兖州一中循环大课堂教学模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952160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50.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兖州一中循环大课堂教学模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兖州一中循环大课堂教学模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兖州一中循环大课堂教学模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兖州一中循环大课堂教学模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兖州一中循环大课堂教学模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兖州一中循环大课堂教学模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兖州一中循环大课堂教学模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兖州一中循环大课堂教学模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兖州一中循环大课堂教学模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兖州一中循环大课堂教学模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兖州一中循环大课堂教学模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兖州一中循环大课堂教学模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兖州一中循环大课堂教学模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兖州一中循环大课堂教学模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兖州一中循环大课堂教学模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兖州一中循环大课堂教学模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兖州一中循环大课堂教学模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兖州一中循环大课堂教学模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兖州一中循环大课堂教学模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兖州一中循环大课堂教学模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兖州一中循环大课堂教学模式.docx

《兖州一中循环大课堂教学模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兖州一中循环大课堂教学模式.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兖州一中循环大课堂教学模式.docx

兖州一中循环大课堂教学模式

兖州一中“循环大课堂教学模式”

兖州市第一中学,创建于1943年,现有103个教学班,近6000名学生,460名教职工,学校占地101亩,校舍面积4.8万平方米,藏书8万余册,教学设施全部按国家一类标准配备,拥有现代化的语音室两口,微机室两口和校园局域网。

校园绿化率高达50%以上,是山东省首批规范化学校,全国培养体育后备人才试点学校,山东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山东省电化教学先进学校,山东省创新教育先进单位,济宁市文明单位,是济宁市争创国家级千所师范性高中的两所学校之一,是山东省享有较高声誉的高中学校。

其口号是“经典名校,百年一中”。

2004年4月,学校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激烈的教育竞争形势,积极探索教育规律,突破老校传统桎梏,走现代教育之路,提出了“胸怀应然目标,办好实然教育”的办学理念和“求真求善求美,实现人格升华”的培养目标,确立了学校“135”发展战略,制定了“严格规范管理+课堂教学改革=谁都能成功”的治校方略,围绕“天降大任,苦修成才”的成才观,制定了兖州一中的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管理理念、培养途径等,形成了以“苦”字为核心的学校管理文化体系,并最终浓缩和升华成了兖州一中十二大教育理念。

通过严格规范管理,落实“一走进一中,教育便开始了”的育人思想,走“行为—习惯—性格—命运”的育人路线,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通过课堂教学改革,深化“三步六段”教学法:

聚焦课堂,达标课堂,构建“35+10”课堂循环教学模式,形成特色课堂,建设高效益课堂。

一、模式介绍

(一)教育理念

“三个解放”即“解放学生,解放老师,解放学校”的学校内涵发展观;“培养与自身、与社会、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的教育理念;“把教学相长拓展到整个课堂,让差异资源衍生出万千学长”的高校课堂理念。

(二)“三步六段”教学法

【三步】即课前、课中、课后

【六段】重申目标、学情调查、问题汇总、精讲点拨、课堂检测、小结作业

【课前】1、教师工作:

在集体备课基础上形成具有本班特色的《导学案》;设计出课堂教学的互动方案。

2、学生工作:

通过预习解决A、B两级问题,对C级、D级问题形成初步困惑,以便带入课堂。

A、识记级内容B理解级内容C、应用级内容D、拓展级内容

【课中】按六段教学模式实施“生生互动”或“师生互动”,让每个人都成为交流者。

【课后】1、教师工作:

备好课后课,设计出学生“未清”问题的解决方案。

2、学生工作:

完成作业,并向学习委员反馈“未清”问题,未清问题列入下节教学内容。

【基本原则】:

预为先导、学为主体、全员参与、师生互动、易讲难引、少讲多练、展示为主、当堂消化、减少作业、前后衔接

【强制规范】:

教师精讲时间不得超过十分钟,凡是学生能讲的教师不代替。

(三)“35+10课堂模式”

1、35+10的解释:

35+10是将课堂时间45分钟分为两段:

前段35分钟,后段10分钟。

前35分钟解决在此之前学生已预习的《导学案》,按“六段”式处理,完成本课教学全部内容,包括小结作业。

处理完,进入后10分钟,发下一课的《导学案》并让学生预习,确保预习效果和前后衔接。

2、35+10教学模式的特点:

其突出特点:

按课堂时间来说,是将下一课教学内容的预习任务放在了本课堂的最后;对一堂课的教学内容来说,是将学生学习的重心前移。

其目的:

一是能强制学生预习,规范学生预习,从而达到课前预习效果和要求;二是课后的一些课余时间可对于预习所发现的问题再思考。

对课堂内容来说,老模式是先以老师为主(讲授),后以学生为主(作业),本模式是先以学生为主(预习),后由老师参与(点拨)。

3、实现35+10教学模式的意义:

本模式给学生规定了预习时间,给学生提供了学习的条件和机会,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习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学生能够真正集中精力去思考、去探究,带着问题进入课堂,有备而学,有方向、有目的、有兴趣、有成就感,完全参与其中。

把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具体化,可操作性强。

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也有利于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同时,也有利于教师真正树立起以学生为本的新理念。

(四)高效课堂循环教学模式流程:

准备工作:

各教研组每周安排半天的时间集体备课,根据本学期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准备多种教学参考资料和集体备课记录单。

各科任课教师,要在调查了解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基础上,与班主任、班干部一起将全班学生均衡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组6—8人为宜),每组定出一名组长,组长可定期轮换。

一课三步

【课前】

1、编写导学案:

导学案是课堂教学的总抓手,导学案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学的各个环节,影响着学生的

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能力。

导学案要根据学科特点来设置,格式必须统一。

要按照“三步六段”的要求来编写,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

基础知识、典型例题、课堂检测、作业设置等相应内容要考虑A、B、C、D四个层次,按由易到难的顺序编排,作业要设置选做题。

2、集体备课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集体备课能使备课的效率更高、效果更好。

老师们通过集体备

课能够相互学习、共同探讨、深入研究,制定最佳教学方案。

集体备课能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

(1)集体备课的安排

【时间】:

每教研组每星期安排半天时间进行集体备课。

【参加人员】:

教研组全体任课教师

【组织】:

参加人员要按规定时间到备课室参加集体备课,带好参考资料,主备老师(上

次集体备课定好的)带好已准备的导学案初稿,复印给老师,人手一份。

集体备课由组长负责主持,并填写集体备课记录单,参加人员要在记录单上签到。

集体备课结束后,组长将记录单交学案室,备查,存档。

(2)集体备课的内容:

【研讨内容】:

研讨下一周(备课日的第二天至下一备课日)的教学内容,按上次备课时的计划分工,由主备人对自己所负责的教学内容、选编的导学案初稿做中心发言,要指出本部分内容的重点、难点、考点、易错点、讲出导学案设计、题目选编的意图,要提出突破难点的方法、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教法和“六段”的实施办法。

由其他老师做补充,提出修改意见,形成导学案定稿,交油印室印刷。

【制定计划】:

制定再下一教学周的计划,根据教学进度、教学内容、课时数,将任务分配到老师。

领到任务的老师在下一教学周里根据领到的课题编写导学案,为下次集体备课中心发言作准备。

【确定示范课】:

商定下一教学周一节示范课的课型、执教人、时间、地点、内容。

(3)备课纪律:

严格遵守时间。

上班后20分钟内到备课室开始备课,下班前20分钟内备课结束。

到备课室后要在备课纪录上签到;集体备课有组长负责组织调控;级部负责检查监督,结果记入绩效考核。

3、个人备课

(1)备内容:

结合教材把已印制好的导学案再通备一遍,备内容的重点、难点、易错点,备一题多法、一法多题、归纳知识、总结规律。

(2)备学生:

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预测课堂将会出现的问题,设计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组内互助、组组竞争的调控方案。

(3)备标准

按照“三步六段”教学法课堂评价标准准备。

4、学生预习

预习是实现“两个前置”(学习前置,问题前置)的重要手段。

学生通过预习能基本掌握基础知识,处理大部分内容,能发现问题,增强课堂学习的针对性。

(1)预习资料

预习要有两种材料,一是课本;二是导学案。

(2)预习形式

预习要先独立,后合作。

独立预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自学能力。

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提高预习效果。

(3)预习方法

预习要先全面,后侧重。

学生先独立阅读一遍课本,然后根据导学案,明确学习目标,结合课本解决A级内容,B、C级内容尽量解决,解决不了的要形成问题,这些问题以及D级内容带入学习小组,利用合作学习时间,按照老师的分工有侧重地进行研讨学习。

