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分析上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499617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0.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病例分析上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病例分析上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病例分析上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病例分析上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病例分析上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病例分析上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病例分析上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病例分析上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病例分析上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病例分析上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病例分析上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病例分析上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病例分析上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病例分析上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病例分析上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病例分析上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病例分析上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病例分析上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病例分析上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病例分析上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例分析上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病例分析上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病例二:

如格也,女,22岁,回族,西躲自治区卫校教师,已婚。

发热、黄疽、肝区疼痛伴肿块,由西躲自治区医院急症转进上海瑞金医院传染科。

患者几年前常有痢疾史。

近年来伴发热咳嗽,X线胸透见右肋夹角模糊,当地医院诊断为肺结核治疗半年余,症状未见改善。

近两月来,经常发热、乏力、消瘦、黄疸进行性加重,右上腹出现压痛,经查诊有较大的占位性病变,遂诊断为肝癌,转上海诊治。

患者长期居住西躲拉萨地区,平素喜食生的牛羊肉类。

两年前曾往中印边界亲戚家作客,当地有喝生水的习惯。

神萎消瘦,皮肤黄染,体温℃,脉搏90/分;

右上腹有明显压痛,肝肋下2指可触及;

腹部B超见肝区中部有一3cm×

4cm×

的囊肿性灶,可见液平,诊断为肝脓肿。

粪检查见某寄生虫某阶段。

经两个疗程的抗虫治疗,病情日见好转,症状逐渐消退,肝脓腔消失,黄疸消退,食欲增加,痊愈后返回西躲:

1.根据上述简史初步拟诊为何种寄生虫感染?

2.患者为何会误诊为肺结核?

3.哪些理由支持该虫性肝脓肿的诊断?

依据?

4.对此病例的首选药物为何?

除此以外,还应用些什么药物?

1.阿米巴肝脓肿

2.阿米巴肝脓肿多发生在肝右叶,一般情况下呈亚急性发展而伴有弛张热等全身症状,与活动性肺结核十分相似;

位于浅表的较大型脓肿,其炎性浸润常可累及横膈乃至上行引起肺底部的炎症反应,在未发现肝区病牡以前是很轻易与结核病或结核性胸膜炎相混的。

3.本例支持阿米巴肝脓肿诊断的依占有:

①有接触史(饮生水);

②有下痢史(结肠原发病灶);

③肝区进行性炎症;

④肝区占位性囊肿病灶,并见液平;

⑤对甲硝咪唑治疗反应良好。

4.首选药物应是甲硝咪唑(商品名为灭滴灵)。

该药药效迅速,副作用低,但到达结肠腔内的浓度偏低。

鉴于患者曾有痢疾史,应于肝脓肿基本康复后再用一个疗程的喹碘方类药,以杀灭肠腔内可能存在的共栖型滋养体,铲除原发病灶,达到根治目的。

病例三:

张阿凤,女,38岁,浙江宁波人,农民,已婚。

主诉白带增多、腰酸、阴部搔痒伴有腥臭味。

患者自农村来沪作保姆已有2年,自觉劳累后腰酸,白带自动流出,色微白有时伴淡黄色带有泡沫样粘液,阴部经常搔痒,时闻腥臭味。

月经尚属正常,但经量较大,经妇科检查,外阴部有红肿,子宫颈四周糜烂Ⅱ度。

白带涂片检查,混悬片查见大量某虫;

染色片查见革兰氏阳性球菌和阴性杆菌、红细胞+、白细胞(脓细胞)++、上皮细胞+。

遵医嘱经口服药合并外用药一个疗程后,症状获得好转,逐渐消失,但年终回乡探亲返回后不久,症状又复出现,再次用药后得以痊愈。

1.根据上述简单病史和检查,诊断何种疾病?

2.分析造成该病的可能传染因素。

3.上述哪些症状和体征属该种寄生虫感染的特点?

4.病人应如何处理?

试写出几点防治原则。

5.病人后来为何有症状再显?

