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 真题备选题库 第十五章 区域经济发展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501857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70.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 真题备选题库 第十五章 区域经济发展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 真题备选题库 第十五章 区域经济发展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 真题备选题库 第十五章 区域经济发展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 真题备选题库 第十五章 区域经济发展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 真题备选题库 第十五章 区域经济发展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 真题备选题库 第十五章 区域经济发展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 真题备选题库 第十五章 区域经济发展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 真题备选题库 第十五章 区域经济发展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 真题备选题库 第十五章 区域经济发展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 真题备选题库 第十五章 区域经济发展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 真题备选题库 第十五章 区域经济发展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 真题备选题库 第十五章 区域经济发展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 真题备选题库 第十五章 区域经济发展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 真题备选题库 第十五章 区域经济发展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 真题备选题库 第十五章 区域经济发展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 真题备选题库 第十五章 区域经济发展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 真题备选题库 第十五章 区域经济发展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 真题备选题库 第十五章 区域经济发展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 真题备选题库 第十五章 区域经济发展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 真题备选题库 第十五章 区域经济发展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 真题备选题库 第十五章 区域经济发展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

《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 真题备选题库 第十五章 区域经济发展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 真题备选题库 第十五章 区域经济发展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 真题备选题库 第十五章 区域经济发展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

(3)简述建三江水稻种植过程中化肥施用量较少的原因。

(4)建三江被称为“中国绿色米都”。

请说明建三江获此美誉的理由。

(1)题,三江平原地处我国东北的寒冷偏远之地,开发历史短,再加之地广人稀,工业、交通等落后,因而人类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很轻,环境质量好。

(2)题虫害的多少与气候密切相关,通常气温低、昼夜温差大的地区虫害少;

降水少、气候干燥的地区虫害少。

因为气温低、昼夜温差大、干燥少雨不利于害虫的生存与繁殖。

第(3)题,由材料可知,建三江地区土壤肥沃,肥力高,加之利用现代技术“定点监测土壤肥力并精准施肥”,因此使用的化肥少。

第(4)题,绿色代表无污染或者污染程度很低。

由材料和前面三问可知,建三江环境质量好;

土壤肥沃,化肥使用量少;

纬度高,气温低,虫害少,农药使用量少,因而三江平原的农产品几乎不受污染,符合绿色产品的标准。

建三江地广人稀,机械化水平和科技水平较高,粮食产量大,商品率高。

答案:

(1)开垦历史短,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较弱;

地广人稀,工矿业、城镇、交通车辆等较少,人类活动排放的废弃物(废气、废水、废渣等)较少,环境污染轻微。

(2)纬度高(48°

N附近),冬季寒冷而漫长,害虫(虫卵)不易越冬;

夏季气温日较差大,日低温较低,不利于害虫生存和繁殖。

(3)土壤肥沃(肥力高);

精准施肥,控制施肥量。

(4)环境质量优良(污染少);

化肥、农药施用量少,生产绿色稻米;

生产技术先进,具有示范作用;

生产规模大;

单位面积产量高,总产量大;

商品率高等。

6.(2014.上海高考)读墨西哥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94年以前,墨西哥经济结构单一,主要依赖石油出口。

材料二 1994年,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签署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生效。

三国贸易实现自由化后,墨西哥能够以较低的成本进口质优价廉的中间产品、零配件,利用本国的劳动力资源加工或组装成最终产品出口美国或加拿大市场,从中获取利润。

同时,美国、加拿大农产品进入墨西哥,对其农产品产生巨大影响。

1982~2007年墨西哥主要商品占商品出口的比重(%)

主要出口商品

1982

1985

1986

1990

1994

1998

1999

2000

2003

2007

原油

74.8

54.2

29.3

33.9

10.8

5.4

6.5

8.9

10.2

13.8

组装的汽车

2.6

2.9

8.3

9.3

9.1

9.9

7.6

6.9

电视接收设备

4.4

4.2

3.8

3.5

3.9

8.0

开关、电路电器

3.0

4.0

3.7

2.3

发电机

3.1

1.9

新鲜蔬菜

0.6

0.5

2.4

1.6

注:

空格表示该商品未进入当年主要出口商品行列。

(1)墨西哥中北部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为旱作农业,东南部沿海主要为热带种植园农业。

从地形和气候角度,分析这种农业地域类型格局的成因。

(2)分析1994年后墨西哥农业的变化及其主要原因。

(1)题,根据图示,判断中北部地形高山环绕阻挡海洋水汽难以进入,故干旱少雨,故以旱作农业为主;

东南部沿海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并受赤道低气压和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影响,气候湿热,适合热带种植园农业。

(2)题,根据图示与表格可见,墨西哥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新鲜蔬菜退出了主要出口商品行列。

这是1994年墨西哥加入了北美自由贸易区所致。

(1)旱作农业分布的成因:

中北部以高原、山地为主,高原周围高山环绕,海洋水汽难以进入,高原内部干旱少雨,因此以旱作农业为主。

热带种植园农业分布的成因:

东南部沿海为平原地带,地处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受赤道低压和东北信风影响,气候湿热,适宜发展热带种植园农业。

(2)变化:

由图、表数据可见,1994年后,墨西哥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新鲜蔬菜退出了主要出口商品行列。

原因:

1994年墨西哥加入了北美自由贸易区,美国、加拿大的农产品大量进入墨西哥,农业受到很大冲击所致。

(2013江苏高考)2003年我国开始实施鼓励农民种粮的惠农政策,引起了耕地面积与粮食产量变化的分异。

下图是“1999~2011年我国耕地面积与粮食产量变化图”。

读图回答7~8题。

7.1999~2011年间我国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变化的特点是(  )

A.耕地面积加速下降

B.粮食产量持续上升

C.2003年以前粮食产量与耕地面积同步下降

D.2003年以后耕地面积下降速度趋缓,粮食产量持续上升

选D 本题考查我国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的变化状况,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由图可知,1999~2011年间,我国耕地面积不断下降,但下降的速度在减慢;

而粮食产量波动上升,有些年份出现粮食减产现象;

2003年以前,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都下降,但两者并不同步;

2003年以后,耕地面积下降速度趋缓,粮食产量持续上升。

8.2003年以后影响我国粮食产量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耕地面积减少趋缓

B.转基因技术广泛使用

C.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

D.农业生态显著改善

选C 本题考查影响粮食产量变化的原因,意在考查考生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由上题分析可知,2003年以后我国粮食产量持续上升,这显然与2003年我国开始实施鼓励农民种粮的惠农政策有关。

(2013江苏高考)梯田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的典范。

图1是“四种不同类型梯田的剖面示意图”,图2是“某地等高线地形图”。

读图回答9~10题。

9.图2中甲区地形适合修筑的梯田类型是(  )

A.水平梯田           B.坡式梯田

C.隔坡梯田D.反坡梯田

选C 本题考查等高线的判读以及如何因地制宜对地形条件进行改造,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根据等高线可知,甲区的地形是陡坡与平地相间分布,这样的地形应修筑隔坡梯田,即在等高线稀疏、坡度平缓的地方发展种植业,而在等高线稠密、坡度较大的地方发展林业。

这样修筑梯田,既有利于水土保持,又便于发展种植业。

10.在黄土高原缓坡上修筑反坡梯田的优点是(  )

A.保水保土效果更好

B.修筑难度小

C.利于机械化耕作

D.便于灌溉施肥

选A 本题考查修筑反坡梯田的好处,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由图可知,反坡梯田是梯田边缘较高、梯田面向海拔高处倾斜的梯田,这样的梯田使水土顺坡而下的速度减慢,从而更有利于提高保水保土的效果。

(2012全国卷)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飞速发展,耕地不断被挤占。

但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总产量仍连续增长。

据此完成11~12题。

11.近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A.扩大了粮食播种面积

B.加大了农业科技投入

C.改进了农田水利设施

D.完善了粮食流通体系

由材料信息可知,耕地不断被挤占,加之受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影响,我国粮食的播种面积不断减小,故选项A错误;

