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州市中药材发展概况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470885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禹州市中药材发展概况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禹州市中药材发展概况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禹州市中药材发展概况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禹州市中药材发展概况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禹州市中药材发展概况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禹州市中药材发展概况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禹州市中药材发展概况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禹州市中药材发展概况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禹州市中药材发展概况Word文件下载.docx

《禹州市中药材发展概况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禹州市中药材发展概况Word文件下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禹州市中药材发展概况Word文件下载.docx

禹州药材资源丰富,动、植、矿物药材达1084种,丹参、金银花等名贵道地药材达45种,其中禹白芷、禹南星、禹白附、禹粮石、会全虫、会春花、禹密二花等被载入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禹州中药材加工、炮制过程中的“浸、泡、煅、煨、炒、炙、蒸、煮”和“九蒸九制大熟地”等工艺更具独到之处。

有的饮片加工后,细如丝、吹能飞,片片均匀、厚薄适宜。

在炮制方法上以精益求精而久负盛名。

“药不经禹州不香,医不见药王不妙”就是禹州中医药文化的精髓。

新中国成立之初,近百家药商先后完成社会主义公私联营改造,成立有联购联营组、丸丹膏散药业同行业工会、制药生产组、制药生产合作社、医药行业联合会等组织,对批发、零售、收购等领域进行整顿,多次组织销毁伪劣药品,维护禹州中药材的质量和信誉。

与此同时,还多次举办中医进修班、学习班和技术扫盲教育等,总结传统工艺,培养专业继承新人。

在自然灾害和特殊的历史年代,禹州人从不忘记药业的发展和创新,成立中医院,组建中药生产企业。

在艰苦的生产生活环境下,先后研制出“葡萄糖粉”、“人造自来血”、“橙皮糖浆”、“杏仁水硫酸亚铁”等,其中“星禹牌”九天阿胶先后获省政府工业优质产品证书、国家医药总局优质产品等荣誉。

改革开放以来,禹州中药材种植、生产、加工、经营等有了较大发展。

一批老药师、老中医、老掌柜以此为契机,重操旧业,纷纷提笔操刀、开厂设铺、育苗种植,对传统工艺、丹药妙方进行著书立志,对名贵药材进行培育,抢救、传承中华民族之瑰宝。

三十多年来,通过政府和药农、药商的大力推动,禹州的中药材产业得到了传承、发展和壮大。

国内外药商、生产加工企业纷纷慕名而来,昔日的繁荣景象得到恢复,“药进禹州倍生香”的赞誉再次成为现实。

1985年3月,中断35年的“小禹州”药材交流会在禹州召开,除西藏、辽宁和台湾省没有参加之外,全国其它省、市、自治区代表1165人参加,会期7天,成交额2728.8万元。

1996年9月,经国家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批准,禹州成为全国十七家中药材专业市场之一,也是河南省唯一的国家定点药材专业市场;

2003年6月,被评为全国十佳中药材专业批发市场;

2004年获得全国十七家专业市场唯一一家中药饮片特许经营资格;

2006年10月28日和2007年4月9日,禹白芷、禹南星、禹白附、豫西丹参4个品种分别取得国家原产地域地理标志认证,在全国县级名列前茅;

2007年11月,禹州市中药材种植被省农业厅、河南日报社评选为“河南十大中药材种植基地”;

2008年7月19日禹州的牛蒡子、石榴种植取得了河南省标准化农产品生产基地的认证;

2008年“禹州药会”和“禹州中药传统炮制技艺”分别列入河南省和国家非物质遗产保护名录;

2009年12月被农业部批准为全国唯一的中药材加工示范基地。

禹州现已成为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种植养殖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单位。

二、禹州中药材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禹州市委、市政府充分挖掘中医药文化资源,确立了建设大中医药产业的格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中药材种植为龙头,以提高中医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国内外竞争力为核心,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传统优势和特色,整合药业资源,完善政策措施,突出龙头带动,强化示范引导,不断改造和提升中医药产业发展水平,扎实推进中医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中药材种植

2010年,禹州市中药材种植面积约40.1万亩,建成中药材标准化生产基地25个,种植品种47个,年产值6亿元,全市人均增收500元以上。

主要形成了以西部丘陵山区为重点的8万亩杜仲种植基地和10万亩木瓜、山茱萸、连翘等木本药材种植区域;

禹白芷、禹南星、禹白附的标准化种植面积分别达到2500亩、1500亩和50亩;

以浅井、苌庄、无梁、花石等乡镇为中心的3.5万亩禹密二花基地;

以古城、郭连、山货为中心的3000亩禹白芷基地;

以山货、朱阁、小吕、张得为中心的2.3万亩豫西丹参基地;

以山货、张得、朱阁、范坡四个乡为中心的3260亩杭白菊种植基地;

以张得、小吕乡为重点的3000亩怀菊花和2500亩防风种植区域;

以古城、山货为重点的3000亩白术种植区域;

以梁北、小吕、张得、火龙、方岗为重点的5000亩地黄、3000亩板蓝根、2000亩山药、1500亩玄参、600亩黄芩种植区域;

