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滁州市民办高中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488374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01.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滁州市民办高中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安徽省滁州市民办高中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安徽省滁州市民办高中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安徽省滁州市民办高中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安徽省滁州市民办高中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安徽省滁州市民办高中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安徽省滁州市民办高中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安徽省滁州市民办高中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安徽省滁州市民办高中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安徽省滁州市民办高中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安徽省滁州市民办高中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安徽省滁州市民办高中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安徽省滁州市民办高中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安徽省滁州市民办高中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安徽省滁州市民办高中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安徽省滁州市民办高中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安徽省滁州市民办高中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安徽省滁州市民办高中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安徽省滁州市民办高中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安徽省滁州市民办高中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滁州市民办高中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

《安徽省滁州市民办高中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滁州市民办高中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安徽省滁州市民办高中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

C.钠原子与氯原子作用生成NaCl后,其结构的稳定性增强

D.氯化钠是离子化合物

6.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mol苯分子中含有C=C双键数目为3NA

B.标准状况下,11.2LCCl4中含有的共价键数目为2NA

C.1mol乙烯和乙醇的混合物完全燃烧时消耗O2的分子数为3NA

D.常温常压下,17g羟基含有的电子总数为10NA

7.下列各关系中,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

O>

S>

Se

B.单质的化学活动性:

Cl2>

F2>

I2

C.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H2O>

H2S>

H2Se

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

LiOH>

NaOH>

KOH

8.已知X+Y═M+N为放热反应.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Y的能量一定高于N

B.X、Y的能量总和高于M、N的能量总和

C.因为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可发生

D.断裂X、Y的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高于形成M、N的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

9.根据下图提供的信息,下列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B.该反应反应物断裂旧键所吸收的能量高于生成物形成新键放出的能量

C.该反应可能是碳酸钙分解反应

D.因为生成物的总能量高于反应物的总能量,所以该反应一定需要加热才能发生

10.下列实验现象预测正确的是()

A.实验I:

电流表A指针偏转,碳棒上有红色固体析出

B.实验II:

电流表A指针偏转,铁极上有无色气体产生

C.实验Ⅲ:

碳棒上有无色气体产生,铁极上有黄绿色气体产生

D.实验IV:

粗铜上有红色固体析出,精铜溶解

11.对于可逆反应4NH3(g)+5O2(g)

4NO(g)+6H2O(g),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NH3和H2O化学反应速率关系是2v正(NH3)=3v正(H2O)

B.达到化学平衡时,4v正(O2)=5v逆(NO)

C.达到化学平衡时,若增加容器体积,则正反应速率减少,逆反应速率增大

D.若单位时间内生成xmolNO的同时,消耗xmolNH3,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12.一定温度下,在2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反应开始到10s,用Z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158mol/(L•s)

B.反应开始到10s,X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少了0.79mol/L

C.反应开始到10s,Y的转化率为79.0%

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X(g)+Y(g)

Z(g)

13.在催化剂作用下,200mL的某烷烃与某炔烃的混合气体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最多需要100mL的氢气(同温同压),则混和气体中烷烃与炔烃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1∶1B.1∶2

C.1∶3D.3∶1

14.下列有机物鉴别方法不正确的是()

A.将乙烯和甲烷分别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观察溶液颜色是否变化

B.将溴水分别加入到四氯化碳和苯中,观察溶液颜色及是否分层

C.苯和己烷分别放入水中,观察液体是否分层

D.甲苯和硝基苯分别放入水中,观察液体是否分层

15.在火星上工作的美国“勇气号”、“机遇号”探测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收集有关Fe2O3及其硫酸盐的信息,用以证明火星上存在或曾经存在过水,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Fe2O3与Fe3O4互为同素异形体

B.检验红色物质是否为Fe2O3的操作为:

样品→粉碎→加水溶解→过滤→滤液中滴加KSCN溶液

C.将CO2通入BaCl2溶液中至饱和,有沉淀产生

D.制备Al用电解法,制备Fe、Cu可用还原法

16.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汽油是有固定沸点的纯净物

B.煤是由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的复杂混合物

C.聚乙烯是通过加聚反应制得的高分子化合物

D.油脂是高级脂肪酸与甘油生成的酯

17.类比(比较)是研究物质性质的常用方法之一,可预测许多物质的性质,但类比是相对的,不能违背客观实际。

下列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根据化合价Fe3O4可表示为FeO·

Fe2O3,则Pb3O4也可表示为PbO·

Pb2O3

B.用电解熔融MgCl2的方法冶炼金属镁,则也可用电解熔融NaCl的方法冶炼金属钠

C.由2Cu+O2=2CuO可推知Cu+S=CuS

D.SO2通入BaCl2溶液不产生沉淀,则SO2通入Ba(NO3)2溶液溶液也不产生沉淀

18.下列有关化学与生活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大量生产聚乙烯、聚氯乙烯一次性超薄袋,方便日常生活

B.

