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册12单元教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484652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50.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语文上册12单元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12单元教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12单元教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12单元教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12单元教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12单元教案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12单元教案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12单元教案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12单元教案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12单元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12单元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12单元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12单元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12单元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12单元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12单元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12单元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12单元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12单元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12单元教案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语文上册12单元教案Word格式.docx

《五年级语文上册12单元教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语文上册12单元教案Word格式.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五年级语文上册12单元教案Word格式.docx

要防止写作教学揠苗助长的倾向,不应用写作知识的条条框框束缚学生进行书面表达。

本册写作方面的教学要点是:

①练习给习作写评语。

②详略分明。

这一点超标,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处理,或或尝试,只体会不要求实践,或暂时搁置。

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马是人类忠实的朋友,它体态优美,奔放有力,狂放不羁。

伟大的性格,坚毅进取的精神使它成为自由奔放的象征,文明崇高的化身。

本单元以“马”为主题,编选了三篇主体课文,一篇拓展阅读课文。

编者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题材来选编课文。

本单元由一篇说明文、一篇散文、两首古诗、一首现代自由体诗歌组成。

其中陈树青的《天马》是一篇说明文,杜甫的《房兵曹胡马》、李贺的《马诗》是古诗,周涛的《巩乃斯的马》是散文,李幼容的《马背小学》是一首现代诗。

选编的这些课文,不论是古代作品,还是当代作品,作者们都以自己细腻的文笔,丰富的想象来状物抒情,从不同的侧面描写了马的外形特点:

静态中的马形神兼备、生动健美、苍劲有力;

动态中的马如“山洪奔泻”般雄伟壮阔,气势恢宏。

无论是哪一篇作品,字里行间都流露着作者对马的亲切、热爱、敬仰之情。

“语文天地”则安排了“畅所欲言”,积累带有“马”字的成语,讲讲“马”的成语故事。

“初显身手”,是一个查找关于马的艺术品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习作方面,写关于马的习作,设计了三个题目,有写实的,有想象的,有的是有关“马”的作品的介绍,有的是故事的叙述,体裁不限,自由拟题。

这些题目都与单元主题、所选的课文、“畅所欲言”、“初显身手”有密切的关系,是有源之水,使学生有的可写,能写得好。

课时安排:

《天马》2课时《古诗二首》2课时《巩乃斯的马》2课时《语文天地》2课时

《天马》

教材简析:

本文是一篇说明文,作者从艺术价值、外形特点、名称由来以及象征意义等四个方面介绍了作为中国旅游图形标记的“天马”。

全文7个自然段,可分为五个部分理解。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马的精神,其中国特色和风格,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2.使学生了解说明文的写作特点及学习记提纲式笔记。

3.学习11个生字、新词。

4.尝试快速阅读法。

教学重点:

1.学习11个生字、新词。

教学难点:

2.尝试快速阅读法。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谈话法;

讨论法(教师);

自主、合作、探究(学生)

教学准备:

挂图、课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课文中的词语及生字

2、熟读课文内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学会课文中的词语及生字

熟读课文内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1、关于马的资料和成语;

2、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精彩两分钟:

介绍有关马的成语或成语故事或其他。

提起马,你有什么话想说?

学生1:

马曾经是人们的代步工具。

学生2:

马代表着一种永不停息的精神。

的确如你们所说,提起马,每个人都会有许多话要说,老师对马也是情有独钟,因为它的强健,因为它的蓬勃向上,更因为他的执着与忠实。

二、交流预习情况

老师:

在学习课文之前,我们首先要扫清文字障碍。

请大家分小组交流预习情况。

1.学生分组交流:

主要内容:

读准字音 

 

书空字形 

解释字义

2.学生汇报交流情况

(1)要注意的读音:

疾 

匹  处 

(2)易错字:

穗 

辔 

老师:

现在,我们分组朗读课文,看一看能否做到讲课文读正确

(学生分组读课文,互相纠正读音。

在此基础上教师抽测朗读情况。

三、读书画批、质疑

请大家默读课文,把你的收获和问题标注在书上,一会儿我们进行交流。

交流:

四、作业

1.抄写生字词2.写摘录笔记3.读书并深入画批4.搜集资料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1.使学生了解马的精神,其中国特色和风格,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2.使学生了解说明文的写作特点及学习记提纲式笔记。

3、尝试快速阅读法

1.尝试快速阅读法

使学生了解马的精神,其中国特色和风格,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课前精彩两分钟:

学生继续介绍马的资料。

我也深爱马,因为它的雄健,因为它的奔放,因为它的善良,因为它的忠实。

而天马在人们想象中显得更为神奇、飘逸。

上节课,大家对“为什么以天马作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志”这个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么这节课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继续深入理解课文。

二、课中研讨

1.老师出示自学提示:

1)围绕“为什么以天马作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志”这个问题进行补充画批。

2)组织好自己的语言,准备小组交流。

(学生按照自学提示展开自学。

约2-3分钟)

小组交流:

收集组内的各种意见、条理各种意见、组织语言并征求同组成员意见

2.全班交流

为什么以天马作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志?