以无梁、郭连为重点的500亩何首乌种植区域;

以褚河为重点的500亩夏枯草种植区域;

以朱阁为重点的1500亩生姜种植区域;

以顺店为重点的3000亩柴胡种植区域;

文殊、朱阁、范坡、张得、方山、花石、苌庄为重点的1.3万亩迷迭香种植区域;

文殊镇的万亩银杏种植基地等。

与此同时,还积极探索“贸工农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药材基地建设产业化经营模式,采用“企业+药材种植合作社+农户”的形式,打造“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

为解决种植零散、管理粗放、规模小、效益低的问题,积极探索土地流转机制,以森源本草和春发菊业两家企业为依托,组建了9个药材种植合作社,实现了土地反租、社员入股、农户经营的规模化、标准化发展新格局。

(二)中药材生产

截至目前,全市已注册的中医药生产、加工企业33家,从业人员4000多人,实现中药材就地转化15万吨/年,年产值达20多亿元。

主要生产企业有:

1、禹州市药王制药有限公司:

始建于1956年,现有员工510人,其中各类专业人员217人,厂区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

主要生产中成药片剂、丸剂、散剂等9个剂型118个品种。

2002年,投资9000多万元,按国际《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标准进行了异地重建,于2003年通过GMP认证。

产品以中药“中风回春片”、“活血壮筋丸”为主导,带动其系列产品“九天阿胶”、“一把抓”、“六味地黄丸”、“香砂养胃丸”等,同时,拥有一大批自主产权的独特产品尚待投资生产。

目前,该公司发挥禹州道地药材优势,建立了符合《良好农业规范》(GAP)的种植基地1万亩,带动农户4000户。

2、禹州市森源本草天然产物有限公司:

项目总投资7280万元,公司主要致力于迷迭香天然抗氧化剂天然生物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其生产设备具有国际水准,生产工艺属国际前沿,并拥有符合《中药提取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EP)的迷迭香种植基地1.5万亩,迷迭香种苗繁育基地50亩。

现有迷迭香系列产品12个,国家发明专利13个,2007年被河南省科技厅授予河南省科技企业称号。

目前,每年可生产300吨抗氧化剂和20吨精油,实现产值1.05亿元,利税2890万元。

3、河南青山药业有限公司:

该公司成立于2005年,是由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禹州加工炮制技艺代表人朱青山创办。

2005年10月,通过了河南省中药饮片GMP认证,并被认定为许昌市农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2009年,该公司承担的河南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中药饮片与炮制规范化研究”获许昌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2010年,建立了1000亩禹白附种植基地,年加工中药饮片1800吨。

4、河南中加生物医药有限责任公司:

由河南华中医药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加拿大中远国际有限公司共同出资1.2亿元按GMP标准兴建,占地面积101亩,已完成一期投资5600万元,拥有8个国药准字号药品,建成中药提取、片剂、硬胶囊、颗粒剂、合剂及外用洗剂等六条生产线,并于2008年10月投入生产,年生产片剂3亿片,硬胶囊2亿粒,颗粒剂1500万袋,口服液3000万支,洗液720万瓶。

年可消化中药材1766吨,实现产值4亿元,利税1.6亿元。

(三)中药材贸易

1、中药材交易市场

1987年7月,市政府组织兴建了占地近百亩、能够容纳300多家商户的中药材交易市场——药行街。

随着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外来药商的加入,市政府于2001年投资2亿元建成了占地面积400余亩、符合《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的禹州市中药材专业市场。

该市场南北街13条,东西街3条,三层以上商住楼2000余间。

其中交易大厅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可容纳2500个摊位,是集仓储、银行、宾馆、物流、资讯、娱乐等功能齐全的大型现代化中药材专业市场。

2004年获得全国十七家专业市场唯一一家中药饮片特许经营资格。

2、中药材经营

目前,北京同仁堂、北京久源堂药业、广州白云山制药、桂林三金制药、辅仁药业、香港药王制药等知名企业和650多家药行入住中药材市场,固定从业人员达2万多人,市场经营品种2600多个,年交易额在20亿元以上。

为加快中药材的周转与流通,禹州市又引进资金,设立了河南省万家中药材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和河南华中药业物流有限公司。

其中:

河南省万家中药材物流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中药材科研、开发、展览、交易、仓储于一体的大型中药材营销企业。

项目总投资3.8亿元,规划占地470亩,规划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计划建设一座23层研发大楼,还要建设与其配套的电子交易大厅、展览馆、中医药疗养会所、物流配送中心、单体面积7000平方米的温控仓库10座和30万亩的中药材种植基地。

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存储50万吨中药材,交易量达到100万吨以上,交易额达75亿元,营业总收入10亿元,利税2.85亿元,能够直接安排3000人就业。

届时,将形成全国最大的中药材物流交易中心。

目前该项目正在有序建设之中。

河南华中药业物流有限公司是由大禹名都药业有限公司、郑州永大置业有限公司、河南瑞鑫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资兴建,占地面积400亩,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项目总投资3.8亿元。

主要建设仓库设施、电子交易大厅、会展中心、综合办公楼、职工宿舍楼及生活配套设施等。

项目投产后,可为社会提供6500多个就业岗位,年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利税3.98亿元。

