、皮带过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