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知模块一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474775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5.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教知模块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中学教知模块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中学教知模块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中学教知模块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中学教知模块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中学教知模块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中学教知模块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中学教知模块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中学教知模块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中学教知模块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中学教知模块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中学教知模块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中学教知模块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中学教知模块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中学教知模块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中学教知模块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中学教知模块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中学教知模块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中学教知模块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中学教知模块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学教知模块一Word文档格式.docx

《中学教知模块一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教知模块一Word文档格式.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学教知模块一Word文档格式.docx

①思想基础:

“性善论”;

明人伦;

③提出理想的大丈夫人格: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④首度将教、育连在一起: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荀子

“性恶论”;

化性起伪;

③学习过程:

闻见知行。

墨家

①教育思想:

“兼爱”、“非攻”;

②教育作用:

人性“素丝说”:

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

③教学方法:

亲之、闻之、说之,重视说之

朱熹

宋代理学代表人物,著作《四书集注》(《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观点:

①教育目的:

强调“明人伦”。

②关于学校制度:

主张把人的教育分成“小学”和“大学”两个阶段。

夫子施教,各因其材

陶行知

①20世纪伟大的平民教育家,杜威的学生。

毛泽东称赞: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②教育思想:

“生活教育”理论: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③名言: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

补充:

1.道家(老子、庄子):

无为思想

2.《学记》☆☆(选择):

中国教育史上和世界教育史上一部最早、最完整的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专著。

《学记》提出了一些教学原则:

①启发式教学(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②尊师重道;

③教学相长;

④藏息相辅(老师的讲解与学生的理解相结合);

⑤长善救失(取长补短);

⑥循序渐进(预时逊摩,学不躐等)。

3.蔡元培:

①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

②主持了改革北大教育实践;

提出教育独立思想;

③我国最早主张“以美育代宗教”的教育家。

4.晏阳初:

国际平民教育之父

5.陈鹤琴:

幼儿教育创始人

6.梁簌溟:

乡村教育

2、西方教育家思想及代表作☆☆(选择题)

1.萌芽阶段

教育家和著作

苏格拉底

①问答法,即“产婆术”(体现了启发的教学原则)

②提出“知识即美德”。

柏拉图

①他的思想体现在《理想国》。

②主张学习即回忆;

主张教育目的是为国家培养哲学家和军人;

提出了强迫教育的主张。

③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建立学前教育思想,并建立完整教育体系的人

亚里士多德

①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

②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和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教育,在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按年龄划分受教育的阶段思想。

③著作《政治学》

④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昆体良

①他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的教育家,《雄辩术原理》又称《论演说家的教育》是西方第一本教育专著,也是世界上第一部研究教学教法的著作。

②教师是德才兼备的人

2.教育学创立阶段

国家

著作

培根

英国

《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

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提出,为教育学奠定了方法论基础。

夸美纽斯(近代教育学之父)

☆☆☆

捷克

《大教学论》,近代第一部系统的教育学著作,教育学开始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①提出了泛智教育思想,即把一切知识交给一切人;

②论证了班级授课制度;

③提出五大教学原则:

直观性、循序渐进、巩固性、系统性、自觉性;

提出了教育适应自然的思想。

(记忆口诀:

夸的独立与大班泛)

名言: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给学生一碗水,教师需要有一桶水。

洛克

《教育漫话》

提出“白板说”;

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绅士;

在教育方法上提出了“绅士教育论”。

记忆口诀:

绅士洛克有白板

卢梭

法国

《爱弥儿》

提出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自然教育的目的或培养目标是:

培养“自然人”;

儿童本位论。

名言:

出自造物主的东西都是好的,一旦到了人的手里就变坏了。

康德

德国

《康德论教育》

①最早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的人,将教育学列入大学课堂

②“人是唯一需要接受教育的动物”。

赫尔巴特☆☆☆

《普通教育学》,第一本现代教育著作,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科学教育学)的建立,教育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①“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传统教育派的代表

观点:

①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教育性教学”的思想;

②他提出把伦理学和心理学两门学科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③提出了传统教育的三中心,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

④提出了“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段教学法;

⑤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社会公民(社会本位论)。

赫的普教传规范,两学、三中心、四阶段)

杜威

☆☆

美国

《民主主义与教育》

①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活经验的改组或改造;

②教育无目的论,提出“在做中学”、“儿童中心”、“学校即社会”;

