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中等职业学校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文言翻译篇.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49252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7.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中等职业学校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文言翻译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福建省中等职业学校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文言翻译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福建省中等职业学校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文言翻译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福建省中等职业学校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文言翻译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福建省中等职业学校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文言翻译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福建省中等职业学校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文言翻译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福建省中等职业学校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文言翻译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福建省中等职业学校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文言翻译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福建省中等职业学校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文言翻译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福建省中等职业学校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文言翻译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福建省中等职业学校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文言翻译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福建省中等职业学校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文言翻译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福建省中等职业学校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文言翻译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中等职业学校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文言翻译篇.docx

《福建省中等职业学校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文言翻译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中等职业学校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文言翻译篇.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福建省中等职业学校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文言翻译篇.docx

福建省中等职业学校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文言翻译篇

福建省中等职业学校学业水平考试文言翻译篇

 

41.子路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

42.劝学(荀子)

43.鸿门宴(司马迁)

44.师说(韩愈)

45.六国论(苏洵)

 

四十一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论语》

《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散文集,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四书: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

《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六艺:

《诗经》、《尚书》、《礼记》、《易经》、《乐经》、《春秋》;

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能)。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

“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

‘不吾知也。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

孔子说:

“因为我年龄比你们大,不要因为这一点就不敢对我说了。

平时常常说:

不了解我啊!

如果有人了解你,那么会怎么做了?

子路率尔而对曰:

“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子路不假思索的回答说:

“拥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夹在大国之间,加于别国的军队入侵,接着又有饥荒,我去治理它,等到三年,可以人人有保卫国家的勇气,而且懂得做人的道理。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夫子微微一笑。

“冉有,你怎么样”冉有回答说:

“一个方圆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小国家,我去治理它,等到三年,可以使民富足。

至于振兴礼乐教化,要等待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

“非曰能之,愿学焉。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公西华,你怎么样?

”回答说:

“不敢说能做到,希望学着做些事,诸侯祭祀宗庙的典礼,或者诸侯会盟及共同朝见天子,穿着礼服,戴着礼帽,愿意做一个小司仪。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

“异乎三子者之撰。

“曾皙,你怎么样?

”弹奏瑟的声音渐渐稀疏,铿的一声,放下瑟站起来,回答说:

“和他们三位陈述的志向不同。

子曰:

“何伤乎?

亦各言其志也!

”曰: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孔子说:

“有什么关系?

也不过各自说说自己的志向!

”曾皙说:

暮春时节,春服已经穿上身,成年男子五六人,童子六七人,在沂水沐浴,在舞雩台乘凉,唱着歌回家。

夫子喟然叹曰:

“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

曾皙曰:

“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孔子叹息着说:

“我赞同曾皙的想法”子路、冉有、公西华都出去了,曾皙最后走。

曾皙说:

“他们三个人的话怎么样?

子曰:

“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

“夫子何哂由也?

孔子说:

“也不过各自说说自己的志向罢了!

”曾皙说:

“您为什么笑子路呢?

曰:

“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则非邦也与?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

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孔子说:

“治理国家用礼,他的话却不谦虚,所以笑他。

难道冉求说的就不是国家大事吗?

怎么见得方圆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就不是国家大事了?

难道公西华说的就不是国家大事了?

宗庙祭祀、诸侯会盟和朝见天子,不是诸侯的大事又是什么呢?

公西华只能替诸侯做小相,那么谁又能给诸侯做大相?