1.滴虫性阴道炎。

患者系浙山河区农村人,当地环境卫生及个人卫生条件均差,轻易获得滴虫传染,工作劳累后促使阴道炎症加重,其丈夫更可能是传染源,促成反复迁延。

细菌性和滴虫性阴道炎均可引起白带增多,有气味,局部瘙痒,而两者常同时存在。

但两者单纯感染引起的白带性状不同:

滴虫性者呈泡沫状;

细菌性阴道炎的白带则较粘稠,略带黄色。

4.①应用药物治疗,甲硝咪唑(灭滴灵),口服与坐药并用;

②配偶同时药物治疗;

③加强个人卫生,和浴、厕具用品的隔离;

④改坐厕为蹲厕。

5.患者回乡探亲后,可从其配偶重新获得感染,即通常所谓的乒乓感染。

病例四:

患者,男,23岁,海南省东方县农民。

2001年10月上旬天天发冷、发热,伴头痛、全身酸痛,当地乡卫生院拟诊感冒,给予服速效伤风胶囊、银翘解毒片、肌注青霉素等三天,无效,收治进院。

进院后体验;

体温℃,贫血貌,RBC210×

1010/L(正常值400~550×

1010/L),脾肋下3cm,血涂片镜检查到红细胞内有某寄生虫的几个时期,杀虫治疗后,症状很快消失,病人自我感觉良好,治疗三天后病人要求出院。

11月下旬,患者又出现前述症状,并有恶心、呕吐、剧烈头痛,连续6天后,因昏厥、神智不清、抽搐而送乡医院抢救。

进院检查:

体温40℃,贫血貌,瞳孔对光反射迟钝,颈强直;

RBCl50×

1010/L,×

109/L,血涂片查见红细胞内有某种寄生虫。

经抗寄生虫治疗及连续抢救两天无效,于送县医院途中死亡。

1.诊断为什么病?

2.患者11月下旬发病是否与其10月上旬的疾病有关联?

为什么?

3.患者天天发冷发热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4.患者死亡原因是什么?

从中应吸取什么教训?

1.诊断为恶性疟疾、脑型疟疾。

2.患者10月上旬的症状、体征符合疟疾临床表现,加之血涂片中查到恶性疟原虫,且用氯喹+伯喹治疗后症状很快消失,说明诊断为恶性疟是正确的。

但患者只治疗3天即要求出院,11月下旬又出现前述类似症状,并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这些症状的出现很可能是由于上月治疗后没有把红细胞内疟原虫彻底清除,残留的少数疟原虫又出现大量增(再燃)而引起脑型疟。

3.恶性疟原虫红内期发育周期时间为36~48小时;

疟疾发作周期时间应与之相同。

但假如患者连续几天被其媒介按蚊叮咬感染或虫株差异、机体免疫力和几次发作周期后,都有可能出现天天发冷、发热、出汗的疟疾发作症状。

4.患者死亡的原因是脑型疟疾。

恶性疟发作周期间隔时间短,引起脑型疟疾的机率高,患者10月上旬进院前就有头痛症状,应警惕脑型疟疾,但患者只治疗3天,症状消失即要求出院,没有进行彻底治疗,终极因脑型疟疾而死亡,教训是深刻的。

对恶性疟患者,不仅应进行彻底治疗,出院后亦应告诉患者警惕再燃的可能性,出现类似症状应立即就医。

病例五:

患者,男,19岁,广东三水县农民。

主诉双眼视力下降3周,剧烈头痛伴咳嗽、胸痛5天,于1999年7月21日到某市医院初诊。

与猫有密切接触史。

门诊检查;

双眼视力均为,眼底检查见双眼后极部视网膜水肿,黄斑部有新鲜渗出灶,中心凹陷,有视网膜坏死,右眼渗出灶下方可见出血,拟诊为中心性渗出性视网膜炎而收治进院。

WBC19×

109/L,,,,。

血清某虫抗体检查:

IHA(+),滴度1:

1280,IFA中IgG(+)1:

50,IgM(+)1:

10,脑脊液检查:

清,无色,潘氏试验(-),蛋白质L;

脑脊液离心取沉淀涂片镜检见虫体,虫体密度1200/mm3。

1周后内科及脑外科专家会诊:

体温℃,腋窝及腹股沟浅表淋巴结肿大如蚕豆大小,左上肢出现痉挛性屈曲,双下肢伸肌强直,并伴有精神症状,颈部强直,角弓反张,呼吸急促。

脑电图示高度弥漫性异常,说明脑组织广泛受累。

肺部X光透视显示双肺云雾状弥散性阴影,有胸水液界面,抽取胸水检查见弓形虫,结核菌素试验

(一)。

经用乙胺嘧啶25mg/日,磺胺嘧啶4g/日,地塞米松5mg/日加5%葡萄糖液中静滴,以及其它辅助抢救治疗,三天后终因呼吸衰竭死亡。

1.该病例诊断为什么病?

2.患者死亡的原因是什么?

3.该虫如何引起上述病?

