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经验交流精选多篇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505576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教师经验交流精选多篇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幼儿教师经验交流精选多篇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幼儿教师经验交流精选多篇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幼儿教师经验交流精选多篇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幼儿教师经验交流精选多篇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幼儿教师经验交流精选多篇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幼儿教师经验交流精选多篇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幼儿教师经验交流精选多篇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幼儿教师经验交流精选多篇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幼儿教师经验交流精选多篇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幼儿教师经验交流精选多篇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幼儿教师经验交流精选多篇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幼儿教师经验交流精选多篇文档格式.docx

《幼儿教师经验交流精选多篇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教师经验交流精选多篇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幼儿教师经验交流精选多篇文档格式.docx

”第二天中午午睡时,老师又闻到一股臭味,又是闹闹大便了。

虽然老师很生气,但是老师没有责怪,又问:

“闹闹,你拉大便怎么又没说呢?

”当时,我没有继续追问,给闹闹换了裤子。

这件事情过后,到了下午,正空着时,我轻轻抱起闹闹,这时,闹闹心情很愉快。

我轻轻地问闹闹:

“闹闹,你为什么大便不告诉老师呢?

“我怕老师凶我。

”其实闹闹说这话,我心头还是一震的,怎么会这么说呢,平时对他挺好呀。

当时我笑着对他说:

“不会的,老师不会凶你的,但是你要大便一定要先告诉老师。

”他说:

“好的”。

在后来一天下午,闹闹终于跟我说:

“我要小便。

”虽然说小便,但是明白他的意思其实是大便。

我笑眯眯地带他去厕所大便,并赶紧表扬他,“对了,闹闹现在乖了,大便会告诉老师了。

”当他大便后阿姨给他擦屁股时,也不忘表扬一下闹闹:

“吆,真的大便了,闹闹今天很乖,奶奶来接时一定告诉奶奶。

通过这样的一件事情,也更说明我们要多与孩子心灵交流,有时孩子的行为背后需要的是呵护。

二、孩子,让我成为你的朋友

班里的天天小朋友,每天来幼儿园很晚,总是由妈妈抱着来园,与妈妈分开时总要拉着妈妈的衣服不肯下来,老师抱过来后却很快就能稳定情绪。

在教室里,天天的表现很乖巧,能乖乖地坐在椅子上,但不跟小朋友们说话。

要是旁边的小朋友靠在他身上,或者碰了一下他,他就会将小朋友推开或者拍打小朋友,他觉得小朋友碰到他是有敌意的。

他就是这样表面看上去老实、听话、不惹是生非,但是,他内心却是多疑、敏感、畏首畏尾、懦弱的。

如果有人说了他的“坏话”,或者有人碰了他,他就会用枪对着对方“啪啪啪”,眼神流露出可怕的神情。

对于这个孩子,我们总是有意识地多去关注他,让天天感受到老师和小朋友的友好,消除在园的紧张。

每天早上,我总是主动微笑地迎接天天,抱过天天,天天哭泣时,拍拍天天,然后转移注意力稳定天天的情绪。

在孩子们面前,多表扬天天:

“天天坐得样子真好看。

天天听故事最认真了。

”让天天知道到自己的优点,得到自信。

帮助天天提高与同伴交往的能力。

在区域活动中,天天很喜欢拿着话筒跟妈妈打电话。

老师主动与天天一起玩打电话的游戏:

“喂,天天,你吃饭了吗?

”并指导天天与同伴一起玩:

“天天,你看小朋友们在串项链,你想玩吗?

”“我也想玩的。

”“那你问一下小朋友‘我跟你一样玩好吗’。

”天天试着说:

“我跟你一样玩好吗?

”孩子们都会说:

“好的。

”每次这样,天天都会从中体验到主动交流的成功。

一次,我又问天天:

“你的好朋友是谁呀?

”天天想了一下说:

“是妈妈。

”“哦,那我能不能成为你的好朋友呢?

”天天开心地回答“好的。

其实,要改变天天孤僻的性格,是一个慢的过程。

而我们要做的就是给予更多的关爱,进行引导。

在这方面,我绝非高手,只是一名探索者,我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呵护他。

最后,我想说:

要想成为一名真正的好园丁,并不容易!