 

四十二劝学

《荀子》

君子曰:

学不可以已。

君子说:

学习不可以停止。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靛青从蓝草提取却比蓝草更青;冰是水凝结而成却比水还冷。

木材直得合乎墨线,用火烤使它弯曲做成车轮,它的弧度符合圆规画的圆圈。

即使又晒干了也不再挺直,这是人力加工使它变成这样。

所以木材经过墨线划过就直了,金属刀剑拿到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就能智慧明达行为没有过错了。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我曾经整天思考,不如片刻学习所得;我曾经踮起脚跟远望,不如登上高处见得广。

登上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但人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呼喊,声音并没有加强,但听的人听得很清晰。

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但能到达千里之外;借助船只的人,并不会游泳,但能横渡长江黄河。

君子的本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善于借助外物。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积土成为山风雨就从哪里兴起;积水成为深潭蛟龙就在那里生长;积累善行养成良好的品德,于是精神就能达到很高的境界,智慧就能得到发展,圣人的思想也就具备了。

所以不积累小步就没有用来到达千里的办法;不汇聚细流就没有用来成为江海的办法。

骏马跳跃一次不能十步远;劣马走十天也能走很远,成功在于走个不停。

雕刻一下就放弃它,腐朽的木头也不能刻断;雕刻不停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蚯蚓没有锋利的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上吃泥土,下饮地下水,这是用心专一的缘故。

螃蟹有六只脚和两只蟹钳,可是没有蛇和鳝鱼的洞就没有地方可以寄托,这是用心浮躁的缘故。

四十三鸿门宴

司马迁

司马迁,字子长,夏阳人。

西汉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原名《太史公记》。

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鲁迅评价《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全书包括12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如项羽本纪)、30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如中学学过的陈涉世家)、70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如高中课文刺客列传)、10表(大事年表)、8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共130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项羽大怒,曰: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

刘邦驻扎在霸上,还没有能和项羽相见面。

刘邦左司马曹无伤派人对项羽说:

“刘邦想要在关中称王,让子婴做宰相,珍宝全都被占有。

”项羽大怒说:

“明日犒劳士兵,替我击败刘邦军队!

”正当这时候,项羽兵力四十万驻扎在新丰鸿门;刘邦兵力十万驻扎在霸上。

范增说项羽曰:

“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彩,此天子气也。

急击勿失!

范增劝告项羽说:

“刘邦在崤山以东的时候,贪恋财物,喜好美女。

现在进入关中,财物不夺取,女色不宠幸,由此观看他的志向不在小处。

我让人观望他的运气,都是龙虎型,呈五彩颜色,这是天子的云气。

赶快攻打不要失去机会!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

“毋从俱死也。

”张良曰:

“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良乃入,具告沛公。

楚国左尹项伯是项羽的叔父,向来和留侯张良交好。

张良这是跟随刘邦,项伯于是连夜奔驰到刘邦军营,私下会见张良,把事情详细的告诉他,想叫张良和他一起离开说:

“不要跟随他一起死。

”张良说:

“我是韩王派给刘邦的人,刘邦现在遇到危急的事,逃走离开不正义,不可以不告诉他。

”张良于是进入详细的告诉了刘邦。

沛公大惊,曰:

“为之奈何?

”张良曰: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曰:

“鲰生说我曰:

‘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故听之。

”良曰: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沛公默然,曰:

“固不如也。

且为之奈何?

”张良曰:

“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

”沛公曰:

“君安与项伯有故?

”张良曰:

“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刘邦大吃一惊说:

“这件事怎么办?

”张良说:

“谁给大王出了这条计策的?

”说:

“鲰生劝我说:

守住函谷关,不要接纳其他诸侯,秦国土地可以都占有而称王。

因此听从他的。

”张良说:

“估计大王士兵足够用来抵挡项王吗?

”刘邦沉默了说:

“本来比不上,这该怎么办?

”张良说:

“请亲自告诉项伯,说刘邦不敢背叛项王。

”刘邦说:

“您怎么和项伯有交情?

”张良说:

“秦朝时和我交往,项伯杀了人,我使他活着;现在事情紧急,所以幸亏他来告诉我。

沛公曰:

“孰与君少长?

”良曰:

“长于臣。

”沛公曰: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张良出,要项伯。

项伯即入见沛公。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

“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刘邦说:

“您和项伯相比谁年长?