【课中】

一堂两段

“三步六段”教学法是将课堂45分钟分为35分钟和10分钟两段,前35分钟按“六段式”教学,后10分钟指导学生预习下一课。

1、前段

(1)重申目标:

上课时,老师重申学习目标,学生对已预习过的导学案作简略快速的浏览。

(2)学情调查:

【调查学生】老师对学生预习的情况进行调查,用提问、竞答、查看、问卷等形式进行。

A级问题提问检查,要求学生独立回答。

B级内容可先让学生独立回答,解决不了的本学习小组共同商量、探讨,争取解决。

C级内容可采取查看、竞答等方式了解学生解决情况。

【学生质疑】让学生把在预习中发现的问题、产生的疑惑提出来。

(3)问题汇总

老师根据调查的情况将问题归纳汇总,快速设计出解决方案。

(4)精讲点拨

A、老师根据问题汇总的情况给各学习小组分工,让各组展示(到黑板上板演或用实物投影)。

展示过程中组内学生要相互帮助、相互补充,表现出团队精神,各组之间即要相互竞争又要相互鼓励。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主讲人”,这个主讲人一般是由学力较弱的同学担任,一旦出现错误,甚或表述不够严密,就会被别的小组揪住“尾巴”,而本组成员可以站出来帮助自己的“主讲人”加以纠正和补充。

B、老师要当好导演,善于启发和引导,对主讲的、补充的、质疑的、听讲的等各方面的学生全面关注和调控,讲解不到位的要补充,偏离主题的要点拨,要调动、激励学生,使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人人都体验、个个有收获。

要及时对个人、小组给予评价,营造和谐的氛围,创造竞争的环境。

也就是说,作为教师,课上要做的最重要的两点就是“点”和“控”,教师开口不多,但一定要点拨到位。

(5)当堂检测

围绕学习目标进行学习效果的检测,一般六分钟左右,组内学生之间相互评出成绩,老师可对各组成绩汇总进行比较,给出评价。

(6)小结作业

在老师的指导下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梳理知识、强调重点、归纳归律、总结方法。

学生根据上述学习活动,结合自己预习的情况,把导学案落实、完成好(D级问题可选作),下课时老师将导学案收齐、批改。

2、后段

课堂的后10分钟时预习下一课内容的阶段,老师把下一课的导学案发下去,提出学习

目标,简述主要内容,让学生对下一课的任务有初步了解,然后指示预习方法。

要求学生全面预习,独立地、尽量多地解决问题。

【课后】

1、教师

(1)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回顾,写出课后反思,总结经验教训。

对学生、学习小组在

课堂上的表现进行分析评价,加深对各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性格特点的了解,对存在问题的学生、学习小组制定出帮教、督学、调整等措施。

(2)教师对收上来的导学案进行批改,重点看学生落实的情况,对答题的书写、格式、步骤、严密、全面等方面严格要求,不合格的要面批。

问题较多的题目再通过习题课解决。

(3)形成导学案的第三次生成。

2、学生

(1)学生对课堂学习活动进行回顾:

在课堂上参与多少,展示怎样,提出几个问题,主动解决多少问题,为本学习小组的成功作了多少努力。

(2)对本课的内容理解不透彻的、掌握不牢固的、甚至还没解决的问题,要通过同学帮助、小组合作、请教老师等渠道解决好。

(3)做好总结、积累、纠错工作。

纠错本是学生的“知识囊包”,是期末、高三的复习资料,学生要将重要的知识点、易错点,特别是通过同学的帮助、老师的点拨才理解的东西,重要的解题方法、规律性的东西,自己的体会、感悟等都要记录在纠错本上,将自己做错的题目更正在纠错本上,并提醒自己不要重复犯错。

(五)课堂模式的灵魂:

一个转变,两个前置,三种方法,四个形态。

【一个转变】师生角色的转变:

教师从一个传统的“讲者”变为“教者”,从一个“教者”变为“学者”即做和学生一起上学的人。

【两个前置】问题前置和学习前置;学习是目的、问题是手段,这是课堂循环的关键

【三种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四个形态】一是展示交流(驱动师生的内驱力);二是纠错并落实(学生的考试就是

要求精确再现)三是通过点拨实现提升;四是通过开放实现拓展,老师要有开放的心

态,不害怕犯错误。

二、课例(教案、说课稿)

