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孝的事迹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485263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7.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孝的事迹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关于孝的事迹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关于孝的事迹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关于孝的事迹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关于孝的事迹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关于孝的事迹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关于孝的事迹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关于孝的事迹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关于孝的事迹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关于孝的事迹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关于孝的事迹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关于孝的事迹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关于孝的事迹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关于孝的事迹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关于孝的事迹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关于孝的事迹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关于孝的事迹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孝的事迹文档格式.docx

《关于孝的事迹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孝的事迹文档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关于孝的事迹文档格式.docx

这些都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提倡的尊老爱幼的民风民俗,是孝道的表现。

它每

天都发生在我们周围。

王姣敏,是长虹公司机电队的一名职工。

她用爱和行动诠释了何为孝,是尊老敬老的表

率。

她虽说没有一个富裕的家,但身后有个默默支持她的丈夫和可爱的孩子,她觉得足矣。

她原本也有一个美好的家庭,父亲在梨园矿赵庄井上班,母亲在家务农,家里还有个八十岁

的奶奶和三个弟弟,虽说不是大显大福大贵,但却也其乐融融。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就在她十二岁那年,她的母亲得了癫痫病(俗称羊羔疯),使这个

本不富裕的家庭陷入困境。

父亲常年上班在外不能里外照顾,家里的重担和农活全落在她那

幼小的肩上。

她妈的病又是三天两头犯,每次犯病的时候,王姣敏就会先把母亲抚平躺下,

拿上毛巾轻轻擦拭嘴边的唾液,捋捋母亲的脖子或者是掐掐人中,待到清醒后,她再给母亲

喂点温开水减轻疼痛。

随后,再做年复一日的家务活,洗洗补补,刷碗做饭,锄地耕田。

这样,在这样的艰苦岁月中慢慢长大。

随着时间的推移,她母亲的病情不断加重,奶奶也年纪越来越大,爸爸挣钱又是家里唯一的经济来源,如果让爸爸回来照顾这个家,经济来源又是一

个难题。

她母亲看在眼里,想在心里,为不拖累这个家,就在98年1月份,母亲找来绳子自

寻短见,幸好姣敏送药时发现母亲的举动,经抢救及时没有发生生命危险。

为了改善家庭状

况,缓解家庭经济压力,也为了更好的照顾母亲和奶奶,她选择了退学打工的方式,至今,

王姣敏对自己的选择还是无怨无悔。

退学后,她就近找到一家服装厂上班,从此,她每天很

早就起床,做了早饭后帮助奶奶穿衣叠被、洗脸喂饭后,再帮母亲穿衣叠被、洗脸喂饭,长

久的病痛折磨使母亲的精神变得狂躁不安,病情加重使生活不能自理。

有时给奶奶先喂饭,

母亲看了就不乐意,等给母亲喂饭时,母亲会故意把饭碗打翻或洒在床上,地上。

但是,王

姣敏没发一次火,常常默不吭声的将床褥收拾好,重新给母亲打上饭喂到嘴边。

私下里,她

会偷偷的流泪,但是她总是不断的告诫自己“坚持、坚持、不要流泪、要坚强”。

尽管每天早出晚归,一天忙碌下来腰酸腿疼,但看到能多挣点钱补贴家用,她心里也感

到一丝安慰。

看到同龄的女孩穿着漂亮的衣服,心里是多么的羡慕啊,自己也很想穿上漂漂

亮亮的衣服,可她总是把这种心思压在心底,把挣来的钱全部精打细算补贴家用。

每天除了

