兖州一中3510循环大课堂教学模式12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502285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9.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兖州一中3510循环大课堂教学模式12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兖州一中3510循环大课堂教学模式12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兖州一中3510循环大课堂教学模式12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兖州一中3510循环大课堂教学模式12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兖州一中3510循环大课堂教学模式12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兖州一中3510循环大课堂教学模式12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兖州一中3510循环大课堂教学模式12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兖州一中3510循环大课堂教学模式12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兖州一中3510循环大课堂教学模式12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兖州一中3510循环大课堂教学模式12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兖州一中3510循环大课堂教学模式12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兖州一中3510循环大课堂教学模式12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兖州一中3510循环大课堂教学模式12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兖州一中3510循环大课堂教学模式12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兖州一中3510循环大课堂教学模式12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兖州一中3510循环大课堂教学模式12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兖州一中3510循环大课堂教学模式12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兖州一中3510循环大课堂教学模式12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兖州一中3510循环大课堂教学模式12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兖州一中3510循环大课堂教学模式12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兖州一中3510循环大课堂教学模式12文档格式.docx

《兖州一中3510循环大课堂教学模式12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兖州一中3510循环大课堂教学模式12文档格式.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兖州一中3510循环大课堂教学模式12文档格式.docx

  实现了四个统一:

两种高效学习态的衔接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学生发展与教师发展的统一、学校教育与育人功能的统一。

5.循环大课堂的效能  

实现目的:

高效益。

实现手段:

高效率。

即实现课上课下的双高效,学生和老师的双效益。

6.循环大课堂独特的能力解读  

课堂上,以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为主,即自我学习、敢作敢为、会感知知识、联想拓展、交流合作、善于表达、整理笔记等十大自主学习能力。

 二、学习的启示  

1.高效课堂离不开高效的管理。

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理想,是形成教育改革良好的氛围和形成教育改革典型的首要因素。

兖州一中人再三强调:

高效课堂是管理出来的。

在推行导学案上,学校提出“五个强制规范”:

必须一课一案;

杜绝学案的剪贴化、简单化、习题化;

必须采用35+10的课堂模式,教师精讲和点拨的时间绝对不能超过10分钟;

必须要求学生在课堂上使用双色笔,来明确已知和未知的问题;

杜绝单人板书的现象。

在导学案的编制上,有严格的要求。

对难度、内容、形式的要求分为“四级”:

A级为“识记类”,要求学生在课前必须解决;

B级为“理解级”,要求学生能与旧有知识融会;

C级为“应用类”,学生能学以致用,能解决例题和习题;

D级为“拓展级”,要求学生能把知识经验和社会最新成果挂钩。

学校还形成了高效课堂的“体验性学习”“激励性评价”“即时化管理”等机制,为课改的顺利进行作了制度上的保障。

2.高效课堂离不开高效的导学。

兖州一中在几次改进中,形成了深入浅出、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的导学案。

学案的“四级要求”便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学力自主选择。

整个学案共分为8个环节:

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知识链接、学法指导、问题逻辑、学习反思、作业布批、归纳小结。

这与我们现行的学案结构基本相似,我们欠缺的是分层选择使用和充分调动学生、将落实融入到“人民的汪洋大海之中”。

3.高效课堂离不开环境的滋养。

任何改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丧失了环境也就失去了活力与生命。

兖州一中的改革不是空穴来风,山东省强有力的推进素质教育这个大环境,使得高中的这种改革成为了现实。

同时,全校的统一行动也使得改革有序进行。

否则,单凭一个两个学科是万万不行的,其他学科课下繁重的作业将使预习成为泡影。

4.教学改革离不开兼容并蓄。

可以说,没有杜郎口经验就没有现在的兖州一中的“课变”。

“踩在杜郎口的肩膀上摘星星”,是兖州一中杜校长的感慨。

杜郎口的课堂三环节“预习-展示-反馈”“10+35”是连贯的,是从改变课堂组织入手,来解决课堂上的高效问题。

兖州一中的“展示+预习”“35+10”是截然不同的两段,是从课堂结构入手,解决“课上与课下的高效”问题。

虽前后倒置,但两者本质相同,设计目的都是“自主学习”,都是“高效学习”。

我们有的学校也到杜郎口中学学习过,有的学校也在教室里面设置多面黑板,但观念的保守、行为的单一,使得学习仅仅是形式。

没有理念的更新,没有思考的深度,最终只能不了了之。

  