”张良说:

“比我年长。

”刘邦说:

“你替我请他进来,我要像兄长一样侍奉他。

”张良出邀请项伯。

项伯立即进入拜见刘邦。

刘邦捧上一杯酒给项伯祝寿,约定成为儿女亲家说:

“我进入关中,一丝一毫不敢占为己有,登记官吏百姓,封存府库,来等待将军。

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的进入和意外的变故。

日日夜夜盼望将军的到来,哪里敢反叛!

希望您全部告诉项王我不敢背叛项王的恩德。

项伯许诺,谓沛公曰: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沛公曰:

“诺。

”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

“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不如因善遇之。

”项王许诺。

项伯答应了,对刘邦说:

“明天不可以不早些亲自来向项王道歉。

”刘邦说:

“好。

”于是项伯又连夜离开回到军中,把刘邦的话全都告诉了项王,趁机说:

“刘邦不先攻破关中,你怎么敢进入关中呢?

现在人家有了大功劳却要攻打它,不仁义。

不如趁此好好对待他。

”项王答应了。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

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

“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不然,籍何以至此。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刘邦第二天早晨带着一百多人马来拜见项王,到鸿门道歉说:

“我和将军合力攻打秦国,将军征战黄河以北,我征战黄河以南,但是我自己没有料到能先进入关中攻破秦朝,能又在这里见到将军。

现在有小人的谗言,让将军和我有了误会……”项王说:

“这是您左司马曹无伤说的,不是这样,我怎么会这么生气。

”项王当日就留下刘邦一起喝酒。

项王项伯朝东坐着;亚父朝南坐着,亚父就是范增;刘邦朝北坐着;张良朝西陪坐着。

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

“君王为人不忍。

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庄则入为寿。

寿毕,曰:

“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项王曰:

“诺。

”项庄拔剑起舞。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范增多次给项王使眼色,再三举起他佩戴的玉玦暗示项王,项王沉默着没有反应。

范增起身,出去召来项庄,说:

“君王为人心地不狠。

你进去上前为他敬酒,敬酒完毕,请求舞剑,趁机把刘邦杀死在座位上。

否则,你们这些人都将被他俘虏!

”项庄就进去敬酒。

敬完酒,说:

“君王和沛公饮酒,军营里没有什么可以用来作为娱乐的,请让我舞剑。

”项王说:

“好。

”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也拔剑起舞,常常用身体像鸟儿张开翅膀那样掩护刘邦,项庄无法击杀。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

樊哙曰:

“今日之事何如?

”良曰:

“甚急!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哙曰:

“此迫矣!

臣请入,与之同命。

”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

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项王按剑而跽曰:

“客何为者?

于是张良到军营门招来樊哙。

樊哙问:

“今天的事情怎么样?

”张良说:

“很危急!

现在项庄拔剑起舞,他的意图常在沛公身上!

”樊哙说:

“这太危急了,请让我进去,跟他同生死。

”于是樊哙拿着剑,持着盾牌,冲入军门。

持戟交叉守卫军门的卫士想阻止他进去,樊哙侧着盾牌撞去,卫士跌倒在地上,樊哙就进去了,掀开帷帐朝西站着,瞪着眼睛看着项王,头发直竖起来,眼角都裂开了。

项王握着剑挺起身问:

“客人是干什么的?

张良曰: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项王曰:

“壮士!

——赐之卮酒。

”则与斗卮酒。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项王曰:

“赐之彘肩。

”则与一生彘肩。

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

项王曰:

“壮士!

能复饮乎?

”樊哙曰: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张良说:

“是沛公的参乘樊哙。

”项王说:

“壮士!

赏他一杯酒。

”左右就递给他一大杯酒,樊哙拜谢后,起身,站着把酒喝了。

项王说:

“赏他一条猪的前腿。

”左右就给了他一条未煮熟的猪的前腿。

樊哙把他的盾牌扣在地上,把猪腿放(在盾)上,拔出剑来切着吃。

项王说:

“壮士!

还能喝酒吗?

”樊哙说:

“我死尚且不怕,一杯酒有什么可推辞的?

