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场设计说明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511475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328.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场设计说明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机场设计说明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机场设计说明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机场设计说明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机场设计说明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机场设计说明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机场设计说明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机场设计说明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机场设计说明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机场设计说明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机场设计说明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机场设计说明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机场设计说明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机场设计说明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机场设计说明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机场设计说明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机场设计说明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机场设计说明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机场设计说明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机场设计说明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机场设计说明Word下载.docx

《机场设计说明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场设计说明Word下载.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机场设计说明Word下载.docx

旅客出港采用集中处理、分散登机流程,旅客登机采用登机桥和摆渡车登机相结合的方式。

一层为到达厅和行李提取厅、二层为出发厅、局部夹层为弱电机房和暖通风机房。

航站楼陆侧前设高架桥,桥上为2车道送客通道,桥下为4车道迎客通道。

现有地面停车场面积约35000m2,设有小型车停车位500个、大型客车停车位60个。

机场现有站坪机位16个(5D11C),5个近机位,11个远机位。

本次航站楼施工图设计按照北国际机场扩建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航空业务量预测,根据以下数据为设计标准:

本期(2020年)年旅客吞吐量1200万人次,高峰小时旅客量4320人,航站楼面积万平方米;

远期(2040年)旅客吞吐量3600万人次,高峰小时旅客量10652人次,规划航站楼面积万平方米。

新建航站楼面积为,主体共3层,近机位共20个,车道边合计600米。

本期航站楼位于现有航站楼北侧,面对进场路方向居于规划航站区的中心位置。

航站区动力中心(包括制冷站、消防泵及配套的变配电站)置于航站楼南侧。

新建航站楼为国内旅客使用,现有航站楼改造为国际及支线航班使用。

新建航站楼各层面积分配见下表:

表1:

航站楼分层面积表

层数

功能

面积(平方米)

标高(米)

一层

旅客到港层

夹层

旅客到港通道

二层

旅客出港层

二层以上部分

外场指挥中心

,,

屋面架空部分

屋面挑空部分面积

航站楼总面积

1)民航

2)南昌市城乡规划局《》洪规字[2007]306号

3)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

预可研究报告>

的咨询评估报告》咨交通[2008]106号

4)《南》(2008年7月)

5)《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南昌昌北国际机场扩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发改基础[2009]292号图设计文件的委托函

6)江西省机场集团公司提供的近年的统计数据

7)中航勘察设计研究院2001年出版的《民航南昌昌北机场土地测量技术报告》

8)江西省第一绘测院提供的1:

500地形图

9)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颁布的有关设计规范

10)建设单位的使用要求及所提供的资料

11)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和国际民航组织有关的行业规范及行业标准

12)有关建设单位对航站楼设计的有关要求等内容

13)工艺专业提供的设计资料

14)初步设计审查意见及内容

基本数据:

根据可研航空业务量预测本期航站楼设计基本数据如下:

年旅客吞吐量:

1200万人次

国内年旅客吞吐量:

1140万人次

国际年旅客吞吐量:

60万人次

高峰小时飞机起降架次:

42架

国内高峰小时飞机起降架次:

39架次

国际高峰小时飞机起降架次:

3架次

高峰小时旅客吞吐量:

4320人次

国内高峰小时旅客量:

4104人

国际高峰小时旅客量:

219人

进出港旅客比例为1:

1

国内中转率5%;

国际中转率4%

国内高峰小时进(出)港旅客量:

4104×

(1-5%)/2=1949人次

国际高峰小时进(出)港旅客量:

216×

(1-4%)/2=104人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国家标准(GB/T16177-2007)公共航空运输服务质量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国家标准(GB/T18360-2007)公共航空运输服务质量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行业标准(MH/T5104-2006)民用机场服务质量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行业标准(MH5062-2000)民用机场旅客航站区无障碍设施设备配置标准

《民用机场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105-2008)》

《民用机场施工图设计编制内容深度要求》MH5016-2001

国内目前没有航站楼建筑设计的国家规范,结合航站楼的功能,将以下规范作为参考: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旅馆建筑设计规范(JGJ62-90)》

