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494313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63.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文档格式.docx

《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文档格式.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文档格式.docx

1.生态环保导入。

设问:

(1)哪些小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

我们要加以保护。

(2)你能说出描绘春天的成语吗?

(春光明媚,鸟语花香,春暖花开,莺歌燕舞……)

2.聆听范唱《小鸟小鸟》。

(1)歌曲是几拍子?

说出该拍号的含义?

(复习6/8拍号)

(2)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绪,描绘了怎样的情景?

3.学唱曲调。

(1)教师范唱曲调。

曲调每一乐句有什么规律?

每起句的第一拍有什么规律?

(弱拍起唱——第六拍起唱)

(2)先学第一部分(第一乐段)。

a.教师范唱。

听辨并找出相同与相似的地方?

b.在教师指导下用6/8拍指挥图式,跟着教师的指挥放慢速度视唱第一乐句(2小节)。

c.学生自学第一乐段的其他三个乐句(每句2小节)。

d.按教材要求,画出该三个乐句的图形谱,找出相同与相似的部分。

e.按曲调的起伏,有感情地唱好第一部分曲调。

(3)学唱合唱部分(第二乐段)曲调。

a.教师分别范唱两个声部的曲调。

听辨并找出相同与不同的地方?

b.在教师指导下,二个声部先学唱第二乐段的第一乐句(2小节)。

注意第一声部六度音程以及第二声部的四度音准。

有困难的班级可以在教师指导下加唱一条辅助练习:

c.分声部自学各自的声部。

教师重点辅导低声部。

d.合唱合成。

要求学生能相互倾听对方的声部,做到和谐。

4.学唱歌曲

(1)完整地唱全曲曲调,要表达出欢悦、活泼的情绪。

(2)用“la”唱全歌。

注意合唱部分的和谐;

注意用稍快的速度表达喜悦的心情;

注意每句的休止符,要唱得“藕断丝连”状,以表达欢乐的情绪。

(3)填入歌词要唱得更有感情。

5.表演歌曲。

在完成以上环节的基础上,让学生发表表演歌曲的处理意见,如:

演唱形式;

编配打击乐;

伴舞;

小品表演……进行二度创作表演。

表达对春天的赞美。

三、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

《春雨蒙蒙地下》

表演歌曲

音乐知识:

一、学习歌曲

1气象知识导入:

春天里的“春光明媚”是一种天气的现象,天气不可能是永远“春光明媚”的日子!

(1)还有哪一种天气现象?

(2)人们是怎样来形容春雨的?

(3)春雨给大地带来了什么生机?

2.欣赏歌曲范唱。

(1)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2)“刷刷刷刷”是什么模拟声?

你能模仿唱一下吗?

3.在教师指导下,练习模拟的下雨声“刷刷刷刷”。

(1)前面部分的8小节(包括间奏)要求二声部。

(2)结尾处的5小节(注意力度的变化)要求。

4.师生接唱。

教师唱歌曲的歌词部分,学生接唱雨声“刷刷刷刷”部分。

5.学唱曲调,学习切分音。

(2)讲解切分节奏及切分音唱法。

(3)在教师指导下学唱开始的9小节曲调(学生用2/4拍指挥图式划拍,弄清

强弱拍及后半拍节奏)。

(4)学生自学第17小节以后的曲调:

先弄清节奏,再学唱曲调,教师有重点

地指导有读谱困难的学生。

(5)用小快板速度抒情地抒发对春天的赞美,唱好全曲。

6.学唱歌曲,表演歌曲。

(1)在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后,填入歌词歌唱。

(2)歌词词义讨论。

第一段歌词的含义是什么?

第二段歌词:

“这是生命在歌唱,这是种子在发芽”,谈谈你是怎样理解的?

(借景抒情)

(3)在理解词、曲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4)配上打击乐,尤其是沙球在哪里用比较合适?

使歌曲的表现更有声、有景、有情。

二、音乐知识:

切分音

1.正常的强弱节奏:

2.改变了强弱关系,产生了切分音:

改写成

节奏,并唱一唱:

第二课欢乐的村寨

教学目标:

1.我国是拥有56个民族的大家庭,本课介绍了苗族、彝族、藏族、佤族、侗族等少数民族的音调风格及其风土人情,以激发我们对民族音乐的热爱,拓宽我们的音乐文化视野,并收集本地区民族歌舞,举行各族儿童联唱实践活动。

2.聆听《北京喜讯到边寨》、《阿佤人民唱新歌》,从各种丰富多彩的音色中感受在少数民族村寨里,当喜讯传来时他们载歌载舞的欢乐场景。

3.用优美抒情的情绪演唱《巴塘连北京》、《迷人的火塘》,以表达藏族、侗族少年儿童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在学唱过程中继续学习,切分音的另一种形式“

