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质量工程师考试专业理论与实务知识点汇总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479842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2.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级质量工程师考试专业理论与实务知识点汇总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中级质量工程师考试专业理论与实务知识点汇总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中级质量工程师考试专业理论与实务知识点汇总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中级质量工程师考试专业理论与实务知识点汇总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中级质量工程师考试专业理论与实务知识点汇总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中级质量工程师考试专业理论与实务知识点汇总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中级质量工程师考试专业理论与实务知识点汇总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中级质量工程师考试专业理论与实务知识点汇总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中级质量工程师考试专业理论与实务知识点汇总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中级质量工程师考试专业理论与实务知识点汇总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中级质量工程师考试专业理论与实务知识点汇总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中级质量工程师考试专业理论与实务知识点汇总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中级质量工程师考试专业理论与实务知识点汇总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中级质量工程师考试专业理论与实务知识点汇总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中级质量工程师考试专业理论与实务知识点汇总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中级质量工程师考试专业理论与实务知识点汇总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中级质量工程师考试专业理论与实务知识点汇总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中级质量工程师考试专业理论与实务知识点汇总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级质量工程师考试专业理论与实务知识点汇总Word下载.docx

《中级质量工程师考试专业理论与实务知识点汇总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级质量工程师考试专业理论与实务知识点汇总Word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级质量工程师考试专业理论与实务知识点汇总Word下载.docx

标准正态分布是正态分布的一种,其平均数和标准差都是固定的,平均数为0,标准差为1。

  (4)正态分布曲线下标准差与概率面积有固定数量关系。

2、正态曲线主要特征

集中性:

正态曲线的高峰位于正中央,即均数所在的位置。

  2、对称性:

正态曲线以均数为中心,左右对称,曲线两端永远不与横轴相交。

  3、均匀变动性:

正态曲线由均数所在处开始,分别向左右两侧逐渐均匀下降。

  4、正态分布有两个参数,即均数μ和标准差σ,可记作N(μ,σ):

均数μ决定正态曲线的中心位置;

标准差σ决定正态曲线的陡峭或扁平程度。

σ越小,曲线越陡峭;

σ越大,曲线越扁平。

  5、u变换:

为了便于描述和应用,常将正态变量作数据转换。

3、正态曲线主要内涵

  在联系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实践背景下,我们以正态分布的本质为基础,以正态分布曲线及面积分布图为表征(以后谈及正态分布及正态分布论就要浮现此图),进行抽象与提升,抓住其中的主要哲学内涵,归纳正态分布论(正态哲学)的主要内涵如下:

  整体论

  正态分布启示我们,要用整体的观点来看事物。

“系统的整体观念或总体观念是系统概念的精髓。

”正态分布曲线及面积分布图由基区、负区、正区三个区组成,各区比重不一样。

用整体来看事物才能看清楚事物的本来面貌,才能得出事物的根本特性。

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也不能以偏概全。

此外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在分析各部分、各层次的基础上,还要从整体看事物,这是因为整体有不同于各部分的特点。

用整体观来看世界,就是要立足在基区,放眼负区和正区。

要看到主要方面,还要看到次要方面,既要看到积极的方面还要看到事物消极的一面,看到事物前进的一面还要看到落后的一面。

片面看事物必然看到的是偏态或者是变态的事物,不是真实的事物本身。

  重点论

  正态分布曲线及面积分布图非常清晰的展示了重点,那就是基区占68.27%,是主体,要重点抓,此外95%,99%则展示了正态的全面性。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一定要住住重点,因为重点就是事物的主要矛盾,它对事物的发展起主要的、支配性的作用。

抓住了重点才能一举其纲,万目皆张。

事物和现象纷繁复杂,在千头万绪中不抓住主要矛盾,就会陷入无限琐碎之中。

由于我们时间和精力的相对有限性,出于效率的追求,我们更应该抓住重点。

在正态分布中,基区占了主体和重点。

如果我们结合20/80法则,我们更可以大胆的把正区也可以看做是重点。

  发展论

  联系和发展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

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如果我们把正态分布看做是任何一个系统或者事物的发展过程的话,我们明显的看到这个过程经历着从负区到基区再到正区的过程。