但老师对孩子的关爱,它很简单,可能只是一个微笑,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一句真诚的赞美,一份热情的鼓励,一次委婉的劝诫……老师的爱微薄而平凡,但重要的是,它会如影相随,时时刻刻滋润孩子们幼小的心灵。

也许,有一天,我也可以像泰戈尔那样自豪地说:

“天空没留下我的痕迹,但我已飞过。

第四篇:

幼儿教育管理经验交流

随着农村义务教育的普及,农村幼儿教育也有了很大的发展,但目前由于家庭、社会、学校对早期教育的不正确认识,使得农村幼儿教育产生了误区,出现了小学化的倾向。

我中心校有四个学前校点,共有128名幼儿,教职工6人,其中一名59岁,一名56岁,一名退休后代课55岁,两名代课,一名原教英语教师,6人当中没有一名正式幼儿教育专业毕业的,都存在小学化倾向。

因此我们中心校幼教的工作重心就是如何改变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倾向,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分析现状,寻找症结。

我中心校张校长和各幼教管理者多次组织开会,分析了西沟中心校幼教工作存在的种种问题,通过几次现场研讨后,“我们的幼儿教育小学化普遍存在”已经成为教师的共识,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成为当前首要的工作,因此张校长根据局幼儿学前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调整工作思路是更新观念、改变学前教育教学小学化。

二、因地制宜,采取有效措施。

1、专业培训,跟上当前形式。

首先中心校组织幼儿教师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幼教的各项要求。

其次在县张主任的带领下,组织全体幼师到全县比较好的幼儿园八里庄幼儿园去参观、听课、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管理经验,并将学习知识应用到现实教学当中来。

2、大胆尝试实践中逐步感悟。

通过参观、培训,我们的老师意识到:

教室不是孩子唯一学习的地方,知识也不仅是书本的内容,我们想要进行大胆的尝试,将农村的幼儿教育根植于农村,从实践中感悟、拓展儿童的学习空间。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明确指出:

要充分利用周围环境中的有利条件来开展幼儿园的教学活动,我们地处农村,有着得天独厚的环境资源,因此我们中心校采取走出教室,利用自然环境开展教学活动。

具体方式有:

(1)在自然环境中开展科学活动,让幼儿学会观察和比较。

农村出门是田野、果园、菜地,为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提供了便利,我们的教师就会组织一些到大自然中去观察的活动,并在活动过程中教给幼儿观察和比较的方法。

如春天,大地换了新装,我们带幼儿到大自然中去认识春天,让幼儿找出春天的变化,再来说说你看到的?

?

,观察时,让幼儿比较秋天的树与春天的树有什么不同,诸如此类的活动让幼儿学会比较,从而正确理解某一事物的特点。

当城市幼儿用图片观察玉米等农作物的生长过程时,我们却带领幼儿到田间地头进行观察、记录、讲解交流,教学活动因此而显得生动,更能激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发挥幼儿的主动性。

(2)在自然中丰富幼儿美术活动。

首先农村有各种各样的树和种子,在秋季领幼儿到大自然中去,采集各种各样的树叶和种子,在手工中粘贴成各种图画,如贴成蝴蝶、孔雀、脸谱等;

其次在野外活动中,让幼儿随时在土地上画下自己所看见的,既节约了绘画材料又培养了幼儿的绘画能力,也能让幼儿体会到绘画方式的多样性;

最后是玩泥是幼儿感兴趣的活动,教师可以和幼儿带一些泥土,让幼儿通过捏、团、搓等“工艺”制作一些游戏用的食品、水果、蔬菜等,通过玩泥,提高幼儿绘画、粘贴、塑型等能力,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3)利用自然环境中的有利地形,丰富幼儿户外的体育活动。

农村幼儿园虽然有足够数量的大、小型体育器材,但是农村有田野、山坡、草地、小河、树林,这些都是进行体育活动的好地方。

如:

在草地上、树林中,让幼儿玩游戏;

利用田埂让幼儿练习平衡;

利用小河让幼儿练习投掷、利用田野中的小沟让幼儿练习跨跃。

也可以根据季节玩水、玩雪,充分利用这些自然条件来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锻炼幼儿的身体。

三、不断在反思、自我调整中成长提高。

通过一年来的探索实践,我们的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亲自体验和感悟,不断的进行反思,不断的调整自己的工作方式,因此改变幼儿教育小学化的过

