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研究报告修改后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502581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研究报告修改后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研究报告修改后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研究报告修改后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研究报告修改后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研究报告修改后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研究报告修改后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研究报告修改后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研究报告修改后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研究报告修改后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研究报告修改后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研究报告修改后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研究报告修改后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研究报告修改后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研究报告修改后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研究报告修改后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研究报告修改后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研究报告修改后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研究报告修改后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研究报告修改后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研究报告修改后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研究报告修改后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研究报告修改后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研究报告修改后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研究报告修改后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②给农村教师创造出条件来让其在头脑中形成新的人才观、教学观和学生观,让教师能够探索出一套适应农村发展也与自身性格相结合的教育理念?

同时为提高农村教师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人才培养能力保驾护航。

③从我们自身学校出发,结合学校本身条件和现有特点,制定出一套适用于本校的“教育行为规范”措施和战略。

④把校园文化建设和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统一起来,促进两者的共同发展前进。

五、课题研究内容

小学阶段是人的行为习惯形成的一个初始阶段和很重要的一个

时期,在这个时期,我们开始有自己的行为习惯,并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模仿来实现自身习惯的强化训练,要想让处于这个时期的小学生有更加良好的行为习惯,我们就要通过一定的实践活动,示范活动等各种方法来训练我们的学生。

让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的来学习并做到“知、情、意、行”的基本统一,我将课题研究的内容细分为了十个方面以便于后期更好的进行研究,它们包括:

(1)举止文明的习惯;

(2)诚实守信的习惯;

(3)尊重他人的习惯;

(4)守时惜时的习惯;

(5)懂得感恩的习惯 

(6)勤俭节约的习惯 

(7)遵守秩序的习惯 

(8)勤于动手的习惯 

(9)锻炼身体的习惯 

(10)讲究卫生的习惯;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学校非常重视这次的课题研究,2014年10月还通过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来实现对此课题的进一步研究,本次课题小组是由孙春吾校长作为组长来亲自负责的,校长主要负责课题的宏观方面的指导和把控情况并对课题研究进度开展一定的指导工作。

我们还聘请到了县教研室的领导和专家来对我们的课题进行技术方面的指导工作。

(1)第一阶段研究准备阶段(2014.10-12)

1、对研究方案进行撰写工作。

根据这个事先做好的研究方案,来具体实施研究步骤并把握研究进程。

落实好课题组的相关人员。

参与方案撰写的的老师会通过各种渠道和方法来尽量搜集到相对全面的资料,查找到与此类研究相关的文献以便于更好的撰写出研究的方案和具体实施步骤。

2、组织课题组进行学习培训活动

在此期间对课题研究组进行系统的培训,增强其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

通过查阅一定数量的相关方面的文献并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来搜集各类相关讯息,在一些期刊,杂志,文献自己互联网网站当中去不断了解国内外在此类课题方面的研究现状和趋势,从而更好的把握住大的动脉和方向。

寻求到依托于时代的具备个性化特色的青少年良好习惯养成策略。

当然,这项工作的开展需要更好的对研究小组成员进行任务分工来提高效率,为了更好的督促大家去完成任务也要定期开展一定的汇报活动,及时交流进展情况并不断改进和解决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第二阶段课题研究阶段(2015.1-2015.8)

1、2015年1月—4月为课题的开题阶段

2、2015年5月—8月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情况调查阶段

我们调查的对象主要是二年级到五年级学生,在他们中间发放了300份调查问卷,回收298份,回收率为99%。

为了从整体上反映习惯养成的现状。

这份问卷还对好习惯进行了具体划分,包括学生做人方面的好习惯、做事方面的好习惯、学习方面的好习惯以及生活方面的好习惯四种问卷形式。

问卷设计由课题组的老师来完成,举例说,在我们的调查问卷中具体设置了关于文明讲理、品德节操、卫生和健康习惯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这些问卷调查涉及到的内容是学校通过观察课内外小学生在养成教育实施过程当中的具体表现来,通过定期召开的师生座谈会、班主任会议以及对学生在习惯养成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来设置出来的。

(1)调查结果与说明:

在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后,得出以下情况:

表1:

文明礼貌方面的情况

见到老师问好情况

主动

被动

装着没

看到

备注

53.3%

33%

13.7%

使用礼貌用语情况

经常

偶尔

不使用

66.7%

20%

13.3%

从上表可知,53.3%学生能积极主动的问候老师,在文明礼貌方面表现还是不错的。

在调研中还发现一点就是同学们使用“对不起”“谢谢”这些礼貌用语的频次不算高,还有待改进,礼貌用语的坚持使用做的不到位。

表2:

做人方面的习惯情况

做错事

承认

教育后承认

不承认

60%

40%

和同学产生矛盾

能主动宽容

据理力争

打架

30%

捡到东西后

给老师

给家长

留给自己

50%

从上表可以看出来,30%的同学在捡到东西的情况下能够及时交给老师,这反映出只有很少的学生比较诚实。

当然,我们也在调研中惊讶的发现,40%的学生在做错事情之后,并不能够积极主动的承认自己的错误,60%的同学在面对与同学之间的冲突时,可以做到主动道歉,没有同学不能也没有意识主动去帮助有困难的人。

其中,五年级的部分同学在这方面所表现出来的被动性是很突出的。

表3:

生活习惯方面的情况

吃饭前洗手情况

每次都洗

偶尔洗

太脏才洗

70%

在学校看到垃圾

赶快捡

偶尔捡

不捡

10%

从这个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到,有大概70%的同学在每次吃饭前都会洗手,20%同学看到学校范围内有垃圾也会捡起来。

但在实际调研过程中发现在个人卫生和学校卫生方面,有的学生还是不够重视。

表4:

学习习惯情况

发表意见情况

发表意见

听别人说

不参与

备注

56.2%

37.5%

6.3%

阅读课外读物情况

不读

提前预习新知识情况

预习

不预习

68.7%

25%

经常复习旧知识

复习

不经常复习

不复习

从上述表格看出,有56.2%的学生能够在小组讨论时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

但与此同时在实际调查过程中却发现有43.8%的同学不能够经常阅读课外读物来充实自身生活,能够及时预习新知识的同学也仅仅是达到68.7%,而能够及时复习旧知识的同学也只占68.7%。

这表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对知识的自我巩固能力非常有待提升。

(2)问题及原因分析

由上表中的数据和实际调研状况得知,学生的品德行为和学习习惯这两个方面存在的问题相对比较严重,有很大部分同学的品德行为和学习习惯都存在问题,当然,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有很多,归纳起来,其中主要原因与下列因素有关:

1学习习惯的养成与家庭教育相关

从调查表格中可以获知,有39.8%的学生和在与他人进行交流的过程中不能很好的使用礼貌的习惯用语,在课后和校外,这样的情况更为严重;

有38.3%的学生尚未形成饭前洗手的好习惯,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农村家庭当中的家长没有把对孩子的礼貌问题和卫生问题真正重视起来;

还有就是学生家长本身也或多或少的存在一定的不良行为习惯,这些都对自己的孩子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所以学生的文明礼貌问题相对严重。

调查中还发现,在与其他同学发生冲突时,有44.2%的学生不能够采取谦让的态度,更有甚者动辄就用打架斗殴来解决问题,51.2%的学生不乐意积极主动的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大多采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

这其实与他们的家庭教育的缺失也有很大关系,独生子女式的家庭结构,让更多的家长把“智”放在第一位而忽略了“德”,以至于遇到一点问题不能用礼貌,宽容的态度来解决,往往唯我独尊骄傲霸道。

当然,教育好一个孩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操之过急。

想让一个孩子能够更加健康的成长起来,需要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相互配合和共同努力,而提高家长群体的素质也应该被放在重要的位置上。

②学生习惯养成与教师教育观念相关

从上表格得知,仅仅有40.3%的学生有课外阅读的习惯,而能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的孩子也只占到35.5%,学生没有很好的自主学习意识,一般只能依靠老师督促。

原因既在于学生本身性格使然,学习态度不端正,对学习本身的兴趣不大,一旦学习上受挫就容易产生自暴自弃的情绪。

还在于老师教育观念比较陈旧,不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只是注重学习成绩的提高与否。

老师对学习优秀学生的区别对待也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些行为都不利于全面素质教育的开展。