无论是自然、社会还是人类的思维都明显的遵循这这样一个过程。

准确的把握事物或者事件所处的历史过程和阶段极大的有助于掌握我们对事物、事件的特征和性质,是我们分析问题,采取对策和解决问题的重要基础和依据。

发展的阶段不同,性质和特征也不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办法要与此相适应,这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也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乐进的精髓。

正态发展的特点还启示我们,事物发展大都是渐进的和累积的,走渐进发展的道路是事物发展的常态。

例如,遗传是常态,变异是非常态。

  总之,正态分布论是科学的世界观,也是科学的方法论,是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最重要和最根本的工具之一,对我们的理论和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以正态哲学认识世界,能更好的认识和把握世界的本质和规律,以正态哲学来改造世界,能更好的在尊重和利用客观规律,更有效的改造世界

4、维恩图解集合问题

维恩图既可以表示一个独立的集合,也可以表示集合与集合之间的相互关系.例如,集合A={0,1,3,5},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集合A∪B;

集合A∩B.  有了上述的表示方法,我们就可以利用维恩图来解决有关集合问题了.  例1(1994年全国高考试题)设全集U={0,1,2,3,4},集合A={0,1,2,3},集合B={2,3,4},则U-AB=()  A.B.{0,1}C.{0,1,4}D.{0,1,2,3,4}  分析与解:

将已知条件用维恩图表示(),由维恩图可知,A∧B={2,3},所以U-AB={0,1,4}.故选C.  例2设全集U=N*},若  ,则()  A.A={1,8},B={2,6}B.A={1,3,5,8},B={2,3,5,6}  C.A={1,8},B={2,3,5,6}D.A={1,3,8},B={2,5,6}  分析:

本题可以利用维恩图来表示已知条件,从而直观地解决问题.  解:

由U=N*},得U={1,2,3,4,5,6,7,8}.由可知,元素1,8∈A,且1,8B,于是,可以在维恩图中标出这两个元素的位置;

由得,元素2,6∈B,且2,6A,同样地又可以在维恩图中标出元素2和6的位置;

又由可知,元素4,7在全集U中、集合A,B之外;

所以,全集U中剩下的两个元素3,5∈A∩B,在维恩图中标出元素3和5.所以,由图8可知,A={1,3,5,8},B={2,3,5,6}.故选B.  例3设全集为U,已知集合A={2,4,6,8,10},={1,3,5,7,9},={1,4,6,8,9},求集合B.  分析:

本题给出了集合A,和,需要由这三个条件确定集合B,于是,可以通过对已知条件的分析,并借助于维恩图来解决问题.  解:

如图,因为A={2,4,6,8,10},={1,4,6,8,9},所以,元素1和9既不在集合A中,也不在集合B中,于是,元素1和9在全集U中、但在集合A,B之外,又因为3,5,7∈,但3,5,7,所以,元素3,5,7必属于集合B;

因为2,10,但是2,10,所以,2,10,即2,10.所以,集合B={2,3,5,7,10}.

从上面的几个例子我们不难发现:

由于维恩图能够直观地表示集合以及集合于集合之间的关系,所以,利用维恩图可以帮助我们形象而又简捷地地解决问题.因此,同学们要逐步地形成利用维恩图解题的意识,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5、抽检方案优劣的判别

既然改变参数,方案对应的OC曲线就随之改变,其检查效果也就不同,那么什么样的方案检查效果好,其OC曲线应具有什么形状呢?