学生:

因为天马神形兼备具有浓郁的中国特色,民族特点。

一件文物的价值这如大家所说,不仅仅在于它的年代、造型,更在于人们在它身上赋予的深刻含义,让我们一起读一读,体会一下天马的奋勇向前的精神吧!

(学生练习朗读、齐读、个人展示,其他同学通过评读再次深入理解课文。

还有其他理解吗?

大家各抒己见,谈得很透彻,但是我们在谈一个问题的时候,除了分析问题,还应该注意什么?

那么,请大家整理思路,再次默读课文,思考这个问题。

学生思考。

作者又是如何将这些意思清晰的表达出来的呢?

小组讨论,集体归纳。

三、总结

在深入了解了这一古代杰出的艺术品之后,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中华的腾飞靠我们每个人的努力,用天马精神激励自己,让我们共勉。

1.练写生字。

2.读语文天地《马背小学》

板书设计:

马天马

青铜雕刻神——力量、自由奔放、腾空飞速

形——马踏飞燕(龙雀)文化历史的代表性杰作

  兼

   备

《古诗二首》

本课是第一单元的第二课。

本课两首诗都是咏物言志诗,可以说是写马诗里的压卷之作。

虽都写马,但各具特色。

杜甫的《房兵曹胡马》一诗,作者用雄健的笔力刻画雄健之马。

李贺的《马诗》通过咏马来表现诗人远大抱负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

教学目的:

  1、认识识字表生字,读准发音,记清字形。

  2、学会写字表生字,能够读准发音、记住字形,用正确的书写姿势进行规范的书写,把字写美观、工整、大方。

 3、用多种方法熟读古诗,体会两首诗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4、鼓励学生细心阅读,交流感悟,作者用哪些具体的内容来说明中心句的,体会这种写法。

古诗的诗句以学生诵读为主,朗读要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自悟词句的大致意思,在自读体会的基础上合作学习,交流对语句的体会。

鼓励学生细心阅读,交流感悟,作者用哪些具体的内容来说明中心句的,体会这种写法。

诵读法;

课件

教学时间:

1、认识识字表生字,读准发音,记清字形。

2、学会写字表生字,能够读准发音、记住字形,用正确的书写姿势进行规范的书写,把字写美观、工整、大方。

3、熟读并理解古诗诗意

熟读并理解古诗诗意

资料搜集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喜欢马吗?

你最喜欢马的那些方面?

给大家说一说。

  2、今天我们学习两首古诗,描写了马。

板书课题:

古诗二首

二、讲授新课:

  

(一)《房兵曹胡马》

1、这首诗是哪位诗人所写?

(唐朝诗人杜甫) 

2、自由朗读这首诗歌,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大面积指名朗读,齐读。

  

4、要求读准每个生字,读不准的画出来。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指朗读好的学生朗读课文。

其他学生注意听:

自己读的不熟练的生字的发音。

2、学生自己再朗读课文。

  

3、指学生分层次读课文,进一步巩固生字的发音。

(三)再读一读书,深入感受

1、小组讨论:

本诗讲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组汇报,其他同学进行补充,纠正。

3、评一评哪个小组讲得最好。

(四)教师指重点词,学生回答。

 你理解了哪句诗的意思?

指名让学生复述诗的大体意思,教师进行整理。

1、熟读并理解古诗

2、用多种方法熟读古诗,体会两首诗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3、鼓励学生细心阅读,交流感悟,作者用哪些具体的内容来说明中心句的,体会这种写法。

一、教学《马诗》

(唐代李贺)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师范读(利用磁带或课件)  

4、指导学生分层次读课文,进一步巩固生字的发音。

三、再读一读书,深入感受

四、教师指重点词,学生回答。

  1、小组中理解诗句的含义。

  2、指名让学生复述诗的大体意思,教师进行整理。

体会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意思?

学生充分发言,体会诗人由一开始扫兴到兴奋的感情变化。

五、首诗与《房兵曹胡马》都是写了马,比较一下他们有什么不同?

