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结合氧化还原反应知识与NA相关推算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495146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59.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结合氧化还原反应知识与NA相关推算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结合氧化还原反应知识与NA相关推算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结合氧化还原反应知识与NA相关推算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结合氧化还原反应知识与NA相关推算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结合氧化还原反应知识与NA相关推算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结合氧化还原反应知识与NA相关推算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结合氧化还原反应知识与NA相关推算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结合氧化还原反应知识与NA相关推算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结合氧化还原反应知识与NA相关推算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结合氧化还原反应知识与NA相关推算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结合氧化还原反应知识与NA相关推算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结合氧化还原反应知识与NA相关推算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结合氧化还原反应知识与NA相关推算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结合氧化还原反应知识与NA相关推算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结合氧化还原反应知识与NA相关推算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结合氧化还原反应知识与NA相关推算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结合氧化还原反应知识与NA相关推算Word格式.docx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结合氧化还原反应知识与NA相关推算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结合氧化还原反应知识与NA相关推算Word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结合氧化还原反应知识与NA相关推算Word格式.docx

C

158g

2mol

D

79g

1NA

 

A.AB.BC.CD.D

4.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解精炼铜,当外电路通过NA个电子时,阳极质量减小32g

B.反应3H2(g)+N2(g)

2NH3(g)ΔH=-92kJ·

mol-1,当放出9.2kJ热量时,反应的N2为2.24L

C.常温常压下27克Al与33.6L氯气完全反应,电子转移数小于3NA

D.1mol·

L-1氯化铜溶液中,若Cl-的数目为2NA,则Cu2+的数目略小于NA

5.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mol金刚石中含有2NA个C-C键,1molSiO2含有2NA个Si-O键

B.标况下,将9.2g甲苯加入足量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转移的电子数为0.6NA

C.在含CO32-总数为NA的Na2CO3溶液中,Na+总数为2NA

D.标准状况下,22.4L庚烷中所含的分子数约为NA

6.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104g苯乙烯中含有的碳碳双键数为NA

B.5.6克铁与足量盐酸反应,转移0.3NA个电子

C.2mol的甲基(-CH3)所含电子数为14NA

D.标准状况下,22.4L辛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分子数为8NA

7.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已知t℃时,MgCO3的Ksp=4×

10-6,则MgCO3饱和溶液中含Mg2+数目为2×

10-3NA

B.一定条件下,2.3g的Na完全与O2反应生成3.6g产物时失去的电子数一定为0.1NA

C.CO2通过Na2O2使其增重bg时,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为

D.1mol带有乙基支链的烷烃,分子中所含碳原子数最少为5NA

8.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71gCl2溶于足量水中,Cl-的数量为NA

B.46g乙醇中含有共价键的数量为7NA

C.25℃时,1LpH=2的H2SO4溶液中含H+的总数为0.02NA

D.标准状况下,2.24LCO2与足量Na2O2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1NA

9.设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

A.0.2mol•L-1的MgCl2溶液中含Cl-数目为0.4NA

B.标准状况下,11.2LH2与11.2LD2所含的质子数均为NA

C.6.4gCu与3.2g硫粉混合隔绝空气加热,充分反应后,转移电子数为0.2NA

D.1LpH=1的H2SO4溶液中,含H+数目为0.2NA

10.阿伏加德罗常数用NA表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个数是()

①标准状况下,22.4L乙醇中含有的氧原子数目为NA

②6.4g的34S2和34S8混合物中,含硫原子总数为0.2NA

③12g金刚石含有的共价键数为2NA

④1L含NA个NH3·

H2O的氨水,其浓度为1mol·

L-1

⑤含0.2NA个阴离子的Na2O2和水反应时,转移0.2mol电子

⑥11.2LCl2通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中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等于0.5NA

A.②④B.③⑤C.④⑥D.①⑤

二、综合题

11.某化合物X由三种元素组成,其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回答以下问题:

(1)化合物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2)步骤①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

(3)鉴别红棕色气体1与Br2蒸气的下列方法中,合理的是___________

A.通入水中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

B.直接观察两种气体的颜色

C.分别通入AgNO3溶液中观察有否沉淀

D.通过缩小体积加压,观察两种气体的颜色变化

(4)化合物X配置成溶液,滴加稀盐酸,溶液呈黄色,写出相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

12.氯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自来水的消毒、农药的生产、药物的合成都需要用氯气。

I.工业上通常采用电解法制氯气:

观察图1,回答:

(1)电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2)若饱和食盐水中通电后,b侧产生的气体检验方法是___________。

Ⅱ.某兴趣小组设计如图2所示的实验装置,利用氯气与石灰乳反应制取少量漂白粉(这是一个放热反应),回答下列问题:

(3)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

(4)该兴趣小组用100mL12mol/L盐酸与8.7gMnO2制备氯气,并将所得氯气与过量的石灰乳反应,则理论上最多可制得Ca(ClO)2____g。

(5)此实验所得漂白粉的有效成分偏低,该学生经分析并查阅资料发现,主要原因是在装置B中还存在两个副反应。

①温度较高时氯气与消石灰反应生成Ca(ClO3)2,为避免此副反应的发生,可采取的措施_______。

②试判断另一个副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为避免此副反应的发生,可将装置做何改进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解析】

【分析】

【详解】

A.2.8g环己烷含有共价键的物质的量为:

2.8g÷

84g/mol×

18=0.6mol,含共价键数目为0.6NA,故A错误;

B.没有说明2.24L氧气是否为标况下测量,无法计算,故B错误;

C.Na2SO4和Na2HPO4的摩尔质量均为142g/mol,故142g混合物的物质的量为1mol,而且两者均含2个钠离子和1个阴离子,故1mol混合物中含离子共3NA个,故C正确;

D.用惰性电极电解CuSO4溶液后,如果加入0.1molCu(OH)2能使溶液复原,则说明阳极上放电生成了0.1mol氧气,故转移了0.4mol电子即0.4NA个,故D错误;

故答案选:

C。

2.C

A.气体未指明标况,不能使用22.4L/mol,即由体积得不到其物质的量,故A错误;

B.碱溶液中,水电离出的氢氧根浓度与氢离子浓度相等,1LpH=13的NaOH溶液中,由水电离的OH-数目为10-13NA,故B错误;

C.根据结构式,1molH2O2含有1mol非极性键,1molN2H4含有1mol非极性键,17gH2O2的物质的量为0.5mol,所以N2H4的物质的量为0.5mol,分子数为0.5NA,故C正确;

D.盐酸变稀后,与二氧化锰不反应,转移电子数小于0.3NA,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

此题易错项为A,注意22.4L/mol的使用条件是解题的关键。

3.D

硫代硫酸钠与稀盐酸反应

,Na2S2O3中硫元素的价态显+2价,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从+2价硫变化为产物中的0、+4价硫,在反应中每消耗1molNa2S2O3转移2mol电子,生成1molS和1molSO2,据此即可解答。

,根据题干中的信息,常温常压下,若该反应产生固体单质16g,则该固体为S,根据

,生成的硫的物质的量为

,需要消耗

,生成

,转移1mol电子,转移

电子。

A.生成

,同时生成

电子,故A错误;

B.生成

,常温常压下,温度比标准状况高,所以体积比11.2L大,故B错误;

C.硫代硫酸钠的摩尔质量是

,158g硫代硫酸钠

反应中转移2mol电子,而与题干中生成

需消耗

,转移1mol电子相矛盾,故C错误;

D. 

硫代硫酸钠的摩尔质量是

,79g硫代硫酸钠的物质的量为0.5mol,消耗

电子,与题干中信息一致,故D正确。

D。

4.D

A.电解精炼铜时,阳极上放电的除了铜,还有比铜活泼的金属杂质,故当转移NA个电子时,阳极减少的质量不等于32g,故A错误;

B.反应3H2(g)+N2(g)⇌2NH3(g)ΔH=-92kJ·

mol-1,转移6mol电子,放出热量9.2kJ时,转移电子0.6NA,反应的N2标况下为2.24L,故B错误;

C.常温常压下与33.6L氯气的物质的量小于1.5mol,所以与27克Al不能完全反应,故C错误;

D.氯化铜的化学式为CuCl2,n(Cu2+):

n(Cl-)=2:

1,所以在1mol·

L-1氯化铜溶液中,若Cl-的数目为2NA,则Cu2+水解少量消耗,数目略小于NA,故D正确;

故选D。

5.B

分析:

本题对阿伏加德罗常数相关知识进行了考察。

A中考察1mol金刚石中含有2NA个C-C键,1molSiO2含有4NA个Si-O键;

B中考察甲苯中的甲基被氧化为羧基,根据化合价法则,判断出碳元素的化合价变化情况,然后计算反应电子转移的数目;

C中考察碳酸根离子的水解规律;

D中考察只有气体在标况下,才能用气体摩尔体积进行计算。

详解:

1mol金刚石中含有2NA个C-C键,1molSiO2含有4NA个Si-O键,A错误;

由甲苯变为苯甲酸,碳元素化合价变化7×

(-2/7+8/7)=6;

9.2g甲苯(即为0.1mol)被氧化为苯甲酸,转移的电子数为0.6NA,B正确;

