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基础知识重点 1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481479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82 大小:90.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会计基础知识重点 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会计基础知识重点 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会计基础知识重点 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会计基础知识重点 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2页
会计基础知识重点 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2页
会计基础知识重点 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2页
会计基础知识重点 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2页
会计基础知识重点 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2页
会计基础知识重点 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2页
会计基础知识重点 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2页
会计基础知识重点 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2页
会计基础知识重点 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2页
会计基础知识重点 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2页
会计基础知识重点 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2页
会计基础知识重点 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2页
会计基础知识重点 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2页
会计基础知识重点 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2页
会计基础知识重点 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2页
会计基础知识重点 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2页
会计基础知识重点 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2页
亲,该文档总共8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会计基础知识重点 1Word文档格式.docx

《会计基础知识重点 1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会计基础知识重点 1Word文档格式.docx(8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会计基础知识重点 1Word文档格式.docx

会计核算方法是指对会计对象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综合地确认、计量、报告所采用地各种方法。

会计核算方法体系由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登记会计账薄、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等专门方法构成。

会计循环是指按照一定的步骤反复运行的会计程序。

三、会计基本假设与会计基础(重点掌握)

会计基本假设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它是对会计核算所处的时间、空间环境所作的合理假定,是进行会计核算时必须明确的前提条件。

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四项。

(一)会计主体

1.会计主体的概念:

会计主体是指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或者组织,一般来说,凡拥有独立的资金、自主经营、独立核算收支、盈亏并编制报表的企业或单位就构成了一个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可以是一个企业,也可以是企业内部的某个单位或企业中的一个特定部分;

可以是单一的一个企业,也可以是几个企业组成的企业集团。

2.强调:

(1)法人是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法人又称为法律主体。

根据会计主体的定义可知,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法人)并不是对等的概念,法人可作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例如企业内部的某个单位)。

(易考判断题)

(2)会计主体简单地说就是能够进行独立会计核算的单位,会计主体在会计核算上具有绝对的独立性,不仅要与其它会计主体分开,而且还要独立于本企业主体的所有者。

也就是说,当企业与业主有经济往来时,会计应将业主当作另一个实体,做到往来账面清楚。

3.会计主体前提的主要意义:

(1)根据会计主体前提可知,会计人员只能核算和监督所在主体的经济业务,不能核算和监督其它主体的经济业务。

例如:

A公司的会计人员只能核算和监督A公司的经济业务,不能核算和监督B公司的经济业务。

(2)会计主体前提将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与该主体所有者及职工个人的经济活动区别开来。

不能把本企业股东或者职工个人的收入作为本企业的收入核算;

(3)该假设前提将该主体的经济活动与其它单位的经济活动区别开来,从而界定了从事会计工作和提供会计信息的空间范围,同时说明某会计主体的会计信息仅与该会计主体的整体活动和成果有关。

购买一批原材料,只需要在本企业账中反映原材料增加就可以了,不必反映卖方企业的库存商品减少。

卖方企业的库存商品减少在卖方企业的账中反映。

〔二)持续经营

1.持续经营的含义:

持续经营是指会计主体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将根据正常的经营方针和既定的经营目标持续经营下去。

即在可预见的未来,该会计主体不会破产清算,所持有的资产将正常营运,所负有的债务将正常偿还。

2.持续经营前提的意义:

持续经营前提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企业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而不考虑企业是否破产清算等。

明确了这个基本前提,会计人员就可以在此基础上选择适用的会计原则和会计方法,为解决很多常见的资产计价和收益确认问题提供基础。

一般情况下,企业的固定资产可以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发挥作用,如果企业会持续经营下去,就可以假定企业的固定资产会在持续进行的生产经营过程中长期发挥作用,并服务于生产经营过程,固定资产就可以根据历史成本进行记录,并采用折旧的方法,将历史成本分摊到各个会计期间或相关产品的成本中。

如果企业不会持续经营下去,固定资产就不应采用历史成本进行记录并按期计提折旧。

3.说明:

持续经营只是一个假定,任何企业在经营中都存在破产、清算等不能持续经营的风险,任何企业都不可能长生不老,一旦进入破产清算,就应当改变会计核算的方法。

〔三)会计分期

1.会计分期的含义:

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经济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以便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2.会计分期前提的意义:

会计分期的目的在于通过会计期间的划分,据以清算账目、按期编制会计报表,从而及时地向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

3.会计期间:

在我国,根据《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都是按照阳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计算,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包括半年度、季度和月度。

会计核算的前三个基本前提之间的关系:

(1)会计主体前提为会计核算确定了空间范围,是持续经营前提和会计分期前提的基础;

(2)持续经营前提是会计分期前提的基础,会计分期前提为会计核算确定了时间范围。

(四)货币计量

1.货币计量的含义: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会计核算过程中,采用货币作为统一的计量单位。

2.货币计量前提的意义:

由于货币是衡量一般商品价值的共同尺度,其它的计量单位,如实物计量和时间计量,只能从一个侧面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果,无法在量上进行比较,也不便于汇总经济信息。

因此,采用货币作为统一的计量单位可以全面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业务收支等情况。

3.记账本位币(判断题):

记账本位币是记账使用的货币种类,按照《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

注意:

(1)业务收支以外币为主的单位,也可以选择某种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反映。

(2)在境外设立的中国企业向国内报送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

四、会计基础

会计基础是指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基础,包括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

1、权责发生制,也称应计制或应收应付制,是指收入、费用的确认应当以收入和费用的实际发生作为确认的标准,合理确认当期损益的一种会计基础。

在权责发生制下,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无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计入利润表;

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企业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2、收付实现制,也称现金制,是以收到或支付现金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的标准。

是与权责发生制相对应的一种会计基础。

《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政府会计由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构成。

预算会计实行收付实现制(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财务会计实行权责发生制。

五、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及其质量要求

1、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主要包括投资者、债权人、企业管理者、政府机器相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

2、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主要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等

可靠性:

指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中立。

相关性:

要求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

可理解性:

指便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可比性:

要求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相互可比,1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可比,2不同企业相同会计期间可比。

实质重于形式:

例如企业按照销售合同销售商品但又签订了售后回购协议,虽然从法律形式上看实现了收入,但如果企业没有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没有满足收入确认的各项条件,即使签订了商品销售合同或者已将商品交付给购货方,也不应当确认销售收入。

重要性:

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现。

重要性需要依赖职业判断。

谨慎性:

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现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及时性:

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

六会计准则体系

(一)、会计准则具有严密和完整的体系。

我国已颁布的会计准则有《企业会计准》、《小企业会计准则》、《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政府会计准则》。

企业基本准则内容:

财务会计报告目标、会计基本假设、会计基础、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要素分类及其确认、计量原则、财务会计报告

企业具体准则内容:

一般业务准则、特殊业务准则、报告类准则。

第二章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

第一节会计要素

一、会计要素的含义与分类

一)会计要素的含义,会计要素是指根据交易或者事现的经济特征对财务会计对象所作的基本分类。

二)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将会计要素划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类

(一)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包括三项,即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是资金运动相对静止状态的表现,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

(二)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包括三项,即收入、费用和利润,是资金运动相对运动状态的表现,在利润表中列示。

二、会计要素的确认

1.资产

(1)定义: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2)特征:

第一,资产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所形成的;

第二,资产是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

第三,资产预期能够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资产的确认需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1)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2)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的计量

(3)分类

按其流动性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流动资产指在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出售或耗用,或者主要为交易目的而持有,或者预计在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含一年)变现的资产,以及自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交换其他资产或者清偿负债的能力不受限制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

包括现金、银行存款、短期投资、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等。

2.负债

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第一,负债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

第二,负债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

第三,负债的清偿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负债的确认条件

1)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

2)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的计量

(3)分类:

负债按其偿还期限的长短,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

流动负债是指预计在一个正常营业周期内偿还,或者主要为交易目的而持有的,或者自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含一年)到期应予以清偿,或者企业无权自主的将清偿推迟至资产负债表日以后一年以上的负债。

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帐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应付股利等。

非流动负债是指偿还期限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债务,流动负债以外的负债,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

3.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

说明:

企业资产形成的资金来源有两个,一个是债权人,一个是所有者。

债权人对企业资产的要求权形成企业负债,所有者对企业资产的要求权形成企业的所有者权益。

第一,除非发生减资、清算或分派现金股利,企业不需要偿还所有者权益;