程中都有较大的进步。

(一)、三道沟小学幼儿教师王树在美术教学活动也有了明显的改观,在教学方法上也有了新的教学思路,把每一节简单、枯燥无味的课程变为综合性课程。

综合性课程主要是从幼儿发展的角度出发,将美术教育的目标从技能型转向审美型。

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新,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

1、在幼儿观察物体形状、顔色、结构基础上,他培养幼儿用绘画和手工(泥土、纸工、自制玩具等)充分表达自己对周围生活的认识和情感,初步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以及大自然、社会生活、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

例如一次有个小朋友的家长带了一个西瓜,让王老师分给其他小朋友吃,可这个小朋友不愿意分给别人,这时王老师灵机一动说:

“小朋友,让我们来画西瓜怎么样?

”大家可高兴了。

以前教师可能出示范例,让幼儿学画,达到线条美,涂色饱满就可以了,这次和以往不同的是,王老师首先让幼儿观察西瓜的形状、颜色,切开后的各种形状,再让幼儿利用圆形、椭圆形、三角形、月牙形等形状来画西瓜,最后提醒幼儿吃完的西瓜皮和籽要扔进垃圾箱。

事实证明,幼儿对这种与以往不同的课堂活动非常感兴趣,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培养了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增强了幼儿的绘画能力,同时也渗透了对幼儿的行为培养。

2、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动机和习惯,并利用一切有利的时机发展幼儿的非智力因素。

例如在《春天来了》一课中,美术活动形式比以往丰富得多,在王树带领下,让幼儿走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观察、探索春天的到来,让他们更生动、更形象、更具体地去了解春天的特征。

然后再让幼儿用绘画形式和剪贴形式描绘春天的景象,从而培养了幼儿良好的学习动机和习惯,并对春天有了更深入、更全面的了解和感受。

(二)、高雪兰把环保教育带进课堂。

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引导幼儿从小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不乱丢垃圾,不随地吐痰,搞好清洁卫生,保护环境中的一草一木等,如果环境被破坏污染了,必然会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1、在兴趣中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

因农村的幼儿知识面窄,逻辑思维能力欠佳,她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采用幼儿喜闻乐见的直观形象和生动活泼的形式,激发幼儿的兴趣。

如在折纸课“折小鸟”中,她先展示一些鸟类的挂图,让幼儿认识各种不同的鸟,并告诉幼儿鸟类是人类的朋友,要劝告哥哥、姐姐不掏鸟窝,不用弹弓打鸟。

2、在观察中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

幼儿天生好动,因此在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时不能光动口不动手,一定要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幼儿亲自看一看,摸一摸,做一做。

例如在讲“认识水”时,可以教幼儿动手的实验,取两个玻璃缸,其中一个缸装清水养几条小鱼,另一个缸中装废水也养几条小鱼,观察几天,可以看到清水缸中的小鱼活得很好,而装废水的缸中的几条小鱼都死了,通过上述实验可向幼儿简要地说明废水对生物的危害,乃至对人类的危害,从中幼儿知道了要节约用水,保护资源。

3、在游戏中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

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应尽可能地寓教于乐,使幼儿在玩中学,在乐中学。

例如在植树节期间她教幼儿在学习演唱《爱护小树苗》这首歌时,她编一个游戏,老师和幼儿一起玩,在玩中教育幼儿不要攀爬大树、用小刀刮树等,要爱护树,并让幼儿告诉周围的人不能乱砍乱伐。

四、收获和体会。

在从事一年的幼教工作中,我们的幼儿教师从中学到了很多幼教知识,也多多少少积累了一些幼教工作的经验,特别是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倾向有了改观,今后,我们还将以《纲要》为行动准则,继续探究更为行之有效地途径与方法,使幼儿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

第五篇:

幼儿教育工作经验交流

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已经多年,在不断积累各领域教育教学经验的同时,我渐渐地对幼儿数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多了一份偏爱。