”,以更好地表现该地区的民族音乐风格。

教学内容:

1、聆听《北京喜讯到边寨》、《阿佤人民唱新歌》

2、表演《巴塘连北京》、《迷人的火塘》

3、编创与活动

1、聆听《北京喜讯到边寨》

2、表演《巴塘连北京》

体会少数民族的音乐气氛

掌握音乐的强弱韵律,唱好歌曲

一、聆听《北京喜讯到边寨》

1.猜谜导入:

(播放乐曲第一主题音乐)

谜语:

考考你的小耳朵:

这段音乐的风格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

描绘的场面是热烈的舞蹈场景还是恐怖的战争场面?

演奏的乐队是中国民族乐队,还是西洋管弦乐队?

演奏的形式是合奏还是独奏?

2.揭示课题《北京喜讯到边寨》并解题。

(1)为什么喜讯是从北京传出?

(2)“边寨”是什么地方?

3.熟悉各主题音调。

播放各主题音调(在课前要制作好各主题的音带片段。

放某一主题,让学生在课本的谱例上找出是第几主题,并跟录音哼唱曲调,同时听辨是什么乐器演奏,完成课本上右下角的练习。

4.视听乐曲,了解作品的结构。

仔细聆听乐曲,同时根据刚熟悉的各主题音调,随音乐的演奏用手指表示出各主题的序号。

教师可从学生的举手示意中获得反馈,了解学生的听赏水平,及时地加以指导。

5.师生讨论。

设问:

各主题都描绘了各种民族舞蹈。

你能用动作、颜色或语言来表达各主题的舞蹈场景吗?

完成课本右上角的练习。

(从引子开始一段一段地议论,可根据课时的安排有的可详,有的可略,边议边再听各段音乐的片段)。

6.复听全曲,各组选择某一主题边听边表演。

(1)分组讨论选择五个主题中的某一主题设计简练的舞蹈动作。

教师巡视,分别作指导(根据教材分析群舞、女群舞、独舞、男青年舞、男女对舞等)。

(2)聆听全面,当进入某一主题时,相应的该小组同学到教室的空间中表演这一主题舞蹈的场景。

7.小结:

我国西南边疆的各少数民族,载歌载舞热情奔放。

当首都北京有特大喜讯传入边寨时,他们就用歌舞欢庆喜讯,表达他们的欢乐情景。

二、表演《巴塘连北京》

1.地理地貌知识导入:

青藏高原海拨几千米,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就在青藏高原。

由于山高冰封的时间很长。

公路的修筑是非常困难的。

每当一地的工路修筑起来当地的人民的心情是非常激动。

歌曲《巴塘连北京》正是这样背景的反映。

2.范唱:

有条件的最好结合影视片。

边唱、边放映藏族人民歌舞画面,视听结合,效果更佳。

(1)教师范唱曲调,并边唱边用2/4拍指挥图式划拍,做好示范。

(2)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用指挥图式划拍,慢速度视唱前6小节。

注意唱好连线(连音线、圆滑线)及乐句的完整性。

(3)学生分组视唱后5小节,教师巡视,学生间相互交流学习。

(4)完整地唱好全曲。

注意强弱节拍感。

4.复习切分音节奏,找出歌曲中跨小节的切分音。

5.完整地有感情地唱好全曲。

6.在流畅完整地唱好曲调的基础上,学唱歌曲是迎刃而解的。

注意连线一定要唱好,这是表现藏族歌曲风格的重要手段。

7.表演歌曲,用自制的道具(服饰、哈达等)及藏族基本舞蹈动作边唱边演,表达藏族同胞欢乐的情绪。

1、聆听《阿佤人民唱新歌》

2、表演《迷人的火塘》

切分节奏的掌握

一、聆听《阿佤人民唱新歌》

1.从地理知识上导入:

我国的云南省地处西南,居住着许多少数民族同胞,大家比较熟悉的有彝族、傣族等。

在云南西盟,沦源等地居住着另一个少数民族——佤族,他们世世代代在那里狩猎、耕耘,他们的音乐与他们的风格一样古朴、粗犷,请听《阿佤人民唱新歌》。

2.欣赏《阿佤人民唱新歌》。

歌曲表达的情绪给你什么感受?

(热情、欢快)

3.板书前奏6小节曲调: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唱这6小节曲调。

在曲调出现最多的音,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几个音?