秦王有虎狼一样的心肠,杀人惟恐不能杀尽,惩罚人惟恐不能用尽酷刑,所以天下人都背叛他。

怀王与诸将约曰: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官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

窃为大王不取也!

”项王未有以应,曰:

“坐。

”樊哙从良坐。

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怀王曾和诸将约定:

‘先打败秦军进入咸阳的人封作王。

’现在沛公先打败秦军进了咸阳,一点儿东西都不敢动用,封闭了宫室,军队退回到霸上,等待大王到来。

特意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的进入和意外的变故。

这样劳苦功高,没有得到封侯的赏赐,反而听信小人的谗言,想杀有功的人,这只是灭亡了的秦朝的继续罢了。

我以为大王不应该采取这种做法。

”项王没有话回答,说:

“坐。

”樊哙挨着张良坐下。

坐了一会儿,刘邦起身上厕所,趁机把樊哙叫了出来。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

沛公曰:

“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樊哙曰: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于是遂去。

乃令张良留谢。

良问曰:

“大王来何操?

”曰:

“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会其怒,不敢献。

公为我献之。

刘邦出去后,项王派都尉陈平去叫刘邦。

刘邦说:

“现在出来,还没有告辞,这该怎么办?

”樊哙说:

“做大事不必顾及小节,讲大礼不必计较小的谦让。

现在人家正好比是菜刀和砧板,我们则好比是鱼和肉,告辞干什么呢?

”于是就决定离去。

刘邦就让张良留下来道歉。

张良问:

“大王来时带了什么东西?

”刘邦说:

“我带了一对玉璧,想献给项王;一双玉斗,想送给亚父。

正碰上他们发怒,不敢奉献。

你替我把它们献上吧。

张良曰:

“谨诺。

”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

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沛公谓张良曰:

“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张良说:

“好。

”这时候,项王的军队驻在鸿门,刘邦的军队驻在霸上,相距四十里。

刘邦就留下车辆和随从人马,独自骑马脱身,和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四人拿着剑和盾牌徒步逃跑,从郦山脚下,取道芷阳,抄小路走。

刘邦对张良说:

“从这条路到我们军营,不过二十里罢了,估计我回到军营里,你才进去。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张良入谢,曰:

“沛公不胜桮杓,不能辞。

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

”项王曰:

“沛公安在?

”良曰:

“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

”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

“唉!

竖子不足与谋!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吾属今为之虏矣!

”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

刘邦离去后,从小路回到军营里。

张良进去道歉,说:

“刘邦禁受不起酒力,不能当面告辞。

让我奉上白璧一双,拜两拜敬献给大王;玉斗一双,拜两拜献给大将军。

”项王说:

“沛公在哪里?

”张良说:

“听说大王有意要责备他,脱身独自离开,已经回到军营了。

”项王就接受了玉璧,把它放在座位上。

亚父接过玉斗,放在地上,拔出剑来敲碎了它,说:

“唉!

这小子不值得和他共谋大事!

夺项王天下的人一定是刘邦。

我们都要被他俘虏了!

”刘邦回到军中,立刻杀掉了曹无伤。

四十四师说

韩愈

韩愈(768-824),字退之,中唐散文家,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之首。

代表作《韩昌黎文集》,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惑的人。

人不是出生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

有疑惑却不跟从老师学习,那些疑惑始终不能解决。

生在我前面的人,她懂得道理本来比我早,生在我后面的人,他懂得道理也比我早,我跟从他拜他为师。

我学习道理,哪管他年龄比我大还是小呢?

因此无论地位高低贵贱,年龄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嗟乎!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唉!

从师的风尚不流传很久了,想要人没有疑惑也难了。

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也很远了,尚且跟从老师请教;现在的普通人,他们低于圣人也很远了,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

因此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蠢。

圣人之所以圣明的原因,愚人之所以愚蠢的原因,大概都出在这里吧?

爱护他们的孩子,选择老师来教导他们,对于他们自身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糊涂啊!