③现代教育三中心:

儿童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

④杜威被称为现代教育派的代表

⑤创立实用主义教育学

杜的民主现实三,无目的的改经验、学校即社会、在做中学

教育学定义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教育学根本任务:

揭示教育规律

(1)凯洛夫:

1939年出版的《教育学》,是一本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阐明社会主义教育的教育学。

(2)杨贤江:

1930年《新教育大纲》是我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

(3)中国近代教育家,蔡元培,被毛泽东称为“人世楷模”.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大学精神就是“囊括大典,网罗众家”。

(4)赞可夫《教育与发展》提出发展性教学理论的五条教学原则:

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其指导作用、理解学习过程、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

(5)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中提出了结构主义学说和发现法。

(6)瓦根舍.因创立了范例方式教学理论。

(7)法国保罗·

朗格朗《终身教育引论》提出终身教育思想。

(8)苏联苏霍姆林斯基【活的教育学】《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9)裴斯泰洛齐:

教育心理学之父,教育要遵循自然,是人类教育心理学化。

第一个提出要素教育;

《林哈德与葛笃德》

(10)斯宾塞:

教导每一个人去过完美的生活“什么只是最有价值”的命题

(11)马卡连柯:

集体主义教育思想《教育诗》《论共产主义教育》

(12)布鲁姆:

教育目标分类:

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大领域

(13)巴班斯基:

《教学过程最优化》

(14)克伯屈:

设计教学法

第二章教育与教育学

一、教育的定义(了解)

1.广义:

凡是影响人知识与技能道德的活动,必须是好的影响,天然的褒义色彩。

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类教育要做到三位一体,形成教育合力。

有一个公式5+2=0,五天的学校影响比不上家庭、社会两天的影响。

说明没有做到三位一体、形成教育合力。

狭义:

专指学校教育。

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

尽心上》: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2.教育的构成要素:

教育者(主导)、受教育者(主体)、教育影响(除了教育者、受教育者之外的所有方面,如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手段、策略等,是教育者、受教育者的中介、桥梁、纽带。

教育内容是主要的教育影响。

3.教育属性

(1)一般属性:

永恒性、历史性、继承性、阶级性、长期性【12上、14上、14下考察过】

(2)特殊属性:

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为:

①教育有自身发展规律②历史继承性③与政治、经济和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④受其他社会形态影响)

(3)本质属性:

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注意三点:

有目的、培养人、社会实践活动。

辨析:

动物界存在教育

简答:

如何理解教育的本质属性【15下】

二、教育起源(以选择为主)☆

学说

主张

代表人物

神话起源说

人类关于教育起源最古老的观点

朱熹

生物起源说

(利托能生本)

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

他认为教育起源于动物界的生存本能。

法国的哲学家、社会学家利托尔诺;

英国教育家沛西·

心理起源说

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年人的一种“无意识模仿”。

心里起源说和生物起源说都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

美国心理学家孟禄

劳动起源说

教育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

苏联教育家凯洛夫

恩格斯

三、教育的历史发展(了解)

1.原始形态的教育

特点:

(1)教育还没有独立的形态

(2)教育与生产劳动融合在一起(在羊圈学习)

(3)教育内容简单、方法单一(分辨哪些食物可以吃,狩猎种植)

(4)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生产和生活

(5)教育没有阶级性、等级性

2.古代教育(以选择为主,了解)

指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学校教育。

(1)古代中国

①奴隶社会:

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庠:

羊圈。

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

西周时期:

政教合一、学在官孰、官师合一,有“国学”与“乡学”之分,教育内容: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②封建社会:

春秋战国时期,私学大兴;

西汉时期,采纳了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隋唐:

科举制度;

宋代以后,《四书》、《五经》被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

明代以后,八股文被规定为考科举的固定格式,令废科举开学堂。

(作为常识记忆)

(2)古代印度

教育控制在婆罗门教和佛教手中。

婆罗门教培养贵族,它的经典《吠陀》是主要的教育内容。

佛教比较关心大众,形成寺院学府的特色。

(3)古代埃及

古代埃及设置最多的是文士学校。

“以僧为师”、“以(书)吏为师”成为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

(4)古代雅典、罗马

古代雅典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政治家和商人;

(注重民主和谐)

古代斯巴达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重视体质)。

【15年】

(5)中世纪欧洲(类似于我国封建主义的教育)

