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集锦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470519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82.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集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苏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集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苏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集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苏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集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苏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集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苏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集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苏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集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苏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集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苏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集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苏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集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苏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集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苏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集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苏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集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苏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集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苏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集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苏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集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苏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集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苏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集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苏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集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苏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集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集锦Word文档格式.docx

《苏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集锦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集锦Word文档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集锦Word文档格式.docx

已知车的速度,以及时间就可以列代数式表示出路程,得到方程,从而求出时间t的值.

(1)当甲、乙两车未相遇时,根据题意,得120t+80t=450﹣50,

解得t=2;

(2)当两车相遇后,两车又相距50千米时,

根据题意,得120t+80t=450+50,

解得t=2.5.

故选A.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2的相反数是±

2;

②相等的角叫对顶角;

③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④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⑤立方等于它本身的数有0和±

1

⑥在同一平面内的两直线位置关系只有两种:

平行或相交.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的相反数是﹣2,所以①错误;

两相交的直线所形成的角叫对顶角,所以②错误;

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所以③正确;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所以④正确;

立方等于它本身的数有0和±

1,所以⑤正确;

在同一平面内的两直线位置关系只有两种:

平行或相交,所以⑥正确.

故选D.

二、填空题:

每小题3分,共24分.

11.比较大小:

﹣3 > ﹣7.

12.一天早晨的气温是﹣7℃,中午上升了11℃,半夜又下降了9℃,则半夜的气温是 ﹣5 ℃.

13.如图,将一刻度尺放在数轴上(数轴的单位长度是1cm),刻度尺上“1cm”和“9cm”分别对应数轴上的﹣3和x,那么x的值为 5 .

 

14.已知x=1是方程a(x﹣2)=3的解,则a的值等于 ﹣3 .

15.当x= 6.5 时,5(x﹣2)与7x﹣(4x﹣3)的值相等.

16.已知∠1与∠2互余,∠2与∠3互补,∠1=67°

,则∠3= 157°

 .

17.如图,A,O,B是同一直线上的三点,OC,OD,OE是从O点引出的三条射线,且∠1:

∠2:

∠3:

∠4=1:

2:

3:

4,则∠5= 60 度.

A,O,B是同一直线上的三点,即∠AOB=180°

∠1:

∠3=1:

3,可知∠1=30°

∠2=60°

∠3=90°

4,

∠4=120°

∠5=180°

﹣120°

=60°

故填60.

18.已知S1=x,S2=3S1﹣2,S3=3S2﹣2,S4=3S3﹣2,…,S2016=3S2015﹣2,则S2016= 32015x﹣32015+1 .(结果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

根据已知得:

S1=x,

S2=3S1﹣2=3x﹣2

S3=3S2﹣2=9x﹣8,

S4=3S3﹣2=27x﹣26,

S5=3S4﹣2=81x﹣80,

观察以上等式:

3=31,9=32,27=33,81=34,

∴S2016=32015x﹣(32015﹣1)=32015x﹣32015+1.

故答案为:

32015x﹣32015+1.

三、解答题:

本大题共9个小题,共96分,解答时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9.计算:

(1)﹣2﹣12×

(﹣1)﹣10

(2)2﹣12×

(3)2(2ab+3a)﹣3(2a﹣ab)

(4)﹣12016+24.

20.解关于x的方程:

(1)2(10﹣0.5x)=1.5x+2

(2)=1.

21.先化简,再求值:

x2+(2xy﹣3y2)﹣2(x2+yx﹣2y2),其中x=﹣1,y=2.

22.如图物体是由6个相同的小正方体搭成的,请你画出它的三视图.

如图所示:

23.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与面B、C相对的面分别是 F、E ;

(2)若A=a3+a2b+3,B=a2b﹣3,C=a3﹣1,D=﹣(a2b﹣6),且相对两个面所表示的代数式的和都相等,求E、F分别代表的代数式.

【解答】23.

(1)由图可得:

面A和面D相对,面B和面F,相对面C和面E相对,故答案为:

F、E;

(2)因为A的对面是D,且a3+a2b+3+[﹣(a2b﹣6)]=a3+9.所以C的对面E=a3+9﹣(a3﹣1)=10.