下面就来讨论这一问题。

  

(1)理想方案的特性曲线

  在进行产品质量检查时,总是首先对产品批不合格品率规定一个值p0来作为判断标准,即当批不合格品率p≤p0时,产品批为合格,而当p>

p0时,产品批为不合格。

因此,理想的抽样方案应当满足:

当p≤p0时,接收概率L(p)=1,当p>

p0时,L(p)=0。

其抽样特性曲线为两段水平线,如下图所示:

  理想方案实际是不存在的,因为,只有进行全数检查且准确无误才能达到这种境界,但检查难以做到没有错检或漏检的,所以,理想方案只是理论上存在的。

  

(2)线性抽检方案的OC曲线

  所谓线性方案就是(1|0)方案,因为OC曲线是一条直线而得名的,

  线性抽检方案是从产品批中随机地抽取1个产品进行检查,若这个产品不合格,则判产品为批不合格品,若这个产品不合格,则判产品批不合格。

这个方案的抽样特性函数为:

  因为它和理想方案的差距太大,所以,这种方案的检查效果是很差的。

  理想方案虽然不存在,但这并不妨碍把它作为评价抽检方案优劣的依据,一个抽检方案的OC曲线和理想方案的OC曲线接近程度就是评价方案检查效果的准则。

为了衡量这种接近程度,通常是首先规定两个参数p0和p1(p0<

p1),p0是接收上限,即希望对p≤p0的产品批以尽可能高的概率接收;

p1是拒收下限,即希望对p≥p1的产品批以尽可能高的概率拒收。

若记α=1-L(p0),β=L(p1),则可以通过这四个参数反映一个抽检方案和理想方案的接近程度,当固定p0,p1时,α、β越小的方案就越好;

同理若对固定的α、β值,则p0和p1越接近越好;

当α和β→0,p0→p1时,则抽检方案就趋于理想方案。

六、QC曲线

 OC曲线是指在一个抽样检验方案(N,n,c)确定后,产品的接收概率L(P)与产品的实际质量水平P之间的关系,它反映了抽检方案对各种质量的产品的辨别能力,是制定和评价抽检方案的基本工具,又称OC曲线。

什么是OC曲线

  当用一个确定的抽检方案对产品批进行检查时,产品批被接收的概率是随产品批的批不合格品率p变化而变化的,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条曲线来表示,这条曲线称为抽样特性曲线,简称为OC曲线。

  OC曲线的性质

  

(1)抽样特性曲线和抽样方案是一一对应关系,也就是说有一个抽样方案就有对应的一条OC曲线;

相反,有一条抽样特性曲线,就有与之对应的一个抽检方案。

  

(2)OC曲线是一条通过(0,1)和(1,0)两点的连续曲线。

  (3)OC曲线是一条严格单调下降的函数曲线,即对于p1L(p2

七、OC曲线与n|c参数的关系

由于OC曲线与抽样方案是一一对应的,故改变方案中的参数必导致OC曲线发生变化。

但如何变化呢?

它们之间的变化有什么关系呢?

下面分三种情况进行讨论。

  

(1)保持n固定不变,令c变化,则如果c增大,则曲线向上变化,方案放宽;

如果c减小,则曲线向下变形,方案加严。

  

(2)保持c不变,令n变化,则如果n增大,则曲线向下变形,方案加严;

反之n减小,则曲线向上变形,方案放宽。

  (3)n,c同时发生变化,则如果n增大而c减小时,方案加严;

若n减小而c增大时,则方案放宽;

若n和c同时增大或减小时,对OC曲线的影响比较复杂,要看n和c的变化幅度各有多大,不能一概而论。

如果n和c尽量减少时,则方案加严;

对于n和c不同量变化的情况,只要适当选取它们各自的变化幅度,就能使方案在(0,pt)和(pt,1)这两个区间的一个区间上加严,而另一个区间上放宽,这一点对我们是很有用的

八、亲和图法

一、亲和图法(KJ法)定义:

  把大量收集到的事实、意见或构思等语言资料,按其相互亲和性(相近性)归纳整理这些资料,使问题明确起来,求得统一认识和协调工作,以利于问题解决的一种方法。

  又称KJ法。

就是针对某一问题,充分收集各种经验、知识、想法和意见等语言、文字资料,通过A型图解进行汇总,并按其相互亲和性归纳整理这些资料,使问题明确起来,求得统一认识,以利于解决的一种方法。

  KJ(亲和图)法的核心是头脑风暴法,是根据结果去找原因。

我们在一次品质分析会上,关于近段时间品质合格率下降原因的检讨。

要求大家具体分析品质下降的原因,再提出相应改进措施,因为品质下降的原因较复杂,大家都保持沉默,一度使会议限入僵局。

后来主持人引导大家,大家可以提出自己的每一个想法,现不要求具体分析,只是把想法记录在案,这样会议的讨论才得以热烈的进行。

会后,再组织人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排查。

这样不仅会议得到正常进行,而且也找出了品质下降的原因和改进措施。

KJ(亲和图)法还可用于生产效率和企业财务分析等。

  KJ(亲和图)法为日本川喜田二朗所创,KJ分析法的工具是A型图解(A型图解只适用于需要时间研究解决的问题,不适用于要立即解决的简单问题),是将收集到的资料和信息,根据它们之间的相近性分类综合分析的一种方法,又称卡片法。

  KJ分析法是一种创造性思考问题的方法。

人的大脑分左右两个部分,人类的思维行为受大脑左边部分的支配,是理性的,不是创造性的。

如果抑制左脑的功能,有意识的使人脑右脑活跃起来,就可以进行创造性的思考,KJ分析法正是基于以上原理来分析解决问题。

  二、适用范围

  用于掌握各种问题重点,想出改善对策;

  用于市场调查和预测;

  用于企业方针,目标的判定及推展;

  用于研究开发,效率的提高;

  用于全面质量管理的推行;

  三、亲和图特点

  从混淆的状态中,采集语言资料,将其整合以便发现问题;

  打破现状,产生新思想;

  掌握问题本质,让有关人员明确认识;

  团体活动,对每个人的意见都采纳,提高全员参与意识;

  四、亲和图类型

  个人亲和图

  主要由一人来进行,重点放在资料的组织上。

  团队亲和图

  以数人为一组来进行,重点放在策略方针上。

  五、亲和图(KJ法)的实施步骤

  1.准备

  2.头脑风暴法会议

  3.制做卡片

  4.分成小组

  5.并成中组

  6.归成大组

  7.编排卡片

  8.确定方案

九、网络网的组成内容

一、作业(Activity)

  作业,是指一项工作或一道工序,需要消耗人力、物力和时间的具体活动过程。

在网络图中作业用箭线表示,箭尾i表示作业开始,箭头j表示作业结束。

作业的名称标注在箭线的上面,该作业的持续时间(或工时)Tij标注在箭线的下面。

有些作业或工序不消耗资源也不占用时间,称为虚作业,用虚箭线()表示。

在网络图中设立虚作业主要是表明一项事件与另一项事件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依赖的关系,是属于逻辑性的联系。

  二、事件(Event)

  事件,是指某项作业的开始或结束,它不消耗任何资源和时间,在网络图中用“○”表示,“○”是两条或两条以上箭线的交结点,又称为结点。

网络图中第一个事件(即○)称网络的起始事件,表示一项计划或工程的开始;

网络图中最后一个事件称网络的终点事件,表示一项计划或工程的完成;

介于始点与终点之间的事件叫做中间事件,它既表示前一项作业的完成,又表示后一项作业的开始。

为了便于识别、检查和计算,在网络图中往往对事件编号,编号应标在“○”内,由小到大,可连续或间断数字编号。

编号原则是:

每一项事件都有固定编号,号码不能重复,箭尾的号码小于箭头号码(即i<

j,编号从左到右,从上到下进行)。

  三、路线(Path)