那些儿童的老师,教授书本学习句子停顿,并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决疑惑的人。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不知道句子停顿,不解决疑惑,有的人从师有的人不从师,小的方面学习却大的方面放弃,我没有看见他们的明智。

巫医乐师百工这些人,不以向老师学习为耻。

士大夫这类人,听到称老师称弟子等等,就聚在一起嘲笑他们。

问他们就说:

“他和他们的年龄差不多,懂得道理差不多。

把地位卑微地下的人当老师就足以感到羞耻;把官位高的人当老师就被认为近于谄媚。

”唉!

从师的风尚不能恢复可以明白了。

巫医乐师百工这些人,君子看不起,现在他们的智谋竟反而赶不上,难道值得奇怪嘛!

圣人无常师。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孔子曰: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

孔子以郯字、长弘、师襄、老聃为师。

郯子这类人,他们的贤明比不上孔子。

孔子说:

“三人行,就一定有我的老师。

”因此弟子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明。

懂得道理有先后,学问和技艺上各有专门研究,像这样罢了。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李家孩子叫子蟠,十七岁,喜好古文,六艺的经传都普遍地学习了,不被世俗所影响向我学习。

我赞赏他能履行古人的风尚,写《师说》来赠送给他。

 

四十五六国论

苏洵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或曰:

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曰:

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故曰:

弊在赂秦也。

六国灭亡,不是兵器不锋利,打战不擅长,弊端在贿赂秦国。

贿赂秦国就力量亏损,这是灭亡的原因。

有人说:

六国相继灭亡,全都贿赂秦国吗?

回答说:

不贿赂的人因为贿赂的人灭亡,大概失去强有力支援,不能独自保全。

所以说:

弊端在贿赂秦国。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

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秦国凭借攻打夺取之外,小的就获得镇邑,大的就获得城池。

比较秦国所获得的和打胜战所获得的,它实际上差异百倍;诸侯所丢失的和战败所丢失的,它实际上也差异百倍。

秦国所想要的正是诸侯所忧患的,本来不在战争。

想想他们的祖辈父辈,冒着霜露,披荆斩棘,才有尺寸大的土地。

子孙看待土地不很珍惜,全拿给别人,像丢弃小草一样。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

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古人云:

“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此言得之。

今天割让五座城池,明天割让十座城池。

这样以后获得一个晚上的安稳觉。

第二天起来看四周,秦国军队又来了。

这样那么诸侯的土地有限,残暴秦国的欲望无法满足,侍奉它越频繁侵略你越急迫。

所以不开战强弱胜负已经判定了。

以至于覆灭,道理本来一目了然。

古人说:

“拿地来侍奉秦国就像抱柴去救火,柴不烧完,火不会熄灭。

”这话对了。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

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齐人不曾贿赂秦国,最终相继五国灭亡,为什么?

亲附秦国却不帮助五国啊。

五国已经灭亡,齐国也不能幸免。

燕赵的国君,起初有长远的谋略,能守护他们的土地,正义不贿赂秦国。

因此燕即使是小国家却后面灭亡,这是用兵的效果。

等到燕丹用荆轲作为计谋,才招致祸患。

赵国曾经和秦国打过五场战,两次战败三次战胜。

后来秦国又一次攻打赵国,李牧连连使他们退却。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等到李牧因为谗言被诛杀,邯郸成为郡县,可惜他们使用武力却不能坚持到底。

况且燕赵处于秦国消灭其他国家快结束的时候,可以说智谋和力量单薄,战败灭亡确实不得已。

假如三国各自爱护他们的土地,齐人不要亲附于秦国,吃客不行动,良将还活着,那么胜负的命运,存亡的道理,倘若和秦国相抗衡,或许不能轻易估量。

呜呼!

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悲夫!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唉!

用贿赂秦国的土地,封赏天下的谋臣;用侍奉秦国的诚心,礼遇天下的奇才;合力向西,那么我恐怕亲人饭也不能下咽。

悲哀啊!

有这样的形势却被秦人积久而成的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