教会学校的目的是培养教士和僧侣,分为僧院学校、大主教学校和教区学校,学习的内容主要是神学和“七艺”(文法、修辞、辩证法)四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骑士教育教育内容为“骑士七技”(骑马、游泳、击剑、打猎、投枪、下棋、吟诗)。

总结:

东西方古代教育的特点:

(1)阶级性

(2)道统性(3)专制性(4)刻板性(5)教育的象征性占主导地位(6)个别施教

3.现代教育的特点: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学校教育的普及;

教育的终身化和全民化;

民主化和开放性。

教育的终身化:

1970年,法国教育家保罗·

朗格朗在《终身教育引论》中指出

第三章教育与社会☆☆☆(简答,辨析)

一、教育与社会发展

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基本关系包括教育与人口、教育与社会生产力、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教育与精神文化等的相互关系。

1.教育与人口(了解)

2.教育与社会生产力☆☆

(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①生产力水平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

②生产力水平制约着课程设置与教育内容的选择

③生产力水平制约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④生产力水平制约着学校结构

⑤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方法、内容和手段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①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手段

②教育是科学知识和技术再生产的手段

③教育是生产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的手段

3.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①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

②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③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的权利

④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影响部分教育内容

(2)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反作用

①教育培养出具有一定阶级意识的人,维护和巩固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

②教育通过传播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制造一定的社会舆论、形成社会的道德风尚为政治经济制度服务

③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

4.教育与社会文化☆☆

(1)文化对教育的制约

①文化影响教育的价值取向

②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

③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

④文化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

⑤文化本身也是一种教育力量

(2)教育对文化的促进作用(常考单选)

①教育具有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

②教育具有传播、交流文化的功能(传递是纵向,传播是横向)

③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功能

④教育具有创造、更新文化的功能

第四章教育与人的发展

一、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

1.影响人身心发展因素的观点:

依据:

影响人身心发展动因源于内还是源于外,可分为内发论与外铄论。

(1)内发论(遗传决定论):

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机体成熟机制决定的。

代表人物:

孟子:

人性本善,万物皆备于我心。

格赛尔:

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双生子爬楼梯试验”)。

霍尔:

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

威尔逊:

“基因复制”是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

高尔顿:

遗传基因家谱调查。

(2)外铄论:

个体心理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影响,他人的要求和学校教育等。

荀子——性恶论;

蓬生麻间,不扶自直

墨子——人性如素丝,染之苍则苍,染之黄则黄

孟母三迁的典故

洛克——白板说

华生——环境决定论

(3)调和论:

遗传×

环境--吴伟士;

遗传+环境--施太伦

2.人的发展的规律性☆☆☆(常考选择)

(1)顺序性:

在正常情况下,人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顺序,既不能逾越,也不能逆向发展,这种规律性要求教育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2)阶段性:

人的发展变化既体现出量的积累,又表现出质的飞跃。

不同阶段会表现出不同的年龄特征及主要矛盾。

要求教育从学生实际出发,尊重学生年龄的阶段性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不要搞“一刀切”。

(3)不平衡性:

人的不同系统的发展速度、起始时间、达到的成熟水平是不同的;

同一机能系统特性在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速率。

教育要掌握和利用人的发展的成熟机制,抓住发展的关键期,不失时机地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4)互补性。

(5)个别差异性:

每个人的发展优势、发展速度、高度往往是千差万别的。

要求教育必须做到因材施教,扬长避短,发展个性,促进学生自由发展。

1.选择题以小例子的形式出

2.简答什么是人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其对教育的要求是什么,每个规律都会出。

3.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及它们在人的发展中的各自作用(简答或辨析)☆☆☆(必背)

(1)遗传

①遗传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基础和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②遗传的生理成熟程度制约人的身心发展的过程及其阶段。

③遗传在个体发展的不同阶段作用的大小不同,随着个体不断地发展,遗传的作用日益减弱。

④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考过辨析)

霍尔“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王安石写的《伤仲永》、熟练的印刷工人可以很快辨别衣服的颜色,说明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理解:

遗传素质对人的发展不起决定性作用,因为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而不是现实性;

遗传素质随着环境和人类实践活动的改变而改变,遗传素质对人的发展是有限度的。

(2)环境

①环境是人的发展的外部性条件。

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是人身心发展的现实基础。

②环境制约个体的发展水平,决定人发展的资源、手段和对象。

③环境对个体的影响有消极、积极之分。

“孟母三迁”,“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体现了环境对人的影响。

(3)个体主观能动性

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的发展的内在动力。

(4)教育

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为什么学校教育起主导作用:

①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

②学校教育是通过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③学校教育能有效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促进人的身心发展。

具体来讲,学校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功能体现在:

①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

②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功能。

把握最近发展区:

维果茨基提出,指儿童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与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

③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还具有延时的价值。

④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第五章学校教育制度

一、学校教育制度含义

1.概念:

它包括学校的性质、任务、目的、要求、入学条件、学制年限(修业年限)。

要求背过(特别是狭义的),容易出选择题(13),辨析题(14年)

2.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现代教育制度的核心。

3.建立学制的依据(简答)

第一,生产力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第二,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第三,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

第四,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国外学制的影响。

二、学制类型:

1.双轨制——以英国等西欧国家为代表。

一轨属学术型,为资产阶级的子女设立。

一轨属于职业型,为劳动人民子女设立。

2.单轨制——以美国为代表。

3.分支制——以苏联、中国为代表。

我国现行学制是分支型学制。

三、学制的形成与发展☆☆(选择)

形式上的发展:

前制度化:

古代、清朝、明朝、私塾。

教育实体的出现,意味着教育形态已产生

制度化:

学校系统的出现

非制度化:

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

学制名称

颁布

时间

主要特点

“壬寅学制”又称《钦定学堂章程》

1902

我国颁布的第一个近代学制,但未实施。

癸卯学制又称《奏定学堂章程》☆☆

1904

是我国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制。

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壬子癸丑学制

1912

由蔡元培主持,反映了资产阶级要求,第一次规定了男女同校。

第一个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学制

壬戌学制又称六三三学制

1922

以美国学制为蓝本,这是中国近代史上实施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学制。

壬颁布、癸实施、长期戌美国

四、现代教育制度发展的趋势(简答)

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第六章教育目的

一、概念背过(了解)

二、层次结构:

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教学)目标-课时目标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辨析:

教育目的就是培养目标)

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之间是具体与抽象的关系(可出选择)

课时目标通过每节课去实现

3、教育目的理论概述☆(选择)

1.个人与社会

教育目的论

主要观点

个体本位论

孟子卢梭裴斯泰洛齐洛克福禄贝尔

教育为个人服务;

人的价值高于社会价值,重视人的个性发展。

社会本位论

荀子柏拉图孔德赫尔巴特涂尔干巴格莱凯兴斯泰纳

教育为社会服务;

教育应从社会需要出发。

教育无目的论

2、教育与生活

(1)教育准备生活说:

斯宾塞

(2)教育适应生活说:

四、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了解)p51

分析问题的三大视角:

教育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人、教育和历史、理论

1.理论依据为: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选择)

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

3.我国最新的教育目的: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4.如何理解我国的教育目的:

1.社会主义的方向性;

2.学生要全面发展;

3.教育与社会实践和生产劳动相结合。

五、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了解)

德育:

在五育中起灵魂核心的作用

智育:

首要任务:

双基:

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础和智力支持的作用

体育:

(前提)基本组织形式:

体育课、课间活动,发展体质的作用

美育:

任务:

发现美、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

蔡元培“以美育代替宗教”

劳动技术教育:

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如植树可以帮助学生发展德智体美)

第七章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

一、教育研究选题的原则:

有意义;

有价值;

有可行性;

有创造性;

与自己实际生活密切相关。

二、教育研究的方法☆☆(选择为主)

1.观察法:

是指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感官和辅助仪器,对处于自然状态下的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观察,从而获取经验事实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是教育研究广泛使用的一种方法。

分为自然观察法和控制观察法两种。

2.调查研究法:

是研究者采用一定的手段获得研究对象的实际情况,弄清事实、发现问题、探求规律的研究方法。

特点是自然性、间接性、适用性、灵活多样性、自主性。

最广泛使用的方法是问卷调查。

3.实验研究法:

是各项研究中唯一能确定因果关系的研究。

4.个案研究法:

是当今教育研究中应用广泛的定性研究方法,也是描述性研究和实地调查的一种具体方法。

5.新兴的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法(教育实践工作者基于实际问题解决的需要,与教育理论研究者共同合作,针对实践中的问题提出改进计划,在实践中实施、验证、修正而得到研究结果以求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质性研究法;

教育叙事研究法(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开展的教育研究);

教育随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