第二,企业清算时,只有在清偿所有的负债后,所有者权益才可还给所有者;

第三,所有者凭借所有者权益能够参与利润的分配。

所有者权益的确认条件:

所有者权益的确认、计量主要取决于资产、负债、收入、费用等其他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

(3)所有者权益的分类(需要牢记):

所有者权益的来源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等。

具体表现为实收资本(或者股本)、资本公积(含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其他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所有者投入的资本是指所有者投入企业的资本部分,它既包括构成企业注册资本(实收资本)或者股本部分的金额,也包括投入资本超过注册资本或者股本部分的金额,即资本溢价或者股本溢价,这部分投入资本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被计入资本公积,并在资产负债表中的资本公积项目反映。

利得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

损失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利得和损失包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直接计入当期收益的利得和损失。

留存收益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的统称。

4.收入: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收入的特征:

1)收入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

(非日常活动经济利益的流入应当确认为利得)

2)收入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3)收入是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除了定义外,收入的确认条件:

1)与收入相关的经济利益应当很可能流入企业;

2)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的结果会导致资产的增加或者负债的减少;

3)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的计量。

(2)分类:

收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主营业务收入是由企业主营业务所带来的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是由企业兼营业务所带来的收入。

收入按性质不同,可分为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

5.费用

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确认费用除定义外应该符合以下条件:

1)与费用相关的经济利益应当很可能流出企业;

2)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结果会导致资产的减少或者负债的增加;

3)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够可靠的计量。

费用包括生产成本和期间费用。

生产费用是指与企业日常生产经济活动相关的费用,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

生产费用应按其实际发生情况计入产品的生产成本;

期间费用是指企业本期发生的、不能直接或间接归入产品生产成本,而应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各项费用,包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

6.利润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

它反映收入减去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减去损失后的净额。

净额为正数表明企业盈利,净额为负数表明企业亏损。

利润是评价企业管理层业绩的指标之一

(2)内容:

1)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反映企业日常活动的经营业绩

2)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减去损失后的净额反映企业非日常活动的业绩

三、会计要素的计量

会计要素的计量是为了将符合确认条件的会计要素登记入账并列报于财务报表而确定其金额的过程。

企业应当按相关规定确定会计要素的金额。

包括:

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等。

历史成本:

又称实际成本,是指为了取得或制造某项财产物质实际支付的现金或其他等价物;

重置成本:

又称现行成本,是指按照当前市场条件,重新取得同样一项资产所需要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金额

可变现净值:

是指在正常的生产经营过程中,以预计售价减去进一步加工成本和预计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净值。

现值:

是指对未来现金流量以恰当的折现率进行折现后的价值,是考虑货币时间价值的一种计量属性。

公允价值:

是指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一项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公允价值主要应用于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的的计量)。

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

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持续取得并可靠计量

六、企业会计等式

会计等式也称为会计恒等式、会计方程式或会计平衡公式,它是表明各会计要素之间基本关系的等式

从形式上看,会计等式反映了各项会计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从本质上看,会计等式揭示了会计主体的产权关系和基本财务状况。

会计等式是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和编制财务报表的理论依据。

会计等式的表现形式:

1)反映财务状况等式:

资产=权益

或:

资产=债权人权益+所有者权益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企业的资产只有两个来源渠道和归属,一部分资产来源和归属于债权人,另一个部分资产来源和归属于所有者。

归属于债权人的部分形成负债(即债权人权益),归属于所有者的部分形成所有者权益。

债权人权益和所有者权益总称为权益。

该等式反映了企业某一个特定时点资产的分布状况及其形成来源,无论在什么时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都应该保持上述恒等关系。

该等式反映的是企业资金的相对静止状态,也称为静态会计等式。

它是复式记账法的理论基础,也是编制资产负债表的依据。

2)反映经营成果等式:

收入-费用=利润(不考虑利得和损失的情况下)

这一等式反映了利润的实现过程,称为经营成果等式或动态会计等式。

收入、费用和利润之间的上述关系,是编制利润表的依据。

3)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相结合的等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

经济业务类型(共计四类九种):

(1)一项资产增加,另一项资产等额减少

(2)一项资产增加,一项负债等额增加;