1.该病诊断为:

弓形虫引起的中心性视网膜炎;

脑膜脑炎;

弓形虫肺炎。

2.患者死亡原因主要是弓形虫致脑膜脑炎,加之肺部感染,终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3.弓形虫可寄生于人体各种类型的有核细胞内。

一个假包囊内含10多个速殖子,一个包囊内含数百个缓殖子,假包囊和包囊破裂使速殖子或缓殖子散发并侵进新的有核细胞大量繁殖,机体免疫功能受损时,这种侵进--繁殖--侵进新细胞的现象造成恶性循环,使速殖子和缓殖子随血流到达眼、脑、肺、肝、脾、淋巴结等等全身组织器官中寄生繁殖,造成炎性损害及组织坏死,以致引起上述症状。

病例六:

患者:

王×

,男,28岁,江苏微山县人,

主诉:

发热、腹痛、脓血便1个月

现病史:

三个月前患者乘船到湖北、湖南农村,由于天气炎热多次在河湖边洗澡洗脚,当时足、手臂等处皮肤有小米粒状的红色丘疹,发痒,有时出现风疹块,以为是蚊叮咬所致,几天后发热,咳嗽,吐痰,吃了些感冒片经几天就好了。

大约一个多月后开始发热拉痢有脓有血,天天2~4次,上腹部不适疼痛,食欲减退、消瘦,曾到乡卫生院,以为是痢疾,多次服药无效,后到镇人民医院就诊。

既往史:

曾患过疟疾,经有效治疗,未再犯病。

体验:

体温39℃,发育尚可,消瘦病容,神志清楚,心、肺

(一),腹部稍膨胀,肝剑突下3cm,有压痛,脾可触及,四肢

(一),体重60kg。

化验:

血常规WBC19200,N48%,L35%,E17%,尿常规正常。

胸部拍片:

正常。

1.根据上述病史、体检及化验结果,你怀疑患者是什么病?

2.你以为还应当进行哪些检查及化验以便确诊?

3.对病人应当如何正确处理?

1.患者发病前3个月曾到过湖北,湖南血吸虫病流行区,并且有下水历史;

当时足,手臂等处皮肤有小米粒状的红色豆疹,发痒,可能是尾蚴性皮炎;

1~2个月开始发热,拉痢,大便有脓血;

体温39℃,肝剑突下3cm,有压痛,血常规WBC增高,特别是嗜酸性粒细胞增高17%。

根据上述情况初步怀疑为血吸虫病急性期。

2.血吸虫病的诊断包括病原诊断和免疫诊断两大部分。

因疑为急性期,故以病原诊断为主,从粪便检查到虫卵或孵化出毛蚴即可确诊。

3.对此病人应即时处理,包括对症治疗和病原治疗。

对症治疗;

由于病人有明显的症状如发热拉痢,食欲不振等,应给于对症治疗。

病原治疗:

首选吡喹酮,是一种安全·

,有效、使用方便的治疗药物。

剂量:

成人40~60mg/kg总量,分两次服用。

病例七:

患者张×

,男,53岁,工人主诉反复胸痛,咳嗽咳痰8个月,于1995年1月进院。

患者于94年5月不明原因出现畏冷、发热,双侧胸痛,咳嗽,咳白色粘液痰,食欲减退、消瘦,在人民医院就诊,摄胸片见左中肺块状阴影,怀疑为肺转移癌,经对症治疗和化疗1个月,症状减轻,左中肺部阴影部分消失。

95年9月胸痛、咳嗽、咳痰加重,到市医院就诊,拍胸片示左上肺片状模糊影,诊断为肺结核,经抗痨治疗3个月无效,来院就诊,以肺结核住院。

检查:

一般情况尚好,表浅淋巴结不大,右腰部触及1个×

4cm包块,质中等硬度无压痛,心肺无异常,腹部正常。

血常规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痰抗酸杆菌

(一),胸片示左上中肺野可见斑片状阴影,胸膜增厚。

经抗痨治疗1个多月复查胸片,左中肺阴影消失,右下肺又出现片状阴影及胸膜增厚,怀疑原来的诊断。

追问病史:

患者于94年曾生食小石蟹治疗关节炎。

几个月后左胸部,右上腹相继出现过无痛性包块;

对比发病以来每次胸片:

肺部阴影形态、部位各异。

查嗜酸性粒细胞计数×

108/L,血清学检查(对流免疫电泳试验)阳性,痰查肺吸虫卵阴性。

经积极治疗,患者所有症状消失,肺部阴影逐步吸收,痊愈出院。

三个月后随访无异常

1.肺吸虫病临床表现特点是什么?

