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电路实验报告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483346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510.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信电路实验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通信电路实验报告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通信电路实验报告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通信电路实验报告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通信电路实验报告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通信电路实验报告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通信电路实验报告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通信电路实验报告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通信电路实验报告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通信电路实验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通信电路实验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通信电路实验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通信电路实验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通信电路实验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通信电路实验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通信电路实验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通信电路实验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通信电路实验报告Word格式.docx

《通信电路实验报告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信电路实验报告Word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通信电路实验报告Word格式.docx

三、实验结果

1、仿真电路图

2、根据电路中选频网络参数值,计算该电路的谐振频率ωp。

ωp==2.94Mrad/sfp467kHz

由于三极管的电容会对谐振回路造成影响,因此我适当增大了谐振回路中的电容值(减小电感),ωp的误差减小,仿真中实际fp464kHz

3、通过仿真,观察示波器中的输入输出波形,计算电压增益Av0。

Av0==11.08db

4、利用软件中的波特图仪观察通频带,并计算矩形系数。

f0.7:

446kHz~481kHzf0.1:

327kHz~657kHz

矩形系数约为:

9.4

5、改变信号源的频率(信号源幅值不变),通过示波器或着万用表测量输出电压的有效值,计算出输出电压的振幅值,完成下列表,并汇出f~Av相应的图,根据图粗略计算出通频带。

f0(KHz)

65

75

165

265

365

465

1065

1665

2265

2865

3465

4065

U0(mv)

0.0129

0.0155

0.0404

0.0858

0.2150

1.274

0.0526

0.0301

0.0216

0.0173

0.0144

0.0126

AV(db)

-28.89

-27.38

-19.06

-12.60

-4.894

11.43

-16.46

-21.36

-24.22

-26.22

-27.73

-28.93

通频带:

446kHz~481kHz带宽:

35kHZ

6、在电路的输入端加入谐振频率的2、4、6次谐波,通过示波器观察图形,体会该电路的选频作用。

二次谐波:

加入四次谐波

加入六次谐波

结论分析:

在输入端加入了2、4、6次谐波后,经过谐振回路的选频网络后,输入端没有失真,仍然是基波频率的正弦波,增益没有发生变化。

2、通过示波器观察输入输出波形,并计算出电压增益Av0。

Av0==43.5db

3、利用软件中的波特图仪观察通频带,并计算矩形系数。

f0.7:

1.575MHz~1.602MHzf0.1:

1.480MHZ~1.721MHz

通频带为:

1.515MHz~1.602MHz带宽87kHz

矩形系数为:

=2.77

实验二高频功率放大器

1、掌握高频功率放大器的电路组成与基本工作原理。

3、掌握高频功率放大器各项主要技术指标意义及测试技能。

图2.1高频功率放大器

一、原理仿真

1、搭建Multisim电路图(Q1选用元件Transistors中的BJT_NPN_VIRTUAL)。

2、设输入信号的振幅为0.7V,利用瞬态分析对高频功率放大器进行分析设置。

要设置起始时间与终止时间,和输出变量。

(提示:

单击simulate菜单中中analyses选项下的transientanalysis...命令,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设置。

在设置起始时间与终止时间不能过大,影响仿真速度。

例如设起始时间为0.03s,终止时间设置为0.030005s。

在outputvariables页中设置输出节点变量时选择vv3#branch即可)

3、将输入信号的振幅修改为1V,用同样的设置,观察ic的波形。

4、根据原理图中的元件参数,计算负载中的选频网络的谐振频率ω0,以及该网络的品质因数QL。

根据各个电压值,计算此时的导通角θc。

5、要求将输入信号V1的振幅调至1.414V。

注意:

此时要改基极的反向偏置电压V2=1V,使功率管工作在临界状态。

同时为了提高选频能力,修改R1=30KΩ。

6、正确连接示波器后,单击“仿真”按钮,观察输入与输出的波形。

7、读出输出电压的值并根据电路所给参数值,计算输出功率P0,PD,ηC。

二、外部特性

1、调谐特性,将负载选频网络中的电容C1修改为可变电容(400pF),在电路中的输出端加一直流电流表。

当回路谐振时,记下电流表的读数,修改可变电容百分比,使回路处于失谐状态,通过示波器观察输出波形,并记下此时电流表的读数;

2、将电容调为90%时,观察波形。

3、负载特性,将负载R1改为电位器(60k),在输出端并联一万用表。

根据原理中电路图知道,当R1=30k,单击仿真,记下读数U01,修改电位器的百分比为70%,重新仿真,记下电压表的读数U02。

修改电位器的百分比为30%,重新仿真,记下电压表的读数U03。

R1(百分比)

50%

70%

30%

U0

比较三个数据,说明当前电路各处于什么工作状态?

4、当电位器的百分比为30%时,通过瞬态分析方法,观察ic的波形。

5、振幅特性,在原理图中的输出端修改R1=30KΩ并连接上一直流电流表。

将原理图中的输入信号振幅分别修改为1.06V,0.5V,并记下两次的电流表的值,比较数据的变化,说明原因。

V1(V)

0.7

1.06

0.5

Ic0

6、倍频特性,将原理图中的信号源频率改为500KHz,谐振网络元件参数不变,使电路成为2倍频器,观察并记录输入与输出波形,并与第2个实验结果比较,说明什么问题?

通过傅里叶分析,观察结果。

在单击Simulate菜单中中Analyses选项下的FourierAnalysis...命令,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设置。

在AnalysisParameters标签页中的Fundamentalfrequency中设置基波频率与信号源频率相同,NumberOfHarmonics中设置包括基波在内的谐波总数,Stoptimeforsampling中设置停止取样时间,通常为毫秒级。

在Outputvariables页中设置输出节点变量)。

(1)原理仿真

2、设输入信号的振幅为0.7V,利用瞬态分析对高频功率放大器进行分析。

ω0==6.3Mrad/s

QL==0.0378

Vbz=0.714VVbb=0.1VVbm=1Vθc35.5。

P0=1.099mWPD=2.22mWηC=

=49.5%

(2)外部特性

3.003mV

3.586mV

2.079mV

分别是处于临界状态,过压,欠压状态

1.776uA

231.2uA

当V1超过1V时,流通角θc将超过90°

,则不再工作于丙类,电流会变大(不再是脉冲电流)。

实验心得

这次通过实验对课本知识有了更深的了解,开始有的波形、数据不对,有一些比较细致的原理问题还是不太清楚,听老师讲解了,以及和旁边同学的讨论,才把实验真正搞明白。

所以,做实验时不能存在侥幸心理,要脚踏实地,即便是很小的知识点也要弄懂,不要让它成为自己的盲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