B的对面F=a3+9﹣(a2b﹣3)=a3﹣a2b+12.

24.如图,C是线段AB的中点,D是线段BC的中点.

(1)试写出图中所有线段;

(2)若图中所有线段之和为52,求线段AD的长.

(1)图中线段有AC,AD,AB,CD,CB,DB;

(2)∵C是线段AB的中点,D是线段BC的中点,

∴设BD=x,则CD=BD=x,BC=AC=2x,AD=3x,AB=4x,

由题意得,x+x+2x+2x+3x+4x=52,

解得,x=4,

∴AD=12.

故线段AD的长是12.

25.小张的服装店在换季时积压了一批同一款式的服装,为了缓解资金压力,小张决定打折销售,若每件服装按标价的5折出售,将亏20元,而按标价的8折出售,将赚40元.

(1)试求每件服装的标价是多少元?

(2)为了尽快减少库存,又要保证不亏本,请问小张最多能打几折?

说明理由.

(1)设标价为x元.由题意可列方程

0.5x+20=0.8x﹣40

解得:

x=200

答:

每件服装的标价为200元.

(2)因为=0.6

所以最多打6折.

 26.某餐厅中,一张桌子可坐6人,有如图所示的两种摆放方式:

(1)当有n张桌子时,第一种摆放方式能坐 4n+2 人;

第二种摆放方式能坐 2n+4 人;

(结果用含n的代数式直接填空)

(2)一天中午餐厅要接待52位顾客同时就餐,但餐厅只有13张这样的餐桌,若你是这个餐厅的经理,你打算如何用这两种方式摆放餐桌,才能让顾客恰好坐满席?

【分析】

(1)在第一、二两种摆放方式中,桌子数量增加时,左右两边人数不变,每增加一张桌子,上下增加4人、2人,据此规律列式即可;

(2)首先判断按某一种方式摆放不能满足需要,再分类讨论两种方式混用时的情况.

(1)第一种:

1张桌子可坐人数为:

2+4;

2张桌子可坐人数为:

2+2×

4;

3张桌子可坐人数为:

2+3×

故当有n张桌子时,能坐人数为:

2+n×

4,即4n+2人;

第二种:

1张桌子能坐人数为:

4+2;

2张桌子能坐人数为:

4+2×

3张桌子能坐人数为:

4+3×

4+n×

2,即2n+4人.

(2)因为设4n+2=52,解得n=12.5.n的值不是整数.

2n+4=52,解得n=24>13.

所以需要两种摆放方式一起使用.

①若13张餐桌全部使用:

设用第一种摆放方式用餐桌x张,则由题意可列方程4x+2+2(13﹣x)+4=52.

解得x=10.

则第二种方式需要桌子:

13﹣10=3(张).

②若13张餐桌不全用.当用11张按第一种摆放时,4×

11+2=46(人).

而52﹣6=6(人),用一张餐桌就餐即可.

当第一种摆放方式用10张,第二种摆放方式用3张,或第一种摆放方式用11张,再用1张餐桌单独就餐时,都能恰好让顾客坐满席.

(1)4n+2,2n+4.

27.如图1,O为直线AB上一点,过点O作射线OC,∠AOC=30°

,将一直角三角板(∠D=30°

)的直角顶点放在点O处,一边OE在射线OA上,另一边OD与OC都在直线AB的上方.

(1)将图1中的三角板绕点O以每秒5°

的速度沿顺时针方向旋转一周,如图2,经过t秒后,OD恰好平分∠BOC.

①此时t的值为 3 ;

(直接填空)

②此时OE是否平分∠AOC?

请说明理由;

(2)在

(1)问的基础上,若三角板在转动的同时,射线OC也绕O点以每秒8°

的速度沿顺时针方向旋转一周,如图3,那么经过多长时间OC平分∠DOE?

(3)在

(2)问的基础上,经过多长时间OC平分∠DOB?

请画图并说明理由.

(1)根据:

时间=进行计算.通过计算,证明OE平分∠AOC.

(2)由于OC的旋转速度快,需要考虑两种情形.