2.肺吸虫病综合判定的依据是什么?

3.假如治疗本例病人应选用的药物和疗程?

1.卫氏并殖吸虫的致病,主要是童虫或成虫在人体组织与器官内移行、借居造成的损伤,及免疫病理反应。

常累及全身多个器官,症状很复杂。

临床上根据主要损伤部位可分:

胸肺型、脑型、肝型、皮肤型及亚临床型等。

如虫体寄生在肺部,X线检查可见游走性病变,临床表现为咳嗽、咳铁锈色痰、胸痛等。

在皮下可触及移行性包块或结节。

2.卫氏并殖吸虫病常累及全身多个器官,症状较复杂。

病原学诊断是以痰或粪便中查获虫卵可确诊,但是比较困难,因卫氏并殖吸虫病往往是以童虫或成虫在人体组织或器官内移行为特征的。

故在临床上采用综合判定,其依据:

①曾到过流行区或有生食石蟹、蜊蛄的历史;

②临床症状不典型,血液检查嗜酸性粒细胞增高;

③X线显示胸膜增厚,肺部有移动性边沿模糊的浸润阴影;

④血清学检测特异性抗体阳性反应;

⑤皮下常可触及游走性、无痛性包块或结节。

3.并殖吸虫病病人常用治疗药物有:

①吡喹酮,具有疗效高,毒性低、疗程短等优点,一般总剂量为150mg/kg,分2日口服;

②硫双二氯酸(别丁),主要作用于虫体生殖器官。

剂量为50mg/kg/天,分3次口服,隔日给药,10~20天为一疗程。

病例八:

张×

,男,22岁,系广西来武汉读书的大学生,近一年来右上腹不适,消化不良,疲乏而进院。

自称来校读书以前在广西曾发现有几次出现轻度黄疸症状,并有上腹部不适,尿的颜色变深,感到疲乏,头晕等。

近年来发作次数较多,无饮酒史。

心肺正常,巩膜有轻度黄染,肝大在肋下2cm,有轻度触痛,脾未触及。

无腹水及四肢水肿。

胸部X线检查正常。

血常规检查:

白细胞计数11800/mm3,N56%,L1g%,E25%,B型肝炎表面抗原阴性;

肝功能检查正常;

粪便检查有某虫虫卵。

患者来自流行区,家乡有吃鱼生粥的习惯。

1.在诊断该病时如何进行A型肝炎,B型肝炎,酒精中毒性肝炎的鉴别诊断?

2.本例病人被诊断为该病时重要依据是什么?

3.治疗本例病人首选的药物及治疗方法是什么?

1.在诊断华支睾吸虫病时应留意与下列疾病的鉴别诊断:

①A型肝炎不会引起肝炎性黄疸的反复发作。

②B型肝炎虽有可能,但此病人是一种发展很缓慢的疾病,血检时B型肝炎表面抗原是阴性。

③病人无饮酒史,可完全否定酒精中毒性肝炎的可能性。

2.诊断为华支睾吸虫病的重要依据:

患者来自流行区,家乡有吃生鱼的习惯;

嗜酸性粒细胞增高是对诊断的有力启示,在粪便中查出了华支睾吸虫卵,是确诊华支睾吸虫病的主要依据。

检查方法有粪便直接涂片法,易于漏检,多采用各种集卵法,必要时用,十二指肠引流液进行离心沉淀检查。

3.本病治疗药物目前吡喹酮为首选药物,最适剂量为20~50mg/kg,逐日2次,2日治愈率达95%以上。

病例九:

内蒙某地,姐姐家饲养了几口猪,过春节时,姐姐家宰了一口大肥猪,切成大块炖肉,请其妹妹来分享。

妹妹在吃大块肉时,感到味道不正,委曲地将大块肉吞咽下往。

二年后,妹妹时常感腹痛,恶心,体重减轻,并伴有头痛,自已摸及额部和头顶上有小包块,来北京就诊,确诊为脑囊虫病。

1.吃红烧大块肉后,为何在二年后患者感到腹痛、恶心并体重减轻?

2.吃红烧大块肉和患脑囊虫病有何直接联系?