是世界通用的循环再生标志,简称回收标志

C.75%的乙醇溶液常用来消毒,是因为酒精能够使细菌蛋白质发生变性

D.页岩气是从页岩层中开采出来的天然气。

由于产气的页岩分布广、厚度大,且普遍含气,故可以成为新的化石燃料来源

19.欲制取较纯净的CH2ClCH2Cl(即1,2-二氯乙烷),最合理的方法是(  )

A.CH3CH3与Cl2取代B.CH2===CH2与HCl加成

C.CH2===CH2与Cl2加成D.CH3CH2Cl与Cl2取代

20.金刚石和石墨是碳元素的两种结构不同的单质。

在100kPa时,1mol金刚石转化为石墨,要放出1.895kJ的热能。

试判断在100kPa压强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B.1g石墨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比1g金刚石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多

C.能量低的状态更稳定,所以自然界的物质都以能量最低的形态存在

D.等质量的石墨和金刚石中所含原子数相同

21.关于化学能与热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B.1mol酸与碱恰好中和时所放出的热量叫中和热

C.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都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D.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主要是由化学键的变化引起的

22.下列事实不能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的是(  )

A.光照新制的氯水时,溶液的pH逐渐减小

B.加催化剂,使N2和H2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NH3

C.可用浓氨水和氢氧化钠固体快速制取氨气

D.增大压强,有利于SO2和O2反应生成SO3

23.从柑橘中可提炼得1,8萜二烯(

)。

下列有关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分子式为C10H16B.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可能共平面

C.其一氯代物有9种D.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

24.在一定温度不同压强(p1<

p2)下,可逆反应2X(g)

2Y(g)+Z(g)中,生成物Z在反应混合物中的体积分数(φ)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正确的是(  )

A.AB.BC.CD.D

25.下列叙述Ⅰ和Ⅱ均正确并有因果关系的是(  )

选项

叙述Ⅰ

叙述Ⅱ

A

同主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同主族元素均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B

原电池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原电池需外接电源才能工作

C

S的非金属性比Si强

酸性:

H2SO4>H4SiO4

D

Na在Cl2中燃烧的生成物含离子键

NaCl固体可导电

第II卷(非选择题50分)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满分50分。

26.(本题满分15分)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针对表中的①~⑨种元素,填写下列空白(填写序号不得分):

族 

周期

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0族

2

3

4

(1)在这些元素中,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是:

_____。

(填元素符号)

(2)在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碱性最强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__________。

(3)比较①与⑤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_________的酸性强(填化学式);

能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实验室制取②的氢化物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的氢化物与②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反应所得的产物化学式为______

(5)②可以形成多种氧化物,其中一种是红棕色气体,试用方程式说明该气体不宜采用排水法收集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6)比较③与⑥的氢化物,_________更稳定(填化学式)

(7)写出④的单质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写出⑦元素的离子结构示意图______,该离子半径_________S2-(填“﹥”或“﹤”)写出⑩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本题满分14分)Ⅰ、依据氧化还原反应:

2Ag+(aq)+Cu(s)═Cu2+(aq)+2Ag(s)设计的原电池如图所示,

(1)电极X的材料是_______________;

电解质溶液Y是_________________;

(2)银电极为电池的______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

X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

(3)外电路中的电子是从____电极流向_____电极。

(用电极材料名称作答)

若原来两电极棒质量相等,则当电路中通过0.2mol电子时,两个电极的质量差为__g。

Ⅱ、在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N2+3H2

2NH3,正反应为放热反应,达到平衡后,只改变某一个条件时,反应速率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1)处于平衡状态的时间段是______________(填选项)。

A.t0~t1    B.t1~t2 C.t2~t3

D.t3~t4E.t4~t5F.t5~t6

(2)t1、t3、t4时刻分别改变的一个条件是

t1时刻__________;

t3时刻_______;

t4时刻_______。

A.增大压强B.减小压强C.升高温度

D.降低温度E.加催化剂F.充入氮气

(3)依据

(2)中的结论,下列时间段中,氨的百分含量最高的是_______(填选项)。

A.t0~t1 B.t2~t3  C.t3~t4  D.t5~t6

(4)如果在t6时刻,从反应体系中分离出部分氨,t7时刻反应达到平衡状态,请在图中画出反应速率的变化曲线。

_____

(5)合成氨反应起始只投氮气和氢气,一定条件下,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测得混合气体中氨气的体积分数为20%,则反应后与反应前的混合气体体积之比为_________。

28.(本题满分10分)从煤和石油中可以提炼出化工原料A和B,A是一种果实催熟剂,它的产量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发展水平。