)板书最后一小节的衬词及曲调:

并在教师指导下学唱。

这是佤族的语言,表示欢乐、友好。

4.再次复听《阿佤人民唱新歌》,在尾句时全体一起唱“江三木啰”。

5.反复聆听,学生可以即兴舞蹈,可以选择打击乐,可以拍手、跺脚随音乐拍击,如果能随音乐哼唱更好。

总之形成一个载歌载舞的场面,犹如身临其境,投入地以欢乐的情绪表达少数民族在社会主义大家庭中的幸福生活情景。

二、学唱《迷人的火塘》

1.以民族的风情风俗导入:

侗族同胞在喜庆节日的晚上,生起篝火围在火塘的四周唱歌跳舞,抒发他们对生活的憧憬,火塘象征着欢乐时光。

这是侗家的风格。

你还能举出几个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吗?

2欣赏《迷人的火塘》范唱:

先听音带的范唱,让学生对合唱有一个完整的印象。

然后教师在伴奏音带的伴奏下,分别范唱第一段歌词的两个声部,让学生对每一个声部有一个初步的感受。

3解决重点:

切分节奏

(1)教师范唱第四乐句(即第7、8小节)。

板书这两小节,教师分别范唱歌词与曲调。

”这两种节奏是什么节奏?

与学过的“

”切分节奏有什么联系?

——师生讨论,复习“

”节奏。

教师归纳并讲授新知识,切分音的另一种形式:

”;

它是与“

”属特殊的节奏型,也称切分节奏,该音称切分音。

”是“

”的缩短,而“

”与“

”是同一种形式,而“

”是

”的变化,所以是同出于“

”的切分音的形式。

4.在教师指导下,运用切分音的知识学唱第四乐句。

第三课幻想

教学目标:

1.幻想是创造想像的准备阶段,它能鼓励人们向上和前进,是创造性学习的动力。

通过《天地在我心》、《小白船》、《水星》、《让幻想展翅飞翔》等作品

学习,进一步拓展幻想力,促进思维的发展。

2.通过对动画片《宝莲灯》的两首插曲的欣赏,了解神话故事是人们对生活的一种幻想寄托。

在聆听由电声音乐演奏的这两首作品所造成的神奇气氛中感受幻想的意境。

3.唱好二声部合唱《小白船》、《让幻想展翅飞翔》,在立体的和声音响声中,体验、想像所获得的美感,并对两首歌曲进行二度创作。

4.以《水星》、《宝莲灯》及两首歌曲为范例,开放式进行以“幻想”为内容的音响小品命题创作活动。

《天地在我心》、《望月节》、《水星——飞行使者》

《小白船》、《让幻想展翅飞翔》

3、编创与活动

聆听《宝莲灯》二首作品。

通过聆听《宝莲灯》二首作品简单介绍电声音乐、电子合成器。

通过聆听《宝莲灯》二首作品体会电声音乐带来的不同音乐感受。

一、聆听《天地在我心》

1.由电影故事导入。

谁能介绍一下动画片《宝莲灯》的故事?

教师归纳(故事概况见本教材分析)

2.欣赏《天地在我心》童声独唱。

讨论:

(1)这首插曲是哪个角色在演唱?

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2)演唱的形式,其音色归属哪个声部?

旋律的情绪是怎样的?

(3)叙述在演唱这首插曲时的影片画面及描述的故事内容。

3.聆听《天地在我心》。

(1)边听边展开联想与想像,说说听后感。

(2)熟悉的学生可以随录音轻声哼唱(但不能妨碍别人的聆听),也可以用动作来表达自己聆听的感受。

二、聆听《望月节》

1.以对比导入。

播放录音《望月节》。

这段音乐在演唱形式上及情绪上与《天地在我心》有什么不同?

它叙述了一个怎样的内容?

在影片中的画面是怎样的?

(在讨论中还可播放部分片段。

答案见“教材分析”)

2.聆听《望月节》。

在聆听前,教师先提示:

要仔细听伴奏,神奇的气氛是靠什么音响产生的?

聆听后师生讨论:

音乐神奇色彩产生的因素?

(首先是女声演唱的音调,其次是伴奏配器的手法及电子合成器的效果。

3.教师简单介绍电子合成器。

三、音乐小知识——电声音乐、电子合成器

电声音乐是电子高科技的产物,是电子科学运用在乐器上并转化为音响,通过演奏进行音乐表现的。

电子合成器是先用电子采集各种音源,把几百种音源的分析,通过高科技合成后做成集成芯片。

在演奏时通过操作键盘、键纽发出各种模拟的音响。

四、课后小结

1、表演《小白船》

2、聆听《水星》

听辨练习

一、聆听《水星》

1、以天文知识导入:

看谁的天文地理知识知道得最多!