我们应吸取什么样的教训。

1.内蒙是我国猪带绦虫病散在流行的地区,农村饲养的猪常有机会吃到病人的粪便。

春节时,姐姐家宰的肥猪肯定是患有囊尾蚴病的病猪、由于炖肉时,猪肉块切得过太,炖的时候间不够,而致囊尾蚴来全部被杀死。

病人委曲地将一口大块肉吞咽下往,囊尾蚴的头节也未被嚼碎,头节进进其胃后约经2~3个月即可发育为成虫并排出孕节和虫卵,肠绦虫病的临床症状一般稍微,但也有患者上腹或全腹隐痛、消化不良以致体重减轻等症状。

该成虫在人体内寿命达25年,所以感染2年后可出现症状。

2.吃红烧大块肉和患脑囊虫病没有直接联系,但假如吃米猪肉或豆猪肉的大块红烧肉就有很大的危险性。

由于吃这种肉有可能得肠绦虫病,由于自体内或自体外感染虫卵而有16%~25%的肠绦虫病患者伴有囊尾蚴(包括脑囊虫病)。

所以从上述病例中我们应吸取教训,应将猪肉炖烂,炖的肉块切得要小些,尽对不能食用有病的猪肉。

病例十:

患者男性,38岁,北京市区出生,司机。

1990年8月,患者感到饭后2小时左右在右腹部有钝痛感。

无发热、畏冷、皮疹、体重减轻、恶心、呕吐或特异性食品过敏等症状。

平时喜饮凉水。

自诉在文革期间往过西北某建设兵团劳动三年,主要工作是养猪,也经常和狗-起玩耍。

血压110/70mmHg,呼吸16次/分,脉搏82次/分,体温正常,体重60kg。

腹部柔软,右上腹突出,有中度压痛,肝大肋下1cm,叩诊时肝大9cm,肠叫音正常。

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9600/mm3,白细胞分类正常;

尿检查正常,腹部平片见有一钙化囊,肝扫描时,在腹部平片有钙化囊的位置处见一缺损区,大约8cm大小。

胃肠钡餐检查,钡剂灌肠以胆道检查正常。

寄生虫抗原皮内试验为阳性。

1.据病例分析,患者很可能是患哪种寄生虫病?

2.该种病是如何感染的?

3.据体检和化验,该病在治疗中应留意什么?

4.如何预防此病,应采取哪些措施?

1.临床症状和X线图象表明,患者很可能患棘球蚴病。

根据病人在棘球蚴病流行区劳动的历史;

皮内试验是阳性,患者是棘球蚴病是无疑的,很可能在西北劳动时感染的。

2.病人是通过与该虫终宿主犬接触误食子细粒棘球绦虫卵而感染的。

3.各钙化的囊一般是安全的囊,肝扫描并不能显示未钙化囊。

所以最好是定期连续观察,但应留意防止撞击性运动。

阿苯达唑(丙硫咪唑)治疗可杀幼虫、可以在外科手术前应用。

4.要治疗病犬、消灭传染源,因犬粪中含大量的细粒棘球绦虫卵,防止犬吃未熟的兽类的抛弃脏器。

病例十一:

病例男,30岁,农民,因排黑便而进院。

病前1个月赤脚下包谷、红薯间作地里劳动,其后趾间、足背奇痒,有红疹,越日呈水泡、脓泡、下肢红肿,伴咳嗽、发热,数天后红肿消退。

12天后因剧咳曾到医院就诊胡艮止咳药等而愈。

近8天来腹痛、反复黑便、头晕、乏力,但无呕血,疑为上消化道出血而进院。

体检及化验:

贫血,腹软,脐周轻度压痛,无肌紧张,肝脾未及,双肺

(一)心率91次/分,律齐其它未见异常。

血色素104g/L。

红细胞计数260×

1010/L。

白细胞计数×

109/L。

出凝血时间正常。

大便黑褐色,隐血+++,红细胞+,涂片发现有某种寄生虫卵。

因发现寄生虫卵,采取丙硫咪唑驱虫,共排出数千条蠕虫,病人逐渐恢复健康出院。

1.本病例系何种寄生虫感染?

2.解释本病例的症状和体征?

3.本病应与何病鉴别诊断?

4.如何加强对本病的防治?