B是一种比水轻的油状液态烃,0.1mol该烃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0.6molCO2和0.3mol水;

回答下列问题:

(1)B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

(2)与A相邻的同系物C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

______________。

(3)B与浓硫酸和浓硝酸在50~60℃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

(4)等质量的A、B完全燃烧时消耗O2的物质的量______(填“A>B”、“A<B”或“A=B”)。

29.(本题满分11分)某同学依照如下图所示流程提取海带中的碘元素。

(1)步骤①中灼烧海带所用的仪器是__________(填序号)。

a.试管b.坩埚c.烧杯

(2)步骤④中用硫酸酸化的H2O2溶液将I-氧化成I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⑤中采用的分离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步骤⑤还可以选用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苯b.乙醇c.乙酸d.己烷

(5)经步骤⑤得到含I2的CCl4溶液后,继续采取步骤⑥⑦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步骤⑦的反应中,当1molIO3-发生反应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__mol。

参考答案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

1.D

【解析】A项,甲烷分子的模型如图所示:

,A错误;

B项,二氧化碳的电子式为

,B错误;

C项,Cl-的结构示意图为:

,C错误;

D项,HClO分子中,H与O形成1对共用电子,Cl与O形成1对共用电子,电子式为

、结构式为H-O-C1,D正确。

2.C

【解析】HBr、H2O含有共价键,NaCl含有离子键,故A错误;

H2O2、C2H4含有共价键,Na2O2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故B错误;

NH3、H2O、HC1含有共价键,故C正确;

NaOH、NH4C1含有共价键和离子键,CaCl2只含离子键,故D错误。

3.B

【解析】如图,因为是短周期元素,故为第二、三两周期,又M为金属,所以M为Al,X为Si,Y为N,Z为O。

A项,B和Al为同主族,电子层越多半径越大,故半径B<

Al,B和O同周期,原子序数越大半径越小,故半径O<

B,所以半径O<

Al,A正确;

B项,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非金属性N>Si,故酸性HNO3>HSiO3,B错误;

C项,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O>Si,热稳定性H2O>SiH4,C正确;

D项,Z为O,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2周期、第VIA族,D正确。

4.A

【解析】A、同周期从左向右金属性减弱,因此Na的金属性强于铝,故A正确;

B、非金属性越强,其氢化物越稳定,同周期从左向右非金属性增强,O的非金属性强于N,即H2O比NH3稳定,故B错误;

C、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因此Mg(OH)2的碱性强于Al(OH)3,故C错误;

D、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故HNO3的酸性强于H2CO3,故D错误。

5.B

【解析】A、根据图示及图中文字,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一个电子,氯原子易得到一个电子,选项A正确;

B、由于钠原子与钠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一个是11,另一个是8,所以两者化学性质不同,选项B不正确;

C、化学变化的实质是电子出现了得失原子核没有变化,选项C正确;

D、钠离子和氯离子相互吸引而结合形成氯化钠离子化合物,所以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选项D正确。

答案选B。

6.C

【解析】A、苯分子中不存在碳碳双键,A错误;

B、标准状况下,CCl4不是气体,不能适用于气体摩尔体积计算物质的量,B错误;

C、1mol乙烯完全燃烧消耗3mol氧气,1mol乙醇完全燃烧消耗3mol氧气,所以1mol乙烯和乙醇的混合物完全燃烧所消耗的氧气的物质的量为3mol,即消耗的O2一定为3NA,C正确;

D、1个羟基含有9个电子,17g羟基的物质的量是1mol,含有的电子总数为9NA,D错误,答案选C。

7.C

【解析】A.同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原子半径:

O<S<Se,A错误;

B.同主族从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单质的化学活动性:

I2<Cl2<F2,B错误;

C.同主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即H2O>H2S>H2Se,C正确;

D.同主族从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增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逐渐增强,即LiOH<NaOH<KOH,D错误,答案选C。

8.B

【解析】A.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而Y的能量不一定高于N,故A错误;

B.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所以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即X和Y的总能量一定高于M和N的总能量,故B正确;

C.反应的放热、吸热与反应条件(如加热)无关,某些放热反应也需要加热才能反应,如氢气和氧气的反应,故C错误;

D.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断裂X和Y的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一定小于形成M和N的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故D错误;

故选B。

9.D

【解析】A.反应物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总能量,该反应是吸热反应,A正确;

B.反应热等于断键吸收的总能量和形成化学键所放出的总能量的差值,因此该反应反应物断裂旧键所吸收的能量高于生成物形成新键放出的能量,B正确;

C.碳酸钙分解吸热,该反应可能是碳酸钙分解反应,C正确;

D.反应条件与反应是放热反应或吸热反应没有关系,D错误,答案选D。

10.A

【解析】A.实验I:

该装置符合原电池构成条件,能形成原电池,所以有电流产生,铁易失电子而作负极,碳作正极,碳棒上铜离子得电子生成铜单质,所以碳棒上有红色物质析出,没有有气泡冒出,故A正确;

B.实验II:

该电池符合原电池构成条件,能形成原电池,所以有电流产生,铁易失电子生成亚铁离子而作负极,没有无色气体产生,故B错误;

C.实验III:

该装置是电解池,碳作阳极,铁作阴极,碳棒上氯离子放电生成黄绿色的氯气,铁棒上氢离子放电生成无色的氢气,故C错误;

D.实验IV:

该装置是电解池,精铜作阴极,阴极上铜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金属单质铜,故D错误;

故选A。

11.B

【解析】.用不同物质表示的速率比等于系数比,3v正(NH3)=2v正(H2O),故A错误;

达到化学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比等于系数比,4v正(O2)=5v逆(NO),故B正确;

达到化学平衡时,若增加容器体积,则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故C错误;

若单位时间内生成xmolNO的同时,生成xmolNH3,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D错误。

12.C

【解析】A、反应开始到10s,用Z表示的反应速率为:

v=

=

=0.079mol/(L•s),A错误;

B、反应开始到10s,X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少的浓度为:

△c=

=0.395mol/L,B错误;

C、反应开始到10s时,Y的转化率为

×

100%=79%,C正确;

D、由图象可以看出X、Y的物质的量减小,Z的物质的量增多,则X、Y为反应物,Z为生成物,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变化量与化学计量数之比呈正比,则有Y:

X:

Z=(1.20mol-0.41mol):

(1.0mol-0.21mol):

1.58mol=1:

1:

2,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Y

2Z,D错误;

答案选C。

13.D

【解析】炔烃在与氢气加成时:

R—C="

CH"

~2H2,混合气体与氢气发生加成最多需要100mL的氢气(同温同压),可知该混合气体中含有该炔烃50mL。

故而混合气体中烷烃的体积为150mL。

它们的体积比为3∶1。

14.C

【解析】A、乙烯能与酸性高锰酸钾反应,而甲烷不反应,能够褪色的是乙烯,可鉴别,故A正确;

B、四氯化碳和苯都不溶于水,但四氯化碳的密度比水大,苯的密度比水小,色层位置不同,可鉴别,故B正确;

C、苯和己烷都不溶于水,放入水中都分层,现象相同,不能鉴别,故C错误;

D、甲苯和硝基苯都不溶于水,但硝基苯的密度比水大,甲苯的密度比水小,现象不同,可鉴别,故D正确;

故选C。

15.D

【解析】A.同素异形体是指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Fe2O3 

与Fe3O4是铁的不同氧化物,不是单质,二者不互为同素异形体,故A错误;

B.操作步骤中粉碎后加水氧化铁不能溶解,溶液中无法证明受否含有铁离子,故操作错误,应溶于盐酸再加KSCN检验,故B错误;

C.盐酸的酸性大于碳酸,将CO2通入BaCl2溶液中至饱和,不反应,故C错误;

D.由金属活泼性可知金属冶炼方法,电解氧化铝冶炼Al,还原剂还原Fe、Cu的化合物冶炼金属Fe、Cu,故D正确;

故选D。

16.A

【解析】

A.汽油是混合物,因此没有固定的熔沸点,错误;

B.煤是由多种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的复杂混合物,正确;

C.聚乙烯是由乙烯通过加聚反应制得的高分子化合物,正确;

D.油脂是酯,是由高级脂肪酸与甘油生成的酯,正确。

17.B

【解析】A、Pb位于IVA族,化合价为+2、+4价,因此Pb3O4表示成2PbO·

PbO2,故A错误;

B、MgCl2和NaCl为电解质,工业常电解熔融状态的MgCl2和NaCl冶炼金属钠和金属镁,故B正确;

C、S的氧化性较弱,与变价金属反应,把金属氧化成较高价态,因此是2Cu+S=Cu2S,故C错误;

D、NO3-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能把SO2氧化成SO42-,生成BaSO4沉淀,故D错误。

18.A

【解析】大量生产聚乙烯、聚氯乙烯一次性超薄袋,引起“白色污染”,故A错误;

是可回收标志,故B正确;

酒精能够使细菌蛋白质发生变性,常用75%的乙醇溶液常用来消毒,故C正确;

页岩气是从页岩层中开采出来的天然气可以成为新的化石燃料来源,故D正确。

19.B

【解析】A.CH3CH3与Cl2取代产物有多种,得不到纯净的CH2ClCH2Cl,故A错误;

B.CH2===CH2与HCl加成只生成CH3CH2Cl,得不到CH2ClCH2Cl,故B错误;

C.CH2===CH2与Cl2加成只生成CH2ClCH2Cl,故C正确;

D.CH3CH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