(3)一项资产增加,一项所有者权益等额增加

(4)一项资产减少,一项负债等额减少;

(5)一项资产减少,一项所有者权益等额减少;

(6)一项负债增加,另一项负债等额减少;

(7)一项负债增加,一项所有者权益等额减少;

(8)一项所有者权益增加,一项负债等额减少,

(9)一项所有者权益增加,另一项所有者权益等额减少;

很显然,不论哪种类型的经济业务,都不会破坏上述会计等式,因此,把上述会计等式称为会计恒等式。

第三章会计科目与账户

一、会计科目的概念(要求掌握)

(一)定义:

会计科目是指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是进行会计核算和提供各项会计信息的基础。

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

为了全面、系统、详细地对各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及其增减变化情况进行核算和监督,为经济管理提供更加具体的分类数量指标,需要对会计要素按其经济内容进一步分类,这就有必要设置会计科目。

二、会计科目分类

(一)会计科目按其经济内容不同(即所归属的会计要素),分为资产类科目、负债类科目、共同类科目、所有者权益类科目、成本类科目和损益类科目六大类。

具体细分如下:

(1)资产类科目,是对资产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会计科目。

分流动资产类科目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原材料等科目,非流动资产类包括长期应收款、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和无形资产等科目

(2)负债类科目是对负债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

流动负债的科目主要有短期借款、应付账款和应付职工薪酬等科目;

非流动负债主要有长期借款、应付债券和长期应付款等。

(3)共同类科目,是既有资产性质又有负债性质的科目,

主要有清算资金往来、外汇买卖、衍生工具、套期工具、被套期项目等科目。

(4)所有者权益类科目,是对所有者权益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会计科目。

反映资本类科目有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等科目;

反映留存收益的科目有盈余公积、本年利润和利润分配等科目

(5)成本类科目,是对可归属于产品生产成本、劳务成本等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会计科目。

反映制造成本的科目主要有生产成本、制造成本,反映劳务成本的科目有劳务成本。

(6)损益类科目,是对收入、费用等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会计科目。

其中反映收入的科目主要有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等科目;

反映费用的科目主要有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

(一)会计科目按其所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不同,分为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

(1)总分类科目,又称为总账科目或一级科目,是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总括分类、提供总括信息的会计科目。

设置:

总分类科目一般按财政部门制定的统一会计制度规定设置。

(2)明细分类科目,又称为明细科目,是对于总分类科目作进一步分类、提供更详细更具体会计信息的科目,如果某一总分类科目所属的明细分类科目比较多,可在总分类科目下设置二级明细科目,在二级明细科目下设置三级明细科目。

(3)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的关系:

总分类科目对所辖的明细分类科目起同统驭和控制作用,而明细分类科目是对总分类科目的详细和说具体明。

三、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

会计科目在设置过程中应遵循三个原则:

(1)合法性原则:

要求所设置的会计科目应当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

主要是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2)相关性原则:

会计科目的设置应为提供各方所需要的会计信息服务,满足对外报告和对内管理的要求。

主要是为了提高会计核算所提供的会计信息相关性,满足相关各方的信息需求。

(3)实用性原则:

要求在合法性的基础上,根据企业自身特点,设置符合企业需要的会计科目。

第二节账户

一、账户的概念和分类(要求掌握)

(一)概念:

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用于分类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及其结果的载体。

(二)分类:

账户的分类与会计科目的分类一致。

1.按照其所反映会计要素具体内容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账户分为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

2.根据所反映的经济内容,账户分为资产类账户、负债类账户、共同类账户、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成本类账户、损益类账户六类。

二、账户的功能与结构

(一)账户的功能在于连续、系统、完整地提供企业经济活动中各会计要素增减变动及其结果的具体信息。

账户的期初余额、期末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和本期减少发生额统称为账户的四个金额要素。

其中:

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二)会计账户的基本结构:

账户的结构是指账户的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

账户统常由以下内容组成:

(1)账户名称、即会计科目;

(2)日期,即所依据记账凭证中注明的日期;

(3)凭证字号,即所依据记账凭证的编号;

(4)摘要,即经济业务的简要说明;

(5)金额,即增加额、减少额和余额。

账户的基本结构如下:

账户名称(会计科目)

凭证字号

摘要

增加额

减少额

金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