  路线,是指自网络始点开始,顺着箭线的方向,经过一系列连续不断的作业和事件直至网络终点的通道。

一条路线上各项作业的时间之和是该路线的总长度(路长)。

在一个网络图中有很多条路线,其中总长度最长的路线称为“关键路线”(Criticalpath),关键路线上的各事件为关键事件,关键时间的周期等于整个工程的总工期。

有时一个网络图中的关键路线不止一条,即若干条路线长度相等。

除关键路线外,其它的路线统称为非关键路线。

关键路线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关键路线与非关键路线可以相互转化。

例如,当采取一定的技术组织措施,缩短了关键路线上的作业时间,就有可能使关键路线发生转移,即原来的关键路线变成非关键路线,与此同时,原来的非关键路线却变成关键路

十、网路图的基本规则

 

绘制网络图必须严格遵循下列基本规则:

  1、网络图中不能出现循环路线,否则将使组成回路的工序永远不能结束,工程永远不能完工。

  2、进入一个结点的箭线可以有多条,但相邻两个结点之间只能有一条箭线。

当需表示多活动之间的关系时,需增加节点(Node)和虚拟作业(Dummyactivity)来表示。

  3、在网络图中,除网络结点、终点外,其它各结点的前后都有箭线连接,即图中不能有缺口,使自网络始点起经由任何箭线都可以达到网络终点。

否则,将使某些作业失去与其紧后(或紧前)作业应有的联系。

  4、箭线的首尾必须有事件,不允许从一条箭线的中间引出另一条箭线。

  5、为表示工程的开始和结束,在网络图中只能有一个始点和一个终点。

当工程开始时有几个工序平行作业,或在几个工序结束后完工,用一个网络始点、一个网络终点表示。

若这些工序不能用一个始点或一个终点表示时,可用需工序把它们与始点或终点连接起来。

  6、网络图绘制力求简单明了,箭线最好画成水平线或具有一段水平线的折线;

箭线尽量避免交叉;

尽可能将关键路线布置在中心位置。

  4.逻辑关系

  根据网络图中有关作业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将作业划分为:

紧前作业、紧后作业和交叉作业。

  1、紧前作业,是指紧接在该作业之前的作业。

紧前作业不结束,则该作业不能开始。

  2、紧后作业,是指紧接在该作业之后的作业。

该作业不结束,紧后作业不能开始。

  3、平等作业,是指能与该作业同时开始的作业。

  4、交叉作业,是指能与该作业相互交替进行的作业

十二、制作矩阵图一般要遵循以下几个步骤

  ①列出质量因素;

  ②把成对因素排列成行和列,表示其对应关系;

  ③选择合适的矩阵图类型;

  ④在成对因素交点处表示其关系程度,一般凭经验进行定性判断,可分为三种:

关系密切、关系较密切、关系一般(或可能有关系),并用不同符号表示;

  ⑤根据关系程度确定必须控制的重点因素;

  ⑥针对重点因素作对策表。

  十三、矩阵图简介

  矩阵图法就是从多维问题的事件中,找出成对的因素,排列成矩阵图,然后根据矩阵图来分析问题,确定关键点的方法,它是一种通过多因素综合思考,探索问题的好方法。

  在复杂的质量问题中,往往存在许多成对的质量因素,将这些成对因素找出来,分别排列成行和列,其交点就是其相互关联的程度,在此基础上再找出存在的问题及问题的形态,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

  矩阵图的形式如下图所示,A为某一个因素群,a1、a2、a3、a4、…是属于A这个因素群的具体因素,将它们排列成行;

B为另一个因素群,b1、b2、b3、b4、…为属于B这个因素群的具体因素,将它们排列成列;