  学生根据诗的意境,诗所表达的情感等方面进行探讨。

    古诗二首

          房兵曹胡马   马诗

          唐朝 杜甫  唐朝 李贺

《巩乃斯的马》

本篇课文将作者对马的描写和自己对生命的思考有机地结合起来,对马的赞美和对自己追求自由的情感从而得到自然的流露,借助于特定的物来表现特定的情感,让读者在对物的感知过程中,自觉地理解文章主题,获得水到渠成的效果。

1.学会写字表生字,能够读准发音、记住字形,用正确的书写姿势进行规范的书写,把字写美观、工整、大方。

2.学习本文写动物的取材谋篇方法;

学习抓典型场面描写突出主体的方法。

3.学习体会本文表达的勇敢、自由、进取的精神及对不受羁绊的充满活力的生命境界的追求。

1、学会写字表生字,能够读准发音、记住字形,用正确的书写姿势进行规范的书写,把字写美观、工整、大方。

通过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领会这种壮观的景象给予人们的力量。

课件(万马奔腾的场面等)

教学课时:

1.学会写字表生字,能够读准发音、记住字形,用正确的书写姿势进行规范的书写,把字写美观、工整、大方。

2、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情感

学会写字表生字,能够读准发音、记住字形,用正确的书写姿势进行规范的书写,把字写美观、工整、大方。

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情感

一、导入

上几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与马有关的很多成语和诗句,以小组接龙的方式来说几个。

(学生发言)同学们积累了这么多与马有关的词语,可见对马已有了比较多的认识,我们今天来学习当代散文家周涛写作的《巩乃斯的马》。

看看在这位生活在新疆的作家笔下的马与其它马有什么不同之处。

二、交流预习情况

1.齐读课题两遍,谁能说说课题的意思?

作者在篇名中强调了“巩乃斯”,这样一个音译而来的地名本身就让人心生遥想,与“香格里拉”等地名一样,它散发着一种神秘的气息,牵引着读者的思绪离开日常的、熟悉的、平庸的、重复的、单调的空间,到达一个崭新的世界。

在作品的开篇,作者着意渲染的就是这种不同寻常的地域色彩。

2.作者简介:

学生交流(脱稿)

教师补充(课件):

周涛,原名周小涛,1946年3月15日出生,中国著名诗人、散文家。

著有诗集《神山》、《野马群》及散文《巩乃斯的马》、《哈拉沙尔随笔》等。

祖籍山西,在京启蒙,少年时随父迁徙新疆。

1969年毕业于新疆大学中文系,现为新疆军区创作室主任。

至今已出版诗集、散文集20多种,深得读者喜爱。

曾获“全国诗集奖”和“全军八一奖”,1998年获首届鲁迅文学奖,是新边塞诗的代表人物。

同时也是当代中国很具个性魅力和文学气质的优秀作家。

3.预习中你遇到并解决了哪些值得大家注意的字词?

(学生交流)

重点词语强调:

淋漓尽致:

形容文章或谈话详尽透彻。

也指暴露得很彻底。

无与伦比:

没有能比得上的(多含褒义)。

临危不惧:

在危险面前毫不害怕。

4.指名朗读课文。

(提出问题)

围绕巩乃斯的马,作者写了什么?

哪些自然段是对马的直接描写?

5.再读课文,然后理清层次。

引导学生读课文,读后评议,文章应该怎样划分段落,段意是什么?

三、细读理解

1.第一部分: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这部分写了什么?

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指导有感情朗读。

(2)速读课文,联系下文想一想:

这部分没有对马的描写可以删掉吗?

为什么?

(课文以浓笔重彩,描绘了巩乃斯马奔的壮阔图景。

2.第二部分:

(1)教师朗读。

(2)自由朗读这部分,画出自己印象深刻的句子。

多读几遍,品一品其中的精妙,与小组同学交流。

(3)集体展示交流。

(体会比喻句、排比句的作用。

(4)再读课文,看看作者怎样描写暴雨中马群的?

(思考交流)

背诵自己喜欢的句段。

1.学习本文写动物的取材谋篇方法;

2.学习体会本文表达的勇敢、自由、进取的精神及对不受羁绊的充满活力的生命境界的追求。

学习本文写动物的取材谋篇方法;

学习体会本文表达的勇敢、自由、进取的精神及对不受羁绊的充满活力的生命境界的追求。

一、复习导入

1.听写。

2.指名有感情朗读课文的第一、二部分。

3.说说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二、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1.指名朗读。

这部分课文写了什么?

从对暴雨中马群的描写中,作者感受到什么?

作者这种超乎寻常的表现和想法该怎样朗读?

(学习这一段时可以采取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

回答时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特别是学困生,可适当地引导他们分层的来理解。

2“受用不尽”,你怎么理解?