(3)通过计算分析,OC,OD的位置,然后列方程解决.

(1)①∵∠AOC=30°

,∠AOB=180°

∴∠BOC=∠AOB﹣∠AOC=150°

∵OD平分∠BOC,

∴∠BOD=BOC=75°

∴t==3.

②是,理由如下:

∵转动3秒,∴∠AOE=15°

∴∠COE=∠AOC﹣∠AOE=15°

∴∠COE=∠AOE,

即OE平分∠AOC.

(2)三角板旋转一周所需的时间为=45(秒),

设经过x秒时,OC平分∠DOE,

由题意:

①8x﹣5x=45﹣30,

x=5,

②8x﹣5x=360﹣30+45,

x=125>45,

∴经过5秒时,OC平分∠DOE.

(3)由题意可知,OD旋转到与OB重合时,需要90÷

5=18(秒),OC旋转到与OB重合时,需要(180﹣30)÷

8=18(秒),

所以OD比OC早与OB重合,

设经过x秒时,OC平分∠DOB,

8x﹣(180﹣30)=(5x﹣90),

x=,

所以经秒时,OC平分∠DOB.

淮安市

23.已知关于x的方程2x+5=1和a(x+3)=a+x的解相同,求a2﹣+1的值.

由2x+5=1,得x=2,

由a(x+3)=a+x,得x=﹣.

由关于x的方程2x+5=1和a(x+3)=a+x的解相同,得

﹣=2.

解得a=.

当a=时,a2﹣+1=()2﹣+1=.

24.某制衣厂原计划若干天完成一批服装的订货任务,如果每天生产服装20套,那么就比订货任务少生产100套,如果每天生产服装23套,那么就可超过订货任务20套.问原计划多少天完成?

这批服装的订货任务是多少套?

设原计划x天完成,

根据题意列方程得:

20x+100=23x﹣20,

x=40,

20x+100=20×

40+100=900.

即计划40天完成,这批服装订货任务是900套.

25.已知线段AB=20cm,直线AB上有一点C,且BC=6cm,M是线段AC的中点,试求AM的长度(提示:

先画图)

当C在线段AB上时,如图1:

由线段的和差,得

C=AB﹣BC=20﹣6=14.

由M是线段AC的中点,得

AM=AC=×

14=7cm;

当C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时,如图2:

AC=AB+BC=20+6=26.

26=13cm.

综上所述:

AM的长为7cm或13cm.

26.

(1)由大小相同的小立方块搭成的几何体如图1,请在图2的方格中画出该几何体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2)用小立方体搭一个几何体,使得它的俯视图和左视图与你在方格中所画的一致,则这样的几何体最少要 9 个小立方块,最多要 14 个小立方块.

(1)如图所示:

(2)由俯视图易得最底层有6个小立方块,第二层最少有2个小立方块,第三层最少有1个小立方块,所以最少有6+2+1=9个小立方块;

最底层有6个小立方块,第二层最多有5个小立方块,第三层最多有3个小立方块,所以最多有6+5+3=14个小立方块.

9;

14.

27.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AOC=72°

,射线OE在∠BOD的内部,∠DOE=2∠BOE.

(1)求∠BOE和∠AOE的度数;

(2)若射线OF与OE互相垂直,请直接写出∠DOF的度数.

【考点】对顶角、邻补角;

垂线.

(1)设∠BOE=x,根据题意列出方程,解方程即可;

(2)分射线OF在∠AOD的内部和射线OF在∠BOC的内部两种情况,根据垂直的定义计算即可.

(1)∵∠AOC=72°

∴∠BOD=72°

,∠AOD=108°

设∠BOE=x,则∠DOE=2x,

由题意得,x+2x=72°

解得,x=24°

∴∠BOE=24°

,∠DOE=48°

∴∠AOE=156°

(2)若射线OF在∠BOC的内部,

∠DOF=90°

+48°

=138°

若射线OF在∠AOD的内部,

﹣48°

=42°

∴∠DOF的度数是138°

或42°

 26.根据国家发改委实施“阶梯电价”的有关文件要求,某市结合地方实际,决定从2015年5月1日起对居民生活用电实施“阶梯电价”收费,具体收费标准见下表:

一户居民一个月用电量的范围

电费价格(单位:

元/千瓦时)

不超过150千瓦时的部分

a

超过150千瓦时,但不超过300千瓦时的部分

b

超过300千瓦时的部分

a+0.3

2015年5月份,该市居民甲用电100千瓦时,交费60元;

居民乙用电200千瓦时,交费122.5元.