太阳系有几颗行星?

(太阳系是太阳和以太阳为中心,受它的引力支配而环绕它运动的天体所构成的系统。

太阳系的成员包括太阳以及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等9颗大行星、2000多颗轨道已确定的小行星、34颗卫星以及许多慧星和流星体。

2.欣赏《水星——飞行使者》第一主题(片段)。

这段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

你能描绘一下,你想到的情景?

3.揭题:

这是英国作曲家霍尔斯特以太阳系行星为题写的一部管弦乐组曲之三:

《水星——飞行使者》。

现在请你按作曲家的标题展示你的想像。

4.再次欣赏乐曲第一部分。

自由议论:

按乐曲的标题,请大家自由议论,说说你的想像。

(对学生丰富的想像,教师要给予鼓励。

不要把乐曲的分析强加给学生,这样不利于学生的自由想像。

5.欣赏乐曲的第二部分(第二主题由小提琴独奏开始)。

按乐曲的标题从第一部分的发展到第二部分听后,说说你想到的故事?

要放开你的想像。

6.跟琴看着教材上的谱例,哼唱乐曲的第一、第二主题,以加深对这二主题的印象。

7.完整地聆听乐曲,听后要分组讨论。

问题:

(1)乐曲分几个部分?

(2)你能编个故事讲一讲吗?

8.小组讨论:

每人说说自己的故事(以乐曲作背景音乐)。

9.每小组推选一位故事大王,讲“水星”的故事。

学生讲故事时,乐曲作为背景音乐讨论。

如果有的小组能伴舞表演更佳。

10.教师学生共同点评选出班级“故事大王”。

11.再次完整地欣赏。

由班级“故事大王”演讲并请班级“舞蹈家”伴舞,表演乐曲。

12.教师小结:

表扬学生们丰富的想像,发展形象思维,开发右脑,希望大家多听音乐多想像。

二、表演《小白船》

1.以天文知识导入。

有谁知道地球、月球、太阳的关系?

(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地球是太阳

的行星)

2、揭题:

朝鲜童谣《小白船》就是叙述了一个关于月亮的传说与想像。

3、歌曲范唱。

4、设问:

这是几拍子的歌曲?

歌曲表达的内容是什么?

5、板书节奏谱

先徒手操作拍手、拍腿,然后加上打击乐器(其

中学生大部分仍是徒手)。

6、学唱第一乐段曲调。

(1)教师范唱曲调(前16小节)。

学生分两组,一组三角铁及拍手,另一组串铃及拍腿,为教师范唱伴奏。

(2)学生学唱第一乐段曲调,教师用打击乐为学生伴奏。

7.学唱第二乐段曲调。

(1)教师分别范唱高声部与低声部曲调。

(2)高、低声部的学生各自学自己声部的曲调,教师巡视,重点指导低声部。

(3)高、低声部分别汇报自学成果。

(4)请两位高声部的学生与教师重唱(教师唱低声部)。

(5)在教师指导下二声部合成(注意二声部的谐和)。

可以先练一下平行三度的音阶:

(6)配上打击乐伴奏。

8.完整地、优美地、流畅地唱好全曲。

9.练习吹奏曲调(可以是竖笛,也可以口风琴、口琴。

这取决于班级的实际情况)。

10.朗诵歌词并讨论歌词的意境,以激发学生的想像。

11.学唱歌词。

(1)二个声部的学生分别学唱自己的声部的歌。

(第一个声部在练习时,另一声部默唱或轻唱自己的声部与之配合。

(2)二声部合成,并配上打击乐。

(3)有感情地富有想像地唱好歌曲。

12.表演《小白船》:

唱唱、奏奏、跳跳,以多种形式表演《小白船》,尽情地抒发师生的想像。

主要让学生参与表演,形式由他们讨论。

例如:

全体歌唱→吹奏与打击乐→二重唱与伴舞→舞蹈→表演唱……

三、听辨练习:

听辨哪一首曲调带有切分节奏?

1.目的是巩固前两课的切分音知识,加强切分节奏的练习。

2.教师分别弹奏两条曲调。

在这两条曲调中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3.跟琴学唱曲调→离琴视唱曲调。

 

第四课四季

1.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大自然变化,使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充满着生机与诗意。

在课中的四首作品正是四季生活、学习、工作中的缩影的一方面反映。

2.聆听由青海民歌《四季歌》及陕西民歌改编的《秋收》,从乐曲的主题变化、力度变化及不同主奏乐器的不同音色中,体验乐曲的情绪变化,发展联想与想像,提高对音乐欣赏三度创作的能力。

3.表演《童心是小鸟》、《一把雨伞圆溜溜》,体验儿童们在四季中的欢乐情绪,并进行创作表演。

在学唱过程中从歌曲模仿创作手法中初步了解其特征,进行曲式试验创作活动。

4.继续学吹竖笛,吹奏二声部《故乡亲人》。

教学内容:

1、聆听《四季歌》、《秋收》

2、表演《童心是小鸟》、《一把雨伞圆溜溜》

3、编创与活动

1、表演《童心是小鸟》

2、聆听《四季》

学唱歌曲

一、表演《童心是小鸟》

1、歌曲范唱导入。

(1)这首歌表达了什么内容?