总之,兖州一中的课变,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教改的启示,更应是从管理者到教师等对教育这一职业行为的全方位的警醒——  

没有比照,就没有动力;

没有动力,就没有思想;

没有思想,就没有改革;

没有改革,就没有出路。

“三步六段”“35+10课堂循环教学模式”简介

三步:

课前、课中、课后

六段:

重申目标、学情调查、问题汇总、精讲点拨、课堂检测、小结作业

课前:

教师工作:

1、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形成本班特色的预习提纲

2、设计课堂教学的互动方案

学生工作:

通过预习解决A、B两级问题,对C、D两级问题初步形成困惑,以便带入课堂。

A、识记级内容,B、理解级内容,C、应用级内容,D、拓展级内容

课中:

按六段式模式进行实施“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让每个人都成为交流者。

1、重申目标2、学情调查3、问题汇总4、精讲点拨5、课堂检测6、小结作业

课后:

备好课后课,设计出学生未清问题的设计方案。

完成作业,并向学习委员反馈未清问题,未清问题列入下节教学内容。

基本原则:

预习先到,学为主体,全员参与,师生互动,易讲难引,少讲多练,展示为主,当堂消化,减少作业,前后衔接。

强制规范:

教师精讲时间不得超过十分钟,凡是学生能讲的教师不代替。

“35+10”循环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

本模式与其他教学模式有很大不同。

其突出特点:

按课堂时间来说,是将下一课教学内容的预习任务放到了本课堂的最后;

对一堂课的教学内容来说,是将学生的重心转移。

其目的:

一是能强制学生预习,规范学生预习,从而达到课前预习效果和要求,二是课后的课余时间可对预习所发现的问题再思考。

对一课内容来说,老模式是先以教师为主(讲授)后以学生为主(作业),本模式是先以学生为主(预习),后有老师参与(点拨)。

35+10的解释

35+10是将课堂45分钟分为两段:

前段35分钟,后段10分钟。

前35分钟解决在此之前学生已预习的《预习提纲》,按“6段”式处理,完成本课教学全部内容,包括小结作业。

处理完进入10分钟,发下一节的《预习提纲》并让学生预习,确保预习效果的失效性。

编写导学案的意义与要求

导学案是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案,是路线图、方向盘、指南针。

导学案编写的基本要求

1、容量要求:

八开纸、页边距、中缝1.6厘米左右,正面导学,作业全部放在背面,这里说的作业不是课后作业,而是预习和课中前段用的,作业是下一节的导学案。

2、知识问题化: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学内容的结构特点,精心设计问题、问题应明确、坡度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完成学习的过程。

3、问题层次化:

问题设计分为A、B、C、D四个级,真正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

导学案编写的基本原则

1、主体性原则:

学案设计必须尊重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必须信任学生,注意留给学生时间,让学生自主发展,做学习的主人。

2、探究性原则:

使用学案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案的编制要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索学习,从而激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导学案编写的基本环节

1、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学生学习后要了解、掌握、运用的公式、概念、要点等;

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学到了哪些能力;

情感目标:

仔细挖掘蕴藏在学习材料中的道德情操、审美情趣和个人发展目标,目标要简洁、准确、清晰、全面。

2、重点、难点:

观察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背景,预测可能会出现的难点,根据考纲、课程标准,确定重点,提醒学生重点应掌握的问题,激发学生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信心。

3、知识前移:

把本节课内容放在该学科整个高中学习过程中,以往哪些知识为本节打下铺垫,本节又为以后学习作了哪些准备。

4、学法指导:

包括课堂上学生要重点看的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图片等,学习方法、记忆方法、理解角度、理论活用等活动方式的指导及凝难问题的索引、提示,是对学生自我学习的重要指导。

5、问题逻辑:

学案设计问题要有层次、有逻辑、有内在的关联,解决一个问题又是解决下一个问题的前秦,学生在解决一个一个小问题中,自然解决重点问题,锻炼了学生的思维,逐步教会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6、学习反思:

每学一个知识点、作一道题都要进行反思,总结得失,必要时写在学案上,作好这项工作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7、作业布置:

题目设置要分四个层次A、B(基础):

结合本节内容,选编基础性较强的习题,题目要能体现学生对本节所学基础知识、基本规律的理解,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C级(中等):

结合本节内容,选编有一定综合性的习题,题目要能体现学生对本节所学基础知识、基本规律的运用,可以让学生合作学习完成;

D级(拓展):

结合本节内容,选编一至两道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的综合性习题,体现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并用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8、归纳小结:

本项内容是对本课所学知识、方法、规律的总结,在课堂上完成教学任务后进行,由学生在教师启发、引导下完成。

注:

一般1、2、3、8是显形的,其他项为隐形的。

兖州一中“35+10”循环大课堂教学模式评价标准

1、目标清晰明确2、预习效果达标3、调查全面准确

4、汇总典型突出5、精讲点拨到位6、检测及时恰当

7、小结全面准确8、预习目标明确9、任务分配恰当

10、明确指示方法11、教师参与预习12、紧扣目标学习

13、目标达成度高14、展示精彩充分15、质凝对抗明显

16、人人积极参与17、团队作用显著18、激励评价恰当

19、课堂环节完整20、师生角色转变

兖州一中“35+10”循环大课堂教学模式基本规范

1、必须做到一课一案:

去上课的老师手里必须有下一节新课的导学案,学生在下课前10分钟要拿到新的导学案

2、必须采用“35+10”的课堂循环教学模式:

前35分必须通过展示、交流、纠错落实本节课的学习目标,35分钟时必须将上一节的导学案收回,后10分钟发新的导学案,最后一分钟必须分配任务。

3、学生的导学案必须用双色笔完成(学生预习时必须用黑色或兰色笔填写导学案,课上必须用红色笔修改导学案)

4、必须杜绝学生单人板书现象,尽量减少课上板书现象。

5、杜绝导学案简单化、剪贴化、粗放化。

导学案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沿着导学案指导的方向学习,绝大多数都能有所收获。

课堂展示的“五度”要求

1、上台展示要有“风度”展示不仅是表达、表现自己的学习理解,同时也是自我修养的公开展示,需要注意言行礼貌,举止文明,落落大方。

2、言行表达要有“力度”说话是为了大家听,表现是为了大家看。

保证全体同学听清、听懂、看明白是对同学的尊重。

3、问题挖掘要有“深度”热闹不是课堂追求的目标,欢乐需要适合学习需求。

有思想、有情感、利于思考、利于内化应是外化的课堂发展方向。

4、方法总结要有“高度”学习方法的交流是课堂展示的重要内容,方法总结和诠释不是鹦鹉学舌,而应是自我真心体会,简单的重复对同伴无疑,应结合内容、材料展示自己的思路。

5、课外拓展需要“适度”课内外统一,引入生活实践中的体会以及课外知识的拓展,有利于学生拓宽视野,增加学习的广度,但课堂的开放是有限的,无关学习主题的“课外话”“逸闻趣事”应注意提炼和筛选。

提高课堂魅力的十句温馨提示:

第一、凡是学生可以自己完成的事,教师决不替代。

第二、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先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第三、把希望寄托于课堂,把希望寄托于学生。