近几年来,我一直积极地阅读、学习各种关于幼儿数学教育方面的理论书籍,收集关于幼儿数学教育活动的设计方案,观摩多种形式的幼儿数学活动。

通过自身不断地努力,我在幼儿数学教育的理论及实践方面

都有了新的突破,活动方案的设计与组织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些特色。

在幼儿园新《纲要》试行后,结合〈〈纲要〉〉中提到的“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的数学教育要求,我发现在设计与组织活动的过程中“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这一点做得还不够,老师“牵”着孩子走的痕迹还时有出现。

因此,如何更好的发挥孩子的主动性,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教育因素,以孩子为本位引导他们“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是我一直思考并努力希望解决的问题。

而近期观摩到的一次大班数学活动《测量我的鞋子》给了我很大的启迪,也引发了一些思考。

一、案例简介

活动开始,教师首先以提问导入“请小朋友们猜猜老师的鞋有多大?

”问题激发了孩子们的活动兴趣,大家开始纷纷猜测……一分钟左右后,老师请个别孩子对自己的鞋样进行测量……几分钟过去了,孩子们虽然各有各的方法,却始终没有得到一个较准确的答案。

接着教师用描鞋样,再用画有格子的纸条对鞋样进行测量的方法,进行了一次示范,并将测量结果进行了记录。

紧接着老师请孩子们测量自己的鞋码,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测量的,最后要求孩子们将自己测量的结果记录在小卡片上。

任务一布置下来,孩子的兴趣就更加浓厚了,很多孩子更是迫不及待的脱下了自己脚上的鞋子,全神贯注的开始描起鞋样来。

如果某个孩子在描鞋样时出现了描不好的情况,立即就有其他的孩子来帮助他们,两人一起合作相互为对方描出准确的鞋样。

在自由测量的过程中,孩子们大多数都能充分的利用操作材料,如小棍、绳子、尺子等,想出不同的测量方法,只有少部分的孩子是参照老师的示范,用画有格子的纸条进行测量的。

从这个活动环节,可以看出该班的孩子已经有了较好地独立思考的行为习惯。

最后老师提出建议:

每个人一张记录纸不方便共同查看,能否请大家一起设计一张统计表,把记录到的所有的鞋码进行整体的统计?

建议很快得到孩子们的认可,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孩子们无论是对统计表的设计还是对统计数据的填写形式都显得很有想法,各抒己见。

虽然最后在实施过程中,孩子们做的并没有如他们说的那样精彩,可这一环节仍然是活动中的一大亮点。

整个活动步骤清晰,环环相扣,衔接得自然而又合理。

孩子们在活动中表现得非常的投入,对活动兴趣浓厚,同时也很好的体现出了该班孩子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基本素质。

二、活动的几点启示

1、寻找幼儿感兴趣的生活经验是幼儿数学教育的依托

对于孩子来说,每一个科学概念的建构,往往都要基于自身经验。

鞋子从孩子出世就开始使用,谈论有关鞋子的问题是他们感兴趣的。

在他们学会走路后,更多的女孩子会表现出喜欢妈妈的高跟鞋、男孩子则爱爸爸的大皮鞋,总喜欢穿一穿,走一走。

《测量我的鞋子》正是抓住了孩子的这一年龄特征,巧妙的将这一真实的生活经验运用到了“测量”这一抽象性的“数学问题”上来。

由此可见,教师对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是独具匠心的。

如何利用一个简单的提问,立即激发孩子参与活动的兴趣,这一点正是幼儿教育中最需要好好把握的东西。

其实不光是鞋子,只要是生活中跟孩子有密切关系的东西都能很容易的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如他们坐的小椅子,睡的小床,吃的零食等等。

这些在家长和老师看来简单的东西,在孩子们看来却有着天生的无穷乐趣,他们想知道这些东西与自己到底有什么关系,这就是我们如何去引导他们学习的最好的素材。

对比我们以往组织过的一些数学活动,内容的背景似乎就显得有些牵强了,如同样的测量活动,选择的测量对象往往是教室的黑板、门窗之类。

虽然这表面看起来也是以生活为背景的取材,可仔细分析,我们会发现,这些黑板、门窗的尺寸大小是孩子关心的问题吗?

知道它们的尺寸对孩子的生活有什么帮助?

作为活动材料,门窗、黑板之类的物体是否略显大了些?

孩子们拿着他们手中的小尺子、小木棍好测量吗?

孩子即使当时记住了这些数字,这些数据在他们的脑海里能停留多久?