上班工作、下班操持家务、照顾二位老人外,抽空还得给弟弟做衣做鞋、辅导功课。

尽管肩

上的担子沉重,但是每天忙到深夜,她总会拿起学过的课本,看看学过的知识,终于在90

年底,通过考试成为梨园矿的一名正式工。

眼看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过,就在对生活充满信心的时候,又一个不幸事情发生。

那年是

她刚参加工作不久的时候,她和父亲都在上班期间,家里只剩下奶奶和母亲在家。

母亲从床

上栽倒在地与世长辞,这无疑对她是个沉重的打击,思想马上要崩溃啦,她时常抱怨自己如

果当时在家就好了,没有照顾好母亲,使母亲离世。

心灵的创伤使她更下决心照顾好年迈的

奶奶,用加倍的细心照顾好奶奶。

每天为奶奶穿衣做饭,洗头洗脚擦身子,把奶奶的生活起

居照顾的舒舒服服。

奶奶有时会摸着她说“有你这样的孙女,俺这辈子没白活”。

不久之后,

奶奶离世。

失去双亲是她心里只有一个希望,那就是通过努力使家里状况加以改变,是弟弟

们的生活过的舒坦。

一年一年,她也成家了,弟弟们相继成家立业,可各家有各家的事,先

是她弟媳在平房上晒粮时不慎掉下来摔伤身体住院。

弟弟家的孩子们小,这个做姐姐的忙前

忙后,家里、医院两头跑、两头照顾。

就在去年、“屋漏偏遇连雨天”患有精神病的弟弟在犯

病时将弟媳和邻居砍成重伤入狱。

又是她跑前顾后、忙里忙外的照顾两个家庭。

住院花费、

孩子们的学费和生活费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可她自己是省吃俭用、慷慨解囊,一心一意的

照顾那个残缺的家庭。

面对她的家庭情况,领导们都看在眼里,每年公司领导、工会主席、

女工部部长都会伸出援助之手,帮她解决一下燃眉之急帮她度过暂时的困难。

对待家庭,她勤劳节俭、大度细心、勇于担当,特别是在家庭遭遇变故和磨难的时候,

她竭尽所能无私奉献。

多年来,处在这样的家庭中,面对一个接一个的困难,她心中也有过

苦痛,生活也充满累与忧,但她一想到他们是自己的至亲,他们与自己血脉骨肉相连,作为家中的主心骨,她

不能垮。

作为家庭的半边天,她勇敢地把这一份责任、亲情与义务担当起来。

王姣敏说:

“家

是一个避风港,现在日子是有点艰难。

但我的劳动与付出,同样得到了回报。

父母的坚强,

丈夫的宽容与理解,孩子的进步,家里家外、村里老小、单位的理解支持,使我得到了很多

的宽慰,我坚信,一家人在一起的日子是值得珍惜的!

为了维持一家人的生活,我就是苦点

累点,远比他们受病痛、受折磨要好很多,负起孝老爱亲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也是为人子

女起码的道德与良知!

”她对孝的理解是:

人的一生可以错过很多东西,但万万不能错过回报

父母恩情的机会,老人把儿女养大不容易,儿女为了老人的健康和幸福,应该付出最大的努

力和代价。

她怀着一颗孝顺之心、一颗体贴之心、一颗关爱之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

为人子、为人妻、为人母的高贵品质,在平凡的生活中演绎着点点滴滴的亲情故事。

饮水思源,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是中华儿女的美德,让老人安度晚年是每个子女的责任。

上行下效,老人抚养好子女、子女赡养好老人,尊老爱幼的风气就能一代代传下去,将中华

民族的美德发扬光大。

篇三:

“孝敬小孝星”事迹材料“孝敬小孝星”事迹材料新乐中心学校刘琪

刘琪,今年11岁,在新乐中心学校四年级读书,她是班级的卫生委员,老师的好帮手,

同学们的好榜样。

更是父母的好女儿,爷爷、奶奶的好孙女。

很小的时候她就懂得了自己能做的事要自己做。

还是三年级的时候,她就学会了洗衣服,

四年级时就学会了做饭。

从小就知道使用礼貌用语,向长辈问好,深受长辈们的喜爱。

自从学校开展了孝敬父母实践活动,她也积极的参加了!

并且深深地懂得了中国有句古

训:

百善孝为先。

孝顺、尊敬长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于是她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怀着感恩的心去孝敬父母,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她的父母一天到晚忙着干活,看到父母这

么辛苦,她就悄悄的把父母的脏衣物用她那纤细的小手揉洗干净,把屋子打扫得干干净净。

放学后她还抢着为父母作饭、盛饭、洗刷锅碗。

有好吃的她首先想到的是爷爷、奶奶,爸爸、

妈妈。

在学校里,她是一个懂得感恩的学生。

她对工作既认真又负责。

在学习上,认真完成各

科作业,并且能提前预习功课。

在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动脑思考,大胆回答问题。

成绩

优异,不但团结同学,还热心助人,大家都很喜欢他。

她也不忘对同学们讲孝敬父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要善待父母,尊敬长辈

和老师。

她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其他同学。

在学校举行的孝敬父母实践

活动中,在和她爸爸沟通中得知,她的父母谈到她在家中的表现时非常感动,流出了激动的热泪,她爸爸说:

“有这样的好女儿没白活,再苦再累也值。

”20XX

年11月4日篇四:

尊敬老人事迹材料尊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改革开放到今天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取得了伟大

的成就。

如今我国已开始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

切实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让他们度过幸福、

美满、安详、健康的晚年,共享人类社会发展的成果,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尊重

老年人就是尊重人生和社会发展规律,就是尊重历史。

父母生养了子女,子女必须孝敬父母,

这是儿女们应该尽到的责任。

老年人在革命和建设事业中作出了重大贡献,他们的智慧和经

验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筑成了社会的生命线,老年人理应受到社会的尊重,需要人们去

关爱。

我们柏庄人在敬老这方面做得比较好,其愿因有三,一是尊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

传统美德,柏庄多年来就有敬老的传统美德,这美德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如今还是那么鲜、那

么艳。

二是柏庄人没有田种了,大家都住在小区,过着城市化的生活,也有条件孝敬老人。

三是现在社会进步了,经济宽裕了这也给敬老提供物质条件。

就拿我们村二组的范广选来说,

范广选今年72岁,老母亲95岁,是我们柏庄村最年长的一名老人,老范的母亲十几年前就

犯轻微老年痴呆症,但老范夫妻俩从没有嫌弃老人,反而更加细心地照顾老人,每天早晨开

始帮她穿衣,洗漱,倒尿盆,一日三餐都端到她的手上,有时老人不想吃,老范夫妻俩就喂

她,晚上还要帮他洗漱,生病的时候第一时间购药每次总是把药拿好了帮她吃,多年来就餐

从不分碗筷,孙子回来时还要把太太请到桌上吃饭。

一家四代人一桌吃饭,人丁兴旺,其乐

融融。

去年老人两次跌跤老范更是做到及时抢救,第一时间送医院原以为这两次老人性命难保,

可在老范的精心护理下又奇迹般的活了下来。

现在老人逢人就说:

“我能或到现在多亏了我的

儿子和儿媳妇,不是他们的精心照料我早就到马克思那儿报道了。

”现在我们更应当尊敬老人、孝敬老人,使社会形成尊老爱幼的良好风气。

在我们的生活

中从我做起、从每件事做起,让我们的老人安享晚年、幸福快乐,也是我们做儿女的义务、

应尽的责任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谈到孝敬老人柏庄村现如今流传一个美谈,董洪明一家孝敬瘫痪在床的老母亲真是无人

能比的。

董洪明的母亲现年82岁,与十年前由于高血压换中风卧床不起,这对于他们弟兄俩五一

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别人都出门打工挣钱,唯独他们两家不能外出苦钱,得留在家里照料老

人,

老人卧病在床已有12个年头了,每天需要人喂水喂饭,拉屎拉尿都不知道,随时翻身等

都离不开人的照顾。

他们们兄弟俩24小时轮流照顾她,耐心细致的为她换尿布、端屎端尿、

洗衣擦身,免得让她生禄疮。

婆婆因病痛黑天白夜的睡不着觉,我们也忍着困倦陪伴着她。

看到她病得骨瘦如柴,我心里不禁酸酸的,为了减轻她病苦和疼痛,我经常给她按摩让她尽

量少受罪,可以安然地走完她的一生。

这也是我们做儿女的尽到孝道的应尽义务。

百善孝为先,首先得有孝心才能有爱心、才能知道有感恩的心,才能具备做人的基本品

质,成为一个善良的人,才能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我并没有做什么惊天动地的事,孝敬

老人让他们安度好晚年生活,不带着遗憾离开,是一件即平凡又很不容易做到的事,需要我

们努力去做好才行。

身教重于言行,用我们的行动来教育我们的下一代,让他们继承尊老爱

幼的好传统。

用我们的行动为我们的和谐社区增添一份力量,让祖国变得更富强更美好。

我和爱人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和约定,一定要孝敬好双方的父母让他们过好晚年生活,

在具体的生活中我们尽量满足老人家的需求,我们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01年我退休后我父亲生病,弟弟妹妹都在上班,我克服一切困难,每天照顾他的一切生

活起居,直到去逝陪伴他过完他的一生。

现今母亲已经86岁高龄,患有脑血栓、老年痴呆等病,不能与人交流,出去都要用人带

着。

我经常带她去公园和社区遛弯与她谈天让她心情愉快,使她安享幸福的晚年生活。

我还有重病的婆婆,现今也已84岁了,患有肺癌晚期卧病在床已有9个多月了,每天需

要人喂水喂饭,拉屎拉尿都不知道,随时翻身等都离不开人的照顾。

我们兄弟姐妹24小时轮

流照顾她,耐心细致的为她换尿布、端屎端尿、洗衣擦身,免得让她生禄疮。

婆婆因病痛黑天白夜的睡不着觉,我们也忍着困倦陪伴着

她。

看到她病得骨瘦如柴,我心里不禁酸酸的,为了减轻她病苦和疼痛,我经常给她按摩让

她尽量少受罪,可以安然地走完她的一生。

尊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国已开始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