目前药业物流已经投入运营,其他项目正在有序推进。

3、“药王孙思邈医药文化节暨2010中国禹州中医药交易会”成果

第八届“药王孙思邈医药文化节暨2010中国禹州中医药交易会”于2010年10月26日-28日召开。

以“文化、和谐、共赢、发展”为主题,以医药产品展示、贸易洽谈、学术研讨、项目合作为主要内容。

参会的省内外企业853家,其中知名企业23家,全国百强制药企业10家;

参展的高知名度企业38家;

国内外客商3000余人,其中境外客商25人,省外客商89人;

交易额6.8亿元。

与此同时,签约项目54个,签约额62.8亿元,引进资金48.2亿元,其中医药类项目9个,约9亿元人民币。

邀请北京大学、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和知名企业负责人等围绕中药材基地标准化种植、中药产业可持续发展、禹州中医药产业发展趋势等进行探讨。

本届药交会成果居历年之最。

三、禹州中医药发展展望

(一)禹州市产业集聚区

禹州市产业集聚区是河南省政府首批公布的175个产业集聚区之一,规划总面积为29平方公里,其中:

建成区,即西产业园,9平方公里,主导产业为装备制造业;

发展区、控制区,即东产业园,10平方公里,采取“区中设园”的模式,其中规划了机械加工产业园、档发工业园、中小企业创业园,主导产业为机械加工、食品、中医药业,配套发展金融商贸、商务服务等;

专业园区,即钧陶瓷产业园,10平方公里,主导产业为钧瓷及建筑陶瓷业。

近年来,禹州市先后投入7.5亿元,完善产业集聚区内供排水、路灯、绿化、燃气、电力、通讯、热力等配套设施,实现了“七通一平”,形成了四通八达、便利快捷的道路网络,具备了承载大项目、高新技术项目、多项目随时、同时入住的条件。

为加强对入住园区项目的管理和服务,专门成立了禹州市产业集聚区委员会,具体负责处理集聚区内的各项日常事务。

为优化发展环境、助推经济发展,禹州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招商引资、鼓励全民创业的优惠政策。

为认真做好项目管理和服务工作,对新入住项目推行一站式办理、限时办结等制度;

对已入驻项目,实行定期督察、定期汇报、定期例会、领导分包制度。

与此同时,市委、市政府成立了重大项目联席会议办公室,市委、政府主要领导每周召开项目建设联席办公会议,对项目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及时进行解决,推进项目建设。

禹州人杰地灵、物华天宝。

钧都、药都、夏都的美誉正吸引更多的有识之士前来禹州投资。

截至目前,集聚区内已经建成了以医药食品、装备制造为主导的各类企业达到200多家,2010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20亿元,税收2亿元。

(二)发展规划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国粹”,中医药文化又蕴涵着无穷的潜力、魅力和财富。

作为中医药发祥地之一的禹州市,承担着重要的保护、发掘和创新的历史责任。

对此,禹州市编制了《禹州市中医药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了发展方向和总体思路。

1、基地建设

稳定40万亩的种植面积,建成10个2000亩以上的连片种植区域;

建成3个1万亩以上规模的专业药材园和15个2000-5000亩的专业药园;

对天然野生药材区域进行保护性开发;

依托现有的生产企业,引进1-3个高新产业项目,形成生产加工基地;

依托物流配送中心,建立专业运输基地;

依托中医药文化研究院、针灸、正骨、推拿、中医世家和民间祖传秘方等,建立门类齐全的专业研究基地。

2、特色药业保护

禹州市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医药品牌300多个,涵盖的用途也非常广。

对道地药材、名贵药材、珍品培育、新品引种、妙方收集等加大申请保护、发掘力度,确保禹州中医药得到传承和发扬光大。

3、中医药文化建设

目前,投资8000万元的怀帮会馆、十三帮会馆的大殿、戏楼、影壁、厢房等恢复修建项目正在实施当中。

市政府投资3600万元的禹州市中医药博物馆正在建设,预计2012年5月1日开馆。

以上项目建设,对丰富和展示禹州千年药都的发展历史,汇集社会祖传秘方和民间灵丹妙药,研究探索传统工艺和高新技术在中医药领域的继承和发扬,实现禹州中医药产业的跳跃式发展,将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以旅游景区为依托,以药为媒,丰富医药旅游文化经济内涵;

以文艺团体为依托,创作中医药历史剧目,弘扬禹州的中医药发展历史;

以互联网、电子商务为依托,建立专业数据图库,把禹州推向世界、让世界了解禹州。

总之,禹州中医药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

一方宝土孕育了中医世家、名医妙手,代代传承、层出不穷。

独创的民间土方、灵丹妙药润泽着代代华夏儿女的幸福安康。

一大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也蕴藏着无穷的潜力、广阔的前景和雄厚的宝贵财富。

我们坚信,有勤劳智慧的禹州人的勇于创新、有市委市政府的鼎立支持、有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有国内外慧商的积极投入,禹州中医药产业的明天一定会更加辉煌!

二0一一年八月十六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