情绪是怎样的?

(2)你怎样理解歌名《童心是小鸟》?

2.教师范唱第一句曲调:

并指导学生视唱这一句。

3.设问:

请你找出与这一乐句相同或相似的乐句,说一说它们相同与相似之处并试唱。

(提示:

从节奏、旋律走向去研究。

4.教师表扬学生们进行的研究,并进行归纳。

5.学唱第1——16小节的歌谱与歌词。

注意要表示出来喜悦、自豪的心情。

6.学唱第二乐段。

(1)教师范唱(包括跳越反复记号部分)。

(2)学生自学曲调并相互交流。

(3)学唱第二乐段歌词,注意欢快的情绪。

7.表演歌曲。

(1)完整地唱全歌。

(2)设问:

你能否在歌谱上标上力度记号,表达你对欢乐“童心”的处理想像?

(学生自由结合议论——师生讨论。

(3)教师归纳学生的处理方案。

选出2—3个方案进行试唱。

(4)设问:

能否再用其他方法进行处理创作,使歌曲表演更丰满、活泼。

(5)师生讨论、归纳。

(6)有感情地表演歌曲。

二、聆听《四季歌》

1、介绍传统青海民歌《四季歌》,以春、夏、秋、冬四季开什么花为开头,所以称为“四季歌”

2.初听由小提琴独奏的第一段音乐,感受青海民歌欢快热烈的情绪。

再次

听这一段,请同学生看谱跟唱(或跟教师的琴声唱),体验青海“花儿”的风

3.欣赏全曲。

《四季歌》的曲调共出现几次?

它们在力度上有什么变化?

请用力度记号把它记录下来。

?

4.再次聆听全曲。

(1)全曲在音色彩上有什么变化?

能说出每段主奏乐器的名称及形式吗?

(2)从力度与音色的变化上,你能否体验出每段的情绪变化,从而与“四季”联系起来,说说你的想像。

5.比比谁的记忆力好?

谁能最完整地把《四季歌》的曲调哼唱出来,谁就是优胜者。

《一把雨伞圆溜溜》

准确地唱好歌曲旋律

唱准8度大调和跨小节切分

一、《一把雨伞圆溜溜》

1.情景导入:

在夏天的某一天,三位学生在回家的路上,突然遇上了一阵大雨,其中一位同生有伞,其情景是怎样的呢?

2.聆听范唱

三位学生在大雨中怎样办?

他们的情绪怎样?

3.教师范唱第1—15小节曲调。

这段曲调有什么特点?

它由两大乐句组成,每大乐句又由两个小乐句组成。

你们听每句的开始音有什么规律?

在节奏上又有什么规律?

能找出跨小节的切分节奏吗?

(2)在教师指导下,用2/4拍指挥图式(分清强拍与弱拍)放慢速度视唱第1—15小节。

注意八度大跳及跨小节切分节奏。

(3)用稍快的速度、欢快的情绪唱好第1—15小节曲调。

4.教师范唱后半部分曲调。

(1)先由学生以欢快的情绪唱第1—15小节,然后,教师接唱后半部分曲调(到反复记号为止)。

后半部分的曲调,在每句的起拍上有什么规律?

(3)听教师将后半部分曲调弹奏三遍,比一比谁的听辨模仿能力最强,能把它看谱唱出来。

(4)教师表扬能自荐唱谱的学生,并指出不足之处。

(5)用欢快的情绪唱好后半部分曲调。

5.学唱歌曲。

(1)完整地、欢快地唱好曲调。

(2)朗读歌词后,把歌词填上,试唱歌曲。

3)完整地唱好歌曲。

6.表演歌曲。

怎样把歌曲的意境表现出来?

请各小组讨论表演的方法、形式。

(2)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3)各组展示各自的表演。

(4)师生互评。

二、课后小结

第五课您好,大自然!

1.通过两个题材内容——“田野”、“雪橇”,一种表现形式——合唱(听与唱)的学习,让我们从中集中体验一个文化主题——对大自然的赞美,进一步激发我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