在课文中可以理解为——?

3.从对暴雨中马群的描写中,你有什么感受?

有感情朗读课文最后一段。

1.订正交流课后思考题。

2.总结全文。

本文通过描绘马奔的典型场面,表现出马的生命活力及人对自由境界的向往。

展开联想,表达对马的品性和精神的赞美与喜爱。

作者从马身上看到了一种进取不息的精神,体现了人们对淋漓尽致、酣畅痛快的生命境界的追求。

3.谈谈自己学课文的收获。

四、结束语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茫茫天地间的尤物——马给予了我们无限的启示。

让我们流血流汗,一马当先,马到成功!

五、补充练习

1.生字、词语抄一抄。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3.写摘录笔记。

4.预习《语文天地1》

巩乃斯的马

暴雨来临

马群奔跑——壮阔场面

作者感受——马的生命活力

人对自由境界的向往

语文天地一

  1.针对景物思路严整地提问方法。

  2.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式搜集资料,培养学生搜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

  3.培养学生积累词语和名言警句,养成积累的好习惯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积累词语和名言警句,养成积累的好习惯

1.针对景物思路严整地提问方法。

培养学生积累词语和名言警句,养成积累的好习惯教学重难点:

一、读一读《马背上的小学》

  1、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采用学到的各种方法。

    围绕“马背上的小学”写了哪些内容?

  2、读课文之后,有什么疑问提出来。

  3、小组交流。

  能在小组解决的就在小组内解决,不能解决的进行全班交流。

注意在学生提问的时候教师要加以正确的引导,对于那些提问比较有意义的同学进行及时表扬。

  4、全班讨论。

  5、全班进行朗读,分小组朗读,自己喜欢怎样读就怎样读。

二、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体会短文的意思。

  1、运用掌握的学习方法再次阅读短文《马背上的小学》。

2、划出你感兴趣的词语。

3、短文有几个自然段?

4、逐段指名读课文,思考每段主要说的是什么?

对较难归纳的自然段,教师加以指导。

一、畅所欲言。

  1.课前搜集民间传说,生动、流利地讲述有关马的成语故事。

  2.引导学生介绍、交流自己的搜集方法,掌握一些效率高、简洁明了的学习方式。

  3.全班围绕“马”这一主题进行成语故事会。

二、初显身手。

  1.通过课前预习,你都搜集到那些有关马的作品?

谁愿意展示给同学们看一看?

  2.你对其中的那些作品最感兴趣?

  3.评选最佳小骑手。

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题为“奇观”,有三篇主题课文,一篇拓展阅读,一个语文天地,旨在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大自然,细心观察家乡的事物,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雅鲁藏布大峡谷》——它是“地球最后一块秘境”,是世界仅存的一块处女地……它是世界上最令人向往的地方,让人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叫绝,通过语言文字让学生领略大自然的神奇壮丽。

《浙江潮》——“际天而来”、“吞天沃日”,被称为天下奇观。

课文带领学生走近浙江潮,感受那磅礴的气势,通过感受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思想感情。

《红树林》——美妙的人间仙境,课文就带领学生畅游这神话般的大花园,感受祖国的伟大。

《海市》——作者从虚幻海市的奇丽景象中获得人生的感悟。

这些课文从不同的角度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惊叹,表达了作者对祖国

大好河山的无比自豪与热爱。

“语文天地”里设计了要求同学们上网搜寻能够再现大自然奇观的名胜宝地,然后介绍给别人的实践活动,重点要说明其“奇”在哪里。

编探险故事的练习意在培养同学们的想象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金钥匙”提示同学们要不断总结学习方法,正确评价自己,如何发现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找到改进的方法。

其目的是围绕主题,强化基础知识的训练,提高同学们的课内外结合的语文综合学习能力。

《雅鲁藏布大峡谷》1课时;

《浙江潮》3课时;

《红树林》1课时;

语文天地:

《雅鲁藏布大峡谷》

本文是一篇情趣盎然的说明文,文章非常有条理、有层次地介绍了神奇而美丽的雅鲁藏布大峡谷,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惊叹和心中无比自豪与喜悦的感情。

在介绍时,作者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如:

对比、列数字、举例等,细致地展现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罕见奇观。

1.根据提纲把握课文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在阅读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进而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指导学生自读自悟,与想象、资料相结合,体会课文描写的壮丽景观。

3.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引导学生积累、运用语言。

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引导学生积累、运用语言。

课件(图片、课文中的句子、段落、自学提示、资料等)

  1.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神奇与壮观。

  2.学写课文提纲。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阅读课文,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神奇与壮观。

教学难点:

学写课文提纲。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