因而,倡导新课改理念,转变学生观是迫在眉睫的一项任务和要求。

③生活习惯养成与学校常规教育相关。

我们可以从上面调查中看到,有41.7%的学生不能够及时主动的承认自己所犯的错误并积极主动的进行改正,6.1%的学生在看到教学楼里的垃圾时竟然视而不见。

究其原因在于学校方面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往往不能够注重实践而只是一味的批评教育。

导致许多学生为了逃避批评而敷衍了事甚至通过说谎话来隐瞒事实,久而久之就养成了不诚实的恶习,自我的约束能力也变得越来越差。

良好行为习惯是一个学生成长为一个真正的“人”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如果学校在教育过程中能够不以老师为主体而将主要对象放在学生身上,那么,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主人翁意识就会变得越来越强。

“为你做事”的错误思维也会被摒弃掉。

(三)2015年9月—10月进行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的实践与探索

1、注重生活细节,培养优良习惯

要想让学生真正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要从点滴抓起,从日常生活当中的小事抓起。

为此,学校在每一天,每一周,每一学期都制定出了一系列具体的方案:

每天指派一定数量的少先队员对每个学生进行细致的监督和检查,包括学生的个人卫生状况,礼貌文明状况以及学习进度情况和作业完成情况等等,在一天结束之后进行评比,选出优秀学生进行及时表扬。

并对监督人员的配备进行相关调整,提高学生整体积极性。

每一周要把每一天的工作进行总结并具体分类列出,根据四个好习惯来进行班级评比活动,给优秀班级颁发证书或者流动红旗,当然也要表扬在这四个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他们发放奖品。

当然,也要通过评比发现当中存在的不足,在下一周的时候能够积极进行调整和完善。

每一学期要根据《小学文明班级评比细则》和《小学“优秀习惯”个人评比办法》开展自我评价,师生互评和家长评价和家长自评。

每学期评出来的优秀个人和班集体要进行全校公示来弘扬,使得其余班级能够更好的学习和借鉴,长此以往,在循序渐进的过程当中,想必学生的行为习惯一定可以得到一定的改善,整个学校的风气也会越变越好。

2、重视学生学习习惯,促进学生发展进步

其一,在语文学习方面,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背诵读记的习惯,每天给他们安排学习任务,比方是背会一首古诗或者是背会一篇课文,老师进行抽查或者听写。

其二,在数学方面,老师要定期出题,合理利用中午和课间时间,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寓教于乐,定期出题让学生抢答。

其三,要定期举办一定的作文竞赛,数学竞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潜能和积极性。

教师也要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撰写一定的心得体会供自己和学生获得更大程度的提升。

3、家校合作,助力学生成长

第一,从教师方面来讲,教师应该重视自己师德的培养,做到有教无类,一视同仁,不能够戴着有色眼镜看待学生,要看到每个学生身上具备的潜能和闪光点,积极进行有效的引导和鼓励,让学生能够意识到自身的价值从而激发出学习的热情和生活的积极性,毕竟能够受到老师的重视是每个学生都喜闻乐见的事情。

第二,家庭教育应该从落实家庭教育常规入手,家长要做到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要对自己的长辈有礼貌,给孩子带来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还要不断的充实自身,时不时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比方引导其整理房间打扫卫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让孩子能够养成按时学习的习惯以及生活、劳动习惯。

当然,这需要家长与学校的通力配合,可以通过撰写“共筑诚信”征文等来提高家长群体的整体素质,给学生创造出一个有爱的,良好的家庭氛围,让学生的行为习惯能够实现内化。

4、开展丰富的少先队活动,实践引导学生习惯养成。

根据青少年本身的发展特点和进步成长的规律,充分发挥少先队的带头和组织作用,举办与四个文明习惯相关的主题活动。

通过“诚信讨论”、“诚信评价”、“评选诚信小公民”等方式来鼓励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促使他们形成更加良好的行为习惯。

积极评选出校级三好学生,各类校园之星,诚实守信小标兵等等,让学校里形成一股比学习,比进步的良好氛围。

让学生可以进行更好的自我反省和评价?