《饮食建筑设计规范(JGJ64-90)》

《商店建筑设计规范(JGJ48-98)》

《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2006)》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J114-2001)》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

1)本设计图纸中全部尺寸(除特殊注明者外),均以毫米为单位,标高以米为单位。

2)建筑物室内地面标高±

相当于绝对标高为米,室内外高差空侧250毫米,陆侧150毫米(以飞行区围界为界限,位置见平面图纸)。

3)本设计及所采用标准图(除另作施工说明外)均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以下简称为国家)国家标准图说明要求进行施工,并应与各有关工种专业设计图纸要求配合使用。

4)建筑施工时应与各有关设计专业工种的图纸密切配合施工。

5)施工时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的有关标准及各项施工验收规范的规定。

6)各层平面图中所有楼梯、自动扶梯、电梯、卫生间以及工艺设备等注明有详图者,另见相应放大平面图及详图,以详图为准。

7)一层厨房及二层备餐间的设备布置待招标后定。

8)施工时土建工程应与其它专业密切配合,避免往返交叉及遗漏。

9)大面积楼(地)面施工时,预留分仓缝(5000mm*5000mm左右),缝宽10mm。

详见J330-P44-③,待地面做完后用沥青油膏填实。

在屋面上开孔,包括屋面风机孔,屋面采光天窗等,应配有标准的龙骨骨架。

施工注意防水处理严密。

不得出现滴漏现象。

10)散水坡除特殊注明者外,建筑物四周作1000宽混凝土散水坡,纵向每隔12米,以及散水坡和外墙之间均设20毫米宽伸缩缝,缝内填油膏。

散水选用《室外工程》02J003-P5-④。

11)散水坡的坡度为3%,其外边高出室外地坪20毫米。

空侧指廊建筑物散水外服务车道详见总图、场道专业图纸,空侧室外地坪相对于为米。

12)航站楼高架桥连接道交接处缝宽100,变形缝选用国标《变形缝建筑构造

(一)》04CJ01-1-P6-①做法。

13)一般礓磋坡道做法详见《室外工程》02J003-P31-⑥,其中在行李房入口处、远机位入口处等,标准图中“60厚C15混凝土”改为C15混凝土100厚内配构造筋。

14)远机位礓磋坡道地面面层为35厚烧毛花岗岩面,并嵌入间距厚的不锈钢条。

做法参照《室外工程》02J003-P31-⑥做法。

15)一层室内地面,凡有大面积回填土时,应考虑回填方便及夯实均匀,密实度。

16)图中未嵌入墙体的消火栓,回风竖井管口等位置,待装修设计共同考虑。

17)航站楼地下管廊部分见地下管廊工程图纸。

18)本工程中玻璃及铝板幕墙上的进、出风口(铝合金百叶窗等)由厂家根据风管定制,需与幕墙设计统一考虑。

19)本工程中与幕墙相交的墙体,待幕墙确定后共同商定构造做法。

20)航站楼陆侧高架桥部分一层及二层室外道路地面做法详见总图及高架桥专业图纸内容。

21)楼梯地面做法,公共楼梯面层均为花岗岩面层(总厚50),交通疏散楼梯面层均为面砖层(总厚35),详见楼梯详图及材料做法表。

22)室内装修各部分材料选用时必须符合《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95要求。

23)室内吊顶龙骨及吊装方式参见国标《内装修》03J502-2的内容。

24)航站楼主楼、指廊位置的金属屋顶吊顶详见吊顶分平面图纸。

1)航站楼工艺流程设计

基本流程包括:

离港旅客及行李流程;

到港旅客及行李流程;

中转旅客及行李流程;

迎接者及参观者流程;

贵宾流程;

货物及垃圾流程;