在耕地面积减小,而人口不断增长的背景下,为保障粮食供应,我国不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以提高粮食单产和品质,故选项B正确;

改进农田水利设施能抵御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能稳定粮食产量而不会使粮食产量持续增长,故选项C错误;

完善粮食流通体系能促进粮食的销售,有利于提高粮食的商品率,并不会增加粮食产量,故选项D错误。

B

12.改革开放以来,下列粮食主产区在全国商品粮生产中的地位下降最为显著的是(  )

A.太湖平原          B.洞庭湖平原

C.江汉平原D.成都平原

改革开放以来,太湖平原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速度要快于其他三个选项所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也相对较高,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迅速发展,耕地不断被挤占;

同时,城市人口的增多、收入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变化,使得蔬菜、水果、肉、蛋、奶等农产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大,从而使农业生产结构发生变化,用于粮食种植的耕地减少;

此外,太湖平原地区人口、城市密集,人均耕地面积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再加上稠密的水网把耕地分割得很破碎,因此农业的生产规模小,不利于机械化的推进,粮食的商品率也较低;

受以上多方面原因的影响,太湖平原在全国商品粮生产中的地位下降最为显著。

A

13.河南省和黑龙江省都是我国产粮大省。

两省相比,黑龙江省粮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是(  )

A.耕地面积广B.生产规模大

C.机械化水平高D.人口较少

粮食商品率反映了进入市场的粮食占粮食总产量的比重;

河南省和黑龙江省都是我国的产粮大省,但河南省的人口远多于黑龙江省,因此导致其粮食商品率低于黑龙江省。

D

(2010全国卷)下图所示区域内自南向北年降水量由约200mm增至500mm左右,沙漠地区年降水量仅50mm左右。

据此完成14~16题。

14.图中甲地区夏季降水量最接近(  )

A.50mmB.150mm

C.200mmD.250mm

本题考查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图示区域处于热带沙漠气候和地中海气候间的过渡区域,又因是夏季,该地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炎热干燥,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比重很小,故只能选A。

15.解决该区域农业用水紧缺的可行措施有(  )

①引湖水灌溉 ②海水淡化 ③改进灌溉技术

④建水库调节径流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本题考查考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图中湖泊为死海,湖水的盐度相当高,不可能用于灌溉;

且该区域气候偏干,年降水量总体偏小,再加上纬度低,蒸发旺盛,区域内又多为季节性河流,建水库对缓解当地农业用水紧缺状况意义不大,故本题选B。

16.甲地区农业发达,其成功之处在于(  )

A.提高了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B.调节了降水的季节分配

C.调节了降水的年际变化

D.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

本题考查以色列的节水农业,意在考查考生对世界重点地区重点问题的了解程度。

以色列地处沙漠地区,气候干燥,水资源数量少,不利于农业的发展,但因其充分利用喷灌、滴灌等先进的灌溉技术,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多数农产品能自给。

(2010江苏高考)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农业科技园区循环经济模式图。

读图回答17~18题。

17.①、②、③、④、⑤的含义符合该循环系统的是(  )

A.种苗培育、饲料加工、排放、废弃物、饲料

B.水窑集雨、饲料加工、供暖、废弃物、肥料

C.种苗培育、水窑集雨、净化、废气、饲料

D.水窑集雨、饲料加工、供暖、肥料、废弃物

本题考查生产上的生态循环系统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分析框图的能力。

分析这类框图时,应从自己最有把握的环节入手。

图中的⑤由“作物种植”指向“沼气池”,显然是指农业生产中的“废弃物”作为沼气的原料,即⑤代表废弃物,据此可知D项正确。

18.该园区农业生产的特点是(  )

A.小农经营B.集约化程度低

C.商品率高D.科技水平低

本题考查农业生产的突出特点,意在考查考生从图示内容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根据该循环系统可知,这一模式的生产环节较多,且对科技的要求较高,集约化程度也较高,不宜小农经营,但这种生产可以大大提高产品的商品率。