Na2CO3溶液中会有少量CO32-发生水解,因此在含CO32-总数为NA的Na2CO3溶液中,溶质的总量大于1mol,所以Na+总数大于2NA,C错误;

标准状况下,庚烷为液态,无法用气体摩尔体积进行计算,D错误;

正确选项B。

6.A

A.104g苯乙烯的物质的量为1mol,由于苯环不是单双键交替结构,故1mol苯乙烯中含1mol碳碳双键,A正确;

B.5.6g铁的物质的量为0.1mol,铁与稀盐酸反应转化为+2价,故0.1mol铁转移0.2mol电子,故B错误;

C.甲基不显电性,故1mol甲基含9mol电子,所以2mol的甲基(-CH3)所含电子数为18NA,故C错误;

D.标况下,辛烷为液态,不能按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计算其生成二氧化碳的分子数,故D错误。

故答案:

A。

7.B

A.MgCO3的Ksp=4×

10−6,则MgCO3饱和溶液中

,但由于不知溶液的体积,故无法计算溶液中Mg2+数目,故A错误;

B.2.3Na完全反应,钠的物质的量

,反应中Na元素化合价由0价升高为+1价,故转移电子数目=0.1mol×

NAmol-1=0.1NA,故B正确;

C.将二氧化碳通过过氧化钠固体,固体增加的质量相当于CO的质量,电子的物质的量等于CO的物质的量,因此反应中转移电子数为

,故C错误;

D.支链只有一个乙基,主链至少含有5个C,因此该烷烃最少含7个碳原子的烷烃,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B。

对于溶液来计算阿伏伽德罗常数时一定要注意是否有溶液的体积,没有溶液的体积,只有浓度是无法计算的。

8.D

A.Cl2与水反应是可逆反应,Cl-的数量少于NA,A错误;

B.每个乙醇分子中含8个共价键,46g乙醇的物质的量=

=1mol,则共价键的物质的量=1mol

8=8mol,所以46g乙醇所含共价键数量为8NA,B错误;

C.25℃时,1LpH=2的H2SO4溶液中,C(H+)=10-2mol·

L-1,n(H+)=10-2mol·

L-1×

1L=0.01mol,所以含H+的总数为0.01NA,C错误;

D.每1molCO2对应转移电子1mol,标准状况下,2.24L的物质的量=0.1mol,故0.1molCO2与足量Na2O2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1NA,D正确。

答案选D。

9.B

A.溶液体积未知,无法计算溶质的物质的量和微粒数目,故A错误;

B.标况下11.2LH2与11.2LD2的物质的量均为0.5mol,且每个H2与D2分子所含质子数均为2,所以11.2LH2与11.2LD2所含的质子数均为NA,故B正确;

C.铜与硫在空气中加入生成Cu2S,6.4g铜的物质的量为0.1mol,3.2g硫粉的物质的量为0.1mol,二者反应最多生成0.05molCu2S,转移电子数为0.1NA,故C错误;

D.pH=1的H2SO4溶液中c(H+)=0.1mol/L,则1L该溶液所含氢离子数目为0.1NA,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硫单质的氧化性较弱在与金属单质反应只能将其氧化为较低价态,如和铜反应生成硫化亚铜,与铁反应生成硫化亚铁。

10.B

①标准状况下,乙醇是液态,不能使用气体摩尔体积计算物质的量,故错误;

②6.4g的34S2和34S8混合物中,含硫原子总数为

小于0.2NA,故错误;

③金刚石中每个碳原子平均拥有2个C-C键,12g金刚石含有的共价键数为2NA,故正确;

④NH3·

H2O是弱电解质,在水中部分电离,1L含NA个NH3·

H2O的氨水,其浓度远大于1mol·

L-1,故错误;

⑤每摩过氧化钠与水反应转移1mol电子,含0.2NA个阴离子的Na2O2和水反应时,转移0.2mol电子,故正确;

⑥11.2LCl2不一定是标准状况,故错误;

故选B。

11.Fe(NO3)24Fe(NO3)2=2Fe2O3+8NO2↑+O2↑ACD

化合物X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分解,生成化合物Y为红棕色固体,其能与铝发生铝热反应,因此Y为氧化铁,单质W为Fe,其物质的量为

=0.2mol,红棕色气体1为NO2,气体2为O2,二者与水能够发生反应生成硝酸,因化合物X中的氧元素一部分生成了氧化铁,因此气体1与气体2与水发生反应不可能剩余O2,因此无色气体为NO,故NO的物质的量为:

,硝酸的物质的量与KOH的物质的量相等,因此硝酸的物质的量为

,根据氮原子守恒可知,X中N元素总物质的量为

,故n(Fe):

n(N)=0.2mol:

0.4mol=1:

2,因此化合物X为Fe(NO3)2,据此解答本题。

(1)由上述分析可知,化合物X的化学式为Fe(NO3)2;

故答案为:

Fe(NO3)2;

(2)步骤①发生的反应为Fe(NO3)2在无氧环境中分解产生氧化铁、二氧化氮、氧气,其中铁元素化合价升高1生成氧化铁,氮元素化合价降低1生成二氧化氮,氧元素化合价升高2生成氧气,根据化合价升降守恒以及原子守恒可知,其化学方程式为:

4Fe(NO3)2=2Fe2O3+8NO2↑+O2↑;

(3)A.NO2通入水中,反应完全后,溶液呈无色,会生成无色气体,该气体遇空气会转变为红棕色气体,而溴蒸气通入水中,溶液呈橙黄色,可鉴别,故A符合题意;

B.二者气体均为红棕色,不能通过直接观察气体颜色鉴别,故B不符合题意;

C.NO2通入AgNO3溶液中,溶液呈无色,会生成无色气体,该气体遇空气会转变为红棕色气体,而溴蒸气通入后,会生成淡黄色沉淀,能鉴别,故C符合题意;

D.因二氧化氮气体中存在反应:

2NO2(g)

N2O4(g),压缩体积,平衡将正向移动,容器内气体颜色虽然加深,但相对于溴蒸气而言浅一些,因此可鉴别,故D符合题意;

ACD;

(4)Fe(NO3)2中铁元素为+2价,具有还原性,将其配成溶液,向其中加入稀盐酸后,溶液中存在硝酸可氧化亚铁离子生成铁离子,相关离子方程式为:

12.2NaCl+2H2O

2NaOH+H2↑+Cl2↑移走烧杯,将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放在b导气管口处,若试纸变蓝,则说明产生的气体为Cl2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7.15g冷却B装置(或把B放置在冷水浴中等合理答案)2HCl+Ca(OH)2=CaCl2+2H2O在A与B之间连接一个装有饱和氯化钠溶液的洗气瓶

I.电解饱和食盐水产生NaOH、H2、Cl2,在电解时,与电源正极连接的电极为阳极,发生氧化反应;

与电源负极连接的电极为阴极,发生还原反应,根据产生气体的性质进行检验;

II.在装置A中制取Cl2,在装置B中Cl2与石灰乳反应制取漂白粉,氯气有毒,是大气污染物,在尾气排放前用NaOH溶液进行尾气处理,据此分析解答。

I.

(1)电解饱和食盐水产生NaOH、H2、Cl2,反应方程式为:

2NaCl+2H2O

2NaOH+H2↑+Cl2↑;

(2)在电解时,与电源正极连接的电极为阳极,发生氧化反应。

由于放电能力Cl->

OH-,所以溶液中的阴离子Cl-放电,失去电子变为Cl2逸出,Cl2检验强氧化性,可以使KI变为I2,I2遇淀粉溶液变为蓝色,所以检验Cl2的方法是移走烧杯,将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放在b导气管口处,若试纸变蓝,则说明产生的气体为Cl2;

II.(3)在装置B中Cl2与石灰乳反应制取漂白粉,反应的方程式为:

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4)n(MnO2)=8.7g÷

87g/mol=0.1mol,n(HCl)=12mol/L×

0.1L=1.2mol,根据制取气体方程式:

MnO2+4HCl(浓)

MnCl2+Cl2↑+2H2O可知0.1molMnO2能够消耗0.4molHCl<

1.2mol,说明HCl过量,制取的Cl2按MnO2计算,n(Cl2)=n(MnO2)=0.1mol,则根据反应关系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可知n[Ca(ClO)2]=

n(Cl2)=0.05mol,所以理论上制取的漂白粉中Ca(ClO)2的质量为m[Ca(ClO)2]=0.05mol×

143g/mol=7.15g;

(5)①温度较高时氯气与消石灰反应生成Ca(ClO3)2,为避免此副反应的发生,可采取的措施是冷却B装置(或把B放置在冷水浴中等合理答案);

②试判断另一个副反应是Cl2中含有杂质HCl与Ca(OH)2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HCl+Ca(OH)2=CaCl2+2H2O,为避免此副反应的发生,可将装置改进为:

在A与B之间连接一个装有饱和氯化钠溶液的洗气瓶,除去杂质HCl气体。

本题考查了氯气的制取、检验、性质及应用的知识。

掌握氯气的工业和实验室制取方法,根据电解原理、氧化还原反应规律,结合物质的性质(挥发性、氧化性)等分析判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