切实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让他们度过幸福、美满、

安详、健康的晚年,共享人类社会发展的成果,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尊重老年人

就是尊重人生和社会发展规律,就是尊重历史。

父母生养了子女,子女必须孝敬父母,这是

儿女们应该尽到的责任。

老年人在革命和建设事业中作出了重大贡献,他们的智慧和经验是

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筑成了社会的生命线,老年人理应受到社会的尊重,需要人们去关爱。

老人,是我们的长辈,他们辛勤劳动了一辈子,为社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并在长期的

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

所以,尊敬老人既是对老人的关心与照顾,又是继承前辈

们财富的需要。

“老年人是一座活着的图书馆”、“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人人都敬老,社

会更美好?

?

所以我自豪地告诉大家,敬老爱老的美德是黑夜里的一盏灯;

是寒冬里的一把火;

是沙

漠中的一泓泉;

是久旱时的一场甘霖。

美德,其实就是需要帮助时,伸过来的一只温暖的手;

需要谈心时,递上来的一颗火热的心;

需要关心时的一句亲切慰问。

只有在这种世界中的老

人,才能感到人世间的温馨与美好;

才能远离孤独,才能欣慰地走完属于他们的人生旅途,才能使整个世界充满欢声笑语。

让我们大家一起

行动起来,做到敬老,爱老,助老。

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让我们在新世纪高举敬老爱老的旗帜,献出我们全部的爱心与孝

心,抛下“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自私观念,弘扬尊老敬老的优良传统,为老年人安度晚

年创造良好的条件,让世界处处阳光灿烂,爱心闪烁!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

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成为尊老、敬老、

爱老、助老的老年人节日。

今称“敬老节”,寓意平安和谐。

敬老节,我不禁想又起今年

8月13日,全国妇联老龄工作协调办、全国老龄办等共同发布的新“二十四孝”。

利用“二

十四孝”这个大家耳熟能详的典故,进行与时俱进的创新,使之更为亲民,也更具有时代意

义。

新“二十四孝”是年轻人的“行孝指南”。

我们要通过孝行规范的传递,唤回人们的孝道

觉悟,在积极倡导中(:

关于孝的事迹),让行孝内化为子女的责任践履和情感守候,进而时时处处指导人们的行为,使孝成为一种公民意识、一种社会的公共道德,使“孝”

文化成为一种时尚文化。

敬老,我们还要把对父母的孝敬之心推及到孝敬普天下的老人。

敬老节,我们也要给孤寡老人送上一份节日的礼物,让他们感受社会的温暖,使重阳敬老的

传统发扬光大。

(赵怀德)岁岁重阳,今又重阳。

敬老节,我不禁想又起今年8

月13日,全国妇联老龄工作协调办、全国老龄办等共同发布的新“二十四孝”。

利用“二十

四孝”这个大家耳熟能详的典故,进行与时俱进的创新,使之更为亲民,也更具有时代意义。

觉悟,在积极倡导中,让行孝内化为子女的责任践履和情感守候,进而时时处处指导人们的

行为,使孝成为一种公民意识、一种社会的公共道德,使“孝”文化成为一种时尚文化。

篇五:

孝敬父母及长辈的先进事迹材料孝敬父母及长辈的先进事迹材料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孝顺父母及长辈是我中华各民族的光荣传统美德,是为人之道最