行和列的交点表示A和B各因素之间的关系,按照交点上行和列因素是否相关联及其关联程度的大小,可以探索问题的所在和问题的形态,也可以从中得到解决问题的启示等。

  质量管理中所使用的矩阵图,其成对因素往往是要着重分析的质量问题的两个侧面,如生产过程中出现了不合格时,着重需要分析不合格的现象和不合格的原因之间的关系,为此,需要把所有缺陷形式和造成这些缺陷的原因都罗列出来,逐一分析具体现象与具体原因之间的关系,这些具体现象和具体原因分别构成矩阵图中的行元素和列元素。

  矩阵图的最大优点在于,寻找对应元素的交点很方便,而且不会遗漏,显示对应元素的关系也很清楚。

矩阵图法还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①可用于分析成对的影响因素;

  ②因素之间的关系清晰明了,便于确定重点;

  ③便于与系统图结合使用

十四、PDCA循环特点

处理阶段是PDCA循环的关键。

因为处理阶段就是解决存在问题,总结经验和吸取教训的阶段。

该阶段的重点又在于修订标准,包括技术标准和管理制度。

没有标准化和制度化,就不可能使PDCA循环转动向前。

  PDCA循环,可以使我们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步骤更加条理化、系统化、图像化和科学化。

它具有如下特点:

  

(1)大环套小环,小环保大环,推动大循环

  PDCA循环作为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不仅适用于整个工程项目,也适应于整个企业和企业内的科室、工段、班组以至个人。

各级部门根据企业的方针目标,都有自己的PDCA循环,层层循环,形成大环套小环,小环里面又套更小的环。

大环是小环的母体和依据,小环是大环的分解和保证。

各级部门的小环都围绕着企业的总目标朝着同一方向转动。

通过循环把企业上下或工程项目的各项工作有机地联系起来,彼此协同,互相促进。

以上特点。

  

(2)不断前进、不断提高

  PDCA循环就像爬楼梯一样,一个循环运转结束,生产的质量就会提高一步,然后再制定下一个循环,再运转、再提高,不断前进,不断提高。

  (3)形象化

  PDCA循环是一个科学管理方法的形象化。

  PDCA-PleaseDon’tChangeAnythin

PDCA

 PDCA循环又叫戴明环,是管理学中的一个通用模型,最早由休哈特(WalterA.Shewhart)于1930年构想,后来被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EdwardsDeming)博士在1950年再度挖掘出来,并加以广泛宣传和运用于持续改善产品质量的过程中。

它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

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全部过程,就是质量计划的制订和组织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按照PDCA循环,不停顿地周而复始地运转的。

  PDCA循环是能使任何一项活动有效进行的一种合乎逻辑的工作程序,特别是在质量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P、D、C、A四个英文字母所代表的意义如下:

①P(Plan)——计划。

包括方针和目标的确定以及活动计划的制定;

  ②D(DO)——执行。

执行就是具体运作,实现计划中的内容;

  ③C(Check)——检查。

就是要总结执行计划的结果,分清哪些对了,哪些错了,明确效果,找出问题;

  ④A(Action)——行动(或处理)。

对总结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予以标准化,或制定作业指导书,便于以后工作时遵循;

对于失败的教训也要总结,以免重现。

对于没有解决的问题,应提给下一个PDCA循环中去解决。

  PDCA是英语单词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纠正)的第一个字母,PDCA循环就是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质量管理,并且循环不止地进行下去的科学程序。

  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运转,离不开管理循环的转动,这就是说,改进与解决质量问题,赶超先进水平的各项工作,都要运用PDCA循环的科学程序。

不论提高产品质量,还是减少不合格品,都要先提出目标,即质量提高到什么程度,不合格品率降低多少?

就要有个计划;

这个计划不仅包括目标,而且也包括实现这个目标需要采取的措施;

计划制定之后,就要按照计划进行检查,看是否达实现了预期效果,有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

通过检查找出问题和原因;

最后就要进行处理,将经验和教训制订成标准、形成制度。

  PDCA循环作为全面质量管理体系运转的基本方法,其实施需要搜集大量数据资料,并综合运用各种管理技术和方

PDCA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