(1)求上表中a、b的值.

(2)实施“阶梯电价”收费以后,该市一户居民月用电多少千瓦时,其当月交费277.5元?

(3)实施“阶梯电价”收费以后,该市一户居民月用电多少千瓦时,其当月的平均电价等于0.62元/千瓦时?

【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1)利用居民甲用电100千瓦时,交电费60元,可以求出a的值,进而利用居民乙用电200千瓦时,交电费122.5元,求出b的值即可;

(2)首先判断出用电是否超过300千瓦时,再根据收费方式可得等量关系:

前150千瓦时的部分的费用+超过150千瓦时,但不超过300千瓦时的部分的费用+超过300千瓦时的部分的费用=交费277.5元,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再解即可;

(3)根据当居民月用电量y≤150时,0.6≤0.62,当居民月用电量y满足150<y≤300时,0.65y﹣7.5≤0.62y,当居民月用电量y满足y>300时,0.9y﹣82.5≤0.62y,分别得出即可.

(1)a=60÷

100=0.6,

1500.6+50b=122.5,

解得b=0.65.

(2)若用电300千瓦时,0.6150+0.65150=187.5<277.5,

所以用电超过300千瓦时.

设该户居民月用电x千瓦时,则0.6×

150+0.65×

150+0.9(x﹣300)=277.5,

解得x=400

该户居民月用电400千瓦时.

(3)设该户居民月用电y千瓦时,分三种情况:

①若y不超过150,平均电价为0.6<0.62,故不合题意;

②若y超过150,但不超过300,则0.62y=0.6×

150+0.65(y﹣150),解得y=250;

③若y大于300,则0.62y=0.6×

150+0.9(y﹣300),解得.

此时y<300,不合题意,应舍去.

综上所述,y=250.

该户居民月用电250千瓦时.

27.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为900km,一列快车从甲地驶往乙地,一列慢车从乙地驶往甲地,两车同时出发.已知快车的速度是慢车的2倍,慢车12小时到达甲地.

(1)慢车速度为每小时 75 km;

快车的速度为每小时 150 km;

(2)当两车相距300km时,两车行驶了 或 小时;

(3)若慢车出发3小时后,第二列快车从乙地出发驶往甲地,速度与第一列快车相同.在第二列快车行驶的过程中,当它和慢车相距150km时,求两列快车之间的距离.

(1)由速度=路程÷

时间计算即可;

(2)需要分类讨论:

相遇前距离300km和相遇后相距300km;

(3)设第二列快车行x时,第二列快车和慢车相距150km.分两种情况:

慢车在前和慢车在后.

(1)慢车速度为:

900÷

12=75(千米/时).

快车的速度:

75×

2=150(千米/时).

故答案是:

75,150;

(2)①当相遇前相距300km时,=(小时);

②当相遇后相距300km时,=(小时);

综上所述,当两车相距300km时,两车行驶了或小时;

或;

①慢车在前,则75×

3+75x﹣150=150x,

解得x=1.

此时900﹣150×

(3+1)﹣150×

1=150.

②慢车在后,则75×

3+75x+150=150x,

解得x=5.

此时第一列快车已经到站,150×

5=750.

综上,第二列快车和慢车相距150km时,两列快车相距150km或750km.

南京市

16.如图,某点从数轴上的A点出发,第1次向右移动1个单位长度至B点,第2次从B点向左移动2个单位长度至C点,第3次从C点向右移动3个单位长度至D点,第4次从D点向左移动4个单位长度至E点,…,依此类推,经过 4029或4030 次移动后该点到原点的距离为2015个单位长度.

【考点】数轴.