(一)语文教案《毛遂自荐》

《毛遂自荐》选自鲁教版《史记(选读)》,主要写了“毛遂自荐”和“力促合纵”两个小故事,文章短小简洁,人物语言生动传神。

【设计理念】

1.避免选修教学必修化

语文选修课程的开发要致力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使学生的语文素养获得进一步的提升。

华东师大赵志伟教授曾强调:

“既不要把选修课上成必修课的复制品,又不能将选修课上成随意的讲座。

”我们应将选文的教学价值与学生的学习经验相结合,着眼于学生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等能力的提高。

《毛遂自荐》一文中毛遂之“荐”与本单元中其他辩士之“辩”、“讽”、“吓”、“劝”等风格迥异,语言肖其声口,能够生动传神和全面丰富地体现其个性特征。

所以,与其串讲全文,然后苦口婆心地分析结构层次、人物形象、写作特点,不如选其核要,寻求突破。

让学生从品读距离自己生活场景最近的部分——“自荐”的语言中来品读人物,品悟情境,品味人生,有利于激发学生从自己的体验出发进行思考和感悟。

这样,语文课程三个维度的目标就统一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材成了例子而非教学任务的全部,学习目标成了方向而非终点。

2.避免语文教学班会化

语文选修课程和必修课程都应该体现语文的学科特点,都应该姓“语”。

语文教学的首要之义是阅读,在阅读中思考、体验和感悟。

所以,语文教学应从抓语言入手。

我以“分角色朗读”为此课的突破口,由学生揣摩人物口吻语气来体会人物心理活动,进而展现当时情境,分析人物性格。

这样,“评价人物”、“学习智慧”等情感态度价值观这类目标就牢固建立在“语言品读”的基石上,避免了语文课的班会化倾向。

【循环教学模式】

本课采用兖州一中“循环大课堂”教学模式。

整个教学过程分课前、课中、课后三步,前后衔接,循环推进,以确保信息在师生、生生之间实现多层次、多维度无障碍交流。

循环的载体就是导学案,而循环的驱动力则来自学生张扬个性和追求成功的心理需求、学习小组团队动力和教师的激励性评价。

【课前】:

教师设计出本课导学案,学生则通过“独学”、“对学”、“群学”等方式做好课下的“自我加热”和与同伴“互助加热”的预习工作,形成知识困惑带入课堂。

【课中】:

按“重申目标、学情调查、问题汇总、精讲点拨、课堂检测、归纳总结”六段式实施“生生互动”或“师生互动”,开展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平等对话和民主交流。

通过开放实现师生知识视野的拓展,通过展示实现交流和共享,通过纠错实现知识的落实,通过点拨实现对知识理解的升华和提高。

【课后】:

学生通过“堂堂清”达标实现知识落实,进行反思与感悟。

教师备好课后课,将课上未清问题列入下节课展示内容,以确保学生不吃夹生饭;梳理归纳课堂生成资源,完善自身知识结构,完成导学案的第三次生成。

【重点难点疑点】

【重点】:

品读文本以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及性格特点。

为此,可引导学生使用“添加”、“删减”、“调序”、“置换”、“勾连”等方法,让学生比较、推敲、品味文本。

难点:

由品读文本而品读生活,将文本的品读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

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教师把握时机,引导学生跳出人物看人物,跳出故事看故事。

如平原君曰:

“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所称诵,胜未有所闻,是先生无所有也……”从本句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推想:

1.平原君评判门客的依据是什么?

2.这种评判客观公允吗?

从哪里可以得到印证?

3.先前用此标准选中的十九人该是何等样人呢……

【疑点】:

“公等录录,所谓因人成事者也”一句的翻译,学生容易起疑。

对此,在初通文意时不宜要求过高,能“直译”“对译”即可,等学生在品读文本,对毛遂自信而又谦和的性格特点有了感受和理解后再作更高要求,提升译句品质。

【本课学案】(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疏通文意,掌握重要的文言词语及句子;

2.品读文本,把握人物性格;

3.从故事中不同人物的不同侧面挖掘做人的智慧。

·学习重点:

品读文本以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及性格特点。

·方法指导:

诵读品味法,尤以第一自然段为主。

·学习过程:

一、逐段诵读文本,读准字音、句读,并释意。

第一自然段:

1.合从于楚;2.与二十人偕;3.自赞与平原君;4.其末立见;5.先生不能;6.使遂蚤得处囊中

【译句】:

1.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

2.先生处胜之门下几年于此矣?