1.本例为钩虫感染。

2.病人在下地劳动以后,趾间与足背有钩蚴性皮炎,数日后消退。

12天后当钩蚴经过肺部时产生了咳嗽等症状。

一月以后虫体在肠道成熟又出现了黑便与贫血的症状。

3.病人进院时疑为上消化道出血,在发现钩虫卵以后可与之鉴别。

4.本病的防治在于:

普查普治病人,以消灭病源;

加强粪便治理,防止新鲜粪便施肥;

加强个人防护,不要赤脚下田地劳动。

病例十二:

,男,17岁,广东潮阳人农民患者于1999年7月16日下水库游泳,17日出现畏冷、发热,伴右侧阴囊部疼痛,至18日发现右侧阴囊肿大至鸭蛋大小而就医。

,精神稍差。

右侧阴囊皮肤潮红,附睾肿大并有明显触痛,睾丸右下方有一个4cm×

5cm×

8cm的肿块,无明显触痛,表面光滑,质中等,按之有波动感,局部透光反应(+)。

左侧阴囊及阴茎正常。

白细胞总数11600,中性79%,淋巴16%,嗜酸性5%。

经用青链霉素治疗,20日体温降至℃,阴囊皮肤潮红消失,肿块开始缩小,附睾触痛已不明显。

21日肿块消失,患者自觉已恢复正常。

1.病人经治疗虽已恢复正常,是否还需作进一步检查,诊断和治疗?

2.对病人的病情及治疗结果作一扼要分析。

1.根据病史和体征,初步诊断为右侧附睾炎,右侧阴囊鞘膜积液。

经用青链霉素治疗三天后,临床症状、体征均恢复至正常。

但广东潮阳系班氏丝虫病流行区,且血中嗜酸性细胞增高,需考虑患者的附睾炎等是否系由丝虫感染引起,需再于晚间10时后取四周血检查微丝蚴。

结果于厚血涂片中找到班氏微丝蚴。

因此于一周后给患者用海群生治疗。

2.根据上述资料,可确诊为急性期丝虫病。

由于班氏丝虫成虫可寄生于阴囊内淋巴管中,因此可引起附睾炎,而下水游泳可能是其诱因。

阴囊鞘膜积液一般属丝虫病的慢性阻塞病变,但少数病人在急性阴囊或驸睾炎时,由于炎症反应压迫,堵塞了局部淋巴回流,也可引起轻、中度的鞘膜积液,在炎症消退后,鞘膜积液也就很快消失;

由于本病是由丝虫感染引起,因此如不进一步检查微丝蚴及杀虫治疗;

则今后会复发,因此在临床症状治疗后仍需进一步查明病因及杀虫,才能彻底治疗.

病例一:

王**,男,45岁,吉林人,湖北省襄樊市某汽车制造厂工人。

二周前感觉胃肠不适,近几天发现眼脸部肿胀,并逐发展为脸部肌肉有肿胀感,全身肌肉酸痛,发烧。

三天前在厂医院就治,服用黄连素和克感敏3天,不见症状缓解。

近日因全身肌肉酸痛加剧,吞咽困难,体温明显升高而入院治疗。

询问病史中发现,在感觉胃肠不适前几天与同事在一饭店吃过火锅,食入猪、牛、羊等,在吃火锅的同事中也有人出现类似症状。

体检:

体温在38oC~之间,咽喉部无炎症,心率90次/分左右,无杂音,肺部(—)。

腹软,肝不肿大、无明显压痛。

四肢肌肉和脸部肌肉有明显压痛,但未见有包块。

化验:

血常规WBC19200,中性粒细胞50%,淋巴细胞32%,嗜酸性粒细胞18%。

尿常规正常,粪检未查见虫卵。

问题:

2.要确诊此病,你认为还应当作哪些检查?

3.可采取什么治疗方法缓解病情,以进一步确诊疾病?

病例一答案:

1.该患者吃过火锅,有食入半生不熟的动物肉食可能,而且同食者中有出现类似症状的情况;

患者先有胃肠不知,继而发展为脸部肿胀和全身肌肉酸痛,并伴有发热;

血细胞分类检测中嗜酸性粒细胞占18%、明显升高。

根据这三点应考虑是旋毛虫病。

2.诊断为旋毛虫病,但根据感染时间和虫体生长发育规律,住院治疗期间,在肌肉中不一定检测到病原体,可考虑感染四周后作一次肌肉活检,以进一步明确诊断。

在这之前,应考虑对同食火锅者的疾病症状予以明确,并作血常规检查,如有症状者嗜酸性粒细胞也同样升高,应考虑有集体感染的可能。

如通过防疫部门能进一步检查动物肉类的来源和感染情况有助于疾病的诊断。

可采用口服阿苯达唑,200mg/次,2次/日,连服10~20日。

该药不但可杀寄生于肠道内的成虫,也可杀灭有组织中移行的幼虫。

如用药后来患者症状缓解,从诊断性治疗这个角度也可证明患者得的是旋毛虫病。

病例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