我想,这些疑问应该都是值得我们好好推敲的,这类型的选材也许恰恰说明了我们并没有完全理解“孩子的生活经验”的真实含义。

2、把握孩子的特点,选择恰当的策略是数学教育的重点

《测量我的鞋子》活动中,教师选择用“小棒”作为测量工具,看似不够科学、严谨,可它却相对适合孩子使用。

激起孩子的学习兴趣就好比给孩子打

开了一扇游戏乐园的大门,里面到底是什么?

是好玩的魔术城堡还是可怕的妖魔怪兽?

这时我们选择的操作材料就好比是一个导游,渐渐地把孩子引进这个充满希望的大门。

要让孩子学习,就不要有太大的难度,最好是直观的东西,而不是刻满数字的尺子。

孩子虽然好学,也乐于思考,但他们的年龄特征以及相对较简单的思维方式,决定了他们不可能同时解决多个难度较高的

问题。

因此对于鞋码都没有概念的他们,还要先去弄懂尺子的奥秘,就好比让他们去摘一个“他们跳起来都无法摘到的桃子”,如此一来,孩子虽然会为这个摘不到的“桃子”而不断努力,可他们将是何等的辛苦?

他们会有收获吗?

对比以往组织过的测量活动,我们首选的工具便是尺子。

我们总认为既然是测量,就应该力求准确,尺子是当仁不让的,况且黑板、门窗那么大的物体,不用尺量用什么呢?

因此,我们往往不会去考虑孩子的心情。

其实,看看孩子们辛苦的模样,我们不难发现,大部分孩子其实并不乐意使用尺子,原因很简单:

首先,过长的尺子孩子用起来吃力,太短的尺子记数时太麻烦;

其次,大部分孩子都不认识尺子上的刻度标记,使用它时很多孩子会在无形中形成一定的压力,从而感到一些紧张,虽然这不会过多的表现在他们脸上,可仔细回想会发现,孩子在活动中只是一名工作者,他们并不是十分快乐;

再则,孩子们由于辛苦,不快乐,很容易让他们产生对数学活动的误解,认为数学活动一点儿也不好玩,很枯燥,久而久之他们便对数学活动不感兴趣。

即使是我们在后来的一些活动中采用毛线来替代尺子,可毛线的局限性、不稳定因素过多,也会使孩子无法得到相对准确的答案,而在活动中出现无所适从的状态。

这也是我常感到孩子在数学活动中注意力不够集中,容易分神,相对其他活动难于组织的一些原因之一吧。

3、引导幼儿自主选择、探究是数学教育的有效手段

作为科学领域的一部分,在数学活动中贯穿科学的精神是很有必要的。

科学探究要引导孩子“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以往的数学活动往往忽视了这一点。

数学的逻辑性强,对形象思维为主的孩子来说,要掌握好它是很难的。

过去,我们往往会选择填鸭式的教,目的是想通过孩子机械记忆好的特点来弥补抽象思维的不足,并且片面地认为孩子记住了,就是学会了,至于孩子在活动中有无自由探索的空间并不重要。

教师也往往不会刻意去设计一个给孩子自由探索的环节。

其实孩子学习数学的目的与成人学习数学的目的是大相径庭的,成人学习数学在乎如何更好地通过捷径掌握更多的知识,而孩子学习数学的目的却是为了培养他们乐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在《测量我的鞋子》的活动中,教师虽然示范了一种测量的方法,却并没有要求孩子模仿,而是让他们用自己的方法继续对鞋子进行测量,并说出这些测量的方法,然后设计一份统计表进行记录。

不难看出,这既是教师对孩子的一种尊重,同时也是支持、鼓励了孩子大胆探索行为的具体表现。

让孩子用自己的方法进行测量——教师给了孩子探究的空间,尊重了孩子的想法,虽然教师之前有测量的示范,可老师并没有因此把自己的做法强加给孩子,而是在尊重孩子的同时给了他们自由的探索空间。

让孩子设计统计表,并进行记录——对于这样的过程,我认为并不是每一次的数学活动都适合采用,但如果能如案例中那样安排得恰如其分,却也能在培养孩子归纳总结能力的同时,对他们提出挑战,给他们提供足够的思考空间。