3.十九人相与目笑之而未废也。

第二自然段:

1.毛遂比至楚;2.日中不决;3.按剑历而上(想像应是何状态、动作、表情);4.不得恃楚国之众;5王之命县于遂手;6.天下弗能当7.而王弗知恶焉;8.谨奉社稷而以从。

【译句】:

1.胡不下!

吾乃与而君言,汝何为者也!

2.王之所以叱遂者,以楚国之众也。

3.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岂其士卒众多哉?

4.此百世之怨而赵之所羞,而王弗知恶焉?

5.公等录录,所谓因人成事者也。

第三自然段:

1.不敢复相士。

【译句】:

1.今乃于毛先生而失之

二、通读全文,看自己还有无疑问。

三、归纳与分析

1.全文共三段,

(1)毛遂在危难当头挺身而出,大胆自荐,想一想毛遂为什么能够勇于自荐?

(试归纳至少三个方面的原因)

(2)试分角色朗读这部分内容,把握好毛遂与平原君的性格、心态和语气。

四、拓展延伸

试从故事中不同人物的不同侧面挖掘他们做人的智慧,结合你自身和你身边人的现状,谈谈你得到的启示。

【教学片段】

【片断一】:

疏通文意,落实重要的词语和句子

一组朱明明先逐段朗读课文,要求其他同学听准字音和句读。

陈钗手指黑板逐段翻译、讲解各段重要词语和句子

陈钗讲解完毕,面朝大家:

“你们还有什么疑问吗?

一生问:

“‘合从于楚’中的‘从’通‘纵’,是‘合纵’之意,你能给我们讲解一下‘连横合纵’的大意吗?

陈钗有点意外,用目光向本组同学求助。

本组其他同学小声商量,有人快速翻查资料,刘稳起身解围:

“连横合纵简称纵横,是战国时期苏秦、张仪宣扬并推行的外交和军事政策。

六国联合,西向抗秦,秦在西,六国南北相连,故称合纵,目的在于联合许多弱国抵抗一个强国,以防强国兼并。

而六国共同事奉秦国,秦在西,六国在东,东西相连,故称连横,其目的则在于找强国做靠山从而进攻其他弱国,最终兼并和扩展土地。

同学们还有什么问题吗?

他语速不紧不慢,颇有外交家之风,很明显课前已经做了充分准备。

其他同学默默点头同意,对抗组张浩起身质疑:

“‘先生处胜之门下几年于此矣?

’这一句中“处”字的翻译,贵组译作“待”,我们组认为译作‘寄附’更文雅,更书面化。

其他同学都静静思考,师不失时机地启发:

“为什么更文雅就更好呢?

张浩:

“因为平原君的身份,他是平原君嘛!

”众生笑。

师紧追不舍:

“是平原君,在轻松聊话时也得措辞文雅吗?

全班静默,师继续:

“本该口语交谈的话题却甩文雅,平原君究竟什么样的心态和性格呢?

几个学生脱口而出:

“居高临下!

师笑而不答,环视同学们,朱明明略一沉吟:

“本该口语交谈的话题却用书面语,这就反映出平原君当时看不起毛遂的心态,以及他自视甚高、盲目自大的性格弱点。

同学们点头同意,师仍继续:

“你能给我们模仿一下平原君说这句话时的样子吗?

朱明明:

“他差不多得是从鼻腔里发出声音的,那种傲慢的神态,打官腔的感觉。

”他学得惟妙惟肖,全班同学皆报以热烈掌声。

【片断二】:

分角色朗读课文,由品读文本而分析、把握人物性格

展示继续,第二组同学许启琪、王勇分角色朗读了平原君与毛遂对话,有了前面的铺垫,这组同学也很投入。

同学们鼓掌,但是五组同学表示不服,要求对抗。

张跃、郭帅赢得了更热烈的掌声。

师笑言:

“张跃,你觉得谁读得更好?