第四、让学生表现课堂、体验课堂、感悟课堂、享受课堂。

第五、课堂是学生表现的地方,不是老师表演的地方。

第六、课堂时间主要是学生学习用的,应把课堂时间尽可能多地还给学生。

第七、课堂还给学生,把课余时间还给学生,就是把学习能力乃至于生存权力还给学生。

第八、书是学生学出来的,不是老师教出来的。

第九、对老师充满希望的学生是没有希望的学生。

第十、让笑声、掌声、欢呼声在课堂上响起

兖州一中“3510循环大课堂”教学模式

(2)

激活课堂,让生命碰撞生命

兖州一中“循环大课堂”宣传口号

1、只能参与才能体验,只有体验才算理解和把握。

2、高效预习获得的不仅是精彩展示的资本,还是终身受益的学习能力!

3、展示的机会和生命中的机遇一样,抓在手中当仁不让方能成功。

4、勤总结常校正,则事无不达!

善反思重纠错,则人无败事!

5、合作!

合作!

没有输家,只有共赢!

6、让激情燃烧成为我们的学习状态。

7、让精彩展示成为我们的学习方式。

8、让纠错反思成为我们的思维习惯

9、我的课堂我展示,我的班级我管理

10、我的校园我维护,我的人生我把握

11、没有导学案,就没有高效课堂!

学案水平是教师能力和敬业态度的试金石。

12、成功源于良好的习惯,习惯来自行为养成

13、讲最易,教则难,导学才见真功底!

14、万里苍穹,放飞理想

不比阔气比志气不比聪明比勤奋不比基础比进步不比现在比未来

15、做人从知耻开始

16、坚持就是胜利,落实就是成功

17、2000米你拿不下,将来怎能闯天下!

18、队形更紧凑,口号更响亮,步伐更整齐,精神更饱满,跑出齐鲁第一操。

19、个人不拖班级后腿,班组不拖级部后腿,级部不拖学校后腿

创建和谐校园,争做文明学生

20、导学案,学生学习的路线图。

21、预习提纲,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南针,方向盘。

22、让差异衍生出万千学长。

23、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人人成才。

24、一中的学生应该比别的学生更优秀。

25、站在新起点,实现新跨越。

26、讲普通话,写规范字,做文明人人。

27、把时间还给学生,把健康还给学生,把能力还给学生;

把课堂还给学生,把班级还给学生,把校园还给学生。

28、以人为本,关注生命。

29、全员合作,激情互动。

30、尽快调节生理节律,彻底杜绝上课如厕。

(厕所墙)

兖州一中杜金山校长语录:

创新,进步,发展。

通过开放实现拓展。

学生学得好才是好课堂的唯一标准。

天降大任,苦修成才(校训)

老师,启发引导,做最优秀的学习者。

老师是课前的策划者,课堂的组织者,控制者(激励是真正的艺术),小组的权威评价者,课后的反思者;

讲者----教者----学者。

学生学习:

独学,对学,群学。

生进则师退。

(教师引导学生进)

“课变”——记山东兖州一中的“循环大课堂”

“点火时间前置”的课堂

  金秋十月,正是赏花煮酒的季节。

  记者走进兖州一中的教室听课,发现这里的课堂让人“眩晕”。

  一上课,教师不是站在讲台上忙着讲题或布置学习任务,而是组织学生热热闹闹地进行学习成果展示!

  据校长杜金山介绍,“展示”是兖州一中课改里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展示真是热闹,仿佛在“打仗”,整座教学楼里像炸了锅。

  可记者禁不住疑窦丛生:

看不到事先的预习,学生们怎么就能一上来“凭空”开始展示呢?

  眼见着时间一点点地过去了,可师生仍然陶醉在“展示”里,意犹未尽。

记者看着表,开始替上课教师担起心来——都“展示”35分钟了,45分钟的课只剩下10分钟的“小尾巴”了。

  正当记者担心时,原本沸沸扬扬的教室骤然安静下来,整幢教学楼也显得宁静了。

  这时老师站到了讲台上,开始在黑板上写“预习目标”。

刚才还手舞足蹈的学生这时也都坐回座位,一边等着课代表和几位小组长发“导学案”,一边在本子上认真记录。

老师写完“目标”后,就领着学生作“预习”。

  记者低头看看学生手里的“导学案”,发现上面密密麻麻都是字,反正面共有四页,内容真不少。

这么多的内容,区区10分钟能预习完吗?