5.邀请专家来开展相关主题讲座启发学生、家长以及教师

在学校的领导和老师以及学生家长朋友们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在全面深化实施素质教育,改善学生行为习惯以及促进他们健康发展当中的重要作用之后。

我们要加速调动家长们的积极性,让他们能够切实配合好学校的工作,更加主动的去做好家庭教育。

从宏观上来讲,这有利于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微观上来看,能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者有效地结合起来,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们在在2015年9月期间开了家长会,加强了学校与家长的沟通工作,更加全面细致的了解了家长教育孩子的进展情况,还就一些具体问题为学生家长进行了详细解答。

还通过调查问卷等形式了解了一些其余情况。

并决定定期家开展家校党员的心得交流活动,发动家长加入到教育孩子的行列当中来,让他们愿意去了解自己的孩子,乐于为孩子的成长和教育出一份力。

当然,我们还对有实效的家教经验积极进行了宣传推广工作,让家校教育联合更具动力和可实践性。

6、通过开展学校德育工作加强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

近几年,在加强学生的基础道德教育方面,我们坚持做了以下工作:

(1)反复引导学生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通过各级评选活动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能够争做合格生,规范生,对于表现突出的孩子,也积极做出回应,授予相应的荣誉称号。

(2)充分利用起少先队员这个组织的带头模范作用,让少先队员岗能够切实发挥出作用,不但要对学生的行为习惯,文明礼貌,生活学习等方面进行监督管理,还要积极对优秀的学生进行评选或者是给予其加入到少先队员岗的荣誉,激发学生好好表现的热情。

当然也要不定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工作,对做的不好的学生加以提醒和指出,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积极改正。

(3)学校方面也对规范学生行为,制定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采取了一定的措施,通过管教结合的正反两种方式,让年级之间,班级之间都形成评比竞争的关系,并把这个检查和评比的结果换算成分数加入进班级考核当中。

作为一种重要依据来评选优秀班主任和优秀班级。

从而更好的促使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4)做好德育常规性的工作。

实施“五个坚持”。

坚持正确规范的升旗仪式。

坚持评比优秀个人和集体制度,坚持“少先队监督岗”制度、坚持定期开展主题班会制度、坚持学校广播站的宣传和播音工作等。

本学期学校开展了一节《铁军精神永不忘民族精神代代传》主题队会,学生从中获得了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这个活动也获得了学校领导的一致好评。

(5)开展体验教育活动,让学生整体素质获得提升。

每个学年都利用一定的时间段来开展实践活动。

比方三月份的学习守则和规范的活动;

四月份的清明扫墓祭奠先烈活动;

五月份学习最新的交通安全法律法规;

六月份开展庆“六一”同成长活动;

九月份的尊师爱校教育活动;

十月份国庆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十一月份主人翁培养教育活动,让学生争做小主人;

十二份开展自信独立我能行活动。

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来促使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逐渐养成。

7、班主任要和家长和各科老师加强合作,共同督促学生良好行

为习惯的养成。

让学生能够养成更好的行为习惯,只是依靠学校领导和班主任来进行教育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应该积极的吸引各科老师加入到学生习惯的培养当中来,使学校在这方面的教育更加全面而形成一定的体系,让全校共同来对这个工作进行研究。

让学生的行为习惯达到一个全方位的状态。

每个时间都有教师去引导和管理。

我们可以从《小学德育纲要》中清晰地看到,“各科教师均要教书育人,寓德育于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之中”,同时“在全部教学活动中,请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我们学校的每一个老师也是按《纲要》中提出的要求去做的。

作为班主任责任更加重,其一是重视每天的早晨时间段的教育工作,这个教育的进行时间是每天早操过后的三五分钟,教师对这几天的班级情况做一个小的总结,进行表扬批评评比等工作;

或者是固定同学来讲一讲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看了的书,阐述一下自己的心得体会。

二是要重视每周都要开展一次的班级活动和每周两节的思想品德课。

班级活动的形式丰富,内容多样,深受学生的好评和喜爱。

而思想品德课本身就是按照一本教材来开展和进行的,里面有很多的关于行为规范教育的内容,如《尊敬师长》、《当老师不在的时候》……当把教材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结合的时候,就可以看到良好的成效。

8、建设校园文化,优化育人环境

校园文化可以说是区域性质的一种社区文化,它有特定的情境和文化氛围。

学校的自然,人文等等都校园文化的表现范畴之内。

比如校园里的绿化情况,建筑形态、校园里的人文建设情况,作息时间,校规校纪,各种课程的设置情况,学校环境的场面设计情况,布置情况,活动场所的搭建情况,教室的分布状况等都直接影响着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对学生的发展和成长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学生本身的发展也具备一定的导向作用,不但激励着学生进步也传递了一定的文化信息。

它还具备帮助学生审美、娱乐以及教育学生的功能,对学生也有着重要的熏陶和潜移默化影响的作用。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优化校园内外部环境,增强其育人功能呢?