【分析】根据数轴上点的坐标变化和平移规律(左减右加),分别求出点所对应的数,进而求出点到原点的距离;

然后对奇数项、偶数项分别探究,找出其中的规律(相邻两数都相差3),写出表达式就可解决问题.

第1次点A向右移动1个单位长度至点B,则B表示的数,0+1=1;

第2次从点B向左移动2个单位长度至点C,则C表示的数为1﹣2=﹣1;

第3次从点C向右移动3个单位长度至点D,则D表示的数为﹣1+3=2;

第4次从点D向左移动4个单位长度至点E,则点E表示的数为2﹣4=﹣2;

第5次从点E向右移动5个单位长度至点F,则F表示的数为﹣2+5=3;

…;

由以上数据可知,当移动次数为奇数时,点在数轴上所表示的数满足:

(n+1),

当移动次数为偶数时,点在数轴上所表示的数满足:

﹣n,

当移动次数为奇数时,(n+1)=2015,n=4029,

当移动次数为偶数时,﹣n=﹣2015,n=4030.

4029或4030.

24.如图,是一个由长方体和圆柱组合而成的几何体.已知长方体的底面是正方形,其边长与圆柱底面圆的直径相等,圆柱的高与长方体的高也相等.

(1)画出这个几何体的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

(2)若圆柱底面圆的直径记为a,高记为b.现将该几何体露在外面的部分喷上油漆,求需要喷漆部分的面积.

【考点】作图-三视图;

几何体的表面积.

(1)根据三视图的画法分别得出主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即可;

(2)需要喷漆部分的面积=长方体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依此列式计算即可求解.

(2)需要喷漆部分的面积是4ab+2a2+πab.

25.如图,已知∠AOB.请在图中画出∠BOC、射线OM、射线ON,

使得∠AOB>∠BOC,OM平分∠AOC,ON平分∠BOC.如果

∠AOB=α,∠BOC=β.试用α、β表示∠MON,并说明理由.

【考点】角平分线的定义.

【分析】由于OA与∠BOC的位置关系不能确定,故应分OA在∠BOC内和在∠BOC外两种情况进行讨论.

如图1,∵∠AOB=α,∠BOC=β,

∴∠AOC=α+β,

∵OM平分∠AOC,

∴∠MOC=(α+β),

∵ON平分∠BOC,

∴∠NOC=β,

∴∠MON=∠MOC﹣∠NOC=α,

如图2,

∵∠AOB=α,∠BOC=β,

∴∠AOC=α﹣β,

∴∠MOC=(α﹣β),

∴∠MON=∠MOC+∠NOC=α.

 26.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据报道,最近,人社部新闻发言人对延迟退休年龄进行了回应,称:

每年只会延长几个月.

渐进式退休年龄应该怎么算?

(假定2022年起实施延迟退休.)

以55岁退休为标准,假定每年延长退休时间为6个月,自方案实施起,逐年累计递增,直到达到新拟定的退休年龄.网友据此制作了一张“延迟退休对照表”.

出生年份

2022年年龄(岁)

延迟退休时间(年)

实际退休年龄(岁)

1967

55

0.5

55.5

1968

54

56

1969

53

1.5

56.5

1970

52

2

57

1971

51

2.5

57.5

1972

50

3

58

(1)根据上表,1974年出生的人实际退休年龄将会是 59 岁;

(2)若每年延迟退休3个月,则 2006 年出生的人恰好是65岁退休;

(3)若1990年出生的人恰好是65岁退休,则每年延迟退休多少个月?

(1)根据表格可知,1974年出生的人实际退休年龄=1972年出生的人实际退休年龄+每年延迟退休时间×

2,依此列式计算即可求解;

(2)可设x年出生的人恰好是65岁退休,根据等量关系:

1966年出生的人实际退休年龄+每年延迟退休时间×

(x﹣1966),列出方程求解即可;

(3)可设每年延迟退休x个月,根据等量关系1990年出生的人恰好是65岁退休列出方程解答即可.

(1)58+0.5×

=58+1

=59(岁).

1974年出生的人实际退休年龄将会是59岁;

(2)设x年出生的人恰好是65岁退休,依题意有

55+(x﹣1966)=65,

解得x=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