后勤服务、工作人员流程。

2)流线的组织原则:

a)采用集中办票、分散候机的原则

b)避免各种流线交叉干扰,严格区分出港与到港,严格区分隔离区与非隔离区

c)旅客流线简洁通畅

d)分区明确,进出港旅客及行李流线分开,贵宾流线与一般旅客流线分开

e)在人员集中处为避免“瓶颈”效应,采用分散功能布置的措施

f)充分保证辅助设施的商业效应,利用室内外的绿化环境保证环境质量

g)保障残疾人在无人协助的情况下可完成全部流程

本航站楼离港旅客的流程十分简便,大部份离港旅客无需换层,到港旅客可利用自动扶梯和电梯换层,换层时不需携带大型行李。

垂直交通工具保证载客量而及时疏通人流。

3)流程分类描述

旅客流程

①国内出港(普通旅客)

出发旅客从车道边下车进入送客厅,办理登机手续、托运行李(含托运行李安全检查),然后进入安检厅,经过人身及手提行李安检,到达候机厅,检查登机牌后从登机桥上飞机,或者从候机厅乘扶梯下到远机位候机厅乘摆渡车登机。

②国内出港(贵宾)

一层设有专门的贵宾厅,同时设有专用车道及停车场,贵宾从贵宾厅通过安检后,乘电梯进入二层候机厅或到站坪直接登机。

③国内到港(普通旅客)

到达旅客下飞机后进入到港夹层,或者从远机位到达口进入行李提取大厅提取行李,验行李票后到迎客厅,继而离开航站楼到达车道边。

④国内到港(贵宾)

贵宾下飞机后,从到港夹层下到贵宾厅,或从站坪乘专车到达贵宾厅。

⑤国内转国内(不提取托运行李)

旅客下飞机后,乘扶梯到达中转厅,办完中转手续前往空侧候机厅或等候下一航班的广播通知。

⑥国内航班转国际航班

旅客完成国内到港流程后,由车道边乘班车至T1航站楼国际送客厅,办理国际出港流程。

行李流程

国内航班的行李流程

①国内出港行李

托运行李从办票柜台通过安检系统进行安全检查,然后由传送带送入行李分检厅,再用行李车运送到飞机。

大件行李通过专用通道送到行李分检厅。

②国内到港行李

到港行李由行李车送入分检厅通过转盘到达提取厅。

大件行李通过专用通道送到行李提取厅。

③国内转国内行李

航空公司将中转行李卸下飞机,在机坪人工分捡,然后送至连程中转航班飞机。

其他流程

①货物、垃圾流程

厨房垃圾可直接运往楼外,其他货物在无航班时由工作人员通道进出航站楼。

②机组及工作人员流程

航站楼内设有针对不同工作性质的工作人员通道。

1.总体布局

航站楼分为主楼+东西两侧指廊共三个部分。

主楼正对进场路方向居于航站区中央,呈扇形布置,车道边处面宽米,进深90米;

东西两侧的指廊平面为矩形,与主楼中心线呈°

夹角东西对称布置,西指廊长米,东指廊长米,宽36米。

指廊由90m×

36m的单元体组成,西侧5个,东侧1个,东侧指廊端部伸出×

8m的架空廊道与登机桥相连。

主楼与指廊通过连廊连接。

2.分段形式

设计按照区域分段,以结构变形缝划分为3段,分别为A、B、C段。

A段为东侧指廊部分,分为A1、A2、A3、A4、A5段;

B段为主楼部分,分为B1、B2段;

C段为西侧指廊部分,分为C1、C2段。

3.各层功能分区

航站楼一层主要为旅客到港使用,包括旅客迎客大厅、行李提取厅、行李分拣厅、旅客远机位候机厅、贵宾候机厅、商业餐饮及办公设备用房等。

航站楼夹层主要为旅客到港使用,包括旅客到达廊道,卫生间,旅客中转等。

航站楼二层主要为旅客出港使用,包括旅客办票大厅、安检厅、候机厅、商业餐饮及设备办公用房等。

航站楼A指廊端头米、米、米标高层为外场指挥中心及附属办公部分,经视线分析,外场中心可目视观测到航站楼所有近机位的进出港情况。

4.结构柱距

1)主楼柱距:

进深15米,开间方向在A1轴上每两跨直线距离为米,呈3°

夹角扇形布置。

进深共90米。

2)指廊柱距:

进深米,开间柱距8+10+10+8=36米。

3)主楼与指廊变形缝处柱距米,指廊变形缝处柱距米。

5.主要设备数量

出港层(米):

1)办票柜台:

3个办票岛(A岛、B岛、C岛),每个办票岛有办票柜台26个,共计78个。

2)安检通道:

本期设计东侧16条,西侧4条,共计20条。

远期在西侧预留12条。

3)自动步道:

3组(1#BD、2#BD、3#BD),长度合计++=米。

到港层(米)

1)自动步道:

4组(4#BD、5#BD、6#BD、7#BD),长度合计+++=米。

到港层(±

米)

1)行李提取转盘:

本期6组,其中5组皮带中心线长度为米,1组为米。

远期预留2组转盘(米)。

2)行李分拣转盘:

2组,每组滑槽22个(设计值,具体数量待招标后定)。

3)贵宾安检通道:

东西指廊各1条。

登机桥共20个,其中单活动端登机桥18个,双活动端登机桥2个。

各设备位置及分布见工艺设备位置及编号图(建施053-055)。

6.辅助用房

辅助用房主要位于航站楼一层,包括设备用房及办公用房。

设备用房包括变电站、空调机房、变配电间、油机间及各类机房等;

办公用房包括场务办公、机务办公、消防安防办公等。

航站楼二层安检附近设置安检办公、航空公司办公、安检信息机房等辅助办公设备用房。

7.航站楼建筑面积分配表

功能分区名称

面积

(平方米)

行李提取厅

出发大厅

行李分拣厅

办票大厅

餐饮及商业

安检区域

远机位候机

候机区域

商务贵宾候机

政务贵宾候机

办公、设备用房、

卫生间

迎客大厅

小计

底层架空及车辆通道

办公及设备用房、

到达廊道

旅客中转

合计

总计

注:

底层架空部分按照《建筑工程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GB/T50353-2005》中规定的“有永久性顶盖无外维护结构”的情况处理,面积按照基底面积的一半计算,屋面架空部分及挑檐按照投影面积一半计算。

登机桥固定端面积为4032平方米,不计在航站楼面积内。

一层(旅客到港层),标高为土米

二层(二层旅客出港层),标高为米

夹层(旅客到港通道),标高为米;

A指廊米、米及米标高层为外场指挥中心及办公部分

航站楼主楼最高点高度为米,指廊最高点高度为米,A指廊外场指挥中心最高点标高为米(相对于室外地坪)。

航站楼土相当于绝对标高为米,室内外高差空侧250毫米,陆侧150毫米(以飞行区围界为界限,位置见平面图纸)。

航站楼内各种标志、标识、标牌(含灯箱)、位置及高度详见图纸的要求,航班动态信息牌等位置详见弱电专业图纸。

详细设计需另委托公司设计。

1.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及民用航空行业标准

1)《民航航空公共信息标志用图形符号》MH0005-1997。

2)《民航航空公共信息标志设置原则与要求》MH/T0012-1997。

3)《安全标志》GB2894-88。

4)《安全色导则》GB6527-86。

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

6)《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95。

7)色彩按MH/T0012-1997PS页“8颜色”执行。

2.标志、标识、标牌(含灯箱)等设计

本次设计的标志、标识、标牌(含灯箱)等设计内容,详见弱电、电气专业图纸,本次设计仅为室内设计提供相关依据。

其形式、材质、颜色、尺寸和风格需由室内设计统一考虑。

3.标准及标准线

行李房地面车辆转弯直行箭头标志用200宽黄线表示;

行车道立墙两侧,柱角等立面标志用黄底黑线详见表示。

车辆流线灯箱标志参见《安全标志》、《安全色导则》及《建筑设计资料集-1》标志章节的内容。

标志标牌色彩设计上应考虑国际统一色系,各种引导色、区域色、提醒色、警示色需根据国家相关标准规范确定。

航站楼的设计充分考虑了老年人及残疾人的生理特点,在进出口等高差变化设置了坡道,安排了供残疾人使用的电梯。

卫生间、行李推车,门的开启方向、通道的尺寸、配件安装等方面都按照无障碍设计规范进行设计,在地面、墙面的相应部位采用符合要求的材料和特殊处理,同时,采取了以下措施,以达到无障碍设计的要求。