(1)加强校园环境的美化工作。

学校的环境整洁让人看着舒心,那么师生的荣誉感和幸福感相应的就强,学校的凝聚力也会变大,一个校园文化的魅力之一就在于此。

为了能够实现这样一个美好的环境,学校花大力气进行了美化工作、对整个校园进行了一番绿化工作,力图把校园建设成为一个美丽的,清新的,适合学生学习生活的地方,让学生能够生活在一个美好的环境之下,让学校环境也为育人贡献一份力量。

我校地处农村地区,农村地区空气相对城市来说比较清新,虽然学校的面积并不算大,但当我们踏入校园的时候,迎面而来的是一种亲切感和自然清新感,还有张贴在墙上的校训、小学生守则、小学日常行为规范等都暗示了这是一个学校。

学校的硬件设施也比较完备:

实验室、卫生室、队室、广播室、图书室等应有尽有,为了拓展学生的课外生活,我们在操场上安放了两副篮球架,在其四周还有单杠、双杠等健身器材。

老师精心布置了校园,让校园里的每一个角落都仿佛活了起来。

比“校园是我家”“伸伸手,弯弯腰,果皮纸屑不见了”等促进学生良好行为养成习惯的标语。

(2)优化班级文化建设工作

一个班集体是一所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就像一个大的熔炉,能把生铁炼成钢。

因而,我们也将每个教室的布置工作重视起来,每个学期都会进行一次班务评比的活动,这个评比结果直接影响到班主任的绩效工资和奖励。

评比内容在于教室是否布置有图书角、卫生角、黑板报上面是否有班务日记、班务栏、学习园地、墙上是否张贴有好习惯之星等等。

我们希望能够充分利用教室的四周更好的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让学生随时注意到自己的行为是否规范。

(3)严格遵守和制定校纪校规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好的校规校纪能够为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保驾护航。

我们学校就有严格的校纪校规,比方《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文明礼仪常规》、《王店乡一小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细则》这些必备规范,我们还有规范的检查奖罚措施来助力我们的教育氛围,使其更加浓厚,同时也充实了学生的内心世界。

(4)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网络

校园人际网的构建是校长、老师和学生共同作用的结果。

大家在这个关系网中团结协助、友好平等的相处,就能让氛围更加民主和和谐,这自然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培养。

多年来,我校教师也转变了他们的“育人”观,他们变得更加热爱和相信学生,“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让学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更加重视学生的人格培养,从而更好的去开发学生的潜能,师生关系十分融洽。

9、多种手段相结合唤起学生的养成意识。

儿童的行为具有随意性、情感性和不稳定性的特点,他们的行为是伴随着兴趣进行转移的,他们还不明白所有的行为都是要遵循一定规范和要求的,也不了解形成良好的习惯能给自己带来什么,这就需要老师来起一下引导作用,唤起他们好习惯的养成意识,让他们主动把自己的行为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生守则》进行对比,从而更快的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1)说理教育

道德教育界的四个层次在于知、情、意、行,而“知”是最基本的。

任何一种道德现象,只有当学生真正了解它,懂得它才回去利用它,遵守它,所以,我们要将正确的知识道理融入到日常生活当中去,让我们的说理也变得生动有趣,如今,小学生身边的零用钱较多,对于这些资金的用处,有的学生并不明确,也没有一个很好的规划,这时候老师就要适当加以引导。

对于花钱大手大脚的同学,老师可帮助他们统计一下一天或一个星期吃零食所花的钱,引导他把这些钱花在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上面。

让他们能够形成良好的习惯。

(2)分层教育

行为规范教育要注意到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年龄特征,有重点有目的的分层次进行。

用儿歌或者讲故事的方法让一二年级的学生更好的了解小学生行为规范。

中年级则可以通过编故事、开展行为规范知识竞赛来实现效果。

高年级的学生可以利用黑板报、讲故事、帮互结对等来更好的熟悉行为规范和各种校规校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