张跃一脸严肃:

“这个——,我还是相当自信地。

”全班乐。

“具体说说你们究竟哪里处理得好。

张跃端起课本:

“我们读出了毛遂的义勇和自信。

在国家危难关头,他勇于为国纾难,要读得郑重严肃。

‘今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

’‘备员’是‘充数’的意思,可见毛遂自信但并不自负,还是很谦和的,所以不能为了只表现自信就处理得声调过高,还要兼顾谦和的特点。

同学们热烈鼓掌,许启琪改变策略:

“你读得是不错,我觉得我读得也不孬。

”众笑。

“但是你们组的平原君不如我们组的好……”

郭帅即刻起身反驳。

师“挑”战火:

“看我们平日思想深刻、相对沉默的郭帅也不好欺负。

郭帅:

“‘左右未有所称诵,胜未有所闻’这一句说明平原君对自己门客的了解竟然只单凭‘耳闻’,对于自己门下待了三年的门客既不“目见”,亲自去观察,更不设题面试笔答,简直自以为是到近乎愚蠢无能的程度了,你们组品读出了吗?

全班掌声,许启琪也笑着坐下。

下一组要继续展示,师灵机一动:

“同学们,刚才郭帅说平原识人只凭耳闻,那么他先前选中的那十九人也都是听说来的喽,那他们实际上怎么样呢?

又为什么名气并不小呢?

从下文我们可知,毛遂圆满地解决了楚赵合纵之事,可见确有真才实学。

他平日里又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呢?

他们究竟有何不同呢?

同学们陷入了沉思,约两三分钟后有几人小声交流。

我们班的谦谦君子郭帅起立:

“我觉得,毛遂平日里得是个观察和思考者,很深刻,善于积累,而那十九名门客则是善于钻营,善于交际,并不把修炼内功当作根本!

师紧接道:

“毛遂跟我们的郭帅是一种类型的。

同学们,同意不同意他的观点?

“同意”!

全班高声回答。

【自我评价】

把课堂还给学生,即把思维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交流的话语权还给学生,把展示的舞台还给学生,把发现的快乐还给学生。

本堂课,教师先是放手,从“台前”转到“幕后”,从“牵牛”式变为“放马”式。

而到了最关键的时刻,则当仁不让充当“学长”,转变成启发者、引导者、合作者。

例如,郭帅同学提到平原君单凭耳闻来选拔人才时,教师适时启发“有真才实学的毛遂平日里应该是何精神面貌”,从而把书本还原到生活中去。

我们在关注人文性,强调人文精神滋养的同时,要立足语文本位,引导学生从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品读入手,努力作“编剧”,设身处地地从文字中去体验和感受人物的心理、故事的发展以及作者的情绪。

本堂课的最大魅力在于生成!

学生预习充分,团队间的质疑对抗比较激烈。

上完本节课,学生通过习作、手抄报、课本剧等形式展示了自己对故事和人物的深刻、独到的理解,我本人也长久地沉浸在生成和创造的幸福中!

(二)地理导学案——《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学习目标】

1、了解中国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

2、学会用地图阐述中国自然灾害地域分异特点。

3、理解中国灾情重的国情,树立正确的减灾观。

【重点难点】

重点:

中国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

难点:

中国自然灾害地域分异原因

【知识链接】如何确定自然灾害的损失程度

自然灾害损失程度的各种指标可以有两种表示形式:

一是绝对数量,即受灾人口、受灾面积、积极损失的合计数;二是相对数量,即受灾人口与总人口之比、受灾面积与耕地面积之比、经济损失与国内生产总值或社会财产价值之比等。

从自然灾害损失程度看,人口和城镇密集、经济发达、社会财富密集高的地区,灾害绝对损失严重,各项绝对指标高;以上指标相反的地区,则损害程度低。

在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虽然灾害的绝对损失严重,但由于这些地区人口多,经济总量高,抗灾减灾的基础雄厚,灾害对该地区的危害程度仍然较轻,所以相对损失较低;相反,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人口较少,抗灾减灾能力弱,经济基础薄弱,灾害对该地区的危害程度仍然较高,相对损失较大。

【学习过程】

知识点一自然灾害种类多样且灾次频发

自主学习(A级)

1、原因:

中国位于()灾害带与()灾害带交汇处。

这种特殊地理位置、多()的地貌以及强烈的(),加上处于不稳定()控制,全球多种自然灾害在中国都有发生。

2、自然灾害()多样,发生的()高,()大。

尤其以()、()、()、()、()的危害最为严重。

图标导读(B级)

读教材2.2“中国重大自然灾害点位”图(1900-2000年),完成下列连线。

灾害地域分布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