在站前机动车停车通道车道边,靠近航站楼各出入口处至少设置一个停车泊位供残疾人上下车。

航站楼前对外主要出入口近旁设置招援呼叫器或电话装置,并与室外盲道直接连通,方便残疾人与楼内服务机构联系,呼叫器或电话根据国家相应标准配置,安装高度方便乘轮椅者使用,同时设有盲文。

机场配备有专门的办公人员负责出发与到达全程援助工作。

在航站楼的出发厅、安检厅、旅客候机厅、旅客到达厅、中转厅、VIP候机、商业设施、卫生间等流程功能区域,以及通道、走廊、自动步道、自动扶梯、无障碍电梯等交通区域,设置了为聋哑人服务的指示布告牌,航班信息等屏幕显示系统可考虑手语提示信息与画面。

指示牌配有中英文文字,位置明显,大小适中。

旅客出发厅、到达厅及候机厅内供旅客休息、等待座位中,设有供残疾人使用的座位,并在靠近残疾人作为处设有停放轮椅的场地。

旅客使用区域的服务设施,如柜台、电话、饮水处、问询、商品部等地点均采取措施,如采用低位柜台、无障碍饮水机等设备,便于残疾人的使用需求。

在旅客候机区内登机口处,设置闪烁灯光,提示聋哑人旅客开始登机或即将停止登机。

设计依据《民用机场旅客航站区无障碍设施设备配置标准》MH5062-2000、《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及《建筑无障碍设计》03J926图集内容。

无障碍设施在施工和设备安装需按照03J926的内容执行,同时,在交通设备招标时需对电梯等设备附加无障碍设施的内容。

1)航站楼主楼与指廊部分屋面为铝镁锰金属屋面(曲面),主楼指廊连接段及C2段屋面为金属平屋面,做法见材料做法表屋1。

2)航站楼的金属屋面工程包括上人金属复合屋面、屋面檐口及收头收边装饰、副檩条、屋面防水系统、屋面排水系统、自动防排烟天窗系统(含天窗启闭装置)、采光天窗系统、屋面防雷系统、屋面上人设施(梯、人孔)、检修、人身安全保护设施及其他伸出屋面物件的固定基座等内容。

需由招标后中标单位与建筑设计单位密切配合完成深化设计。

3)屋面系统、檐口、天窗系统应符合建筑要求的外形,构造应美观实用、安全牢固。

4)屋面面层拼接应采用锁扣式咬合工艺,使屋面形成整体。

不得为了屋面的固定在屋面上打孔或用平接和胶粘合等办法,使屋面的整体防渗、防漏、防腐蚀性能受到损害。

应充分注意面层与曲面形的屋面造型的吻合,不得采用现场机构强制吻合的处理方法,使屋面的安全性和耐久性受到损害。

5)金属屋面系统采用直立锁边暗扣式板型,本工程铝合金屋面板板材采用AA3004铝镁锰合金板,厚度为0.9mm,铝合金状态为H46;

屈服强度≥190MPa,抗拉强度≥230MPa,延伸率≥%。

防腐年限:

不低于50年的要求。

6)为保证屋面系统的安全性,铝板的直立边由机器自动锁边而不使用螺钉、螺栓等五金件固定,不采用穿透性固定方法。

屋面板跨度需根据荷载组合进行计算确定。

7)面板涂层PVDF采用氟碳树脂烤漆涂层,铝镁锰合金板表面涂层颜色依样快颜色为准,不允许有色差;

氟碳预辊涂涂层厚度23μm,满足ECCA标准,采用Kylar500或Hylar5000聚偏二氟乙烯树脂,树脂含量不小于70%,铝合金卷材采用预辊涂涂覆工艺。

8)屋面需考虑上人清扫等功能,并须考虑施工荷载、维护荷载以及其他活荷载。

9)屋面保温材料:

保温玻璃棉。

导热系数:

≤mk(平均温度20℃)。

密度:

16kg/m3,厚度:

50+50MM。

为隔绝冷桥,在需要时,可加设硬性隔热块,但所加隔热块必须是无毒并具有良好的隔热和抗老化性能。

屋面防水材料:

WS-P防水卷材一层,厚度:

2mm,幅宽≥2m,可用于干铺施工和空铺施工。

隔汽层:

厚聚烯烃涂层纺粘聚乙烯膜。

10)檐口铝板使用应采用厚度模数尺寸为25mm的QC25mm隐胶缝系统铝合金蜂窝铝板,蜂窝铝板的面层采用铝卷连续滚涂的户外专用防划痕哑光纹面绿色环保耐色光烤漆,颜色与屋面板材一致,檐口与屋面板的交接部分应平直过渡,防止漏水。

11)屋面天窗材质为低辐射钢化加胶玻璃,可开启部分及位置见屋顶平面图(建施-007)中标注。

开启窗均为电动开启,需设消防联动控制装置。

天窗的性能应满足国家相关的安全、节能、隔声、保温隔热及防水的要求,应考虑维护与更换的方便并相应设置适当的构造措施。

12)钢结构屋面天窗、霹雷针、机场大字等出屋面的位置,需做雨水导流沟或天沟,并且导流沟和天沟与屋面板必须为密封哑弧全焊结。

13)屋面天沟及排水管(虹吸雨水管)详细做法及位置以设计院与中标厂家协调后最终图纸为准。

14)所提供屋面各节点详图仅为示意,具体构造需由中标厂家再进行完善设计。

15)屋面次檩条间距和檩条断面需根据中标厂家经计算合理后再作确定。

屋面封檐板与玻璃幕交接处处理,以及灯具安装、弱电布线等内容需由中标厂家与玻璃幕及设计单位配合设计,经设计与甲方认可后方可施工。

16)屋架内部需设计检修屋顶和采光天窗设计马道,由屋面和室内中标厂家、业主、设计共同认可后,再进行施工。

1)卫生间防水基层表面应先清除积灰浮浆,松动疙瘩,清洗污垢后,油污、铁锈处应先用汽油等有机溶剂及钢丝刷清除干净,较大孔洞处应剔除浮动不实部分,用1:

防水泥砂浆进行修补。

2)卫生间基层必须干燥,含水率不大于10%。

阴阳角处应先做小八字,圆角或钝角。

3)管道处、拐角处、变形缝等加铺卷材一层,并确保整体防水的连续性。

防水层的高度设计高度为地(楼)面上返300mm。

4)卫生间、厨房等有水的房间防水层采用2厚BAC防水卷材两层(空铺法施工),四周卷起300mm(洗手盆处上返1000mm),详见材料做法表。

防水卷材、配套粘结胶、止水带等配套产品需选用国家建设部认证的大型企业的优质产品。

5)在靠近电气的房间墙体需要对该墙体进行防水处理,防水处理后再进行该房间面层处理。

6)一层电梯、自动扶梯机坑混凝土、新风管道及地下管廊四壁的混凝土采用S8防水等级,内壁需用20厚防水砂浆(五道做法)抹面。

变电站地沟的防水为混凝土自防水S8,地沟内壁四面用20厚防水砂浆五道抹灰施工。

7)地下管廊、空调新风管道出入口接口防水处理参见《预留通道接头防水构造》

(二)GB-02J301-P59-①。

1.墙体工程采用主要的几种形式

1)玻璃幕墙及铝板幕墙(详见十四、幕墙工程)。

2)加气混凝土墙体,厚度240,主要用于一层外墙、一层内墙和一层以上部分有功能要求的房间,如楼梯间、电梯间、空调机房、卫生间、配电室、弱电机房等房间。

位置详见各区域位置平面图纸。

3)加气混凝土墙体,厚度200,主要用于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