C

19.(2012北京高考)2010年,曹妃甸新建的首钢京唐钢铁厂已全面投入生产。

(1)说明钢铁厂建设对曹妃甸地区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

(2)概述制约华北平原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并提出应对措施。

(1)题,注意从经济方面回答,可以从基础设施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就业机会的增多等方面考虑。

(2)题,华北地区属于典型的温带季风气候,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均导致水资源短缺,冬季风导致该地区多大风、寒潮、风沙等。

应对措施要注意其可行性。

(1)拉动基础设施建设;

带动相关产业集聚;

促进当地商业、服务业的发展;

增加当地就业岗位和经济收入。

(2)制约因素:

降水偏少,水资源短缺,多旱涝、寒潮、冰雹、风沙、病虫害、土壤盐碱化等;

应对措施:

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和防护林体系;

增加农业技术投入,发展节水农业;

加强对灾害的监测和预防;

培育和种植优良作物品种。

第二讲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2014.上海高考)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H国IT产业迅速发展,但该国的基本国情也使得以IT产业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面临挑战。

读图表,回答1~3题。

表1 2006~2008年H国外资投入的主要产业部门(百万美元)

现代服务业

609

金融

54

计算机制造

397

化工及相关产品

53

微电子及电器设备

198

制药业

40

现代通讯工程

123

食品及日用产品

35

表2 2010年H国、世界平均受教育程度(%)

15岁以上成人识字率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H国

61.00

13.49

世界平均

78.60

26.42

1.H国外资投入的主要产业部门属于(  )

A.技术密集型B.劳动密集型

C.资源密集型D.资本密集型

2.H国第三产业出现如图所示特点的可能原因是,该产业(  )

A.发展速度在减缓B.劳动力素质较高

C.金融业比重较小D.提供就业岗位多

3.有学者提出H国以IT产业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发展难以持续,其主要理由可能是该国(  )

A.人口发展基数太大

B.服务业发展到达顶峰

C.外资投入行业失衡

D.高素质人口比重偏低

1.A2.B3.D第1题,根据表1,外资投入的工业部门中占比例最大的计算机制造、微电子及电器设备、现代通讯工程,都是技术密集型工业,故选A。

第2题,根据图示,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没有增长,而且略降,但第三产业产值却有较大幅度提升,说明从业人员创造的产值高,故劳动力素质较高,选项A正确。

第3题,“IT产业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需要高素质的人才,根据表2,推断该国受教育程度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这会影响以IT产业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2014.上海高考)我国北方某大城市自1982年以来,人口大幅度增加,下表为该城市各国人口密度、面积等数据。

读表,回答4~6题。

各国范围

面积

(km2)

人口密度(人/km2)

1982年

1990年

2000年

2010年

内圈(0~6km)

113

21764

21206

19554

20416

第二圈(6~15km)

593

2606

3361

4960

7277

第三圈(15~24km)

1102

1318

1820

2804

4305

第四圈(24~33km)

1611

621

785

1083

1765

郊区(33km)

·

4.2010年,该市人口分布最多的区域的是(  )

A.内圈B.第二圈

C.第三圈D.第四圈

5.从城市功能分区的角度分析,内圈的人口密度变化不大,这可能影响内圈的(  )

A.商业与金融业的发展

B.高等院校校区的扩建

C.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

D.工业部门的转型升级

6.从城市土地利用的空间结构角度分析,第四圈人口密度增长的主要动因是(  )

A.农业发展B.服务业发展

C.工业发展D.旅游业发展

4.C5.A6.C第4题,人口数量=人口密度×

面积,经计算第三圈人口数量最多,故选C。

第5题,城市内圈地租最高,一般主要分布的是商业和金融业,所以,内圈人口密度变化不大可能影响的是商业与金融业的发展,故选A。

第6题,第四圈,距离市中心最远,地租较低,对外交通较便利,主要布局的是工业,故选C。

(2014.海南高考)下图表示我国某县2000年、2010年外出半年以上人口数量及其外出区域构成。

读图,完成7~8题。

7.与2000年相比,2010年该县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  )

A.人均生产规模扩大B.劳动力价格降低

C.占总人口比例提高D.人均产值减少

8.该县可能位于我国(  )