又怎么能保证预习的效果?

另外,刚才的“展示”和现在的“预习”,有什么必然联系吗?

为什么展示完了却又要“预习”呢?

  记者百思不解,下课后采访了刚才在给高三上语文课的李平老师。

  李平老师告诉我,兖州一中的所有课都分为两段,是“35+10”,也即“展示+预习”。

课堂前半段占35分钟,就一个目标,组织学生充分展示,而展示的内容就是上节课的最后10分钟里布置的“学习任务”。

在每节课后半段的10分钟内,教师要围绕“导学案”领着学生做下节课的预习,将预习目标具体化。

  原来兖州一中每节课的起点在一节课的后10分钟。

这个起点虽然短,“尾巴”却很长,一直延伸到第二天,与下节课的前35分钟对接,形成一个“环状大课堂链”,将教师导学、学生预习和展示这三步贯穿起来,即“一课分两段”,“三步为一课”。

  记者和兖州一中老师座谈时,化学老师刘海清用自己的专业术语形容该校的课堂是:

10分钟是预热,“课下”时间是自我加热,35分钟展示时熊熊燃烧。

  刘老师说,我们是把“点火时间”前置了,让学生在“预热”过程中发现问题,再想办法自行解决。

一个调查引发的“学案”

  兖州一中从2004年开始课改。

杜校长说,课改源自我们所做的一项针对传统课堂教学的“两率”调查——“课堂精力流失率”和“高效学习率”。

  调查分为针对教师的和针对学生的。

对教师的调查涉及教学能力、教学态度和总体评价。

对学生的调查包括“该科课上你精力流失?

”:

A、一、两分钟B、5分钟左右C、10分钟左右D、20分钟左右。

“该科课上你高效学习?

A、35分钟以上B、30分钟左右C、20分钟左右D、10分钟左右。

  调查出来的数据触目惊心:

课堂精力流失率竟高达38%,而高效学习率不到50%。

  回想起那时的课堂,杜校长说:

“校园飞来一只鸟,几乎全校学生都能知道。

稍有风吹草动,学生的目光唰一下就飘走了,精力流失太高了。

  他发现了另一个现象,患了感冒的老师课堂效果是最好的,因为老师嗓子不舒服就会少讲。

他在和学生的攀谈中也了解到,很多学生最怕老师遇到高兴事,因为老师情绪高涨时往往嘴巴就刹不住车,讲起来没完没了。

教师少讲才能提高学习效率,这样的事实发人深思。

  “两率”调查同样让教师感到震惊。

  李平老师说,那一刻自己真的感觉成了“悲剧英雄”——嗓子教哑了,身体累垮了,结果却事与愿违。

老师们也认识到再这样下去不行了。

学校适时提出“严格规范管理+课堂教学改革=谁都能成功”,高效课堂必须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始。

  在课堂上,兖州一中的教师开始不讲了,改为鼓励学生展示,遇到学生“卡壳”时,老师也只是适度“点拨”。

兖州一中初步形成了“预习+展示”的高效课堂模式。

  杜校长并不讳言兖州一中曾经师从杜郎口中学。

他认为,杜郎口教改的意义在于让传统课堂从低效转变为有效甚至高效。

杜郎口中学的“人人参与”、“个个精彩”从哪里来?

从解放学生的学习主权上来,开放课堂就是“放生”!

  然而,“高效课堂”的探索没实施多久,问题就出现了。

因为高中无法像初中那样设置专门的预习课,没有预习就不会有展示,没有展示哪会有高效?