起码的品质和风格。

尖扎县坎布拉真直岗拉卡村的村民英吉,属80后的青年,她就是我村

有名的孝女,其祖母拉卓,今年已是80岁的高龄,在她的照顾和护理下,老奶奶现在身体健

康,精神饱满,红光满面,衣着干净,发行整洁一丝不乱。

步伐犹如中年人,外人相见误认

为是60岁的人,说已经是八十岁的人,谁也不敢相信。

说到这就会联想到孙女英吉致孝的功劳,英吉是祖母抚养长大的,当奶奶进入老龄以后,

长期以来英吉就以惊人的孝心,伺候奶奶,奶奶的被褥衣服都定时拆洗,始终保持洁净,每

天起床后就帮奶奶倒洗脸水,梳头,整衣服。

老人去寺院活动回来,英吉就给奶奶准备爱吃

的早餐,晚上陪睡奶奶的身旁,老人起夜英吉就搀扶奶奶,害怕奶奶摔倒,如果奶奶有病,

按时倒上开水,让奶奶定时服药,老人想吃什么就做什么饭,英吉为了不让奶奶寂寞,经常

跟奶奶拉家常,讲笑话,讲故事,让奶奶开心,英吉对祖母精心照料无微不至,因此,奶奶

80岁却像中年人一样。

英吉不但尽心尽意孝敬祖母,而且也孝敬自己的父亲母亲,父亲已退休数年了,也是花

甲之人了,为此英吉处处时时为父亲着想,给父亲做喜欢吃的饭菜,时常嬉笑于父亲的膝下,为父亲解忧愁,父亲外

出,总是送父亲到大门外,亲叮咛万嘱咐,叫爸爸注意安全,规劝父亲少饮酒,戒烟,从此

身体也好多了,英吉为了敬孝祖母及父母出嫁后也不离开家,常住于娘家,因此,英吉这种

孝顺的精神,在村内很有影响力,村民们普遍认为像英吉这样孝顺的女孩,在当今社会越来

越少了,所以,他的孝顺事迹是村内年轻人的榜样,更是80后青年的楷模,虽说英吉没有做

关于孝的名言和孝的故事最佳答案

关于孝的名言警句

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

——《礼记》

孝有三:

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论语》孟武伯问孝,子曰:

“父母惟其疾之忧。

”——《论语〃为政》

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

——孔子

长幼有序。

——孟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天下可运于

掌。

—孟子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

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

——孟

事,孰为大?

事亲为大;

守,孰为大?

守身为大。

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

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闻也。

孰不为事?

事亲,事之本也;

孰不为守?

守身,守之本也。

关于孝的故事

二十四孝应该是指《二十四孝图》上所描绘的二十四个故事:

01孝感动天

传说中的远古帝王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但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

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

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

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就把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并让继承王位。

舜登天子位后,对其父仍毕恭毕敬,封其弟象为诸侯。

02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

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

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

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

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

03啮指痛心

曾参是孔子的得意弟子,以孝著称。

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

一日家中来客,母亲不见曾子,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

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急忙背着柴返回家中,跪问缘由。

母亲说:

“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

”曾子释然。

04百里负米

仲由也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

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

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

仍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

“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却也不可复得。

”孔子曰:

“由也事亲,可谓生事尽力,死事尽思者也.”(《孔子家语〃致思》)

05芦衣顺母

闵损,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

孔子曾赞扬他说:

“孝哉,闵子骞!

”(《论语〃先进》)。

他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

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

“棉衣”。

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

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

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

“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

”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

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

06鹿乳奉亲

郯子是春秋时期的人。

郯子父母年老时患眼疾,需要饮用鹿乳疗治。

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

一次取乳时,看见猎人正要射杀一只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猎人敬他孝顺,以鹿乳相赠,护送他出山。

07戏彩娱亲

老莱子是春秋时期楚国的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麓。

他孝顺父母,尽拣美味供奉双亲,70岁尚不言老,常常身穿五色彩衣,手持拨浪鼓,如小孩子般戏耍,以博父母开怀。

一次为双亲送水,进屋时跌了一跤,他怕父母伤心,索性躺在地上学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08卖身葬父

董永,相传为东汉时期千乘人,少年丧母,因避兵乱迁居安陆。

其后父亲亡故,董永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

上工路上,于槐荫下遇一女子,自言无家可归,二人结为夫妇。

女子以一月时间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

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帮助董永还债。

言毕凌空而去。

因此,槐荫改名为孝感。

09刻木事亲

丁兰,相传为东汉时期河内人,幼年父母双亡,他经常思念父母的养育之恩,于是用木头刻成双亲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议,每日三餐敬过双亲后自己方才食用,出门前一定禀告,回家后一定面见,从不懈怠。

久之,其妻对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针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

丁兰回家见木像眼中垂泪,问知实情,遂将妻子休弃。

10行佣供母

江革,东汉时齐国临淄人,少年丧父,侍奉母亲极为孝顺。

战乱中,江革背着母亲逃难,几次遇到匪盗,贼人欲杀死他,

孝敬父母先进事迹

金山社区孝敬父母先进事迹

“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就是告诉我们不仅要孝敬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