A.珠江三角洲地区B.京津地区

C.长江三角洲地区D.川渝地区

7.A 8.D 第7题,根据图文分析,2010年比2000年该县外出半年以上总人口和跨省外出人口大幅度增长,意味着该县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人数减少,因此劳动力紧张,价格有所提高;

人均生产规模扩大;

占总人口比例降低;

人均产值增加。

综上所述,A项正确。

第8题,该县人口大规模外出,表明该县经济落后,在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川渝地区经济最落后,因此选D项。

9.(2014.江苏高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1年我国明确提出:

“以大城市为依托,以中小城市为重点,逐步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材料二 图1为长三角城市分布图,图2为长三角地区苏州、嘉兴经济综合发展水平指数图。

下表为我国长三角城市群与美国大西洋沿岸城市群人口、城市、经济发展状况对比。

表2

城市群

长三角城市群

大西洋沿岸城市群

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重/%

1.0

1.5

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

8

20

城市化水平/%

68

90

GDP占全国比重/%

18

(1)分析两大城市群的共同特征。

(2)在长三角城市群产业分工协作方面,首位城市应重点发展下列哪三个产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写序号)

①国际金融 ②机械制造 ③服装制造 ④石油化工

⑤文化创意 ⑥进出口贸易

(3)苏州和嘉兴与首位城市距离相近,自然条件与农业基础相似,分析两城市经济发展的差异及形成原因。

(4)为把长三角城市群建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需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

(1)题,结合表中数据及所学知识,从人口密度、城市化水平、城市数量、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城市等级体系等方面进行分析。

(2)题,作为城市群的首位城市,城市等级高,服务范围广,经济发展水平高,应该重点发展国际金融、文化创意和进出口贸易等产业。

第(3)题,由图2可知,两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和速度相差较大,苏州比嘉兴经济发展速度快、水平高,差异形成的原因可从产业基础、产业政策、交通条件、与周边城市的联系等方面进行分析。

第(4)题,提高城市群的竞争力可从加强城市之间的产业分工与合作、完善城市间交通与信息网络、减少城市间行政壁垒、提高区域城市化水平、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活动等方面分析。

(1)人口密度大;

城市化水平高;

城市数量多;

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

城市等级体系完整。

(2)① ⑤ ⑥

(3)苏州发展速度快于嘉兴;

苏州经济发展水平高于嘉兴 产业发展政策;

产业基础;

与周边城市联系;

交通条件(通达性)

(4)加强城市之间的产业分工与合作;

完善与加强交通及信息网络;

减少行政壁垒;

提高区域城市化水平;

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活动。

(2013浙江高考)近年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工业生产面临“用工荒”局面。

根据相关知识,完成10~11题。

10.上图是4种工业的生产成本构成图,最有可能面临“用工荒”的是(  )

A.①B.②

C.③D.④

选D 本题考查工业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用工荒”对劳动力导向型企业影响最大。

从图中可以看出①和③工业的技术投入较多,②工业的其他投入占生产成本比例较高,④工业的生产成本中劳动力所占比例最高,则说明④工业为劳动力导向型工业,最可能面临“用工荒”。

11.“用工荒”对沿海地区经济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

A.劳动力回流第一产业,第一产业比重提高

B.刺激科技创新,促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

C.劳动力数量减少,平均工资下降

D.资金投入减少,生产总值下降

选B 本题考查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意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用工荒”的实质是低端劳动力短缺,因此不会促使劳动力回流第一产业;

“用工荒”会促使企业发展廉价劳动力需求较少的产业,如高新技术产业,从而促进工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劳动力数量减少会促进平均工资上升;

“用工荒”迫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资金投入增加。

12.(2013江苏高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为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实现区域协调和城乡统筹发展,提高城镇化质量,江苏将城镇空间结构调整为“一带两轴,三圈一极”(沿江城市带、沿海城镇轴和沿东陇海城镇轴,南京都市圈、徐州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和淮安增长极),以强化城镇空间集聚效应。

材料二 图1是“2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