因为在设计统计表的过程中,孩子大部分会对表格的表述形式有不解,因此他们会以不同的形式来解决这些问题:

有的孩子会选择寻求老师的帮助;

有的孩子则会相互协商解决;

能力更强的孩子则会通过反复地思考后,解决问题。

不管孩子用的何种方式,教师设计这样一个环节的目的就是让他们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

同时也较好地构筑了一种师幼互动对话、共同构建的平台。

对比以往组织的活动,在测量方法上,我们往往会很早的就将我们认为正确地测量方法传授给孩子,然后再让他们按照这样的方法对各种物体进行测量,整个活动其实就是在一种机械的重复中完成的,孩子没有任何过多自己的想法,完全就是依照教师的指令在行动,活动结束时,得到的也仅仅是学会了一种测量方法而已。

或者我们也给孩子自由选择的机会,但总会不由自主的更多关注那些与老师用了相同方法的孩子,打心眼里认为这样才是真正学得好的孩子,无形中就在评价上有着或多或少的先入为主的偏袒性,而忽视了对孩子想法的尊重。

这样一来,是以孩子为本位还是以教师为本位的学习,就显然有些本末倒置了。

4、突出主线,有机整合,让数学更贴近生活,是幼儿数学教育的价值体现

生活中的事物是瞬息多变的,也绝非单一存在的。

生活中的问题也常常因此而产生,孩子的数学活动亦是如此。

因为数学活动的逻辑性,许多孩子无法很好的对它理解,而它特有的性质,常常会让我们组织起来显得有些乏味而枯燥。

回顾以往,设计活动总把自己局限在某一个点上,用一些机械的模式让孩子反复强记,违背了孩子发展的自然特点。

孩子喜欢在轻松和谐的环境里学习,喜欢灵活多变的活动内容,吸引他们的是他们能理解、有趣的知识。

《测量我的鞋子》虽然以测量为主线,却巧妙地整合了语言、美术、统计的内容。

这些内容的恰到好处的相互穿插、渗透,让测量活动变得更生活化、趣味化。

让孩子描鞋底,看似是便于让孩子对自己的鞋进行测量,其实,它要求孩子能手眼一致的进行描画;

让孩子讲述自己的测量方法,在尊重孩子的同时,也是对孩子语言的一种锻炼,因为它让孩子懂得,要让别人能听懂并认同自己的观点、方法,就必须清晰、有序、完整地表达;

让孩子设计统计表,测量中熔入统计,突破了我们以往对数学活动组织的惯有模式,同时更体现了生活化的宗旨。

我们之所以会感觉以往刻意分离出来的数学活动有些单调乏味,是因为生活的知识原本就不是独立存在的,各个领域原本就相互牵连、相互渗透,完全独立的学是不存在的。

违背了自然也就违背了生活,对于孩子来说也就失去了乐趣和吸引力。

三、活动后的思考

对于测量鞋子这样一个活动,的确很生活化,也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兴趣,可仅仅靠这么一次活动,肯定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孩子对于“测量”这一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的,那么在以后的巩固复习活动中,如何同样适合的选材,才能更好的让孩子理解测量的含义、掌握测量的方法呢?

我们是否能在以后的活动中让孩子们也测测自己的书本、量量自己的身高、比比自己的鞋子和爸爸妈妈的有多大的差别。

同样的,生活中的数学元素还有很多,例如:

我们可以利用孩子们喜欢的食品,设计分类、统计的相关活动;

引导孩子们用分组结伴的形式,让他们理解数的分解与组成;

启发他们用描述生活中事件的方法,学习编写应用题……只要教师善于发现,乐意思考,就一定能找到更多数学教育的契机,设计出更精彩的活动方案。

教育需要持之以恒,不能凭借一时的兴趣和冲动;

教育更需要细心观察,深入研究。

人的感慨往往能激发一时的激情与行为,热情过后,一切开始趋于平淡。

作为教师,我们的教育行为不能这样,我们需要的是持之以恒的进取,不断地深入,才能获得不断地提升,否则只会停留在原地;

作为教师,在教学中更要善于发现生活,发现生活中的教育契机,善于思考,把自己的发现溶入教学内容,有机地整合,从孩子的角度出发,用孩子的视觉看问题。

“挖掘生活,发现数学”的同时,更多的做到“挖掘生活,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