可一节课满打满算也就45分钟,老师们难免顾此失彼。

时间的矛盾导致高效课堂效果不好,老师们垂头丧气,有些人又悄悄改回“老路子”上去了。

  怎么办?

那就反复调整,把课堂重新“洗牌”试试。

  当这个大胆的想法冒出来后,杜校长一下从办公室的沙发上跳起来!

  他和老师们商量,咱建个“教学孵化室”吧。

他说孵化室可不是“实验室”,不是试验行与不行,而是认定能行,需要找到推广的“方法”的。

  学校每天都会在孵化室安排一些课程,让老师们去讲,去品,去研究。

  他们把原有课堂的结构打破,把展示前置到一上课就开始,预习时间放在课下,学生课后和晚自习的时间都变成了“预习”时间。

  但接下来又一个问题凸显出来,怎样才能保证课下的预习效果?

  他们继续“孵化”,搞预习目标,然后又把“预习目标”孵化成今天的“导学案”。

通过“导学案”引领学习,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可自学能力非一日之功。

他们又孵化出另一个解决方案,在学生课下的“独学”之外,鼓励学生走向社区,和同学结成学习团队,进行“对学+群学”。

杜金山打了个比喻,这叫“学骑自行车”,一辆自行车,几个人一起学,会的教给不会的,相互把持,相互切磋。

  孵化室的成果出来了,兖州一中的课堂“变革”也随之成型了。

杜校长决定向全校的各个年级推广,就连面临着高考升学的毕业班也得改!

导学案:

教与学的“路线图”

  在兖州一中,教师要把主要工作放在课前的“引导”准备上,“导学案”成为能否高效的关键。

  在课改初期,教师上课前要编制“预习提纲”。

  最初的“预习提纲”的结构比较随意,除了一个教学目标外,对功能、容量、格式、结构等都没有做出具体要求。

很快,他们发现,“预习提纲”逐渐变成了习题集和考试卷,有些老师甚至图省事用电脑下载、复制别人的资料。

其结果是学生预习的难度越来越大,面对大量的习题,不知如何下手,预习效果越来越差。

  他们分析了原因,认为“预习提纲”这种方式,无法承载课堂改革的重任,必须围绕引导学生“实现高效和充满兴趣的学习前置”为目标,重点应该在“学习引导”上。

  导和学两个字,促成他们想到了“导学案”。

  “导”是目的,是关键,预习材料必须具有引导学习和突破问题的功能。

“学”,应以帮助学生学习方便为根本出发点。

  新出炉的导学案和“作业”、“试卷”有根本的不同,分为8个环节:

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知识链接、学法指导、问题逻辑、学习反思、作业布置、归纳小结。

  他们要求教师在编制导学案时,必须把握好对教材的“翻译”,把教材严谨的、逻辑性极强的、抽象的知识,翻译成能读懂、易接受的、通俗的、具体的知识。

好老师要能够深入浅出,设计导学案要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

  教师在编制导学案时,要求在难度、内容和形式上设计分为ABCD四个级别:

A级为“识记类内容”,要求学生在课前时间必须解决;

B级为“理解级”,要求学生能把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和生活挂钩,形成融会贯通的衔接;

C级为“应用类”,学以致用,能解决例题和习题;

D级为“拓展级”,要求学生能把知识、经验和社会以及最新科研成果挂钩。

  “四级要求”便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学力自主选择。

对于老师而言,导学案则实现了从教师带着书本走向学生,变为教师带着学生走向书本,学生带着问题走向教师的转变。

  每个导学案都经三次生成。

  第一次是教师课前备课,一般是每人每周备一节课,或者两人备一节;

第二次是在课中,经师生碰撞生成;

第三次是教师课后要备“课后课”,通过课堂反思实现生成。

这样经三次生成的导学案会被存放在学校的“导学案室”,作为财富留给后人。

  他们组织“晒学案”活动,定期出版“高效课堂”简讯,在学生中搞“高效课堂问卷”,公开公布高效课堂检查情况。

  在推行导学案时,学校提出“五个强制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